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深度解析汉高帝刘邦的一生
作者:
汉唐星空
日期:2016-10-01 10:55:00
好吧,终于下定决心要写点东西了。
考虑到自己对汉代与唐代的历史比较喜欢,因此准备先从汉代的历史写起。而汉代的创造者汉高帝刘邦又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重要人物,所以汉唐氏决定从汉高帝写起。
但是,汉高帝这个人又特别难写,因为阉人司马迁的缘故。司马迁被阉割后,心理扭曲,用笔杆子对汉帝国的领导核心进行报复。在这种情况下,项籍成为了顶天立地的英雄,而刘邦则成为了侥幸取得天下的无能之辈。还有司马迁的顶头上司汉武帝,他也被司马迁黑得一塌糊涂。如果仅看司马迁的《孝武本纪》的话,汉武帝留给世人的印象一定是一个荒唐透顶、愚昧至极的昏庸形象。他总是被方术欺骗,骄奢淫逸、劳民伤财,凡是历代昏君有的特点都能在其身上看到。而读过班固的《武帝纪》,诸君会得到一个与司马迁作品中截然不同的形象。在班固笔下,汉武帝虽然有些挥霍奢侈,但展现更多的是雄才大略、气度非凡的一面。
为什么会如此矛盾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汉武帝阉割了司马迁。而司马迁不仅“阉割”了汉武帝,也包括大汉帝国以前的历届皇帝,尤其是汉高帝刘邦。如果不是刘邦,司马家族两位优秀的代表“塞王司马欣”和“殷王司马卬”就不会失败,司马迁的曾祖父就会投靠他们,进而司马迁也不会遭受宫刑这样极具侮辱性质的刑罚。总之,司马迁认为自己遭受腐邢的根本原因在于刘邦。于是,刘邦成为了继汉武帝之后,被司马迁黑得最厉害的人。、
在下文中,汉唐氏将尽力还原秦末汉初这段真实的历史。从那些不被大多数人注意的枯燥记载中寻找真相,比如《秦楚之际月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樊郦滕灌列传》、《傅靳蒯成列传》、《郦陆朱刘叔孙传》等等;对于其他记载中带有的小说性质的描写,比如人物间对话、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表情刻画,则批判性的加以吸收与采用。
希望自己能坚持下去!
日期:2016-10-01 16:35:06
在《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提到了殷王司马卬,却没有提到同时代的塞王司马欣。很明显,司马迁在刻意回避与司马欣的关系。
司马欣原来是秦军的长史,与主将章邯共同投降反秦联盟后,被项籍分封为塞王,而司马迁家族的祖籍所在地夏阳县正好位于塞国。因此,我们可以设想,司马迁的高祖父司马昌与司马欣极有可能是兄弟或者叔侄关系。
汉王刘邦平定三秦时,打败了塞王司马欣,司马欣于是投降了汉国。后来,刘邦在彭城被项籍打败后,司马欣又投降了项籍的西楚国。汉军再次打败司马欣率领的楚军后,司马欣自杀。可以说,像司马欣这样反复投降的人在历朝历代都会被当成反面典型。他的子孙后代自然会积极地与他划清界限。
日期:2016-10-01 16:36:12
让我们先从一份资料说起:
姓 名:祁邦
氏 字:刘季
基因类型:O1- M117或O3a2c
国 籍:前256年-前225年,梁国;
前225年-前206年,秦国;
前206年-前195年,汉国;
籍 贯:梁国大梁或梁国丰邑
方 言:魏卫宋地区
