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读三国(下):三国解谜

作者: hz_lj9999

  日期:2018-06-21 21:42:59
  老刘读三国之下篇。原文发在楼主的水浒贴。这里是整理版。
  解析一:关羽之死
  关羽之死,粗粗看起来就是关羽北伐,兵败被杀,事情的前因后果很清楚。其实不然。这个也是很多人都反复写文章探讨这个事件。有太多人从阴谋论的角度去看关羽之死,就楼主粗略统计,就有:刘备借东吴曹操除掉关羽;三方合伙算计关羽乃至于把诸葛亮也牵涉进来,原因嘛蜀中没有及时增援关羽,背后是诸葛亮和关羽关系紧张等等,反正关羽对于刘备诸葛亮是威胁,不除掉不利刘禅借位,不利诸葛亮掌权。楼主只能说,人心不古,瞎说总比楼主正经的分析容易。

  就楼主看来,要想把这个事情说清楚,必须从比较全的角度去全景分析,必须包括,但也许有遗漏:
  1)刘备集团和曹魏集团有什么不同?关羽与刘备的定位关系?
  2)关羽为什么看不起孙权?不采纳联吴抗曹的国策?
  3)孟达从秭归出发北攻东三郡,孟达奉的是谁的命令?刘备为什么要派刘封前去助阵?
  4)关羽北伐的原因是什么?刘备的心思到底是什么?
  5)孟达,刘封为什么不出兵夹击襄阳?孟达为何出走?

  事实上,刘备集团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就是关羽被杀,这个也导致了日后的诸葛亮北伐的悲剧。因此,不把关羽之死搞清楚,不能说读懂了三国。
  第一点,刘备集团和曹魏集团的异同
  刘备集团和曹魏集团是有很多不同点的,跟孙吴集团倒是有点类似。曹操在陈留竖起义旗,带着人马前来投奔的是夏侯惇,夏侯渊兄弟,也有曹仁,曹洪兄弟。其在曹魏集团的地位,和关羽,张飞相仿,曹操可谓是夏侯兄弟,曹氏兄弟的兄长,而关羽,张飞也视刘备为大哥。夏侯兄弟曹氏兄弟前期好像跟曹操是合伙人的关系,其实不然,曹操早就在中央为官,声名远播国内,根本不是夏侯兄弟,曹氏兄弟所能比的,这四人投奔曹操,说白了就是跟着曹操混的,从一开始,大家的主仆关系,其实就是很明确的,曹洪在讨董卓的一段故事可以说明这一点: 起义兵讨董卓,至荥阳,为卓将徐荣所败。 失马,贼追甚急,洪下,以马授 , 辞让,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遂步从到汴水,水深不得渡,洪循水得船,与 俱济,还奔谯。

  曹洪在曹操刚起兵就有这样的意识,说明夏侯氏曹氏和曹操的关系一开始就很明确的。当然,关羽和张飞也是如此,但是,两人和刘备的关系偏向兄弟的关系更多一点。这个和刘备的出身,也是和三人在楼桑村的地位并没有太多差异有关系的。大家都是底层百姓,就不能像曹操这样的官宦世家有诸多讲究。所以我们看刘关张三兄弟恩若兄弟,寝若同床的记载,却看不到曹操和夏侯氏曹氏兄弟的类似关系。

  这种宗族关系和兄弟关系建立了比较牢靠的团体,对前期曹魏集团和刘备集团的生存发展壮大有很大的助力。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建立了正规的政府,更是规范了这种的上下级关系,这也是曹操对自己儿子曹彰说在家为父子,在朝为君臣的原因。刘备虽然一直也在徐州等体制内为官,但由于一直在不停的征战,也没有稳固的根据地,再加上人才的缺乏,刘备自然还是以亲情作为维系团体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政治路线的选择上,曹操和刘备都选择了扶助汉室作为自己发展壮大的路线。曹操为此得到了不少的政治资源。不过在曹操剿灭袁术,吕布,袁绍后,曹操的在董承一案中表现出来的霸道,大概让很多人认识了曹操内心真实的想法。
  而刘备基于自己的处境,随后继续抗起了扶助汉室的政治旗帜。问题是每个集团内部都有一些坚持政治立场的人,坚持理想的人,并不会因为时势的改变而改变,这些人很多就成了悲剧的主人,例如曹操羽翼丰满后的荀彧,但这些人也成了后世景仰的对象。
  刘备拿下汉中后,也可以说是羽翼丰满了。称汉中王大概是第一步了。由于有曹操的榜样在先,刘备日后的做为可知。曹操称魏公,到魏王,而刘备直接称汉中王,大概都表明了两人的本心,刘备显得更加有点迫不及待的感觉。本来汉室就已经衰败不堪,可是掌握了天下的曹操,刘备,孙权三大地方势力,都不是真正能够复兴汉室的靠山,这个让那些对复兴汉室存有一丝想法的人都感到了希望的渺茫。这个应该包括刘备集团内独守荆州一方的关羽。

