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怜幽人独往来——暖男帝王元宏和他消失的鲜卑族

作者: 陌上花开_2014

  日期:2016-11-24 11:19:00
  读遍心灵鸡汤,不如心里住一个温暖的人。
  故事主人公,生活在歌曲《烟花易冷》呢喃的年代,拓跋宏,北魏第六任皇帝,30岁那一年,他改了汉姓,所以,也叫元宏。
  他是鲜卑族人,但是后来,他放弃自己,并加速了本民族的消失,完全主动,完全自觉。
  杀父仇人死了,他悲痛的不像话,并真价实守了三年丧:不食酒肉,不碰女人。不过,看他接下来的一系列动作,也许,人们能理解:迁都洛阳,穿汉服,说汉话,改汉姓,死后不归葬。作为武力上的征服者,他完完全全成了文化上的被征服者,放弃自己,向当时的先进文化看齐。
  心爱的女人被逐出宫,他竟然无动于衷,连挣扎都省略了。许多年过去,终于君临天下,他任性的要接她回宫,谁阻拦都没用,即便传言凿凿,说她在外养病时,已经有了情人。
  他原谅女人因为无助犯下的错,一边滴血,一边原谅。
  有人抱怨元宏专宠,他则答非所问:“女人爱妒忌,朕也没办法,更不要说你们了哈哈哈……”

  他的七个儿子,都出生在她不在宫里时。
  但是,他不知道,从冯润出宫那天起,他们就再也回不去了。
  女人把养病时的情人弄进宫,小姑子告到前线后,吓傻了,慌乱之下,借助巫蛊之术,诅咒他早死。
  人在前线的元宏病的更厉害了,十来天不见大臣。他急匆匆回宫处理,他们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他没有对女人怎么样,她还是皇后,住着长秋宫,享受嫔妃拜谒,可是,他再也不去见她。
  南齐派了强悍的陈显达应战,元宏再次南征,几个月后,驾崩,遗诏:三夫人及以下,遣回,可再嫁。
  这份遗诏,还有半句——赐死皇后,合葬长陵。

  你,生生世世,不准离开。
  日期:2016-11-24 11:28:33
  “谁怜幽人独往来”这句化用苏轼的词“谁见幽人独往来”,很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感觉,从意思到意境,很能概括元宏的一生。
  他是鲜卑族人,武力入主中原后,却放弃自己,用被征服者的文化征服自己,然后,鲜卑作为一个民族加速消失。
  这份主动、胸襟确实前无古人,到现在,也没有来者。
  他的感情经历很特别,是现实版的相爱相杀,非常精彩。

  皇后冯润名声很差,都说她不知足,老公那么好还养情人,可是,哪个女人不羡慕,那个顶级高富帅,偏偏只喜欢她,能给的,都给了,不能给的,也变着花样给了,只要她要,只要他有。元宏临终前,留下遗诏,其他嫔妃遣散,赐死皇后,合葬长陵。
  他终归还是原谅她了,一边滴血,一边原谅。
  写法上,笔者大量使用当下的口语和网络语言,以消除现代人对历史的距离感,读起来一点也不累。
  虽然写的是历史,但更像身边的人和事,而不是生硬的描写旧人旧事,仿佛和现在一点关系也没有。
  真实比故事更精彩,如果通俗历史做到有情怀、有情节,我想,大家都会爱看吧,欢迎大家捧场,我也会慢慢的,把这个精彩的人,说给你听。

  日期:2016-11-24 11:35:05
  北魏孝文帝元宏,在历史上,属于名声很大,却云山雾罩的人物,他的汉化改革,读过初中历史的便能说出一二,但是,关于他的通俗书籍,却一本都没有,百度搜索到的野史说,他是一个被老婆戴了绿帽子,气死的没用男人。
  北魏冯太后,周思源老先生在他的书《风华绝代冯太后》,和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里盛赞她是“千古第一后”。写元宏,绕不开她,不读懂元宏,便不能说了解冯太后。
  据说她和夫君感情很深,后来养了一堆情夫,汉人出身,以光复汉文化为己任,抚养元宏,并把他带上汉化的道。
  往深处探究,我们会发现,“千古第一后”也许掺了不少水,她是个已经鲜卑化了近百年的汉人,她的母亲是乐浪人(今朝鲜平壤),公开反对汉化被处死的太子也是她抚养,她多次要废掉元宏未能如愿,她掌权了那么久,死前不久才开始汉化,她确实是个很有手段的聪明女子,可是,她的聪明遇上元宏的智慧,于是显得段位低了不少。

