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回忆录(一)

作者: 蛮舞部落

  日期:2017-02-16 13:23:00
  是时候帮奶奶写回忆录了,她已是近九旬的耄耋之年,耳聋眼花小脑萎缩行动不便,甚至连最亲的人都常常认不出来了。像个婴孩一样要人悉心照顾吃喝洗漱。越是近期发生的事情她完全记不得,反而年代比较久远的事情还能知道一些,所以是时候帮她写回忆录了。
  点击图片查看幻灯模式
  奶奶刘氏出生于1928年戊辰年,内蒙古包头市(当时还是包头镇)土默特右旗县人士。父辈刘氏三兄弟乃县城最富庶之乡绅。大伯拥有县城最多的土地,二伯管理县城钱庄,父亲当过一县之长,拥有众多商铺,包括糕点铺,成衣铺,绸缎庄等等。因为包头市地处蒙汉交汇处,又是水旱码头,所以商业比较发达。蒙古只有畜牧业没有耕种也没有手工业,所以大量的内地人尤其是山西人走西口到包头来,把汉族人的茶叶,丝绸,布匹,锅碗瓢盆等等,通过黄河水旱码头运到包头,与蒙古族及其他聚居在此地的少数民族们蓄养的马匹、羊、鹿甚至是狼皮进行交易,我小时候盖的就是狼皮被子,红色的小棉被,被子面上缝了一块整张的狼皮,狼毛又坚又硬。我记得小时候睡觉的时候都不敢把手拿到被面上,怕扎到手 O(∩_∩)O!不过真的好暖和!西北的冬天北风呼啸!奶奶给做的狼皮小被盖着真是又轻巧又暖和!

  你可能觉得蒙古人有钱!都是皮货!其实从小就听奶奶说,蒙古人很穷,经常有来讨饭的,我们叫讨饭鞑子。当时的皮毛在蒙古是不值钱的,能跟汉人换的东西不多。而且并不是所有得蒙古人家里都牛羊成群,而且如果遇到大寒灾年,冻死了牛羊,蒙古人就要饿肚子。只有真正从蒙古经过包头再运回到内陆的皮货才是真正值钱的!所以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晋商走西口,就是这个原因了。

  奶奶再往上一辈的事情我只能从家谱中依稀看出一些,关于奶奶的一切也都是奶奶和身边的长辈们口口相传,希望可以想起来更多吧。
  奶奶家里的兄弟众多,她是家里的长姐,上面还有一个大哥,下面有八个兄弟。祖姥爷一生娶三妻!但是,并不是你们所想象的娶妻又纳妾那种,奶奶的生母生大哥,奶奶及奶奶后面的三个兄弟,其实还有一个妹妹,但是由于但是封建男尊女卑思想比较严重,虽说家大业大也只有两个女儿,但是就是不养,奶奶的妹妹出生之后就送人了。但是由此后世又引出一段传奇故事!之后出生的就是三个兄弟了。他们之间基本都相差两岁(话说过去的女人真能生啊!(⊙﹏⊙)b我颤抖了)。就在奶奶九岁那年,四弟还未满周岁之际,奶奶母亲便去世了。之后就有了续弦的母亲,又生四子。但是生 四子之后又不幸过世。祖姥爷又第三次续弦,生一子。此时祖姥爷年纪已经很大了,过了几年便去世了(具体几年实在是不清楚了),于是最后一位妻子带着儿子改嫁梁家,儿子也改姓他人。但是一直与刘氏家族保持着良好的往来,我结婚时候,他家还派人来出席我的婚礼。其实说来惭愧,如果不是当时梁家来人参加我的婚礼,我都还不知道有这门(⊙﹏⊙)b亲戚…………。

