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容情—— 四道灵光四世人,三元聚顶精气神;镇妖降魔当天职...

作者: 丝刀口

  日期:2016-08-27 20:11:27
  楔  子
  擒凶追恶四重忙,正气以高扬。澄明三界如镜,霾尽现仙乡。
  履天职,射豺狼,任高翔。意情缱绻,古墓容情,如愿以偿。
  ——《诉衷情》丝刀口自题
  帐未还,情未了,业未竟,岂可苟安于现实?沉冤未雪,奸恶未尽,壮志未酬,焉能避世遁迹?

  柳宋思虽然已投胎于现实,因还“欠账”,往来于前世今生,还魂于林木风、姬扶、刘秦远;与今生情侣秦嫄之前身嬴楚姬、张妲妃、桑婉若携手,扬正气、惩奸恶、伏妖魔,历千辛,尽万苦,终成未竟大业,还三界以明净。他们虽前世成亲,奈何今生难以眷属,只好……
  日期:2016-08-30 19:58:00
  第一章  书馆怪象
  南华书馆雄踞湘水之滨、麓山之南,曾是一座千年学府。参天大树,古老建筑,使得这里古朴而典雅,庄重而圣洁。张栻、朱熹等先贤名臣,曾在此传道授业解惑。在人们的心目中,南华书馆是一座神圣的殿堂。
  三年前,英俊潇洒、才华出众,年仅二十六岁的京都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柳宋思,有幸被录取来到这里任助理馆员。傲人的千年学府、优雅的工作环境、称心的职业岗位、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得这位年轻才俊有着无比的优越感和远大的抱负心。他认真扎实的工作作风,深得领导赏识;他倾其所学,刻苦钻研,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一年后被聘为馆员,而今,正在向副研究馆员迈进。他为人诚实、办事踏实、学风求实,深得同事爱戴。他所负责的古代史藏书大楼整理得井然有序,借阅登记井井有条,楼上楼下上百万册图书没有卷角皱页的,室内四角无蜘蛛牵网,脚下地板无尘埃飘落。他常说,馆内洁净,才能配得上馆外幽雅。

  柳宋思利用业余时间翻阅书籍、摘抄笔记、考究历史、撰写论文,他的《秦灭六国探究》《宋代民族英雄分析》等多篇学术论文在国家级报刊发表,多次参加国家学术研讨会。新颖的观点、独到的见解、精辟的论述,在史学界已小有名气,引起了史学家们的关注。柳宋思在南华书馆找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下午,借阅的读者不是太多,其他同事完全可以应付下来。柳宋思像往常一样,又拿起了书本。
  “嗨!老学究,又在研究哪朝哪代的历史呢?”调皮的龙华悄悄来到柳宋思身边,冷不防拍了一下他的肩膀。柳宋思一脸惊讶:“又是你啊?吓死我了!”柳宋思想还手,却被龙华避开了:“老夫子,你打不着我。”“这次就放过你。”柳宋思一边望着桌上的书,一边回答。

  龙华是柳宋思高中时的同学,关系密切,手足情深。龙华比柳宋思小一岁,喜欢在柳宋思面前做些小动作;柳宋思比龙华高大,而且肌肉发达。龙华在恶作剧后,常常在柳宋思面前求饶。高中毕业后,柳宋思考取了京都大学,龙华考取了省重点大学。也许是机缘巧合,毕业后,两人来到了同一单位,只是龙华早到了两年。
  龙华翻开书的封面,“秦代秘史”四字呈现在眼前:“又在研究秦史?还是秘史呢,是不是有什么新的发现?”柳宋思似乎还在嗔怪龙华的打扰:“就不告诉你!”
  龙华想去抢书,柳宋思一把揪住了他的手:“是不是好久没求饶喊哥哥了?”
  因为龙华常常“老学究”“老夫子”的叫,也使得不少同事这样称谓柳宋思。对此,柳宋思也不持反对意见,因此,“老学究”“老夫子”有称谓在南华书馆叫开了。

  南华书馆是南方最大的书馆,不仅因为其建筑规模宏大,结构复杂,风格古雅,而在于她藏书量大、古籍孤本多;更在于她成就了不少具有历史影响的风云人物。因此,千百年来,南华书馆成为各个时代文人雅士仰慕和向往的地方。在南华书馆第一代理学家张栻大师,创下了论学要领:“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义者,本心之当为,非有为而为也。有为而为,则皆人欲,非天理。”后来,大学问家王夫之在这里专精于经、史、文学。他总结了古代唯物主义思想,认为“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气”为物质实体,“理”为客观规律。成为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潮的哲学代表,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学术思想体系。还有不少人在这里汲取营养,成为历史名人。后来的柳宋思汲取了他们的思想精华,成为了一代人杰。这是后话。

