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被遗忘的女人——奇女子的世界谁人懂?女史演绎沧海遗珠篇

作者: 是三贝勒爷M

  日期:2017-08-12 20:55:45
  男人对于女人,最在意的大概就是占有方式。娶,偷,赠,弃,都是指肉体。
  占有肉体还是占有灵魂没人在意过,灵魂与身体哪个出轨热闹了好一阵。
  历史王朝更迭的刀光,改换门庭的喋血,文明外衣下的寸土之争,女人大多数是被利用的工具,根本没有灵魂,被当成礼品赠来赠去,被当成掠夺的胜利品挥霍,被当成政治祭坛的牺牲品,昏君的替罪羊。
  闲来读过几本杂书,在中窥见几个奇女子,感叹于其人其事久淹没于时间的沧海,于是披衣执笔,拨云开雾。
  每当月色皎洁光辉,夜晚不寐,总听得风露中似有极深极远的幽怨,飘飘渺渺的历史光影里她们若隐若现。 

  人类的历史上千年,那些遗落在岁月里、遗忘在茶酒后、遗失在典籍以外的历史也许更真实。
  借用一句歌词: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些许的几个人事,时间跨度比较大,从哪讲起呢?
  就近吧,就从最近的民国讲起。

  (1)张洗非
  张洗非是谁,你不知道?那小凤仙和蔡锷,早有耳闻吧。
  NO、NO、N0,我们今天不讲知音,不讲高山流水,只说说一个民国**飘转颠簸潦倒的一生。
  这事还要从北京八大胡同讲起。

  日期:2017-08-12 20:58:39
  中国的达官文人有癖好“蓄妓”“狎妓”,蓄要正大光明,狎要高雅脱俗。不然,哪来的“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的名句。
  元朝之前都是“官妓”,比如宋朝《水浒》里面的李师师,大文豪苏轼的小妾王朝云,都是有名的官妓。
  官妓类似于某单位的演出团体,主要任务是迎接领导外宾,演出、陪酒、吟诗唱和,中间开个玩笑热热场。
  到了元朝,开始出现盈利性质的Ji院,老北京的砖塔胡同在元朝时就是Ji院集中的繁华地,名戏剧家关汉卿曾居住此地。
  这叫做体验生活,和演员打成一片,那时候的**和戏子都属于下九流。
  日期:2017-08-12 21:06:39
  满清入关进驻北京后,严厉扫黄打非,Ji院一度萧条。清朝政府规定,官员不准狎妓。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能去找女的,找男的总没人管吧,于是就有了“青楼”。
  八大胡同就是最早的青楼,也叫八大埠,说的就是陕西巷、百顺胡同、石头胡同、韩家潭、王广福斜街、胭脂胡同、外廊营、皮条营这八条胡同,位于现在的北京前门大街、大栅栏附近,离紫禁城不远。
  清朝官员下了朝,就近,方便。
  方丈之地虽小蕴藏的确是半部中华民国史。
  日期:2017-08-12 21:20:50
  八大胡同历来名声不好,但也不像后人想象中那样都是做皮肉生意的。清朝时,八大胡同叫青楼,也叫“相公堂子”,里面工作的都是细皮嫩肉的相公,不能叫男妓,因为卖身不卖身的都有。
  为什么管他们叫“相公”呢?其实是“像姑”的谐音。
  伺候达官贵人听歌唱曲、喝酒赏花,总不能是李逵、张飞那样的,络腮胡子长胸毛,手持一把大板斧,门都不进了。
  总得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看起来像个白净温婉的姑娘家,像姑叫顺口了,就成了“相公”,这和古戏文里的相公不是一码事。
  也是从那时候起,夫妻互称“老公老婆老”代替“相公娘子”

  长得好不是头牌,色艺双绝才是正宗的青楼主儿。《红楼梦》里的柳湘莲就是像姑,现下也有叫叫“伪娘”。
  日期:2017-08-12 22:27:29
  八大胡同的韩家胡同,位于前门外大栅栏地区的西南面,是条老胡同。原名“韩家潭”。直到1965年整顿地名时,才改为韩家胡同。
  韩家潭是一条文化底蕴丰厚的胡同。因为这条古老的胡同正是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之一,它孕育和催生了京剧的问世;同时这里又有清初大戏剧理论家李渔的故居——芥子园。
  李渔在这里写出了不少名剧和戏剧理论,并组织了《芥子园画谱》的出版
  日期:2017-08-12 22:39:16

