醍心草

作者: 苦瓜个个甜

  相传秦始皇为求长生不老之药,曾派徐福带领五百童男童女去海中寻求。徐福求而未得,害怕秦始皇惩罚,遂带领童男童女从黄县杨帆东渡日本,一去不返。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一天又有术士向秦始皇进言:“陛下,听说云南某山上有一种草,名叫醍心草。以水煎服,精神焕发,可解万忧,一劳永逸!”。秦始皇一听来了兴趣:“既有此草,爱卿速去取来!”。于是该术士带领三百健壮军士浩浩荡荡出发了。该术士每隔十天半月便安排人马传信,汇报已经到哪到哪了。一年之后,该术士向秦始皇报告说已经到了腾州,正在遍访名山,寻求醍心草。又过了几个月,术士向秦始皇报告说打算带领人马向乌吉山进发,有望成功。可自从他们进了乌吉山之后,便再也没有音讯。秦始皇难免嘀咕:“难道人又跑了?给朕追查!”钦差走访乌吉山附近村民了解到,术士人马确实进山了,但没有人看到他们出来。钦差只得如实向秦始皇禀报。秦始皇怒不可遏:“进山去找!生要见人,死要见尸。难道飞天了不成!”。钦差只得带领人马进山。

  进山之前,钦差向村民了解乌吉山以及醍心草的有关情况。一位老人说:“乌吉山连绵几百里,树木遮天蔽日,瘴气横行。又有毒蛇猛兽、野人等等,没有人敢进去!”。钦差听得两腿发软,连忙问道:“山里到底有没有醍心草?”。老人说:“据说在乌吉山青云岭上有醍心草。但从没有人见到过。以前去采醍心草的人都是有去无回。”钦差笑道:“既然从没有人见到过醍心草,哪怎么知道它有可解万忧的神奇功效呢?”。老人说:“这个我也不清楚,只是祖祖辈辈都是这么流传的”。

  钦差听老人说完,心里不由得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但皇命难违,只得硬着头皮进山。但钦差和那术士一样,也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秦始皇听说后火冒三丈:“岂有此理!朕就不信邪!”。有那一等奸猾的大臣向秦始皇启禀:“皇上息怒。自古道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何不让乌吉山附近的百姓去找!”。“爱卿此言极是。传令下去,乌吉山方圆百里的百姓,凡年满十四岁者,通通进山寻找醍心草。”消息传来,乌吉山附近的村民无不摧胸顿足、哀天号地。一些人甚至寻了短见。没过几年,乌吉山方圆百里竟没了人烟。秦始皇觉得晦气,不由得把心放慢了。

  光阴似箭,不知又过了几世几劫。有关醍心草的传说也慢慢地被人们遗忘了。话说湘中一户读书人家,姓方名元。他十六岁中了秀才,但以后屡试不第。由于不善农活,办了私塾糊口。收得十多个学生,每个学生每年交一担稻谷,轮流给他送菜。日子不紧不慢的过着。方元二十三岁那年,本村的邻居给他做媒。对象是媒人的远房侄女,虽然没有文化,但身体结实,劳动力好,模样周正。方元觉得合适,于是成亲了。方元的父母给他分了家。过了一年,生了个大胖小子。方元乐得合不拢嘴,取名方常悦。至从有了儿子之后,方元变得勤奋起来了。闲暇时主动干农活,主动开荒垦地。年底时,竟然收获了一千多斤生姜,卖了二两纹银。方元的父母说:“早要是有这么勤奋,咱家早就发财了”。又过了一年,方元第二个儿子出生了,取名方建云。方元感慨自己寒窗苦读,却未获半寸功名,望子成龙之心尤切。对两个儿子要求严厉,稍不顺意便非打即骂。方常悦刻苦用功,学习成绩不错。无奈方建云不太开窍,“圆茄子不进油盐”。方元不得不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大儿子方常悦身上。

