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门之变,皇位面前兄弟相杀

作者: 庶民意

  日期:2017-08-29 07:28:58
  大明正统十四年(1449),明英宗朱祁镇率五十万大军出征瓦剌,结果在土木堡遭遇惨败,朱祁镇被俘。
  奉命监国的朱祁钰在大臣们的强烈要求下登上皇位,一方面是为了稳定军心,领导大家保卫京城,另一方面也是让瓦剌无法利用朱祁镇的皇帝身份要挟明朝。在于谦的领导之下,京城保卫战取得了胜利,避免了帝国的动荡。朱祁钰坐上了皇位,品尝到了权力的滋味。
  明景帝朱祁钰是朱祁镇的弟弟。在朱祁钰当王爷的时候,他和哥哥朱祁镇的感情很好,相处十分融洽,但是在做了皇帝之后,他对哥哥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他不想被尊为太上皇的哥哥再回来,他害怕哥哥回来抢了他的皇位!他不关心在瓦剌做俘虏的哥哥,甚至在哥哥表示想回来做一个老百姓的愿望之后都不愿意接回来。
  做了一年的俘虏之后,朱祁镇还是被接了回来(大臣自作主张接回来,朱祁钰虽然很不乐意,但碍于舆论也只能接受)。朱祁钰没有好好安顿哥哥,而是将他送往废弃的南宫居住,严密监控。他将南宫的大门给封了,不让朱祁镇出入,还将院内大树砍光,以方便监视。对于太子的问题,朱祁钰也是动了一番脑筋,他甚至贿赂大臣,让大臣们支持自己的儿子朱见济做太子,从而废掉了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

  朱祁镇又度过了七年的囚徒生涯。明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朱祁钰病重。武清侯石亨、大臣徐有贞、宦官曹吉祥为求不世之功,拥戴被囚禁在南宫的朱祁镇复位。史称“夺门之变”。
  明英宗朱祁镇复位后,开始了对朱祁钰的清算。二月十九日,郕王朱祁钰在西苑被勒死,距离他退位不过一个月时间。朱祁钰死后被追谥为“戾”,朱祁钰被称为“郕戾王”。朱祁镇毁其生前所建寿陵,并按亲王礼将其葬在北京西山。朱祁钰成为明朝迁都北京后唯一一个没有被葬入帝王陵寝的皇帝。

  1景帝登极 于谦力挽狂澜
  2以战逼和 囚徒艰难还都
  3天命有在 拒忠谏诏狱滥刑
  4夺门之变 定密谋英宗复辟
  5曹石之变 狡兔死走狗烹
  日期:2017-08-29 09:11:11

  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蒙古瓦刺权臣也先联络各部,向明朝发动大规模进攻。大同守军失利,塞外城堡陷落,边报日至,太监王振劝明英宗朱祁镇亲征。为解决忧局,明英宗决意亲征瓦剌,兵部尚书邝埜与兵部侍郎于谦极力劝谏,英宗不听。七月十六日,英宗与太监王振、兵部尚书邝埜等率二十万大军麾师北上。郕王朱祁钰居守,每天早晨于阙左门西面受群臣谒见。
  土木堡之变
  八月十六日,土木堡失败的消息传到北京,大街上到处是从前线跑回来的败兵。八月十七日,皇帝被俘的消息传来,群龙无首,朝廷上下一片混乱。一些官僚富豪收拾细软纷纷准备逃跑,他们已经获悉,明军各营精锐全被派出随驾亲征,军资器械,十不存一。也先击溃明军主力,必然会借助余威攻击北京城,凭借目前这点兵力很难抵挡对方攻势。皇太后孙氏搜括宫中重宝文绮,载以八骏名马,皇后钱氏也搜罗珍宝凑在一起,派出使臣送到也先营中,请求放皇帝车驾南还,可是却得不到任何答复。