  从基本的刘备关羽的关系来看,关羽与刘备虽然名为上下级关系,实际兄弟关系的成分却很足,而这种兄弟关系是建立在扶助汉室的这个共同的政治旗帜下的,而这个具体的表现,就是关羽熟读春秋。春秋这本书孔子说了,主题就是让乱臣贼子惧。这个大概也是曹操无法收买关羽的真正原因,也是关羽坚定跟着刘备的主要原因吧。
  同样,刘备称汉中王,抛弃了扶助汉室的政治旗帜,这个对关羽的打击还是比较大的。而刘备发展是距离荆州千里之遥的益州和汉中,从建安十七年入川,到建安十九年夏拿下成都,再到建安建安二十二年发起汉中之战,到建安二十四年五月曹操退出汉中,刘备基本上都是在征战中度过,唯一和关羽有交集的是刘备建安二十年到荆州和孙权进行湘水划界,还荆州,避免孙刘两方的冲突。在建安十七年到建安二十四年,刘备的主要精力都放在益州和汉中,再加上刘备和关羽的这种兄弟关系,荆州方面基本上关羽大权独揽,由关羽说了算。

  日期:2018-06-21 22:02:46
  第二点,关羽与孙权的关系
  从荆州到益州到汉中,基本上一条长蛇阵,作为刘备集团东方的主官,又是面临孙权,曹操的三方交战的前线地区,诸葛亮临走时要求关羽联孙抗曹,关羽为什么不答应呢?我们看三国演义中的这一段:孔明曰:“既主公在涪关进退两难之际,亮不得不去。”云长曰:“军师去,谁人保守荆州?荆州乃重地,干系非轻。”孔明曰:“主公书中虽不明言其人,吾已知其意了。”乃将玄德书与众官看曰:“主公书中,把荆州托在吾身上,教我自量才委用。虽然如此,今教关平赍书前来,其意欲云长公当此重任。云长想桃园结义之情,可竭力保守此地,责任非轻,公宜勉之。”云长更不推辞,慨然领诺。孔明设宴,交割印绶。云长双手来接。孔明擎着印曰:“这干系都在将军身上。”云长曰:“大丈夫既领重任,除死方休。”孔明见云长说个“死”字,心中不悦;欲待不与,其言已出。孔明曰:“倘曹操引兵来到,当如之何?”云长曰:“以力拒之。”孔明又曰:“倘曹操、孙权,齐起兵来,如之奈何?”云长曰:“分兵拒之。”孔明曰:“若如此,荆州危矣。吾有八个字,将军牢记,可保守荆州。”云长问:“那八个字?”孔明曰:“北拒曹操,东和孙权。”云长曰:“军师之言,当铭肺腑。”

  事实上,关羽并不愿意对孙权一方有任何退让。诸葛亮离开荆州后,助力刘备拿下益州,荆州基本是关羽说了算。不过,从日后刘备亲自从益州赶到荆州处理和孙权的划界问题,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端倪。什么端倪呢?就是刘备害怕关羽与孙权集团的关系不好,处理不好划界的问题。当然,也有划界这么大的事,需要刘备来亲自拍板的因素。奇怪的是,和孙权划界这个事情,刘备能赶到荆州处理,那么关羽北伐,刘备为什么放任呢?

  关羽比孙权大个二十多岁,而关羽的性格又是有点看不起那些只会打嘴炮的,例如华阳国志说关羽骄士大夫而善待士卒,这个也是关羽战斗力比较强的原因之一。孙权在建安二十年的合肥之战,以十万人与七千人的张辽对战,结果败还江东。张辽是关羽的好友,同乡,关羽肯定觉得自己不弱于张辽的,因此这个事情让关羽彻底看不起孙权了。关羽拒绝和孙权联姻,动辄就骂江东群鼠,孙权儿子是犬子,不是一点原因没有的。