  日期:2016-08-16 13:14:00
  方常悦十二岁时,来到镇上的学馆里求学。他暗自下决心,一定要取得好的学习成绩,不辜负父亲的期望。镇上的学馆离家有5公里,方常悦和本村其他同学一样,都是早去晚回。中餐在学馆里吃,学馆只供应饭,菜须自带。方常悦家庭经济非常一般,带去的菜往往萝卜白菜居多。看到其他同学经常带大鱼大肉去吃,他感到非常的自卑。开饭的时候,常常独自坐在角落吃东西。心里也常常抱怨父母无能。第一个学年,方常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方元非常高兴。方常悦自己清楚,这无非是自己更用功罢了。

  到了第二个学年,方常悦开始厌倦学习了。他丝毫也没有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越来越觉得读书是一种痛苦。但一想到父母的殷切期望,又不得不强迫自己继续埋头苦读。可渐渐地,方常悦读书的时候老是走神,不能集中精力。他不得不经常用意志力硬抗,强迫自己集中精力。一堂课下来,弄得自己心力交瘁。和同学们的人际关系也越来越糟糕,常常是一个人独来独往。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分神越来越严重。并常常因一些琐碎的事情搞得自己心神不宁。一些莫名奇妙的杂念时常涌入他的脑海:走夜路要是碰到鬼了怎么办?要是被毒蛇咬了怎么办?打雷的时候要是被雷劈中了怎么办?家里要是发生火灾了怎么办?要是和同学发生矛盾被打死了怎么办?. . . . . .。他想起了一个成语“杞人忧天”。他也告诫自己,这些可怕的事情发生几率是微乎其微的,自己用不着担惊受怕。但脑海里马上又会传来另一个声音:“虽然发生几率是微乎其微的,但还是存在的。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万一要是发生了怎么办?”。于是他又陷入惶恐不安之中。老师讲课的内容他基本上听不进去。他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再这样下去自己的人生就彻底完了。

  他把自己的困苦跟父母说了。方元觉得不可理喻,大骂他神经。倒是母亲魏英比较着急,到处求医问诊、求神问卦。中医替他把了脉,开了一些镇定安神的方子,无非是朱砂、、珍珠母、牡蛎、紫石英、酸枣仁、柏子仁、灵芝、夜交藤等等。开始方常悦满怀希望,以为能够药到病除。结果吃了多幅中药,可仍然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渐渐地方常悦对吃中药完全丧失了信心,拒绝服用。魏英请来神婆和尚给他作法,仍然是无济于事。魏英又带他去望亭山求神拜佛,并苦求方丈施法。方丈沉吟了半响,说到:“你儿患得是心病,吃药无用,心病还得心药医!”。魏英急切地问道:“您有何心药?若是能治好他的病,一定要报答您的大恩大德!”。方丈道:“我也没有心药。只是传说云南乌吉山青云岭上有醍心草,此草可解万忧!”。魏英连忙问道:“如何才能得到醍心草?”。方丈道:“此草必须亲自去云南乌吉山采。但道路艰险,危险重重,至今无人获得。”魏英一听心凉了半截,心里觉得不靠谱,辞谢方丈回家了。

  日期:2016-08-16 20:23:00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方常悦听了方丈之言,觉得与其这样天天郁郁寡欢闷死,不如放手一博,于是下决心要去采醍心草。他把自己的想法跟方元一说,气得方元暴跳如雷:“我看你是彻底疯了,子虚乌有的事情,却信以为真。牛能上树、马能生角吗?”。魏英也强烈反对,觉得太危险了。方常悦情知父母不会支持,只得偷了点碎银子,悄悄的离家出走了。“出门才知人生苦,事非经过不知难”。读书相公方常悦离开家门之后,马上就感觉到了生活的艰难。他不得不一路打听去云南的方向,一边得想办法填饱肚子。直到深夜不见方常悦回家,方元才有点慌了。魏英道:“那个不争气的该不会去云南了吧”。方元说:“你去看看匣子里的钱少了没有?”魏英打开匣子一看,银子少了一半。方元道:“这混帐肯定是去云南了,明天一早喊几个亲戚去追”。第二天一大早,方元带着几个亲戚大步流星朝云南方向追去。沿路打听方常悦的下落。有几户人家证实:有一个穿长单衣的少年打听去云南的方向,说是去走亲戚。方元道:“肯定是这混帐!加油追!”。