  日期:2016-12-06 19:20:14
  我要说的这一段旧事,已经过去很久了。
  怎样描述,让我很费力,故事中的他们,服饰消失了,语言消失了,文化消失了,姓氏消失了,连民族也消失了。
  他们竟然主动加速了自己的消失。

  所以,他们很冷清,很孤独,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不过,如果你有兴趣看到最后,一定会和我一样,被感动的稀里哗啦,不能自已。
  先从这个消失的民族说起——鲜卑。
  鲜卑族,古代少数民族之一,东胡族的一支演化而来,秦汉之交,被另一少数民族——匈奴打败,从此,做了他们的马仔。这时候,匈奴的当家人是冒顿单于,他在历史上声名如雷贯耳,白登之围,汉高祖刘邦差点死在他手里。

  公元45年,鲜卑跟着匈奴骚扰边境,中原王朝第一次知道了这个民族。
  他们的史书记载,国内有大鲜卑山,便以山名为族名,起初,居住在“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以涉猎为业。
  何谓幽都?北方。
  北方以北,是那片大漠荒野。
  那么,有多北?
  原始资本积累阶段,鲜卑曾有过两次著名的南迁。
  第一次,宣皇帝推寅时(约东汉初年),“南迁大泽,方千余里”,这个地方,虽说宜居,若要建立国家,未免荒僻了些。不过,他计划着的下一场迁徙,未能成行,就匆匆魂归离恨天。
  鲜卑人,于是在大泽暂时安家。
  又过了几代。
  献皇帝年老体衰,自知无法成行,便传位给儿子诘汾,命其率众人南迁,“山谷高深,九难八阻”。
  去哪里?不知道。
  还要走多久?不知道。
  要去的地方究竟什么样?也不知道。
  那么,就一直在路上吧,直到遇见。
  日期:2016-12-06 19:20:59

  数年后,到了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
  云中广袤无边,水草丰美,不时有胡笳声声零星飘过,但是,这片草原先前的主人,匈奴人已经不知所踪。
  一直以来,匈奴都让中原王朝很棘手,汉武帝前,时战时和,时恩时威,汉武帝时,姿态日趋强硬,犯我强汉,虽远必诛……匈奴自此退出历史舞台,分裂为南匈奴、北匈奴,南匈奴南下,归附中原王朝,北匈奴则远走中亚,欧洲。
  云中,距鲜卑人踏出第一步,已经走了四千里。
  不过,他们还是没能走出原始社会,以部落的形式聚居,后来,又用部落名字,作为自己的姓,比如独孤、贺兰、慕容、拓跋……
  他们没有诗词歌赋,没有绘画书法,没有丝竹管弦,没有百官各司其职,甚至没有文字,“世事远近,人相传授,不为文字,刻木纪契而已”,事情怕忘了,就互相提醒,或打个绳结,或刻一串符号。

  此时,中原地区,曹操正吟诗泼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边挟天子这副金字招牌,到处使唤人,一边忙着和刘备、孙权抢江山。
  日期:2016-12-06 19:21:32
  诘汾的儿子力微,有眼量有能力还长寿,活了104岁。他说:“据我观察,前面匈奴那些,都是粗人,就知道抢,也没见有什么大的斩获,倒常常收不抵支,还招人记恨,不是长久之计。”
  他派太子沙漠汗到中原王朝当人质,以示世代通好。
  中原王朝回赠的,则是数不清的锦、彩、绵、帛、绢……
  力微把拓跋部打理的井井有条,背靠大树好乘凉,草原上其他的部落,于是纷纷投到他麾下,形成了以拓跋部为中心,75个异性部落组成的部落联盟。
  日期:2016-12-06 19:21:59
  为寻求更好的发展,力微率众继续向南,将活动中心迁至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
  这次,鲜卑人没再轻易挪窝,在盛乐呆了140年,不过,也没闲着,从这里,他们走向中国,荡平北方,从四处讨生活的游牧部落,成长为令人尊敬的强大民族,如日中天时,关于鲜卑的一切却忽然又消失不见,写下了一首可歌可泣,波澜壮阔的浩大史诗。
  日期:2016-12-06 19:23:05
  277年,太子沙漠汗回国,我们还是连名带姓的称呼他吧,拓跋沙漠汗在西晋当了多年质子,当着鲜卑各部落酋长的面,沙漠汗用弹弓击落飞鸟,酋长们惊呆了!鸟在天上飞,人在地方站着,这么远,居然被打下来了,邪术?一定是邪术!
  “太子已经不是我们的人了,如果他继承大统,我们必定不得志。不如……”
  酋长们三番五次,明示暗示:太子不能留!此时,老迈的力微已经失去掌控力,只好默认,如果不能相容,便可除之。
  沙漠汗被害,不久,力微后悔不迭,当年,以104岁高龄去世。
  又过了五十年,拓跋郁律从叔叔手里接过部落大酋长——现在叫“代王”——的位子,力微以后,西晋称呼归附的他们为代郡。当时,鲜卑并非父死子继,谁有能耐谁当老大,传位给侄子、兄弟很正常。

