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鸦片战争到护国运动——闲话中国近代史上那段动荡岁月里的人事

作者: 老娘路人甲

  日期:2017-11-03 16:48:16
  最近一直都在攒一个帖子玩,就是关于中国近代史的那张。但昨天看了看发现问题不少,想了想决定还是推倒了重新来写过。
  首先就是把时间范围从近代史缩小到鸦片战争到护国运动这个阶段,因为讲真,往后面写有太多的问题,我没必要给自己制造麻烦。其次是对原本随性去写的东西弄出一个布局,希望能够让自己满意。因为关于这段历史,我兴趣所致,很是用了一点心思去查阅相关资料,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我不是科班出身,也不喜欢刻板,希望自己能够从这张帖子里积累写历史故事的经验。
  最后,还是那句,希望大家指正,不要吵架。仅此。
  最近一直都在攒一个帖子玩,就是关于中国近代史的那张。但昨天看了看发现问题不少,想了想决定还是推倒了重新来写过。
  首先就是把时间范围从近代史缩小到鸦片战争到护国运动这个阶段,因为讲真,往后面写有太多的问题,我没必要给自己制造麻烦。其次是对原本随性去写的东西弄出一个布局,希望能够让自己满意。因为关于这段历史,我兴趣所致,很是用了一点心思去查阅相关资料,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我不是科班出身,也不喜欢刻板,希望自己能够从这张帖子里积累写历史故事的经验。
  最后,还是那句,希望大家指正,不要吵架。仅此。
  最近一直都在攒一个帖子玩,就是关于中国近代史的那张。但昨天看了看发现问题不少,想了想决定还是推倒了重新来写过。

  首先就是把时间范围从近代史缩小到鸦片战争到护国运动这个阶段,因为讲真,往后面写有太多的问题,我没必要给自己制造麻烦。其次是对原本随性去写的东西弄出一个布局,希望能够让自己满意。因为关于这段历史,我兴趣所致,很是用了一点心思去查阅相关资料,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我不是科班出身,也不喜欢刻板,希望自己能够从这张帖子里积累写历史故事的经验。
  最后,还是那句,希望大家指正,不要吵架。仅此。
  -----------
  菩萨保佑,开坑顺利。
  日期:2017-11-03 17:13:40
  帖子发成功了吗?可以回复了吗?

  —————————我是谨小慎微的分割线—————————
  印子
  公元1840年,正值太清帝国道光二十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打懵了整个中国。
  那时的人们,包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道光皇帝旻宁在内也许都不曾想到,这场战争将要带给他们的,不光是割地赔款的屈辱,还有一个充满痛苦与灾难的新时代。因为自那以后,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砧板上的大肥肉,你一刀,我一刀,大家乐此不彼。甚至曾经是中国“好学生”的日本,也在不断趁火打劫中妄想上演蛇吞象的活剧。
  事情为什么会演变到如此?这一切,还得从道光皇帝本人说起。
  日期:2017-11-04 17:19:59
  可以发帖了,太好了,上正菜。
  —————————正文开始的分割线————————
  引子
  公元1840年,正值大清帝国道光二十年。
  这年从农历上算是庚子鼠年,本来平平常常,并没有什么引人注目的大事。却不想到了六月,随着禁烟运动导致的外交矛盾不断升级,第一次鸦片战争骤然打响。当时,开打的双方分别是大清王朝和来自西方,被时人称为蛮夷之邦的的英吉利。开打的因由据说是由于清政府在打击鸦片走私的基础上严惩闹事的不法商人,并进一步打击英国人所致。按照中国老百姓通常的逻辑思维,我们是占道理的,英国人师出无名,一定打不赢。

  但是两年以后,结果传来,谁也没想到竟然是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根据条约的内容,中国要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对外贸易,当然主要是英国人的通商口岸,同时允许英国人在这些通商口岸设领事馆。再来还有赔款21000万,分别是鸦片损失费,英国商人的损失,以及在这场战争中英国军队的损失。此外还有,英国人可以自由和中国商人做生意,不必受公行限制。英国人在中国犯罪,必须由英国领事馆裁判,不允许中国法律制裁等等。

  割地赔款,在对外贸易上从此被人牵着鼻子走,这在大清王朝历史上,可是破天荒的第一次。也难怪事后帝国上下一片震惊与不解。
  但尽管如此,当时的人们也不会想到,随着这场战争而来的,将是一个充满屈辱与痛苦的陌生时代,——曾经辉煌无比的华夏文明,曾经繁华热闹的太平盛世,都如同昨日黄花一样成为过去的回忆,整个国家不断面对的,除了战争,割地赔款,就只剩下无尽的苦难。
  事情到底是怎么演变到如此地步的呢?还是让我们从当时帝国的统治者道光皇帝说起。
  备受期待的平庸天子
  道光皇帝原来的名字绵宁,登基之后按照乾隆定下的规矩将绵字改为旻字,名字全称是爱新觉罗爱新觉罗·旻宁,大清王朝的第八任皇帝。

