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白话历史人物—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了解名人
作者:
caniforget999
日期:2016-12-12 13:17:00
在下并非文史专业出身,只是随着年齿见长,越来越对中国古代史感兴趣。我觉得中华文明是深入每个炎黄子孙骨髓里的东西,就像《功夫熊猫》里阿宝的爸爸说的那样,“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着汤汁”,让我们自觉不自觉地向她靠拢,去探究其中的点点滴滴,并从中获得精神上的快乐和慰藉。
天涯的煮酒论史板块在下关注了多年,也拜读了多位高人的大作,期间发现了一个小问题。很多帖子关注一个时代,偏重对整体的介绍。期间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对于人物的个体介绍往往是片段式的。而天涯上针对历史人物的帖子,一般是针对人物的某个著名事迹详加分析说明;或者以演义的方式,太多的个人臆测的细节充斥期间。对于历史人物完整一生的介绍,鲜有佳作。如果直接去看史书原文,可能通篇的古文对于今人而言还是有些阅读障碍。对照原文逐字逐句的白话文翻译,则读起来形同嚼蜡,两段读下来就失去了乐趣。
由此在下产生了这个念头,以史书原作为基础,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加以解释,把著名历史人物完整的一生呈现给大家。
在下才疏学浅,写作过程中难免有疏漏之处,还请大家见谅!
另史籍材料就那么多,而论坛里前辈高人多有描写,因此在下的写作过程中,难免有引用、借鉴之处。我在引用之处也定当注明出处,还望原作者海涵!
以上文字就当这个帖子的序言吧。
淮阴侯韩信—一代军事天才波澜壮阔却结局悲惨的一生
第一个想写的,就是韩信。写作的基础是司马迁的《史记—淮阴侯列传》。
淮阴侯韩信,淮阴(今江苏省淮阴市)人士。韩信估计出身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并且很可能他爸爸或爷爷辈是庶出,属于家族的旁枝。到了他这一代,没继承到多少家族的遗产,已经一贫如洗了。就像刘德华在《决战紫禁之巅》里说的,“我父庶出,失帝位。我庶出,连爵位也失去了。”家里穷也罢了,韩信小时候应该也没怎么好好读书,整天游手好闲,即没表现出什么突出的才干,也没什么可值得说道的品行,所以地方上选择官吏肯定是轮不到他了。同时韩信种地经商也样样不行,穷的连饭都吃不上,只能去亲戚朋友家里蹭饭。可想,大家都讨厌他(“人多厌之者”)!
司马迁在这里记载了一个韩信蹭饭的故事,非常有趣。
下乡(地名,属淮阴郡。)南昌亭长,可能是韩信的远亲,亦或是儿时的伙伴,如今起码也是个乡镇级干部,韩信就天天去他家里蹭饭,一连去了好几个月。于是亭长的老婆就不乐意了。招待你几次也就得了,还一连来了几个月,是你你来不来气啊?于是一天早上天不亮就生火做饭,饭做好了直接端上炕头,一家老小没下床就把早饭给吃了。等到正常的饭点,韩信又大摇大摆地蹭饭来了,进了屋才发现人家饭早吃完了,而且屋子里也收拾停当。这个意思已经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了,要是别人肯定羞愧得无地自容,灰溜溜地离开。而韩信到底异于常人,他居然火了起来,当场和南昌亭长断交!(“怒,竟绝去!”)不过估计人家早巴不得呢。
有一次韩信为了填饱肚子,就在淮阴城下的护城河里钓鱼。有几位老妇人,在河里浣洗刚刚织好的布,这样洗布的妇人被称为“漂母”。有一位好心的漂母看见韩信饿得面黄肌瘦,甚是可怜,就把自己随身带来的午饭分了一些给韩信。而且一连几十天,这位好心的漂母洗布的时候,只要韩信来,都给韩信饭吃。韩信那叫一个高兴啊,估计平日里尽遭人白眼了,还没有人对他这么好过,于是满怀感激地对漂母说:“我一定会重重报答您老人家的!”谁成想这一回轮到漂母火了起来,骂韩信到:“你一个大男人竟然不能养活自己!我可怜你是一个落魄的贵族公子(这句话也从侧面说明了韩信的贵族出身),才把吃的分给你,哪里指望你会报答我哟!”韩信难得感动一回,结果又是遭到一顿数落。
淮阴屠宰业中有个年轻人总喜欢和韩信过不去。经常对人说:“韩信虽然身材高大(这句话从侧面证明韩信外形不错,估计长相也不赖。很奇怪韩信的青少年时代是在严重营养不良中度过的,居然发育得还不错......),还好一个佩戴刀剑(那个时代佩剑是贵族身份的标志),但是他心里其实就是一个胆小鬼!”
