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黄帝内经讲演录——带你解开生命的终极秘密
作者:
横波勿停
日期:2017-07-09 00:25:44
写在前面
依稀记得那是2011年的寒冬之际,我在图书馆的书架上无意的拿起一本叫《解密黄帝内经·生命终极之门》的黄皮书籍;刚开始只是抱着一丝好奇之心,可是在细读之下,心中仿如被雷击一般,书中所述如惊涛般不断的脑中翻滚、盘旋,久久不散。不由骇然慨叹:这不就是自己一直苦苦找寻的那样东西么!于是,我便将所有李卫东先生所著之书一一收集,细细品读。数年来,不断在红尘俗事里奔走,为一份口粮,隐忍前行。时间越久,先生所著字字句句却是在心中愈刻愈深,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前行,大多时候已成为我力量的来源,是我生命里极其重要的组成。
2017年4月,忽闻得先生将会于5月初,首次亲自授课《黄帝内经》,心中激动良久。虽不能睹先生之貌,但若能亲闻先生之音,亦足以填多年之憾。
5月6日晚,先生终于开始授课。初闻先生授课,便由衷钦佩不已;先生学识之丰渊实乃难见,古今之事信手拈来,旁征博引,生动有趣。课后,反复倾听,久久回味,故思誊录先生授课之言,以便早晚观学,以更多人能观阅,亦不负先生之愿。
此次所录之文,皆是先生授课之言。一词一句,无改半分,但求阅者可从字里行间,寻出先生之音容笑貌,体会《内经》真谛。
学生***
2017.6
第一讲上古天真论(一)
大家好!我是李卫东。
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黄帝内经》。首先要声明的一点是,这里没有老师,我们都是学生;只是我比许多人大个几岁,读书早了几年,就由我来带着大家一起学习。
说起《黄帝内经》,或者说说起中医,相信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很多,很深的感触,五味杂陈。用我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巨人正在倒下,那就是中医;而我们却无可奈何的站在一边,这就是现实。其实,中医的衰落并非始于今日。自唐代的李冰开始,中医的理论就再也没有什么大的发展。到今天为止,竟然没有一个人可以弥补《黄帝内经》中的不足。在世界方面,自汉代以后,再无一人能超越张仲景的成就。
为什么会这样呢?追根溯源,还在后人没能真正读懂《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就是一部天书,在它出现的两千多年里,我们一直在读它,我们一直都在品味着它,但结果如何呢?到了今天,它依然是天书,没有人敢说真正读懂它。
今天还有严格意义上的中医吗?基本没有!
一般的中医,西医的设备应有尽有,也完全按照西医的流程来看病,有病先检查。也许大家都有看过中医的经历,现在的中医,能治病的不多;庸医多如牛毛,一开药就告诉你二十到三十副,而且每个药的药方、药材都很多,基本都在二十味以上。他们忘了一句老话:药过十三,百病不沾!
你们看看张仲景的方子,基本上都在十三味以下。就拿我自己来说,前些年得了一个便秘的小毛病,看了三四年都看不好;也找过很多很有名的大夫,但许多人的中药吃下去一点效果都没有,反而是越吃越厉害。
前几年也得过内风湿关节炎,也看了不少的医生,但是也没有治好。最后呢,我才打听到,说内风湿在中国已经立项三十七年了,但到了今天,还依然没有一点点的办法。于是我就很怀念张仲景先生。我心想,如果先生还活着,那他一定会治好我的病。可是现在呢,没人能够治得好内风湿关节炎。
我并不是想说中医不行,我是想说学中医的人不行!实际上,中医很厉害。你比如说,像我刚说我自己的便秘,我看了三四年没看好,自己一生气便找了个方子,就是三痹汤。在三痹汤基础上我自己琢磨我自己的特点,调整了一下,吃了七副药就好了。
所以啊,这次我们学习《黄帝内经》有一个原则,就是进得去,出得来。首先呢,由我们的团队领着 大家读《黄帝内经》,细细的去读,这是经典;一遍一遍的去读,让我们有一个深刻的感受,这就叫进得去。其次呢,由我跟大家聊一聊每一章里的知识点,以及我对《黄帝内经》的理解,这叫出得来。我们争取从一个更大的文化背景下来理解《黄帝内经》。大家一定要一个认识,如果讲《黄帝内经》仅仅理解为讲一部医书,那就有点狭隘,也不符合这部书的脉络。在我看来,《黄帝内经》是一部关于生命的书,它是一部生命之书。