  也有人在这里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故事。一些寒士出于对知识的渴求,对真理的追求,跋山涉水、饥寒交迫来到这里。因在体力和精力不支的情况下而英年早逝者有之;因学有所成,终不得志,含愤仙逝者有之;因用功太狠,用心太痴,成为半痴半疯者有之。
  北宋咸平五年,有个叫莫道君的贫寒学士,家居关外,历经千辛万苦,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求学。他在钻研理学的同时,对先秦历史特别感兴趣,特别有研究。莫道君在学习上极其用功,而因家境贫困在生活上又极其简单。不久,患下了营养不良、严重贫血症。
  半年后,莫道君死于心力衰竭。临终时,他对学友朱岩松说:“虽天不假年,埋骨他乡,而魂魄将萦绕于学府。”
  朱岩松安慰道:“你这种刻苦求学精神,阎王老子也不敢收你的。”
  含笑中,莫道君慢慢地合上了双眼,去得很安详。
  在后来的岁月中,莫道君这种求学精神影响了不少人,柳宋思就是“莫道君精神”者之一。
  龙华走后,柳宋思又进入了深思状态,秦朝的历史恍惚浮现在眼前。他在捕捉秦时的合纵连横、兴衰成败、人文典故的脉络。

  时间飞转,又到了下班的时候,同事们一个个走了,可柳宋思还是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按照以往的习惯,他至少还得坐上一个小时。柳宋思虽然年近三十,可他还是孑然一人。没有人催他回家,也没有人叫他吃饭,只是偶尔几个友好的年轻同事相互邀请。现在,兄弟龙华也走了。所以,他尽可以安心地学习。
  晚餐,柳宋思几乎是不做饭的,有时一碗面条就打发了,或者买来几个包子,边吃边向藏书楼走去。他连十元钱一份的快餐也舍不得吃,一怕耽误时间,二怕花费钱财。他把每月的工资除寄给父母外,大部分用来买书;他虽英气外露,却衣着朴素。年轻同事笑他是“葛朗台”,柳宋思总是一笑置之。
  最近,柳宋思在潜心撰写一篇题为《历史的演变和发展规律》的论文,他把全部心思和可能利用的时间全部用在了论文上。今天的晚餐柳宋思照常在南街包子铺买来两元钱包子,边咀嚼边进了书馆。
  白天的思考让他意犹未尽,他要为论文撰写赢得时间,搜集资料,思考问题。他关上藏书楼大门、开亮灯,又开始了晚上的学习、思考、撰写。
  偌大的楼内只有柳宋思一人,他用心专注,没有人打扰他。偶尔,窗外传来几声虫鸣;传来书馆守门犬几声吠叫,即便如此,也难以打乱他的思路。一旦用功,柳宋思就全神贯注,全身心投入。
  有一天晚上,好友龙华回到办公室拿他白天落下的手机。龙华知道柳宋思一定会在办公室,便在来的路上特地买了一个砸炮,想逗下柳宋思。这时,龙华远远看到窗外亮着灯,知道一定是柳宋思在,他走进大楼悄悄上去。果然,柳宋思对龙华的到来毫无发觉。龙华蹑手蹑脚来到柳宋思身旁,将砸炮砸在柳宋思脚边。“砰!”柳宋思如从睡梦中惊醒一般,吓得半天说不出话来。龙华的恶作剧实在有些过分。柳宋思怒不可遏,冲上去把龙华按倒在地,重重的在他屁股上拍了两下。此事后,在近一个月时间里,即使两人面对面也不搭讪、不理睬,像结了仇似的。后来,是龙华知道自己错了,主动与柳宋思交流,俩人才重归于好。

  今天晚上柳宋思特别的用心,如果龙华恶作剧重演,恐柳宋思也未必被惊扰。
  可是,今天夜里即便没有恶作剧,柳宋思自个儿却在一惊一乍。不知情的人,一定会以为他得了失心病,或者是在书院渴求知识而枉死的人魂魄附他身上——

