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那些年——用俗话讲述一位帝王六十一年的风云变幻,连载中!

作者: wen347899271

  日期:2017-04-17 09:27:00
  第一章 幼年的玄烨
  一切都要从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那天开始说起,在北京的紫禁城景仁宫内,一个佟氏妃子诞下了一个皇子,这本来在历史上并不是什么特殊的事情,但是这个皇子日后的名气太大了,让历史不得不记住这个伟大的时刻。他就是我们的主人公,顺治的三阿哥,未来的一康熙皇帝。
  我们先从他的背景开始:

  姓名:爱新觉罗.玄烨。
  民族:满族。
  生卒:生于1654年,卒于1722年。
  父亲是顺治皇帝,母亲是佟妃;人生经历主要是当皇帝,平天下事,说白了,就是当天下人的大老板,而且是当老板最久的人。
  刚出生的玄烨在他老娘身边三天,就要与她母亲分开,交由乳母抚养,这是千年不变的祖制,直到他长大之前,玄烨与她母亲也见不了几面,就算见面也不能多聊几句,因为这是规矩,属于皇宫的规矩。
  我们经常见到一些宫廷剧中总是有着”进了宫,一定要守规矩”这样的台词,哪怕它再无理,再无人情,你也要对它低头。无奈,童年的玄烨只能与她的乳母相依为命,年幼的他身为皇子有无限的荣耀,而他却失去了普通人家应有的母爱。不过这就是宫廷,刚出生的玄烨就要适应这种束缚的环境。适应这个宫廷,就是他成就未来事业最初的一步。
  而与他相处最久的乳母是正白旗汉军包衣曹玺之妻孙氏,曹玺应该是个耳熟能详的人物,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曹雪芹的祖上,所谓包衣,实际上就是家仆家奴,地位低微,如果地位高的话,老婆也不会进宫当奶妈。

  由于小时候的养育,康熙对于他的奶妈极为敬重,对她很是怀念,在他即位后,特封曹玺为江宁织造,四品官。
  江宁织造那可是一个大美差,可以说的上是富得流油,江南一带的织造生产和进贡,那可都归江宁织造来管。
  而孙氏也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从那以后,曹家一直是江南的大户,远近闻名。曹玺死后,又让他儿子曹寅接任江宁织造,尽享荣华,深受圣宠。
  一晃五年过去了,五岁的玄烨到了上学的年纪。皇宫对于皇子的教育甚是严苛。普通人通常都认为皇子的生活要多惬意就多惬意,皇子的位分摆在那里,不好好读书,照样能混个王爷贝勒什么的,如果你是这样想,那你可就少不了打手心儿了,先生们可不会因为你是阿哥而手下留情。
  其实真实情况是每个阿哥天还没亮你就得起床,神武门的城楼上就有个打更的更鼓,大家都知道,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打了五更鼓就要老老实实的起床,,这个时候天还没亮,皇宫还处于一片寂静的黑暗中,只有几个宫人们提着灯笼的光点在闪动,皇子们在太监的陪护下从隆宗门进入书房。
  电视剧康熙王朝的开头形象的描绘了这一场面,年幼的玄烨很不情愿的起了床,在黑暗中由太监们护着去了书房,老师早已正襟危坐在那里,行师礼后,开始一天的学习,能够教皇子的必须是学识渊博之人,而康熙的经筵讲官,也就是老师,就是一代名臣,位居宰相的陈廷敬。