一天这个年轻人在集市上当众拦住了韩信,对韩信说:“别看你整天人模人样的,我忍你已经很久了!今天你要还是条汉子,不怕死的话,就拔出你的剑杀了我!不然的话就从我的裤裆底下钻过去!”
这不是纯属找削吗?是个男人都会捋起袖子上去打一架!
可韩信那天不知道脑子进水了还是怎么的,很可能没吃早饭连打架的力气都没有了,于是在盯着这个年轻人看了很久之后,韩信做出了一个到现在都让人无法理解的举动,他一弯腰从那个年轻人的胯下钻了过去!然后就趴在地上不起来了。
周围看热闹的吃瓜群众都哈哈大笑起来(“一市人皆笑信”),都认为韩信就是个胆小鬼。
这就是“胯下之辱”的来历。一千年后苏东坡在《留侯论》里这样说: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匹夫见辱,拔剑而起......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虽然苏大师这样说指的是留侯张良圯下拾履的故事,但用在韩信这里完全没有违和感!不过在我看来见辱就是见辱了,扯什么匹夫豪杰之类的,有意思吗?然并卵!
也可能我本身就处在匹夫这一层次中,还需要多打打怪练练级才能达到豪杰这一层吧。
日期:2016-12-12 13:23:11
淮阴侯韩信—一代军事天才波澜壮阔却结局悲惨的一生——之二
韩信就是在这样的不堪中度过了青少年生涯。看到这里很难把这样一个无赖、怯懦的韩信和后来那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军事统帅联系到一起。不过司马迁在《淮阴侯列传》的最后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司马迁游历到淮阴的时候,听淮阴当地的父老是这么说韩信的:韩信还是平头老百姓的时候,就有异于他人的志向。韩信妈妈去世了,家里穷,办不起一个风光的葬礼。但是韩信还是四处寻找,最后找到了一处宽敞的高地埋葬了母亲,坟地的周围能够安置上万户的人家。古时候富贵人家都会在先人坟墓旁安置一定数量的仆从人家,作为守墓人。从韩信给母亲选的坟地,事先就留下上万户守墓人的住所,可见他对自己是有相当的自信的,坚信自己终有一天会出人头地!
这一天终于给他等来了!
公元前209年秋天,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带头闹事,没想到一下子给搞大了!于是天下大乱,崤山以东原来六国的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反抗秦朝的统治。项梁也带着项羽在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起义,拉起一支队伍北上响应陈胜吴广(实际上是被人忽悠去的,这个以后介绍项羽的时候再说。)。项梁军路过淮阴的时候,韩信也抱着他的剑加入了起义军。本来么,当兵吃饷起码能填饱肚子,怎么都比留在老家成天受人白眼强啊。
韩信在项梁的帐下听用,一直都没什么名气。后来项梁兵败身死,韩信就又投靠了项羽,项羽给了他一个郎中的小官。结合韩信的外形条件以及后文韩信的自述,可能是项羽的仪仗队队长。
韩信屡次为项羽出谋划策,项羽压根儿就不听。纵观韩信跟随项羽的这一时期,项羽先是杀宋义夺得楚军的最高指挥权,接着又破釜沉舟,在巨鹿(河北省邢台市)击败了王离和章邯两支秦军主力,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秦楚巨鹿会战的时候,其他各路救赵的诸侯只敢作壁上观不敢出战,在项羽获胜后前往项羽的大营拜见项羽时皆膝行于前,和项羽说话时头都不敢抬。可想当时项羽是何等的威武!而此时的韩信则是一个无名之辈,要项羽听韩信的,似乎不太可能!
