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克孜勒苏简史
作者:
五斗青米回归
日期:2017-05-12 13:24:09
其实讲述克孜勒苏的历史,不肯绕开整个新疆-古称“西域”的历史,也不可能绕开中原和中亚的历史,特别是克孜勒苏的主要部分长期从属于喀什,与喀什为中心的“南疆史”更加密不可分。
我不是专业的历史学者,更非考古人士,纯系个人的喜好,所做也不过是从现有已经公开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加上个人些许不成熟的揣测。因为援疆工作需要,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工作生活过一段时间。回来之后,总想写写关于克孜勒苏这片热土的一点东西。
谈及历史,便免不了民族这个话题,我的观点有四:
第一,现代的民族观念不等同于古代的民族观念。
第二,民族不同于种族,不同的种族可以形成同一的民族,而同一个种族又会分流入不同的民族。
第三,民族的形成,并不完全是血统传递,更由于战争、文化、宗教和经济。不可否认,战争与征服在民族融合形成中其实起到了最大作用。
第四,纯粹的现代民族是不存在的(除开原始丛林中的那些几乎与世隔绝的部落),汉族如此,维吾尔族等民族也是如此。
一汉设西域都护府之前
目前克州境内的古人类活动,最早的遗迹,是1983年7月新疆博物馆、中国自然博物馆和新疆地质局的专家们共同在阿图什市博孜博塔格山中的阿湖乡阿其克村发现的古人类头骨化石,据考证,距今已经一万七千年,属于旧石器时代的青壮年男性,为欧罗巴人种。据估计,在一万余年前,地中海沿岸的欧洲智人已经向东迁徙到新疆地区,比如瑞典探险家贝格曼1934年在罗布泊附近的小河墓地发现的“小河公主”和我国考古学家穆舜英1980年在孔雀河下游发现的“楼兰美女”两具干尸,均带有明显的欧罗巴人种特点。我国古代史书中对此早有记录,称为“塞种人”(西方史书中称其塞克人、西徐亚人、斯基泰人),而塞种人最东的活动范围,被认为已经达到了河西走廊的祁连山一带,很早就与当时的“华夏族(汉族的前身)”发生了接触。
斯基泰人被认为发源于东欧大草原,在顿河与多瑙河之间,黑海以北,此前一直居住在伏尔加河流域,不断的迁徙中,其迁徙地从欧洲一直到内蒙古和鄂尔多斯沙漠,是史载最早的游牧民族,善于养马,他们与萨拉逊人、凯尔特人不断接触,吸取了多种文化包括希腊文化的特点,在征服的土地上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公元前7世纪曾对高加索、小亚细亚、亚美尼亚、米底以及亚述帝国大举入侵。一般把西方的称为斯基泰人,里海西北的称为萨弩马他人,里海东北的称为奄蔡人(也称阿兰,再往东南,自咸海以南东至伊犁河下游的称为塞克人和马萨革他人。我们中国史书中的塞种人,应该主要是指后面的一支。
塞种人向东的分布,达到了蒙古高原和河西走廊,结骨(今柯尔克孜族的主要起源)、乌孙(今哈萨克族的主要起源)、匈奴、月氏等,都应该带有塞种人血统,而后来的鲜卑、突厥、回纥甚至蒙古等,也应当有塞种人的血脉,因为史书中对这些古代民族的描述中,都体现出明显不同于典型蒙古人种的白种人特点。即使今天的汉族人,也应当在数千年的民族融合中,带有了些许塞种人的基因。只是随着地理(由西向东)、时间(由古至今)的推移,融合的种族基因发生了巨大变化。
塞种人向东方的迁徙,可能有两条途径经过新疆地区,一条是由今天的俄罗斯南部草原,经过哈萨克斯坦进入伊犁河流域,并沿着天山山脉继续向东,另外一条,则由伊朗高原进入中亚的河中地区(阿姆河-锡尔河流域),并穿越古称“葱岭”的帕米尔高原,进入塔里木盆地。此外,由西伯利亚进入蒙古高原也是一条东迁线路。克州地处中亚经帕米尔高原进入塔里木河流域的要道,可以想见,当年是南线的塞种人东迁必经之路。据《汉书》记载,当时塞种人在塔里木盆地建立起诸多城邦国家,而今天的阿图什,恰是翻越帕米尔高原后往东分别进入塔里木盆地南北两侧的“岔路口”。
日期:2017-05-12 13:35:30