家族成员:曾祖刘清,梁国大夫;
祖父刘荣,即丰公;
父亲刘煓,即太上皇,母亲刘媪,继母李氏;
兄刘元(字伯),兄刘喜(字仲),姊刘氏(谥号“宣夫人”),弟刘交(字游);
堂兄刘贾,族弟刘泽;
曹夫人、吕后、戚夫人、薄姬、赵姬等;
子肥、女鲁元、子盈、子如意、子恒、子恢、子友、子长、子建;
出生日期: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
逝世日期:汉高帝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四月二十五
陵 墓:长陵(今陕西省咸阳市窑店镇)
谥 号:高皇帝(前195年,高帝十二年,上谥号)
庙 号:(前157年,景帝元年,上庙号)
职 业:皇帝、军事家、政治家
主要经历:前209年-前206年,起义,灭秦;
前206年-前202年,称王,灭楚;
前202年-前195年,称帝,平叛;
主要成就:灭秦建汉,从形式和精神上统一了中国;
最大遗憾:未能改立太子;
代表作品:《大风歌》、《鸿鹄歌》
日期:2016-10-01 16:37:56
一、刘邦的姓氏名字;
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理不直,理不直则气不壮。如果一个人对历史人物的称呼都搞不正确的话,那么他是没有资格讨论历史的。所以,我们很有必要探讨一下刘邦的姓氏名字。
汉以前,男子称氏不称姓,女子称姓不称氏。姓是判断男女双方能否结婚的重要标准之一,同姓不婚,同氏不同姓可婚,比如刘邦的父亲属于祁姓刘氏,母亲属于姬姓刘氏。
氏是判断身份的重要标准之一。氏可以随着时间变化,但姓是固定不变的。比如刘邦的先祖士会,曾先后被晋国国君封在随地、范地,所以他先是被称为随会,然后是范会。又比如秦始皇的先祖非子曾被周孝王封于秦地,所以为秦氏。被封于赵地的造父是赵国国君的祖先,而非秦国国君的祖先。秦人的祖先或许短暂的为赵氏,但自从获封秦地后,就改为了秦氏。所以秦始皇是秦氏,而非赵氏。
氏代表一个男人的尊贵程度。读者诸君可以这样理解氏的变化,比如一个官员是科长,可以称其为科长某某,后来该官员级别提升为处长,再喊其为科长某某,对方一定不高兴,此时应该喊处长某某,再后来该官员犯了错误,降级为科员,再公开喊其为处长某某,则不合时宜了。正如刘邦的祖先曾用过陶唐氏、刘氏、御龙氏、豕韦氏、唐杜氏、士氏、随氏、范氏等氏,最后又恢复为刘氏,就是因为失去了原先尊贵的地位。一个家族氏的每一次变化都代表着该家族权势的沉浮。
根据《礼记》,周人出生3个月后,由长辈命名,男子20岁加冠时才有字,女子15岁时举行笄礼,才取字。名,主要用于自称;字,主要用于他称。如果两人地位相当,尊称别人用字不用名,谦称自己用名不用字。但是长辈对晚辈、老师对学生、上级对下级,可称名而不称字,因为这样亲切。名是为了分彼此,字是为了明尊卑。古人避名讳,但不避字讳。比如刘邦称帝前,秦国的国务院总理当时被称为“相邦”;刘邦称帝后,那就要避讳了,于是称之为“相国”。抚顺市博物馆珍藏的一件战国时期秦国制造的青铜矛,上面的铭文就是“三年相邦吕不韦造,上郡守…”。而汉代的典籍,比如《太史公书》以及《汉书》等则称吕不韦为“相国”。
日期:2016-10-01 16:41:08
