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曾国藩的历史智慧,做人,做事,修身,家教
作者:
廖正华
日期:2016-09-16 17:56:00
曾国藩的智慧:淡泊以明志
曾国藩在《养晦堂记》这篇文章中写道:“凡是有血性的人,都会想着从芸芸众生之中脱颖而出。厌恶卑微,追求高位;厌恶贫困,追求富裕;厌恶籍籍无名,追求赫赫之名。这是人之常情。”
“但是芸芸众生之中,有一种君子,他们懂得谦退,这难道是天生的吗?他们认为人生应该有更高的追求,而普通人追求的功名利禄,实在不值一提。”
“君子追求的是圣贤之道,而对吃穿住行,不怎么在意。虽然受了委屈,也不累积怨恨;即使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理解他,他也不会闷闷不乐。在旁人看来,他的生活质量不高,但他的内心淡泊、宁静,已经进入了阳光普照的境地。”
“与君子相反的是,有一些人,拼命追求功名利禄。一旦失去权势,心里就很不是滋味。他们被权势所牵制,想过普通老百姓虽然清苦但快乐的生活,却永远得不到。这就是他们所谓的高明吗?”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历史人物,那就是李斯。李斯为了追逐并保住名利,做了很多坏事,最终难逃现世报。在被腰斩前,他对着儿子李通叹道:“我想和你再一次带着大黄狗,去上蔡县的东门外打兔子,也不可能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李斯这种人,就是曾国藩所说的被权势所牵制,想过普通老百姓快乐自在的生活而得不到的人。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追逐名利的路上,请停下脚步休息一下,问一问自己,自己想要的生活到底是什么。
谈及李斯,不得不说他的老鼠哲学。李斯年轻的时候,被人举荐担当看管粮仓的小吏。有一次,他看到宿舍厕所中的老鼠,吃的是肮脏的粪便,又经常受到人和狗的侵扰。李斯来到粮仓,却看到这里的老鼠吃的是堆积如山的谷子,住着宽大的房舍,没有任何人来打扰。
看到这里,李斯像突然得道了一样,豁然开朗。他得出结论:一个人活在世上,一定要摆脱卑贱贫穷,要像这粮仓里的老鼠一样,吃好的,穿好的,地位显赫。否则,就是白活了。
李斯的这个理论对激励人上进是有正面意思的,但它的弊端,是使人和他一样信奉“卑贱是人生最大的耻辱,贫穷是人生最大的悲哀”这样的一个价值观,过分看重功名利禄,最终落得个和他一样的下场。
追求上进,渴求名利,是人之常情,不应批判。但一味追求功名利禄,为了得到这些可以不顾法律的制裁、道德的谴责,那就走向了极端,离身败名裂也就不远了。名利都是身外物,比它更重要的是,活得心安理得。
日期:2016-09-16 18:01:14
曾国藩的智慧:事无深究,不可轻议
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曾国藩写信给曾国荃,征求他对北上勤王的看法。曾国荃对这件事本没有什么高见,却胡乱发了一通评论。
曾国荃在信中表达了这么几个意思:第一,恭亲王的才能在皇帝之上;第二,皇帝不信任僧格林沁,是导致兵败的重要原因。第三,如果北上勤王,太平军必然乘机西进,湘军将难以招架,所以,不要北上勤王。
曾国藩收到曾国荃的这些信后,非常愤怒。不对自己不熟悉的事情乱发言论,这是曾国藩明哲保身的重要手段。历史上,因为胡乱说话而被皇帝砍头的权臣,多得数不胜数。更何况,曾国荃这次胡乱议论的,是至高无上权力的拥有者——皇上,这还了得!要是泄露出去,曾氏一门岂不要灭族?
曾国藩在给曾国荃的回信中,狠狠地批了他一顿。曾国藩主要表达了这么几个意思:一,恭亲王虽贤,但是多谋寡断,没有皇上,他是处理不了乱局的;第二,皇上完全信任僧格林沁,所谓君臣不和说,完全是谣言;第三,为人臣当以忠义为本,北上勤王势在必行。
最后,曾国藩说:“你只要管好安庆的战事就可以了,此外的事情你不要高谈阔论毫无忌惮。孔子说,虽然见多识广,有不懂的地方,还是要存着疑问,不要轻易下结论。”
“你本来没什么见识,不懂的地方又不存疑,还胡乱说话。捕风捉影,扣盘扪烛,就想判断天下大事。天下大事真的那么容易判断吗?”