公元前207年年底,韩信跟随项羽大军进入咸阳。项羽杀秦王子婴,烧秦宫室,秦朝灭亡。项羽作为各路起义军的盟主,分封天下,违背了当初和刘邦的约定,没有封刘邦秦王而是改封汉中王。当时的刘邦没有和项羽翻脸的资本,只能咽下这口恶气,带着跟随他入关的军队起身去汉中。
项羽改封刘邦作汉中王这招可谓恶毒。因为刘邦的手下基本都是徐州周边的,如今离开老家不算,还要去汉中那个在当时就是流放犯人的鬼地方,时间一长肯定军心不稳。当时的项羽肯定看出了刘邦也有争夺天下的志向,所以用这招削弱刘邦的势力。同时三分秦地,封章邯等三个秦朝降将为王,实际上是把刘邦堵在汉中,并看住刘邦。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韩信估摸着再在项羽手下不会有多少前途了,于是坚决地炒了老板项羽的鱿鱼,跳槽加入了刘邦的军队。
日期:2016-12-12 14:07:15
淮阴侯韩信—一代军事天才波澜壮阔却结局悲惨的一生——之三
然而人不走运喝凉水都塞牙缝。转投刘邦的韩信依然籍籍无名,只做了一个名为“连敖”的小官。有一次却因为不知道做了什么错事(《淮阴侯列传》中没有明写),违反了军令被判砍头!
一同犯事的人被杀了十三个,下一个就轮到韩信了。
眼看我们的男主角就要狗带了,韩信一抬头看见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腾公夏侯婴。这个夏侯婴可不是一般人,他是刘邦的御用驾车人。大领导的司机是个什么样的存在?你懂的。要我看夏侯婴一生的历史贡献有两条,一是在后来的彭城大败中救起了刘邦的一对儿女,也就是后来的汉惠帝和鲁元公主;另一个就是在刀下救了韩信。
这时候的韩信赶忙大喊(再不喊就不用喊了):汉王不是想要争夺天下吗?怎么能够大业未成却斩杀壮士?
夏侯婴被这冷不丁的一嗓子惊到了,感到能说出这样一番话的,应该不是个一般二般的人物。循声望去,又被韩信突出的外形震撼到了!看来任何朝代都看脸啊。于是就下令放了韩信。并且和韩信谈论了一番,更为韩信的谈吐言论所折服。于是夏侯婴就向刘邦推荐韩信,不知怎的刘邦对于夏侯婴的推荐很不以为然,并且当时的刘邦也没觉得韩信有什么了不起(“上未之奇也”),只授予了韩信一个“治粟都尉”的官职。
从名字上看“治粟都尉”应该是后勤部里负责粮食的一个中层干部,虽然离韩信的志向还有不小的距离,但却能使韩信可以直接接触到他的顶头上司,刘邦的大管家、后勤部长,也是韩信人生中的第二个贵人—萧何。韩信多次和萧何谈论天下形势,萧何清楚的意识到:面前的这个年轻人,是个人物!
然而萧何工作太繁忙!要知道刘邦军十万人的吃喝拉撒都是萧何的事,估计萧何是打算刘邦军到了汉中,安置停当后,再找个机会好好向刘邦推举韩信。
但是韩信却等不急了!
刘邦军到了汉中国的国都南郑(今陕西省汉中市),由于前文介绍过的缘故,从咸阳到汉中这一路上,将军一级的中高级军官开小差,离开了刘邦的革命队伍的就有几十个。可想底层的士兵逃跑的更多!韩信寻思萧何夏侯婴应该多次把自己引荐给刘邦了,但是刘邦丝毫没有重用他的意思。眼看出头无望,韩信一咬牙一跺脚,也跑了!
萧何听说韩信跑了,感到干革命没韩信怎么行?都来不及向刘邦汇报,亲自骑上马就追韩信去了。于是,“萧何月下追韩信”,千古以来,传为美谈!
日期:2016-12-12 15:05:35
淮阴侯韩信—一代军事天才波澜壮阔却结局悲惨的一生——之四
萧何的侍从突然发现萧何骑马跑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赶快向刘邦汇报说:丞相萧何逃跑啦!刘邦闻言大怒。要知道自刘邦起兵以来萧何就陪伴左右,把刘邦的军中事务管理得井井有条(要知道萧何在刘邦起兵前就是沛县丞,专业对口!),一旦失去了萧何,刘邦立刻感到“如失左右手”!。
就在刘邦手足无措的时候,没过一两天,萧何追到了韩信,并且成功地把韩信劝了回来。一到军中,萧何就立刻来拜见刘邦。刘邦又来气又高兴,于是刘邦和萧何之间有了一段非常有趣的对话。
刘邦先是骂萧何道:你不是跑了吗?为什么啊?
萧何回答说:我哪里敢背弃大王您而逃跑啊,我是追逃跑的人去了。
刘邦问:那么你是去追谁啊?
萧何说:韩信!
刘邦一听是韩信,又开骂了:作将军的人逃跑了几十个了,也没听说你去追过谁。现在却去追韩信?骗我的吧?
