熟读《红楼梦》,就会有多层次的印象。第一层印象:宝玉、黛玉、宝钗之间的爱恨纠葛;第二层印象:俯视贾府,看尽人间冷暖,上至皇宫内院,下至乡野民间;第三层印象: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第四层印象:尽人事,听天命。整部书,曹雪芹先生没有掺杂个人的偏好和态度,他如同一个没有悲喜的旁观者,冷静真实地记下那段经历。
为了还原那段经历,他不仅采用时间推进法,记录人物的变化过程;而且采取空间立体法,将某种人物分解为几个不同的化身:比如黛玉和晴雯;或者宝钗和袭人。除了人物分解,还把人物置身于不同相处模式中,以熙凤为例,与贾母相处模式,与王夫人(姑妈)相处模式,与邢夫人(婆婆)相处模式,与贾琏(夫妻)相处模式,与尤氏(同辈)相处模式,与李纨(妯娌)相处模式,与平儿(妻妾)相处模式,与贾蓉(族侄),与黛玉相处模式,与宝钗相处模式,与下人(鸳鸯、贾府老妈妈、兴儿等)相处模式。这种相处模式都是依靠说话、做事体现出来的。最精彩的是:当相处模式面临考验时,他们的反应及手段。比如贾琏偷情时、比如贾母默许贾琏纳妾时、比如王夫人对她怀疑时、比如邢夫人羞辱她时,等等。引出很多精彩故事:俏平儿软语救贾琏、变生不测凤姐泼醋、苦尤娘赚入大观园、惑奸谗抄检大观园等。
凤姐在书中刚出场时已经权倾上下,谁能体会她必须经历一番惊心动魄才能站稳脚跟。第一:凤姐名不正,言不顺。她是邢夫人的儿媳妇,却为王夫人当家;第二:凤姐空降过来,招致明枪暗箭。王夫人放权的序列应该是李纨(长子儿媳),其次赵姨娘(同辈);第三:凤姐的靠山不稳。她的靠山:贾母、王夫人都是耳根软、心肠狠的人物。贾母和王夫人因为宝玉而同心同德,又因为宝玉的婚事彼此暗生嫌隙。凤姐必须同时处理好这两个靠山的关系,否则试看金钏的下场。
《红楼梦》里既没有白玉无瑕的圣母,也没有一无是处的贱人。即使多数人讨厌的赵姨娘,她也有自己的光彩和缘由。首先她是贾政的屋里人,根据贾母的一贯标准“贤妻美妾”,赵姨娘年轻肯定漂亮;其次,她养育一双儿女:探春、贾环;最后,她跟贾政、王夫人时不时告状,而且偶尔还会奏效(书中都有交待)。赵姨娘有这些优势,肯定会作妖;如果她不作妖,不为贾环争取利益,难保以后的日子怎样。同族中落魄的贾芸就是一个例子,当年他的爷爷和贾政就如现在贾环和宝玉的关系。
另外,《红楼梦》采用大量的对比手法,比如贾府三姐妹:迎春、探春、惜春,她们没有特别的受宠(迎春之父贾赦,不招贾母待见;探春之母赵姨娘,不招贾母待见;惜春之兄贾珍,不招贾母待见)。贾母位于贾府的权贵链顶端,她掌管着每个人的荣辱尊卑。三春姐妹的最初境况相差无几,都是存在感不强的边缘人物,然而,最后探春却逐渐胜出,协理荣国府。她如何一步一步赢得自己的尊严和体面,书中写得丝丝入扣。有人认为她冷酷无情才会胜出,可是惜春对待自己的丫环入画更无情,对待自己的兄嫂更冷酷,依然是个边缘人物。可见,冷酷无情不是探春胜出的重要因素。
书中最精彩的部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机和立场,在优势、劣势、风险、机会的博弈中,有的胜出,有的败落。不管怎样,正册十二钗、副册十二钗、又副册十二钗都属于薄命司,因为他们所处的贾府正处于不可避免的没落之势,每个人都无法幸免。这也是整部书立意高明的地方。故事没有朝代年月可考,这也是此书的高明之处,故事可以超越时空,保持真实生动,即使现在读来,依然让人心惊胆颤,不敢亵渎。
《红楼梦》原稿只有八十回,却几乎讲完了整个故事。接下来我斗胆讲解一下红楼梦,用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解析一下故事的发展,人物个性、成长历程,复杂人际关系下的博弈,同样个性、不同身份下的命运。