  日期:2016-08-16 20:42:00
  方元走在路上,心里一直在打鼓:路途太遥远了,太危险了,碰上狼虫虎豹要命,碰上孤魂野鬼就更恐怖了!昨晚幸亏一个老大爷收留他一晚。他走走停停,觉得还是回家安全些,于是他又往回走。走不过一二里,他觉得还是不行,还是得去找醍心草。于是他又朝云南方向走去。经过一个山坡时,他看到山坡上乱坟林立,吓得瑟瑟发抖。忽然一只野鸡从草丛里飞出,他大叫了一声:“妈呀!”,连忙掉头往回跑。一口气跑出了三四里。他坐在一快大石头上发愣,心想等一等看有没有其他人经过,好结伴而行穿过那个乱坟坡。等着等着他远远地看到一伙人朝他这边走来。那伙行人似乎也看见他了,更加迅速地朝他靠拢。渐渐地方常悦看清了领头的是他父亲方元,他也没想到跑,只是呆呆的在原地站着。方元大步走到他身边,扬手就打了他一个耳光,大骂道:“你去找死吗!”。方常悦被打得一趔趄,用手捂着脸。方元要继续打时,其他亲戚连忙把他拦住,连声说:“算了,算了,小孩子不懂事,回去再说!”。方常悦只得跟着他们回家了。快到家时,方常悦看到母亲在路边守望。母亲一见到方常悦,连忙把他抱在怀里,眼泪扑簌扑簌的掉下来。方常悦也哇哇地哭了。

  为了防止方常悦再次出走,他母亲悄悄地把钱藏得更隐秘了。在方元的严厉斥责下,方常悦不得不继续求学。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方常悦寻找醍心草的事情很快大范围传开了。有的说“心中想宝,三年米讨”,有的说“方常悦前世是牛,所以爱草”,有的说“教子无方,贻笑大方”等等,搞得方常悦很没面子。方元也觉得脸上无光,免不了对方常悦撒气。方常悦越来越觉得课堂是牢笼,一进教室浑身难受。又加之那些闹心的杂念肆无忌惮的吞噬着他的灵魂,他仿佛是一个溺水的人挣扎着想透口气!寻找醍心草的念头也越来越强烈。他觉得这一次一定要成功出走,不能再被逮回来。为了让父母放松警惕,方常悦表现得很乖。总是主动干家务,说些让父母高兴的话。

  一天早晨,方常悦吃完早餐,像往常一样往学馆走去。魏英叮嘱他:“在学馆要吃饱”,说着又往他手里塞了两个鸡蛋。“妈,我知道了,您不用操心!”。方常悦一转身,觉得鼻子一酸,眼泪哗哗地流下来了。走到坳口时,方常悦深情地望了望他的家乡,心中默念:爹娘,你们多保重,我一定会回来的!然后大步流星迈开了步伐,树叶在晨风中瑟瑟发抖!
  走不到一个时晨,太阳渐渐地露出了笑脸,并且笑得越来越灿烂。汗水顺着他的脸颊往下淌,汗衫湿了一片。方常悦把上衣的扣子解了几个吹吹风。趴在井边吃了一肚子水,只恨少长了一个驼峰。把两个鸡蛋也剥来吃了。中午时分,方常悦的肚子开始闹革命了。他边走边搜寻着道路两边,准备随时出手。并折了一根树枝当武器,提防着毒蛇猛兽。没毛的鸟儿天照顾。当他经过一个山坎下时,发现上面第三块地里有几个黄瓜。黄瓜羞涩地躲在草丛中,藏头露尾。方常悦连忙爬上去,用树枝打了打黄瓜旁边的草丛,把那几个黄瓜悉数摘了,总共八个。拿出一个放在手里转了几下,把黄瓜上的刺弄掉,然后大嚼起来。顿时觉得满口清香,神清气爽。剩下的三个装进包里,作为晚餐储备粮。口动三分力。吃了黄瓜,方常悦的步伐更快了。他觉得既然已经出来了,就不能再被逮回去。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很少看到人烟。阳光透过树叶照射下来,斑斑点点地洒在路上。阵阵微风吹来,沁人心脾。远近青山连成一片,仿佛一条游动的巨龙。

