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天下的蒙古(成吉思汗时代蒙古人的故事)

作者: 公子小捷

  日期:2018-08-29 13:39:27
  本帖讲述13世纪最大规模的蛮族入侵、草原时代血与火的传奇,也就是成吉思汗时代那些蒙古人的故事。
  卷 一 
  星 天
  欲了解世界历史上最强大的征服者的一生,我们必须先熟悉一下抚育他成长的那片草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成吉思汗的巨大能量也不是突然间集聚而起。

  12世纪的蒙古草原,没有强力的统一政权,更谈不上国家。文明在这片寥阔的星空下,已经陷入了长期的混沌。《蒙古秘史》用史诗的语言回忆道:
  星天旋转
  诸国争战
  连上床铺睡觉的工夫也没有
  互相抢夺、掳掠
  这是草原上最混乱的时代。
  匈奴、柔然和突厥,曾经崛起于此的诸帝国,其往事已如风散尽。即使最晚近的回鹘,也早在三百年前便已崩塌。
  这里是血与火的世界——一代代草原骑士,弓马娴熟,以风为骑,以露为饮,驰骋于草原、戈壁和荒漠,杀伐无忌。从大兴安岭到里海,从长城到贝加尔湖,数百个蒙古或突厥系的大小部落林立,他们为了牧地、羊群,或者女人,可以一言不合地选择开战。
  在认识这些夹杂着蒙古语、东胡语、突厥语,乃至汉语和波斯语的游牧民之前,我们先去了解一下那些嘶风战马们所驰骋过的山川水泽,这是我们故事人物活动的主要舞台。
  日期:2018-08-29 13:43:27
  1 三河之源
  亚细亚洲,像一方中国式的歇山屋顶。其屋脊是最高处的青藏高原,居于大洲中央,大江大河从这屋脊的瓦缝中四泄而下。在此屋脊之东北,栖息着一处高地,它高悬于四方之上,此即蒙古高原。
  蒙古高原,便是我们现今所认定的、属于“蒙古”民族的各部落最初活动的区域,它要比如今的蒙古国大不少。向北,至少达到贝加尔湖两侧。向南,达河西走廊、阴山和长城一线。向东,至大兴安岭。向西,迄于阿尔泰山(金山)。
  这一区域的精华,是以南部的戈壁和大兴安岭、杭爱山、唐努乌拉山以及萨彦岭围绕起来的一个椭圆形,我们不妨称之为“椭圆核心区”。
  椭圆核心区的西部,发源于杭爱山北麓的诸河流,形成了以色楞格(薛灵哥)河和鄂尔浑河为主体的色楞格河水系。这里是草原西部的传统政治中心。
  神秘的鄂尔浑河注入色楞格河,使得后者的水量十分充沛。色楞格河被誉为蒙古人的母亲河,风景很好,是值得旅游的好去处。蒙古人很喜爱她,用马头琴曲这样歌颂她:

  美丽的色楞格,河水宽又长
  穿越大森林,歌唱向远方
  金色的麦田,掀起千重浪
  迷人的原野,伴随在你身旁
  蒙古人大概是没有金色麦田的,但是色楞格河的美丽勿庸置疑。她一路高歌,在草原上尽情撒欢,流经红色的苏赫巴托尔市,流经布里亚特的首府乌兰乌德,最终注入到深不可测的贝加尔湖。
  鄂尔浑河有一条支流图拉河,她和另外两条重要的河流同出一源。这个源头便是椭圆核心区的东部政治中心,今天的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库伦)也在此处。