  十八日,皇太后召百官集于阙下,她说:“皇帝率六师亲征,已命郕王统领百官。从现在开始,由郕王监国,众臣都要听从郕王的命令。”在危如累卵的局势面前,孙太后以大局为重,以懿旨形式确认了郕王主持国政的事实。
  当日,郕王召集大臣商讨战守大计,侍讲徐珵说:“我夜观天象,对照历数,发现天命已去,只有南迁才可避过此难。”他的提议获得了一部分大臣的赞同。成祖皇帝朱棣北迁北京后,本朝开国都城南京依然保存着完备的官僚机构,是理想的避难场所。
  徐珵,吴县(今苏州)人,宣德八年考中进士,正统十二年(1447)任侍讲学士。徐珵除了熟悉经学理学外,还有个人爱好——阴阳术数之学。他对土木堡之败做出了准确判断。在明英宗亲征前,他夜观天象之后,跑回家对妻子说:“我观天象,此战必败,到时瓦剌军队攻来就来不及了,你赶紧回老家躲躲吧。”
  一位同样出生在江南的大臣坚决反对南迁江南,他是杭州人于谦。于谦永乐十九年(1421)考中进士后被任命为御史。宣德五年(1430),明宣宗任命于谦为兵部右侍郎,并派他巡抚山西、河南等地。这一年,于谦只有三十二岁,位居正三品。

  于谦是权力很大的巡抚,却不贪一针一线。曾经有人劝于谦多少送点东西做人情,于谦做了一首诗来回答:
  绢帕蘑菇及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闾阎话短长!

  成语两袖清风即来源于此。
  正统十三年(1448),于谦被召入京城,任兵部侍郎。
  于谦说:“京师为天下根本,宗庙、陵寝、百官、万姓、帑蔵、仓储全都在这里,若一动则大势尽去。北宋南渡,可为殷鉴。徐珵妄言当斩!”于谦请求马上征召各地军队,誓死坚守京师。于谦的建议得到了皇太后和郕王的赞同,在主战派官僚的支持下,于谦担任起保卫京师的重任。
  二十二日,皇太后下令立皇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当时朱见深才两岁,皇太后命郕王朱祁钰辅佐,并昭告天下:“近来贼寇逞凶,毒害生灵百姓。皇帝忧心祖宗社稷,亲率六军讨伐贼寇,由于没有约束好将士,反被扣留蒙古王庭。国不可一日无君,现于皇庶子三人中选贤与长,立见深为皇太子,正位东宫,命郕王辅政,以安抚百姓,特此布告天下,使百姓周知。”为了防止朱祁钰产生非分之想,孙太后匆忙主持了明英宗儿子朱见深的太子册立仪式。

  在军事上于谦开始有条不紊地准备,然而一场政治风暴突然到来。“把王振千刀万剐!”是很多大臣的心声。王振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自从掌权以来,很多大臣因为一言不合就被他打入大牢。而且他还主动索取贿赂,谁敢不给就没有好下场。此外他还勾结锦衣卫,把特务机构变成整人机构,很多官员吃过他的苦头。更重要的是,正是由于王振的无能和愚蠢才最终导致了土木堡的失败!
  八月二十三日,郕王朱祁钰在午门上临朝,都御史陈镒等联名上奏说:“王振倾危宗社,请灭族以安人心。若不奉诏,群臣死不敢退。”
  朱祁钰初登大位,还不是皇帝,只不过代行职权而已,见到这个阵势,不知所措。他起身退入,宦官将要关门,众人随着拥入。不得已,朱祁钰下旨派遣指挥使马顺去籍没王振家产。马顺是锦衣卫镇抚司衙门里的一名指挥使,他是王振的心腹爪牙,众人说应该派都御史陈镒前往。
  朱祁钰
  这时,太监金英传旨,令百官退朝。众人欲殴打金英,金英脱身进入内庭。马顺还不知收敛,他站出来呵斥上奏章的大臣,想把大臣们赶走了事。这犹如火上浇油,点燃了官员们的愤怒火焰。给事中王竑首先挺身而起,抓住马顺的头发痛斥:“马顺过去帮着王振干坏事,时至今日,尚不知惧!”他边骂边打,一口往马顺的脸上咬了过去。百官也不顾朝规礼仪,一齐扑向马顺争着殴打,有的脱下马顺的靴子用来击打,有的用脚踢踩,当时就把马顺打死了。接着,大臣们要朱祁钰把王振的余党——内使毛贵和王长随二人交出来!