刘邦的名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意义。“邦”在甲骨文、金文以及小篆等古文字中的写法为——左丰右邑,而刘邦的祖父刘荣被称为“丰公”,这绝对不是一个巧合!当时楚国人习惯把县令称之为“公”,比如刘邦得到沛县后,被称为“沛公”,项籍受封薛郡鲁县后,被称为“鲁公”,这种例子不胜枚举。而丰邑,或许在某年已经升格为丰县了,由于靠近楚国,受楚地风俗影响较大,因此人们也把丰邑的最高统治者称为“丰公”。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作这样一种有趣的假设:大约公元前257年,刘荣因为防守边境有功而被梁王赏赐以丰邑,成为丰邑的领主,当时的人们谓其为“丰公”,然后刘邦出生,刘荣于是给孙子起名为“邦”,以纪念刘氏家族获得的荣耀。
至于“字季”,现代很多人认为刘邦的字很低俗。其实不然,“伯、仲、叔、季”代表着兄弟排行,古人用伯仲叔季作字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与家庭出身毫无关系。比如周文王之父周历,字也是季,后人称其为季历;晋国风云人物士会,祁姓刘氏和祁姓范氏的共同祖先,字也是季;汉文帝时期的丞相张释之,字也是季。
以排行为字的历史名人,不胜枚举。比如齐桓公的丞相管夷吾,子仲;秦国的丞相范雎,子叔;秦末枭雄吴广,子叔;以及后来被刘邦封为梁王的彭越,子仲。
刘邦的名字被司马迁记载得如此清晰,但后世偏偏有些学者臆断,认为刘邦本名刘季,无字,直到发达后,才更名为刘邦,甚至还给刘邦起了个新名叫刘小。其本人还煞有介事的解释道,东汉学者项岱云:“高祖小字季,即位易名邦”,根据此说,就武断地认定刘邦原名是刘季。项岱是什么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唐代学者司马贞在讲解《史记》时偶尔提到过他一次,从此之后鲜有出现。某些人居然把项岱的说法奉为圭臬,实在是可笑至极!
综上,汉高帝,姓祁、氏刘、名邦、字季。比刘邦大3岁的秦始皇,姓嬴、氏秦、名政、字不详。比刘邦小24岁的西楚霸王,姓不详、氏项、名籍、字羽。
所以,如果我们称“汉高帝”为“刘邦”的话,那么就应该称“秦始皇”为“秦政”而非“嬴政”,因为秦始皇是嬴姓秦氏;如果我们称“汉高帝”为“刘邦”的话,那么就应该称“楚霸王”为“项籍”而非“项羽”,因为楚霸王名籍字羽。从大部分中国人对上述历史人物的称呼来看,中国人对待历史的态度太随意了。
正如,当有人问起“中国古代的三国指哪三国”时,我相信,99%以上的人会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当然是魏蜀吴了”。答案错了,正确答案应为“魏汉吴”!刘备建立的国家是汉,而不是蜀,因为刘备死后谥号是“汉昭烈帝”而非“蜀昭烈帝”。人们总是习惯性地、想当然地错误对待历史。
日期:2016-10-02 07:27:36
对于大多数而言,汉代属于古代,清代也属于古代,因此他们得出“汉代与清代是一样的古代”的结论。这可以从今天古装剧中对官员的称呼可以看出,基本上大部分官员都被冠以“某大人”的尊称。
清末民初学者徐珂认为:“大人之称,始于雍正初,然唯督抚有之。康熙末,则施之于钦差大臣也。嘉道以降,京官四品以上,外官司道以上无不称大人。翰林开坊,六品亦大人。编、检得差,七品亦大人。至光绪末,则未得差之编、检及庶吉士,并郎中、员外郎、主事、内阁中书,皆称大人矣。外官加三品衔或道衔者,无不大人,久之,而知府、直隶州同知亦大人矣。”
究其根本原因,清代人称官员为“大人”的根本原因在于满清奴化思想的盛行。在此之前,“大人”一词用以表示对长辈的尊称。
由此可知,中国的某些古装剧还是太随意了!