史书记载,当时在塔里木盆地生活着吐火罗人,属于印欧人种,使用的吐火罗语,在龟兹(今库车)、焉耆(今库尔勒附近)、车师(今吐鲁番一带)和楼兰(今若羌)等古国遗址中都有发现。甚至有认为,月氏人也属于吐火罗人。公元前2世纪,吐火罗人占领了希腊人的巴克特里亚(大夏),中心在今阿富汗北部,所以这里也被西方乘坐“吐火罗斯坦”。吐火罗人,应当是穿越帕米尔高原而来的塞种人,由今阿图什-喀什分路,一支沿塔里木盆地北部和天山山脉南坡东移至吐鲁番-哈密-河西走廊,一支沿塔里木盆地南部和昆仑山山脉北坡东移至于阗、楼兰(鄯善),南北两支从阿图什-喀什分流,又在若羌北部汇合。
在塞种人东迁时,生活在今天青海境内的羌人也在西迁,汉书中记载了一个“桃槐国”,就是羌人建立的游牧国家,活动在帕米尔高原东北部,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靠近中国新疆乌恰县、阿克陶县的阿赖山一带。而羌人西迁,若羌-和田-喀什是其最可能的通道之一(另一条是通过西藏阿里地区进入包括克什米尔在内的帕米尔高原,但这条道路难度明显高于前者)。据认为与羌人有关的小国,还有帕米尔高原上的乌秅国(大概在今我国塔县及巴控克什米尔部分地区)、依耐国(似应在塔县与阿克陶交界)和无雷国(大概在今我国塔县及阿富汗瓦罕走廊附近地区)。
塞种人和羌人对向而行,必然发生碰撞、融合,比如西域小国若羌,据考证,若者,月氏也,若羌者,月氏加羌也。
帕米尔高原,在我国最早的记录见于那部“奇书”《山海经》,《山海经大荒西经》:“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大诗人屈原在他的不朽著作《离骚》中就有“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同期成书的《淮南子天文训》则对不周山之“不周”,作了更为神奇的描述:“昔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 ,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据王逸注《离骚》,高周注《淮南子道原训》均考证不周山在昆仑山西北。汉代通西域,称之为“葱岭”,葱,意为“郁郁葱葱”,可见当年帕米尔高原的自然条件要好于今天,这也使得古人穿越帕米尔高原少了些许艰辛,这片天山、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和兴都库什山诸多大山汇集的高原,成为连接西亚、中亚的要道。唐代玄奘在其著名的《大唐西域记》中,称之为“波谜罗川”,而帕米尔,来源于塔吉克语,意思是“世界屋脊”。
日期:2017-05-12 13:44:57
除了塞种人,当地还有以下种族活动:来自青藏高原和河西走廊的氐羌人、来自南亚的某些种族和天山以北的匈奴-乌孙(乌孙中也包含较多塞种人血统)等。
氐羌人进入新疆,应当是通过以下途径:一是河西走廊向西,这是由中原进入西域的最主要通道,后来的月氏人西迁基本就是这条道路,汉进入西域也是这条道路;二是由今天的青海格尔木进入新疆的若羌、且末,三是经过帕米尔高原的东部进入今天新疆的叶城(可以参考新藏公路),而克州与第三条道路接近(注:羌族今天是一个我国较小民族,但历史上的羌人是一个重要部族,藏族是从羌人发展起来的,而古代汉族也与羌人关系密切,炎帝的“姜姓”便源出于羌)。
南亚部落进入新疆,翻越帕米尔高原是其主要道路,在今天新疆发现的古迹,许多都有佉卢文等古印度文字,显示出古代南亚对新疆的影响,而克州正处于这条通道的关键部位。
至于乌孙-匈奴,更不必说,匈奴强大时,在西域设立“僮仆都尉”控制,势力远达疏勒(今喀什)、于阗(今和田)。而通过著名的“乌孙古道”,乌孙人的活动范围也从北疆进入南疆。