  只见他一会儿“呀!怎么会这样?”一会儿“呔?太不可思念了!”一会儿手拍桌子,站起来“好,太好了!”一会儿又哈哈大笑,一会儿一言不发,陷入沉思……天晓得他是怎么回事,柳宋思真的太投入了。正因为他的用心专注,才使得他在学术研究上,有了很大成就。
  “嘀哒”,墙上的百年老钟响过了午夜零点。
  就在这时,从放置秦代史书库方向,隐约传来一阵奇怪的声音:有骡嘶马叫声,有金戈铁盾的撞击声,有战士们的厮杀声,有人在临死时的哀嚎声……整个就像在古战场上拼杀的各种声音混杂在一起。
  当然,这种声音不可能惊扰柳宋思。因为,他几乎做到了泰山崩于前而声色不改、处变不惊,更何况他已进入忘我境界。忽然,远处传来一位年轻女子的惊呼声:“木风,你在哪儿?木风,你在哪儿啊?木风,木风……”

  “战场”在移动,“厮杀”更惨烈,惊呼更凄切。这种声音似乎越来越近,越来越大,越来越真。良久,柳宋思偏了偏头,眼睛向秦史书库望去。可是,当他抬头望眼之时,这种声音便骤然而止。
  在他的意识中,也许是研究钻进了“死胡同”而产生的幻觉,也许是老鼠游戏在头脑中产生的幻境。柳宋思只向秦史书库望了一眼,继续着他的功课。
  快凌晨一点了,怪异的声音还在继续,而且越来越强烈,再一次将柳宋思从深思中扰回现实……
  奇怪的事一直在缠绕着他,只要他沉思下来,这种现象就会出现;一旦他的视线离开书本,这种怪声便截然而止。

  柳宋思再也坐不住了,起身向秦史库房走去……
  日期:2016-08-30 20:00:00
  第二章  百思不解
  历经千年风霜雪雨的南华书馆,有过多次改造和修缮。但还是有些墙壁已然剥落,个别庭院或成为文物保护起来,很少有人进出,只有几名工作人员在守护,才显得有些生机和人气;有几处地方因某些危言的传说和怪异的现象,显得阴森可怕,几乎无人问津;还有几处地方因临近遮天蔽日的排排千年古树,让人更加恐怖;有个别成为危房的地方,正准备拆除,更没人敢去逗转。
  柳宋思父母远在穷乡僻壤,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家里一根独苗,还得靠他的工资补贴生活,他出不起外出租房子的钱。同时,他不想离书馆太远,否则,不仅会耽误他的宝贵时光,更会让他在工作、学习上造成不便。刚到这里工作时,他多次向馆长刘家骏请求,能在馆内给他安排住房,哪怕一间二间都行。
  当刘家骏了解柳宋思的情况后,经馆务会议讨论,同意分两间房子让他居宿。柳宋思感恩戴德。
  书馆内,历代以来有人居住。只是后来随着形势发展变化,生活逐渐富裕,原来在这里居住的干部职工纷纷在外面买了房、搬了家。腾出来的房子,有的作了藏书之用,有的放存杂物,有的干脆空着没用。
  柳宋思的房子被安排在书馆的最北面,离他上班的地方至少要走二十分钟以上。馆领导考虑到那里比较清静,少有人打扰,对他学习有利;而且房子经过维修改造后,条件相对不错。反正只要出点水电费,柳宋思也不好说什么,他认为时间久了就会习惯的。
  开始一段时间,龙华经常去柳宋思家里玩,谈谈馆里之事,叙叙同学之情,陪他打发寂寞时光。
  龙华比较活泼,总是问这问那、问东问西,天南地北、海阔天空的胡扯;而柳宋思比较内向,虽话语不多,但内心热情,做事执着专注。对龙华的胡扯只是附和,不去分析他的是对还是错;对龙华的提问也总是问一句答一句,很少展开去说,主动去问。龙华已习惯柳宋思这样了,也从来没有责备过他不热情,虽然俩人有过不愉快的时候,但他们的感情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后来,龙华有了女朋友,来得不大勤、密了。柳宋思也开始在他狭小的天地里做起大学问来。
  柳宋思的住处因为原来一直空着,几乎被人们遗忘了,自从他住进去后,人们的话题似乎多了起来。当然,柳宋思是不知道的。龙华虽然有了女朋友,但并没有放下对柳宋思的关心,他听出了端倪。
  后来,经龙华多方打听,才知道原委:
  北宋时学子莫道君就是在这里去世的;
  元代至正年间也曾有一学者因用功过度而在此疲劳至死;
  明代嘉靖三十年,有一学子在这里得了疯癫病,后来去向不明。

