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信仰归来----道德经解读
作者:
老头子2018
日期:2018-09-12 12:17:57
道与神之对决,即将拉开序幕
每一位西方哲人的身后,都站着一个高大的影子,他就是神。
每一位东方圣贤的背后,都映着一个光亮的内核,他来自自然。
神之辉耀,曾照亮全球。
自然之觉醒,它叫做道。
道之归来,万年之绝尘。
当道之亮剑,当斩破一切灰暗。
我们的灵感来自于一草一木,我们的力量来自于日月星辰。
在挥手之间,我们已经沉睡千年。
在沉睡中无数性命得以湮灭。
历史轻然翻过,那些性命之凋零如同落叶。
但是这一切即将改变。
道剑即将与神剑相遇!
天地失色!
道者将开辟一时光之门,
毁灭的同时,即将掀开历史新的一页。
日期:2018-09-12 12:18:45
前言
我把道德经解读过几遍了,总觉得思路有些狭窄,联不成一个面,想让这些东西沉淀后凝练成更加清晰的东西,一晃又是两年,也只能说略有所得。以前我解读道德经,侧重于批判,因此戾气稍重。希望两年时间能缓和一些。
古往今来,研究道德经的文章不在少数,但是真正读懂老子的人为数不多,很多《道德经》解读,离老子本人原意非常远,我们眼里的老子,几乎是个超凡脱俗神仙一样的人物,充满玄机。
可是这是老子么?时至今日我们应让真实的老子浮出水面。只有让《道德经》还原本来面目,我们才能深刻认识到其人之伟大。老子留下的《道德经》一文仅仅五千字,这五千字里蕴含的智慧,五万个字也难以描述清楚。读懂这五千个字,就会明白世界,读懂了这五千个字,就会明白人类。从小到大我读了不少书,唯有道德经在震撼我的心灵,越来越深刻认识到,道德经之所以不朽,是因为《道德经》几乎能拯救人类。
感谢老子其人,给后世留下这个不朽的著作。这是我们的祖先用他的智慧给后世指出的一条光明之路。中华文明若有一人该得永生,此人应当是老子;古往今来最伟大之人,无人能超越老子。
道德经一直被误读,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著作,我们应还原它的本来面目。只有真正的道德经才能给世界一盏明灯,且指引人类前进。其实道德经很简单,老子其人充满智慧且朴实近人,没有玄机,只有透彻和洞悉。读懂了老子,一切哲学书籍会犹如打通玄关,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读道德经,要有耐心,道德经字字玑珠,这五千字拓展开来,数十万字也不够。道德经有争议的地方也很多,我尽量把自己的心得与大家分享。
《道德经》不是一部炼丹弄玄之书,《道德经》研究的对象是宇宙和人类社会。曾经有一位古人,试图用他的眼睛去解读世界。然而认识世界似乎无从谈起。也许宇宙诞生可以作为解读《道德经》的初始话题。
宇宙诞生假说比较流行的有大爆炸理论、稳态理论等,总之宇宙诞生了。宇宙诞生之初,没有任何生命,宇宙中一切现象均来源于某种看不见的规律。什么是宇宙呢?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在一个容器里放入铁渣、砂子、水、油、泥土……搅拌让之运动,这个运动中的事物可以看做简化的宇宙模型。试验里的物质凝结成的团体犹如我们所熟知的星球,团体和团体间的空隙犹如星球间的空间。这些物质或者凝结或者分解或者碰撞或者燃烧,总之宇宙是运动的。运动会以多种形式出现,比如碰撞产生的能量会以“波”的方式释放出去,人们把它叫“声波”;热能一部分会转化为“光”,后来人们认识到光也是一种电磁波,和声波类似。
光波和声波差异如此巨大,然而它们是一个东西,叫做“能量”。爱因斯坦提出能量和物质可以转化,也就是说能量和物质是一种东西,宇宙看似复杂,其实单纯,倘若隐隐符合某种规律,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事物。是谁有这个能量?这种东西说不清,道不明,但是真实存在,5000年前老子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此种事物叫做“道”。