  毛贵和王长随被金英揪住送出来,大臣将他俩打死。打死的三个人被陈尸东安门,军士们还争打不已。不久,王振的侄子锦衣卫指挥王山被捉住捆绑起来,群臣让他跪在朝堂下面,对他唾口大骂。群臣吵吵嚷嚷,行班杂乱,完全失去了朝仪。

  群臣当着锦衣卫的面打死了他们的长官,但锦衣卫却毫无行动,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有一个人在场——朱祁钰。朱祁钰是当前的摄政,如果没有他的命令,锦衣卫是绝对不敢乱来的。
  朱祁钰从最初的震惊中缓过神来,看着这些几近疯狂的大臣,他害怕了,他想逃走,他要逃到宫里去。
  只有一个人保持着冷静的头脑,意识到了即将到来的危险,这个人是于谦。如果朱祁钰不表态就此退朝的话,大臣们的生命安全就很难保证了,因为锦衣卫中有很多王振的同党。
  眼看朱祁钰准备开溜,于谦十分着急,他立刻向朱祁钰跑去,在拥挤之中于谦的衣袖也被撕破了,但他终究还是拦住了朱祁钰。他用洪亮的声音说:“殿下止步。王振是罪魁祸首,不抄灭他的族属就不能泄众愤。群臣之心本为社稷,并无其他。”
  这声音惊醒了朱祁钰,他明白,如果现在不给这些人一个说法,局势将无法稳定。朱祁钰降下旨令,褒奖并劝勉百官回衙做事,马顺罪在当死,群臣过失不予追论。众心安定,拜谢而出。

  于谦
  这一天事起仓促,于谦在突发事变面前镇定自若,平息风波。于谦出宫,吏部尚书王直握着于谦的手感叹说:“朝廷全靠尊公您了!今日这事,就是有一百个王直又能起什么作用呢!”陈镒接到令旨,抄灭王振及其党羽的族属,王振的族属不论老少都被抄斩。
  太后任命于谦为兵部尚书。针对当时京师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的情况,于谦请郕王发文两京、河南的备操军、沿海防备倭寇的军队和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紧急增援北京。他部署得当,人心逐渐安定。
  军队到京,粮食充足,王振的余党也彻底清除,但于谦还有最后一个麻烦,这也是最大的一个麻烦:皇帝还在瓦剌手里!

  朱祁钰以留守身份代理朝政,尽管他决策得当,但所的命令都缺乏法律效力。更危险的是,蒙古人手中握着明英宗,随时都准备以皇帝来要挟明朝。如果蒙古人簇拥着明英宗来进攻明军,明朝的将士们还真不知道如何办。
  明英宗朱祁镇之所以会成为也先手中的王牌,不是因为他是朱祁镇,而是因为他是皇帝。九月初一,群臣联合向孙太后请求:“车驾北狩,皇太子幼冲。请速定大计以安宗社。”最先被考虑的皇帝人选是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不过他当时只有三岁,唯一可能的人选只有郕王朱祁钰。
  明英宗的母亲孙太后和皇后钱氏反对立郕王朱祁钰为新皇帝,她们希望自己的儿子和丈夫早日归来。现在面对大臣们拥立新皇的呼请,无计可施的孙太后虽然心中不愿,可无力抗拒,只好同意。
  群臣把太后旨意告诉郕王朱祁钰,朱祁钰“惊让再三,避归郕邸”。敌军随时可能攻过来,京城万一不保,他这个皇帝也干不了多久,灭国的责任却要担在自己头上。安全第一,这个皇帝不做也罢。可是事情已经不受他能控制,国家必须立一个皇帝,朱祁钰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必须要做!群臣又坚决请求。于谦也说:“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在于谦和其他大臣们的坚持下,朱祁钰只好“自愿”当皇帝。

