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兴衰:从安史之乱到宪宗中兴

作者: 省身Charles

  日期:2018-07-04 08:59:31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政府用了将近八年才将叛乱平定,大唐由盛转衰,从唐肃宗开始一直致力于让大唐重回正轨,之后几代君臣不断努力,直到六十年后唐宪宗才将这一重任完成,短暂的实现了大唐的中兴,让我们打开尘封的历史,回顾一下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第一讲 乱世奸雄
  一、安史其人
  安史之乱终结了大唐盛世,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安禄山和史思明这两个人。

  安禄山本是营州(今辽宁朝阳)杂胡,最初名叫阿荦山,父亲死后,母亲带着他改嫁给突厥安延偃,后来突厥部落离散,他与安延偃之侄安思顺逃奔大唐,冒姓安氏,从此改名安禄山。
  史思明本名史窣干,与安禄山同乡,两人出生只差一天,所以二人从小就认识,关系也十分亲密,长大后,二人都当过互市牙郎(交易的中间人,类似于买办),安禄山的才能很快就显现出来了,时任幽州(今北京)节度使张守珪认为安禄山是个人才,而且骁勇,便提拔安禄山为捉生将(类似侦察兵营长),当时大唐北方两个少数民族政权---奚和契丹一直与大唐为敌,幽州节度防备的就是他们,安禄山每次带几个骑兵出去,都会擒获契丹数十人回来,此人非常有能力,又狡猾,善于揣摩人心,所以很快就得到了张守珪的信任,张守珪甚至最后收他为养子。

  史思明参军前也曾凭借过人的胆量和谋略诱骗奚部落一位名将到平卢(平卢以营州为治所,营州是今天辽宁朝阳),该将领被唐军抓获后送到幽州,节度使张守珪认为史思明(当时还叫史窣干)有功,也是个人才,也收入帐下效力,后来史窣干到长安奏事,唐玄宗李隆基与他谈话,非常高兴,便赐史窣干名为史思明。
  安禄山、史思明都不是一般人,那个时候他们俩几乎没有任何背景,却靠着自己的才能很快升迁为中高级将领,安禄山当上了平卢兵马使,成为高级将领后,厚结唐玄宗李隆基身边的人,玄宗每次派人到平卢,安禄山都厚赂之,因此玄宗越发宠信安禄山,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八月,安禄山被任命为营州都督,充平卢军使、两蕃渤海黑水四府经略使,第二年,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朝廷又下令,平卢置节度使,以安禄山为平卢首任节度使,史思明一直在安禄山麾下效力。

  天宝三载(公元744年,这一年改年为载)玄宗又以平卢节度使安禄山兼任范阳节度使,范阳就是今天的北京,安禄山成为了大唐东北方面最高军事长官,而且时任礼部尚书、河北黜陟使席建侯向玄宗称赞安禄山公直,时任宰相李林甫和户部尚书裴宽也都顺旨称赞安禄山,三人都是玄宗信任的人,因此安禄山地位更加稳固了。
  安禄山当上范阳和平卢节度使后,大唐防备契丹和奚的重任就全部落在了他的肩上,日后能终结盛唐的安禄山绝非等闲之辈,在他镇守范阳平卢期间,多次打败契丹和奚,大唐东北边境非常安定,他的地位越发稳固了。
  天宝六载(公元747年)正月,安禄山又兼任御史大夫,安禄山身体肥胖,腹部垂过膝,自称体重三百斤,此人外表憨直,其实内心非常狡猾,安禄山派部将刘骆谷留在长安打听朝廷动静,一动一静都报于千里之外的范阳(今北京)。
  安禄山曾在玄宗面前,应对敏给,话语中又杂以诙谐,玄宗曾指着他的大肚子问他:“你腹中到底是什么东西?竟然这么大。”安禄山回答:“没有别的,只有赤心。”安禄山回答的相当巧妙,说自己腹中只有对皇帝陛下的赤胆忠心,玄宗非常高兴。
  安禄山后来见到太子却不下拜,身边人催促他拜,但安禄山假装糊涂说:“臣是胡人,不熟悉朝仪,不知太子是何官职?”玄宗告诉他:“太子是储君,朕千秋万岁后(千秋万岁意思是驾崩去世),太子就会接替朕当你的君主。”安禄山还在装糊涂说:“臣愚昧无知,先前只知道陛下一个人,不知道原来还有储君。”不得已才下拜,此举让当时的太子,日后的唐肃宗非常不快,后来安禄山才意识到自己干了一件极为愚蠢的事。