  《曹汝霖一生之回忆》中曾描述过青楼:“那时北京相公堂子,收拾雅洁,为士大夫游玩之处。相公即是幼年学戏的孩子,年纪总在十三四岁,面目清秀,应酬周到。每逛一次,必须摆酒,只费八元,有八碟冷荤,颇可口,能饮者供酒无量,一面饮酒谈天,一面听曲赏花,亦觉别有风味。
  Ji院全世界各国都有,名字不一样,但青楼只这里有。如果不是建国后取缔,会不会发展成泰国一样的旅游项目。
  开始刹得住,后来八大胡同就乱了,青楼也多出了女相公。
  日期:2017-08-12 22:50:36
  青楼也分等级,一二等的青楼外面装潢考究,门楣都是名人题写的镀金匾额,一进门就能看见写着姑娘名字的红牌。里房间皆雅阁,内房里陈设考究,笔墨纸砚、字画古玩、青纱红帐。
  姑娘都是13岁到18、9岁的清客,一般卖艺不卖身,除非特殊情况。这些姑娘从小买进来,有师傅教授琴棋书画、唱歌舞蹈等必修之技,如此上才有文人墨客的“留得青楼薄幸名”。

  来客人,老鸨呼名,姑娘们踩着猫步,环佩叮当,香气盈屋。绰约的风姿不比现在的走秀差。
  清末民初的北京,开有Ji院的胡同不下百八十条,惟有八大胡同地界都是一二类的青楼,吸引的都是当时的名人巨贾,高门望族和各路军政要人。
  一类青楼,叫“班”或“堂”,也叫“私寓”。这名称是从明代而来;八大胡同韩家潭的“清音小班”和陕西巷的“云吉班”是这中的翘楚。
  二类青楼,称“茶室”;老北京话“打茶围”就是这里。三类青楼称为“下处”,一般戏班名角陪客人夜饮,有时也在下处;四类青楼就是大众嘴里的窑子,做的基本都是皮相生意。
  日期:2017-08-13 10:56:34
  八国联军闹北京的庚子年之前,八大胡同是北方班的天下。当时有副对联:“六部三司官:大荣、小那、端老四;九城五名妓:双凤、二姐、万人迷。”
  上联说的是北京三位著名的八旗子弟:荣庆、那桐、端方;下联说的是八大胡同的5大名妓:金凤、玉凤、魏大姐、魏二姐、万人迷。
  荣庆,别误会啊,和鼎鼎大名的荣禄没关系,但此人在晚清历史也是一人物,根红苗正的正黄旗出身,受慈禧指派专门查出腐败,因此送礼的人多如过江之卿,荣庆就三字全打发了“滚出去”。
  那桐和荣庆的清廉和迂腐正好相反,多才多财。

  清华大学的“清华园”谁写的,叶赫那拉那桐。按道理说,这么有才的人,读了那么多老祖宗的书,应该是两袖清风,为国为民的清官。那桐可不傻,在他眼里祖宗、国家、民众都要排在金钱之后。晚清人曾讽刺他和大臣庆亲王亦劻“庆那公司”,意思卖官卖爵,贪婪无耻。
  日期:2017-08-13 13:03:34
  再来说说端方,这可是个有故事的公子哥,升官象火箭,罢官如流星。
  端老四端方,思想新潮,赞成君主立宪,参加过戊戌变法差点没命;曾资助过大批学生出国留学,女学师范,男学军事,这些人很大一部分是国民党的元老。
  在任湖北巡抚时,建立第一所幼稚园,第一所省级图书馆。
  在任湖南巡抚时,开办首届体育运动会,派遣第一批女留学生赴日学习师范。
  在任两江总督时,创办第一所官办外语学校,为归国华侨创办暨南学堂,就是现在有“华侨大学”之称的“暨南大学”。
  这些只是其政绩的凤毛麟角,清朝的几个重要岗位封疆大臣(相等于现在省委书记+军区司令员)、湖广总督、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做个遍。后来出事就出在直隶总督这块。
  太后老佛爷送葬仪仗队里,按官位,端方可以带三个随从。端方思想新派,接触的人三教九流,其中就有报社记者。慈禧出殡那是大事,哪个记者不想现场报道,于是随了端方。
  记者那经历过如此庞大恢宏的场面,安奈不住激动的心情,拿出当时很稀罕的物件——闪光相机,对着送葬队伍,也别管是妃嫔宫女太监,还是王公大臣格格,一路狂拍,有人过来禁止,记者兴奋的直流鼻血,哪里找这么全的清政府全家福,得了,躲到人后面偷拍。
  本来端方的政绩和新思想就被满清保守派诟病,这次好抓到你的小辫子,还不踏上一万只脚。端方从总督直接回家泡八大胡同去了。
  “曾春煊不学无术,张之洞有学无术,袁世凯不学有术,端老四端方有学有术。”是近代文人对清末权臣的总结。
  “大荣小那端老四”是晚清的朝臣的代表,他们经常逛八大胡同,可见八大胡同在当时是风云际会、各路英雄出没,达官贵人交际、各路思想学派交流融汇的场所。
  至于皮相生意那是后期军阀混战,文明扫地,国将不国时期的乱潮。
  日期:2017-08-13 13:16:40
  晚清和民国是新旧交替之际,人物故事新事新词没有十车,也可斗量。这里不能写太多,不然歪楼的赶脚。
  有时间开个番外篇,写写端老四的投名状死法和老北京“兔爷”的内涵,还有晚清民初那些公子哥的巅峰到低谷的过山车人生。
  日期:2017-08-13 18:35:15
  庚子年后,八大胡同的头牌是江苏籍的谢珊珊,上海籍的苏宝宝,南方班的天下。
  小凤仙当时就住在八大胡同陕西巷的上林仙馆。 老陕西巷是指现今的地铁虎坊桥一带,南起现在的1920美术馆,北至老窑瓷博物馆近200多米的胡同小巷。旧时的陕西巷地段繁华、人物风流,青楼都是一等一的雅致。
  日期:2017-08-13 20:25:49
  接着说二人见面。到了约定时间,梅大师只带了秘书许姬传。
  见面那一刻,梅大师几乎不敢确定,我见到的是不是假的小凤仙。蛮声京城八大胡同的名妓和眼前这位风烛残年、衣衫破旧、满面烟火沧桑的老人根本没有相似之处。
  小凤仙穿的是东北妇女普遍的大棉袄大棉裤,还都是黑色棉布的,下面裹着腿,头上挽着发髻。
  落座后,梅兰芳从言谈举止和旧事的叙述中深深的相信这个人就是写信人张洗非,也是二十世纪初颇具争议、褒贬不一的京城名妓“小凤仙”。
  日期:2017-08-13 21:55:50