  太阳渐渐地西斜了。方常悦不得不思考晚上的睡处。他不想到人家家里投宿,以免暴露自己的行踪。但如果睡山上,这无疑是个巨大的考验。走着走着,他突然发现已经来到上次经过的乱坟岗。看着那一堆堆杂乱无序的坟包,他心里涌起一阵阵莫名的恐惧。一定要穿越过去!他想起了东汉哲学家王充的名言:“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他壮起胆子奋力前行。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方常悦觉得必须在天黑之前找个过夜的地方。他看到前面不远处的枞树上缠绕着一条条粗壮的藤蔓,顿时计上心来。他把树上的藤蔓一条条拉下来,和另一颗树上的藤蔓连结在一起。在附近找了些干柴树叶铺在藤蔓上,作了一张简易的床。他坐在上面试了几下,觉得很结实。他把黄瓜掏出来吃了,放翻身子准备睡觉。山里的夜晚寂静得可怕,星光下那大大小小的山头活像一个个硕大的坟包。突然,一些可怕的念头闪过脑海:“夜晚会不会有毒蛇爬上来?在荒山野岭,要是被毒蛇咬伤了就是死路一条了。这山上会不会有鬼?鬼会吃人吗?”他紧张得胸闷,黄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不断地滚落下来。他不安地在“床”上扭来扭去,警惕着周围的一切!他后悔不应该从家里走出来。由于走了一天山路过于劳累,过了一段时间他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半夜时分,一阵阵刺骨的凉风把他从睡梦中冻醒了。他把身下的柴草抽了一些盖在身上。眼睁睁地盼望着天明。突然远处传来一阵鸟叫声,仿佛一个老人又咳嗽又大笑。声音在空旷的山谷里回荡,显得格外响亮!他吓得汗毛倒竖,心都跳到了嗓子眼。声音越来越近,他连忙一骨碌爬起来。一个很大的黑影从他头上掠过,他不由得大叫了一声:“妈呀!,吓死我了!”。这一惊,让他睡意全无,呆呆地坐在藤蔓上等待着黎明。他觉得这真是遭罪,还是回家算了。

  日期:2016-08-17 12:47:00
  方常悦父母见他天黑还未回家,担心又出大事了。魏英连忙跑到方常悦的同学家打听消息。他同学说方常悦今天没有去学馆。魏英仿佛心被掏空了,无精打采地回到家里。方元气得破口大骂:“这个讨账鬼,让他死在外面好了!”。魏英呜呜地哭了:“他爹,明天你一定要把他找回来。他不在了,我也不想活了!”。方元气不打一处来:“都是你贯势的,养了个孽种!”。魏英一直哭到半夜。

