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历史的轮回----权势和财富聚散的游戏
作者:
独处浮云
日期:2017-07-12 09:58:40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国人民,是世界上最勤劳最富于智慧的,中国的人口,是世界最多的。但中国,到现在为止,并不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近500年以来,中国一直落后于西方。
为什么最勤劳最富于智慧的民族,最大的群体,用了最长的时间却做不到世界最强大呢?因为我们走三步,退两步,中国历史,一直处于一个奇怪的轮回圈子中,这个圈子,就是通俗演义中说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处于一种奇怪的轮回中。
自春秋时起,先贤就提出了大同社会的美好理想,但历史却不断在美好的理想世界圈子外面不断的兜转,始终找不到通往大同世界的大门。
每个朝代的兴起,不管是建立者还是百姓,都带着开万世基业的美好愿望,可无一例外的,都崩溃在历史的河流中。回头重看历史,也许我们能从朝代的兴衰中,看看我们为什么始终徘徊在大同世界的门外。
第一章,分封制的轮回。
中国历史的徘徊,在曲折中渐进,渐进中不断轮回,这些轮回,其实可以发现有个核心的根源,这个根源就是,权力和财富的集中。只要是权力和财富集中,就一定陷入历史的轮回圈子。
第一个轮回圈子,是分封制的轮回。分封制,将社会财富和权势最大程度的集中,所以也是最先堕入轮回中,历史用无数的血泪,教育统治者,不得不放弃分封制。即使后来的帝皇不甘心,局部程度的使用分封制,一样导致血淋林的惨剧,最大程度的集中,就是最大程度的毁灭。
日期:2017-07-12 10:00:14
第一节,商朝的灭亡。
尧舜禹时代的历史,已经不可考了,更多的是各种传说,缺乏严密性,甚至很多历史学家都质疑这个时代到底是不是存在。所以就不说了。
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商朝,商朝的兴,没有文字记载,商朝的灭亡,历史学家基本上可以理清。商朝,灭亡于他的诸侯国周。
正史中的说法,是商纣王荒淫残暴导致商朝的灭亡。酒池肉林的说法,最开始的来源是周伐商的宣传,子贡和孟子都曾经驳斥过这些宣传。用现在科学分析,这些说法也是非常荒谬的。商时候的酒,不像现代高纯度白酒,开封很容易变质,况且商朝灭亡的那年,气候干燥炎热(导致干旱,饥荒),酒肉特别容易变质。只要商纣王帝辛不是什么都吃的猪,怎么可能喝变质的酒呢?大块肉不经过处理,很好吃吗?天这么热,不到一天就臭了,你愿意吃吗?
武王伐纣的理由你看看是不是有理?
说纣王不该提倡男女平等,不该用女子做将军,应该男尊女卑。纣王不该任人唯贤,不重用亲戚。不敬仰鬼神,祭祀太随意。大家看看,看看这理由,是不是觉得这些都是纣王的卧底写的战斗檄文?
炮烙之刑确实有,可大家想过没有,奴隶制国家,炮烙之刑,算很残忍吗?况且纣王很快就撤销了这种刑法。实际上,纣王用活人祭祀的人数,比历代的商王都少(比年度平均数)。
西歧国的强大,才是商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帝辛时期,国家已经处于内忧外患时期,商朝面临以下的危机:
东夷部落的反叛,天灾干旱,诸侯国周的强大,朝哥内部因为帝辛对贵族权力的消减导致的内部的分裂。
矛盾激化的结果是,纣王将部队抽调去征战东夷,哥哥勾结周武王造反,因天灾激化的社会矛盾导致底层人民也反对纣王,奴隶阵前倒戈 。
分析众多的原因,诸侯国周的强大,才是商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论语·泰伯》谓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大家想想,一个分公司的实力远远大于总公司,这个公司的股权结构是不是一定会变更?帝纣二十一年“周西伯伐密须”帝纣二十三年“周西伯伐邘”帝纣二十四年“周西伯伐崇,再驾而降为臣,蛮夷帅服,而作丰邑,自岐山下而徙都”帝纣二十六年“周武王伐耆,灭之。”周灭了犬戎、密须、阮、共、崇虎候以及黎国,周文王表面上事殷,实际上却不断的扩充实力兼并其他诸侯国,如果是见惯了历史兴衰的人,这个时候,一定会出手解决周的问题,可惜纣王在周文王造反后,打败他将他拘禁后,居然放了他。