  不久,山长即学府的最高权力人,认为这里有些晦气,就把这房子拆除,旧址重建,也不再作学生寝室用,改为藏书地。直至清末民初时,因为房子实在破旧便进行了修缮。因在修缮时,将书籍存放他处,也就没有再作藏书地了,成为杂物存放处。
  龙华出于好心,把这房子的来龙去脉告诉了柳宋思,并建议他换个地方住。不料柳宋思却反过来问龙华:“你相信鬼神吗?都是几百上千年的事了,有什么可怕的?”“我当然不相信,但你一个人住这里,就不觉得孤寂了点吗?”龙华关心地问他。
  柳宋思不以为然,对龙华说:“这不是更好吗?没有人打扰,我正好专心致志地做我的事。”龙华出于对朋友的忠心,还是想劝他换个地方:“不要你去,我去向馆长请求,好吗?”可柳宋思就是不领他的情:“这里我已经习惯了。”
  龙华好心没得到好报,自觉没趣,怅然若失地走了,并丢下一句话:“到时别后悔呀!”
  柳宋思的住处的确有点偏僻,从住处到办公大楼七拐八弯的足足有三四里路远,而且必须穿过茂密的林荫道,经过闲置的杂屋和一道道走廊。如果一个人走路,感觉就像在荫森的丛林中游荡,古老的房子里,好像随时会有什么东西窜出来似的,给人一种恐怖极至的感觉。
  每当阴雨绵绵或疾风苦雨的时候,经过这种地方更让人觉得就是在阴曹地府中游弋,似乎有阴魂总是在尾随着。越往前走,越觉得有张着血盆大口的魔鬼在等待着你……凄凉哀婉之感直袭心头。
  前年九月,秋风苦雨已下了两天三晚。柳宋思从外面晚餐回来,天色已渐渐暗淡。在经过龙吟斋时,有一团黑糊糊的东西出现在前面的石墩上。当柳宋思走过去时,黑影渐渐地膨胀起来,并射出绿光,好像在防备柳宋思的袭击。因自然光线不足,柳宋思没有看清前面究竟是什么东西。
  突然,黑影一声凄厉尖叫后,猛地向柳宋思右前方蹿去。几乎在同一时间,柳宋思发出了大声惊叫,既而大汗淋漓,湿透衣背。他这叫声是被吓出来的,三魂七魄恐怕所剩无几了。这时的他前无救兵,后无人影,只能自己救自己了。
  这时,在他的脑海里想起了在书馆中流传的离奇故事——
  在大明成化年间,学府龙吟斋住着一个叫李冠一的大学问家,在学府教授学生达十年之久。李冠一学富五车,才华过人,天文、历史、理学、文学样样精通,特别是在文学上有很高造诣。学生无不尊重他,在社会上很有名气,深得宪宗皇帝赏识,多次请他入朝为官遭拒绝。
  李冠一天生傲骨,他认准了的事就要坚持到底,宁可得罪权贵,也不放弃原则。
  有一次,李冠一因提议改善学生伙食问题,与山长发生了冲突,
  双方各持己见,不肯相让。但山长比较独断,即便是正确的意见,也不一定听得进去,有时还会对反对强烈者予以压制。李冠一认为自己的很有道理,就联合了几名老先生对山长进行联名建议。虽然李冠一的目的已经达到,但因此得罪了山长。山长便处处对他进行报复,无故挑剔,甚至动不动就扣压薪金。
  此后,李冠一郁郁寡欢,少与人言。不到一年,李冠一便郁悒而终,去世时,年仅三十六岁。
  传说在他临死当天,本来晴空万里,突然间,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霎时狂风大作、暴雨倾泻,大地就像要被吞噬一般。当李冠一咽气之时,一声龙吟似的闷雷滚过学府前坪,消失在龙吟斋,随即一股青烟冒出,环绕在学府上空,久久不见散去……
  当时就有人说:那声闷雷是东海龙王在为李冠一的死表示惋惜,那缕不散的烟云就是李冠一的阴魂;也有人说,这缕青烟是李冠一不舍这千年学府和心爱的弟子们;也有人说,这是上天为李冠一鸣不平,为山长的所作所为在愤怒。