“道”是宇宙间一切事物运行规律的总称,一切事物运行、生长、变化、死亡都是“道”的一种体现。“道”无处不在,人类对于“道”的认识永远只是九牛一毛。
当然老子没有近代天体物理知识,他不会想到大爆炸之类宇宙创始假说。老子只能从能观察到的万事万物中总结出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就是“道”。
日期:2018-09-12 12:19:18
第一章 揭示宇宙之无边奥义
道可道,非常道。
老子提出的“道”是什么?“道”我们一般称之为道路,若抽象的看可以视为规律。人是按照道路行走的,事物是按照规律运行的。
那么这一句的意思是:道是可以用文辞描述的,不是我们理解的一般的道路,而是一种抽象性的东西。我们现在看来,道,其实是宇宙中一切事物运行的总规则。
用白话说,老子也许会发出这样的赞叹,这个道啊,是可以解释的,却不是我们寻常指的道路。
名可名,非常名。
名也是《道德经》中关键词汇,什么是名呢?我们不要把“名”狭隘的理解为“名字”或者“名分”。名在《道德经》中是“可以描述”的意思,“可名”就是可以描述之意,“不可名”就是不可描述之意。我们只有把字面意思理解正确了才能进一步了解此句背后深刻内涵。
字面意思,“名”可以描述,却不是通常所谓的名。
什么是描述呢?比如一个人,生下来并没有名字;但是父母都知道这是宝宝。
一条小狗,给它一种吃的东西,第一次给它,它很谨慎;再次给它,就不加思索了。它熟悉这种事物了,虽然它不知道事物的名称,它心里是认可这种食物的。狗不会给事物起名,它的内心可能会说,这种东西很常见,很饱腹,很好吃。包括我们认识一切事物,未必知道是什么,只要见过,就能描述。这个描述的方式,就是名。
我们闭上眼睛,不知道周围有什么。来个臭烘烘的东西,马上会说,有东西存在,而且是个坏东西。此时一个概念在你心中形成,你描述的过程就是“名”。
现在不是你闭上眼睛,是一条狗闭上眼睛。狗也能感觉到有事物存在的,而且它是有反馈的。它不会说话,它要是会说话,也会说,有个臭东西。
现在不是狗,而是一只小虫子,你走到跟前,它会瞬间跑开。虫子不会说话,假如会说话,它会说,快跑,危险来了!
总而言之,生物只要能区分出事物,那个事物就是名。名非人类特有,而是生物特有功能。
“名”归根到底是一种反馈机制,后人把这一系列的外界刺激统称为“意识”。生物的一切意识,都是“名”的体现。我们周围的一切,扫一眼,把它画下来,每个事物都能说个一二三四,那么每个事物都是“可名”的。一切事物,官名叫什么都无所谓,你只要能描述,就是“名”。你描述是借助你的意识。没有意识则“无名”可谈。
老子后文提到的“无名”就是没有意识的情况下的状态。宇宙中没有任何生命,就没有任何意识。字面意思很好理解,背后的意思需要解释一番。
比如我们研究“山”,什么是山呢?远看有凸起的地形为山。我们可以到山顶、山腰、山底。山有基础,埋于土中,山底下5米依旧为山,100米也依旧为山,10000米同样为山,那么一座山就是整个地球。
再比如地球,苛刻的讲,地球直径到底有多大?地球应包括地心、地幔、地壳,还应包括大气层,还应包括地球周边的事物,甚至月球。再甚至月球以外的东西。地球的宇宙直径要比人类认识的大太多。地球的直径可以无穷大,宇宙有多大,地球就有多大。
若从事物相关、联系、一体的角度看,一切事物都存在这个特性,人类呼吸空气,呼吸一次,带动大气运动一次,我们不能判断空气从哪里和这个人彻底无关了。
回到前面那个实验,无论铁渣、泥土、砂子等在运动的过程中,它其实是一个整体,无法把它们任何一个事物剥离开来,在运动的过程中,它们互相影响,互相牵制。宇宙中无论大至星球,小至细菌,也存在这个问题。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宇宙万物其实是共同呼吸的一个整体。任何一个事物若想把它与外界的联系全部弄清楚是几乎不可能的。
没有生命之前,宇宙中没有任何意识,也就是老子所说的“无名”。“有名”就很好理解了,有名既是生物诞生之后有了意识之后的状态。