  能够成为皇子的师傅,陈廷敬自然是了不得的,陈廷敬是顺治十五年的进士。还是个庶吉士,这个庶吉士可不得了,庶吉士是每次科考中精英中的精英,负责起草诏书和讲解书籍。
  科考殿试都会分出一甲,二甲,三甲,这都还是进士,一甲一般直接就是翰林院修撰,编修,二甲,三甲中择选出优秀人才作为庶吉士。
  在明代更是有非庶吉士不能入阁的惯例,说白了,庶吉士就是宰相培训班的人才,凡是庶吉士,那日后动不动就是出阁入相,可见庶吉士备受器重,也足见陈廷敬的才华。
  陈廷敬原名陈敬,因科举中有人与他名字相同,朝廷给了他“廷”字,于是陈敬变成了陈廷敬,他不仅身为帝师,悉心教育培养着这个未来圣君,更是在康熙日后主政期间,他这个老师鞠躬尽瘁,鞍马劳顿,永远支持着他的学生,匡扶他的学生打造属于他的太平盛世。
  阿哥们每天的学习是很辛苦的,每日都要按照规定的课程读书,写字,熟读诗文,一上午根本没什么休息,中午吃饭也得在书房,而且还不是午时,是午时之后的未时,也就是到两三点才吃饭。吃饭之后,侍卫们就会教众皇子们武艺,骑射,,锻炼身体。
  满族精通骑射,所有皇子都必须把这当成必修课,你可以不知道四书五经,但你必须知道骑马射箭,否则就不配是大清的皇子,以此保持着满族的尚武风格,直到太阳落山,皇子们才算是下课。
  皇帝也经常对皇子们进行考试,督查他们的读书状况,如果考得不好,不仅自己要受罚,连自己的老师也得跟着受罚,可见皇族对宗室的教育之严格,恨不得把每个人培养成全能型的人才似的。
  而且你也别想着放假,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除了皇帝老爹的生日和自己的生日,和过年放假外,其余时间老老实实的去上学读书,没有空乏其身,饿其体肤的毅力,我们现在的人还真坚持不了,别说他们还只是些小孩子了。
  好在我们的玄烨同志是个有着高觉悟的人,他将这当成是锻炼自己的过程。他不论是熟读诗书,还是骑射练武,小玄烨都相当的认真,他天资聪慧,敏而好学,对于学过的东西皆成竹在胸,放到现在来说,小玄烨是个十足的尖子生,优等生,丰富的知识储备是成为一个皇帝最基本的素养,虽然他还不知道自己将来会成为皇帝。
  玄烨对他每日所念的书,反复探索,思考深意,得出自己的心得和理论,深领其中之道,“凡王道政治,圣贤之说,各家要典,皆融会贯通,无一不精”。
  可见咱们这位三阿哥是个有智慧的人。历史上总是说康熙少年老成,极小便有着成年人应具备的思想和卓见,这与一个人是分不开的,这对童年的康熙有着巨大的影响,是他人生的启蒙老师,乃至他继位以后,这个人在风起云涌的乾清宫里扶持着玄烨,这个人就是孝庄皇太后。
  这位孝庄皇太后堪称一代女杰。她是蒙古人,是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的二小姐,她的名字很少有人知道,她的本名叫布木布泰,也叫本布泰,意思是“天降的贵人”可不是电视剧里面叫大玉儿,这可不像蒙古人的名字。
  她是满蒙联姻的典范,而这种联姻的背后有着深刻的政治背景。

  努尔哈赤自从在公元1616年建立起了后金,为了日后入主中原的需要。便开始了征服蒙古的脚步,当时的蒙古可以说是四分五裂,当时的林丹大汗名义上是全蒙古的大汗,但实际上无法统辖全蒙古。
  想当初你们蒙古灭了我大金国,如今风水轮流转,换我收拾你啦。
  努尔哈赤一出兵,立刻就有许多蒙古部落归降,而科尔沁部就是其中的一支,
  虽然站到了同一阵线,但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关系,于是双方就选择了联姻,结亲以后,大家都是一家人了,和和气气的,有事互帮互助,你好我也好。

  就这样,许多蒙古女子嫁给了金国贵族,布木布泰就是其中一个,后金天命十年(1625)二月,时年十三虚岁的布木布泰由哥哥吴克善伴送至后金新都辽阳,嫁给了努尔哈赤第八子三十四岁的皇太极为侧福晋,也就是偏房。
  而早在11年前,她的亲姑姑哲哲已嫁与皇太极为正房大福晋,九年以后的天聪八年(1634),已继承汗位的皇太极又娶了她的姐姐海兰珠,于是姑侄三人同事一夫。
  在现在看来,这简直不可想象,但是在古代这是很正常的事,在少数民族,这正常的不能再正常了。
  皇太极继位之后,继续对蒙古发动攻击,击败林丹大汗,终结了成吉思汗黄金家族428年的世袭统治,漠南蒙古彻底向金臣服。
  许多年以前,强大的蒙古,灭掉了腐朽的金国。许多年以后,再度崛起的金国,又征服了松散的蒙古,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话,不得不信啊!
  而布木布泰在皇太极称帝之后,被封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庄妃就生了生了皇九子福临,这小家伙就是未来的顺治皇帝。
  本来呢她从没想象过自己的儿子去当皇帝,本想在安静的后宫,安安稳稳的过自己的生活。
  可是一场变故让她不得不涉入漩涡般的政治中,皇太极驾崩了,他的儿子在议政王大臣会议上推举为新任的皇帝,她成了太后,就这样,一个女人开始了她不平凡的一生。
  孝庄太后以她非凡的智慧,在根基未稳的国家里,在各怀鬼胎的王公大臣里,扶持着他的幼子,治理国政,建立起自己的权威,稳固儿子的皇位,而她又用自己独具的慧眼发现了玄烨。
  孝庄太后十分关注玄烨的成长,在她看来,玄烨天资罕见,聪慧过人,是众皇子中最有能力,最应该继承大统的人,玄烨能继承皇位,是与孝庄的鼎力支持分不开的,而之后的事实证明,孝庄的眼睛确实精,姜还是老的辣呀。