中原与这里最早的记录,见于《列子周穆王》记载:“穆王……肆意远游,命驾八骏之乘……遂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瑶,王和之,其辞哀焉。”而西王母,在《山海经》中,记载住于西昆仑。不过对于这段记载,争议较多,有人质疑这段记载完全是“虚构”,也有人认为周穆王会王母是在今天的中亚北部里海一带,还有人认为不可能如此遥远,应该是在今天青海的昆仑山。不过,对于这段行程,西晋时出土的《穆天子传》有比较详细的记载:“自宗周巉水以西,至于河宗之邦,阳纡之山三千有四百里,自阳纡西至于西夏氏(有认为是夏后氏,按《史记》记载,是夏朝的后裔,匈奴的祖先),二千又五百里,自西夏至于珠余氏及河首,千又五百里,自河首襄山以西南,至于舂山珠泽,昆仑之丘,七百里,自舂山以西,至于赤乌氏(有认为即为乌孙)舂山三百里,东北还至于群玉之山,截舂山以北,自群玉之山以西,至于西王母之邦三千里,□自西王母之邦,北至于旷原之野,飞鸟之所解其羽,千有九百里,□宗周至于西北大旷原,万四千里。乃还东南,复至于阳纡,七千里,还归于周,三千里,各行兼数,三万有五千里。”
日期:2017-05-12 13:46:11
在汉代张骞“凿通”西域之前,在塔里木盆地西侧,已经建立起若干绿洲城邦国家和草原“行国”,我在此仅列出与克州相关的一部分:
疏勒国,今喀什附近,地域基本包括了今天克州的平原地带,被认为是塞种人建立的绿洲城邦国家,但其中必定也融合了当地的土著,是当时西域“大国”,《汉书》记载“王治疏勒城,去长安九千三百五十里,户千五百一十,口万八千六百四十七,胜兵二千人。疏勒侯、击胡侯、辅国侯、都尉、左右将、左右骑君、左右译长各一人……南至莎车五百六十里。有市列,西当大月氏、大宛、康居道也”;
桢中国,今阿克陶县城附近,长期为疏勒国的属国,史料对其记载较少;
蒲犁国,据说,舜的后裔中的一支“蒲”,蒲在中原时期就与“戎族(春秋时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其后裔部分融合入汉族,部分融合入匈奴)”融合形成“蒲戎”,在战国后期由今天的山西西迁进入新疆,并最终在帕米尔高原的今塔什库尔干一带建立蒲犁国(包括今阿克陶西部部分地区)。在这个迁徙过程中也与当地土著包括塞种人发生了融合,《汉书》记载,说蒲犁国“种俗与子合同”,子合国是当时叶尔羌河上游(今莎车、叶城县南部,从地理上讲,今天阿克陶的库斯拉甫一带很可能在其范围)的一个小国,使用来自印度的古婆罗门文字,但子合国被认为是“羌人”建立的国家,《汉书》称其“西夜与胡异,其种类羌氐行国……而子合土地出玉石”;
尉头国:尉头国是游牧的“行国”,《汉书》称其“王治尉头谷,去长安八千六百五十里。户三百,口二千三百,胜兵八百人。左右都尉各一人,左右骑君各一人……南与疏勒接,山道不通,西至捐毒千三百一十四里,径道马行二日。田畜随水草,衣服类乌孙”,被认为与乌孙、匈奴关系密切,其范围相当于今天阿克苏地区的乌什、柯坪,喀什地区的巴楚和克州的阿合奇,其中心在今阿合奇县哈拉奇乡;
休循国:《汉书》记载“王治鸟飞谷,在葱岭西,去长安万二百一十里。户三百五十八,口千三十,胜兵四百八十人……至捐毒衍敦谷二百六十里,西北至大宛国九百二十里,西至大月氏千六百一十里,民俗衣服类乌孙,因畜随水草,本故塞种也”,是活动于帕米尔高原北部的“行国”,今阿克陶县西部的木吉、乌恰县西部的吉根等乡镇属于其范围;
捐毒国:《汉书》称“王治衍敦谷,去长安九千八百六十里,户三百八十,口千一百,胜兵五百人。东……至疏勒,南与葱岭属,无人民,西上葱领,则休循也,西北至大宛千三十里,北与乌孙接。衣服类乌孙,随水草,依葱领,本塞种也”,位于疏勒国以西、休循国以东,今天的乌恰县大部及阿克陶西部属于其范围。
莎车国:《汉书》记载:“王治莎车城,去长安九千九百五十里,户二千三百三十九,口万六千三百七十三,胜兵三千四十九人,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骑君、备西夜君各一人,都尉二人,译长四人……西至疏勒五百六十里,西南至蒲犁七百四十里。有铁山,出青玉”。今阿克陶县南部部分地区被认为属于莎车国。
需要说明的是,尉头、休循、捐毒这样的“行国”逐水草而居,其活动范围会明显重叠
日期:2017-05-12 14:12:15
在此期间,帕米尔高原以西主要形成以下的政权,并对高原以东产生影响。
1古代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
