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一千零一夜』——每晚顺手捡出一个讲给孩子听的中国历史故事

作者: 鲁西狂人

  日期:2017-01-20 21:40:00
  您还为孩子要听故事自己不知如何开口而犯愁吗?
  您有没有时间在浩瀚史书中挑选积极向上的故事?
  您是不是想向孩子讲述中华五千年历史却无书借鉴?
  您是不是希望孩子更多地了解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
  ……
  近来想给孩子找几本历史故事书,在网上搜了搜,搜到这么两部,一是吴涵碧女士的《吴姐姐讲历史故事》,一是陈卫平的《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我下载来看了看,都还不错。我不是来打广告的,这俩人都是台湾的,和本人没有半毛钱关系。
  这两部书各有特点。
  陈本彩页插图很多,排版是从上到下由右至左,故事性较强,比较适合识字的儿童自己阅读;吴本插图很少,文字很多,故事本身的历史性更强,连贯性也更强,文中引经据典,用词考究,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经济都有涉猎,这部书更适合小学三年级以上甚至初中生阅读。
  这两部书如果拿来给我还没上幼儿园的儿子讲故事,有点不靠谱。
  天涯论坛煮酒板块里也有两位作者写青少年版的历史,一是由古代神话讲起,一是从人类起源讲起,都是连贯性的讲历史,主要针对小学生到初中生这一人群。
  本人突发奇想,不妨自己也来写历史故事,把针对人群的年龄再降低一些,专门针对小学低年级甚至学前儿童,把中华五千年发生的、三观极正引人向善的故事一个个写出来,不求连贯性,只求简单真实有趣,拒绝血腥暴力,拒绝淫秽色情。每个故事都是简单却又完整的,家长们可以参考借鉴。在讲这些故事时,家长们也可以有充分发挥的余地。
  我的目的是,家长朋友们不用在意时间顺序,顺手打开一页,就可以选出一个故事讲给孩子听,不再发生孩子抱大腿闹着讲故事,自己却无从开口的尴尬。岂不甚好?
  这些历史故事从哪儿选呢?
  既然要写历史故事,如果在网上随便搜,然后复制粘贴,这有点不负责任。那本人豁出去,从头翻读《二十五史》,从《史记》开始,到《清史稿》结束。其中正史记载的不实之处摒弃,正史记载的灵异事件摒弃,正史记载的厚黑无耻事件摒弃,正史没有记载的神话故事诸如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等均不在考虑范围之内。本人只讲历史故事,不讲神话故事。
  本人每读一篇传记,就写几个可以讲的小故事。自己一边学历史,一边写故事,想想就很有成就感。但这个过程肯定会很慢,可能是三年,也可能是五年,希望我能坚持下去。愿伟大的神赐予我力量,愿善良的天涯朋友们多多支持多多指正,让我们一起来完成这部给中国孩子们的大作!

  日期:2017-01-20 22:03:02
  1 炎黄子孙
  在很久以前,华夏大地有很多很多部落,其中有两个较大的部落,这两个部落的首领一个是炎帝,我们又称他为神农氏;另一个是黄帝,我们又称他为轩辕氏。后来,这两个部落发生了战争,黄帝率领着许多小部落打败了炎帝,因此,炎帝的部落就归顺了黄帝的部落。
  炎帝虽然在战争上失败了,但是他并没有沮丧灰心,他转而教百姓怎样种庄稼,教百姓怎样做衣服,教百姓做弓箭打猎,他还亲自尝遍了各种花草,分辨出哪些有毒不可以吃,哪些可以治病救人,哪些可以种成庄稼。炎帝为我们华夏文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赢得了后人对他的尊敬。
  所以呢,失败并不可怕。

  人生有没有价值,关键在于自己对于人生的态度。
  黄帝也是一个伟大的领袖,他率领中原各部落,一起击败了蚩尤率领的南方部落,结束了各个部落互相攻打的局面,统一了华夏,让百姓安居乐业,繁衍生息。黄帝又任用一些贤能的人才,创造了文字,发明了车船,设立了国家制度,黄帝开创了我们的华夏文明。
  我们都是炎帝与黄帝的后人,所以我们是炎黄子孙。
  取材于《史记·五帝本纪》

  日期:2017-01-21 13:09:51
  2 尧舜禅让
  从前有一个贤明的帝王名叫尧,他岁数逐渐大了,但是他的儿子丹硃很顽劣,根本不适合继承帝位,所以,尧希望在民间选一个贤明之人,来继承他的帝位。
  一位大臣向尧推荐了舜。
  舜的母亲去世很早,舜的父亲瞽叟又娶了一个妻子,并且又生了一个儿子叫做象。舜的父亲、后妈和弟弟逐渐感觉舜在这个家庭是多余的,便想方设法要害死舜。