  关羽是扶助汉室路线的坚定执行者,而孙权是汉室的割据军阀之一,从理论上讲,关羽与孙权早晚有一天是要决一死战的。由此可见,关羽拒绝和孙权的联姻,不但是关羽瞧不上孙权的能力,而且双方政治立场的差异,也如鸿沟。同时,关羽也是看到了孙权妹妹和刘备联姻失败的结果,从这点上说,关羽也是为了女儿考虑啊。从这点上说,关羽比之孙权这种动不动搞联姻的,要可爱一些。
  日期:2018-06-21 22:07:06
  们接着谈接下来的3,4,5点。
  要解析关羽之死,我们要先看事件发展的时间表:
  以下时间表按资治通鉴:

  建安二十一年五月,曹操称魏王。
  建安二十三年正月,耿纪韦晃在许都起兵,联络关羽为援。
  建安二十三年十月,宛城太守侯音反。时征南将军曹仁屯樊以镇荆州,魏王操命仁还讨音。 建安二十四年 正月,曹仁屠宛,斩侯音,复屯樊。
  建安二十四年三月,刘备遣宜都太守扶风孟达从秭归北攻房陵,杀房陵太守蒯祺。又遣养子副军中郎将刘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达军,与达会攻上庸,上庸太守申耽举郡降。备加耽征北将军,领上庸太守,以耽弟仪为建信将军、西城太守。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刘备称汉中王。封关羽前将军,假节钺。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关羽攻襄阳。八月,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杀庞德。
  按三国志刘封传: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
  建安二十四年十月,陆浑民孙狼等作乱,杀县主簿,南附关羽。羽授狼印,给兵,还为寇贼,自许都以南,往往遥应羽,羽威震华夏。
  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关羽西保麦城。

  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孙权将潘璋司马马忠获羽及其子平于章乡,斩之,孙权遂定荆州。
  第二年七月,也就是黄初元年,公元220年,蜀将军孟达屯上庸,与副军中郎将刘封不协;封侵陵之,达率部曲四千馀家降魏。
  从整个事件发展来看,重要的当事人有刘备,诸葛亮,孟达,刘封,关羽。从时间轨迹来看,我们要搞清事件前后的因果。这样才能从逻辑推理还原事件的真相。楼主先提出两个问题:
  1)刘备封关羽前将军,假节钺 与关羽进攻襄阳 谁先谁后??
  2)孟达进攻东三郡前的职位宜都太守,宜都郡是原来的临江郡,治所夷陵,再之前是留屯江陵。这个地方应该是归荆州管辖的。很显然的,留屯江陵时期的孟达,关羽肯定是他的上级。那么,宜都太守的孟达,他的领导是关羽吗?孟达进攻东三郡是奉谁的命令?是关羽的还是刘备的?
  日期:2018-06-21 22:17:19
  孟达进攻东三郡与刘封奉命前来助阵是有前后的时间顺序吧,那么,孟达真的搞不定东三郡吗?
  按三国志先主传,遣刘封、孟达、李平等攻申耽於上庸。按三国志刘封传, 初,刘璋遣扶风孟达副法正,各将兵二千人,使迎先主,先主因令达并领其众,留屯江陵。蜀平后,以达为宜都太守。建安二十四年,命达从秭归北攻房陵,房陵太守蒯祺为达兵所害。达将进攻上庸,先主阴恐达难独任,乃遣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达军,与达会上庸。上庸太守申耽举众降,遣妻子及宗族诣成都。先主加耽征北将军,领上庸太守员乡侯如故,以耽弟仪为建信将军、西城太守,迁封为副军将军。

  这个事件的描述,明显刘封传更明确一些,从命达从秭归北攻房陵,注意这里没有主语,到先主阴恐达难独任,乃遣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达军,与达会上庸,很明显的一点是后面命刘封的是刘备,前面的则不一定是刘备。
  秭归属于夷陵,应该也是孟达的宜都太守的辖区。楼主以为,孟达北上应该是关羽的命令。这样,刘封传中的孟达北上和刘封助阵的逻辑关系才讲的通。否则,刘备为什么不一起下个命令让孟达和刘封合击东三郡,而是有明显的前后时间关系?刘备为社么这么做呢?表面上看,好像担心孟达摆不平东三郡的申耽申仪兄弟,其实,如果我们看到建安二十四年五月曹操从汉中撤退,从后来申氏兄弟的反复无常来看,申氏兄弟并不会拼死抵抗的,而孟达虽然不算一代名将,但多少有点能力,投曹丕后,曹丕也很欣赏他,以楼主的考虑,不至于搞不定失去靠山的申氏兄弟。

  所以,这里的疑问就是,关羽为什么派孟达北上,而刘备为什么派刘封助阵,刘备担心什么?
  日期:2018-06-21 22:23:07
  让我们再接着看东三郡的地理位置。
  很明显的一点是,上庸房陵一带的东三郡虽然在管理关系上属于益州巴东郡,但是出上庸线,就可以攻击襄阳了。这个是出益州的另一条路线,上庸线。很明显的一点是,关羽趁刘备在汉中耗住曹操主力的时候,派孟达北上,抢占东三郡,从防守的角度看,有一定的意义,因为东三郡本来就是属于益州的。但更多的是关羽从进攻的角度考虑的吧,这样可以两面夹击襄阳。显然的是,关羽的考虑出发点,基本就是要北伐了。那么,刘备同不同意呢?