  真是个大家族啊!亲戚多到大部分我都叫不出名字!反正都是九位老人的后代!如果再算上送人的妹妹和梁家的后代…………反正家庭聚会时候每个家庭只出几个个代表参加就已经两百多号人了……。那场面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奶奶也算得上是一个大家千金了。印象中大家千金应该是什么样的呢?穿金戴银?使奴唤婢?没有……。那些只是传说。其实比贫家女子强些的也就是吃穿不愁而已。九岁,奶奶告诉我的最早关于她的记忆就是从九岁这一年开始的。这一年母亲去世了,留下几个年幼的弟弟,带孩子的重任就落到她的身上,奶奶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长姐如母。虽说后来有继母,但是继母也要照顾更小的弟弟。当时家里已经有了私塾,因为大哥和二弟已经开蒙读书了。但是祖姥爷不许女子读书。奶奶只能偶尔在先生上课得时候偷听一点,又或者二弟大些时候每晚读报纸,当时奶奶也才能些许认识些字。而她主要的任务就是帮着奶娘带孩子。虽说是富户人家,但是家下人还是很少用的,很多家务活也是奶奶自己做。所以从小的印象当中奶奶似乎什么活都会干,一个人烧十几个人的饭菜,打煤搬碳,缝被子缝衣服,剪纸窗花,腌制各种爽口泡菜,制作节日糕点样样都难不倒她。连妈妈都常常夸赞:妈妈嫁给你爸时候啥都不会做,全都是你奶奶教的!九岁,因为祖姥姥去世,奶奶要干很多家务,于是把裹小脚的裹脚布给剪了!这点倒是比同时期的女孩要幸运一些。虽说是拆了,但是两个大拇指已经永远的斜向了45°再也不平直了。

  而在奶奶九岁这一年发生了另一场大事儿!日本人来了!

  待续………………
  日期:2017-02-21 10:21:53
  第二回 日军进城
  1937年是中国动荡的一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 ,八一三事变,九月 凇沪会战。身处中国边境城市的包头镇也没能幸免,1937年10月18日,日军侵占包头,在包头设立了宪兵分队!包头分队第一任队长为内田准尉。当时的内蒙古还分成为热河察哈尔和绥远,1947年成立内蒙古自治区(比建国早两年)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不断扩大,绥远便成了日寇侵略的重点。

  据奶奶回忆,她九岁时候日本人进城了。日本人从城东进入,入城后杀了很多人!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如待宰羔羊。由于日军进城杀人,乡亲们都吓坏了,也根本没有军队来保护百姓。无奈县政府只好组织百姓上街,手举白旗投降保命/(ㄒoㄒ)/~~。
  日本宪兵队在包头设有庶务班和特务班,渗透到在社会各行业中,如戏院、旅店、Ji院等处密布情报网。安插在邮局的日特以职员身分为掩护,从事邮检工作,侦查抗日嫌疑分子,控制上层人士的书信往来。查扣可疑信件、邮包、进步书籍等物。人们都生活在白色恐怖之中。没有人敢在公共场所大声说话。像奶奶这样半大不大的女孩子更是非常危险。但是总要出门的啊!非得要出门的时候怎么办呢?有办法!找一件黑油明的破旧大黑棉袄,把自己黑亮的大辫子裹在棉袄里,再找一顶土灰破毡帽把头盖严实了,最后脸上再摸一把锅底灰!一个大家闺秀,就这么着出门了!(⊙﹏⊙)b

  这时候祖姥爷的日子也是非常难过!宪兵队当然首先要本地富户纳捐,不给就杀人!真不是汉奸……。实在是平头老百姓没办法,一大家子人指望着老爷子呢。只好破财消灾。奶奶说当时家里有绸缎庄。所以捐的最多的就是布匹了。遭难的也非我们一家,只要是有点家当的买卖人,基本都遭到了无情的打劫,因此一蹶不振,甚至家破人亡的也大有人在。可以想象的到,当时的老百姓,活着都非易事。