  一天,瞽叟让舜去修补粮仓的屋顶,等舜爬到粮仓顶上后,瞽叟却在下面放火烧粮仓。舜拿着两个斗笠当作翅膀,从粮仓上跳了下来,这才幸免于难。又有一天,瞽叟让舜去挖井,有了上次的事情,舜变得警觉了,他挖井的同时,又在井里悄悄挖了一条通道。当井挖得很深很深的时候,瞽叟和象趁舜在井底下干活,突然在井口上填土,打算把舜埋在井里。舜穿过事先挖好的通道,回到地面,再次躲过了一劫。

  我们千万不要有害人的心思,但是,我们也要千万防着坏人。
  舜的父亲和弟弟虽然千方百计想害死舜,但是舜有一颗宽容的心,他依然孝敬父母,善待弟弟,附近百姓都称赞他品格高尚。
  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舜,考察他的品行与能力。舜在历山一带耕种,许多百姓愿意追随他一起劳作。舜耕种的地方,不到一年就成了村子,两年成了镇子,三年成了城市。
  尧让舜管理国家大事,舜都处理的井井有条。经过多方考察,尧认定舜是合适的继承人,终于将自己的帝位禅让给了舜。舜在位期间,重用贤才,各方首领都支持他的领导,因此天下太平安康,繁荣昌盛。
  取材于《史记·五帝本纪》
  日期:2017-01-22 12:07:23
  3 大禹治水
  尧在位的时候,中原大地洪水泛滥,大水淹没了无数的庄稼,淹没了无数的房屋,无数的百姓失去了家园。水灾给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尧派出一个叫做鲧的大臣去治理水患,但是,鲧治水九年,却没有取得显著的效果,大水依然泛滥,百姓依然颠沛流离。
  舜继承帝位后,把治水无功的鲧革职流放。舜询问大臣们,谁能胜任治水的大任?大臣们一致推荐鲧的儿子禹。舜并不因为鲧无所作为而轻视禹,舜听从大臣们的建议,让禹接任了他父亲的工作,继续治水。
  大禹接到任命,便离开了刚刚怀孕的妻子。他率领一批助手,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走遍了中原大地,通过实地调查,大禹决定采用疏导的方法治水,疏通江河,开凿水道,把洪水引入大海。大禹与人民一起劳作,一起吃饭,一起睡觉,有苦带头吃,有困难带头上,和人民一起与洪水搏斗。

  禹治水前后一十三年,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回家看望妻子和儿子。
  所以说,做事情要事必躬亲,实地调查,与他人同甘共苦,平等互助,这样才能做成大事,才能赢得他人的尊敬。
  十三年后,洪水终于消失了,大水顺着大江大河流入了大海。人民重新种上庄稼,盖上房屋,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
  取材于《史记·夏本纪》
  日期:2017-01-22 21:18:21
  4 夏启袭位
  舜把帝位禅让给了治水有功的禹。等到禹岁数大了,禹想把帝位禅让给一直辅佐自己的贤臣皋陶。可是皋陶比大禹去世的早,这该怎么办呢?大禹又打算把帝位传给皋陶的儿子伯益。
  伯益辅佐大禹的时间段,资历浅,大禹死后,各部落的首领都不去朝拜伯益,反而去朝拜大禹的儿子启。启当仁不让,他驱赶了伯益,继承了大禹的帝位。
  启的这种做法引起了一些部落的不满,其中有个强大的部落叫有扈氏,最先起兵反抗。启亲自率领军队讨伐,通过激烈的战争,启击败了有扈氏。
  启凭借强大的军队,通过不断的征讨,终于消灭了所有的反对势力,再次统一了各部落,建立了夏朝。
  从此,帝位父传子,子传孙,中国政权的更迭由禅让制成为了世袭制。启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帝王。
  夏启的故事告诉我们,我们生活在弱肉强食的时代,好机会,你不去争取,就会成为别人的机会,在自己有实力的情况下,一定要毫不犹豫地把握住机会。
  取材于《史记·夏本纪》