  汉中之战打了两年,基本上益州已经男子当战,女人当运了,刘备已经有点筋疲力尽了。从常理来看,汉中之战结束至少要两年到三年,刘备集团才有发动大战的基础。那么,从历史我们看到的是,几乎就是汉中之战结束的同时,关羽就开始北伐了。关羽的北伐,刘备同意吗?愿意支持吗?如果不愿意,关羽又为什么独立搞这个作战呢?
  日期:2018-06-21 22:27:33
  很明显的一点是,在三国志关羽传,还是先主传,等等,都没有说关羽是否得到了刘备的命令,又或者关羽还是自己做的决定。从道理上来讲,刘备应该是不会同意关羽在这个时候北伐的。以楼主的判断来看,关羽应该只是知会了刘备一声,但没有听从刘备现在不北伐的决断。
  三国演义罗贯中也很明显感到了其中的蹊跷,并替刘备诸葛亮做了遮掩: 却说汉中王令魏延总督军马,守御东川。遂引百官回成都。差官起造宫庭,又置馆舍,自成都至白水,共建四百余处馆舍亭邮。广积粮草。多造军器,以图进取中原。细作人探听得曹操结连东吴,欲取荆州,即飞报入蜀。汉中王忙请孔明商议。孔明曰:“某已料曹操必有此谋;然吴中谋士极多,必教操令曹仁先兴兵矣。”汉中王曰:“依此如之奈何?”孔明曰:“可差使命就送官诰与云长,令先起兵取樊城,使敌军胆寒,自然瓦解矣。”汉中王大喜,即差前部司马费诗为使,赍捧诰命投荆州来。

  这个罗贯中显然在糊弄读者,按三国真实的历史,曹操新败汉中,内部宛城侯音造反,曹仁跑来跑去平叛,似乎没有那个余力再进攻荆州吧,再说了,我们前面说过荆州是三分交界之地,曹操又哪里会进攻荆州,又让孙刘联手对付自己呢?所以,罗贯中找的理由恐怕是不成立的。
  日期:2018-06-21 22:53:13
  那么,关羽不听刘备,擅自发动北伐是为了什么呢?我们有旁证吗?

  前面我们说过,刘备是关羽的上级,但更是关羽的大哥,两人的兄弟关系,不但是建立在楼桑村那段同吃苦,共患难的岁月,更是建立在两人原本有着共同的政治志向,那就是扶助汉室。现在,随着刘备的地盘越来越大,除了关羽还在坚守当初三兄弟起兵的初心,好像刘备对此离的越来越远了。这个其中,刘备称汉中王大概是压垮兄弟情的最后一根稻草。
  刘备称汉中王,我们前面说过,这个时候其实不是非常妥当的。但这个是刘备一贯的的梦想,这个时候刘备也快六十岁了,大半生都在漂泊,突然实现了梦想,得意的时候有点忘形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刘备的忘形,就把刘备的内心给暴露出来了。当然,我们不能忘了诸葛亮这个重要的推手。正是诸葛亮领着群臣,半要挟半表忠心的劝刘备进王位,刘备才会如此急不可耐。当然,关羽的政治态度,刘备是清楚的,刘备对兄弟之间的感情有信心,觉得自己还是能摆平这件事的。