“无名”的看宇宙万物,宇宙的万物无所谓万物,它是一个整体,混杂而不可分割。
“有名”就好理解了,有了意识之后可以称为有名,而意识为生物特有功能。生物只要能区分出一个独立的事物,“有名”就诞生了。万物做各种紊乱的运动,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易于区分,因此运动为心理活动的根本成因。
水温度低为固体,温度适中为液体,温度再高点为气体。固液气对宇宙来说,是无所谓的,无非遵循了某种规律。只有生物才能根据自身意识,来判断它们:几乎不会运动,硬度较高为固体;几乎没有硬度,运动较快为液体;几乎没有硬度,其运动不易观察,则为气体了。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天地之始大还是万物之母大?看起来天地之始大一点,但是细究应该差不多。
这句经典解读有两种:
1、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第二种解读五花八门,关于“有无”后文会有篇幅去详细解读。现在单说第一种。
“无名”可以视为先于意识的存在,即是物质在先,意识在后;
“有名”可以视为人主观意识,意识在先,物质在后。
也许在好多年前,老子已经考虑这个问题,是物质优于意识,还是意识优于物质?在好多年以后,物质和意识之争已经沦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演变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正营之争。
老子说无名(没有意识)是天地的开始,有名(有了意识)是万物的母亲。也就是说,无名造就了天地;有名能区分万物。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
故我们平常称谓的“无”,欲想了解其中的深远奥;故我们常规的“有”,欲想把它度量和权衡。妙是奥渺无边的意思,引申意思为无限无边。徼是边界的意思,引申意思为可以度量的事物。
此句老子定义了,什么叫做“有”,什么叫做“无”。从意识出发,有边界的可以称为“有”,无边界无法度量的可以称之为“无”。我们能认识的事物一般都有边界。还有无数待发现的事物,这些事物一经发现,人们就会设法了解这个事物。但是未知事物是来自于“无”的,人类对于浩渺宇宙,只能永远一知半解。
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两个事物起源于同一个根源而派生出的两种描述方式。就是因为根源同一而存在变化,所以称之为“玄”。玄妙变化互相纠缠,而演变为奥妙的人间,人间一切奥妙均由此出。
在通解《道德经》数次后认识到“此二者”特指“无名”和“有名”,而不是“有”和“无”。
日期:2018-09-12 12:19:56
第二章 启示正义的起源和矛盾的产生根源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天下人都知道美好的事物是什么,是知道不好的事物是什么;都知道善于、能够什么,是知道什么是不善于、不能够的。人之智慧诞生那么人类的是非观念诞生了。我们人类天生追求正确的事物,摒弃错误的事物,这是人类天性。
在春秋时代,美和恶是一组反义词,现在大家都知道美和丑是相对的,善与恶是相对的。这里要把“美”理解为“好的,美妙的,正确的”。要把“善”理解为“善于,擅长,能够”。那时“善良”一般用“仁、慈”等特定词汇表示,是没有“善良”这个含义的。
