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神话故事,还原真实历史——先古时期话沧桑

作者: 东越陆孟明2017

  日期:2017-10-26 13:24:11
  破解神话故事,还原真实历史——先古时期话沧桑
  第一章 伏羲与女娲创立的时代
  一、史前大洪水的传说
  我们的历史从中国的先祖伏羲与女娲开始说起。

  伏羲与女娲一直都被各地的人们传说着,有关数不尽的神话故事。有说伏羲是天上神仙的,也有说伏羲是人面蛇身的,也有说伏羲与女娲是兄妹结合的,琳琳总总,不一而足。然而在这里,我们要还原历史,首先就要说明伏羲是一个人,一个曾经真实存在于历史中的男人。伏羲姓风,姓名风伏羲;女娲也是曾经真实存在于历史中的一个女人,姓凤,名灵希(牺)。两人在远古时代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部落,所以不是神,也不是蛇,更没有兄妹乱伦,只是两个普通的男人和女人,一对普通的夫妻。

  既然我们说伏羲和女娲是真实存在的人,那么他们也得有父有母。是的,说到伏羲,就不得不提另外一个传说——雷神和华胥的神话故事。说生活在华胥之国的华胥氏姑娘,到一个风景特别的雷泽去游玩,偶尔看到了一个巨大的脚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于是受感而孕,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伏羲”。我们既然是要还原历史,那么让我们来看看真实的这对伏羲的父母亲。
  华胥,是一位真实存在于历史的女性,一位母亲。风姓,姓名风华胥。雷神,姓雷,隶属于远古时期的燧人氏部落,就是神话传说中发现并学会使用火的那个部落。为什么燧人氏部落会姓雷呢?这就要说一说远古的另外一个大事件——史前大洪水。
  《圣经》记载:“洪水泛滥地上40昼夜,水往上涨,把方舟从地上漂起”;“水势在地上极其浩大,山岭都淹了。”《淮南子》也有记载:“望古之际,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炎炎而不灭,水泱泱而不息。”古代印第安地区的著名文献《波波尔一乌夫》也有记载:“发生了大洪水......周围变得一片漆黑,开始下起了黑色的雨。倾盆大雨昼夜不停地下......人们拼命地逃跑......他们爬上了房顶,但房子塌毁了,将他们摔在地上。于是,他们又爬到了树顶,但树又把他们摇落下来。人们在洞穴里找到了避难的地点,但因洞窟塌毁而夺去了人们的生命。人类就这样彻底灭绝了。”

  以及现代考古学家在黑海地区笔地中海地区的考证都证明了在公元前七前多年前,一场波及世界多地的洪水漫延范围广,损害大,时间比较长。

  那么在中国呢?
  吉尔吉斯斯坦有一个伊塞克湖,海拔1600米,是世界第二大高山咸水湖,终年不结冰,因此又叫热湖。在中国古书中,伊塞克湖又叫热海或大清池,是玄奘取经路过的地方,记录在《大唐西域记》。伊塞克湖湖底,据考证有座神秘城池。而就是这个湖,在远古时代的近一万年前,却发生了洪水满溢。这是第四季冰川冰融的结果,准确地说,是第四季亚冰川冰融的结果。这就是所谓的“天倾西北”,洪水从西北方向呼啸而来。在那个时间,远古的塔里木河,罗布泊以及黄河上游都无一例外地发生了大洪水。

  另外,在我国的云南高原,也一样发生了第四季亚冰川的冰融,因为地质断裂带的存在,这股洪水没有经现有的澜沧江、怒江等向南,而是向北,向现在地势低洼的四川盆地倾泄而去。
  我国西南地区有一则关于伏羲的著名传说:在很久以前,山里住着一户人家,父亲操劳着农活,一双儿女无忧无虑地玩耍。有一天,雷公发了怒,威临人间,要给人类降下大的灾难。天上乌云滚滚,暴雷一个接着一个,大雨像一条条鞭子,疯狂抽打着山川。随着一条金蛇般的闪电和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青面撩牙的雷公手持大斧从天上飞了下来。勇敢的父亲毫不畏惧,用虎叉向他叉去,正中雷公腰部,把他叉进了一个大铁笼子里。