  这个源头便是蒙古人的圣山不儿罕山。
  不儿罕山在乌兰巴托的西北,它是东西走向的肯特山脉的主峰。《蒙古秘史》开篇便写道,成吉思汗的祖先——
  渡过腾汲思海子来到斡难河源头的不儿罕山前住下
  这里提到的斡难(鄂嫩、鄂伦)河,和同源于不儿罕山的图拉河、客鲁涟(克鲁伦、怯绿连)河一起,构成了蒙古的“三河”。不儿罕山,是蒙古的“三河之源”。
  成吉思汗的祖先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在此繁衍生息近二十多代,直到铁木真的出生。将来,在统一蒙古的战争进程中,铁木真将多次回到这里寻求庇护和安慰,攀上不儿罕山的最高处,彻夜祈祷,祁求长生天的庇护。在征服了半个世界之后,客死异国的成吉思汗,还要到这里归葬。
  然后,这里成了千年来世界上最神秘的禁地。
  铁木真的意中人,其子孙将要统治欧亚大陆的那个女孩,她的部落在椭圆核心区的东端——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呼伦、贝尔,这是两个湖的名字,她们镶嵌在草原中,如同两块晶莹的碧玉。两个名字都是音译,贝尔湖还有个更讨喜的译名:捕鱼儿湖。
  椭圆形的南方是荒漠和戈壁带,茫茫戈壁滩将高原一分为二,中国人分别称之为漠南和漠北。通过这里的大漠是困难的,《史记》称这种行动为“绝幕(漠)”。“绝”的意思是“横渡”,这是把穿过沙漠比作横渡大海之意。
  因此,大漠实际上保护了草原,草原骑手们面对南方中原王朝的军队,进可攻,退可守。为了避开大漠,中原军队甚至喜欢绕道东北,从大兴安岭的方向发起进攻。
  椭圆形的北方,是西伯利亚的茫茫森林,这里人烟稀少,动物凶猛,气候严寒,风景幽美。散落于贝加尔湖两岸的众多部落,多以渔猎为生,他们被草原牧民们称为“林中百姓”。
  杭爱山、不儿罕山、萨彦岭……
  色楞格河、图拉河、客鲁涟河、斡难河、捕鱼儿湖……

  请记住这些出镜率极高的名字。在这些山川水泽之中,曾活跃着蒙古、乃蛮、克烈亦惕、篾儿乞惕和塔塔儿等等诸多或蒙古种或突厥种的部落。他们互相抢夺、攻战,日夜不休地发泄似乎无尽的战争能量,直到一个绝对强力的人物从他们中间脱颖而出。
  这个人就是铁木真——成吉思汗。
  在他的带领下,所有这些部落,无论是盟友或仇敌,无一例外地,都将团结在“蒙古”的旗帜之下,以国家的形象出现在亚欧大陆之上。
  日期:2018-08-29 13:55:06
  2苍狼传说

  关于成吉思汗和蒙古人的故事,照例,是从传说开始。
  传说中,蒙古人是苍狼的后代。
  在成吉思汗带领蒙古人崛起之前,蒙古的祖上还曾阔过一次,那便是自公元四世纪后期至六世纪中叶称雄漠北的柔然汗国。
  中原人讨厌柔然,但又不得不和他们一起建设美丽的中古世界。对此,中原人的终极武器是起外号,我们有文化,打不过你,还不能画个圈圈诅咒你吗?于是中原人给柔然换了个名,音转成“蠕蠕”,还写进了《魏书》。用这种方式,中原文化人成功地把北方野蛮人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柔然人当然不是什么蠕动的怪物或虫子,他们是蒙古人的祖先,在电影《花木兰》中,胡军饰演的柔然可汗还挺帅气。
  到了六世纪,高原西部的突厥人崛起,开始蚕食、肢解着柔然汗国。终于,在555年(一个发音上有点悲哀的年份),突厥完成了对柔然的赶尽杀绝,实现了高原政权的一次更替。柔然汗国在混战中覆亡。