公元前6世纪中叶,居鲁士领导波斯各部落推翻米堤亚王国,建立阿契美尼德王朝,并不断扩张,其中向东达到了印度河上游和帕米尔高原的西部。虽然古波斯帝国的扩张并没有越过帕米尔高原,但无疑有波斯人活动到了今天的克州境内,今天塔吉克族的先祖,应该就是在这一时期生活在帕米尔高原(但也有可能在波斯帝国形成前,已经有部分波斯部落游牧到此)。其国教琐罗斯德教约在公元6世纪经新疆(应该是经过帕米尔高原)传入中国,称拜火教(祆教),而琐罗斯德教的思想还向东南进入古印度,对佛教产生影响,在波斯本土的又与早期基督教的部分教派结合形成摩尼教,也就是我们所知的“明教”,也在公元6世纪经新疆传入中国,从地理上讲,克州是这种传播的必经之路。
2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帝国和塞琉古王国
公元前334年春,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步兵3万,骑兵5000开始远征波斯,公元前330年马其顿军攻入波斯波利斯,阿契美尼德末代国王大流士三世被部下所杀,阿契美尼德王国正式灭亡。亚历山大继续向东扩张,在控制了巴克特里亚滞后,势力也达到了帕米尔高原以西和印度河上游。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病死,马其顿帝国分裂为本土的马其顿.希腊王国、西部埃及为中心的托勒密王国和东部的塞琉古王国。但塞琉古王国势力后来向西退出阿姆河流域。在此过程中,古希腊文明随着马其顿的征服和塞琉古的统治向东,并对当地的塞种人产生巨大影响,使得塞种人“希腊化”。
3巴克特里亚(大夏)
公元前256年,塞琉古王国的巴克特里亚总督狄奥多图斯一世宣告独立,在阿姆河流域建立起巴克特里亚王国,这是一个希腊化的王国,统治阶层是希腊贵族,居民主要是希腊化了的塞种人,我国史书称其为大夏。至公元前2世纪70年代时,王国的版图东起恒河中游流域,西达波斯沙漠,南抵孟买湾,北界锡尔河,势力鼎盛。但不加厚,王国分裂成南北两个部分。公元前145年-前141年间,被月氏从伊犁河流域赶到锡尔河流域索格底亚那的塞种人再次受到月氏人的压力,其中以吐火罗人为主的一支南迁,取代希腊人统治巴克特里亚,西方史书称其吐火罗斯坦。公元前130年左右,月氏人南下进攻巴克特里亚,吐火罗斯坦臣服于月氏,成为月氏人的属国。公元前1世纪,帕提亚帝国(中国史书称安息,公元前247年左右取代塞琉古帝国统治波斯)和月氏联手灭吐火罗斯坦,帕提亚统治巴克特里亚地区,但不久帕提亚国势衰落,月氏人渡过阿姆河,占领巴克特里亚地区,当地吐火罗等塞种人融入月氏。
4大宛
亚历山大东征达到了锡尔河畔的俱战提(今塔吉克斯坦列宁纳巴德)兴建"极东亚历山大城",塞琉古王朝时改建为安条克城,公元前三世纪后期,巴克特里亚的欧提德姆斯进一步东征越过锡尔河,建立起希腊式的城堡,公元前141年左右,索格底亚那的塞种人再次迁徙,一部分南下巴克特里亚,另一支以伽色尼人为主的塞种人向东进入费尔干纳盆地,与当地希腊化的塞种人结合,建立大宛。公元前130年左右张骞来到大宛时,大宛已经形成一个城七十座,人口数十万的大国。大宛西北邻康居,西南邻大月氏、大夏,东北临乌孙,东行经帕米尔的特洛克山口可达疏勒(特洛克山口也做铁列克山口,在今克州乌恰县西部中国-吉尔吉斯斯坦边境地区),在当时东西交通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5月氏
与塞种人、波斯人和希腊人的“自西向东”不同,月氏人是“自东向西”的。《史记大宛传》载:“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约当今甘肃省兰州以西直到敦煌的河西走廊一带。大约远在战国初期﹐月氏便在这一带过着游牧生活,关于月氏的族属﹐中国古籍如《魏略》称其为羌﹐《旧唐书》称其为戎。近百余年来﹐学术界更加异说纷纭:有藏族说﹑突厥说﹑窣利(即粟特)族说﹑印欧族说﹑伊朗族说等。其实当时藏族、突厥尚未形成,粟特和古伊朗人本就与塞种人关系密切,印欧人更是白种人的泛指,更有可能,是当时东迁的塞种人与当地氐羌人融合形成。