  孝庄对康熙可是细心呵护和培育,自小就被孝庄以帝王的标准严格训练,对他的教育,言行严加督训,就连他的饮食也时不时过问,甚至派了她的贴身侍女苏麻喇姑到他身边专门教习他汉语,苏麻喇姑得体大方,聪明伶俐,而且深具才学,深的得皇宫中人的尊重,用自己的所识引导,启迪着年幼的玄烨。
  长大之后的玄烨想起自己小时候祖母对自己的教诲,可以说是感激涕零,所以祖孙之间的感情相当深厚。而孝庄一直在等,等着玄烨长大成器的那天,但是她万万没有想到,小小的玄烨即将面临一个巨大的人生考验,直接将玄烨逼上了死亡的绝境,面对死神的魔爪。
  这天,与平常的日子并没什么不一样的,可皇宫中的宫人们慌慌张张的,皇帝和太后都惊动了,大事不妙,原来三阿哥是出天花了。此消息一出,皇宫瞬间炸开了锅。
  在古代,天花基本上就是绝症,得上了天花,基本上就是老天告诉你这辈子到头了,能成功活过来的可以说是少之又少。三阿哥得了天花,人有那么小,所有人都以为三阿哥活不了了。孝庄望着自己痛苦的孙儿,看着他微弱的生息,泪流满面,她用尽心思培育着他,教诲他,对他抱以极大的期望,希望他日后能够匡扶起偌大的社稷,老天爷为什么如此不公平呢。

  大家都认为玄烨逃不过此劫了,认为一切已成定局,可是所有人都没想到,有一个人还在一直坚持,他就是玄烨,死亡已经迫近了他,但是他始终还在坚持。也许奇迹真的发生了,玄烨的情况竟然正在好转,这把那些太医们乐坏了,“有救了,有救了,三阿哥有救了”,皇宫再次被惊动了,天花是不治之症,成年人一般都会死,三阿哥这个小孩子是怎么活过来的。
  就这样他在绝境中自己拉了自己一把,成功的逃过了一劫,活了下来。小康熙也头一次感受到了死亡的气息,没想到死亡有时会离他如此之近。在他长大之后,经常想起自己得天花差点死掉的经历,也同时明白了死亡也没有那么可怕,这也让他在以后的斗争中变得无所畏惧,“我是从鬼门关走过来的人,连死也不怕,会怕你们”,劫后余生的玄烨在考验过程中更成长了一步,不过更没让他的想到的是他的这次天花将他往皇位上的距离又推向了一步。

  按照故事的正常发展,事情主线将会是这样,玄烨会逐渐长大成才,之后被立为太子,继承皇位,治理天下,但是事情跟不上变化,变化的发生不得不让八岁的他提前接掌天下。玄烨,你的时代就要来临了,前行吧,命运之神在等待着你.
  日期:2017-04-19 08:41:48
  第二章 登基为帝

  公元1660年,大清顺治十七年年底,一层阴云笼罩着整个宫廷,原本都快要过年了,全国上下,家家户户,都在准备着新年,皇宫内也张灯结彩,准备迎接新年的来临,结果,顺治帝却在这个时候得了天花,整个宫廷震动。
  消息一出,整个皇宫都没过节的气氛了,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文武大臣忐忑不安,原本都准备进宫向皇帝庆贺新年,结果皇帝一病,所有庆贺活动全部取消,众臣要为皇帝祈福。之后下达正式文书,通告朝廷,皇帝重病。且实行大赦,除罪大恶极的罪犯之外,其余全部释放,祈求上苍,为帝祈福,并且北京城全城戒严。
  到外面乱成一团糟的时候,这时的顺治帝躺在了自己的御榻上,脸色苍白,双目紧闭,他知道自己已经命数已定,大限将至。他此刻甚为忧心,他走了,这个天下交给谁呀。
  他一直思忖犹豫,他自己也才二十四岁,儿子们普遍还比较幼小,根本难以肩负皇帝重任,幼帝继位,必然会导致皇权旁落,权臣专政,想当初自己六岁继位,根本就毫无实权而言,大权尽归摄政王多尔衮,自己这个皇帝成了摆设。

