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

作者: 鸟山居士

  日期:2017-01-06 08:25:00
  写书之前先拜个码头,祝涯叔、各位版主和各位网友在新的一年里事事顺利,新年吉祥。
  引
  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从逐鹿之战(黄帝和蚩尤那场)以后,中原大地最终由华夏联盟统一。
  时光如同滔滔的黄河河水奔腾不息,经历了舜逼尧、禹逼舜,夏朝在大禹的手中建立。
  之后商汤灭夏,武王伐纣,周朝又屹立于中原之顶。
  在周朝以前,华夏还没有诸侯这个称号(一说夏朝就有,但并无考证),一般都是以部落的形式存在的。可周朝建立以后,周武王赏赐给了臣下们大量的封地,这些封地便以“国”的形式存在了下来,而这些“国”的统治者便是我们都熟悉的诸侯了。

  据说在周朝(确切的说应该是西周)刚刚开创的时候一共有五百多个诸侯国,可是到了春秋的时候便只剩下一百多个了,那么为什么几百年的时间这些诸侯国都消失了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只能给您四个字的解释,“盛极而衰”!
  周这个国家从武王创立开始便一直处于动荡之中,周文王姬昌在位期间(周武王他爹),靠着所谓的“仁政”和舆论战硬是将英明神武的子辛(纣王)变成了“一代昏君”。
  武王灭商以后,商朝遗民知道自己是被欺骗了,便起兵造反,想要夺回商朝失去的土地,可那时候商朝的辉煌早已经是一去不复返了,周公姬旦和齐候姜子牙一个在西、一个在东,分分钟就秒了叛乱分子。
  后来,这些商朝遗民被统一划拨在了宋和卫这两个国家,使他们慢慢的融入了周朝,周朝这才算是稳定了下来。
  话说富不过三代,在周朝前三代君王都归了以后,周朝后来这些个君主那更是一代不如一代(除了周穆王姬满),直到周幽王姬宫涅的时候宠幸褒姒(四),赶走了太子姬宜臼,使得国内局势超级紧张,最后终是被申侯(姬宜臼的爷爷)勾结郐国和西戎将镐京屠了个干干净净。
  您别问我为什么没有提到烽火戏诸侯,我只能回您俩字儿,假的。
  如果要单说烽火戏诸侯的话那就太磨叽了,都能整出一篇论文来,我就简单给您说几点吧,各位看看是不是这个意思。
  首先,烽火戏诸侯的真实性自古就有很多史官表示怀疑,现在史学界也分成两派来讨论这个问题,笔者是不信这个烽火戏诸侯的,因为他的破绽实在是太多,我就挑重点来说吧。
  第一,这等缺心眼儿的大事所有史书都一定会有记载,但《清华简》,《竹书纪年》等很多书籍都没有记载,这说明了什么呢?你们懂。
  第二,大家再想一想路程、时间和行军工具,如果按照史书上说的那样,周围诸侯全都来援的话,别的笔者就不多说了,咱只说一样,家里有中国古代地图的同学可以好好观察一番,这些诸侯国和镐京的距离有多远,那时候可没有什么私人飞机,可这帮诸侯不到一天就来了,这是什么速度?坐热气球来的?
  而这两点还不是全部,所以笔者断定,烽火戏诸侯纯属扯淡。
  再后来,在爷爷申候的帮助下,姬宜臼成功登上了周朝的王位,这便是周平王了。

  可此时的镐京已经被毁的千疮百孔,再也不适合当一个都城了,所以,周平王向东迁都于成周(现洛阳),而后来的人们也习惯于称东迁以后的周朝为东周,之前的则为西周。
  因为周朝在之前的内乱之中差点儿被灭了国,所以威望下降的厉害,按理说都到这时候了你周平王就老老实实的发展国力以图东山再起就行了呗,可这大哥偏不滴,非要招惹当时风头正劲的郑庄公,结果被人家好顿归拢,差点儿被一箭射死。
  打这以后,周朝的威望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再加上那时期群“狼”割据,周朝从此礼崩乐坏,算是彻底抬不起头来了。
  这就进入了春秋时期。
  要说春秋,大家第一时间就会联想到五霸,关于这五霸的归属众说纷纭,说啥的都有:
  A: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
  B: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C: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郑庄公、秦穆公。
  至于这三个选项哪一个才正确,熟悉春秋的同学自己选吧,我就不妄加评论了。