  突厥对柔然人的屠杀是毫不留情的。只有一小部分柔然人,作为后来蒙古人的祖先,躲过了这场灾难。根椐波斯史家拉施特从蒙古贵族口中收集的传说,当时,只剩下了两男两女,他们逃入一处名为“额儿古涅坤”(意为“峻岭”、“险坡”,似在大兴安岭)的山谷之中避难。那里人迹罕至,四周是无际的群山和森林,只有一条艰险的羊肠小道可通外界,具备了易守难攻的条件。更令他们惊喜的是,山谷的中央是一块草原,植被丰美,物产充沛。

  这里是乱世避难的世外桃源。
  这两个人(应指两位男人)叫捏古思和乞颜,他们在额儿古涅坤安顿下来,休养生息,繁育后代。捏古思和乞颜这两个名字最后发展出两个氏族,后来所有的蒙古部成员都源出于此。
  数百年过去了,随着人口增长,部落的规模膨胀,形成了部落联盟。终于,不断增长的人口和有限的生产资料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山谷中的资源日益紧张。于是,走出山谷,寻逐新的水草之地便提上了议事日程。
  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怎么出山。祖先当年逃亡进来的那条险峻小道实在太险峻了,经过数世纪的风雨,早已湮没在坍塌的山石和茂密的荆棘中了,无迹可寻。现在,不但仇人找不进来,连自己也出不去了。要想出山,必须得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一条新路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凿路得有凿路的工具,徒手是完成不了的。好在这群山之中正好有一处铁矿山,长老们一合计,决定发挥大炼钢精神,号召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架起了土高炉,开始大规模的采铁行动,他们要用这里的铁矿来铸造开山工具。

  采矿的方式非常特别,蒙古传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草原先民冶铁图:部落的全体成员被聚集起来,他们在森林中砍伐出许多木柴,开挖了很多煤矿,并宰杀了七十头牛马,用它们的皮制成七十个风箱。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大家在山坡下堆起木柴和煤,同时拉动七十个风箱,一起煽风点火。一时间,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七十个风箱产生的大火成功地熔化了山壁,大家从那里取得了无数的铁。利用这些铁,打制出很多工具,再利用这些工具,出山的通道最终被成功地开辟了出来。人们走出了大山,回到数百年前祖先们生活过的广阔原野。 

  关于这种山路,不妨参考河南辉县郭亮村村民在太行山上开凿的挂壁公路。
  后来,曾经拉过风箱的部落都获得了一种荣誉性的历史地位。另有一些部落虽然声称自己拉过风箱,但是不被大家承认。
  拉过风箱很了不起的。
  出山的过程中有一段小插曲。高颜值的弘吉剌惕部人性急而又自私,可能是在山路将通未通之际,他们未和大家商议,就私自先出了峡谷,因为走得匆忙,用脚踩坏了其他部落的炉灶,从此这个部落的人落下了足疾的毛病。由于有这个挥之不去的历史污点,弘吉剌惕人一直感到很苦恼。
  很多年以后,在成吉思汗的氏族中,依然保留着一种习俗:新年前夜,人们要准备好风箱、熔炉和煤,将少许的铁烧红,放到砧上锤打,以示对那段艰难历史的纪念和感激。
  从这个史诗色彩的先民传说中,我们简单地可以得到五点信息:
  一、蒙古部的先民是从事渔猎的“林中百姓”,居住在大兴安岭的某个山谷之中。
  二、这里地势险要,植被和物产丰富,气候宜居。
  三、这里有丰富的铁矿和煤矿资源,可以冶铁制兵。
  四、七十只风箱对应七十个小氏族单位,再加上一些没有拉过风箱的单位,显示出当时蒙古部人口的繁盛。
  五、冶铁是一次大规模武备行动的反映,这是为重返草原进行的军事准备。
  走出额儿古涅坤山谷,占据从三河之源到呼伦贝尔草原之间的广袤草原,一定不会一帆风顺,一定伴随着攻伐和杀戮,但是史乘和传说在这里都缺失了,我们难以知晓具体的情况。《秘史》的叙事是从蒙古部的祖先来到不儿罕山开始的:
  成吉思合罕的祖先是承受天命而生的孛儿帖赤那,他和妻子豁埃马阑勒一同渡过腾汲思海子来到斡难河源头的不儿罕山前住下
  这是蒙古祖先有清晰谱系记载的开端。“孛儿帖赤那”意为苍狼,“豁埃马阑勒”则是白鹿。苍狼和白鹿交配,生下了名为巴塔赤罕的儿子。这样的狼生神话在草原民族里非常流行,突厥人也是这么说的。我们不妨这样理解:这是一支以狼为图腾的部落,和一支以鹿为图腾的部落的结盟。不过,也有不少人认为,孛儿帖赤那只是个名字,并不是指狼,就像马云不是马,龙姑娘也不是龙一样。