“你这么骄矜,我真担心援贼来扑城的时候,你要打败仗。这次的回信,狠狠地批你,是为你好。以后你要是再做这么荒唐的事,我就不回信了。”
曾国藩在这封信里所说到的不对自己不熟悉的事情乱发言论,对于我们很有启发意义。网络时代,能做到这一点的不多。
最近的马蓉事件,很多网友批判马蓉。但是所谓的马蓉出轨,只是王宝强的一面之词。至今没有任何确凿证据证明马蓉已出轨。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对马蓉一顿臭骂,这就犯了曾公所说的那个毛病。
还有郭德纲事件。这个事内幕非常复杂,普通网友根本不可能知道内情。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还是有不少网友盲目地选择挺郭德纲,或挺曹云金,这也犯了曾公所说的那个毛病。
这些事情,如果事后证明狂热的网友批错了,对于网友来说,其实并没有什么,毕竟那些名人和咱们八竿子打不着。
但是,如果因此养成不思考,轻易下结论的习惯,那就很容易被宣传、舆论鼓动。以后,在面对一些与自己相关的事情的时候,就很容易被某些图谋不轨的政治家所利用。40多年前的那场浩劫,离我们并不远。
日期:2016-09-16 18:02:16
曾国藩的智慧:善莫大于恕
曾国藩在给曾纪泽、曾纪鸿的遗嘱中说:“善莫大于恕。”在曾国藩看来,天下最大的善行,就是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曾国藩一生的事情中,最能体现他的恕道的,是对待左宗棠。作为晚清湖南的绝代双骄,曾国藩和左宗棠性格不同,曾国藩宽容,左宗棠褊急,两人因此冲突不断。但无论闹到什么程度,曾国藩总是能够以宽容之心对待。
曾国藩初到长沙练兵的时候,左宗棠说:“这个曾国藩,是个正派人,但是才能不行,恐怕不是能够戡乱的人呢。”这句话说得很毒。对此,曾国藩有所耳闻,但他并没有在意。
1857年,曾国藩父亲去世。朝廷准许请假的圣旨尚未下达,曾国藩就匆忙离开军营,回到老家料理丧事。左宗棠认为曾国藩这是不忠,鼓动湖南省内的官员大肆攻击曾国藩。这等于是在曾国藩最困难的时候,踹了他一脚。
普通人被朋友这么羞辱,肯定很恼怒,正常情况下都会与那朋友绝交。曾国藩起初也觉得受不了,但后来他经人点拨后,懂得了以柔克刚的道理。所以,他再度出山的时候,主动前往拜访左宗棠,寻求关系好转。
后来,左宗棠落难,曾国藩又和胡林翼一起举荐左宗棠。左宗棠这才得以带兵。左宗棠日后所有的荣华富贵,都是在这个基础之上才有的。
曾国藩对左宗棠可谓仁至义尽了,但左宗棠并不领情。这人脾气倔,认理不认人。1864年,曾国荃率领湘军攻下江宁,由于疏忽,让幼天王以及洪仁热颂恿恕W笞谔淖プ≌庖坏悖セ髟⒃跣值堋
此后,曾国藩、左宗棠断交。但左宗棠征战东南、西北,需要粮饷、军械,作为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的曾国藩都是倾力支持。没有一颗宽容的心,曾国藩绝对做不到这一点。
或许是曾国藩的恕道触动了左宗棠,曾国藩逝世的时候,左宗棠送来的挽联上说“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表达了对曾国藩的敬仰之情。后来,左宗棠对曾国藩的后代,包括曾纪泽、曾纪鸿等人都照顾有加。这或许就是大德可以化人吧。
日期:2016-09-16 18:03:07
曾国藩的智慧:为人不可嫉贤妒能
嫉贤妒能是普通人经常犯的毛病。在官场,或者在职场,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被上级或老板重用,而自己被冷落,常人都会觉得不舒服,不服气。即使自己心里知道被重用的那个人才干确实在自己之上,但还是咽不下这口气。长此以往,人就容易心理失衡。紧接着,工作便会出错。最后,就只能辞职了事。
曾国藩知道嫉贤妒能是人之大忌,又明白常人很难克服这一毛病,所以他在写给曾纪泽、曾纪鸿兄弟的遗嘱中,强调了这一点。曾国藩说:“那些嫉妒的人,嫉贤妒能,抢着表功,以赢得上级的喜欢。懒惰的人不追求学习进步,而嫉妒别人的人害怕别人学习进步。”
历史上,因嫉贤妒能吃了大亏的人当中,最著名的当属庞涓。一开始,庞涓和孙膑都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庞涓这人,小肚鸡肠,但隐藏得很深,孙膑并没有看出他的本性。
庞涓耐不住寂寞,学艺未精就下了山,辅助魏王击败了强大的楚国,建立了霸业。孙膑得知庞涓成功,也下山来到魏国,希望依托庞涓,获得魏王的赏识,实现抱负。
孙膑的才能很快得以展现。魏王对他的期望超过了庞涓。庞涓很嫉恨,施展阴谋诡计,离间孙膑与魏王,并且残忍地将孙膑的膝盖骨给剥了下来,致使孙膑残疾。
庞涓见孙膑这副模样了,心想这人以后都不能和自己作对了。天下能超过自己的,只有一个孙膑,孙膑废了,天下岂不任我庞涓驰骋?