  第二天,父亲要到集市上买点香料,临走嘱咐两个孩子说:“记着,千万不要给他喝水。”狡猾的雷公用装病欺骗了善良的小女孩,得到了几滴水,恢复了神力,挣脱了牢笼。为了感谢小女孩,雷公从嘴里拔下了一颗牙齿,交给两个孩子说:“赶快种在土里,如果有什么灾难,可以藏在所结的果实当中。”说完飞腾而去。
  父亲从集市上回来,得知雷公已去,知道大祸就要临头,赶快备好木料,连夜赶造木船。两个孩子把雷公的牙种到土里,转眼间就结出了一个巨大的葫芦。两个孩子拿来刀锯,锯开了葫芦,挖出里面的瓤,钻了进去。这时,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地底下也喷出了洪水,大水淹没了房子,又淹没了高山,一直淹到神仙住的天门。
  天神们害怕大水会最终淹没天国,所以让雷公赶快退水。大洪水来得快,退得也快,一下子就退到了海里,坐着船的父亲从空中摔下来给摔死了,只有两个小孩幸存活下来。哥哥叫伏羲哥,女孩叫伏羲妹。长大以后,他俩结婚做了夫妻,人类这才又重新开始繁衍。
  从神话中我们得出了这样一个历史真实,洪水不仅流向四川盆地,并且造成了大规模的人员死亡。而剩下的人们则重新开始了繁衍生息。另外,造成了古四川地区的人类向北迁移到地势较高的秦岭地区的历史史实。
  那大洪水为什么迟久?

  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的《地理中国》在天津地区的考察无意中透露了这么一个细节:在公元前七千多年,海水向西漫过了天津,一直到现在的天津西郊,或者远的地方甚至到了现在的廊坊地区。所以在这些地区可以发现那时留下的古海洋生物化石。这就又说明了:在洪水发生的同时,又发生了海浸事件。洪水从高处来,却在低处排不出去,因此越积越高,在黄河中游地区水位甚至到了让人不可想象的高度。和现有的黄河河道相差了大约有数层楼的高度。

  那么如此恶劣的大洪水环境和我们主人公,和我们所要讲的历史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日期:2017-10-26 16:16:54
  大洪水加上海浸事件,在这么一个恶劣的环境下,原先居住在罗布泊附近逐水草而居的风华胥部落就只能向东避开波涛汹涌的洪水,并且是要向高处迁徙。在那时,黄河也在发着大水,部落的人们只能避开河水,看看地图,人们迁移的方向只有一个,蒙古高原。而恰恰对当时的记载蒙古高原是当时“干燥的地区”。这就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当时的洪水不是第四季冰川的北极冰融,而是各高山的亚冰川冰融。

  由于在洪水中损失惨重,我们的主人公之一风华胥的父母在洪水中已经不幸遇难。但是风华胥有一个叔叔叫风偌。这个男人体格强壮,由其是把风华胥当作是亲生女儿般照料。在来到今天宁夏自治区西部和甘肃东部交界的地方逐渐定居下来。人们因为洪水的缘故开始将居住的屋子变成了高脚楼。今天在中国许多地方依然能见到高脚楼。风偌因为带领族人捕猎取食,渐渐成为了部落新的首领。

  我们再来看看雷帝是怎么回事。
  我们先祖发现并开始使用火是很多人都知道的。然而有两个问题:一、我们知道,闪电往往伴随着风雨,因此即使闪电劈了树木而引起了大火,那么也会被随之而来的大雨浇灭。即便是山林大火,原始的人们也会因为恐惧而四散奔逃或迁徙。二、为什么会在那个时间让人们发现火并开始使用火?我们有了三个证据:一、淮南子的记述中有“火怏怏而不息”;二、火在大洪水中竟然可以不熄灭。并且可以烧死来不及逃走的动物,让人们发现烧熟的肉更好吃,并且就只是为燧人氏所发现;三、当时发生了“流星雨”事件,即我们偶尔会看到的陨石撞击地球以后烧成碎块变成火球落到地面的事件。然后我们又发现了燧人氏部族发现并学会使用火的偶然性了。而我们的男主人公雷帝,就是这个燧人氏部落的一员。我们经常说的男主人公叫雷泽。是因为这个部落或者说是燧人氏大部落中的一支居住在当时称为方雷泽的边上,因此后来雷帝也就被人们叫成雷泽了。