  如让年幼的儿子继位,必定会重蹈覆辙,这是他不愿看到的,而且在辅臣与皇帝进行权力交接时,若不能平稳过渡,将直接威胁到清廷的安危,他赌不起。他不希望自己的儿子重新走自己的原路,受他过去曾经受到的委屈,无奈。因为他知道一个傀儡,一个摆设,打碎了牙齿也得往肚子里咽的那种痛苦的感觉。
  如若要儿子继位,除非荣亲王死而复生。顺治心里不想儿子继位,为何却对这个死去的儿子青睐有加呢,难不成他卓越超群。其实压根就不是,这个荣亲王出生三个月就夭折了,怎么可能才能卓越,可是为何顺治帝对他就特别恩宠呢?
  古代宫廷里都是母凭子贵,可这个荣亲王却是意外的子凭母贵,因为他的母亲不是别人,就是顺治帝最为宠爱的董鄂妃。在小说和电视中,顺治和董鄂妃爱的是死去活来,结局那是听者伤心,闻者落泪,可现实中,这是真的。
  董鄂妃是世族大臣董鄂硕的女儿,十八岁时就嫁给顺治,两个人可以说是如胶似漆,恋爱非常,董妃一人尽得顺治的欢心,宠冠后宫,位分级别那是蹭蹭的往上飞,先是从董妃晋升贤妃,虽然都是妃,但是贤妃是有封号的妃位,地位截然不同,之后又晋为仅在皇后之下,位同副后的皇贵妃, 后宫中,一时风头无两,恩宠无人能及。可顺治还是觉得不够,竟还想要立她为皇后。
  顺治帝原本就有皇后,第一任皇后是孝庄的侄女,也是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可是这个女人嫉妒心极重,看见容貌艳丽的人,就厌恶,还想置人于死地,人家长得好看关你什么事,别说整个天下,整个皇宫里漂亮女子就多了去了,还能一个个全整死不成,,所以说这个女人真是有点病。这还不算什么,这个女人竟然随意揣测猜疑顺治的举动,以至与顺治帝闹掰。
  这也挺让人纠结起这个女人的智商起来,皇帝岂是你随意能够猜疑的,孝庄太后如此圣明,可自己的侄女却是个十足的蠢蛋,孝庄太后也不保她了,忍无可忍的顺治一道圣旨令下,将皇后贬为静妃,这个皇后也是自食其果。
  皇后废了,正宫又空了,孝庄太后又让自己的侄孙女成为了皇后,这个皇后虽然性格淳朴,但是也没什么出彩的地方,顺治也对她比较疏远,心思全在董妃的身上。

  顺治原本想再度废后,立董妃为后。可是这遭到了孝庄太后的极大反对,虽然未能将董妃立为皇后,但是后宫事物都由董妃打理,这就是“无皇后之名,却有皇后之实”,董妃能够得到顺治如此深沉的爱恋,肯定是前辈子拯救了宇宙,今世得到这样的幸福。
  不久之后,董妃给顺治帝生了个儿子,这可把顺治高兴坏了,自己最爱的人给自己生了阿哥,两人之间就真的圆满了,顺治帝对董妃爱屋及乌,对这个儿子也是宠幸之至,被顺治称之为“朕第一子”,俨然就是要把这襁褓中的小孩子当成皇位继承人来看待。可见顺治帝对他的四阿哥是怎样的溺爱了。
  只是,好景不长,刚出生三个月的荣亲王不幸夭折了,甚至连名字都没来得及取,这孩子就没了。顺治可以说是哀痛非常,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孩子都已经没了,又不能死而复生。
  就算不能死而复生,也要让他死后极尽荣华。顺治下旨将已经逝去的的董鄂妃的儿子追封为荣亲王。要知道,刚出生的小皇子哪有什么封号呀,稍微大点的时候再给你封个贝勒什么的,之后再看你的表现,看给不给你封王,说不定还只是郡王,还不是亲王。虽然是死后追封,那也同样与其他人的待遇要高多了。
  也可以这样说,假如荣亲王没死,日后的皇位怎么也轮不到玄烨来继承。
  这对顺治和董妃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打击,对于纤弱的董妃来说,更是难以承受,她倒下了。
  因为思念和抑郁让董妃的身子一日不如一日,太医的多番诊治,也不见起效,这是心病,心病岂非药石能医。董妃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她躺在床上,望着眼前紧紧握住自己手的福临,两人从相遇,相知,到相爱,两人心意相通,很多事已无需言语,就这样静静的注视着对方。
  “上天能让我们相遇,已是对我们的恩赐,我爱你,福临,虽不能白头偕老,但能与你度过这短暂的幸福时光,我已足矣,只希望你老后还能记起有这样的一个女子曾依偎在你的身旁。”福临望着自己的爱人生命流逝,却无能为力,痛感自责,自己身为皇帝,九五之尊,却守护不了自己最爱的女人。
  公元1660年,顺治十七年,董鄂妃去了,死后被追封为皇后,谥为“孝献皇后”,予以极高的尊仪。
  自己心爱的女人去了,顺治受到了巨大打击,彻底崩溃了,于是就出现了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的闹剧---出家当和尚,还要跑到五台山去,幸亏当时是在宫里,孝庄太后震着,出家才没成,孝庄面对这么不消停的儿子,也真是难为了。而在后世传言中顺治真的出家当了和尚,放弃了皇位,弄了个假葬礼。在我看来,在当时的环境之下,顺治就算真想出家,也成功不了,单单就是孝庄皇太后,就不会让自己的儿子做这样的蠢事,儿子不要脸,他自己还想要脸呢,再说还是在皇宫当中,出的去吗?