哪晓得,天不遂庞涓的愿。孙膑逃了,逃到了齐国,做了齐国的军师。之后,孙膑率部两次重创庞涓所率领的魏军,连庞涓本人,都被齐军射杀。
这嫉贤妒能的代价也太大了,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孙庞斗智的故事虽然家喻户晓,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明白嫉贤妒能的坏处。诚如我在文章一开头所说的那样,嫉贤妒能其实是普通人很容易犯的毛病。
曾国藩在这方面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曾国藩的麾下,有很多能人,其中不少人才能并不比曾国藩差。更有像胡林翼、李鸿章、左宗棠那样的,原本是曾国藩麾下将领,后来官职、威望反而超过曾国藩。
曾国藩从来不嫉妒他们,而是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使他们得以展现自己的所长。曾国藩对清廷,对中国的一个大贡献就是培养了一批人。如果曾国藩是个嫉贤妒能的人,他根本做不到这一点。
日期:2016-09-17 09:33:00
做事最大的忌讳当属坐这山,望那山。三心二意,东做一点,西做一点,结果效率低下,什么事也做不好。
网络文学大家唐家三少在起点中文网上写小说,曾经连续好几年不断更,每天都写一万字上下,其恒心与毅力,令无数写手佩服。
唐家三少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他在访谈节目中透露了秘诀:“每天写一万字其实不难。但一般的写手喜欢在写作的时候做其他事。QQ开着。写几十个字,和别人聊几句。这样一天下来,也写不了三千字。”
做事不专一,是普通人经常犯的毛病。曾国藩说:“凡人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事无成。”
曾国藩特别强调做事专一。在对湘军将领李元度的批评上,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是如何践行这种思想的。
1860年,曾国藩驻军祁门,命李元度带兵把守祁门东面的徽州城。李元度是书生,即便戎马倥偬,也总是捧着几本书。由于在读书上花的功夫太多,把点名、看操、查墙子之类的曾国藩要求每天必做的事情都给耽搁了。
作为李元度的上级兼老师、好友,曾国藩深知李元度的这一毛病。他在写给李元度的信中说:“我们都是有志之士,能够忍辱耐苦,唯一的毛病就是咬文嚼字的习气还未去除。”
“一边想学打仗,一边又想读书。鼫鼠会五种本领,飞翔、奔跑、打洞、游泳、爬树,但是却灭绝了。”
“我现在想改正这一缺点。这两个月,都没有读书了。你往年也是看书的时候多,料理营务的时候少。点名、看操、查墙子这类的事,好像没有亲自去做,以后必须亲力亲为。”
“你老是说吴退庵贤能,还说润芝(胡林翼)也这么说,但我看他也是做学问的人,不像能打仗的人。这件事以后再议。”
所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李元度接到曾国藩的信后,并没有改正缺点。结果,他在徽州被李世贤击败,弄得曾国藩一度陷入绝境。
从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出做事专一是多么重要的。作为曾公的信徒,我们不能不以李元度为戒,努力克服做事三心二意的毛病。
日期:2016-09-18 09:21:34
在新浪微博上看到茅于轼老先生说的一段话,感觉很有道理,击中了我的一大毛病。摘录如下。
凡是碰到难以决策的事情,想一想怎么能使自己快乐,也使别人快乐,答案就有了。有了这样的信条,养成了习惯,用来对待父母子女,妻子朋友,同事或领导,并且用它来处理自己在公务上的问题,你就不会犯愚蠢的错误,就会远离烦恼,周围的人都会喜欢你。
这段话让我想起李鸿章谈论曾国藩的一段话:在营中,我大帅(曾国藩)要我辈大家一同吃饭,饭罢即围坐高谈阔论。他老人家最爱讲笑话,常惹得大家笑痛肚皮,他自己偏一点也不笑,只管穆然端坐,捋须,若无事然。