好,现在我们就讲《黄帝内经》开篇第一章,第一篇:上古天真论。这一节呢,大家刚刚读完,印象很深刻。本章呢,内容也不太难理解,多读几遍,其义自见。本章主要讲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养生的重要性。《黄帝内经》开篇就提了一个很诱惑人的问题:为什么古人活得长,而当代人的命不长?在这里,当代并不是指我们的现代,而是指写《黄帝内经》的那个时代,大约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于是就引出了一个话题,那就是养生。
上古之人因为懂得养生,固延年益寿,所以《黄帝内经》里讲:“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固能形与神俱,而尽终于天年,度百岁乃去。”一句话就把问题给讲清楚了:因为古人懂得养生,所以能活一百多岁。
《上古天真论》里,讲了第二个问题就是关于养生的原则,它接着上面提出的那个话题,古人为什么活得久?就自然引出了养生的基本原则。关于养生的基本原则,概况起来也很简单: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大家一定要记住这条原则,养生的关键就一条:内心清净,安宁,而没有杂念。这并没有什么秘密,也不是什么绝招,就这么简单,再没有其它的。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历史上能做到的又有几个人呢?
再往下呢,《上古天真论》提出了养生的一些对比的标准,这就是真人、智人、贤人。不同的养生有不同的结果,启示后人要关注养生。这里大家一定要留意,这几种人中的几个时期;上古时代有真人,中古有智人,当代有圣人、贤人。
《上古天真论》里头中国讲了很大一段关于男女的生命周期问题,也就是女七男八的问题。女子以七年为一个变化的周期,从一七到七七,共四十九年。而男子呢,以八年为一个变化周期,从一八到八八,共讲了六十四年。
关于女七男八,好像没有对应的科学依据,在很早以前,我就查过关于女七男八的所有资料,在现代的科技的研究里头,好像也没有对应的研究。反正我是没有找到,有查到的同学也可以跟我说说。
这里应该是中国特有的术数表示,也是中国研究问题特有的一个独特的角度,但我们找不到现代科学的依据。但在这里我们也不能认为女七男八的这个生命规律是有错误的,只是我们现代人没有研究透罢了。可是这并不奇怪,因为在中国的中医里头,像这样的情况还有许许多多。
其实大家如果仔细的读过经文,就是女七男八这一段。它实际上讲的并不是男女的生命周期,重点是讲什么呢?它重点是在讲肾气的变化,也就是女七男八这个规律,它表现在人的肾气变化上。从肾气盛到天葵至,再到肾气集,讲的都是肾气一生中的状态。其中,天葵一词让很多人很难理解,有人说天葵指的就是女人的月事,也有人说天葵指的就是精血;还有人说天葵指的就是元婴。
日期:2017-07-09 09:33:07
其实,《黄帝内经-太素》里有比较明确的对天葵的定义。天葵,精气,它是指精气最鼎盛时期的一种状态,天葵至是指体内精气达到了一种可用的程度,这叫天葵,而不是指女人的月事,也不是指精血。
为什么在这一段里,讲着讲着突然讲到了肾气呢?因为肾气在养生中极其重要。在后面的一些篇章里头,我们大家会学习到,养生必须先养肾,肾乃先天之门。上面就是《上古天真论》的大概脉络,大家多看几遍,也就明白了。
本篇作为《黄帝内经》的开篇之作,包含许多重要的信息,我们首先从《上古天真论》这个题目讲起。
《上古天真论》里的上,指什么时候?这个“上”是以什么时间段来划分的呢?要理解一个人说话的脉络,你想明白究竟是什么意思,你首先要知道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那个时代一些基本的文化特点,否则你就听不懂。
不如说这样一句话:“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你们中间有几个人明白这句话的意思?这是文化***时期的一句语言,四十五岁以上的人能听懂它的多少,至于上山下乡的那个场景,只有五十岁以上的人你才能够有记忆;那种敲锣打鼓,那种放歌豪壮的送行场面,脑海里头有这印象。
所以啊,每个人说话的脉络都有特定的时代背景,你要不了解那个时代,你就根本不懂他说的话。我们读古诗也是这样,你比如说唐诗里头有一句诗叫“大漠孤烟直”。这句话很多人都知道,但想真正懂这句话是不容易的,你得知道唐朝当时边疆的一些情况。当时吐蕃人屡屡叩边,唐朝与吐蕃发生过多次战争,而这些战争大多发生在荒凉的沙漠和戈壁上。所以,你想一想当时参加战争的军人,那种恐惧、那种无助,在将士的心中不断蔓延,不断的发酵;所以,才有了“大漠孤烟直”这么一句唐诗。
在很多人的脑海里,“古代”这个词指的是一个大的概念,好像无所谓,啥时候都一样。春秋战国时候是古代,隋唐是古代,明清也是古代。所有上古、中古,还有现代,这些概念在许多人的脑海里是糊涂的,人们觉得分清这些有什么意义呢?