  所以说,顺治出家应该还是带有民间色彩的揣测,市井里面空做谈资,以讹传讹罢了。
  日期:2017-04-19 08:42:39
  闹腾过后的顺治帝真的闹腾不了了,如今行将就木,命不久矣。面对皇位继承问题,心有忧虑,甚至想到过让自己的兄弟来继承皇位。实际上他的儿子当中,玄烨是他比较看重的。顺治的儿子们基本上是庶出,再加上生母不受宠幸,原本顺治对他的儿子们也没过多的看重,但是玄烨依然靠自己的能力被父亲发现他所闪光的地方。
  有一次,顺治问前来请安的众皇子你们的志向是什么,众皇子要么默默无言,要么便是泛泛而谈,轮到玄烨时,玄烨便直言“要继承和效仿父皇,并竭力去实现这个目标”,这还是一个孩子说出来的话。
  顺治听后,大感欣慰,十分赏识,在那个刹那,他仿佛见到这个儿子身上绽放出的不一样的光芒,他所展现的卓识远见,非其他阿哥所能比,玄烨真的不一样。

  但是顺治在病重时仍然难下决定,纵然孝庄太后全力支持和表态,而这时顺治请来了一个关键人物进行问询,而就是这个一个关键人物的出场,让顺治彻底下了决心让玄烨继位,而这个人在朝廷上不是什么重臣,也不是满人和汉人,甚至连清人都不是,他是一个来自西方的外国人,他就是汤若望。
  汤若望本是德国人,是基督教的传教士,精通天文历法,医法算术,明朝末年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后进入明朝钦天监当职,明朝灭亡后,仍在钦天监为官,并任钦天监监正。汤若望在清廷传播西学,顺治帝也经常受教,称他为玛法(在满语当中,意为“爷爷”),可见顺治对汤若望的尊敬。
  顺治叫来了汤若望,征询一下他的意见。汤若望听后,立刻就举荐玄烨,马上历数了玄烨有多么的好,天资聪颖,做事有礼有节,少年老成什么的,其实他后面的话才真正让皇帝下定了决心。汤若望对顺治说众人之中只有三阿哥玄烨出过天花,对天花有过免疫能力,而其他的人没得过天花,万一其他人继了位,又得了天花,该如何是好。
  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句话可是说到顺治的心窝里了,“对呀,自己年纪轻轻就得了天花,如今命在旦夕,万一后世之君重蹈自己的覆辙,该如何是好,这事关江山社稷,不能心存侥幸。”

  听了汤若望的话,顺治可以说是豁然开朗,也就是在这一刻,顺治已决心立玄烨为嗣,克承大统,将整个帝国交给八岁的他,他相信玄烨会比他做的更好。
  其实他还有一个考虑,就是玄烨身上有汉人的血统,满族统治着汉人的江山,若要江山长久,必须要得到汉人的支持。而玄烨身上的汉人血脉,必会得到汉人们的拥护,成为满汉之间的重要纽带,让江山更加稳固。
  公元1661年,大清顺治十八年正月初六,年轻的福临已经预感到自己已经走到生命的尽头,在这个时候他即刻召集满大学士麻勒吉和汉大学士王熙入宫觐见。顺治对着跪在自己面前的两个学士进行了交代。即“朕得了天花,很可能再也起不来了,而我还有些话要说,你们两个人速替我拟诏。”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