  “小凤仙”原名朱筱凤,满族,父亲是八旗武官,1900年朱筱凤降生在杭州。出生不久,父亲过世,其母是偏房,筱凤是庶出又是女孩,所以在家族里没地位,正房将她母女二人赶出朱家。
  这样的例子在清末民初根本不新鲜。老夫少妾,刚娶进门就成寡妇的比比皆是,这以后的命运就得看大房的人厚不厚道了。那时候的青楼这样出身高贵,知书识礼有教养的闺门女子太多了。
  筱凤母亲带着年弱的女儿及乳母张氏投亲靠友,颠沛流离,不久也离世而去。临终前把筱凤托付给乳母张氏。
  张氏带着筱凤在浙江巡抚道台曾子固家做佣人,与著名文人曾朴成为邻居。曾朴喜欢筱凤的聪明,经常接济她们母女,又教筱凤识字、读书。
  这曾朴可不是等闲之人,字孟朴,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孽海花》的作者,笔名东亚病夫,《孽海花》中的主角洪钧和曾朴之父曾之撰是换兰谱的结拜兄弟。

  日期:2017-08-13 22:05:25
  1904年曾朴在上海与徐念慈等人创立小说林书社。辛亥革命爆发后加入共和党,曾先后任两江总督端方的机要秘书,江苏官产处长、财政厅长、财务厅长等职务。他不但教习筱凤文章,也把自己的先进思想和留学法国学得的欧洲人的生活理念都教给筱凤,这对筱凤以后的不慕富贵、安于陋巷都有直接影响。
  很多民间小说都绘声绘色的描写曾朴和小凤仙的恋情,根本是无稽之谈,8.9岁的孩子再早熟也不知道谈情说爱。以为是现在膨化食品添加剂催熟的早恋呢!
  日期:2017-08-14 22:58:08
  《修改》 “不信美人终薄命,古来侠女出风尘。”