日期:2016-04-20 13:16:38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作者开篇说道这部书的根源,原来是女娲炼石补天时,炼就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剩下唯一的一块丢在青埂峰下。一天,一僧一道路过此地,谈论到红尘中荣华富贵。此石不觉动了凡心,便哀求僧道坠入红尘享受一番。两位仙师解劝道:“红尘中的乐事不能永久,到头终究一梦,万境皆空。”石头凡心已炽,再三苦求。然后僧人成全他的心愿,并且把它变成一块扇坠大小的美玉。
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有个空空道人经过这里,又看到那块大石头,不过石头已经历经悲欢离合,并把这段故事刻在上面。道人嫌故事既没朝代年纪可考,又没大贤大忠大功德,只有几个女子,也不是流芳百世的人物,恐怕世人不爱看。石头笑答道:“朝代年纪无关紧要,事体情理才关键。再者,世人喜看治理之书的不多,爱看有趣闲书的很多。不过,这类书多数俗不可耐,千篇一律,故事胡诌,不近情理。不如我亲身经历的这段故事,只供世人醉淫饱卧之时,或避世去愁之际,消遣把玩。”道人听此,方从头至尾抄录,闻世传奇。后来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并题诗: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下面便是石头上的故事了。
红尘中一二等富贵繁华之地,姑苏城,里有一座名为葫芦寺的古庙,庙旁住着一家乡宦,甄士隐,嫡妻封氏,家中虽不甚富贵,但是为本地的望族。日子过得不错,不过膝下无儿,只有一个三岁的女儿,乳名英莲。一日,士隐中午休憩,迷迷糊糊睡着,梦到一僧一道,谈起天界的一段风流孽债。绛珠仙子偿还眼泪以报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惠。然后又谈道将蠢物交到警幻仙子宫中。甄士隐上前询问,二仙没有泄露玄机,只是让他看了一眼,那个“蠢物”通灵宝玉。然后恍惚来到“太虚幻境”,两边贴着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时,士隐突然醒来。看到女儿,逗玩起来。恰好一僧一道走来,疯疯癫癫地讨要英莲。士隐没有理睬,不明所以。忽见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贾雨村走过来。士隐便邀他来家做客。小童献茶后,没谈几句话,便有人来访。士隐只好起身去前厅会客。正好家里的丫环摘花时看到贾雨村,两下会错心意,一方好奇,一方误为知己。
中秋节的时候,士隐邀请贾雨村来家酣饮,并资助白银五十两,并两套冬衣,支持他进京求取功名。转眼到了元宵节,家人霍启抱着英莲去看花灯,却把小姐弄丢,然后逃往他乡。甄士隐夫妇思女成疾,几乎不曾寻思。三月十五这日,葫芦庙不小心引发火灾,殃及甄家,烧掉家财。后来他们变卖田庄,投靠岳父封肃,却遭遇哄骗,生活日益困顿,渐渐地露出下半世的光景来。
一日,他听到一个道人,念道: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甄士隐顿悟,并且解注道: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之后随着道人飘然而去。当下轰动街坊,成为一件新闻。封氏不得不依靠着父母度日,与身边的两个丫环做些针线变卖。
这日,甄家丫环在门前买线时,正遇到新太爷到任,看到新任官员,感觉眼熟。晚间突然本府太爷差人过来传讯问话。封肃吓得目瞪口呆。
【评】
这回书首先点明主旨:故事是虚幻的,一块石头灵性已通,静极思动,被仙师提携,化成美玉,在红尘中走一遭,经历荣华富贵,然后又变回石头。心愿了却后,平静地述说一段故事,以隐喻世人。很显然,对于大部分世人而言,如果有补天之才,却无补天之遇,不能物尽其用时,难免凡心躁动,追求红尘繁华。