其实大家这样想就是大错特错,“古代”跟“古代真是大不同”!这个问题我们以后再了解,我们现在还是讲《黄帝内经》这本书吧。
《黄帝内经》这本书,它很奇怪;可以这么说,它是突然出现在中国文化当中的。突然出现!以前我们没有见过,在现存的史料里头,就是在春秋战国以前的史料里头,《尚书》、《左传》、《战国策》、《竹书纪年》等等这些书里头,统统没有记载。
关于《黄帝内经》这样一本书,我们是在汉代班固写《汉书》的时候才第一次看到它的名字——《黄帝内经》。其实呢,如果我们再往上推一推,班固写汉书所用得资料,大概来自西汉时期的《七穆》;也就是说《黄帝内经》这本书,我们能够推到的日期有确切记载证据的,只是西汉的中或中晚期。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呢,所以大家对《黄帝内经》的成书有了两个推测。一个是秦汉时期,一个是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我个人认为《黄帝内经》应该成书于春秋张国之前,这个说法比较靠谱。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认为秦汉以后的人太聪明,根本写不出这样的东西。大家觉得奇怪,说太聪明反而写不出这样的东西?
是的,聪明多了,智慧就少了。写《黄帝内经》的人一定不是个聪明人,而是一个很智慧的人。那么在中国整个历史时期,哪个时期的重任最有智慧呢?大家不用问都知道,那就是春秋战国之前。
先秦二十二子的智慧,至今无人能超越,谁能敢说自己比老子强?谁敢说自己比孔子强?所以,按照《黄帝内经》所包含的这种智慧的成分,我推断它一定成书于春秋战国之前的时期。
这里头呢,还有一个事实可以证明这个观点。《黄帝内经》自从出现以后,从秦汉开始,两千多年里,我们到今天都只有学习的分。再没有一个人能超越《黄帝内经》的理论;秦汉以后所有的人,只要能对其中的一两条经文心领神会,就可以开宗立派。但没有一个人有能力去进一步发展《黄帝内经》的理论。
讲到这里呢,有牵扯到了一个问题,《黄帝内经》既然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为什么我们没有见过这本书?为什么在所有的书中,都没有它的记载?
说起这件事情,很可能跟老子有关,就是写《道德经》的那个老子。大家听我说一定跟老子有关,肯定好多人都会说:你李卫东也太能扯了,怎么就扯到老子身上了呢?你还别先有疑问,先听我给你讲一个故事。
相信大家都知道大哲学家老子,他的生前,他是干什么的呢?他是东周国家图书馆的馆长。在老子当馆长的那个时候,东周国家图书馆里究竟藏着些什么东西呢?