在我们的印象中,曾国藩是一个严肃的人,严于律己,也严于律人。但他的另一面,却是一个自己快乐,也给人快乐的老顽童。曾国藩这么做,一则可以缓解战争带给他的紧张情绪,二则可以增强亲和力,使部下不仅敬畏他的严厉,也感激他的慈爱。
细想起来,自己在自己快乐,也给人快乐上面,真是做得很差。大多数情况下,我不仅没能将快乐的情绪带给周围的人,更多的是把愤怒、失望、悲观的情绪带给了周边的人,似乎只有周边的人跟着我一起不快乐,我的不快乐才会减少一些似的。
越是亲近的人,被我伤害得越深。比如,我特别喜欢安静。若是我在集中精力写东西的时候,老婆突然来一句“吃饭了”或者什么的,我有时候会怒吼,把负能量带给了老婆。老婆通常情况下会不理我好几天。但之后,同样的戏码继续上演。要是在单位,我根本不敢吼,也就只敢对着最亲近的人吼吼而已。
长此以往,我真是愧对身边几乎所有的人。一般人都不喜欢我,不亲近我,原因或许就在这。个性如此,要改也难,但还是可以试着做一些改变。
当今的社会,每个人压力都很大,身体中积压的负能量很多,像我这样经常把负能量带给别人的人,应当不少。大家都需要一些改变。
自己快乐,给人快乐,这是缓解人际关系紧张的一味良药,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从自我做起,让世界充满快乐!
日期:2016-09-19 12:36:33
曾国藩的智慧:精神以磨炼而强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数不清的艰难困苦。人这一辈子,就是在克服一个个困难中渡过的。虽然艰难困苦曾经带给我们很多痛苦,但当我们老了,回首往事的时候,一定会庆幸自己成长的道路不是一马平川。人生,因为坎坷而精彩。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在克服困难的时候最强大。相反,一个人如果生活在毫无压力的环境中,就很容易滋生懒惰的心理,精神颓废,最终一事无成。
曾国藩以一介书生带兵,最终平定太平天国,创造了一个属于书生的神话。他的军事才能并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从书上学来的,而是从失败的磨炼中获得的。
起初,曾国藩在长沙练兵,得罪了绿营,差点被哗变的绿营兵杀掉。移师衡阳后,虽然躲开了绿营兵,但饷银奇缺,派人去勒捐,又得罪了地方官绅,办事千难万苦。
1854年兵败靖港,受尽长沙城内官员的侮辱、讥讽。1855年兵败湖口,备受江西省内官员歧视。之后一两年间,坐困江西的曾国藩,对外要面对日益逼近的太平军,对内要应对官场的倾轧,困难之大,可想而知。
1857年回乡奔丧,遭左宗棠等人抨击。向清廷伸手要督抚实权,又被奚落。此时的曾国藩,心情差到了极致。幸而有人指点他以柔克刚,后来才挺过来。
再度出山,好不容易站稳脚跟,又坐困祁门,差点丢命。左宗棠、沈葆桢、李鸿章,都是他曾经的手下,各掌一省,全部背叛他,导致他天天愁饷。
好不容易拿下江宁(南京),大功告成,左宗棠又在背后捅他一刀,导致他和曾国荃遭清廷严厉申饬。失魂落魄的曾国藩,连忙裁撤吉字营,才打消清廷对他的猜忌,暂时安全。
纵观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的全过程,可以发现,他无一日不处在困难之中。他自己也说,自己每天是战战兢兢地活着,生怕不得善终。
正是这些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锤炼出了一个具备常人无法企及的坚忍精神的曾国藩。这种精神,是曾国藩成功的根本。
日期:2016-09-20 09:03:14
曾国藩:艰危之处,智慧出焉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对于不善于总结经验的人来说,这句话并不适用。只有善于总结经验的人,才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而走向成功。对于他们来说,失败才真的是成功之母。曾国藩就是这种人。