  1951年,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赴朝鲜慰问志愿军,回程时,在沈阳停留演出,住在当时的东北人民政府招待所。
  一日,接到门卫送来的信,拆开信后非常震惊,急忙命秘书安排与写信人见面。
  信上写到:梅兰芳同志:闻已来沈,不胜心快。今持函拜访,在三十四年前,与北京观音寺饭店聚餐一晤,回忆不甚感慨之至。离别之情,难以言述。……望在公馀之暇,如不弃,赐晤一谈,是为至盼。此致敬礼。原在北京陕西巷住,张氏(小凤仙)现改名张洗非。
  蔡锷死后,小凤仙的行踪和生死成了民国初年一大疑案,那时的报界还有蔡将军的家人四处查找,杳无踪影。
  梅大师遵从小凤仙的意思,除了当时在场的人,没对外人提过这件事。直到1983年出版的《许姬传七十年见闻录》里面写到这一段见面的故事,许姬传是梅大师的秘书。
  回忆录出版,沈阳城一日之间住进来大批媒体,电台电视台大报小报国内的海外的,沈阳宾馆酒店客满为患。可是此时昔人已去,鹤远云飘。
  日期:2017-08-15 17:05:01
  来说说《孽海花》,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第一,作者“东亚病夫”。
  东亚病夫这词太熟了,来历众说不一。
  有的说源于1936 年第11届柏林奥运会,中国140人的代表团在初赛就全军覆没,新加坡报刊上发表了一幅题为“东亚病夫”的漫画:奥运五环旗下,一群头蓄长辫、长袍马褂、形容枯瘦的中国人,用担架扛著一个大鸭蛋。
  其实这词来源更早,1896年梁启超主编的《时务报》译发英国《伦敦学校岁报》评价甲午海战:“夫中国──东方病夫也……。”后来被各大报社及文人转用成“东亚病夫”。
  病夫只是有病,一旦病好啦,起外号的人要知道后果。
  你给同学起外号,有的找老师抗议,有的直接打趴下你。可你还会给抗议的同学继续,而且乐此不彼;打趴下你的你再也不敢胡说八道。
  人都是欺软怕硬,没毛病,拳头够硬就行。

  强大的奥斯曼帝国,就曾经被欧洲讽为“欧洲病夫”,可他强盛时不也是打的一干国屁滚尿流。
  “东亚病夫”这词,给某岛国合适,性病!
  曾朴用“东亚病夫”笔名写小说《孽海花》,表明自己身体欠佳,为“病夫国之病夫”。
  日期:2017-08-15 19:51:14
  曾朴,这小子从小就不是个容易驯服主。曾家是江苏常熟望族,书香门第,官宦世家。父亲希望曾朴走科举仕途之路。无奈曾朴打心里瞧不上“八股文人”,还做诗讽刺。
  试官高坐吏两傍,万人屏息鹄而俟,
  高唱谁某应若雷,缘壁东西蠕如蚁。
  捉襟揎袖搜索勒,功令不许携片纸。
  国家重士等皤玙,重士允须重廉耻,
  奈何受辱皂隶手,视之直如盗贼耳!
  就是说考官视考试的学子如贼……呵呵。
  看不惯归看不惯,老头的话还得听,他是爹,他有钱。拖到十八岁,只得听父命参加乡试,竟中了举人。第二年赴京参加会考。
  这回曾朴耍了心眼,以墨污损了整张试卷,他以为这样就不会被录取,也不会玷污自己“才子”的名号,哪里晓得这是“犯上”,就是不尊重朝廷和皇上,是死罪。
  好在曾父关系网结实,花银子打点,还捐了个京官给曾朴。

  曾朴这郁闷啊……还不如交白卷考鸭蛋。
  日期:2017-08-15 20:21:22
  在京几年曾朴是以文会友,没有官场建树,就这样也是不耐烦天天喝茶水看报纸的公务员生活。
  曾经和戊戌六君子过往甚密,百日维新腰斩时,他正好回乡奔丧,逃过一劫。

  辞职下海,创业失败,走上来自己喜欢的文学之路。嗯嗯,有为青年。
  《孽海花》的第一个作者是金松岑,因为写小说不是金松岑的毕生追求,在写完六回目后,转给曾朴续写。
  金松岑是晚清著名教育家和文学家,也是个牛气冲天的人物。
  日期:2017-08-15 21:10:25

  《孽海花》以前清状元洪钧和小妾赛金花的故事为蓝本,展现甲午战争之前国内现状,描写真实,大胆。
  一度风靡成“洛阳纸贵”。
  小说出版发行时,女主原型赛金花,早就闻名八大胡同以及北京六九城和天津、上海等地。
  “状元夫人”做妓,引领了多少文人墨客晚清遗老趋之若鹜,而赛金花颇为享受这种风光。
  赛金花嫁洪钧前就是清客,洪钧死后,不堪忍受婆家人的虐待,向往名妓风光奢靡的生活,在送洪钧灵柩返乡途中逃跑至上海,成了书寓的清客兼老板。
  别不信,还真有愿意为娼妓并乐此不彼的人,赛金花是一个,北齐武成帝高湛的皇后胡氏是一个,奇葩。
  日期:2017-08-15 22:39:34
  青楼的女清客是可以自己选客人的,还有一套规矩和仪式。客人来了,先坐前厅,奉茶。这时候奉的茶就是普通的茶碗,女清客躲在侧面的帘子后偷看,如若客人生的像贾宝玉那样,高富帅,马上换个金瓷镶边的套杯,泡上上等茶送过去,就成了。二人随后进入后面的雅阁弹琴叙话。