  而此时此刻比奶奶大三岁,她刚满十二岁未来的夫婿,我的爷爷在干嘛呢?同样在经历战乱时代!也不是富户人家。生活的怎么样呢?爷爷当时真算是有远见的人了,才十二岁就已经打算着该怎么养家糊口攒老婆本。仅仅十二岁,身单力薄的他,扛着铁锹锄头给日本人打工去了。啥!o(>﹏<)o千万别误会啊!十二岁是当不了汉奸的!日本军队到包头除了烧杀抢掠,还做了两件大事!翻修机场和修公路。

  包头海兰泡机场,机场始建于1934年,由当时国民政府交通部与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合作成立的欧亚航空邮运股份有限公司筹建,起降每小时165公里航速的4座飞机。只能起落4座飞机,根本满足不了日军飞机的运力,于是日军开始扩建机场。当时的爷爷没那么多想法,反正给钱就行呗!于是扛着铁锹就去了!据爷爷说,当时去报名的时候,人家那个报名台子都比他高…………。修机场,挖公路。日军为了自己的战力需求,做了一些基础建设,当时的包头虽说是个城,但是也就是个土城,日军来了之后,慢慢就有了水泥公路。后来这些路被我军夺回之后,也改名为红星路,一直沿用至今。

  日期:2017-02-21 10:22:52
  来一张老包头的照片。
  再说一个跟奶奶关系不大的大事件吧。1931包头泰安客栈-王若飞同志在展开地下工作时候被捕,一关就是6年,就在奶奶九岁这一年,王若飞同志终于被释放了!后来奶奶嫁给爷爷住的地方就在泰安客栈附近,现在已经成为文物保护地王若飞纪念馆,也是我小时候经常去玩耍的地方
  被捕后的王若飞同志,被包头县公丨安丨局局长马秉仁使出“假枪毙”,当被押赴包头北郊空地几条枪口瞄准他的胸膛时,他断然拒绝了敌人给的最后机会:“用不着考虑了,开枪吧!”***人,视死如归,英雄气概!王若飞住泰安客栈时间虽不长,但做的事情却影响很大,到处播下革命火种。时至今日吾辈仍然口口相传。这也是从奶奶那一辈老人们留给我们的真实的珍贵历史!可惜,1946年4月8日,王若飞乘飞机回延安,因飞机失事于山西兴县黑茶山不幸遇难。

  37年38年,注定不平凡的年月,爷爷已经开始努力奋斗攒老婆本,奶奶呢?也同样努力着!偷偷开始攒自己得嫁妆了O(∩_∩)O~。到底攒的什么呢?
  日期:2017-02-21 10:23:20
  第三回 攒嫁妆
  从日本军队入城开始,老百姓们开始艰难熬日子,尤其到了冬天,大西北的冬天冷风呼啸,冻饿而亡的人与日俱增,本来商业繁荣的西北重镇,也变得饿殍遍地。此时的奶奶家里兄弟一大堆,各个都是要张口吃饭的,真正是半大小子吃死老子!在奶娘的帮助下,奶奶从一个懵懂的小姑娘逐渐长成大姑娘。过去都是男主外女主内,家里兄弟多,他们除了吃饭就是念书,其他事一概不管。继母呢就始终处于怀孩子生孩子带孩子的状态。剩下家里的大事小情奶奶基本都一手操办了。几年的历练下来,家务活干的那叫一个干净利索,有时候柜上的一些小事儿也交给奶奶打理。二弟每晚都读报纸给大家听,这样奶奶也能了解外面世界发生的事儿。