  可您要问我这五国哪一国最强呢?笔者会毫无疑问的告诉您,晋国!
  春秋中后期的时候,晋国就相当于二战时候的苏联,基本上谁见他都迷糊,可也就这个晋国,成了春秋诸多强国中第一个被瓜分灭掉的国家,为什么呢?这就要介绍一下晋国的官场体制了。
  当初晋文公重耳历经多方磨难夺回政权以后,为了感谢陪他一起“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好兄弟们,特地在晋国设置了六卿制度,那么什么叫六卿制度呢?顾名思义的,就是将晋国的军政大权以及大部分肥沃的土地平均分配给这六个重臣。
  一开始的时候一切看起来都很美,重耳和这六个大臣之间亲密无间,国力蒸蒸日上。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六卿制度慢慢的变成了晋国的坟墓,六卿家族也从最开始的郤、先、狐、赵、栾、士变成了范、中行、智、韩、魏、赵六家,而晋国君主手中的权力也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历代君主的无能全都过渡到了六卿的手中。
  而我们战国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关于战国的起始时间有两个说法,第一个是从公元前475年一直到公元前221年,第二个是从公元前403年一直到前221年,而笔者呢,不要脸的就从497年开始写了,因为这时候战国局势已经慢慢的形成了,从这时候开始写代入感强,还请各位读者不要见怪。
  战国时代,虽然只有短短的254年(亦或者182年),但却是有史以来华夏民族最伟大的时代。

  在战国时代,各国相互竞争、战争,他们变法,创造新的制度,研发新的科技、兵法,华夏民族在这个时期如同飞一般的高速发展。
  春秋以及春秋以前,咱们华夏并不是世界上最强悍的民族,可是自从战国以后,华夏民族彻底崛起,这个强悍是全方位的。
  战国,能人辈出,不管从军事上还是政治上,一个接一个的变态蹦了出来,他们的能力,他们的才华,就算是以后的名将贤臣们也难以比肩,战争也从原来的几万几万变成了几十万之间的大战。
  这个时期是黑暗的也是伟大的,而我的《战国》却和其他的战国题材稍有不同,前期线索是以《竹书纪年》为主,《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为辅,而后期则转为《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位主,其他的一些历史资料为辅,我相信我写的《战国》一定会让您满意,如果您不相信,那咱们就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日期:2017-01-06 13:58:27

  第一部 战国七匹狼
  1  乱
  画面直接转到晋国国内,随着“六卿”之间权力的争夺愈演愈烈,终于在公元前497年,晋国爆发了血腥的内战,使得晋国六卿一下子变成了“四卿”。
  事情的开始是这样的,身在晋国邯郸的守城大夫赵午在某一天突然接到了赵氏宗族族长赵鞅的一份命令,命令赵午将邯郸城内的五百户居民迁到晋阳居住。
  按理说赵午是老赵家的一个旁支,族长赵鞅发出的命令他有义务去执行,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这500户是个什么概念。
  大家都知道,那时的晋国根本就不是公室做主,不止是“六卿”拼命往自己家族里划拉土地和资源,就连那些守城的大夫们哪个不是卯足了劲儿给自己的城池添丁强力?
  五百户在当时那是相当大的一群劳动力啊,这一下全都被调走了,对邯郸毫无疑问是一笔不小的损失。所以,赵午在他七大姑八大姨的建议下,婉言拒绝了赵鞅的要求。
  本来以为被赵鞅骂一顿也就得了呗,还能咋地?可谁知道赵鞅为了杀鸡儆猴,直接把赵午抓起来杀了,这还不算,他还派人去了邯郸,告诉赵午的家里人,“我是宗族的族长,我有权利处罚赵午,人我已经杀了,你们再另选继承人吧。”
  新继承邯郸大夫的人是赵午的儿子赵稷,赵稷为报杀父之仇,直接在邯郸拉起一杆大旗宣布独立,并且声称和赵鞅不死不休。
  赵稷的精神还是值得鼓励的,可他没整明白一件事儿,邯郸虽然从里到外都是他赵稷的,可名义上还是晋国的土地啊。
  果不其然,晋定公一听这事儿自然是非常的气愤,他直接就给赵鞅发出了命令,让赵鞅去将这块地方打回来,你们老赵家自己惹的事情自己去整明白了,只要别分裂我们晋国土地就行。
  赵鞅对这事儿自然是义不容辞,您别说晋定公发话了,就是他不说赵鞅也在家里露胳膊挽袖子呢。
  就这样,赵鞅出动庞大的赵家军队杀向邯郸,如果不出意外,邯郸分分钟就会被赵鞅的大军攻破。
  可赵鞅爽快砍人的时候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晋国现在的形势, 现在六卿(智、赵、韩、魏、范、中行)整天都明里暗里的勾心斗角,而赵家又是这里面最强悍的一家,其他家族自然不会放过这次攻击赵家的机会。
  这不,赵鞅前脚刚走,老范家和中行家就在这时候出手了。