  玄宗对安禄山非常宠幸,曾经在勤政楼宴请百官,所有官员都列坐于楼下,玄宗只为安禄山一人在御座东设金鸡障,玄宗又命他极为宠爱的杨贵妃的哥哥杨铦、杨锜,还有三个姐姐与安禄山叙兄弟之情,安禄山因此得以出入禁中,安禄山请杨贵妃收自己为子,当时安禄山已经四十多岁了,而杨贵妃才三十多岁,但安禄山还是心安理得的当了杨贵妃的义子,安禄山更加受到玄宗的宠信,地位更加稳固了。

  天宝七载(公元748年),玄宗赐予了安禄山免死铁券。后来又在天宝九载(公元750年)五月,封安禄山为东平郡王,在此之前,唐朝从来没有将帅封王的先例,安禄山是第一例,同年八月,安禄山又兼任河北道采访处置使,采访处置使是当地不管军队的最高官员,而安禄山因为担任范阳和平卢节度使,所以就成了当地最高军政长官,军队财政民政全部归他管辖。
  天宝十载(公元752年)正月,玄宗命人在长安为安禄山建造府邸,并且下令“但穷壮丽,不限财力”,府邸建成后,特别豪华,甚至宫中所用之物都比不上安禄山府里的,安禄山到长安后,进入玄宗为他建造的府邸,置办酒宴,请玄宗下令请宰相到他的府邸,那一天,玄宗本来打算在楼下击毬,收到安禄山请求后便取消击毬,命令宰相到安禄山府邸。由此可见玄宗对安禄山宠信已经到了何等地步。

  这个月安禄山过生日,玄宗与杨贵妃又赐予安禄山特别多的衣服、宝器,三天后,召安禄山进宫,杨贵妃用锦绣做了一个大襁褓,裹着安禄山,让宫人抬着,玄宗听到后宫喧笑,问发生了什么,身边人告诉玄宗贵妃正在给安禄山洗澡(贵妃三日洗禄儿),玄宗亲自去观看,很高兴,又赐予杨贵妃洗儿钱,也厚赐安禄山,从此安禄山非常自由的出入宫中,有时与杨贵妃一起进食,甚至通宵不出,当时有很多谣言流出,玄宗也不怀疑。

  安禄山在长安的这个月,向玄宗求兼任河东节度使,玄宗也很快答应了,二月,任命安禄山接管河东节度。从此安禄山兼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道节度使以及河北采访使,管辖范围有今天的河北、山西、辽宁部分地区,麾下有近二十万人马,占整个大唐军队的三分之一,而且他麾下都是常年与契丹、奚作战的能征善战之军,比镇守内地从来没打过仗的军队战斗力不知高了多少。
  安禄山虽然受到玄宗的宠信,但在朝中也不是没有怕的人,安禄山最怕的就是位极人臣的宰相李林甫,李林甫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成语“口蜜腹剑”就是从他这儿来的,此人非常狡猾,天下无人能逃过他的算计,从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李林甫当上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宰相,到现在为止,他已经当了十几年宰相,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他又斗倒了当时首席宰相、中书令、著名诗人张九龄,自己当上了中书令,从此独领朝政。(唐朝宰相一般有多人,中书省的长官中书令和门下省的长官门下侍中是名正言顺的宰相,而其他官员如果官职中带有“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也是宰相,可以参与最高军国大事决策,其中,中书令是首席宰相)

  安禄山受宠后,对李林甫却非常恭敬,李林甫与安禄山谈话,每次都能揣摩到安禄山的内心,然后说出来,因此安禄山惊服,每次见李林甫,即使是寒冬,安禄山也会畏惧的汗流浃背,安禄山称李林甫为“十郎”,回到范阳(今北京)后,每次部将刘骆谷从长安回来,安禄山一定会问“十郎何言?”如果李林甫说了好话,安禄山就会放下心,如果说“语安大夫,须好检校”安禄山就坐卧不安,自言自语“我死矣。”

  二.将相结怨
  后来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李林甫去世了,安禄山最畏惧的人不在了,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当了宰相,杨国忠为人强辩轻躁,无威仪,这点比李林甫差远了,安禄山不懂韬光养晦,对位高权重的宰相杨国忠非常轻蔑,杨国忠极为生气,二人因此结下了仇怨,杨国忠屡次在玄宗面前说安禄山有反状,安禄山虽然当时并没有反,而且权势很大,身居高位,但却非常危险,当时唐玄宗李隆基已经将近七十岁了,时日不多,而安禄山先前自作聪明不拜太子(太子就是后来的唐肃宗),太子对他也有了意见,得罪了太子和宰相,安禄山以后的日子肯定不会好,安禄山看到大唐武备堕驰,自己手握雄兵,他的谋反之心可能就是这时候有的。