《红楼梦》讲述贾府的悲欢离合、荣辱兴衰。写贾家之前,先写甄家,这就是一个缩略版的故事始终:乡宦,望族,家境殷实。甄老爷生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封夫人性情贤淑,深明大义。美中不足:膝下无子,只有一女。甄士隐慧眼识英雄,资助寄居葫芦庙的落魄穷儒贾雨村。接下来,甄家接连遭受不测:痛失爱女,飞来横祸,家财尽失,投人不善,惨淡度日,然后士隐出家,而丫环却侥幸识得贾雨村,然后飞上枝头。这缘于雨村平困时的知遇之恩。这个故事里:甄老爷梦到过太虚幻境,遇到过点化:第一次是甄家在繁盛之时,一僧一道要士隐舍掉英莲,说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第二次是甄家败落后,跛足道人念“好了歌”,先说“好”,再说“了”然后对照世间的“好”,喟叹世间的“了”;士隐解注一番,对比盛衰两级,点明到头一梦,万境皆空,然后出家离开。
世间大部分类似甄家,家小业小,衣食丰足,不经意中遭遇灾祸,落魄无依,三餐不济。然而,盛衰之际,有人顿悟,有人煎熬,有人发达,有人侥幸。后面的贾家便是甄家故事的放大版,高清版,如同显微镜下观察世间百态:爱恨纠葛,人情冷暖,盛衰之势,各自命运。
再说贾雨村,书中介绍道“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如同某个衰败的望族大户的漏网之鱼,一切归零后的丧家之犬,谋求开启另一轮的兴衰之路。某个贾家正要没落,某个贾家正要兴起。
日期:2016-04-21 10:57:29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封肃被传唤找甄老爷,公差没有找到便带着这个岳父去交差。二更时候,封肃回家,欢天喜地。原来本府新升的太爷是贾雨村,他认出丫环娇杏,故此打听甄士隐。次日,雨村遣人送来财物,讨要娇杏为二房。之后,娇杏命运两济,一年生子,后来扶为正室。
贾雨村自得士隐资助,考取进士,升了知府。不到一年,又被上司参了一本,然后被革职。他安顿好家小后,开始游览天下。那日,游至淮扬地带,相托旧友,去林如海府上做西宾,教授林老爷的五岁幼女黛玉。一年之后,女学生因为母亲贾夫人病故,哀痛过伤,触犯旧疾,遂连日不可上学。雨村闲居散步,偶然信步来到一座庙宇“智通寺”,看到门旁一副破旧的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暗想:这两句话虽然浅显,但是意味深长,想必这是翻过跟头的人所言所感。他款步走到村肆,想喝上几杯,却遇到一个旧友,在长安都中的古董行贸易的冷子兴。二人相互赏识,相谈甚欢。雨村打探都中新闻,冷子兴谈到荣国府贾家,叹道:“宁国府、荣国服如今萧疏了,虽然不及先年的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之家,依然气象不同。现在外面的架子未倒,内囊要掏空。另外,这样的富贵之家,诗书之族,儿孙一代不如一代。”雨村纳罕。
子兴开始演说宁、荣两府的历史。当年宁国公、荣国公一母同胞。哥哥宁公生了四个儿子,第二代贾代化袭了官,他也养了两个儿子,长子八九岁便死,次子贾敬袭了官,如今好道炼丹,把官让儿子贾珍袭了。贾珍是宁府第四代,他的儿子贾蓉,今年十六岁。再说荣国府,第二代贾代善袭了官,娶的是金陵史侯家的小姐。即贾母。他们有两个儿子,长子贾赦,次子贾政。长子袭官,次子受皇上恩赐,现已升了员外郎。第三代贾政娶妻王氏。头胎生了公子贾珠,娶妻生子后一病死了。第二胎生了一个小姐,生在大年初一。后来又生一个公子,一出生,嘴里衔下一块玉,取名宝玉。”雨村笑道:“只怕这人来历不小。”子兴冷笑道:“大家都这么说,因此祖母溺爱。不过,抓周的时候,他只抓脂粉钗环,政老爹以为长大必是酒色之徒,故此不喜。如今长到七八岁,虽然淘气异常,但是聪明乖觉处,百人不及。他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将来是色鬼无疑。”