  从巴塔赤罕以下,又传十代,到脱罗豁勒真伯颜(不妨简称“伯颜”)。伯颜家境殷实,有银花马和铁青马两匹骏马,还有仆人。他有两个儿子,名叫都蛙锁豁儿(简称“都蛙”)和朵奔蔑儿干(“蔑儿干”意为“神箭手”)。其中,都蛙的四个儿子后来发展成了朵儿边部,也就是明清时期瓦剌部中的杜尔伯特部,“朵儿边”的意思就是“四”。
  都蛙开了天眼,与二郎神不一样的是,他的额中仅生有一只独眼,这只独眼可了不起,可以望见三程远的地方,这种特异功能将为家族的发展带来第一次质的飞跃。有一天,两兄弟上到不儿罕山,都蛙照例打开天眼,他看到山下沿着统格黎小河迁移来了一群百姓,就中车上一个美女,都蛙眼睛一亮,心想,要是这姑娘还没嫁人,可以抢过来嫁给我兄弟。
  这就是大人物与众不同之处,都蛙看到美女,先想着的是兄弟。他叫朵奔蔑儿干下山去看看,毕竟朵奔蔑儿干没有天眼,在山上看不见。朵奔蔑儿干跑下山一看,果然是美女,心中大喜,一问,正是君未娶我未嫁,于是就把她娶回家了。

  草原人民的情感表达就是这么直接。
  这位西伯利亚美女,是秃马惕部一位那颜(贵族的一个称号)的千金,名叫阿阑豁阿(“豁阿”意为“高颜值”)。这位那颜因为受不了本部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制约(禁止捕猎貂鼠、灰鼠等野牲),带着家人向不儿罕山迁徙,可能还没走到目的地,半路就把女儿给陪了出去。
  阿阑豁阿给朵奔蔑儿干生了两个儿子。
  朵奔蔑儿干有一次外出打猎,在森林中遇到一位兀良哈部(今译鄂伦春)猎人。猎人正在用火烤着鹿肉,朵奔蔑儿干过来搭讪,问他要肉吃——也可能是抢肉吃,纯朴的兀良哈猎人就分了一些鹿肉给他。
  朵奔蔑儿干驮着鹿肉往回走,路上遇到一个领着小孩的穷人。他又搭讪这个穷人。穷人说,如果把鹿肉给我,我就把小孩给你带走。朵奔蔑儿干答应了他,然后带了这个交换来的小孩回家,用作仆人。后来,朵奔蔑儿干死了。他死了以后,寡居的阿阑豁阿又生了三个儿子。
  这么着,问题来了。
  不用说,两个哥哥肯定郁闷了。他们议论:我们的母亲没有近亲男子,也没有丈夫,生了这三个儿子,家里只有个仆人,这三个儿子是他的儿子吧?
  除了儿子们,家里的其他亲族也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不可避免地,这些话被阿阑豁阿听到了。
  春日,阿阑豁阿母亲煮好腊羊肉,把五个儿子叫到一起排排坐,开展亲子活动。她给每人发一枝箭,叫他们去折断。他们很容易地折断了。阿阑豁阿又用五支箭合起来,让他们折,五个人轮番去折,谁也没能成功。