国家,说到底是个利益集团,既是利益的集合,同时也是势力的集合。 内部的实力如果发展不平衡,导致其中的某个集团势力强大,这必然颠覆整体。所以后来的历代帝王都潜心于防止内部势力的纠集。像周文王这样已经开始兼并其它诸侯国了,这已经是明目张胆的颠覆行为了,可惜帝辛这个时候没有历史可借鉴。历史告诉我们,保持政权的长久必须防止某个利益集团的过分强大。朝代的灭亡几乎都灭亡于利益集团的强大。
西方有个马尔萨斯人口陷阱的说法,说和平发展一段时间后,人口必然增加导致生存压力的加大,因此造成社会危机。这个说法最起码在商朝是说不通的,因为这个时候,生存空间完全可以扩大,人口众多在大片土地未开发的前提下,恰恰是有利因素啊。
天灾说,看似有道理,其实也不是理由。如果没有强大的利益集团掠夺百姓的劳动成果,天灾,只是造成生活质量的下降。如果大部分劳动成果被统治集团掠夺,那么天灾必然会加重底层人民的生存压力。后代的历史,天灾往往成为引发社会危机的催化剂,但我们细心分析,会发现朝代的兴旺时期不是没有天灾,却没有造成社会危机,往往是王朝末期,天灾才起到了引发社会危机的作用。实质是,社会危机本就积累到了很危险的程度,天灾引发的罢了。
一个国家的建立,肯定是集团利益结合。往往是最高统治者的利益,结合大批豪强的利益而产生的。可国家建立后,所有人都不满足于现有的利益。所以都争着发展自己的利益。最高统治者渴望的是守住现有的利益,扩张国土。这个利益和豪强利益是一致的,因而立国之初,大家都能扭着一股绳,往往这个时候,是鼎盛时期。即使没有扩张领土,消灭旧的豪强,这个利益的真空,也足够新的豪强扩张了。
当开疆扩土不实际了,或者没地方了,或者不划算了。这个时候就问题来了,豪强纷纷向平民,弱势群体伸手,于是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豪强力量越来越强大。中央实力看上去更大了,但对豪强的控制力却减弱了。这个过程大约在立国后百年。这个时期是君权旁落时期,即使皇帝还确实有一定权力,对付豪强也不是得心应手了。
当豪强兼并到了一定程度,国家就开始动荡。或者大豪强贵族争权夺利,或者藐视中央集团。严重的干脆开战。
这个时期,有几个现象,弱势群体起来反抗,皇权旁落,豪强争霸,党争派系。
大概周还有点羞耻感吧,以诸侯属国夺取了中央政权,怕别人说,所以极力丑化商纣王,罗列了大堆的荒谬的理由,真实的帝辛灭鬼方征东夷,智力超群,力大无比,已经开始任用贤良的人来化解社会危机了。至于说纣王不听臣下的劝谏,看看他们劝谏纣王的内容,这么荒谬的建议能听下去吗?想想,都是不要触动大贵族诸侯的利益吧。哎,王朝末期的改革者,结局都不好。
事后诸葛,马后炮。如果是我们这些见多了历史事件的后人穿越过去作为商纣王,要做的第一件事情,肯定是压制西歧国的扩张,为被西歧国欺凌的诸侯撑腰吧。灭掉西歧国,正好搜集财富度过当时比较严重的饥荒。
压制诸侯的强盛,发展大量的小诸侯,团结众多的力量,或者还可以学习下希腊联盟的议会制,组建个长老团,让众多的小诸侯得到存在感,和中央拧成一股绳。每个诸侯的力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极限,就使用推恩令,演变成下小势力。
对外可以征服,可以融合,但一定要瓦解大势力,发展小势力。因为当时的生产力不足以变革成郡县制垂直领导。
对内部,则开始清理和中央不一条心的人,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将重要的利益相关人都分封到周围地区做小诸侯,按远近来分重要性。要保持一支精干的武装力量,保持对军队的绝对控制力,征服外族主要依靠诸侯的力量,中央保持对诸侯的绝对的压力,同时获得诸侯的拥护。
日期:2017-07-12 10:04:21
第二节,周朝的灭亡。
周朝的建立,是诸侯合作造反建立起来的,所以,这个利益分配,就很有必要了,于是,于是周朝开始大封诸侯,这也立即埋下了混乱的恶果。
武王死后,成王继位,这个时候,诸侯间虽然有矛盾,但大小de诸侯利益的制衡下,虽然成王年少,无关整体局面。先是管叔蔡叔不满周公旦专政,打了三年,后有周公旦想在成王长大后不想放权,但是,大局是周围的诸侯共拥周天子,所以周公旦被放逐。
和中国历朝历史一样,立国之初,新的豪强,有极大的空间开始建立自己的势力,因而西周的前面几个君主,都做得比较安稳。所以有了成康之治,即使第四代不争气,也没有颠覆。四代发展,空间渐渐小了,于是走入的周穆王时代的扩张,国家力量开始衰落,大家看到这里,是不是感觉和西汉如同一辄?至于周穆王喜欢游乐消耗了国力,自然也是有关系的,但主要是社会生产的发展,周天子并没有得到多大的好处,导致天子地位的相对下降。这个时候,私田已经开始开垦,但周天子并没有收到私田税赋。
第六代周王,开始了以前土地国有化改为允许土地私有买卖,井田制开始逐渐崩溃。大家想想,是不是和现在相似。立国之初都想土地国有,几代后,都不得不迁就豪强的要求,开始土地私有化?