日期:2016-10-02 07:36:28
二、刘邦的基因类型
至于刘邦的基因类型,这倒是一个十分有趣的话题。分子生物学发展到今天,使人们能够根据男性Y染色体判断一个家族的迁徙史以及家族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等等。
刘姓(氏)为中国主要姓氏之一,全国刘姓人口排名第四。在中国历史上,刘姓是登基称帝人数最多的姓氏。在中国古代有“刘天下,李半边”说法,而在现代中国的北方则有“张王李赵遍地刘”的说法。刘姓在韩国亦有分布。另外,根据日本可查档案记载日本第三大姓高桥氏出自中国刘姓,为汉献帝刘协的后裔。
现代中国的姓氏,来源纷繁杂乱,不可细说。然而,在22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姓氏却是清晰而又简单的。刘姓,准确的说,是刘氏。刘氏的历史来源演变是世界上最清晰的姓氏,没有之一。
据《左传》记载,襄公二十四年,“匄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 昭公二十九年,“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
匄,即范匄,又称范宣子,是范武子的孙子。范武子,就是士会,一位活跃于春秋前期晋国政治舞台长达半个世纪的显赫人物。士会曾经到秦国避难,后来返回晋国时,一支子孙后裔却继续留在生活了七年之久的秦国。这支士会后裔,从此在秦国落地生根,繁衍生息下来。由于他们不像留在晋国的宗族那样有着随、范等领地,又没有司空、士师的官衔,于是便去掉士氏、随氏,而选择他们的著名先祖刘累的姓氏,正式恢复了刘氏。刘邦便是这支刘氏的后裔。
唐尧作为祁姓的始祖,在中国衍生了伊氏、邬氏、黎氏、杜氏、房氏、唐氏、陶氏、刘氏、范氏、先氏、居氏、士氏、随氏等,在日本衍生了大藏氏、坂上氏、原田氏、高桥氏、丹波氏、多纪氏、金保氏、秋月氏、波多江氏、江上氏、原氏、小金丸氏、平野氏、末吉氏、田村氏、徳山氏、小岛氏等几十个日本姓氏。其中,高桥氏在日本姓氏中排行第三。论血统,高桥氏比田中氏、村上氏等普通姓氏纯洁高贵多了,因为古代日本连年战争以至于经济落后,有桥梁的地方大多居住着贵族。
汉代的刘氏,就来源大致可分为:1.祁姓刘氏,以刘邦家族为代表;2.姬姓刘氏,以东矛敬候刘钊、平都孝侯刘到、阳信夷侯刘揭等为代表;3.芈姓刘氏,以项籍家族为代表,前提是项氏属于芈姓而非姬姓;4.姜姓刘氏,以娄敬为代表,娄敬被刘邦赐为刘氏,前提是娄敬来源于姜姓;5.匈奴贵族刘氏,如果司马迁的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正确的话,那么这支刘氏应为姒姓。
总之,除非考古发掘长陵,再测量刘邦本人的基因类型,否则我们只能根据自称汉室后裔的人的基因类型反推刘邦的基因类型。当然,“刘”这个字中蕴含的文化意义远大于单纯的血缘关系。因为“刘”这个姓氏代表着中华民族不畏艰辛、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所以刘姓的读者诸君无需为“是不是刘邦后裔”这个问题纠结,对于非刘姓的读者诸君,可能你们中的一部分正是变更了姓氏的汉皇室的后裔。
日期:2016-10-02 07:38:17
三、刘邦的国籍
提到刘邦的国籍,就必须搞清楚刘邦的出生。司马迁在《高祖本纪》里说“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但该说法存在很大争议。司马迁写书的时间大概是公元前100年前后,而刘邦出生于公元前256年,这150多年间社会动荡,战争频繁,国家间行政区域的划分也十分复杂,所以司马迁的记载未必准确。根据学者们的研究,公元前286年宋国被灭,齐、魏、楚三国瓜分其地,魏国派人在宋国偃王城的废墟上建立起一座新城,就是丰邑。后来秦灭六国,丰邑与沛县均为四川郡所辖,只不过丰邑变成了丰县。四川郡,后世误传为“泗水郡”,行政中心在相县,即大沛,沛县被称为小沛。再后来汉灭秦亡楚平定天下,四川郡南部为沛郡,北部划分为楚国。