  在此之前,安禄山的两位幕僚,孔目官严庄、掌书记高尚也不停的劝他作乱。高尚本名高不危,很有才,但是浪迹河朔,郁郁不得志,他认为人一生应当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即使因此丢了性命也在所不惜,绝不能默默无闻活一辈子,后来安禄山聘任他为幕僚,高尚和严庄成为安禄山的亲信后,不停的劝安禄山造反,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
  时间转眼到了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正月,安禄山入朝,当初,杨国忠对玄宗说:“安禄山一定会反,陛下试着把他召到长安,他一定不会来。”不料,安禄山接到命令后,马上就到了长安,来到华清宫后,哭着对玄宗说:“臣本来是个胡人,而陛下如此宠信臣,却受到杨国忠嫉妒,臣很快就要被害死了。”玄宗动了恻隐之心,厚赏他,对他越发放心,后来杨国忠和太子再说安禄山要反的话,玄宗都不听了。

  玄宗想任命安禄山为宰相,已经让太常卿张垍写好了授予安禄山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诏书,张垍是前宰相张说之子,也是玄宗的女婿、驸马都尉。杨国忠闻讯后,急忙进谏:“安禄山虽有军功,却不识字,怎能当宰相?如果诏书下达了,臣担心大唐会被四夷轻视耻笑。”玄宗觉得杨国忠的话有道理,就取消了任命,没有授安禄山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而是改授左仆射,并且赐他一子三品官,一子四品官。左仆射是唐朝三省之一的尚书省中仅次于尚书令的高级官员,在唐朝,因为唐太宗李世民曾当过尚书令,所以后来尚书令这个职位便不再授予任何人,因此左右仆射就成了尚书省最高长官,二人分管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左右仆射在唐朝初年是正宰相,贞观年间有“房谋杜断”之称的宰相房玄龄、杜如晦都当过仆射,只是后来取消了参与最高朝政决策的资格,但仆射也是仅次于宰相,位于六部尚书之上的高级官员。但人欲壑难填,本来可以成为宰相的安禄山后来知道改授左仆射的消息后非常失落。

  几天后,安禄山上奏,请求赏赐他部下讨伐奚、契丹等有功将士,朝廷写好授官告身(告身就是授官委任状),让他回军授予,安禄山授予所部将军五百多人,中郎将二千多人。安禄山想造反,先拿官职收买人心。
  三月,安禄山在长安已经待了两个多月了,这个月,他辞归范阳,玄宗将自己的御衣赐给了他,安禄山受宠若惊,临行前,玄宗极为信任的宦官高力士又奉命在长乐坡为他饯行,安禄山担心杨国忠从中作梗,留他在长安,饯行完毕便迅速出关,乘船沿黄河而下,让船夫准备好绳子在岸边等候,十五里换一批人,昼夜兼行数百里,路过郡县不下船,安禄山很快回到了范阳。与一百多年前隋末的李密相比,安禄山精明到了极点,如果当年李密也能像安禄山一样迅速出关,返回故地,就不会在熊耳山被杀了。

  高力士饯行回来,玄宗问他,安禄山开心吗?高力士回答道:“臣见他怏怏不乐,一定是知道了陛下本来想让他当宰相最后却没让他当。”玄宗将这一情况告诉了宰相杨国忠,杨国忠知道之前的商议被泄密了,于是对玄宗说:“此事没有几个人知道,肯定是张垍兄弟告诉了安禄山。”玄宗大怒,贬张均为建安太守,张垍为卢溪司马。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二月,从长安平安回来后,安禄山知道,自己虽然受到玄宗宠信,但是太子和杨国忠都非常恨自己,一旦玄宗去世,自己的前景也非常微妙,安禄山只有造反自保了,从长安回来后,他就开始紧锣密鼓的准备。这个月,安禄山上奏,请以军中蕃将三十二人代汉将,玄宗立即同意了,刚刚当上宰相的武部(武部即兵部)尚书、同平章事韦见素对杨国忠说:“安禄山一直有造反的心思,今天又有这个请求,反状已经很明显了,明天我会极力劝阻陛下,如果陛下不同意,您就接着劝谏。”

  第二天,杨国忠与韦见素去见玄宗,韦见素将安禄山要造反的征兆分析给玄宗听,玄宗还是不相信安禄山会造反,非常不悦,杨国忠见状,犹豫不敢说话。但杨国忠和韦见素还是坚信安禄山一定会造反,几天后,他们再次去见玄宗,建议任命安禄山为宰相,让他到朝廷来,以范阳节度副使贾循为范阳节度使,平卢节度副使吕知诲为平卢节度使,河东节度副使杨光翙为河东节度使,分解安禄山的军权。这样其实是最稳妥也是最两全其美的办法,既解除了安禄山的军权,又授予他宰相之位,安禄山不会不满,而且可以把可能的造反彻底消灭在未萌状态。