到第六代,西周开始急剧衰落。计算西周的强盛时间,大约是120年,从成王到周穆王。这个时期也是井田制还能维持的时期。
周共王时期,豪强势力开始挤压中央,周朝不得不将土地分封给大夫诸侯,直接统治的地域越来越小了。更重要的是,再没有力量抑制诸侯的自由发展了,众多的诸侯开始了没有周天子主持秩序的自由发展时期。
井田制和分封制,本意是将社会经济和社会地位固化,井田制让被分封的诸侯在全国的经济收入中占据一个比较固定的比例,从而维持诸侯国的社会地位,只要井田制不崩溃,那么诸侯就不可能无限发展,进而发展出不均衡的势力。但是,社会经济从来都是不断发展的,任何固化都只能带来腐化和灭亡。从这个意义中说,政权也只能是在制衡中成长发展,而不应该固定成某种模式。
至于历任君主是否英明,其实不过是时势的原因。前六代为什么个个坐稳了江山,后几代为什么个个昏庸?形式使然罢了。
井田制事实的崩溃后,各个诸侯迎来了大发展时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消失了,有点强大了。
周天子的地位也越来越尴尬了,以前是天子主导,到周厉王时期,连天子都被放逐了。周厉王确实不是什么好东西,但共和时期,连天子都可以放逐,也说明天子的势力实在堪忧。确实,这个时候不过一个中等诸侯的势力罢了。
到了周幽王,申侯不满女儿被废,竟然勾结犬戎攻打镐京,而众多的诸侯好像也没有当作一回事啊,这要是后来,可就是造反的罪过啊,谁叫天子无力呢?偏偏周幽王直接掌握的力量弱小到和反叛势力相持都不能,死,也就是必然的了。
平王东迁后,总算明白了现状。
诸侯势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开始了残酷的争权夺利时代,中央的力量,从开始的掌控,变为协调。到平王,已经成了摆设了。于是西周从春秋,开始了战乱时代。诸侯开始彻底失控,周朝开始进入名存实亡的东周时代。
周朝,名义上存在了快八百年,真正由周天子控制的,不过两百来年,而强盛时期,不过百来年。
这百年中,中央强大之后,是诸侯昌盛,再后是诸侯兼并。再后,就是争夺统治权。这好像是历史共同的规律。
中央权力如果不能从生产力发展中得到利益,一定会对地方豪强的力量相对消弱,导致力量发展的不均衡。
经过多年的混战,豪强开始纷纷被兼并。于是开始了七国争霸的战国时代。
其实就诸侯本身,也一样演绎着这个历史轮回,晋国就是被三家豪强瓜分的。齐国楚国都曾被权臣豪强篡夺政权。
周朝名义上八百年统治,其实从周厉王起,就已经是名存实亡了。
分封制,后来逐渐被帝王认识到,是政权动荡的根子,当然这个认识,还继续经过了一些教训。
分封制的崩溃过程,可以这么归纳
天子纠结大批的功臣打下天下,然后论功分封,大家共同维护共主天子。在这个诸侯力量没有失衡,天子直接掌管的力量足以抑制任何一家诸侯的时候,这个制度是稳固的。
但是诸侯的发展需求是天性,于是诸侯开始了此消彼长的竞争,同时,生产的发展壮大了诸侯,而诸侯交给天子的税赋不变,天子力量相对减弱,对诸侯的控制力减弱。
部分诸侯壮大到根本不在意天子的意见,分封制开始崩溃,诸侯陷入混战,在没有一家诸侯强大到足以压制天下诸侯时,也偶尔做做表面样子,容忍天子存在。
可以一家独霸了,天子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只要是分封制,都是诸侯发展颠覆中央政权的过程。后来的历史也是一样,不过是没有颠覆成功,被中央所灭罢了。
日期:2017-07-12 10:09:05
第三节,秦朝的灭亡。
秦朝所以强大,很大的作用是商鞅变法。
如果说分封制是强枝弱干,那么商鞅变法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就是强干弱枝。
如果没有商鞅变法,那么几个诸侯国常年的战乱,基本上都形成了一个势力的平衡。这个平衡维持了三百多年。