刘邦的曾祖父刘清是梁国大夫,居住于大梁城。到刘邦祖父刘荣这一代,刘荣因为有功于国家,梁王让他负责丰邑的全面事宜,当时人们称其为“丰公”。大概是这段时间,刘邦家族由首都大梁迁到了边城丰邑。
我们不确定刘邦是在出生前由大梁迁到了丰邑,还是出生后迁到了丰邑。总而言之,刘邦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魏国人。
日期:2016-10-02 07:39:47
四、刘邦的方言
首先,刘邦讲着一口流利的上古汉语,有今天的闽南语稍微有点相似。上古汉语和普通话的差距,就如同英语和拉丁语的差距了,可以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
然后,就是刘邦的方言了。这倒是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读者诸君想象一下,2200多年前的刘邦和各国风云人物沟通时的热闹场面,当时没有像今天的普通话那样通用的语言,大家在一起畅谈天下形势,五花八门的家乡方言,抑扬顿挫的声调,还有上下指点的双手。没有走南闯北的人生阅历,很难听得懂各地方言,就不会获得人际交往中的主动权。
西汉晚期的扬雄在《方言》一书中把西汉方言分为13个区域:第一,秦晋区;第二,郑韩周区;第三,梁、西楚区;第四,齐鲁区;第五,赵、魏之西北区;第六,魏卫宋区;第七,陈、郑之东郊,楚之中部区;第八,东齐与徐区;第九,吴扬越区;第十,楚(荆楚)区;第十一,南楚区;第十二,西秦区;第十三,燕代区。周、秦、汉交接之际并未发生大规模的异族入侵,有的只是古汉人内部之间的争斗,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把上述划分作为战国时代甚至于春秋时代的方言划分。
刘邦长辈们讲的是梁、西楚区方言,刘邦应该讲魏卫宋区方言。丰邑位于梁楚齐三国交界处,曾经是宋国的领土。宋国是殷人的后裔,擅长经商,所以来这里经商的各国生意人络绎不绝,操着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方言。
刘邦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听到很多种方言,学会和各类人沟通的技巧。对于这些方言,刘邦虽然不一定能完全掌握,但听懂还是没问题的,这也为他以后与来自四面八方的反秦志士沟通打下来坚实的基础。
日期:2016-10-03 06:48:58
五、刘邦的家族成员
研究刘邦的家族成员对探讨刘邦成长的家庭环境与时代背景至关重要。然而,现存史书上的记载并不详细,我们只能根据史书的支言片语和刘氏族谱进行小心谨慎的推断,以最大程度的还原真实的历史。
刘邦于公元前256年出生,按照2年一胎的话,所以刘邦同母兄姊的生卒年约为:刘伯(约前262-?),刘仲(约前260-前193),宣夫人(约前258-?);然后是异母的弟弟刘交(约前230-前179)。
一般情况下,周代男子20岁行冠礼,然后结婚,一代人约为20年,所以太上皇刘煓(约前282-约前197年),丰公刘荣(约前302-?),曾祖刘清(约前322-?)。
公元前5世纪前后,魏秦为争夺河西地区爆发了一系列战役,结果是秦国大败,魏国则占领了河西地区。刘邦的先祖作为秦军的军官或是士兵,大概在这一系列战役中被魏军俘虏,然后就定居在了魏国。看来,刘氏自范武子留在秦国的子孙起,就开始从军。
日期:2016-10-03 06:52:24