  天终于亮了。方常悦又犯难了:回家吧,觉得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不回吧,未来的道路不知有多艰险。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他决心走走看再说。大自然是慷慨的!没走多远,方常悦发现了几树野萢。鲜红的果实挂满枝头,在晨风中频频地向他点头,仿佛欢迎他的到来。他小心翼翼地用树枝把萢压下来,一个一个的摘着吃。野萢吃起来酸甜可口,他足足吃了半个时辰。吃完野萢后,他又下定了决心,继续往前走。一个人的旅途是非常孤寂的。一路上除了看到了几只小鸟、一些甲虫和蚂蚁,陪伴他的就只有自己的影子了。不觉又到了晌午,太阳尽情地释放着它的热情,地面上的热浪默默的往上腾。方常悦靠着山路旁的一棵枞树纳凉。他又饥又渴,眼皮不听使唤地耷拉下来。他刚合上眼,背后传来一个轻声的问候:“你在这里干什么?”。方常悦噗的倒在地上,接连又打了几个滚,魂都吓到爪哇国去了。他趴在地上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个手持柴刀的老农。他不由得怒火中烧:“你从哪冒出来的?想吓死我?”。老农哈哈大笑:“我在这里砍柴。你要去哪里?”。“我去哪里用不着你管!关你屁事!”方常悦没好气地说。“我不想管你!小伙子,我只是好心提醒你,太阳毒,小心中暑!”,方常悦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又走到枞树旁坐了下来。老农看着他细皮嫩肉的,脸被晒得像个红南瓜,不禁起了怜悯之心:“这太阳啊,毒得狠喱!你连个草帽都不戴,脸上会脱皮的!”。方常悦还在生闷气,没有答话。“这天气要是中了暑呀,能要人命!”。方常悦见他满脸严肃,只得问道:“如何才能避免中暑?”。“小伙子,你是读书人吧。我本来不想管你的,只是你太缺乏生活经验了!”。“我去云南走亲戚”。“这到云南可远着哩。还是呆在家里为好!”“你就说说如何避免中暑吧”。老农看了他一眼,慢慢地说道:“青蒿。这种植物漫山遍野都有。它的杆杆是直的,叶子是青绿色的,有香味。等下我采一株给你看。可以直接嚼来吃,味道很苦,却非常管用。但如果脾胃虚寒以及拉肚子时千万不要吃!”。方常悦非常感激地说:“多谢您的指教!”。老农继续说道:“在野外生存,必须要懂得一些常识,这样就能避免一些危险。比方说如果碰到野火了,千万不要乱跑,因为你跑不赢。而应当把自己身边的柴草点燃,等烧出一块空地后再跳进去。当野火烧到你这时便烧不起来了。如果不小心惹了马蜂窝,千万不要撒腿就跑。马蜂会顺着风来追你。你应当及时蹲下并用衣服包住头。如果被马蜂叮了,最好的药是女人的奶汁,其次是黄土。如果被蛇咬了,首先要认清蛇的模样。有毒蛇的头一般呈三角形,尾短而突然变细。要立即用细软的藤蔓扎住伤口上方,用尖石头划破毒牙间的皮肤,挤出毒血。然后马上用水清洗,没水的地方,可用自己的尿。然后找一种名叫七叶一枝花的植物,把它嚼碎敷在伤口上。七叶一枝花非常好辨认,其特征是由一圈轮生的叶子中冒出一朵花,花的形状极像它的叶子。还有半边莲等等。你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三天也讲不完!”方常悦听得津津有味,觉得比老师教的课文管用多了。他意犹未尽,连忙问道:“到哪才能找到生火用的打火石?”。“打火石我这里有,我送两个给你”,老农从怀里掏出两个打火石递给他。说完,老农又在附近找了一株青蒿交给他。临走时,老农满脸严肃地对他说:“你要是在前面的路上看到一双红绣花鞋,千万别去碰它,也别在它上面跨过去!”方常悦吓得面如土色:“红绣花鞋?哪来的红绣花鞋?”。“你别问这么多,记住我的话就行了!”。方常悦辞别老农,继续赶路。他边走边想:“怪不得人家说喝粥都有师傅,看来我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

  日期:2016-08-17 13:54:00
  吃饭是个大问题。没走多远,肚子又开始咕噜咕噜叫了。走到一个下坡时,他看到旁边的地里有一些茄子。茄子的个头不是很大,应该是还没有完全成熟。人有三不择:“慌不择路,贫不择妻,饥不择食”。他连忙跑到地里,把茄子扯下来就往嘴里送。味道实在不怎么样,满口青涩苦味,难以下咽。要是在家里,他早就吐出来了。但眼下还是得把它吞下去。吃到第二个时,他实在吃不下了。他摘了几个放在包里,以备不时之需。同时觉得口里苦涩难忍,趴在路边的小水凼里漱了漱口。走在路上,他突然想起老农说的红绣花鞋来,不由得打了一个冷颤。转念一想,会不会是他故意吓唬我的。可他的表情又不像是在开玩笑。他边走眼睛边滴溜溜的转,希望不要出现红绣花鞋。可世间不如意的事往往是十之八九。刚上坡时,便看到前面不远处有一双红绣花鞋横在路中间。他吓得双腿发软,不敢前进半步。眼看着僵持了半个时辰,又无其他人经过。他想干脆回头找个人家户住一晚再说,明天再理会。但又担心他父亲追来把他逮回去。真是“前有拦截,后有追兵”。人往往是被逼出来的!方常悦不得不麻着胆子向前走去,他不敢看那双红鞋子,低着头紧紧盯着脚下的路,同时用眼角的余光瞄一瞄以免自己踩到它。经过红鞋子旁边时,他大气不敢出,紧张得几乎窒息。终于绕过去了,他拔腿就跑,一路狂奔。一口气跑出五六里。他远远地看到前面山上有座寺庙,连忙朝寺庙跑去。