  正统十四年(1449)九月六日,朱祁钰正式即大明皇帝位,遥尊英宗为太上皇。定年号为景泰,第二年为景泰元年,临危受命的朱祁钰就是明景帝。
  日期:2017-08-30 08:08:35

  也先在土木堡击败二十万明军,这一胜利已经彻底击溃了明军主力。可以说当时正是最好的进攻机会,但也先没有继续进攻,而是收拾好东西回家。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虽然明军主力被击溃,但通往京城的大门宣府和大同始终关闭着。宣府和大同这两个地方城防坚固,更为重要的是这两个地方都有一名强悍将领镇守着。
  也先
  也先企图以送还明英宗为名,胁迫、诱使明朝守军幵门,他挟持着朱祁镇开始他的“撞门”计划。八月二十三日,瓦刺二十余人护送朱祁镇到大同城下。也先胁迫朱祁镇找守将郭登说话,朱祁镇只能让人传话让郭登开门。朱祁镇下旨说:“朕与郭登有姻亲关系,为什么将朕拒之门外呢?”
  郭登派人说:“臣奉命守城,不敢擅自开门。”说罢继续坚守不出。跟随朱祁镇的校尉袁彬见状很焦急,便以头撞门大呼。于是广宁伯刘安、给事中孙祥、知府霍宣才出门见英宗一行,并献上蟒龙袍。
  也先军士叩门索要犒军费用,还向内官郭敬等索要金银万余两,说是给了这些东西就准许迎接朱祁镇入城。可是这些东西献上以后,瓦剌人还是没有放朱祁镇入城。
  也先道经宣府,胁迫朱祁镇命令宣府守将杨洪开门。开门自然是引狼入室,但皇帝下了命令,不开门似乎又于理不合。宣府巡抚罗亨信说:“我们守卫的是皇上的城池。天已经黑了,不敢开城门。并且总兵杨洪已到别的地方去了。”也先被拒绝了,他无计可施,只好离开。
  后来,也先再次胁迫朱祁镇写信给杨洪,让杨洪开门。杨洪收到信之后,把它封缄起来呈给朱祁钰。当时朱祁钰已经即位为帝,他速派使者答覆杨洪:“上皇信是假的。从今以后即使是上皇的书信,也不要接受!”
  也先随后带着朱祁镇四处游荡,却没有一个地方接纳,赎金从此也了无音信,而大明也新立朱祁钰为帝,手上的这个皇帝已经过期作废。

  郭登和杨洪这两人也先惹不起,也先决定绕路走。正统十四年(1449)十月一日,也先挟持太上皇朱祁镇,率领所有精锐兵力,向着最后的目标北京挺进。也先军队十分强悍,骑兵以猛虎下山之势直扑紫荆关,在叛徒喜宁的引导下,也先仅用两天时间就攻破了这座关口,守备都御史孙祥战死。太监喜宁原为鞑靼(明代把东部蒙古成吉思汗后裔各部称为鞑靼,泛称附属也先的蒙古各部)旧臣,进宫做了太监,土木之败他投降了也先,并把明廷虚实情况全部向也先报告,又为也先充当向导。

  由于喜宁背叛,朱祁镇身边没有人照顾,于是也先为朱祁镇另外挑选一个仆人袁彬。袁彬之前仅是一个锦衣校尉,根本没有接近皇帝的机会,但机缘巧合,他在大战中被俘虏,成了朱祁镇的亲信和朋友。在后来的岁月里,袁彬忠诚陪伴着朱祁镇,并最终等到了朱祁镇自由的那一天。
  日期:2017-08-30 17:25:50
  负责防守北京的是于谦、王文和石亨等人。石亨是渭南人,四方脸膛,身材雄伟,美髯及膝,长相不同凡人。他行伍出身,曾在西宁侯宋瑛、武进伯朱冕麾下与也先作战。宋瑛、朱冕部队全军覆没,石亨单骑逃回。这原本是重罪,但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只给他降职处分,命他自己募兵为国效力。兵部尚书于谦认为石亨是个将才,提拔他掌五军大营,升为右都督,不久又进封武淸伯。
  随着时间推移,北京城附近的明军越来越多,增加到二十二万人,声势浩大。于谦、石亨等人在各地勤王援军支持下,抵抗住了蒙古军队的进攻。京师居民也配合官军阻击敌人,他们爬上屋顶,用砖石打击敌人,呐喊声震动天地。军民合力,取得了西直门、德胜门、彰义门等战斗的胜利。蒙古军队死伤众多,士气低落,不敢再战,裹挟着朱祁镇撤退。史称“北京保卫战”的这场战役以明朝的全胜告终。