  玄宗此时可能也有点担心安禄山会反,在最高权力面前,根本没有忠诚、亲情可言,唐玄宗李隆基一生经历的腥风血雨实在太多,在权力面前,母亲可以废了儿子,妻子可以杀死丈夫,儿子可以逼迫父亲,而他李隆基也是通过杀死叔母韦后、堂姐安乐公主立下大功,最后才当上皇帝的,后来又杀死姑姑太平公主才真正掌握了最高权力。现在就算如此宠信安禄山,也难保他不会动造反的心思,于是玄宗同意了杨国忠的建议,诏命已经写好了,但玄宗还是下定不了决心,他还在怀疑杨国忠是在陷害安禄山,保险起见,这个诏命留中不发,玄宗派中使辅璆琳带着珍果到范阳赐予安禄山,悄悄观察安禄山举动,看他是否有造反的动机,不料,辅璆琳一到范阳就被安禄山贿赂了,安禄山送给他很多钱,回到长安后辅璆琳对玄宗大力称赞安禄山竭忠奉国,绝无二心。玄宗听完汇报后,彻底打消了疑虑,对杨国忠说:“朕推心置腹对待安禄山,他肯定没有造反的野心,现在奚和契丹还要靠安禄山镇抚,你不要再担心他谋反了。”于是此事就被暂时搁置下来了。

  四月,杨国忠还是不甘心,他日日夜夜找安禄山谋反的证据,这个月,他命令京兆尹包围了安禄山在长安的府邸,抓捕了安禄山门客李超,送到御史台审问,最后将他杀死,安禄山之子安庆宗娶了宗室荣义郡主,秘密将长安发生的事告诉了安禄山,被宰相杨国忠盯上了,安禄山十分害怕,被逼无奈,造反的决心更加坚定了。
  六月,皇子成婚,玄宗下手诏令安禄山到长安观礼,安禄山托疾不去。

  七月,安禄山上奏要献三千匹马,每匹马有两个马夫,并派遣将领二十二人押送这些马,一下子要来六千多人,河南尹达奚珣感觉非常不对劲,察觉出了安禄山谋反的动机,急忙上奏请朝廷让安禄山在冬天再进献马匹,而且由朝廷出人押送这些马,不必让安禄山派人来。
  收到达奚珣的奏章后,一生经历过无数腥风血雨的唐玄宗李隆基嗅到了不祥的味道,开始怀疑安禄山了,恰在这段时间,先前到范阳观察安禄山的辅璆琳受贿之事被人揭发了,玄宗才知道自己受到了蒙蔽,盛怒之下,将辅璆琳杖杀,之后,玄宗又派中使冯神威带着他的亲笔诏书到范阳宣慰安禄山,将达奚珣的意见转达给了安禄山,诏书上还说,皇帝已经为安禄山准备了温泉,让他在十月份到华清宫。安禄山也感觉到了玄宗的猜忌,本来他是被宰相杨国忠所逼,现在杨国忠终于还是影响了皇帝。

  冯神威到范阳宣旨,安禄山坐在床上,微微起来,也不下拜,只是问了一句,皇上还平安吗?之后看到诏书后,又说,马不献也可以,十月我一定会到京城。然后就让人带着冯神威到官舍休息,再也不见他。几天后,把冯神威遣还长安,也没有给朝廷上表。冯神威回到长安见到玄宗后,哭着说:“我差一点就见不到陛下了。”
  安禄山谋反已经是箭在弦上,很快终结大唐盛世的安史之乱就要爆发了,后面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请看下集:叛乱初起。
  日期:2018-07-04 21:59:05
  第二讲 叛乱初起

  一、渔阳鼙鼓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十月,如诏书上约定的,玄宗到了华清宫,在此等待安禄山,而安禄山肯定不会来了,他终于下定决心谋反了。但此人做事缜密,谋反这么大的事只与孔目官、太仆丞严庄,掌书记高尚,将军阿史那承庆等几个亲信商议,其余将领都不知情,人们只是奇怪八月以来,安禄山多次犒赏将士,秣马厉兵。正好此时有奏事官从长安来到范阳(北京),安禄山借机伪造了诏书,召集麾下将领,拿着伪造的诏书说,皇帝有密旨,令安禄山率军入朝诛杀杨国忠。这个消息宣布后,所有将领都十分震惊,面面相觑,但不敢有异议。