雨村赶紧厉声止道:“非也。”然后解释道,“天地运行,循环往复。运生世治,大仁者,应运而生,修治天下,比如尧舜禹等贤达;劫生世危,大恶者,应劫而生,挠扰天下,比如桀纣等暴虐。清明灵秀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如今太平无为之世,假如男女偶秉此气而生者,上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不能成大凶大恶。聪俊灵秀在万万人之上,乖僻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若生于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即使生于贫寒之家,必为奇优名倡,不会甘心遭受庸人驱制驾驭。”子兴道:“依你说,‘成则王侯败则贼’了。”雨村道:“正是此意。我这两年遍游各省,也曾遇见两个异样的孩子,一个是你方才说到的宝玉。还有一个金陵城甄府,我曾在那里处馆,这个学生常对小厮们说‘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的,比那阿弥陀佛,元始天尊的宝号还尊容呢!’他令尊也曾下死笞楚过几次,无奈改不了。也因祖母溺爱,每因孙子而折辱老师,责骂儿子,我辞馆出来。如今在巡盐御史林家做馆。”
子兴又谈到贾府的姊妹们。政老爹的长女元春,入宫作女史去了;二小姐迎春,是赦老爹之妾所生;三小姐探春,是政老爹之妾所生。还有四小姐是宁府贾珍的胞妹。荣府的贾老夫人极爱孙女,都跟在这边一起读书。
两人又谈起林老爷的夫人贾敏就是荣府赦、政二公的胞妹,原四姊妹中最小的一个,上月亡故。冷子兴接着说起贾府的人口状况,贾政现有两子一孙;贾赦也有两子,长子贾琏娶的是政老爹夫人王氏的内侄女,不肯读书,于世路上好机变,现在帮着叔叔家料理些家务。他的夫人模样标致,言谈爽利,心机深细。
雨村和子兴吃酒阔论之际,有人喊道:“雨村兄,恭喜了。特来报个喜信的。”
【评】
这回书主要讲述贾雨村的官场沉浮和贾府的素描。
1.贾雨村。
他的履历非常典型:贫困读书,进京赶考,求得功名,升任知府,得罪上司,革职下放,游历天下,教书谋生。短短两年里经历一轮沉浮,对于贾雨村而言,绝对是一个很大的教训,所以他看到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心有戚戚焉。这是为他以后的为人处世做注脚:做事要有余地,不能无路可退。也就是,趋利避害,明哲保身。判断一个人的品性:就要他困顿时或失意时。当年贾雨村贫困寄居葫芦寺,与富邻甄士隐结交时,不卑不亢;后来他被革职时,”心中虽十分惭恨,却面上全无一点怨色,仍是嘻笑自若。”这就看出贾雨村的抱负野心和心机城府。可以预测,经过官场试错后,他会更加凌厉、机敏。
上司给他穿的小鞋“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换句话说,贾雨村有清正之名,也有拥戴他的势力。栽在上司手里,说明他不熟悉官场规则,只讲对错,不讲利弊,不小心得罪上司。通过这个小小的贾雨村就勾画出当时的官场形态。
2.贾府素描
通过冷子兴之口,演绎贾府之盛。冷子兴是何许人也?都中的古董行中贸易。为何这么了解贾府?根据第七回中提到他是周瑞家的女婿,而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所以,冷子兴既熟悉底细,又是旁观者清,对贾府的评语“宁、荣两门萧疏,不比先时光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谈到贾府的演化,从第一代开创基业,同时写到贾府的第二代(贾母)、第三代(贾赦、政、敬)、第四代(宝玉、贾珍、琏、环、蓉)第五代(贾兰),而现在宁府贾珍掌舵,荣府贾赦贾政掌舵。未写故事,先勾群谱图,可见何等精彩。第一代创业,第二代守业,第三代“萧疏”,故事就发生在这个背景之下。
通过后面的故事可以得知,《红楼梦》实写荣府的贾政府上,虚写贾赦府上,兼写宁国府。对于贾政府上,描写详尽,主仆丫环等等;对于贾赦府上,只涉及几个相关人物:贾赦、邢夫人、儿子贾琏、儿媳熙凤、女儿迎春,对于余者或者不写,或者简单一两笔带过:比如嫣红、王善保家的等;对于宁国府,只写主子们,基本不涉及奴仆。这体现出高超的叙事技巧,如同一幅水墨画,构图精巧,笔墨相宜,浓淡合适,远近恰当。