日期:2017-07-09 20:53:25
历史上有记载,这些东西概况起来有四大类:就是《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三坟》中的“坟”是高的意思,这些究竟是些什么东西呢?咱们先说说这个《三坟》吧。
所谓的《三坟》指的就是伏羲、神农、皇帝三皇时期的典籍。据说这里面绝大部分的内容讲的是什么呢?讲的是天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中国人讲的那个天人关系,以今天说法,这类书就类似今天的自然哲学、生命科学和宗教这类知识。
从我们国家的传统来看,中医的成分在《三坟》里宗教的成分不大。因为中国人崇拜的宗教思想,所以后人估计《三坟》中最大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是自然哲学和生命哲学。
《五典》呢?指的是上古少昊、颛顼、高辛、尧、禹舜,五帝时期的典籍,这个《五典》里头主要讲的都是治理天下的原则和方法。现存的《尚书》就属于《五典》中的东西,是五帝治理天下的心得,我们今天知道的五行,就是出自《尚书》中的《洪范》。
《八索》是什么呢?其实指的就是占卜之学。中国古代占卜的种类特别多,我们现在知道的爻卦,就是六十四卦,只是其中的一种。其中还有如占星、烧龟等等这些,还有许许多多,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门类。比如像我们的《周易》,它就是《八索》其中的一本。
《九丘》是什么呢?它只得就相当于现在的地方志和地理,还有地图。主要记载的是山脉形势,还有河流走向,还有一些风俗一类的。据说,今本的《山海经》就出于《九丘》。这这里,要重要的说明一点,大家千万不要认为《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仅仅是四部书。它是当时的一种图书分类法,就跟后来写《四库全书》的时候,用经、史、子、集分类是一样的,每一个门类下面都有许多的书,你就像我们现在所有的中国图书,在《四库全书》里都能统到经、史、子、集这四大类里。
而《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就属于这四类书,这里面的藏品极其丰富。我们现在知道的,像《山海经》,了不得吧!但它仅仅是《九丘》当中的一本,我们知道《周易》很了不得吧!但它也仅仅只是《八索》当中的一本。
日期:2017-07-09 21:25:43
老子当图书馆馆长的时候,每天就看护着这么一大堆珍贵资料。这就是他的主要的使命,他管的就是这些书。但是呢,就是老子当馆长的这个时期,老子管的这些东西给丢了。这成了历史上的一个大事件,这件事就叫“周典失踪”。
老子当图书馆馆长的时候,大约正是周景王时期,东周天子周景王。这个周景王活着的时候是一个穷国王,财政十分的困难,连生活的器皿,生活用具都得向各个诸侯国乞讨。这样的国王,威信是谈不上的,各个诸侯国都来分割王室的土地,挡都挡不住,这是周景王时期的外患。
其实,在周景王时期,最大的灾难出现在朝廷的内部。周景王活着的时候,他先立了太子姬猛为太子;可是后来他又喜欢了一个庶子姬朝,他特别喜欢用这个姬朝,所以就在他病重的时候,就让大臣们赶紧去改立姬朝为太子。可是这个事情还没有来得及办,周景王就病死了。这样一来,立谁为王就成了一个大问题,矛盾集中在两个人的身上;前朝太子姬猛,还有后面立的姬朝。
这个姬猛是前朝太子,经营日久,肯定很有人缘;姬朝是后面立的太子,他时间太短了,没有什么根基。所以,周景王死了以后,周朝的一批老臣就扶持姬猛为太子,史称悼。可是姬朝不干,就率百官和祭祀他的族人,与悼发生了公开争位,结果击败了王师。
悼王逃到了晋国,这晋王一看,周悼王来了,心里头特别高兴,因为什么呢?因为当时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词叫“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下可好,不用挟天子,天子自己来了。所以晋国人特别高兴的派大军护送悼王回到了王城;但是这个王呢,真是没有福气,大军刚刚到了王城,他就给病死了。
于是,晋国又立了另一个国王,敬(景王母弟)。当然,姬朝失败以后也不甘心。他积极备战,到第二年的时候又一次打败了敬王的军队,姬朝占领周都王城,并自立为王。
这个敬王呢,又一次跑到了晋国。公元前561年,晋国派赵央率大军扶持着周敬王再一次打入了周,再一次打败了姬朝的军队。这一次,姬朝可彻底没戏了。所以就带着他的一帮私党就逃了。逃到哪了呢?逃到楚国去了。
问题是逃亡的时候,他强行带走了东周国家图书馆里的大部分典籍。从此,这笔无价之宝就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了,消失得无影无踪。这就是“周典失踪”。这些资料到现在都没有找到。
老子是当时国家图书馆的馆长,在他任上丢了这么贵重的东西,从道理上来说,老子是有责任的。所以,后来老子就是因为这个事,他被免职了;那一年,老子已经55岁了。
日期:2017-07-10 19:19:43
现在,我们一方面为周典的失踪感到可惜;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在庆幸周典的失踪。为什么这么说呢?