  那雷泽和风华胥是怎么相识,又怎么有了伏羲了呢?接着,我要讲述的就是一个古老的爱情故事。
  日期:2017-10-27 12:12:36

  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的早晨,大洪水似乎已经成了遥远过去的记忆。人们自由自在地生活着。新任的部落首领风偌将要带领族人们去不远处的山上打猎。而我们的女主人公风华胥也出落成了一个美丽的少女,不过她不是那么静谧。这不,一身戎装的打扮,华胥就想要跟着叔叔风偌一起去打猎。对于一个从未上过山的女孩要去打猎,风偌自然是一口回绝。但和今天的一些长辈一样,经不住侄女儿的软磨硬泡,还是糊里糊涂地答应了。

  等到狩猎的队伍进了山,漫山的各色缤纷野花和翻习的蝴蝶等引起了风华胥的不小的兴趣。一个少女对美的渴求使她看看这朵,又不时地拨弄拨弄那朵,兴致高昂的时候还采编一圈花带在头上。就这样,她渐渐地倒是有些掉队了。风偌带领族人们在山间取得不少的猎获,想想对于一个少女也不会全然参与捕猎其中,就想着等稍带些危险的狩猎结束后再把侄女儿带回去就好。可就在他们准备返程时......

  一声猛烈的虎啸从不远处传来,风偌心想不好,今天可能是要与一只猛虎对垒了。一边安排族人们排成战斗队形,一边和两个族人开始寻找华胥。这边华胥也听到了虎啸之声,情急之下就开始撒开腿逃跑。然而山上不辨方向,华胥渐渐迷路了。方才还听得见的叔叔和族人们的声音也渐渐没有了。虽然身边也还是长得绿绿葱葱的草和美丽的花,但是一声声传来的猛虎的声音越来越使华胥有些心惊胆颤。

  华胥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向着她认为的部落的方向,家的方向走着。天色渐渐黑了下来,路也慢慢已经变得不那么可认了。巨大黑幕笼罩下来,而猛虎却还在那儿徘徊不去。华胥终于累了,走不动了,她斜靠在一块石壁前,似乎是要把自己的命运交给苍天了。或许此时的华胥已经有些后悔这次出门了。
  傍晚的山间开始下起了淅淅的小雨,有些冻恶的华胥突然发现前方有一个山洞,山洞里有着些许亮光,于是她就向那个山洞走去。
  日期:2017-10-28 09:48:31
  二、华胥与雷泽
  当风华胥靠近那个山洞的时候,她看到的,是一个帅气强壮的男人。 洞口是用石头垒起的防挡墙,在他的身边放置着用石器制造的锋锐的武器。他的手上则拿着一把火炬。还没等华胥反应过来,男人就把华胥一把拽进了山洞。看着华胥全身有些湿漉漉还有些惊恐未定的样子,男人有些好笑,他先是将洞里的干草匀了匀,又取了一些单独堆成一堆,用火把点燃了:“你先烤烤火,顺便把身上的衣服烤烤干。这么晚的时候,还下着雨,附近还有猛兽出没,你一个女孩子在山上走,手上还没有一点武器,弄不好就成了那些猛兽的食物。”说完还是回头警觉地盯着洞口和周围的环境,“附近那个猛虎的叫声还没停,这个时候说不定还会有狼群、野狐什么的,我把洞口垒垒高,这么还有火,这些猛兽应该不会靠近,你就不要出去了,可以往洞的里面再靠一些,这样安全。”“你叫什么?”华胥在火堆边慢慢疏缓了身子,“怎么会一个人在这个洞里?”“我叫雷泽,是山后燧人氏部落的人,今天出来打猎,听到了虎啸,就躲到了这个洞里。你呢?”华胥把自己的经过说了,“你一个人来打猎?”“是的,你看到了,这叫火,那些动物猛兽都怕它。一般都不敢靠近。”“这火挺好。”看着自己身上的衣服渐渐干了,华胥在洞中第一次有了笑容。借着火光,看着洞口正在忙碌砌石的雷泽,华胥的心中第一次有了少女的萌动。

  天色更加暗了,风偌召集了部落中的族人,商议着明天怎样再进山寻找华胥的事,为了保华胥的平安,族中的巫师也开始跳起了祭祀的傩舞。另一边的洞中。“今晚我们算是都回不去了,需要在这个洞中过夜了。你可以在里面一些,我睡在外面。明天一早我送你下山。”看着眼前的这个男人,华胥心中有了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她并没有向着洞的深处靠,只是向雷泽的身边靠了靠,或许有这么一个男人,有正在熊熊燃着的火把,她会有更多的安全感......