  他出生于1782年9月,也就是乾隆四十七年,属老虎。老爹是大清乾隆皇帝的十五阿哥爱新觉罗·颙琰,也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这里的颙字和道光一样,也是当皇帝以后改的,那个时候,他的名字是永琰。至于道光的老妈,则是出身正白旗的喜塔腊氏,据说家世相当普通,祖祖辈辈几代人不过是内务府包衣,算不得什么豪门,但奇怪的是乾隆皇帝在给皇子指婚时却一下子相中了她,亲自下令把她指配给十五阿哥永琰做嫡福晋。

  日期:2017-11-05 17:14:46
  备受期待的平庸天子(2)
  要知道嫡福晋在清朝可是专称,只有王爷、贝勒贝子之类高级贵族明媒正娶的大老婆才有资格享用,地位可以说是相当尊贵,因此也特别讲究门当户对。即便是皇室,也会对女方娘家的家世背景有所要求。那乾隆这一次为什么要破例呢?是因为喜塔腊美得冒泡,让皇帝一见倾心?根据史料推测,很显然不是,再说这是给儿子找媳妇,封建社会除了唐明皇以及脑子不正常的皇帝,基本上都不会对扒灰的事情感兴趣,即便是风流名声在外的乾隆。那难道是因为她老公永琰不受宠,所以连带娶个老婆也只能选家世一般的?很显然也不是,因为永琰的老妈令妃魏佳氏虽然是汉人抬旗,出身不如其他皇子的妈,但她备受皇帝宠爱不说,生的儿子也是学霸一枚,据说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因此乾隆对他十分另眼相看。

  那真正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要说清楚这事儿,还得从头说。话说乾隆登基以后,因为深知他死鬼老爸雍正谣言满天飞,被国人在背后议论,特别是传位问题,为了维护自己英明君主的形象,宣布要以他爷爷康熙为榜样。那康熙不是当皇帝没多久就册立了皇后生的老二做太子吗?乾隆也照葫芦画瓢,册立自己老婆富察氏的次子永琏当太子。可是清宫你懂的,后宫永远是个说不清楚的地方,也有人说是乾隆克儿子,谁知道呢,总之没多久,永琏就嗝屁了。乾隆不甘心,又想册立皇后生的老七永琮,谁知两年以后永琮也嗝屁了。永琮之后皇帝喜欢永琪,就是《还珠格格》里头的那个五阿哥,这故事虽然扯淡,但历史上真有这么一号人物,据说小伙子文武全才,深受皇帝喜欢,如果不出意外,当接班人那是妥妥的。可谁知道意外还是发生了,永琪只活了二十六不到就跟着前面的哥哥们一样也嗝屁了。

  连着选中的几个接班人都嗝屁在自己前头,乾隆伤心了,也开始明白他死鬼老爸搞秘密传位大有道理,因此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尽管经过挑选,看中了永琰,皇帝却变得小心翼翼。因为深知自己手底下那帮奴才吃饱了撑着没事干常会搞一些私密话题,比如猜测哪一个皇子有可能成为下一任皇帝。而通常像这种时候,大家猜测的依据无外乎皇子大老婆的娘家有多大政治背景。要说这也难怪,因为大清皇室历代都比较喜欢采用强强联姻这招来巩固皇权。但他们不知道皇帝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很怕这种猜测被有心人听去了,为了私人利益又害死永琰,因此才故意打破常规,给永琰选了一个没啥背景的人当大老婆。

  日期:2017-11-06 17:02:37
  备受期待的平庸天子(3)
  连着选中的几个接班人都嗝屁在自己前头,乾隆伤心了,也开始明白他死鬼老爸搞秘密传位大有道理,因此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尽管经过挑选,看中了永琰,皇帝却变得小心翼翼。因为深知自己手底下那帮奴才吃饱了撑着没事干常会搞一些私密话题,比如猜测哪一个皇子有可能成为下一任皇帝。而通常像这种时候,大家猜测的依据无外乎皇子大老婆的娘家有多大政治背景。要说这也难怪,因为大清皇室历代都比较喜欢采用强强联姻这招来巩固皇权。但他们不知道皇帝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很怕这种猜测被有心人听去了,为了私人利益又害死永琰,因此才故意打破常规,给永琰选了一个没啥背景的人当大老婆。