  寺庙显得比较破旧,青砖黑瓦,墙上长着一些青苔。他走进去一看,看到一个老和尚在佛像面前打坐。他走到老和尚跟前,拱手道:“师傅,冒昧打扰您”。老和尚看了他一眼,又眯上了眼睛。方常悦不知如何是好,只得尴尬地在一旁站着。过了半晌,老和尚睁开眼睛。方常悦连忙道:“师傅,我路过此地,想到贵寺借宿一宿”。老和尚显得很茫然,显然是没有听清他的话。他只得大声重复了一遍。老和尚道:“厨房里有斋米,自己去弄”。方常悦走到厨房,淘米煮饭。他看到案板上有几块油发豆腐,切碎后放到锅里热了一下。把包里的茄子也洗了,然后又一片一片的切开。把成片的茄子放在水里泡一泡,用菜油炒熟了。他把碗筷放到桌上,走到老和尚身边道:“师傅,饭做好了。咱们一块吃。”方常悦已经两天没吃到饭了,米饭的清香令他十分愉悦。几乎没有吃菜,他一连消灭了五碗。要不是老和尚不断提醒他“饥饿的人不能吃得太饱!”,他觉得自己还可以吃三碗。“晚上你就睡我的禅房吧”,说完,老和尚又打坐去了。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方常悦百无聊奈,在禅床上倒头便睡了。方常悦受了惊吓,又很疲倦,他一直睡到日上三竿才醒。一骨碌爬起来,他看到老和尚仍在打坐,只是八仙桌上多了一大碗粥。他用手拍了拍老和尚的肩膀,用手指了指桌子上的粥。“你吃吧,我已经吃过了!”。方常悦来到厨房,舀了瓢水洗了一把脸。水缸里的水快见底了。他趴在桌子上嗖嗖地把粥喝完了。走到厨房,挑起了水桶。“师傅,水井在哪?”,老和尚用手指了指门外。方常悦挑着水桶走了出去。他看到山脚下有人挑着水桶,于是走了下去。

  把水挑到半山腰时,方常悦觉得实在太沉,于是把水桶放下歇了一会。突然他脑海里又闪出那双红绣花鞋来,心里不由得咯噔了一下。要是那双鞋子又出现了该怎么办?对,问一问老和尚,看他有没有什么法子。想到这里,他马上挑起水桶往寺庙走去。他轻轻地把水倒进水缸,来到老和尚跟前:“多谢您的款待,我又要继续赶路了”。老和尚点了点头。“我有一事相求,还请您指教!”,老和尚没听清楚,茫然地看着他。他不得不提高嗓门:“有件事要麻烦您!”。“施主请说”,“我在来的路上看到一双红绣花鞋,很害怕!”。老和尚沉吟了半晌,从抽屉里拿出一个香囊递给他:“这个香囊里装的是愣严咒,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到施主,就看施主的造化了”。“愣严咒是什么?”,“施主不用多问,佛渡有缘人!”。方常悦又问了一下去云南的方向,老和尚向他比划了半天。方常悦千恩万谢,辞别了老和尚。方常悦走在路上,低头寻思:“老和尚给的这个愣严咒,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他挡不住好奇心,打开香囊看了看,只见里面放着一张黄色的纸。他小心翼翼的把黄色的纸掏出来,只见上面有许多红色的符号,有一些像在几字旁边添加了奇怪的偏旁。他看了半天没看出个名堂,只得又装进香囊里,放在贴胸的口袋里。他边走边祈祷,不要再碰到那双红锈花鞋。心里时不时地涌起一阵莫名的惆怅:不知家里怎样了?父母亲还好吗?