(一)刘邦的曾祖父刘清。据《汉书.高帝纪》注载:“曾仕魏,为大夫,秦灭魏,清徙居沛之丰”。可知刘清的活动轨迹大概为:约公元前322年出生在大梁城,考虑到古人早婚的情况,或许这个出生时间还要晚些十多年;刘清是魏大夫,应该是在某次战役中立下军工,比如说公元前286年的灭宋战役,当然也不排除其他战役的可能性;“秦灭魏”应该指秦国攻占魏国旧首都安邑,魏国国君派遣刘清、刘荣父子主管或是协助营造丰邑,也可能是防守丰邑,最后,刘清死于丰邑,坟墓也在丰邑;
(二)刘邦的祖父刘荣。刘荣是大梁人,被称为丰公。“公”这个词在2200多年前还是尊称,非常尊贵的称呼,不像今天,连夫妻一方的丈夫都可以成为“公”,在“公”字前面再加一个“老”,简直是尊贵的无以复加,成为了“老公”。另外,丰邑靠近楚国,楚国人习惯称县令或县长为“公”。
据此推断,刘荣应该是丰邑城最高级别的人物,他负责着丰邑的营造或者防守。刘荣即使不是一名职业军人,也应该具有高于常人的军事素养,否则,国君不可能让他担任丰公。
(三)刘邦的父亲在史书上没有确切名字,刘氏族谱上说是“刘煓”,我们姑且就称其为刘煓吧。刘煓被家乡人称为“刘太公”,“太公”这个词被后世许多人理解成“上了年纪的普通老头”,还是四个字“大错特错”!
正所谓,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语言在演变,以当代人的语言用词习惯去衡量过去的词语意义是错误的。
在周代初期,也有一个“太公”,就是《封神演义》里大家所熟悉的姜子牙,准确的称呼应该是吕尚,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作为周国的国务院总理级别的人物,他被人称为“太公”。即使到了周代末期,“太公”这个称呼虽然不像之前那么尊贵,但也不是普通的张三李四所能使用的,使用者至少是个卿大夫级别的人物。
刘煓除嫡妻刘媪外,又娶了李氏为妾,生子刘交,也就是后来的楚元王。南朝宋的建立者刘裕就是楚元王刘交的后裔。刘媪在刘邦起兵时,死于陈留小黄城,李氏便转为正妻。
刘煓的配偶,史书上也就记载了刘媪和李氏这一妻一妾,由此可见,刘煓同志的生活作风还是相当严谨的。
公元前201年,即高帝六年,刘邦为了表达自己的孝心,尊父亲刘煓为太上皇,使刘煓的地位高于自己。下文将会详细论述此事。
公元前197年“夏五月”,太上皇后李氏亡故。过两个月后,也就是“秋七月”,刘煓也亡故。可知,刘煓夫妻情深,相依为命。当妻子李氏逝世后,刘煓再也无法排遣心中的孤寂之情,两个月后,也追随他的爱人而去。
按照今天的标准,刘煓绝对是一个好丈夫。俗语云:有其父必有其子。刘邦对待感情的态度也肯定会受他的父亲刘煓的影响。
(四)刘邦的母亲刘媪,史书上记载甚少,高帝四年(公元前202年)二月,在称帝后,刘邦立即追封太上皇妃刘媪为“昭灵夫人”;高后七年(公元前181年)五月,吕雉追尊刘媪为“昭灵后”。谥法云:昭德有劳曰昭,死而志成曰灵。单从谥号看,刘媪不仅有美德,而且勤劳,她死后,刘邦完成了她的志向。
除此之外,有价值的信息很少。
周代女子15岁加冠,才可以结婚,再比照太上皇的出生年份,所以刘媪大约公元前278年出生。
《汉仪注》记载:高帝母兵起时死小黄北,后于小黄作陵庙,…先媼已葬陈留小黄。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第一,刘媪约死亡于公元前209年至公元前206年,可能是公元前208年秋季的那次攻打外黄县的战役;第二,刘媪葬于陈留县小黄城,在秦灭六国前,小黄城位于梁国首都大梁,而大梁是刘氏家族迁徙到丰邑前的居住地,所以推测小黄城应该是刘邦的祖陵所在地。除刘媪外,刘太公、刘邦等刘氏家族均葬在了长安附近地区。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