  根据记载,永琰这个大老婆和他是同年,具体算起来大42天,两人正式结婚的时间是乾隆三十九年四月份,当时并没有人知道在前一年,皇子永琰已经被乾隆秘密定为接班人。人们知道的,只是此后几年里,按照清朝的礼法制度,永琰又陆续娶过侧福晋以及格格若干名为他开枝散叶,绵延子嗣。但不知道什么原因他的生育记录总是不尽人意,已丫头居多。好容易乾隆四十四年生了一个儿子,不到两年功夫就夭折了,连正式名字都来不及取。后来一直到乾隆四十七年,好容易喜塔腊氏给他生了次子绵宁,这才算暂时解决了后嗣问题。

  与此同时,一个叫和珅的年轻官员却异军突起,成为乾隆最宠信的大臣,其能量之大,据说可以左右乾隆的想法,因此在他周围,很快聚集了一批党羽,贪赃枉法,为所欲为。本来这股势力与永琰没有多大关系,但架不住和珅做事太瞻前不顾后,以至于得罪和看他不顺眼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在朝廷做官的读书人。这中国人的心理一向是一个人看他不顺眼没什么,大家看他不顺眼就会产生抱团揍他的心思,于是很自然的,当和珅嚣张跋扈得没边时,在朝廷里就形成一股跟他对着干的势力。

  在这股势力里头,有一个人很关键,这就是永琰的老师朱珪。
  日期:2017-11-07 17:12:52

  备受期待的平庸天子(4)
  乾隆四十年,永琰虚岁十七,因为他老爸的任命,朱珪成了永琰的老师。乾隆之所以会在朝臣里选中朱珪,是看中他的学问和人品,认为他一定能够胜任。但他没想到的是,朱珪这个人政治嗅觉十分敏锐,很快就看出永琰不止是皇子那么简单,很有可能是帝国未来的接班人,因此在对他进行教育的同时,常常引导他关心国家大事。另一方面,由于政治立场和做人观念的不同,朱珪对和珅相当看不顺眼,和珅也认为朱珪依仗自己是皇子老师,老是跟自己作对而心中不爽,此外,还可能因为永琰的兄弟里也有人觊觎皇位,暗中与和珅有所勾结,大家集体认为要打击永琰,必须先把朱珪赶出朝廷。后来,经过周密布局和设计,和珅果然成功将朱珪赶到外地去做地方官去了。可是他却做梦也想不到,朱珪外调后不但没有一蹶不振,反而成功激发了皇子永琰对他的仇视。

  事情之所以会如此,原因之一是朱珪在给永琰当老师的过程中,早就以自己的学问和人格魅力成功赢得永琰的信任和欣赏。和珅不知深浅,敢这么搞,摆明了是削永琰的面子,身为皇子的永琰当然会大为不满。其二是朱珪并不是一个读死书的呆子,在与和珅的政治斗争当中,他与和珅一样深知乾隆的性情,知道抱怨失落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会给永琰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对这一切全都逆来顺受,处事泰然。不但如此,他还通过关系给永琰去信,提醒他要修身养性,小心翼翼。师生之间的默契和朱珪的提点,都让永琰更加确信和珅是自己政治前途上的最大威胁。从次以后,他开始变得成熟稳重,不轻易表露自己的心思,甚至连嫡子绵宁的出生,也不见他有太多的激动。反而是他们家老爷子乾隆对这个孙子一直都特别重视,期望殷殷。

  日期:2017-11-08 17:08:36
  备受期待的平庸天子(5)

  公元1796年,那时老爷子已经以禅让的名义把皇位传给儿子永琰,全国上下也都改称嘉庆元年,但是乾隆由于身体倍儿棒,八十六了依然没啥毛病,出于复杂的老年人心态,并没有把最高的统治权也让给儿子,国家大事神马的仍然是他说了算。不过即便是如此,他仍然没有忘记关注永琰次子绵宁的人生大事。根据记录,这一年绵宁十五岁,按照皇家的规矩是该娶老婆的时候了。本来这件事是该他的父亲永琰操办,但乾隆出于对绵宁的期望,不但全程过问相关事宜,和皇帝一起亲临现场观礼,还特别破例允许绵宁和他老婆结婚以后仍旧居住在皇宫,不必另外兴建府邸居住。别人或者看不明白乾隆为毛如此对待绵宁,已经当了皇帝的永琰心里是门儿清的,这完全是告诉他自己中意绵宁当皇太孙的节奏啊。