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1,建立了户籍制度,连坐法虽然残酷,但是什伍制度,确实有社会管理的功能。
2,将国家力量集中到中央手里,而不是各怀异心的诸侯手里。
3,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一是奖励耕作,二是统一了度量衡。三是分户。
4,破除世袭制,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避免内耗。
商鞅最大的眼光,是看到了平民的力量,发展了生产力。为此,得罪了秦的国内豪强,所以被杀。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家,没有一个是善终的?因为在豪强并举的年代,你消弱的是既得利益的集团的势力,所以这些实质的掌控者能不杀你吗?
奖励耕战废除世袭,极大的打压了大贵族的势力,开始了新的豪强的产生。所以秦开始迅速强大。135年之后,秦灭六国。
秦始王无疑是看到了,国家之乱,其实就是世家豪强之乱,所以开始了大杀宗族豪强的做法。到二世即位,胡亥甚至都没有多少本家了。可惜六国豪强,并不是清理干净,灭掉秦国的恰恰是西楚霸王。大家可能说,秦的灭亡,是百姓反抗秦的残暴统治,我不那么认为,
秦法确实苛刻,但是自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已经实行了百多年,如果真的因为这个原因,百姓就起来造反,那么早就反了,恰恰相反,由秦朝本国组成的军队,直到大秦灭亡,都没有叛乱。实质,秦朝还是灭在六国力量上。
秦统一六国后,六国势力并不是和他们原来的百姓一样,同心同德。所以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最终灭掉秦国的,也是先前最大的七雄之一楚国。
这里面,秦在战略上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兵力外调!
扫平六国后,百姓并没有归心,这个时候,应该使用强力,让百姓渐渐安定下来,产生巨大的社会生产力,加强国家的力量,这个时候,秦始皇都干了些什么?
1,四处巡视,导致中央权力形成真空,如果是后代的皇帝,肯定会天天坐在皇宫里,建立强大的行政集团管理好百姓,哪有自己天天外出的?他一死,整个行政体系就瘫痪了,一个宦官,居然可以摄取全国政权,而且是个没有根基的宦官。或者说,他一味的防止武将专权,却从来没有想过,权力必然是需要一个阶层来行使的,防止了武将,那你也要建立一个行使的阶层啊,可那时的秦朝,权力基本上就是个真空。
2,兵力外调,偌大的咸阳,陈胜打过来,居然没有部队应急,在后代想来是不是太荒唐啊,这么强大的秦兵军团在哪里?一个是蒙恬的北方,在打匈奴,一个是南方的赵佗,在岭南,他就没想过,内部也可能有动乱啊?那时候遥远复杂的交通线,秦朝都灭亡了,两个强大的军团也没有赶回来。
所以说,秦朝同样是灭亡在地方豪强势力,不过这个豪强势力本来并不强大,毕竟秦可以横扫六国,自然也有力量压制,偏偏因为从来没有经历过统一的中央集权制政权,导致不知道怎么行使这个集权,形成权力的真空,被人钻了空子。
后来的帝王,都必须有这个储备,能勤王的统治阶层集团,能守卫的京师卫戎部队。可秦始皇,防自己身边人过分,导致自己成了孤家寡人,京师保卫战,居然是骊山三十万囚徒主战,这不灭亡,才叫见鬼了。
树枝太强大,容易颠覆树干,主次不分,而树干太粗了,一定要防止空心,没有历史经验啊,可以原谅他。
别说什么秦法苛刻,朱元璋杀贪官,贪污十两银子就杀头,苛不苛刻?周朝,路上倒灰就砍手苛刻不苛刻?如果说,秦朝兵力没有外调,灭六国时候,不是更应该起来反抗的六国民众,怎么就没有灭掉秦国?偏偏主力部队被消灭后,由普通百姓就灭掉了强秦?