  北京保卫战
  北京保卫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战役,如果此战失败,中国历史将会改写,因为京城一旦失陷,北方将无险可守,半壁江山必然难保,大明王朝的国运也将被改变,在这场决定历史的战争中,明朝政府在主力被歼、上皇被俘、兵力不足的情况下,最终击败来犯的蒙古军队,保住了帝国的北部领土。

  十一月,京城解除戒严,景帝下诏书安抚百姓。朝廷论功行赏,封杨洪为昌平使,石亨为武淸侯。于谦被加封为少保,总督军务。于谦坚决推辞不肯接受,但朱祁钰执意要他接受,无奈之下,于谦只接受少保的职衔,其它赏赐仍然不受。有人称赞于谦功劳,于谦说:“京城四周仍然寇乱频繁,我作为朝廷命官深感耻辱,只是没有和寇贼缔结城下之盟而已,又有何功劳可言呢?”
  景泰元年(1450年),瓦剌又连续两次发动对明朝的进攻,并且仍然企图利用明英宗打开关门,但在于谦的部署下,明朝边军接连打退瓦剌进攻,他们意欲利用明英宗要挟明朝廷的伎俩没能得逞。
  日期:2017-08-31 08:45:48
  2以战逼和 囚徒艰难还都
  朱祁钰和他的哥哥一样,是个温和的人,兄弟俩人从小关系很好,但历史的机缘将兄弟俩人推到了十字路口。朱祁钰带着不安的心情登上了皇位,并品尝了皇权的第一口滋味,皇权是一种容易让人上瘾的东西,从此,任何敢于触碰朱祁钰权威的人都将成为他的敌人,朱祁镇也不例外。
  对于明朝君臣而言,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可谓是皆大欢喜。朱祁钰由这场战争的胜利获得了极大的威望,稳固了自己的皇帝地位,石亨、杨洪等人都因功被封赏。但就在他们弹冠相庆的时候,另一个人却在痛苦中挣扎和抗争,只为能够活下去,他就是朱祁镇。
  明英宗朱祁镇
  朱祁镇由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儿看管。伯颜帖木儿是一个长期征战的武将,他原本十分瞧不起这个打败仗的明朝皇帝,但自从他奉命看管朱祁镇以来,这个人的镇定自若、待人诚恳让他开始欣赏并喜欢这个人。他改变了自己的态度,对朱祁镇这个人质礼遇有加,甚至时常带着自己的妻子去看望朱祁镇,态度十分恭敬。
  也先是蒙古太师,鞑靼政事由也先掌管,他的兵马最多。脱脱不花虽为可汗,但兵马比较少,知院(知枢密院事的简称,在元代为从一品官)阿剌的兵马更少。脱脱不花是一个精明强干的人,对于当前的地位他十分不满,但他没有足够的军事实力。瓦剌部落的第三把手知院阿剌也对也先不满。鞑靼各部表面挺亲密,实际上内部相互猜忌。他们会合兵马向南侵犯,所获得的战利品大多归也先所有,所受损失则均摊。当脱脱不花和知院阿剌听说也先失败后,还没等也先退出关外,他们就变成和平的化身,派遣使者向明朝求和,并赠送马匹。

  也先以送还明英宗为要挟手段,企图使明朝议和。朝廷里的多数人主张讲和,于谦力排众议,说:“社稷为重,君为轻!”他传谕各边镇,无论明英宗到何处,守将都不可轻出,以免中了敌人奸计。