  他们找到了晋定公,言之凿凿说:“主公,我记得咱们晋国的法律是始祸者死吧?那赵午和赵鞅虽然是同宗关系,可是经过这么多代的繁衍,他俩早就八竿子打不着了,可是赵鞅仗着自己的权势,却任意屠杀朝中大臣,臣就想问了,咱们晋国的法律要是不要?”
  这一番话说的很不客气,估计要是晋重耳那时候早就一个大嘴巴子上去了,可是晋国到了晋定公时候,君主不说被彻底架空也差不多了,晋定公憋憋屈屈的只能打碎牙往肚子里咽。
  他无奈的道:“那众位卿家有什么想法呢?”
  “想法很简单,如果赵鞅不私自杀了赵午,那赵稷能反?既然咱们晋国的法律明文规定了始祸者死,那就让赵鞅去死吧!只要他一死,赵稷一定会再重新回到咱们晋国的怀抱。”

  晋定公想想也是,再加上两大家族的施压,便同意了攻打赵鞅的事情。
  有了舆论导向和国君的支持,范家和中行家行事再无顾忌,直接带着本部兵马,杀向赵鞅的老巢——晋阳。
  本来两家想要打一个突袭战,在赵鞅未能回军的时候就攻陷晋阳,可岂料赵鞅在朝中党羽众多,提前得到了消息,赶紧来了个三百六十度大回旋,直接跑回了晋阳。
  之后,赵鞅采取坚壁清野的战术,死死的守住晋阳,打算和范、中行两家拼死一斗。
  而范家和中行家也是家底尽出,他们包围了晋阳城,死活都要把赵家从晋国给拔出去,然后分了赵家的领土,巩固自家的势力。
  他们对晋阳城发动了猛烈的攻击,可是这些年,晋阳城被赵鞅经营的铜墙铁壁一般,哪里会这么容易就被攻下?所以两家苦苦攻打了近一年都没将晋阳给弄下来。
  攻城的辛苦,守城的一样不轻松,守了一年多的城了,早在一个月前就没有粮食送进来了,外面被围的水泄不通,城里的粮食已经快用尽了,照这样下去,多用不上两个月,晋阳城必破!
  这种二对一的情况,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赵家将会被两家驱除,而历史也会被改写。
  但是,两家很明显犯了和赵鞅一样的错误,他们自以为自己是黄雀,可悲哀的是,他们只不过是一只可怜的螳螂,就在两家即将攻克晋阳的时候,就在三家都因为这场大战消耗一空的时候,真正的黄雀出现了,那就是智、魏、韩三家。
  三家一起找到了晋定公向他施压,因为三家里面实力最强的是智家,所以智家的族长智砾(立)就代表三家和晋定公道:“主公啊,现在咱们晋国已经让赵、范和中行这三家的大战给消耗的不行了,如果再不制止那咱们晋国可就玩儿完了!难道你就这么看着不管吗?你对得起列祖列宗吗?”