  十一月初九,安禄山亲率所部士兵,联合同罗、奚、契丹,共计十五万大军,号称二十万,以讨伐杨国忠为名,浩浩荡荡向南进发,范阳节度副使贾循留守范阳,平卢节度副使吕知诲留守平卢,别将高秀岩守卫大同,震惊天下的叛乱爆发了。
  安禄山大军从范阳(北京)出发,步骑精锐,烟尘千里,鼓噪震地,当时天下太平,老百姓很多年没有经历过战争,突然听到安禄山叛乱的消息,远近震惊。安禄山兼任河北采访处置使,河北是他管辖的地区,所以一路上河北郡县都望风瓦解,郡县长官有的开门出迎,有的不想跟随谋反,弃城而逃,还有人率部抵抗,被抓住杀死,河北迅速沦陷。
  安禄山虽然兼领河东节度使,但太原副留守杨光翙却是宰相杨国忠的人,并非安禄山的亲信,安禄山对河东不像范阳平卢那样可以完全控制,安禄山非常恨杨光翙,所以在起兵的同时,派部将何千年和高邈带着骑兵二十人,以到长安献擅长骑射的战士为名,路过太原,杨光翙出迎,被劫持而去,太原急忙向长安报告安禄山造反的消息,几乎同时东受降城(在今天内蒙古托克托县南)也将安禄山谋反的消息报告了朝廷,而玄宗听到汇报后,还以为是有人在诬陷安禄山。

  安禄山起兵
  几天内,安禄山叛乱的消息不停传到长安,玄宗才终于相信安禄山真的反了,只好召集宰相商议平叛事宜,杨国忠终于向玄宗证明了安禄山会造反的预言,此时反而有得意之色,他胸有成竹的说:“造反的只有安禄山一人而已,麾下将士都不愿意跟他反叛,不过十几天,安禄山的头颅就会送到。”凭心而论,杨国忠的话确有几分道理,现在只有安禄山有造反的想法,将士们都是被裹挟去的,虽然安禄山号称有二十万大军,但朝廷只要守住洛阳,潼关等几个战略要地,然后派军队从太原出井陉,进入常山(今河北石家庄),阻断叛军归路,假以时日,叛军就会起内讧,平定叛乱指日可待。

  玄宗也觉得杨国忠的话有道理,之后派特进毕思琛到东京洛阳,金吾将军程千里到河东(今山西)去募集数万士兵,令二人便宜行事,阻击叛军。就在此时,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入朝,封常清是举世名将,一直为大唐守卫安西(今新疆以及中亚部分地区),所以玄宗就咨询了他对叛乱的看法,面对这么大的叛乱,封常清却说起了大话,他认为,如今天下太平,内地很多年没有打过仗,所以安禄山突然叛乱,大唐子民都望风而逃,但这毕竟是叛乱,只有安禄山一人想谋反,其他人必不与安禄山同心。之后,封常清请求派他到东京洛阳,开府库,募集勇士,挑马棰渡河,计日取安禄山头颅献到朝廷。封常清是天下名将,玄宗听了他的分析后,非常开心,稍稍放下心来,任命他为范阳、平卢节度使。封常清迅速赶到东京洛阳募兵,十几天后,募集到六万人,封常清先将河阳桥拆毁,以防安禄山从河内(河内指今天河南新乡焦作一带,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经过河阳桥向洛阳进发。河阳桥在洛阳以北,连接黄河两岸,离洛阳非常近。

  但封常清误判了形势,他以为叛军会一路南下,到了黄河北岸不渡河,而是向西经过河内到达河阳,经过河阳桥进攻洛阳,而安禄山最后却是从灵昌(今河南安阳滑县)渡的黄河。
  就在封常清到洛阳备战的时候,叛军刚刚走到博陵(今河北保定定州)南,在这里安禄山遇到了被劫持而来的太原副留守杨光翙,安禄山严厉训斥了杨光翙依附杨国忠,与自己为敌,之后将其斩首示众,令将领安忠志率精兵守卫土门,安忠志本名张忠志,被安禄山收为养子,故冒姓安,日后他还有另外一个为人熟知的名字---李宝臣,安史之乱平定后他成为了首任成德节度使,土门关就是大名鼎鼎的井陉关,扼守太行八陉第五陉---井陉,井陉是太原到常山(今河北石家庄)的必经之路,另外一个著名关口娘子关也是扼守井陉的雄关。

  太行山南北绵延千里,将今天的河北和山西分开,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条通道可以连接两地,像井陉这样重要的军事通道,太行山还有另外七个,俗称“太行八陉”。分别是: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