萧何说:具有哪些将领的才能的人太容易得到了,跑就跑了吧,我也不心疼。但是韩信的才能,放眼海内,找不到第二个(“国士无双”)!大王您如果只想一辈子就呆在汉中做个汉中王,那么您就用不到韩信。大王您如果想争夺天下,那么只有韩信可以为您谋划!因此如何使用韩信就要看大王您是怎么打算的了。
刘邦说:我当然打算东归的咯,怎么可能长久地郁郁寡欢地住在汉中呢。
萧何说:大王打算东归找项羽算账,争夺天下,如果能够重用韩信,韩信就能留下,如果不能重用韩信,韩信一定还会逃跑的。
刘邦给萧何磨得没了法子,只好说:我给你个面子,就封韩信做将军吧。
萧何还不依不饶:即使给韩信个普通将军当当,韩信还是留不住!
刘邦一听气不打一处来:那就封他做大将军(大将军相当于三军总司令)!
萧何闻言,高兴地说:那就太好了!大王您可不能反悔哦!
刘邦话说出了口,只好吩咐手下:去!把韩信叫来!我要拜他做大将军!
萧何也是被刘邦搞的无奈了,忍不住数落起刘邦来:大王您实在是素质太差,一点不讲究礼节!(应该请北大的彭林教授给他好好上上课。)拜大将军这么重要的事情,您就像使唤一个小孩子那样的呼来唤去!这就是韩信这样的人才留不住的原因啊。大王如果打算拜韩信为大将军,就一定要做到以下几件事:挑选一个良辰吉日,大王亲自斋戒,安排人筑拜将坛,所有的仪仗仪式都要完备!
刘邦答应了萧何所有的要求。刘邦就有这点好处,听得进别人正确的意见!所以楚汉相争,刘邦笑到了最后。
刘邦要拜大将军的消息在军中不胫而走,诸将一听说都非常嗨皮,心想凭自己的战功以及和大老板刘邦的交情,大将军一职非我莫属啊。然而到了拜将的那天,消息传出来是韩信!全军上下没有不感到惊讶的(“一军皆惊”)。
日期:2016-12-12 18:14:38
淮阴侯韩信—一代军事天才波澜壮阔却结局悲惨的一生——之五
韩信拜将仪式结束后,跟随刘邦来到了刘邦的大帐。这时,韩信终于可以和他人生中的第三个贵人—汉王刘邦—面对面的交谈了。《淮阴侯列传》在这里记载了韩信和刘邦的一番对话,这次对话,可以称作是“汉中对”。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有“隆中对”,而知道韩信“汉中对”的人恐怕不多,那是因为《三国演义》太过家喻户晓了。但我认为诸葛亮的“隆中对”是无法和韩信的“汉中对”相媲美的,原因有二:一是“汉中对”后韩信身拜大将军,成了刘邦集团的核心人物,而诸葛亮“隆中对”后只在刘备集团里担任中层干部,身份只是个“军师将军”,直到刘备进位汉中王后才逐渐进入权力核心层。二是韩信的“汉中对”后来一一实现了,而诸葛亮的“隆中对”只实现了一半,天下是三分了,可后来之事随着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而没能实现。
刘邦落座后,先问韩信:萧丞相多次向我推荐将军你,那么你有什么妙计可以教教我的?
韩信先向刘邦行礼,然后反问刘邦:大王您要想向东争夺天下,您认为主要的对手是不是项羽呢?
刘邦说:是。
韩信接着问:大王您觉得您自己各方面的条件比得过项羽吗?
这摆明就是明知故问么,刘邦要是比得过项羽,在咸阳就和项羽开撕了,怎么可能灰头土脸地跑到汉中来?
但是能够承认自己不如对手,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更何况刘邦现在的身份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小亭长,好歹也封王了!韩信故意这么问,显然是想检验一下刘邦具不具备得天下的素质。
当然这样的问题还是让刘邦感到难堪的。于是刘邦很久都没吱声(“汉王默然良久”),估计此时的刘邦内心也在挣扎吧。终于,刘邦没有考虑他的面子问题,选择了诚实,回答道:我不如他啊!