  李冠一死后,学府上下无不为之悲痛,就连山长也有了后悔之心,亲自为他主持了七天七夜的法事和丧礼。李冠一不舍魂魄,让他的弟子们既伤感又恐惧。为了纪念他,龙吟斋一直陈列着李冠一生前的实物,并在厅堂前设立了他的灵位。
  明代隆庆二年,著名画家李承天来到这里写生,看到本家有这么显赫的学者、传奇的故事,很是仰慕。便根据各种情形,勾画出李冠一的肖像。后来人们一直供奉着,还不时有人前来凭吊、礼拜。
  故事真假与否,已无可稽考,也许是人们对有学问的人英年早逝的一种神化吧!但柳宋思在书馆的确听到过这个传说。刚才的事又恰恰发生在龙吟斋,他不自觉地把这件事与传说联系起来。虽然柳宋思是一个无神论者,但凑巧的事实,不得不让他产生联想和畏惧心理。
  柳宋思坐在黑影蹲过的石墩上,重新回想起刚才的一幕。他凭着聪明的头脑,慢慢疏理着头绪。他不相信这世上真有什么鬼神,只是人们的幻觉而已。那声尖叫,分明就是猫的叫声;窜出来的姿势,分明就是猫的姿势,从而他判断出那黑影可能是一只猫。唉,也许是李冠的冤魂在延续吧!可是,究竟是什么东西,谁也无法知道。

  柳宋思清楚地知道,没有人会陪他走过这令人毛骨悚然的路段,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
  这样的现象,柳宋思在这三年的旅程中遇到过多少回了,只有他自己知道。因为他不喜欢与人交流,更怕让人说他胆小;更重要的是,他还清楚地记得兄弟龙华对他说过的“到时别后悔”那句话。
  三年下来,柳宋思也逐渐习惯了他现在的生活,既简单又充实。
  柳宋思开始了学术研究。他经历了艰难的心路历程,发表了第一篇论文,而且一炮走红。如果要继续研究,深入探索,必须查阅大量资料,参考大量文献。而简陋的住处是无法存放资料和书籍的。如此,他利用工作之便,干脆将书房搬到了书库,既方便查找,又节省了时间。当然,柳宋思这种做法是违反规定的,但刘家骏和馆委会其他成员注重人才培养,对柳宋思非常看好,也就网开一面,默认了他的做法。

  日期:2016-08-30 20:01:00
  柳宋思走进秦史库房,对每一个角落进行了仔细查看,没有发现什么异样,要查找声音的发源地,根本无从下手。难道是自己的神经出了问题?难道真有什么鬼神邪说?难道那天傍晚遇到的黑影根本就不是猫?难道李冠一的阴魂还在?难道……太多的疑问印在了柳宋思的脑海里。

  对这些毫无意义的问题,柳宋思却不想去探究,也没有心思、没有时间。他重新回到了桌边,回到了他的研究中。可是,当他再次进入深思时,这种异样的声音又传入他的耳朵,让他无法安心。
  他看了一下挂在墙上的闹钟,快二点了。可能是连续一个星期用脑过度造成神经衰弱吧!唉,管它什么声音,回家睡觉去。柳宋思息了灯、关上门,往家里走去。
  路上,柳宋思回想起这种怪异现象,搜索枯肠也无法解释。他认为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用脑过度产生错觉;要么是对研究太投入产生幻觉。
  回到家里,柳宋思草草地洗漱了一下,便倒在了床上。他望着天花板,久久不能入睡。也不知过了多久,屋内才传出呼噜声。
  第二天,柳宋思把在藏书楼发生的怪异现象,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好友龙华。龙华初听起来觉得好笑:“你是神经过敏吧?”说罢,望了柳宋思一眼,看他满脸严肃认真的样子,不像在编故事;况且,柳宋思从不说谎,便立即追问了他:“怎么会这样呢?是不是听错了?”“连续几次是这样,怎么会听错呢?”柳宋思解释道。

  当然,谁也无法相信柳宋思说的话,只有龙华这样的兄弟才不会去怀疑它的真实性。龙华提议:“今晚我陪你,行吗?”柳宋思为了弄清真像,也就答应了他:“我们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晚餐后,俩人进入了藏书楼,柳宋思仍然进行他的秦史研究,龙华却在楼里转悠,显得有些无赖。但他为了好友、为了兄弟,不得不舍弃女友相约,而去与柳宋思探寻究竟。
  在藏书楼,龙华一会儿与女友微信聊天,一会儿起身走走;实在无聊时,在书架上翻来翻去,他检了本《中国通史故事·先秦》翻了起来。
  忽然,听到柳宋思在说:“你听,又响起来了!”“什么响起来了?”
  龙华感到很惊讶。柳宋思指着秦史库房说:“刚才又听到了那边传来的声音。”
  龙华屏住呼吸,侧耳倾听,似乎感觉到了什么。再看看柳宋思诧异的表情,好像真有其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