  姑娘大了,也慢慢懂事了,自己渐渐有了自己得小心思。虽说自己的父亲算是个富户,女儿出嫁也必定不会吝啬,一份丰厚的嫁妆必定是有的。可是时下时局不稳,成日的杀来杀去的人心惶惶,什么时候日子能安定下来也是未知数。而且家里兄弟众多,到自己出嫁时候究竟能拿多少呢?
  ╮(╯▽╰)╭
  奶奶果然是个聪明的姑娘,思来想去靠谁不如靠自己。奶奶这观念跟爷爷是一样一样一样滴!从小爷爷奶奶灌输思想就是:要靠自己奋斗。他们都是无党派人士,他们不信神佛也不信党派,只相信依靠自己得双手劳动才能创造美满的生活,他们是这么想的,最终也做到了。即使到后来爷爷进入政府担任职务,也终生未入党。
  靠着这个坚定的信念,十几岁的奶奶开始攒嫁妆了。平时家里开支用度经她的手,可以私拿一点点,给柜上帮忙也能有点进项。但是这些都是小钱啊,这得攒到什么时候?最后奶奶终于瞅准一个赚大钱的好方法!
  之前说了奶奶父亲一辈三兄弟,把祖上留下的家产一分三份,大伯拿全部的地,二伯拿全部的钱,父亲拿所有铺面。现在房子铺面是有的,但是做什么生意呢?此时家里又发生的一件大事为奶奶带来商机。原来奶奶的大伯年近不惑依然无子,于是想过继子侄,为大房开枝散叶。当时最合适的正是跟奶奶最亲近的二弟。奶奶的二弟从小生的聪明伶俐,面白如玉,上人见喜。而且业已成年,正是做一家顶梁柱的最合适人选。于是在家族众长辈的见证之下,奶奶的二弟就过继给大伯。亲兄弟变堂兄弟了。这样大家都说三房家命好,不仅儿子多,而且一门两户又拿地又拿房。岂知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就因为成为了大房的儿子,奶奶的二弟日后因此却经历了坎坷无数!不过那是后话了,在当时奶奶就是因为有了这层关系,于是非常轻松的通过二弟从大伯那里拿了几亩地来耕种。 种什么呢?

  罂粟花!呵呵……。想从我这里看发财门道的人傻眼了吧!种大烟!在那个战火纷飞无政府状态下可以,现在嘛…………呵呵!有了地又有房子,奶奶通过商铺的掌柜弄来了罂粟的种子,再雇几个人耕种,等到收成的时候,再拿到房里熬制。不过过去的土烟可不像现在的丨毒丨品,都是农民也不会啥提纯技术,只是熬成黑烟膏子,只要不是经常抽是不会上瘾的。奶奶说这烟膏子也是一种药材,姑娘们痛经的时候,只要闻上几口肚子马上不疼了。剩下的罂粟壳子,烩菜的时候放几颗,菜马上变得喷喷香。(建议大家还是不要轻易尝试O(∩_∩)O哈哈~)。虽说种的不多,产量很少,但是白花花的银元就这么来了!奶奶说,也没做几年,攒了百十来个银元,够自己的嫁妆就再没做了。

  转眼奶奶已长到17岁年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但是由于时局动乱,家中又只这么一位千金,关于奶奶的亲事还未有人敢提。但是比奶奶大两岁的大哥,家中的长子,亲事已经提上日程。家境殷实的书香门第,大哥长得又是一表人才,据当时的观念必须要找门当户对的姑娘才行啊!
  当时在西北地区除了军政人员外,最有权势的就数蒙古锡林郭勒盟盟长徳穆楚克栋鲁普亲王!就是大家平时说的呼和浩特郡王。王爷家的亲信大管家有个漂亮的女儿,通过三媒六证,正式下嫁到刘家。整个包头城都轰动了!当时的蒙汉和满汉是不通婚的,这王爷家的大管家,那是王爷最亲近的人物了!能跟王爷家攀上关系,那真是不得了了!自己的大哥结婚,奶奶当然是忙前忙后张罗。披红挂彩,准备宴席,剪喜字,贴窗花,缝制大红的锦缎棉被。家里面到处张灯结彩!不单单家里面要准备,连整条街巷都摆满了条桌长凳,要做七天七夜的流水席!只要你来,管你是达官显贵的,还是讨吃要饭的,认识的不认识的,只要坐下就有的吃有的喝。相信那几天附近的要饭的都跟过年一样!