  第二天,天放晴了,雷泽起来,将火把熄灭了,又推倒了昨夜垒砌的石墙,远处传来了风偌率着族人寻找华胥的叫喊的声音。“我叔叔他们来接我了。”雷泽领着华胥在山中深一脚浅一脚地下了山。看着华胥终于安全地依偎在她叔叔的怀里,雷泽的心中高兴,却也多了一份惆怅。华胥回头望着山间,看着向着远处离开的雷泽,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最终什么也没说出来,只是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身子,两颊飞上了绯红。

  一晃三个月过去了,部落中的人们生活宁静而平和。因为那次的危险,华胥被叔叔风偌严令不得再外出。可奇怪的是,华胥并不同叫嚷,她只是好奇地觉得自己的身子让自己懒散地不想动。
  日期:2017-10-29 18:48:01
  随着华胥的肚逐渐增大,无论是华胥自己,还是她的女伴们,又或者是她的叔叔风偌都清楚华胥是怀孕了。这事放在今天,长辈们肯定得追问她在哪儿和哪个野男人生的孩子。可在大洪水过后的远古时代,因为要繁衍,所以群婚制是普遍的形式。新生儿只知母亲而不知父亲是谁是非常正常的事。所以对于部族的人来说,华胥怀孕要生育不仅不是耻辱,反而是为部族添丁的喜事。于是,在风偌的主持下,一场乞求上天保估孩子的仪式盛大地举行了。

  可我们的女主人公华胥不这么想。她念念不忘着孩子的父亲,她想让她自己和孩子拥有一个完整的家。于是她请求叔叔风偌带上她和族人按她记忆中的路线去寻找那个从未见过的燧人氏部落,去寻找她梦中的情人。出于对侄女的爱护,风偌答应了。
  风偌和华胥带着部落中的人循着记忆中的山路跋涉着,渐渐地,他们发现了那个山洞,延着一条在草丛中若隐若现的山间小路,风偌和部落的人们竟然绕过了眼前的这座大山。在山后,一片树林长得郁郁葱葱,树林中的一片平地显示着曾经有人们在些居住和生活过。风偌翻捡着地上人们用过火的痕迹,深深感到如果与这样的一个部落结盟会对自己的部落带来怎样的帮助和进步。可是眼前,显然已人去屋空。而华胥则对着这片树林和痕迹发呆。过了一会儿,华胥竟然不顾一切地循着这些痕迹和人们迁徙时在地上踏出的痕迹向前寻去。终于,痕迹慢慢淡了,不见了。只有一条树林中的“小路”在华胥的眼中伸向远方。华胥有些失望,和平常的任何一位母亲一样,她想着的是,她会把孩子生下,养大,或许有一天,孩子的父亲会回来找她和孩子。

  又过了几个月,孩子出生了,华胥将孩子取名为包牺。
  在此,为什么伏羲的名字是包牺呢,还有一种说法叫庖牺。唐朝的司马贞在《补史记,三皇本纪》中说:“太暤包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东晋的王嘉在《拾遗记》中也说:“羲皇者,庖牺之别号。所都之国有华胥之州。这些史料无一不在告诉我们,伏羲是帝号,或者是他死后人们给他上的尊号,而伏羲的原本姓名就是包(疱)牺。意思是可以用火做的动物。明显地,这是在用孩子的名字纪念华胥心中的那个他。

  经过对一些史料的查证和一些古书的翻阅,以及根据《竹书纪年》和断代史工程的思考,我们暂先将伏羲,也就是疱牺的出生年代定为公元前7774年。至于一些书中记载的伏羲的生日是三月十八日,因为古今历法的不同,暂且存疑。

  生活在继续着,日月变换,孩子也在成长着。
  日期:2017-10-30 19:47:27
  一晃眼三年过去了,庖牺也已经是个三岁的小顽童了。虽然孩子的欢笑整日承欢膝下,但一到夜晚,华胥对雷泽的思念却始终伴随着她渡过每一个漫漫长夜。
  那一日,年方二十的华胥正在屋里逗小庖牺玩,就听得屋外非常热闹。问了问邻居,才知道是有燧人氏的使者前来自己的部落找自己的叔叔风偌商谈事务。听到燧人氏部落的名号,华胥中了闪电一般起身朝部落议事中心跑去,她想着至少可以问到让她朝思暮想的丈夫现在在什么地方。议事中心里,那个使者似乎在教授风偌和族人们如何取火和如何使用火,只见他将一根木枝削尖一头,然后在另一根比较粗壮的木头上搓捻着钻起来。不一会儿,干燥的木枝上便已冒出了烟。有了火以后,使者又将准备好的生肉和生物用火烤着,一会儿,议事中心的里外就都已经飘起了浓厚的醇香味。部落中的人们歌舞着,庆颂着,为着这一件部落中的喜事而欢乐着。