  日期:2017-01-23 10:47:28
  5 网开三面
  夏朝末期的时候,在亳这个地方有一个商国,商国的君主叫做汤。汤仁慈博爱,品德非常高尚。
  有一天,汤在田野里散步,他看见一个人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张开了网,并且喃喃祈祷着说:“四面八方的鸟儿啊,都飞到我网里来吧!”
  汤立刻走过去,对那人说:“哎,你这样太残忍了,你这样做,所有的鸟儿都会被你捕尽的!”
  汤上前把三个方向的网扯掉,只留下了一张网,然后祈祷着说:“鸟儿们,你们想往左飞就往左飞,想往右飞就往右飞,如果你厌倦了你的生活,就飞到这张网里来吧!”
  诸侯们听说了这件事,说:“汤实在是太仁义了,连飞禽走兽都得到了他的恩惠!”所以诸侯争相归顺了商国。

  后来人们把“网开三面”这个成语改成了“网开一面”,形容做人要心胸开阔,得饶人处且饶人。
  取材于《史记·殷本纪》
  日期:2017-01-23 21:57:46
  6 成汤灭夏
  夏朝最后一个君主桀暴虐无道,荒淫无耻,不理朝政,他贪图享乐,挥霍无度,残酷地压榨百姓,人民苦不堪言。当时的老百姓咒骂:“这个暴君什么时候消失,我们愿意与你同归于尽!”(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桀手下有个叫关龙逢的正直大臣,他多次向桀劝告,要桀体恤民生,节省用度,不然就会亡国的。桀不但不听,反而非常生气,一怒之下把关龙逢杀了。
  自此,诸侯们与夏桀离心离德,不愿服从这个暴虐的昏君。
  而商汤经过几年的发展,国力大增。汤觉得讨伐夏桀的时机成熟了,他召集各路诸侯,集结起军队。出发前,汤作了军事动员,宣布了桀犯下的许多罪行,说明此次讨伐夏桀的目的是拯救人民,希望将士们奋勇作战。
  商汤军队士气旺盛,在鸣条地区一举击败了毫无斗志的夏桀军队,夏桀率领残部逃到了三飐。商汤乘胜追击,继续攻打三飐,俘虏了夏桀。暴虐的夏桀被流放到很远的地方,并且死在了那里。
  商汤在诸侯的拥护下登上了帝位,建立了商朝。
  取材于《史记·殷本纪》
  日期:2017-01-24 12:31:33
  7 伊尹囚帝

  商朝有一个叫做太甲的帝王,他登基后暴虐无道,不遵守制度,不遵守道德,胡作非为,商朝的开国功臣伊尹多次劝谏太甲改正,但太甲并不听从。
  如果任从太甲这样发展下去,商朝就会亡国的。老臣伊尹当机立断,将太甲囚禁到了京城郊外的一座宫殿里,伊尹自己代替太甲来管理国家大事,接受诸侯的朝拜。
  囚禁太甲的宫殿名叫桐宫,太甲在这里居住了三年,逐渐认识到了自己所犯的错误,他悔过反省,弃恶从善,并且仁义待人。于是,伊尹率领群臣重新迎接太甲回了京城,太甲重新当上帝王。
  太甲复位后,果然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帝太甲成为一代贤君,后世尊称他为太宗,并且有许多赞美他的歌谣。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每个人都会犯错,我们要勇敢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
  取材于《史记·殷本纪》
  日期:2017-01-24 21:40:03
  8伊陟辟邪
  商朝太戊在位时,在京城朝堂的院子里,一颗桑树下长出了一颗谷树,两棵树环抱在一起生长。今天看来,这是很正常的生物学现象,但是在古代,人们迷信,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将会有大灾难来临。
  帝太戊非常害怕,他问大臣伊陟:“两棵树长在一起,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伊陟回答说:“臣听说,妖不胜德,妖魔鬼怪最害怕品德高尚的人。朝堂出现了这种事情,帝王您不必过于惊慌,只要您提高自己的品德,勤于国家的事务,完善国家的制度,那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帝太戊对伊陟的话深信不疑,他从此发愤图强,励精图治,使原本已经衰弱的商朝得以复兴。人们歌颂太戊,尊称他为中宗。
  我们不要轻易被歪理邪说所蛊惑,最主要的是要做好自己。
  取材于《史记·殷本纪》
  日期:2017-01-25 15:05:10
  9亶父迁岐