  婚礼当天锣鼓喧天,巷子口人山人海,堵满了挤都挤不进不来。就连王妃都大驾光临!亲自来送亲!奶奶回忆说:王妃长得真是漂亮,个子高高的,唇红齿白,穿着传统的蒙古贵族服饰,手上带一个鲜红欲滴的大红玉手镯,由家下人扶着进了家门。
  看着哥哥动人心魄的结婚场面,奶奶也不禁想:到我结婚时候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日期:2017-02-22 07:57:32
  第四回 惊变
  在日寇进驻包头城之际,许多家庭都遭到重创。而奶奶跟同时期的姑娘们比起来算是幸福的,她衣食无忧,有机会识字,自己能赚钱,兄弟众多家庭和睦。最重要的是她有希望有盼头,人活着最重要就是要有盼头,没盼头生活就失去了意义!看到大哥盛大的婚礼,奶奶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这么大一个家庭,奶奶把家里的生活管理的井井有条。但是全家能安定团结,兄弟们有学上,养活一大家子人,还是要靠祖姥爷。从日寇进城那天起,老爷子就没过过一天舒心日子,日子过得实在憋屈。先是当粮业协会会长,后又当商会副会长。可当这破官有啥用呢?就是催着商户们纳粮捐饷!日子实在难熬。连老大的婚事,看着风光无限,其实老爷子心理明镜儿似得。郡王是个不折不扣的蒙独份子,看溥仪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郡王也开始做皇帝梦,他就妄想着想着恢复大蒙古帝国呢!怎么可能呢!绥远热河察哈尔三省虽说是蒙满聚居地,可是在这里生活的大部分人还是汉人啊!等日本人玩完儿那天,你个蒙古郡王也长不了。可是没办法呀,当下的势力还得靠人家。好在之后的几年抗日活动愈演愈烈,老爷子在商会的掩护之下,想尽办法往抗日前线运粮食运军需。只盼着能早点打胜仗,不用再受日本人的气。

  这时候的奶奶本来满心期待,想着父亲也该给自己说亲了。没想到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就在老大的婚礼后不久,不知道是那里得罪了贪官县长陈应道,支援抗日前线的事情被县长揭发了。老爷子被抓进了日本宪兵队/(ㄒoㄒ)/~~,宪兵队犹如鬼门关,有钱都找不到小鬼打点!指望大哥的岳父找郡王通融下?哼╭(╯^╰)╮,郡王也不傻,看出来小日本长不了,小日本完蛋了自己也得跟着倒霉,于是拍屁股走人跑北京避难去了。全家都被阴云笼罩着,也不知父亲被抓后是死是活?严刑拷打如何能经受住?想来真是五内俱焚,可又不能自乱了阵脚。于是奶奶依然努力维持家务,大哥顶在柜上,另外又想办法打探老爷子在监狱内的消息。整整大半年时间。就在日军宣布投降前夕,老爷子终于被放了出来,算是捡回一条命!可是宪兵队对老爷子施以酷刑,人已经不成样子。为了救老爷子,奶奶的大哥和二弟带着老爷子上北京治伤,在北京一待就是一年多。因伤势过重,肺部留下永久性创伤,直至去世都没好起来过。奶奶呢?依然在家照顾众兄弟及料理家务事,那时候的她真正成了家里的主心骨了,大事小情全都离不来她。至此奶奶的婚事便不得已的搁置下来了。

  此时此刻我爷爷在干嘛呢?爷爷他…………额(⊙o⊙)…已经成亲了……。?当然啦如果爷爷奶奶没结婚怎么可能有后来的我呢?我爷爷当年真是个干练的小伙儿。人长得帅!有多帅?这个嘛……爷爷当年的照片我是找不到了,放一张我老爸的照片吧,他可是继承了父母的长相优点的,看了我老爸就知道我爷爷当年有多帅了!
  总之我爷爷当年也是这么帅的!虽说他不是出身高门大户,但是靠着自己的双手打拼,从小就到处打工干活,闲的时候看书识字自学成才,慢慢的长大了,接触的人越来越多,接触面也越来越广,为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老婆本是早已经攒够了。二十岁出头就娶了媳妇,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可是好景不长,本来小日子已经很美满了,可是那个年代的女人可怜,生孩子就是过鬼门关。爷爷的第一任妻子,因为难产不幸去世了。于是才有了后来奶奶跟爷爷的百年之缘!

