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上古三代风云录(史上最全的先秦史)
作者:
千秋如梦醉
日期:2018-11-11 23:20:27
闲来无事有此文,题名为“上古三代风云录”。
所谓上古,指的是夏朝以前的历史,或者叫三皇五帝时代。
所谓三代,战国以前指夏、商、西周,秦汉以后加入春秋战国。
所以本文描述的就是从三皇五帝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
这段历史比较长,但主线其实很简单。
公元前221年,秦灭齐,一统六国。
秦朝之前,有战国七雄;
战国之前,有春秋五霸;
春秋之前,有西周,有殷商,有夏;
夏朝之前,有五帝;
五帝之前,有三皇;
三皇之前,茫茫然。
茫茫然不知从何而起,
于是有女娲抟土造人,
然后有盘古开天辟地。
从盘古到嬴政,就是这么简单。
但是,说简单也不简单。
甚至说:非常难。
这段历史难到只能用一个字形容——“乱”。
乱在哪里?
乱在上古时代多神话,商朝之前不可考。
乱在古史出处太多,矛盾太多。
乱在民间传说多有讹误,难辨真假。
乱在古籍语焉不详,后人多有伪造。
乱在当代作者和影视作品多有杜撰,误导大众。
所以本文的宗旨就是:所言必有所出。
换言之:绝不胡扯!
本文侧重于历史,注重故事性。
所以盘古、女娲之类的神话不为正文所录。
伟大的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华夏大地上的先祖们,因为没留下什么故事,所以也不录。
内容自传说中的三皇起,至秦始皇统一中国告终。
其中以章回体编排,似小说而绝非小说。
每回分正文和文献说明,后者只是注明人物事件的出处,可看可不看。
有古文基础的读者可以参照文献说明阅读原汁原味的古史。
不过,有些书很难找,特此告知。
日期:2018-11-11 23:24:46
第1回 三皇治世 十纪更迭
中华西北有仙山,名唤昆仑。
昆仑高大险峻,为众神居所,非常人所能上。
昆仑山上有铜柱,圆周如削,高耸入天,故名天柱。
所以昆仑山一带,古称柱州,为上古“大九州”之一。
何为“大九州”?
原来,中国古名赤县神州,古人以为,天下之大,像赤县神州这样的,还有八个,合称九州,它们是:
东南神州名农土,又名晨土;
正南次州名沃土,又名卬州、迎州、深土;
西南戎州名滔土;
正西弇州名并土,又名拾州;
正中冀州名中土,又名白土;
西北柱州名肥土,又名台州、括州;
正北济州名成土,又名玄州、宫州、齐州;
东北薄州名隐土,又名咸州;
正东阳州名申土,又名扬州、信土。
九州之中,以柱州最为显赫,因其中盘踞着“万山之祖”昆仑。
传说中最为古老的天皇氏便诞生在柱州。
天皇氏,别号天灵,又号防五,模样“俊俏”,人首蛇身,极其修长,绿头秃顶,嘴里还有三条舌头;身手不凡,能够乘风雨,伴日月而行。
这分明不是人,但他却有人的作为。
传闻天皇氏以木德王天下,崇尚无为而治,淡泊处世,一切顺其自然。
所谓木德,源于战国阴阳家邹衍的五德终始说。
邹衍认为,每个王朝都有自己的“德”,对应五行之一,按照五行相克的规律更迭,即: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改用刘向、刘歆的五行相生说,即: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
所以伏羲木德,炎帝火德,黄帝土德,少昊金德,颛顼水德,帝喾木德,尧为火德,舜为土德,夏为金德,商为水德,周为木德,汉为火德。
且慢,怎么少了个秦朝?
因为刘歆认为秦朝残暴不仁,二世而亡,它没有德,所以汉承周,为火德,而王莽自称舜的后代,土德,也就是说,只有剔掉秦朝,王莽篡汉才能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
那么为什么伏羲氏是木德呢?