  要说这年头做晋国的君主那是真不容易,123456卿有事儿没事儿全都和他一顿捂捂扎扎,他还不敢吱声,只能弱弱地问道:“那爱卿打算怎么办呢?”
  智砾点了点头,很是装13的说道:“我看他们三家都不是什么好东西,要不是他们,咱们晋国怎么会到这种程度呢?我看全都端了得了!这次就由您老统军出击!”
  晋定公心中冷笑:“哼!晋国怎么了?我看就是你们三家想分了另外三家的地盘还差不多,这还不算,还要借着我的名头出师!呸!真不要脸!”可口上却不敢这么说,只能答应三家的要求。
  就这样,晋定公“统帅”这三家大军,浩浩荡荡的杀向了晋阳,中行家和范家听闻这个消息以后大惊,也不攻城了,赶紧派遣使者去晋阳城内,说要和赵鞅联合,一起攻打国君。
  赵鞅很聪明,他含糊其辞,既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两家一看赵鞅和他们玩儿起了太极,也不再多说,率领着军队前去攻打三家的入侵,只要你赵鞅到时候别在后面杵咱哥们一下就行。
  本来就消耗的差不多的中行、范两家面对着智、魏、韩三家的入侵根本就没有什么抵抗能力,外加上国君也站在三家那一边,他们既没有天时也没有地利,人和就更不必说了,最闹挺的是赵鞅还在两军对战的时候在后面偷袭了他们。
  结果,中行家和范家彻底的告别了历史的舞台,两家的封地和政治地位也全都被智、魏、韩三家瓜分。
  那剩下的赵家应该怎么处理呢?按理说,赵家也早就被三家给定性了,可是赵鞅行事果断,在这次的事件中戴罪立功,晋定公也发话了,要饶过赵鞅,三家也实在找不出什么借口来彻底消灭赵鞅,只能让赵鞅把董安于给杀了了事,以此来削弱赵家的实力。
  那这个董安于是谁呢?艾玛,码字码的我太疲劳了,各位,明儿个咱再说董安于吧。
  日期:2017-01-07 19:51:17

  2  智瑶和赵无恤
  董安于:生年不详,据说是春秋中早期不给晋国权臣赵盾面子之董狐的后人,他是赵家首屈一指的智囊,赵家之所以这么强悍,和他很大的关系。据说赵鞅要做什么都会先征询董安于的意见,他和董安于的关系也是最靠的。
  所以,让他献上董安于的首级,他是一千个不愿意的,可现在又能怎么办呢?要是不杀董安于,他们赵家将会彻底的从晋国消失,赵家所有的权利、金钱、土地就全没了,这要是赵鞅自己也就罢了,关键是他还有后代,还有一族的人要靠他供养,所以赵鞅只能照办。
  董安于死后,赵鞅特意为他建造了一座庙堂,命赵家人世代供奉,其受尊崇的程度可见一斑。
  这事儿结束以后,晋国的六卿只剩下智、赵、韩、魏四家了,而虽说智、魏、韩三家的实力明显提升,但这其中一半的好处都被强大的智家所得,再看赵家,也再没有之前独领风*的强悍,只能和其他三卿平起平坐,甚至实力已不如智家了。
  晋国的这次内乱,不止让晋国公室的权威跌落到了谷底,更要命的是晋国从此再也不去管中原那一茬子事儿了,你们爱打谁打谁,爱咋闹就咋闹,反正和我们晋国再无关系了,只要你们别来找我们的麻烦就行。

  在中原霸主晋国的袖手旁观下,中原从此陷入了无止境的战乱时期,各路诸侯你打我我打你,各种大鱼吃小鱼,并且抓紧时间发展国内人口和城邑的数量,随时为战争做准备。
  可这一切都在公元前476年结束了,这一年,沉寂多年的晋国突然发难,对周边的国家进行横扫,智家的智瑶率领大军讨伐郑国,而赵家的赵无恤则带领其手下重兵讨伐代国。
  您可不要以为这是晋国国君的政令,现在姬姓公室在晋国甚至连个屁都不如。这实际上都是赵、智两家私人的行为。
  因为四卿基本上已经把晋国的地盘瓜分的差不多了,所以他们开始逐渐对外扩张,致力于增强自己的直辖领土。智家在晋国的是实力是最强悍的,所以族长智瑶便打算直接灭了郑国,取而代之。
  可是郑国就是再弱,那也是中原的老牌国家,不是那么好吞并的,并且郑国还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联系上了齐国,齐简公二话不说,亲率大军前去支援郑国。
  那智瑶一看齐国气势汹汹而来,料想凭着一己之力无法吞并郑国,便在和齐国进一步交恶之前领兵退去了。而赵无恤攻打的代国相对来讲要简单一些。