  商朝末期时候,在豳这个地方有一个小国,国君叫做古公亶父,他积德行善,很受国人爱戴。后来戎狄等部落来侵扰,想获得豳国的财物,亶父便送给戎狄很多财物,避免了一次战争。
  可是戎狄部族贪心不足得寸进尺,不久又来侵犯,这次竟然想要得到豳国的土地和人民。豳国百姓义愤填膺,一致要求与戎狄开战。古公亶父分析敌我态势,敌强我弱,如果开战,豳国将会蒙受巨大的损失。
  古公亶父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人民之所以拥立君主,是希望在君主的带领下过上好日子。戎狄前来攻打,目的是得到我们的土地和人民。人民在我的统治下和在他们的统治下有什么不同呢?我不希望人民为了我一个人的地位而开战,让孩子的父亲、母亲的儿子们去牺牲来维持我一个人的地位,我是绝不忍心这样做的。”
  古公亶父率领他的家人离开豳国,他们走了很久很久,经过了无数个漫长的日夜,终于来到了岐山脚下一个称作周原的地方,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这里气候温暖,水量充沛,古公亶父他们怀着兴奋的心情在这里停留了下来,重新建设家园。豳国百姓听到了消息,扶老携幼,举国迁徙到了岐山。百姓在古公亶父的带领下,在岐山修建房屋,开垦土地,重新建设了城池。附近不少小国听说了古公亶父的仁慈,纷纷归顺,听从古公亶父的领导。

  因为这个地方叫周原,所以他们新建的国家就叫做周国。
  取材于《史记·周本纪》
  日期:2017-01-26 12:24:35
  10 三让天下
  周国国君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叫太伯,次子叫仲雍,最小的儿子叫做季历。季历生了个儿子叫做昌,昌天资聪颖,品行端正。古公亶父感叹地说:“可以振兴周国的人,难道是昌儿吗?”

  太伯、仲雍知道了古公亶父有传位给季历以便再传位给昌的想法,两人以采药为名,逃去了南方今天江苏一带。他俩把头发剪掉,身体纹上图案,以此表示不再继承王位。古公亶父遂把季历立为继承人。这是太伯、仲雍第一次让位。
  古公亶父去世,太伯与仲雍返回周国奔丧,季历请求太伯继位,太伯坚决不同意,料理完丧事,立刻与仲雍返回了江南,周国王位由季历接任。这是太伯、仲雍第二次让位。
  季历去世后,太伯与仲雍再回周国奔丧,群臣请求太伯继承王位,太伯再次拒绝了,他主张王位由季历的儿子昌继任。在太伯坚持下,群臣拥戴昌继承了周国王位,他便是西伯侯,后来他的儿子姬发追尊姬昌为周文王。
  江南一带的居民听说了太伯的仁义,数千人自发地投奔了太伯,拥戴太伯为君,建立国家名句吴,这便是后来的吴国。
  孔子评价太伯,说:“太伯真可谓品德至高无上啊,三次让天下,老百姓简直不知道用什么言语来赞颂他了!”(《论语》“泰伯可谓至德也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德而称焉”)
  取材于《史记·周本纪》、《史记·吴太伯世家》
  日期:2017-01-28 20:58:28
  11 虞芮质成
  周国旁边相邻着许多小国,其中有一个叫虞国,有一个叫芮国。虞国与芮国也是相邻的国家。

  有一天,虞国与芮国边境上的边民因一块土地争执起来,虞国人说这块土地是虞国的,芮国人说这块土地是芮国的,双方互不相让。怎么才能公平解决呢?虞芮双方商定去周国找周国国君西伯侯姬昌来裁决。
  虞国人与芮国人进入周国境内后发现,这里的年轻人礼让长者,路上的行人互相让路,耕种田地的农民谦让田界。周国文明礼让的民风让虞国人和芮国人感觉非常惭愧,他们互相说:“我们所争执的事情,对于周国人来说,简直耻于开口,我们还去找周国国君干什么呢,只是自取其辱罢了!”
  虞国人和芮国人没有去见西伯侯,转身离开了周国。
  虞国人与芮国人回去后,主动把之前争执的土地让给对方,结果双方都不接受,竟使这块土地闲置了起来。
  诸侯们听说了这件事,感叹着说:“西伯侯将是天下的君主了!”遂拥戴西伯姬昌为王。
  取材于《史记·周本纪》

  日期:2017-01-29 21:13:18
  12 文王演卦
  周文王姬昌礼贤下士,广收人才,勤于国家事务,重视发展农业,使周国一片欣欣向荣。
  一个叫崇侯虎的君侯向商纣王进谗言说:“西伯姬昌偷偷的做好事送恩惠,现在大部分诸侯都敬仰他,这对大王您可不利啊!”
  纣王听了崇侯虎的话后,感觉确实是对自己不利的,他便召姬昌入京,把他囚禁在了羑里。