道德经开篇即提是与非。是非的重要性远比人性善恶啊,美丑重要的多。什么称为是?人类做事,美好的事物为是,善于的事物为是。动物也会判断是非。一条狗左边是肉,右边是馒头,它会选择哪个?肯定是肉了。选择馒头也没错,但是选择肉更好。同理甲生产10千克,乙生产20千克,乙做的更好;如果肉旁边有电源,吃肉一次,就电击一次,狗就会选择吃馒头。由此引申,如何把事情做得最合适为是,否则为非。一个人行为处事,事情做的合情合理且与时俱进,即是正义。人类的是非一直在变幻不定,可喜的是人类在逐渐接近真理。后来人们的选择题、判断题其实大多是选择哪个最合适。还有一些问题是在逻辑上出现了问题,属于思维意识的错误,则为大错特错。总而言之,是非的问题归根到底有两种,一种由多个逻辑组成,最终判断是否合适。另一种为单逻辑,随着认识提高形而上分析事物,查看其有无逻辑错误,只有高级思维的现代人才善于逐条分析其成因。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有和无自相互生,难和易比较而成,长和短衡量而得,高和下相盈而出,音和声共鸣而和 ,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
此段老子给了几组矛盾,人们理解矛盾往往会从矛盾相互转化的角度去理解它,继而此段成为解读辩证法的工具。然而矛盾诞生背后的意义鲜有人关注。
矛盾是怎么产生的呢?矛盾生而就有么?须知在宇宙诞生之初,是没有生命的,一切事物按某种规律去运行,无所谓冷热,无所谓高下,无所谓明暗,无所谓一切矛盾,宇宙仅仅是个统一体。
生命是在客观条件得到满足后才生成的事物,一旦超越条件范围,生命会死亡。生命一般会在-50℃—50℃之间生存,为了更利于生存,生物会进化出一些感觉器官,冷了会警示,热了也会警示。生命得到危险警示后,会自觉返回到安全区域。生命的这种现象,看起来是一种本能,实质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渐渐地,生物器官会选择最舒适的温度去生存。然而在宇宙里,-50℃和+50℃是个很小的区间范围。宇宙最低温度为-272℃,最高温度为1000亿℃以上,1000℃和10000℃对生物的感受几乎一致,那就是都很热。我们会发现,所谓的冷和热,是以生物的感官为参照物而生成的一组矛盾。
矛盾是生成的,非生而就有;矛盾和生物息息相关,没有生物,一切矛盾都是不存在的。
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先后这几组矛盾都是滋生出来的事物。只要有生命存在,这几组生成的矛盾就会存在,不仅如此,人类能观察到的一切矛盾都存在这个问题。
“人是万物的尺度”,其实从有生命开始,万物就有了尺度。我们判断温度,会以冷热去区分它;我们判断体积,会以大小去区别它;我们判断事物的质量,会以轻重去区别它;我们判断距离,会以远近去看待它。总之地球上许多概念,比如冷热、大小、轻重、远近等等事物,本是不存在的;当一个生命准备判断周围事物的时候,这些概念就形成了。这些概念形成和生命有关,非生而就有的事物。“万物由心而生”。
在人类生产交流的活动中,任何的一切的语言和词汇,归根到底来源于两种特性中的一种,一种是客观存在的生而就有的事物,比如牛、羊、太阳等等;一种是大小、上下等本不存在而仅仅存在于意识中的事物。用今天的话说,用唯物和唯心更容易理解。
而我们今天更多人纠结于是物质优于意识,还是意识优于物质。其实生物的逻辑思维体系里,既不是全物质,也不是全意识,而是物质和意识相互交织缠绕的综合体。生物信息的基因只有两个:物质和意识。无法把它们分开,同时也无法区别谁更优先的问题。老子此段解释了矛盾诞生的原因,同时说矛盾虽然产生于虚无但是恒久存在。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所以圣人对于宇宙规律诞生的事物,一般会顺其自然,不会横加干涉和更改。顺应自然与规律,这是无言的教导。万事万物按照规律周而复始,尊重这些规律而不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改变,成功了却不把自己当做这里的主宰,就因为他能意识到自己是生养在这个土地上的,他是孩子,不是主宰,所以他就不会远离大道。
解释“无为”的观点很多,个人以为理解为“不妄为”是最精准的,比较符合老子本意。
日期:2018-09-12 12:20:20