  乾隆为什么中意绵宁?事情还得从五年前说起。在那年的八月,由于老头子身体好,又赶上国家没什么糟心的大烦恼,于是老头子兴致勃勃带着家人和朝廷大臣一起去承德避暑山庄休假。在休假当中,少不了的活动是打猎。正是在那次打猎当中,不知道该说运气好还是绵宁确实不同凡响,当年只有十岁的他居然打到一只鹿。乾隆为此十分高兴别赐给他花翎一枝,黄马褂一件一是荣耀。
  这打到鹿,对于现代人来说只是狩猎收获,似乎没什么,可是对于传统的中国社会来说,那可是大有讲究。拜写史的司马迁一时嘴顺,说了句“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所赐,那个鹿字在后来的时代里就被中国人看成了皇权和天下的象征。再加上传统的中国人都有那么一点神秘思想,结果就造成了现实世界里各种大鹿小鹿都跟着遭了秧。一般人还好,皇帝或者想做皇帝的人都以能抓着这玩意为荣,因为这事儿容易给人一种感觉,那就是预示着老天会让你当皇帝的意思。乾隆虽然学问渊博,啥啥都懂,但也不能免俗啊。正是因此,尽管永琰只有一个儿子,在皇位继承来说并不完美,到死都是操心命的乾隆老爷子也没有说给他另外安排别的备胎候选人啥的,反而高调宠爱绵宁,显示自己对他的认可。

  日期:2017-11-10 17:14:28
  备受期待的平庸天子(6)
  面对爷爷宠爱孙子,作为绵宁的老爸,永琰是一个什么态度呢?很可惜,没有任何的记录。不过从一个普通父亲的心态来推测,相信应该是很高兴的。因为他自己对这个儿子,也是有一份深深的关爱与期许在里面。关于这一点,有两件事可以为佐证。其一是绵宁六岁时,按照皇家的规矩需要开始接受教育,他老爸永琰找人给他收拾了一间书房并给书房题写了一个名字叫养正书屋。这养正二字大有来头,出自《周易》里的一句话。这句话用现代的白话来说就是按照正确的方法来学习,是成就不凡人生的根本。另外一件事是绵宁上学以后,永琰不但关照他的读书情况,而且对给他请的家庭教师也格外关注。某一天因为下大雨的关系老师翘班旷课,结果被永琰知道了,他立刻把老师找来训了一顿不说,还炒了他们鱿鱼,因为他们没给儿子做好榜样。

  永琰用这种方式来关爱绵宁,既是出于父子亲情,还因为他这个虽然排行第二,但到乾隆六十年以前,一直都是永琰名下唯一一个健康成长的儿子,且因为他是嫡福晋所生,有一个嫡子的身份存在,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嫡子拥有很多特权,也需要背负很多责任,永琰长期接受汉文化教育,对此了然于胸。另外补充一点,永琰虽然女人不少,但对绵宁的老妈喜塔腊氏一直都十分喜欢,爱屋及乌之下自然对绵宁越发不同。

  爸爸和爷爷两代人都这么看好他,培养他,绵宁的人生可以说从一开始就是顺风顺水,羡煞旁人。他自己呢,也很争气,不论是学习还是品行都十分优秀。但另一方面,大概没有多少人会料到,这种优越的生活环境却也容易让他缺乏对人情世故的清醒认识,反而让他形成了很多不易察觉的性格缺陷。而恰恰是这些缺陷,为大清帝国的未来埋下了危险的伏笔。
  如今且说世事变幻,在绵宁不断成长的人生路上,大清帝国虽然由于三代皇帝的努力,再加上乾隆确实牛逼,天下一直都很太平,最多也就是和珅跟他儿子永琰明争暗斗,但这电脑用常了容易死机,皇帝坐长了容易出政治失误,就连偌大的国家好日子过久了也容易滋生不利因素。一方面是国门以外,大清的邻居俄罗斯自从出了一个天才的疯子皇帝彼得以后,一代一代,老跟中国不消停,再一个是不知道从哪里冒出一个英吉利,上赶着要跟自己做生意,可是满脸不怀好意。另一方面则是大清这部国家机器因为运作久了,封建官僚人心涣散,贪墨苛政横行,为了一个钱字各种黑手段都敢拿出来用,老百姓的日子是越来越不好过。乾隆自己对这个了不了解?估计是不怎么了解的。因为他一直都很自信自己皇帝做得不错,却忘记了日子太久了,自己没有年轻时那么英明睿智不说,还长脾气了,可年轻时花钱没数的毛病却没有改。