  阿阑豁阿母亲乘机总结:“你们五个儿子都是从我的肚皮里生出来的,如果一个一个地分散开,就像一支箭似的会被任何人所击败;你们如果能同心协力,那就像合起来的五支箭似的坚固,不会被任何人所击败。”
  在开展亲子教育的同时,阿阑豁阿也回应了儿子们的疑惑。
  原来,有一位“像黄狗似的”天神在夜里随着黄白色的光,从天窗上照耀进了阿阑豁阿的穹庐中。这光照射在她的身上,抚摸着她的肚皮,进而,光透入了肚皮。阿阑豁阿因为对光有了感应而产生身孕,生下了后面的三个儿子。
  听到这里,五个儿子都惊呆了,阿阑豁阿乘热打铁:“这样看起来将是天子吧?怎么可以和凡人相比。将来做了普天下的皇帝,人们才能够晓得这个道理。”
  在那个时代,人们普遍是非常迷信的,何况这话是从妈妈的口中说出来。儿子们当然是选择原谅她了。这个事情也就此告一段落。

  这个故事可能是阿阑豁阿急中生智想出来的,也可能出于后人的假托,在中国的史籍中,类似的神话有很多。无论如何,经过一代代的口口相传和政治力量助推,“感光而孕”最终成了一个神圣事件。在成吉思汗的事业成功之后,蒙古部集团的内部将根据是否源自感光而生分为两类:
  一、感光而生的部落,即阿阑豁阿后三子的后代,归入尼伦(尼鲁温)部。这些部落后生晚出,历史较短,但由于是成吉思汗的亲属,在政治上居于核心位置。“尼伦”的意思,拉施特解释为“腰”,意指“贞洁之腰”,法国史家格鲁塞认为还有“光之子”的意思。
  二、其余的部落,则纳入迭列列斤(都儿鲁斤)部。阿阑豁阿的长子和次子的后代,也归属于此。“迭列列斤”意指一般蒙古人,它们中的大多数在感光事件之前就已经形成,很多可以追溯到额儿古涅昆山谷时代。
  阿阑豁阿依靠她的智慧,成功地化解了儿子和亲族们的质疑,然而她的团结教育却效果欠佳,五个儿子之间并不和睦。很多年以后,铁木真的母亲还会引用这个反面教材来教育自己的儿子们。
  在阿阑豁阿死后,家里的四个哥哥仗着力气大,把家产给分完了,最年幼的孛端察儿没有拿到自己的份子。
  “这里还怎么能住下去!”孛端察儿伤心地选择了出走。

  冬天将要来临的时候,他骑了一匹青白色、秃尾、生断梁疮的马,沿着斡难河离开了,过着生死由命的流浪生活。这是他事业的开端,他将成为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的开山之祖。
  草原的流浪儿过的是草原式的流浪生活。孛端察儿给自己搭了一个草棚,依靠猎杀野牲、采拾狼吃剩的残肉过活。他还用马尾做成套子,捕捉了一只黄色的猎鹰,这只猎鹰为他捉来野鸭、野雁之类的食物。今天,我们在阿尔泰山区还能看到这种古老的捕猎方式,据说全世界只剩几百人会这项技艺了。
  孛端察儿,感光而生的天神之子,在经历了严酷的考验之后,将要得到神的眷顾。寒冬过去了,春天里,神迹出现了,食物突然多得吃不完,《秘史》在这里用朴实的语言描绘了一派奇异的丰收图景:
  每一个干树枝上
  都挂着野兽的后腿
  每一个枯树枝上
  都挂着两三个野鸟
  有的都腐臭了
  这真是酒池肉林啊,就差酒池了。农耕民族想像天堂的模样应该有金色的稻田,而游牧民族就是肉啊肉的。孛端察儿吃着这些肉,想就差酒池了。