第三章 公平与幸福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不推崇高低贵贱的价值观念,使人民不过多追寻名利;不过分提升某些货物的价值,让人起异心而去偷盗;不提倡可以看到的巨大的欲望,让民心因此产生乱象。一个社会应当追求公正公平,故而民间太平,这是圣人治理下的理想社会。让人们对于世界不妄为,让人们把肚子吃饱,消弱人们的野心,强壮人们的身体,使人民能够平衡欲望。让人们知道是非对错,知道什么敢做,什么不敢做;不会因为强为而让事物不得已停止最终失败,则天下没有不可治理的。
有人认为老子弄人民,而此段就是证据。他们误读了老子。老子告诉人们的都是真正的智慧,他不会愚弄人民的,他害怕人们因为错误的价值观念走向误区。
在2000年前老子都有一种模糊的公平思想。怎样才能公平公正呢?我们可以设想:没有高低贵贱、没有变态的价值的事物、没有不公平的政策导致的欲念,那么就是公平了。
老子还有一种芸芸众生的幸福观念,什么是幸福呢?我们可以设想:肚子要吃饱,身体要健壮,不要有那些不切实际的野心,懂得知足;懂得世界的博大,于是懂得了虚心,就会明白自己的不足,于是不断进取。
人的社会里,肯定有能人、贤人,要有制度把贤人选拔出来,选拔出他们不是让他们凌驾于众人之上。难得之货本身就有价值,任何价值大不过人的自身,故为了价值去杀人放火是有问题的。要减少一夜暴富的机会,而让人们蠢蠢欲动甚至为非作歹。
日期:2018-09-12 12:20:50
第四章 道使万物同在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冲就是道首当其冲,这里可以理解为坚持大道,坚持宇宙规律和真理,因此人们受益颇多用之不竭。宇宙规律多么深远啊!犹如万物之宗始,挫去尖锐的东西,化解集中的纠纷,柔和事物的瑕疵。精湛深远啊,只能感觉到有种东西似乎存在。人类多么渺小,而决定这一切的宇宙又是多么的博大。我不知道它是怎么产生的,仿佛在仙帝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万事万物有庸钝的一面,也有锐利的一面;有光耀的一面,也有瑕疵的一面。道决定的万物,不会任由事物某种属性无穷放大。既不会让事物极度锐利,也不会让事物极度庸钝;既不会让事物光耀无穷,也不会让事物瑕疵至一无是处。
关于世界起源,有神论者会把神作为万物之宗始;而道家是无神论者,道才是世界的起源。有神论者会把一切规律托付于神。道家认为一切规律来源于道。道的作用就是“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后万物同在。
日期:2018-09-12 12:21:09
第五章 万物平等,因此人当建设平等社会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天地对于无论人类还是万物,不会有过多爱怜,把万物当做刍狗(用于祭祀的草扎的狗),反而一视同仁,天地对于万物都是公平的;圣人对于人民,不会过于爱怜谁,青睐谁,不会讲究血缘族亲,亲情友情,把百姓当做刍狗,他也是一视同仁。能公平的对待人与万物,自然能公平的对待人与人。
天地之间犹如风箱,人们拉动它,会进入空气,推动它,会让空气溢出。虚空的时候才能够进入空气,气满时越是拉动它,空气跑的越是快。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中会横生许多变数,不如不去改变这一切,人类生于天地,应遵重自然界的一切。
相对于“人类就是地球的主宰”这种观点,老子显得略微保守。我们周边许多人都会有这种思维:一旦成为领导就会肆意摆弄下属;一旦为官一任,就试图改造周边一切;一旦认为统治了地球,就认为自己主宰了所有。殊不知,就算人类是地球的主人,也要去尊重地球。理解老子,不能把老子视为保守主义者。老子要这样理解:既要领导人民,也要去尊重人民;既要去发展创造,又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通篇《道德经》无不体现了这种思维,老子的选择总在区间之内。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