  代国,说是一个国家,实际上也就是一座城池而已,可就这样,赵无恤依然不敢直接攻打代国,而是设计将代王印出来参加他的“鸿门宴”,那代王是赵无恤的姐夫,所以根本就没想到赵无恤会害他,等代王进入宴会以后,赵无恤毫不啰嗦,直接将他擒住,然后立马率领大军攻打代地。
  代地此时国内无主,一片混乱,可就是这样,赵无恤也是费了很大的力气才把这地方拿下。那这代地有什么好的呢?为什么就为了这一个地方费了那么大的劲呢?那是因为代地有一个相当牛13的特产,那就是代马!
  这代马是以后赵国的国宝,那是相当靠谱了。从古至今,中原马匹的质量一直都是历代君主最头疼的事情之一,因为不管是从环境上来讲还是技术上来讲,他们都不如周边少数民族养的马好。(注:那时的匈奴、义渠、以后的蒙古、契丹等等等等)。
  可这代马却不一样了,代地,位于现在河北蔚县东北三十五公里左右,处于燕国和晋国之间,并且紧挨着林胡和娄烦等少数民族。四周全都是肥美广阔的草原,极适合良种马匹的饲养。
  此地产出的战马膘肥体壮,耐力又好,拉出去打仗那是杠杠的好使。所以,赵无恤不管用什么手段都要得到这地方。
  那么说了这么长时间的智瑶和赵无恤,可能朋友们对他俩很陌生,感觉我的书写很唐突,不过别着急啊,现在咱们就开始详细介绍了。
  智瑶,那是智家上上代族长智砾的孙子,上代族长智申的儿子,个人才能那是没得说,可称得上是文武双全,深得智家众人的信任。所以,智申老早就把继承人的位置传给了智瑶。
  可是在这里面还出过一段小小的插曲,那智家有一人名叫智果,在家中很有声望,是个智多星,智果一听说智申将智瑶定为了继承人,十分惊恐,忙去找智申道:“主公!您可不能将智瑶定为继承人啊!”
  智申呵呵笑道:“我说智果啊,你是不是糊涂了?我大儿子英俊高大、文武双全,遇事果敢坚毅,口才了得,就是其他的什么琴棋书画也是样样精通。咋就不能定为继承人呢?这种人才要是都当不了继承人的话,我实在是想不起来我还有哪个儿子能继承智家大位了。”

  智果叹息一声道:“主公,您说的这些都没错,我也知道,可是智瑶那小子有一个天大的缺点会毁了咱们智家的。”
  智申很是纳闷儿的问:“啥缺点?我咋不知道呢?老小子你可不能胡说八道。”
  智果道:“我胡说八道什么呀?那智瑶虽说是集万千才能于一身,但是为人贪婪残暴,狂傲无边,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德行,从来都不听别人的谏言。这种人,早晚会被其他的家族给围殴,咱们智家也早晚会被他毁灭!主公!你一定要慎重啊!”
  智申听了这话,也只是嘿嘿冷笑,那人家有才能还不狂一点儿?都像你老小子这样谨慎的活一辈子,那才叫个憋屈。所以,智果的反对直接就被智申忽略了。
  智瑶就这样当上了智家的族长。
  接下来再看看咱们赵家的族长赵无恤。
  赵无恤是赵鞅的儿子,因为母是从妾,又是狄女。所以,他在赵鞅诸子中名分最低,属于身份最差的庶子。
  在他小时候,不止兄弟姐妹们看不起他,总欺负他,甚至连赵鞅也看不上他,见他从来都没有笑模样,久而久之的,甚至都把自己的这个便宜儿子给淡忘了。
  可是大家全都走眼了,现在有一句话说的好,那就是“混血的孩子不只是长得漂亮,那脑袋瓜子也是杠杠的聪明。”

  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可是在赵无恤身上只说对了一半儿,他赵无恤脑袋瓜子确实是聪明,还更兼胆识过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忍耐功夫极为了得,哪怕这些兄弟姐妹们欺负他都欺负出花儿来了,他也从来不做声响,只是默默学习,默默忍耐。
  话说赵无恤有一极大的缺点,那就是长得相当有碍观瞻,简直都能成为生理缺陷等级的了,他的具体长相史书上没有记载,但从以后智瑶和他的对话中就能看出来了。
  可俗话说得好,“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而赵无恤这颗金子马上就要发光了。那他怎么发光呢?他是捡了五百万了还是碰到贵人了?
  日期:2017-01-08 09:44:16

  3 赵无恤的发迹史
  话说一日,春秋时期的第一相术大师姑布子卿来到了晋国赵家的地界,赵鞅一听姑布子卿到了自己的地盘儿,直接跳将起来,对手下兴奋的道:“快!快把大相士给我请过来!记住!一定要彬彬有礼的给我请,千万别把这个人给我得罪了。”
  下人听罢,慌忙跑去请了。
  有的朋友大概会想,一个江湖骗子而已,身为赵家的家主怎么就会这么激动呢?
  大家可要知道,古时候的人都是很迷信的,只要那些神棍们说的像模像样,能蒙对一两回,谁管你是不是骗子,全都拿你当上帝的使徒来看待。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