  这气球里的气充太多不放容易爆,国家问题太多不解决就容易生变故。对于传统中国而言,所谓变故无非就是造反,或者说农民起义,乾隆报读史书,对这个绝对是门清,但他做梦也想不到的是,这被后人称为白莲教大起义的变故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就发生在乾隆六十年他把皇位传给儿子永琰之后,这可是明摆着让他好看,因为别的不说,就是历史书,也会因此对乾隆的帝王生涯大加批评,就好像他孙子绵宁的失败一个样。

  日期:2017-11-11 17:20:15
  备受期待的平庸天子(7)
  乾隆为此很郁闷,但作为一个待机时间超长,见多识广的帝王他知道现在不是郁闷的时候,因为历史上太多的王朝就是因为在这种时候延误军机导致灭亡。所以事情报上来以后,已经八十好几的老皇帝赶集开会,并且在了解了相关情况以后,迅速命令湖广总督毕沅、湖北巡抚惠玲出兵镇压。此外,又下令周边的将军总兵立即出动,共同围剿。他的儿子永琰当时估计也是特别郁闷,这可以理解,中国人都喜欢好兆头,不爱触霉头,如今他刚坐上皇位,就碰到这种事情,搁谁也不会高兴。不过在这里必须要肯定的是,根据一些资料,永琰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政治变故非常有想法,他认为之所以会发生造反,不是百姓不好,而是帝国的政治氛围出现了很多问题,这对他日后治理国家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至于他的儿子,当时才十五岁的绵宁又怎么看待这场变故,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但想必他的印象应该是相当深刻的,因为这种百姓造反的故事,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如今陡然间变成了现实,对于一个聪明好学的人来说,很难不产生触动。

  乾隆的调兵遣将命令下达以后,官军与白莲教的厮杀正式开始。幸运的是,这场农民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大清帝国没有面对改朝换代的危险。不幸的是,尽管官军一直都占据优势,但由于各种贪污腐化现象已经深入帝国的肌肉,导致问题多多,甚至直接气病了一辈子从来没什么毛病的乾隆,使得这场平叛战争变得旷日持久,从嘉庆元年一直打到嘉庆九年才最终消停,直接消耗了国库两亿两白银,相当于政府五年的财政收入,而且变故以后整个国家民生凋敝,元气大伤。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这么认为,白莲教大起义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但它也削弱了中国当时的政府实力,给帝国未来的命运,增加了不幸的因素。但这些决不能怪造反的百姓,应该被指责的,是制造出腐败政府的人。

  日期:2017-11-12 17:17:26

  备受期待的平庸天子(8)
  不过这些道理帝国的官员乃至皇帝本人是不会去想的,他们会先想到的,是造反的人很可恶,得赶紧铲除掉,然后才会想底下的人谁不负责必须严惩,因为对于他们而言,没有什么比这个国家姓爱新觉罗更重要。这不能怪他们自私,因为中国几千年的传统社会,一向都是皇帝家天下,即便明代已经在学术上出现了批判思想,认为天下不应该是一个人的家产,大家都有责任,但由于中国特殊的社会背景和皇权统治的实际需要,人们不会,也没那个胆子像西方世界那样来一个彻底的思想解放,呼吁平等自由,生命可贵之类超越时代的问题,更别说相信自己是天命所归的皇帝本人了。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历史上一再重演的帝国对造反势力的全力绞杀才会在清王朝乾隆嘉庆两代皇帝面前重现,并且大家认为理所当然。

  在这里插叙一下,在他们全力绞杀造反势力的过程中,帝国发生过一件对于绵宁来说很重要的事情。据说,在公元1799年四月,也就是嘉庆四年,绵宁的老爸永琰曾写下一份遗嘱,说明自己死后,帝国的继承人是他的次子绵宁。这里之所以要说据说,是因为它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清代官方资料都把这件遗嘱认为是确有其事。发生这件事的背景,是永琰的父亲乾隆皇帝在正月里已经歇菜,他真正成为帝国的嘉庆皇帝,并在父亲死后十五天,就下令以赐白绫自尽的方式要了多年宿敌和珅的命。此外,还有中国百姓耳熟能详的抄没和珅所有家产的事件。那时永琰的儿子并不止绵宁一个,还有生于乾隆六十年的老三绵恺,不过他还很小,再加上永琰一直都和绵宁的老妈喜塔腊氏感情不错,她福气太薄,嘉庆二年就死了,心里不免对长子绵宁有一份怜惜,所以有学者推测,嘉庆皇帝有可能写下了这份遗嘱。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