  我需要喝酒!他这样想着。
  这时,沿着统格黎小河又迁移来了一群百姓——统格黎小河总是会迁来一群百姓,上次送来了阿阑豁阿,这次送来了马奶酒。
  孛端察儿于是每天都去这群人家索要马奶酒。那些百姓向他要黄鹰作为报酬,他不给,就这么着,他天天吃着霸王餐。
  如此又过了些时候,孛端察儿的一位哥哥,同样是感光而生的不忽合塔吉(合答斤部之祖),感觉良心上过不去——也可能是想查看弟弟有没有死干净,就出来寻找弟弟。他找到统格黎小河的那群百姓处打听,这些善良的人们告诉他,有个人天天过来吃霸王餐,就是你说的模样,你稍等一下,他一定会回来的。
  果然不大工夫,孛端察儿就来了。兄弟相见,格外眼红,哥哥带着弟弟,两人两骑,立刻往家的方向赶回去了。

  孛端察儿点着马蹄走在后边,他对哥哥嘀咕了句暗语:“身体应当有首,衣服应当有领,这才好。”哥哥没听明白,没有理他。
  过了一会,孛端察儿把这话又嘀咕了一遍,哥哥还是不理。
  过了一会,孛端罕儿又又嘀咕了一遍。
  不忽合塔吉终于忍不住:你为什么三番两次说这听不懂的话?还能不能愉快地交流了?
  孛端察儿发现哥哥的智商跟不上,赶忙解释:刚才那伙人你也看到了,他们不分尊卑,没大没小,非常粗鄙。我问他们要马奶酒他们竟然就给了,还天天给,我认为我们可以把他们掳来,做他们的首领!

  不忽合塔吉终于跟上了弟弟的智商,他精神一振,回头说道:掳掠几个百姓,抢几匹马羊,这才是草原上正经的事业,弟弟长大了,终于出息了啊!想去抢劫就直说嘛,用不着遮遮掩掩——但是我们两个人的力量不行,得回家搬救兵。
  于是两人就赶回家去商议。家里哥哥们一听,都很兴奋地同意了。当初分财产的时候不能团结,抢财产的时候团结一下也挺好的。
  就这么着,兄弟五个把这群善良的百姓以及他们的畜产都劫为己有了,实现了家族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飞跃。劫掠的时候,哥哥们还不忘欺负一下弟弟,他们让孛端察儿打前锋:你最熟悉情况,你不上谁上?
  前锋孛端察儿在这次劫掠中充分发挥了他的勇武,收获颇丰,主要成就是抢了一个老婆,她来自森林中的兀良哈部。从此,孛端察儿不用再孤身一人睡在小草棚里数星星了。为了成家,他甚至不介意当接盘侠,因为抢来的这位妻子当时已经怀有身孕了。
  再也不用做单身狗了!孛端察儿心里欢喜地想着。
  很快,妻子生出了一个儿子,取名札只剌歹,意思是“外人、外族”。虽然名字被养父打上了歧视的记号,但是,小小的札只剌歹将会顽强生长,他将成为强大的札只剌惕(札答阑)部的祖先。

  孛端察儿从此走上了人生颠峰,后来又另迎娶了一位白富美,白富美还带来一位媵妾。三个老婆一起发力,给孛端察儿生了许多儿子,这些儿子的后代们以后都发展成了部落。他的几位冷血哥哥的后代也很兴旺,也发展出了自己的部落。
  由此我们推想,美丽的阿阑豁阿,西伯利亚女神,她确实是一位聪慧能干的女性,她养育的五个儿子都有很强的手段和能力。她开启了整个家族和部落的一段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内,人口和畜产迅速增多,部落规模快速扩大。当然,这可能和史诗中暗指的那次草原大丰收也不无关系。
  日期:2018-08-29 19:34:50
  3孛氏孤儿
  天神之子孛端察儿,以他的果敢和勇武,为部落的壮大开拓了一条道路。又因为遇到一次奇异的草原大丰收,部落的人口开始成倍增长。公元十世纪的草原上一片欣欣向荣。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