  姬昌虽然被困在了监狱里,但是他不愿意浪费自己的时间。在羑里的监狱中,文王姬昌悉心钻研伏羲八卦,将其重新整理,扩展演化出八八六十四卦,对于每个卦又都写了卦辞。后人将这些卦辞汇集成书,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周易》。
  文王在自己生死未卜的情况下,都能充分利用时间学习,这种精神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纣王囚禁了文王,这可急坏了周国的臣子们。周国一个叫闳夭的大臣,他搜集了大量的珍珠玛瑙稀奇古玩,通过贿赂纣王的宠臣费仲,把这些东西献给了纣王。纣王见到这些东西非常高兴,便下令把姬昌给放了。
  取材于《史记·周本纪》
  日期:2017-01-30 14:50:23
  13 太公垂钓
  商朝末期,在吕地有一个叫姜尚的人。古代的人不但有名,还有字,还有号,姜尚的字是子牙,号飞熊,我们一般叫他姜子牙。
  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家境很不好,为了生计,姜子牙既当过宰牛的屠夫,也开过酒馆卖酒,一直到七十多岁,姜子牙还是碌碌无为。但是姜子牙的志向很高,他虽然穷困潦倒,却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他利用间隙,刻苦读书,研究天文地理、军事谋略。他虽然闲居在家,对于天下大事却了如指掌。

  后来姜子牙听说西部的周国国君姬昌实行仁政,勤政爱民,为治理国家正在招揽天下的贤人能士,他便起身前往周国,寻找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这一年,姜子牙已经七十二岁了。
  姜子牙打听到西伯姬昌经常在渭水一带打猎,他便到靠近渭水一个叫磻溪的地方钓鱼。别人钓鱼都是用弯钩,上面放上鱼饵,然后把它沉在水里,那样才能钓上鱼来。可是姜子牙呢,他用的钩是直的,钩上不但不挂鱼饵,还离着水面三尺来高。
  有人见了,就问姜子牙:“这样怎么能钓上鱼呢?”
  姜子牙笑呵呵地说:“我不是为了钓鱼,我是在钓王侯将相!”
  别人都不理解他,认为这是一个疯老头。
  这一天,姬昌带着他的儿子和兵士到渭水岸边打猎,在磻(pán)溪边上正好遇见了钓鱼的姜子牙。姬昌见姜子牙钓鱼的方法很古怪,便停下来和姜子牙聊开了天。两人从钓鱼聊到了治国兴邦,又聊到了天下大势,周文王惊奇地发现姜子牙不但学问满腹,而且目光远大,通晓时势,真是一个王佐之才啊!
  于是,姬昌亲自把姜子牙扶上车辇,一起回宫,拜为了太师,称“太公”。自此,姜子牙辅佐文王姬昌,兴邦立国;文王去世后,姜子牙又辅助文王的儿子武王姬发,灭掉商朝,建立了周朝。姜子牙被封在齐地营丘,建立了齐国,终于实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
  取材于《史记·周本纪》、《史记·齐太公世家》
  日期:2017-01-31 22:31:16
  14 武王伐纣
  商朝最后一位君主纣王荒淫无道,他宠爱一个叫妲己的妃子,整日纵情于享乐,不理朝政,以致民不聊生。纣王为了讨好妲己,他召全国工匠,集全国财力,用了两年时间,建成了一座富丽堂皇的楼台,搜集全天下奇珍异宝藏在台中,这座楼台取名叫鹿台。纣王还下令用酒装满水池,各种熟肉挂在林子里,以便随时吃喝。
  周文王去世后,文王的儿子姬发继承了王位,这就是周武王。周武王尊姜子牙为师,任命兄弟周公旦为辅佐大臣,然后汇集文武将领数百人,率军队数万向东挺进。当武王乘船渡黄河时,一条大白鱼跃入了周武王所乘的船中,周武王俯下身子拾了起来,用这条白鱼来祭祀祖先。
  周武王大军抵达盟津时,在事先没有约定的情况下,竟然有八百个诸侯率军队来盟津会合。诸侯们请求周武王率领他们讨伐纣王,武王却说,时机还没到,现在还不行,所以就班师回去了。
  老百姓怨恨纣王的所作所为,诸侯也有很多反叛的,纣王使用各种酷刑来惩罚他们。纣王的哥哥微子劝谏纣王改过自新,纣王根本不听,微子只好叹息着离开了京城。
  王叔比干说:“既然是做人家的大臣,不能不以死力争!”比干声色俱厉地劝告纣王,丝毫不留情面,纣王大怒,下令杀死了比干。纣王的另一个叔叔箕(jī)子听说此事,非常害怕,他便装成了疯子。纣王把箕子给囚禁了起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