纵观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的整个过程,我们会发现他的许多重要的应敌策略,都是从失败中总结出来的。艰难危险,给了曾国藩许多宝贵的智慧。没有这些智慧,曾国藩不可能成功。
长沙练兵的时候,曾国藩差点被哗变的绿营兵杀掉。从这次危险中,曾国藩总结出一个教训,那就是绿营兵不可救药,必须完全抛开绿营兵,才能练出一支精兵。后来的事实证明,曾国藩的这一认识非常重要。
1854年兵败靖港使曾国藩得到另一个教训,那就是兵贵精不贵多。战后,曾国藩裁撤整顿湘军,只留下水师五营以及少量陆师部队。这一认识对于湘军的成熟,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1855年兵败湖口,又使曾国藩得到一个重要教训,那就是骄兵必败。湖口之战前,曾国藩、彭玉麟等湘军将帅都非常骄狂,彭玉麟甚至将田家镇的胜利比作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俨然视自己为周瑜了,可见多么骄狂,结果他们被石达开当头一棒击倒。经此一败,曾国藩用兵,非常谨慎,再没因骄狂而打败仗。
1861年两次攻打徽州失败,使曾国藩最终相信,他亲自指挥战斗的能力不强。从此以后,他不再亲自指挥战斗,而主要承担居中调度的角色。有所为,有所不为,曾国藩最终赢得了胜利。
每一次的艰危,都让曾国藩从中学到了东西,增长了智慧。他的对手,太平天国的领导人,也并非没有从战争中吸取教训,但他们改变的速度和强度都远不及曾国藩,败给曾国藩,也就是历史的必然了。
人生旅途中会遇到很多艰难危险,面对它的时候我们不能被它吓倒,迈过它之后不能把它抛到九霄云外,要善于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艰难危险之中获得的智慧,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日期:2016-09-21 09:35:17
曾国藩的智慧:溺爱不可以治家
曾国藩在一篇名为《赦》的笔记中写下这么几段话,特别有启发意义。翻译如下。
“放牧马匹的人,要将害群之马清理掉;放牧羊群的,要将害群之羊去除。治理一个家庭的道理,何尝不是这样呢?”
“那些不肖之子是怎么产生的?就是因为他们的父亲偏袒他们的过错。家里有几个儿子,个个都偏袒,结果全都堕落,没一个成才的。所以说,溺爱孩子的父亲,肯定治理不好一个家。”
教育孩子是应该严格还是放松,这是很多家长困惑的问题,包括我自己在内。
按照传统的教育方式,棍棒之下出人才,应该对孩子严格。曾国藩也是这么主张的。从在北京的时候他对待曾国荃就可以看得出来。曾国藩对曾国荃的要求是非常严苛的,弄得曾国荃很不舒服,天天闹着回老家。
曾国藩的严格还引起过他的几个弟弟的反抗。他们说曾国藩要求太严苛,不懂得爱护弟弟们。因为这事,曾国藩和他的几个弟弟,一度关系很紧张。
这种一味从严的教育方式,在那个年代要执行就颇不易了,在今天更是如此。其效果也是值得怀疑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孩子,在父母的重压下,有了心理问题,虽然成绩很好,但心理阴暗,明显是教育失败的产物。
但是一味放纵也不行。随他看电视,随他出去玩,随他打游戏,不去管,这样的孩子也肯定是不能成才的。看来,问题的关键,还是要把握好宽严之间的度,避免走向两个极端。道理很简单,怎么执行,就要看各位家长的了。
值得注意的是,宽严有济是教育他人的原则,个人修身则不可引用这一原则。对自己的要求一定要严。但凡有一点点放松,就可能引发大溃败,前功尽弃,这是绝对不行的。另外,对自己要求严格了,在教育别人的时候,也更有底气。所谓“厚责于己,薄责于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日期:2016-09-22 09:49:47
曾国藩的智慧:乱世需用重典
曾国藩在这篇名为《赦》的笔记中,着重谈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对那些罪不至诛的人,应不应该宽容对待。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