  日期:2016-08-17 18:01:00
  自从方常悦离家出走后,方元家又乱成了一锅粥。魏英哭哭啼啼,方元心烦心躁。第二天一早,方元又带着几个亲戚出发了。一路上,方元火冒三丈,发誓要打断方常悦的腿。火速追赶了一天,没有追上,方元又气又急。无奈天色已晚,方元一行只得找个人家户歇下。天刚蒙蒙亮,方元一行又出发了。也许是寻子心切,路过一个高坎时,方元一脚踩空摔了下去。另外几个亲戚连忙绕下救人。幸亏高坎中间有个斜坡,方元掉在斜坡上顺着滚了下去。临近地面时,方元本能地用左肘关节顶着地面缓冲了一下,人躺到了土沟里。方元从土沟里坐起来,当他想起身时,发现左手不听使唤了,只能垂直地吊着。他于是坐在土沟里休息会儿。其他几个亲戚很快来到下面,看见方元坐在地上,以为没有大碍,顿时松了一口气。来到方元身边时,才发现他的左手肘关节处肿起来了。其中一个亲戚道:“可能是摔断骨头了,快去剥些杉树皮、弄些接骨草来!”。过了半晌,杉树皮、接骨草弄来了,亲戚们连忙把接骨草捣碎,敷在方元的左关节处。用两块杉树皮把方元的手固定住,又用细藤把手吊起来,让方元挂在脖子上。一个亲戚说:“你们三个先回去,我们两个继续追”。方元摇头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此去路途险恶,诚恐大家有些山高水低!”。方元一行只得打道回府。魏英旧愁未解,又添新愁,哭成了泪人:“我的儿啊,你回来吧!”。

  方常悦的内心也在经受着煎熬!他心惊胆战地盯着面前的路,一步一步的往前挪。世界真的太小!当他转过一个弯时,那双红绣花鞋又在路中央出现了。绣花鞋看上去红红绿绿的,牡丹花上的金线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格外刺目!方常悦一动也不敢动,额头上的汗珠不断地往外冒。“还是回去算了!”,方常悦慢慢地往后退了两步。没想到绣花鞋却向他前进了两步。他的心跳急剧加速,怀里像揣了只兔子。他又退了两步,绣花鞋又前进了两步。他站立不动时,绣花鞋也停在原地。他突然想到:“我有老和尚给的愣严咒,是专门对付妖魔鬼怪的,我怕什么!”。他于是鼓起勇气朝前走去。走过绣花鞋旁时,它仍旧停留在原地,并没有什么异动。他继续赶路,自忖道:“还是老话说得好‘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一路上他采了些野果充饥。酷热天气行路难,他开始觉得有些头晕:“别是中暑了吧,我得采些青蒿来吃!”。他从布包里拿出老农送给他的青蒿样本,对照着在路边寻找。没多久就找到一株。他把它拔起来,直接送到嘴里咀嚼起来。“味道太苦了,不过我得把它吃下去!”,他大声说。他突然发现自己跟自己说话的感觉真不错!这是在山里,用不着担心影响别人。他记得以前在课堂上时,气氛压抑得好想大声吆喝一声,但他不得不克制自己。现在好了,他完全可以自由自在的说话了。“要是别人听见我自言自语,准会以为我疯了!不过没关系,别人听见才好。能在山上遇见人是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我得给自己做个草帽”,他从路旁折了些绿叶藤蔓,一圈一圈地把它们盘绕起来扎紧。“这个帽子真不错,我用不着顶着太阳晒了!”。“给我来朵云彩”,他边走边向天空喊道。他好想大声说:“那双红鞋子不要再出现了!去你妈的!”,但他知道,很多事情不能说破,说破了就会事与愿违。可正当他上坡时,那双红锈花鞋又出现在路中间。这次他胆子大了些,迟疑了一下后,直接朝前走去。可当他下坡时,那双红绣花鞋再次出现了。他没有理睬,继续赶路。没隔多远,那双红绣花鞋又躺在路中央。他不由得恼怒起来:“我和你前世无冤、今世无仇,你老跟着我干什么!”。可红绣花鞋听不懂他的话,照样时不时的出现。这次他是真的生气了,一脚把那双红绣花鞋踢到路旁的草丛里,大骂了一句:“滚一边去,讨厌!”。谁知那双躺在草丛里的红绣花鞋开始冒起烟来,烟越来越大,最后竟变成了滚滚浓烟。方常悦吓得脚下好像生了根,想动动不起来。渐渐地,浓烟越来越淡,却露出一个长发盖脸,身着白衣的女子来。方常悦知道自己是碰见鬼了,吓得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冒犯仙姑,请多饶恕!”。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