  他的伯母不干了。
  明明她有儿子,为什么不可以?
  日期:2016-12-06 19:23:35
  321年,她发动政变,杀死拓跋郁律,立亲生儿子拓跋贺傉,遭受牵连被杀的部落首领数十人。
  斩草要除根,郁律的儿子绝不能留,不过,这位日后的大英雄,当时才几个月大。拓跋什翼犍被母亲藏在裤子里,女人战战兢兢祈祷:“天要留你,便勿啼哭。天要留你,便勿啼哭。天要留你……”
  什翼犍酣睡了许久。
  在后赵当了十年人质后,338年,19岁的什翼犍即代王位。第二年他改革政府机构,开始设置百官,各管各的。虽然中原王朝的汉民族1500年前就这样干了,不过,鲜卑还顾不上这些,他们一直是老大带几个手下,又当主席又当总理,又当公丨安丨又当法官,很是忙乱。从这时开始,“代”初现“国家”的模样,勉强可以称为“代国”。
  日期:2016-12-06 19:24:17
  再来看看中原,司马炎以后,晋室骨肉相残,司马诸王倾情主演了历史上规模最大,后果最惨烈的内讧——八王之乱,司马诸王全部卷入,达十六年之久。

  西晋覆灭。
  天下大乱。
  塞外游牧民族们嗅到了机会,纷纷南下,在中原建立了数十个大大小小的国家,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十六个,史称五胡十六国。
  这一时期,民族矛盾极其尖锐,汉族认为其他民族“非我族,必有异心”,游牧民族把汉人当牛做马,赶尽杀绝,游牧民族之间则争抢的头破血流,你死我活。
  以下字眼,在那段史书中屡见不鲜:流尸满河,白骨蔽野。
  《晋阳秋》记载,后赵石勒屠城一次,戮四十万人。城墙悬着人头,汉族女子被称为双脚羊,长安、洛阳、邺城树上挂满了上吊自杀的汉人,中原荒凉,士族南迁,胡虏遍地,1200万汉人只剩下400万,那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章。
  尘埃落定后,建立十六国的羯、氐、羌等民族,被鄙夷为“乱华”的“五胡”,认为他们直接导致了人类社会的一次大倒退,但是,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却却被承认是奉天承运的正统王朝。
  故事发展到了哪一步?
  日期:2016-12-06 19:24:43
  什翼犍说:“眼下,中原大乱,处处商机,咱们去插一脚,分杯羹,怎么样?”
  “现在就出手?会不会太早了点,”各部落首领不同意,“中原的那一拨人,不少还是很有实力的,这当口掺合进去,和他们硬碰硬,少不得三年五载,不一定能撑到最后,还要折进去不少家底,不划算。等他们打得头破血流,筋疲力尽,咱们再进去捡便宜,不好吗?”

  什翼犍正看的两眼通红,氐族人、前秦皇帝,彪悍的苻坚出场了,他率二十万大军直逼代国,什翼犍身子不爽,不能带兵,部将节节败退,归附的某些部落一看形势不对,纷纷转身,或单干,或投靠新主子。
  什翼犍只好退回云中郡,12天后,被庶出长子,拓跋实君杀害,时年57。
  苻坚得到消息,立刻发兵。
  代国灭亡。
  日期:2016-12-06 19:26:05
  几个月后,一声婴儿的啼哭响彻草原。