3.真假宝玉
上回书里提到“太虚幻境”及上面的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对于宝玉这个贵公子,无论是冷子兴说到的贾宝玉,还是贾雨村遇到的甄宝玉,都非常一致,如同两个分身,根基、富贵、年纪、品性都丝毫不差。一个戴着“通灵宝玉”却是“贾”,一个没有美玉却是“甄”。这就是本书的立意“假”就是“真”,“无”就是“有”。
日期:2016-04-21 17:34:52
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原来刚才喊雨村的乃是当日同僚,他所说的“喜信”就是都中奏准可以起复旧员了。冷子兴献计,让他央烦林如海,转向都中央烦贾政。贾雨村依计而行,如海应允,然后提到顺便将女儿黛玉送至贾府外祖母处。黛玉原不忍弃父而往,无奈她外祖母执意务去,且兼父亲劝慰,方洒泪拜别。
有日到了都中,雨村自是投贴拜会,然后经过贾政协助,复职侯缺,不到两个月,补缺金陵应天府,择日上任去了。再说同行的黛玉,弃舟上岸后,便被荣国府的奴仆接走。她对外祖母家所见所闻,颇感富贵气象,所以,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轿子来到荣国府,从角门进去,走了一射之地,然后又换几个小厮抬轿,走到垂花门前落下。众婆子们上来扶着黛玉下轿进去,走过穿堂,转过大理石的大插屏,经过三间厅,厅后就是正房大院,正面雕梁画栋,两侧游廊厢房。台矶上坐着几个丫头,三四个打起帘笼,有个回话“林姑娘到了。”
黛玉进房,首先拜见她的外祖母贾母,两相悲哭不住。然后见过大舅母邢夫人、二舅母王夫人、守寡的珠大嫂子李纨。贾母又让人去叫家里的姑娘们。不一时,三个姊妹过来了,第一个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神采飞扬,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后来大家看到黛玉怯弱不胜,聊到她的病症,黛玉说起,自小如此,医药名师,皆不见效。三岁时,有个癞头和尚想要化她出家,父母不舍。和尚说道“此病只怕不能好的,除非不许见哭声,不许见外姓亲友,方可平安了此一生。”疯癫之言,无人理会。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
正谈天时,只听后院有人说笑前来,人们变得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然后一群丫鬟婆子拥簇着一位恍若神妃仙子的人进来。贾母笑称她“南方破落户,凤辣子。”众人解释道“这是琏嫂子。”熙凤携着黛玉,又看又赞又叹,然后关怀叮嘱一番。后来王夫人询问月钱的事儿,并提到为黛玉裁新衣,熙凤均已处理妥当。
吃罢茶果,贾母命老嬷嬷带着黛玉去见两个母舅,即贾赦和贾政。贾赦之妻邢夫人便带着黛玉一起过去,出了垂花门,小厮们拉过一辆大车,二人坐上车后,抬至宽处驾上驯骡,出了角门,往东过荣府正门,然后进入一黑油大门,在仪门前下车。邢夫人搀着黛玉的手,进院后,穿过三层仪门,看见正房厢房游廊,进入正室落座后,去请贾赦。贾赦借故没有相见,黛玉坐了片刻就告辞,婉拒邢夫人的晚饭邀请,回到荣府再次与王夫人相见。王夫人解释道,贾政今日斋戒去了,改日再见。另外,提到宝玉,叮嘱一番。
这时贾母传晚饭,王夫人携黛玉去往,经过穿堂,进入后房门,很多人正在伺候,看到王夫人后,安放桌椅,捧饭安筷,寂然用饭。饭后吃茶,虽然这不合林家养身之道,但黛玉随之仿效。闲谈时,宝玉回来了,黛玉暗惊,感觉面熟。倒是宝玉心直口快地说出来:“这个妹妹我曾经见过。”两人聊起来,宝玉听到这个颦颦表妹没有玉,便发起痴狂,狠命摔玉,后来被贾母安抚。晚间黛玉被安置在碧纱橱,与宝玉一里一外。贾母又把身边一个二等丫头鹦哥赐给黛玉,其它侍从配置皆跟迎春姊妹一样。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