这个回答让韩信很满意。一个能成就大业的领导,既要知己知彼,又要能放下架子,不说违心的话,能够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韩信估计心想这次我是跟对了人了,于是他再次向刘邦行礼,说:我韩信也认为大王您不如项羽。不过我曾经做过项羽的手下,就让我来给大王您分析一下项羽的为人吧。项羽勇冠三军,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项羽在战场上只要大喝一声,敌方上千人的军队都能被吓的两腿直哆嗦,瞬间就失去了战斗的意志。但是项羽却不能任用有才能的人做将领(潜台词估计就是:你看项羽都没有重用我,不然我怎么会跑到你这里来?),所以项羽的勇在我看来只是“匹夫之勇”罢了。项羽对待别人恭敬慈爱,说话都很温和,手下有人生病了,项羽都能难过得流下眼泪,并且把自己的食物分给生病的人吃。但是如果有谁立了战功,应当被封爵位的时候,官印都刻好了,项羽一直拿在手里,摩挲得印的棱角都磨圆了,还舍不得给人家,这叫什么?这就叫“妇人之仁”。现在别看项羽称霸天下,诸侯都臣服于他,他却不定居在关中(今以陕西省西安市为中心的渭河平原一带)而定都于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违背了当初和义帝(项梁拥立的原楚怀王的后人熊心,实际上就是个傀儡,后来还被项羽杀了。)的约定,用了和自己关系好的人做秦地的王,(这里是指当初项羽和刘邦曾经在义帝面前盟约,“先入关者王之”。后来刘邦先入关,项羽却没有遵守约定,改封刘邦为汉中王,把原来的秦国地盘一分为三,封章邯、司马欣、董翳为王)诸侯都为大王您感到不平。现在诸侯们又看到项羽把义帝赶到了江南,毕竟义帝还是项羽名义上的领导,项羽都这样对待人家,诸侯们都有样学样,纷纷打跑了自己的领导,占据了好地方自己称王了。项羽的军队所到之处,如遇到抵抗,就一定会残忍地杀害反抗他的人,天下怨恨他的人多了去了,老百姓不是真心接受项羽的领导,只是迫于他的淫威罢了。名义上他是霸主,实际上失去了人心。因此我断定他的强盛只是暂时的,并且一定会逐渐变弱。如今大王您如果能反其道而行,任用天下勇武有力的人做将领,则什么样的敌人不会被诛灭?把天下的城市分封给有战功的臣子,则还有谁不会服从您的领导?高举正义的大旗,带领一心想东归回到家乡的士兵,则什么样的敌军不会被击溃?况且目前秦地的三位王以前都是秦国的将领,率领秦国子弟组成的军队好几年了,被他们杀害的人不知道有多少,还欺骗这些父老兄弟向项羽投降,在新安被项羽活埋了二十多万人,而章邯等三人却什么事都没有,秦国的老百姓恨这三个人深入骨髓啊。现在项羽靠自己的淫威强行封这个三个人在秦地为王,但秦国百姓是不爱戴他们的。大王您从武关进去关中,秋毫无犯,废除了以前秦国苛刻的法律,与秦国百信约法三章,秦国百姓无不希望大王您可以做秦地的王。至于大王您当初和项羽的约定,应当由您来做秦地的王,秦国的百姓也都知道这回事。结果您却被项羽改封到了汉中,秦地的百姓没有不遗憾的。现在大王您只要举兵向东,三秦之地只要您上天涯发个帖子打个招呼就都会向您投降啊(“三秦可传檄而定”)!
听到这样一番话,刘邦就好像一百年前的革命者发现了马克思主义一样,原本对未来一片茫然的时候,一下子有人指明了方向。于是刘邦大喜,内心一定千万遍的在呼唤:公元前3世纪最缺乏的是什么?是人才啊!自己都认为得到韩信太迟了。
刘邦就按照韩信的计划,部署部队准备动手了。于是历时四年的楚汉相争正式拉开了帷幕!
日期:2016-12-13 15:04:46
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刘邦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绕过了秦岭的高山峻岭,率汉军主力突然出现在关中平原上。刘邦命人向三秦之地的老百姓们传话:我刘邦又回来了!
一时间三秦纷纷归附。
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发现一夜之间自己手下人全站到刘邦那边去了,只好向刘邦投降。
王章邯是个硬骨头,率军队迎战汉军,但是在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和好畤(今陕西省乾县)接连被汉军击败,只好退守他的国都废丘(今陕西省兴平市,就在西安的西面,紧挨着咸阳市。)继续负隅顽抗。汉军把废丘围了个水泄不通。章邯一直抵抗到刘邦兵败彭城后回到关中,汉军引渭河水灌废丘城,废丘城破,章邯自杀。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