  是个男孩!
  女人喜极而泣。
  遗腹子拓跋珪生于471年8月4日,他是拓跋什翼犍的孙子,爷爷死后不久,父亲也被伯父拓跋实君杀害。
  母亲贺氏带着他回到娘家贺兰部,现在这一片土地归前秦,苻坚一分为二,南部由刘库仁管理,他是独孤部首领,北部大人是刘卫辰,铁弗部老大。
  说来,二刘也算自己人,两人素来不和,苻坚正是利用这一点互相牵制,他一个外地人,虽说灭了代,管理起来还是很有难度的。
  12年后,淝水之战,苻坚大败,英雄气结,前秦灭亡,代国成了无主之地。
  二刘的后代捡了便宜,心有戚戚,其他人则很不服气,具有皇室血统的拓跋珪,原代王嫡孙,于是,许多人再也容不下了。他确实也在暗中积蓄力量,一边招兵买马,一边抱大腿。
  日期:2016-12-06 19:26:24

  刘库仁儿子刘显决定下杀手,他的弟媳是拓跋珪姑姑,赶紧告诉嫂子。
  当天晚上,贺氏黑丝薄衫,轻装上阵,风情万种的约刘显喝上几杯,一边敬酒,一边动手动脚。
  第二天,刘显醒了,发现太阳从西边出来。
  几时?
  黄昏!
  贺氏则在边上梨花带雨:“你怎么着我儿子了!他人呢?人呢?人呢?”
  日期:2016-12-07 13:36:11

  386年2月20日,在母亲娘家贺兰部的鼎力支持下,16岁的拓跋珪在牛川召开部落联盟大会,宣布复国,即位为代王。
  胸有鸿鹄大志的拓跋珪,代王位子坐的摇摇晃晃。
  拓跋部的人能当大王,我们也可以啊,代国是大家的,轮流坐庄,才像话嘛。
  大家捧,你就是王,不捧,什么都不是,复国仪式上,拓跋珪和另外七名部落首领一起向西拜天。他的权力,一点都不牢靠,类似联合部落秘书长,只不过在形式上统一了大草原。各部落像一个个独立的小王国,拥有绝对的自主权,想兵马?想粮草?想南征北讨?问问部落大人们,同不同意?

  日期:2016-12-07 14:00:51
  铁打的权力,流水的王,是当时拓跋珪的处境。他小心翼翼维持着部落间的平衡,战战兢兢防止他们移情别恋,惶惶不安,一觉醒来,是不是又被挖了墙角——部落大人率部民投靠他人,是常有的事。
  他要的,远不止当代王。
  他要的,是一个帝国,中原王朝那样:父死子继,一言九鼎,直接统领军队,百官各司其职,皇权渗透到每一片土地。
  母亲是一个障碍。
  她要自己传位给拓跋觚——她钟爱的另一个儿子,虽然,在草原上,这样其实很自然。
  母亲娘家,待他有涌泉之恩的贺兰部,不能留。
  不错,没有他们,就没有他的今天,20年前,趁局势混乱,贺兰部上下其手,把他推上王位。下一个新旧更替,会发生什么?呼风唤雨的那份能量,当初成全了他,现在,只会让他害怕。
  日期:2016-12-07 14:26:46
  好吧,那就恩将仇报,从他们下手。
  他把拓跋觚送去关系恶劣的后燕当人质,不久,被杀。

  贺兰部内乱,他一马当先,帮助舅舅扫清障碍,然后,解散贺兰部,编入其他部落。
  母亲抑郁而死。
  贺兰部风吹云散。
  接下来是妻子娘家独孤部,祖母娘家慕容部。

  ……
  外戚候选人——部落大人们,于是被高高挂起,徒有虚名。
  为彻底绝了他们的念想,拓跋珪说:“老祖宗已经连着三个月托梦给我,说有一项古老的制度,必须速速执行,如此,方可千秋万代,子孙永保”
  “……”
  “子贵母死,听过吗?立太子,杀其母!”
  “啊?”
  日期:2016-12-07 15:01:15
  然后,他用自己的鲜血,赋予这一做法以神圣的力量,百年间,无人敢说不。
  刘贵人死了。
  她的儿子拓跋嗣接受不了,日夜痛哭。
  安慰了几个回合,效果不明显,拓跋珪怒不可遏:“哭哭啼啼,娘们一样,成什么样!不如……立拓跋绍。”
  于是,贺夫人被幽禁,她是拓跋珪姨母,那时候,游牧民族娶老婆没那么多讲究,不是生他的,不是他生的,都是婚配对象,这种行为与禽兽挂钩还是后来的事。贺夫人差人传话给儿子:“SOS!”