  日期:2017-02-22 10:33:15
  第五回 虐缘
  整整八年了,日本鬼子终于撤走了,奶奶和父亲兄弟们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老爷子在北京疗养一年有余终于回家了。虽然已经好了很多,但是体质已经大不如前。听奶奶说:父亲轻的时候就在学校里当老师,到后来战乱连连又进入杨耀峰骑兵团任团副,确实是文才武略算得上一方的人物!可是在日本宪兵队这么一折腾,身子差了很多。奶奶此时已经忘记了期盼的亲事,一心只是料理家务,伺候父亲,就这么着,十八九岁的大姑娘,一拖就拖成了二十二三的老姑娘了!是的,跟现在是不能比的,现在的姑娘们三十岁结婚都不算晚。而在那个年代,姑娘们从十五六就可以开始嫁人,三十岁出头当爷爷奶奶的大有人在,奶奶当时都二十好几了,可不就是老姑娘了嘛(⊙﹏⊙)b。其实老爷子心里也着急,嫁闺女可是家里的大事儿,可是被日本侵略这么多年,很多大户人家都遭到不同程度的冲击,要门当户对,品貌相当的小伙子着实不太好找。

  前面已经交待过了,我爷爷不是什么富家子弟出身,只是平民小户人家,通过自己的多年的努力,家境逐渐殷实了些,也就算的上是个小康之家,在当时门第观念非常严重的社会中,奶奶是如何跟爷爷成亲的呢?其实是之后家里发生的两件大事,渐渐地改变了老爷子对婚姻的观念,从而成就了爷爷奶奶的美满姻缘。

  自打老爷子从北京回来之后,就否极泰来喜事连连。由于在暗中帮助抗日前线,立下了大功,本人又是德高望重,老爷子经人推荐加入了中国国民党,并出任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县县长。另一个就是已经过继给大房的二儿子,随老爷子在北京待一年,竟然考入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外语系,家里出了大学生,真是光耀门楣的大事!二舅爷考上了大学,也不忘给自己的姐姐置办嫁妆,从北京买来了奶奶最想要的嫁妆之一苏绣绸缎!在大西北,布匹和皮货都是好搞的,这里阳光充足适合棉花生长,出产的都是优质的长绒棉。皮子更不必说,这里牛羊成群多的就是好皮货!可是西北的地理气候是不能种桑麻更养不了蚕,所锦缎尤其是带刺绣的锦缎就是稀罕宝贝了。二舅爷最了解奶奶当时的心思了,从北京带来了大批的锦缎。奶奶把大件的缎子缝做被子面,小的做了漂亮的花袄,剩下的舍不得用,一直存到柜子里,一存就是几十年,只是偶尔拿出来翻看,抚摸抚摸,回忆回忆当年的事儿,只是看下又赶紧包好了收起来。

  这就是其中一个锦缎的被子,奶奶给了我。虽然已经经历近百年,可是颜色依然鲜亮,看的出针织刺绣也是非常复杂华丽的。真是值得代代珍藏的美物!
  二舅爷考上中央民族大学,家里人都非常高兴,他要出去求学,这一走估计几年都回不来。大房的大伯由于膝下无子,所以对继承人问题非常重视。于是提出,要求二舅爷结完婚再去上学。那意思要给大房留下香火才能走人。于是在未与他本人商量的情况下,便由家长包办,娶了一个门当户对的姑娘进门。等到二舅爷知道的时候,家里的宴席都摆好了,就等他把大红袍子一穿,直接接新娘子进门就算是齐了!二舅爷可是大学生,当时的大学生,天之骄子,又接受的新式教育,渴望的是自由恋爱。没想到新思想抵不过旧礼教,两个完全不认识的人就在当晚入洞房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