秦末,月氏势力强大,正在登上历史舞台的匈奴是其臣属,但公元前三世纪末至公元前前174年﹐冒顿单于、老上单于三次举兵攻月氏﹐杀月氏王,迫使其大部向西迁移到伊犁河流域(称大月氏),部分向南越过祁连山进入青藏高原(称小月氏),后融合入汉、羌。但是被东边的匈奴打败的月氏,打起西边塞种人却很厉害,《汉书张骞传》载:“月氏已为匈奴所破﹐西击塞王。塞王南走远徙﹐月氏居其地。”而塞种人则向西南迁至锡尔河流域的索格底亚那(粟特)。但是好景不长,公元前148年,乌孙在匈奴支持下,击败大月氏,部分月氏人被胜利者吞并,其他月氏人只好沿着被自己打败的塞种人的足迹继续迁徙,他们放过了大宛,“西击大夏而臣之”﹐并于公元前57年最终成为巴克特里亚的主人。控制阿姆河流域后,月氏统治者将其分为五个领地,由五个翕侯统治。翕侯是月氏贵族的一种“官职”,而月氏的世仇乌孙,也有这一“官职”,同样在祁连山地区生活的具有塞种人加氐羌人血统的两个民族,几百年纠葛,必然具有许多相似的习俗。
日期:2017-05-12 14:14:55
而相对于高耸的帕米尔高原,天山以北的匈奴和乌孙,对塔里木河产生了更加直接的影响。
1匈奴
匈奴是战国时期,在“戎、胡”的基础上形成的北方游牧民族政权,发源于蒙古高原,其人种应当是古北亚蒙古人种和印欧人种(塞种人)的融合。几乎伴随西汉的建立,匈奴也强大起来,成为汉朝数百年中最强大的对手。
公元前177年左右,匈奴势力进入西域,公元前92年左右,匈奴右日逐王置僮仆都尉,常居焉耆、危须、尉犁(均在今新疆库尔勒周围一带)间,以领西域各国,向其征收赋税。以“僮仆”为官名,盖视西域各国为匈奴之僮仆。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日逐王先贤掸率众降汉,僮仆都尉遂罢。
2乌孙
公元前2世纪初,乌孙和月氏同丨居丨住于祁连山一带,乌孙王难兜靡被月氏人攻杀,他的儿子猎骄靡刚刚诞生,由匈奴冒顿单于收养成人,后来在匈奴帮助下复兴故国,并于公元前2世纪中叶迁徙至伊犁河流域。猎骄靡儿子军须靡时,乌孙与汉结盟。翁归靡时的公元前71年,乌孙与汉联军击败匈奴。
乌孙古道是贯通南疆与伊犁之间的交通便道,起始于新疆昭苏县夏塔乡境内、向南沿夏塔河谷、翻越冰达坂、终至南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境内。
位于今天克州境内的几个“行国”-尉头、捐毒、休循,习俗都与乌孙类似,而今天,由喀什地区的塔县北部-克州阿克陶县西部经乌恰-阿图什北部-阿合奇-阿克苏地区乌什、温宿县北部,越过“乌孙古道”到伊犁的昭苏、特克斯县南部,正是我国柯尔克孜族主要居住活动的区域。乌孙人之前,一部分有北方进入伊犁河流域的塞种人,通过这条途径进入南疆,而乌孙人之后,这条道路也是柯尔克孜族南迁的途径。
日期:2017-05-12 14:16:13
二西域都护与西域长史
1张骞通西域
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 前140年),汉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三年(约公元前138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
这就是著名的张骞“凿空西域”,我觉得“凿”这个字极其贴切,体现了张骞通西域的艰辛历程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匈奴、大宛、大月氏和大夏,前面已经提及,康居是古西域国名。东界乌孙,西达奄蔡,南接大月氏,东南临大宛,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王都卑阗城。自锡尔河下游,至吉尔吉斯平原,是康居疆域的中心地带。一般认为张骞走的是楼兰-姑师-仑头(即轮台),擦过疏勒以北通过今乌恰县北部的吐尔尕特山口进入大宛。返回的时候,“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汉书.张骞李广利传》)。南山,应当是昆仑山,羌中,是今天的青海和甘肃南部,《汉书》记载“于阗在南山下”,于阗即今和田,在昆仑山北侧,而称天山为“北山”。张骞企图走南线,由塔里木盆地南侧,沿昆仑山东行至鄯善(今若羌),由此可以进入青海,沿祁连山返回,只是当时的鄯善也在匈奴控制之下。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