  景泰元年(1450年)三月,大同参将许贵请求朝廷派出使节多带钱币,前去讲和。
  于谦说:“以前也不是没有派出使节。先前刚派出都指挥季铎、指挥岳谦出使,也先随即入侵。再派通政王复、少卿赵荣出使,他们连上皇都没有见到便回来了。寇贼狡诈,既欺侮我们又进攻我们,这哪是想与我们讲和的姿态呢?况且,也先与我朝有不共戴天之仇,按理也绝对不能讲和。如果与他们讲和,他们必定贪求无厌。顺从他们则生积弊,不从又将发生战端,因此我们不可与之讲和。许贵介胄之臣,委靡退怯,依法当诛。”于谦认为,如果和议起自明朝,则明朝只有听任瓦剌要挟。如果不与之讲和,则瓦剌要挟明朝不成,势必求和,求和而太上皇(英宗)自然送返。于谦这道奏章一上,边将们从此人人只言以战守疆,再不讲议和。

  朱祁镇在也先手中本是可以利用的宝贵棋子,但在明朝另立皇帝、瓦剌军事上一再失败之后,朱祁镇便失去了利用的价值。如果说一开始瓦剌要送还朱祁镇是一个阴谋,那到了后来,朱祁镇几乎成了他们的一个包袱,他们开始求和,迫不及待地要将其送还。
  也先想要讲和,可又觉得是耻辱,便指使阿剌等人前来传话。阿剌派出使臣,向朝廷贡献马匹,并请求讲和。朱祁钰问尚书学士陈循说:“可以同也先讲和吗?”
  陈循说:“先让他们把各部兵马退回去,我们做好防御,然后再谈议和。”朱祁钰同意他的意见,降下玺书并厚赐阿剌。玺书中列举也先罪状说:“也先挟持太上皇进行讹诈,按道义来说我朝不会与他讲和。既然现在知院阿剌一定要与我们和好,那你们瓦剌各部落兵马必须首先退回北方,然后再谈议和。不然,朕不惜一战。”
  六月,吏部尚书王直率群臣上书:“也先遣使请上皇还京,这是天上地下的神灵感化他,使其悔悟。伏望皇上能允许他改过自新,派出使臣前去审察真伪。如果他们确实是诚心诚意,请皇上赐恩接纳,奉迎上皇回朝,此转祸为福之机。”
  王直

  朱祁钰说:“卿言甚当。然此大位非我所欲,乃天地祖宗文武群臣之所为。自从长兄(朱祁镇)蒙难落入贼手,朕多次派出内外官员带金银绸缎前去迎接,可是也先挟持太上皇,屡屡讹诈我们,不肯听从。如果再派人前往,恐怕也先还会以送驾为名,扣留我朝使臣,率兵侵犯京畿,愈加苍生之患。卿等再加参详,勿遗后患。”
  七月,也先因为多次议和没有成功,让知枢密院阿剌写了一封书信派遣参政完者脱欢等五人来到京师请求讲和。礼部尚书胡濙等奏称迎接太上皇朱祁镇回朝,朱祁钰没有答应,朝臣议论纷纷。第二天,朱祁钰驾临文华殿,召集文武群臣,问:“朝廷因通和坏事,准备与寇贼断绝和谈,众卿却为何屡以为言呢?”
  吏部尚书王直说:“上皇蒙尘,理宜迎复。乞必遣使,勿使有他日悔。”
  朱祁钰见王直和他顶嘴,不高兴地说:“我非贪此位,当初众卿强行推举我,今天你们又纷纷议论,这是何道理!”原来的皇帝回来,新皇帝在宗法上就会处于劣势。朱祁钰说出了心里话:当初推我做皇帝的是你们,现在要迎还太上皇的还是你们,太上皇回来,那我怎么办?
  大臣们不知该如何回答,于谦站出来,从容地说:“陛下天位已定,怎会还有其它议论!派遣使者是为缓解边境僵局,争得时间好做防备啊!”群臣见于谦表态支持朱祁钰,也纷纷附和。朱祁钰心中石头落地,说:“那就听你们的吧,那就听你们的吧。”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