  如若来的客人是张飞、李逵那样的,性情乖巧的女清客还好,也不换茶,等客人把茶喝凉了,也就识趣的走了。若是女请客嚣张点的,命令龟奴换个又大又破的茶缸子,弄点茶叶沫,来客再是个混混主,打起来砸“窑子”时有发生。
  日期:2017-08-15 22:41:14
  1911年辛亥革命的大炮也没放过巡抚衙门,奶妈张氏带着筱凤逃亡上海。
  在上海为了生计,筱凤拜师学艺卖唱为生。当时的上海、南京等地战乱不断、筱凤跟随师父辗转来到北京后,师父生病亡故,筱凤无人可依,流落到京城风流之地——八大胡同的云吉班,改艺名“小凤仙”。
  小凤仙虽流落江湖日久,为人却是清高孤傲,接客待物眼界极高,容貌只是中等之姿,在此等烟花之地自然是不得抬爱,连老鸨都对她冷言冷语。

  日期:2017-08-16 13:11:14
  小凤仙虽流落江湖日久,为人却是清高孤傲,不谙世俗,容貌又是中等之姿,不受客人待见,自然也不受老板待见,有钱有势的好客也就落不到小凤仙的头上,哪凉快哪呆着去,小凤仙也就落个清闲。
  凭窗而望,窗外的巷子西口,一个高高瘦瘦的男子,被金色的夕阳拉开虚晃而朦胧的身影。
  纳兰容若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一句话开启了几百年的捉迷藏,只见心里构筑的美好,遇见渣男,也捂上眼睛:不是,你不是,你是我的男神,脚踩五色祥云的王子。

  很多人一生情路坎坷,祸首就是这个杀人不见血的初见。还有那一句:如果非要给爱情加个期限,我想说是一万年,感动了多少落花男女,事实上一万年遇上七年之痒,那得悔青多少段肠子。
  情爱,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很写实,同时期的小凤仙也写实。
  日期:2017-08-16 14:41:25
  云吉班来了两位翩翩贵公子,点名要见小凤仙。老鸨乐得带了进来,小凤仙看见其中一人,纳头便拜:
  “先生,……”声音多哽咽。此人就是小凤仙幼年时恩师曾朴。另一个便是小凤仙刚才在窗口看见的男子。
  “此是昭威将军蔡松坡”曾朴扶起小凤仙,给她介绍同来男子。
  “哦”小凤仙简单的答应了一声,施礼奉茶,始终对蔡锷没有奉承讨好之语。
  1914年曾朴因江苏省公债一事到京,在慷慨好客的翁振伯家里遇到了蔡锷。翁振伯的父亲是翁同和,晚清有名的两代帝师。
  曾朴与蔡锷两人一见如故,交谈甚欢。吃饱喝足两人一起从翁家出来,曾朴左右观望,蔡锷便问

  “先生欲去哪里?”曾朴微微一笑,指了指八大胡同的方向。
  “蔡将军去过没有?”曾朴问的自然是八大胡同。
  “偶尔随云台兄去过几次。”云台是袁克定的表字。
  “一起,如何?”
  “呵呵,今天就不打扰孟朴兄的雅兴,家母身体不好,松坡定每晚奉药。”蔡锷推脱的借口实在太一般。
  曾朴觉得与蔡锷的交谈意犹未尽,而且有些话还是要私聊的,于是拉着蔡锷不准回家。
  到了云吉班,蔡锷见小凤仙的大礼,才知曾朴有恩于小凤仙。曾朴边喝茶边道明小凤仙的身世。
  小凤仙对蔡锷之名早有耳闻,八大胡同是八卦之地,也是各路信息交流汇总传递的地方。
  日期:2017-08-16 16:09:19
  蔡锷,湘人,原名蔡松坡。1902年进入日本东京陆军士官学校时改的名字,取古诗句:莲花穿剑锷,秋月掩刀环,锷者,宝刀也。
  1911年二十九岁的蔡锷编著了影响后来国共两党诸多将领的《曾胡治兵语录》,同年领导辛亥云南起义,被公推为云南都督。
  书写蔡将军平生伟业的书文诗稿很多,这里不用再细说。
  先驱,先自是走在人前;驱有两意,一为自己受信仰驱动,有生之年不吝生死,;  二为驱动后人为此信仰继往开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