计算秦自商鞅变法而强大,到大泽乡起义陷入混乱,共计147年。
日期:2017-07-12 10:10:21
第四节,西汉的灭亡。
豪强混战,西汉建立。刘邦看到了诸侯王的威胁,与诸侯约定,非刘姓为王,天下共击之。他 的做法,确实也有些流氓,和项羽争霸的时候,对诸侯王好的不行,可立国了,却想着废除诸侯王,他的老婆吕野鸡做法更是赤裸裸,将异性诸侯王杀光了。其实野鸡的做法,正中刘邦的下怀,匈奴威胁还在,听说杀了韩信,心里有点可惜,不过还是默认了。对老婆半点非议都没有。之后又逼反了其他几个异性诸侯王,都杀了。
西汉建立初期,就面临着刘氏皇权和官僚集团的矛盾,这个矛盾其实就是对胜利果实占有的矛盾。这个斗争的结果,是相互的妥协,大臣铲除了吕氏权臣后,迎立了代王刘恒这个非常仁义的皇帝。刘邦本想通过分封更多的刘姓豪强来压制其他豪强,可惜,分封制具有天生的分裂性。
文帝的时候,各个基层都得到了发展,特别是诸侯王的势力发展,严重消弱了的集权效果,汉景帝二年(前155年),御史大夫晁错上疏《削藩策》,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建议,于次年冬天下诏削夺吴、楚等诸侯王的封地。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由于不满朝廷削减他们的权力,以"清君侧"为名联兵反叛,平定叛乱后,汉武帝时期,中央进一步瓦解诸侯王力量的积累,接受主父偃的建议推行推恩令。将诸侯王的势力彻底瓦解。
这三个政策,终于将豪强势力瓦解,西汉迎来了前期的文景之治。西汉的前60年,是新势力发展时期。到汉武帝时期,国家达到鼎盛。于是开始了北击匈奴。到武帝死,共计强盛了120年,
汉武帝刘彻,是汉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他在中国历史上,起到的作用特别恶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如果说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对文化一时的摧残,那么独尊儒术是对思想长久的禁锢。专制,如果是对权力,我还能理解,对思想,则是彻底的祸害 。
我们歌颂汉武帝,主要是北击匈奴,将强大的匈奴瓦解成两部分,但是这是个同归于尽的做法,汉朝打败匈奴,自己也陷入了崩溃的地步,汉武帝后期,民生凋敝,人口减半,几代休养生息积累的财富,付之一空。而匈奴的祸患并没有彻底消灭,东汉末年,匈奴重新走上历史舞台,公元307年,匈奴人刘渊灭掉了西晋。
汉民族文化,从炎黄时期就是和周围民族共存的,但以前从没有进行过生死存亡的决斗,刘邦白登山之围,匈奴也没有灭掉汉朝的打算。从汉武帝起,死磕了。而死磕的结果,之前是阴山为界,之后是长江为界。我真的不知道怎么评述刘彻的功过。
汉武帝想着一劳永逸的解决匈奴问题,但是,只要北方草原存在,边境问题就永远存在。不是产生这个游牧民族就是产生那个游牧民族,从这个意义说,匈奴其实打不打无所谓,只要保住北方要塞,抑制匈奴发展,则匈奴必然产生内乱。
秦始皇让权力阶层形成真空,导致灭国,汉朝实行郡国制度并行,但最终不得不瓦解诸侯王势力,同时也不愿意将权力交给大臣。但权力总会有个阶层来行使的,于是西汉武帝后,产生了一个强力阶层,外戚权臣。
第一个权臣是霍去病的弟弟霍光。此人把持朝政历时三代皇帝,主导皇帝的废立。
西汉后期,不管是内朝、外朝,三公九卿都大多数由外戚充任了。成帝时,王太后的兄弟姐妹们“一日五封侯”把大家都震惊了。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