西周时期,一般都是学在官府,我们上头所看的这些所有的资料,《三坟》、《五典》、《八索》、《九丘》,都是由官府保存的,一般人是看不到的。除了帝王,除了朝内大臣,一般人你根本见都见不着!所以历史上就有这样的记载。
如果在那个时期,有谁多读了几篇《尚书》,那旁边的人就羡慕得不得了,引来许许多多人羡慕的眼光。你比如说像孔子,孔子这么大的学问家,他在五十岁以前是没有见过《周易》的。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资格到东周国家图书馆里去看书!
在西周灭亡之后,学术在不断的下移,所以才造成了百家争鸣的局势。
姬朝把周典带到了楚国,但是这样好东西他不能独吞吧!你总得拿出来一些孝敬孝敬楚王吧。所以,姬朝就把这些资料不断的往外拿,其中拿出的一本书就是《周易》。
这些资料呢,反而因为这次周典失踪给公开化了,促进了当时许许多多的学科发展。你比如说像孔子;孔子自己就说,假我数年来学《周易》,我可以无大过。那时候孔子已经五十岁了。
那么好吧,刚才这个故事讲完了。我们再回头来看看《黄帝内经》,为什么怀疑《黄帝内经》就是《三坟》里的东西呢?
通过读《黄帝内经》,相信大家会有这样的感觉。《黄帝内经》是医书,但它不是一本可以直接治病的医书。因为这本书呢,全书只讲了三个药方,《黄帝内经》最大的特点就是讲原则,讲人体生命的真相,讲人体不同的结构,讲人体与宇宙天地的关系。综合一句话:《黄帝内经》的核心,实际上讲的是天人关系。
日期:2017-07-10 19:54:16
比如说《上古天真论》,如果你细读,实际上它在讲宇宙精气与人体的关系。关于这点,我们以后要讲精气的时候会专门讲这个内容。宇宙精气就包含在季节的变化里,所以要讲四时。
在《黄帝内经》第一篇中讲:“真人提携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它讲的都是四时,其实,这里面的四时从根本上来看,它讲的是宇宙精气在一年四季不同季节的来量,还有宇宙精气在一年当中四季的分布情况。
而这些内容呢,恰恰和《三坟》里的内容相吻合。刚才我们讲,《三坟》里头它主要讲的是天人关系,讲的是自然辩证法这类的内容,讲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所以我认为,其实《黄帝内经》早就存在,它就在当时老子的东周国家图书馆馆里,只是一般人看不到。
就在周典失踪以后,《黄帝内经》才慢慢流传开来,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个月时间;周典失踪是公元前516年,再过了两百多年,就到了秦汉了,如此一来呢,我们就能很好的解释,为什么《黄帝内经》会突然出现在历史当中,而且它一出现就是一部比较完整的书。
日期:2017-07-10 21:01:48
讲了这么多,我们要讲什么呢?其实我们最想最想讲的是这个时间段内划分。通过《三坟》、《五典》我们就可以划分出什么是上古,什么是中古。上古指的就是伏羲、神农、皇帝三皇时期,此为上古;所谓的中古,指的就是少昊、颛顼、高辛、虞舜、尧五帝时期,此为中古。而写《黄帝内经》那个时期呢,就是今时;这个时期不好判断,大约是在西周时期吧。
确定完上古这个时间段,我们再来讲讲“天真”是什么意思。
大家读书的时候一定要问为什么,否则你就是白用功;在别人不能发现问题的地方,你去发现问题,这说明你很高明。如果你能试图去解释自己的问题,那就就一门学问。所谓的学问学问,一要学,二要问。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