  华阳国志记载这么一件事:又以黄忠为后将军,赵云翊军将军。其馀各进官号。军师诸葛亮曰:“黄忠名望本非关、张、马超之伦也。今张、马在近,亲见其功,犹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先主曰:“吾自解之。”时关羽自江陵围曹仁于樊城,遣前部司马犍为费诗拜假节。
  诸葛亮为什么说关羽会不高兴呢?这话本身就表明了关羽与刘备不是普通的上下级关系,所以关羽才会对封什么官会有意见。其次,关羽真的是对封的官有意见吗?关羽虽然为人骄傲,但还至于如此吧。以楼主的判断,关羽表面上是对封官的不满,实质是对刘备抛弃扶助汉室这个政治旗帜的不满。
  刘备其实对此心中明白,所以才怼了诸葛亮一句,吾自解之。当初,是你们诸葛亮等人死拉活拽让我称王,却不考虑整个集团的政治发展的大计,现在问题来了,你们又没有办法解决。刘备心里有火。
  日期:2018-06-21 22:55:57
  当然,刘备对关羽的兄弟之情还是有信心的,觉得最后关羽还不至于背叛自己的,所以才有了费诗的一番劝解,这个话大概也是刘备教费诗的。罗贯中对此做了精彩的发挥:云长出郭,迎接入城。至公廨礼毕,云长问曰:“汉中王封我何爵?”诗曰:“五虎大将之首。”云长问:“那五虎将?”诗曰:“关、张、赵、马、黄是也。”云长怒曰:“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遂不肯受印。诗笑曰:“将军差矣。昔萧何、曹参与高祖同举大事,最为亲近,而韩信乃楚之亡将也;然信位为王,居萧、曹之上,未闻萧、曹以此为怨。今汉中王虽有五虎将之封,而与将军有兄弟之义,视同一体。将军即汉中王,汉中王即将军也。岂与诸人等哉?将军受汉中王厚恩,当与同休戚、共祸福,不宜计较官号之高下。愿将军熟思之。”云长大悟,乃再拜曰:“某之不明,非足下见教,几误大事。”即拜受印绶。

  关羽对于刘备称汉中王的态度,从汉中王封我何爵一句即可以看出。关羽的不满已经溢于言表了。这个关羽不赞成的态度,又不能拿刘备开说,只好拿一个黄忠说事了。而费诗的劝解,大概也是刘备在说,不管政治分歧如何,我们还是兄弟,这么多大风大浪都过来了,我们的兄弟情就不要在这个小船上打翻了。
  华阳国志的一句时关羽自江陵围曹仁于樊城中的时,就印证了关羽攻打襄阳樊城在先,而刘备给关羽封官,假节钺再后。而很多人都说了,刘备给关羽假节钺,就是给了关羽独自北伐的权力而不必得到刘备的批准。
  事实上,这样的说法是不一定成立的。按楼主的判断,是关羽派孟达取东三郡,后刘备派刘封制孟达,在刘备称王,关羽不满爆发,独自北伐,为了给关羽遮掩,也为了关羽的兄弟情,刘备委屈求全,就给关羽假节钺了,那意思是你的事情你做主,我们兄弟还是要做的。
  实际上,关羽没有经过刘备的同意,独自北伐,这个按道理来讲都是属于大不敬的行为,甚至说叛乱也未不可。当然,兄弟们还有共同的敌人曹操,孙权。这个是刘备还能忍的原因。更为重要的,楼主以为刘备还是感念当年关羽弃曹操而追随自己的兄弟之义,这个是刘备容忍关羽的根本原因。
  那么,关羽此时发动北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没有刘备的支持,关羽还一定要这么做呢?

  日期:2018-06-21 23:02:35
  事实上,建安二十四年是汉献帝的最后一个完整的当皇帝的年份了。明年,曹操就去世了,汉献帝改年号建安为延康,延康也没能延长汉献帝的命运,同一年,汉献帝就被迫禅让皇帝位给曹丕,曹丕改元黄初。
  所以,我们前面说过,从曹操称魏公,建立魏的行政班子,再到建安二十一称魏王之后,有点政治觉悟的都知道曹操离篡逆越来越近了,不管是什么原因,为拥护汉室也好,为争权也好,还即或是为了反对曹魏集团的暴政也好,各路人马纷纷上场,反对曹魏集团的事件不断发生。
  关羽身处距离中原较近的荆州地区,而关羽又素有忠义之名,各路人马纷纷联络关羽,以关羽为后援。从建安二十三年曹魏集团的两大反叛事件,耿纪韦晃反曹和宛城侯音造反,本来是关羽的好机会,但是,那个时候曹操主力一是还未出发到汉中,二是曹仁平叛的速度可以,转手就收拾了侯音,而关羽估计这个时候还在和刘备商量呢。刘备这个时候正在和曹操在汉中死磕,关羽北伐,固然能牵动曹操在汉中的主力,但问题是曹操去汉中之前就有准备,于禁并没有出现在汉中之战,而是让于禁驻扎在曹仁之后,防备关羽和孙吴在荆州方向的攻击。再加上曹仁也并不好惹的,万一关羽北伐不成攻,被曹仁打破荆州,那么刘备在汉中方向反而会受影响。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