  当夜,拓跋绍跳墙入宫,直奔天安殿,父亲床榻前。
  临死前,不知道拓跋珪能否想起一句话,母亲不同意他迎娶贺夫人时说:“太美的花,有毒。”
  17岁的拓跋嗣回来,杀了贺夫人母子,登基为帝,他在位15年,是北魏历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位重要人物。
  虽然母亲被处死时,拓跋嗣痛不欲生,不过,“子贵母死”——他还是无条件执行了下去。
  日期:2016-12-07 15:37:03
  长子拓跋焘13岁时,母亲被处死,这位日后威震一方的大人物,铁血男子汉,平生几乎不落泪,除了提到母亲。
  那时,他哭得像个孩子。

  拓跋焘出生时,代国已经又一次南迁到了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并更名“魏”,史称北魏。
  和爷爷拓跋珪一样,他也是16岁登基,战功极为显赫,“五胡乱华”在他手里结束。
  30年间,拓跋焘北创柔然,从此柔然再也不敢南下。
  南朝刘宋来“收复我们的固有领土——中原”。
  “什么?我出生毛还没干,就知道河南是我家的了!”
  刘义隆仓皇北顾,却招来拓跋焘饮马长江,六十万大军在长江边磨刀霍霍,刘宋王朝风雨飘摇,刘义隆一世英名被雨打风吹去。
  150年的五胡乱华结束了,然后,又开启了150年的南北对峙,南弱北强,史书称这一段时期为“南北朝”。
  日期:2016-12-07 19:35:38

  拓跋焘虽是武夫,不过,不是大老粗,始光二年(425年),他下诏“造新字”,从此,鲜卑人有了属于自己可以书写的文字,共一千多个。他尊崇孔子,提倡儒学,整顿吏制,劝课农桑,在位期间,大量汉人入仕北魏。
  拓跋焘的成就,离不开他的“张良”——汉人崔浩。
  崔浩已经小心翼翼,游刃有余了三朝。皇上说他料事如神,虽千军万马不能敌,照他说的办,果然一路凯歌,灭西夏,平北凉,破柔然,征南朝。皇上还说,“朕脾气不是很好,不过还是希望你有话直说,也许当时不听,但是,事后一定好好考虑。”皇上还召集尚书:“以后,你们但凡拿不定主意的,就问崔浩。”
  捧得久了,人们往往忘了,也会摔下,而且捧得越高,摔得越狠。
  连年征战,人马不够,而国内佛寺遍地,处处僧尼,拓跋焘有意灭佛,道教徒崔浩推波助澜,于是一国之内,不见僧侣。
  崔浩举荐了几十个人到各地当一把手,太子不同意,“还是提拔干了有些年头,经验丰富的人比较好。”最后,太子从了他。

  太延五年,崔浩受命编写国史,拓跋焘说:“写史嘛,就是写实,有什么写什么!”
  日期:2016-12-07 20:03:01
  前前后后10年,《国记》完成。
  这一成就,崔浩很满意,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他在京城人来人往处,树起碑林,方圆130步,用工300万。

  碑林上刻着《国记》,北魏的前世今生。
  “啊呀,皇上的爷爷看上亲姨母,就杀了她老公,强娶进屋。”
  “他们那儿子可真是个讨债鬼。”
  “这样看,道武皇帝被儿子杀死,也算报应了!”

  “哎,你们说,他妈贺太后和刘显是不是真有一腿?”
  “你说呢?”
  “呵呵呵……”
  “他那弟弟,是谁的种啊?”
  “他爷爷。”
  “天!那怎么称呼?叔叔?”
  “扑哧!也许是弟弟,道武皇帝就是遗腹子嘛,谁知道呢!”
  “啧啧啧……”
  日期:2016-12-07 20:34:07
  不过五十年,北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拓跋珪娶姨母的事已经成了可耻的畜生行为,大家心照不宣。这一年,拓跋焘43岁,有点中年危机,战场上,他是人人害怕的战神,回到宫里,却常常无所适从。这些年,各地就没太平过,稍有差池,祖宗基业便功亏一篑,底下那帮人,一直掐个没完,守江山,一点也不轻松!
  他的苦痛无处可诉,他憎恨那些情绪,他酗酒的更厉害了,他愈发暴躁不安,他也是个孤独的男人。
  可怕的是,他是皇帝,随时能生杀予夺。

  崔浩被杀,株连九族。
  可是,拓跋焘没觉得解气,他很伤心,特别伤心。
  “崔浩至死不知所犯何罪,也是啊,事实虽然难堪,毕竟是事实。这些年,他有些狂妄,但罪不至此,何况,真是个人才啊!”
  拓跋焘后悔死了,但是,崔浩再也活不过来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