  可华胥却没有这样的兴致,她只想着见到这位来自燧人氏部落的使者。可当使者转身起来时,她不尽惊呆了,这不就是她一直想念着的雷泽嘛。华胥不顾一切地扑了上去,用小拳头不停地锤打着雷泽的胸口,似乎是要诉说三年来不住的思念。雷泽也抚摸着华胥一头靓丽的长发,抱着眼前这个她也一直想着的女人。风偌见到这一幕,明白了一切,他只是默默吩咐边上的人将庖牺带来。
  庖牺和雷泽看着眼前的这个三岁活蹦乱跳的小孩,都幸福地微笑着。“我不走了,我就在这里,和你,和孩子一起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雷泽宣布了他的决定。雷泽在华胥的带领下来到了华胥和孩子居住的屋子,虽然是高脚楼,屋子里却也只有从“窗”外洒进的阳光,屋子里蒸腾的水气弄得屋子里有些潮湿。雷泽看了看,从外边拿进两根干树枝随手捻了起来,一会儿便有火光照亮了整间屋子,随着火焰的燃烧,屋子里也干燥了不少。华胥和庖牺则开始着手整理着房间。
  随后雷泽和华胥商量着带孩子来到了燧人氏部落。在那里,雷泽为庖牺请到了影响伏羲一生的老师。《帝王世纪》曰: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足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
  现代的大地弯考古揭示的史实是:大地湾遗址位于甘肃省东部秦安县五营乡,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大型聚落遗址,面积275万平方米,遗存距今约7800~4800年,延续3000余年。第一期即大地湾文化,距今约7800~7300年,它是迄今为止渭河流域最早的新石器文化,是我国新石器考古的重大发现。
  这里有两个事实值得注意:
  一、在商以及以前,这个“生”字指的是成长,而并非是出生。二、大地湾不可能只是一个小部落的规模,其范围之大,延续之长,足可以是一个部落联盟才能达到的规模。
  让我们回到远古的故事中。雷泽在这个部落中请到了燧人氏部落中的弇兹部落首领教授庖牺。而这个首领有两个本领:一个是织麻,一个是懂得看天象,特别是认识北极星。这两个本领传授给庖牺,影响了他一声,也影响着中国人后来对天文的认识以及文字的发展。
  五年之后,伏羲跟着父母又一次回到了风偌所在的部落,原因是风偌病重,这个部落和人们的命运因为此次首领的传接开始有了变化。
  日期:2017-11-01 10:28:55
  三、华胥时代
  因为风偌病重,华胥和雷泽匆匆带着庖牺回到娘家部落。回到部落看到风偌时,平时强壮的人已经变得瘦骨嶙峋。风偌在和部落长老商定将部落首领的位置传给风华胥后便去世了。在族人们的拥代下,在丈夫雷泽的帮助下,华胥在了结了叔叔风偌的身后事后,便正式即位成了部落的首领。一个新的时代拉开了帷幕。

  在大洪水逐渐退去后,由于人类自身繁衍的需要,承担人类生育功能的女性逐渐占据了时代和社会的主角,母系氏族社会开始形成。因此在当时,在大洪水前后的各部落首领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就可以找到的史料,无论是真实的还是带有些神话色彩的,我们往往可以看到女性的色彩。也就是说,在华胥的时代,几乎所有的部落首领都是女性。
  这个时代处在新石器时期晚期,部落首领的位置开始有了家族传承的意味,以华胥的即位以一叶而看全部,部落首领的家族传承意味着生产力的进步和在部落中有了贵族化的苗头和等级制的雏形。
  华胥即位后,因为自身的经历和对群婚制的不满,颁布了在自己的部落的人们不得与自己部落的异性通婚的命令,也就是同族不婚;同时女性可以在交配和生育时由部落提供房屋,供养到孩子三岁止。
  这样的命令在保护了女性的权利的同时也无形中提升了女性的地位。接着,华胥和雷泽又开始对部族的人所采集的食物进行分类存放。从大地湾的考古工作所取得的成就来看,对食物的分类存放是逐渐形成的。这所以我们猜测食物的分类存放和使用是从华胥开始的,是我们对风偌的死因有所怀疑。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