因为古人云:“帝出乎震”。(《周易说卦传》)震为东,五行属木,伏羲受《河图》,画八卦,“继天而王”(《汉书五行志上》),所以伏羲便是木德。
不过,又有汉人云,才不是,天下最早的君主乃是天皇氏。
因此,天皇氏以木德王天下。
天皇氏之时,人口不多,知识匮乏,人们辗转生活,不知过了多久。天皇氏眼见寒来暑往,草木荣枯,生死相继,恍然大悟:日夜轮换,四季更迭,循环往复,原来有规律可循。于是冥思苦想,灵感迸发,发明了天干地支,用以记录岁月。
天干,寓意树干,有十个:阏逢、旃(zhān)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yì)、昭阳。
地支,寓意树枝,有十二个: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zāng)、协洽、涒(tūn)滩、作噩、阉茂、大渊献。
十天干,又称岁阳,分别对应:甲、乙、丙、丁、午、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又称岁名或岁阴,分别对应: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岁阳岁阴名用于岁星纪年法。所谓岁星,即木星,亮度很强。古人发现,岁星大约每十二年便会回到同一天区,完成一个循环,于是他们将黄道带作十二均分,以岁星所在位置来纪年,具体情况说来话长,在此不表。(详见延伸4)
天皇氏有弟十二名,相貌与其类似,佐其治理天下,号为三辅九翌,兄弟十三人相继而治,各立一万八千年(这个数字有讲究,见文末延伸3)。
天皇氏之后,有地皇氏兴起于黄河中下游的熊耳山和龙门山一带(二山皆在河南洛阳),号文悦,以火德王天下。兄弟共十一人,相貌奇特,都是人首、龙额、绿脸、黑肤、蛇身、马脚,面如女子……
地皇氏善于仰观天文,最终定三辰、分宵昼、有岁月。
所谓定三辰,就是划分了日月星辰;
所谓分宵昼,就是界定了白天黑夜;
所谓有岁月,就是创立了原始历法。
此后,地皇氏兄弟十一人相继而治,各立一万八千年。
地皇氏之后有人皇氏,又称泰皇氏,出自西北刑马山、提地之国(据考刑马山即今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的麦积山),以土德王天下。兄弟共有九人,都是人首龙身,常提着羽盖,乘着云车,驾着仙鸟出入旸谷,旸谷,即太阳升起的地方(中国古史,好谈神话,越古老越神奇)。
人皇氏与天地二皇不同。
天地二皇志在天文,人皇氏则研究地理,兼及人伦。
地理方面:人皇氏依山川地势,划分九州,称之为九囿,兄弟九人别居一方,各立城邑,分管九州,所以又称居方氏,人皇氏居中,号握元。
人伦方面:人皇氏娶离艮地精之女为后(此女不知何方人士,相貌不详),从此有了夫妇之道。在其治下,有了尊卑之别和政教君臣之分,但有臣无官,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朴素而平淡。
人皇氏兄弟九人合称九皇氏,共治世四万五千六百年,其时代古称九头纪,“头”,量词,九头即九人,而非一人有九头。
天皇氏、地皇氏和人皇氏合称三皇,他们近乎于神,却又有人的作为,我们姑且称之为“神人”。
实际上,上古像这样的“神人”还有很多,只不过他们越来越像人。
三皇也并不是只有他们三位,他们只是最古远的版本。
其他的候选人还有:燧人、伏羲、女娲、神农、黄帝、祝融、共工等。(具体怎么组合的,请见延伸2)
不同于以上候选人,天皇氏、地皇氏和人皇氏出自纬书。
纬书就是汉代以神学迷信附会儒家经义的一类书,所以此三皇的事迹如此怪异也就不足为奇。
天皇氏与地皇氏合称“二灵”,其后传有“十纪”,即九头纪、五龙纪、摄提纪、合雒纪、连通纪、叙命纪、循蜚纪、因提纪、禅通纪、疏仡纪。
十纪漫长,据说有二三百万年之久,起于人皇氏,止于获麟,获麟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相传这一年鲁哀公猎获了一只麒麟(哪有什么麒麟,可能是梅花鹿之类),麒麟瑞兽,盛世方出,如今乱世出现,竟然还被凡人所捕(真是太不像话了),孔子极其悲痛,深感“礼崩乐坏”,于是写下了“西狩获麟”四个大字,终止了《春秋》的创作。
那么十纪因何得名?又有何故事呢?下回见分晓。
日期:2018-11-11 23:26:03
【文献说明】
1、大九州:其概念为战国邹衍所提出,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具体名称参见《淮南子地形训》和《河图括地象》。
2、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出自《遁甲开山图》、《春秋命历序》、《春秋保乾图》、《河图括地象》、《洛书灵准听》、《洛书摘六辟》、《易纬通卦验》、《易纬坤灵图》等纬书,另见《始学篇》(三国吴项竣)、《补三皇本纪》(唐司马贞)、《古三坟》(北宋伪书)、《路史前纪二》(南宋罗泌)、《荒史二灵本纪》(明陈士元)、《三命通会》(明万民英)、《纲鉴易知录》(清吴乘权)等书,皆以纬书为本。
此外,道藏《洞神部》还有初三皇、中三皇和后三皇的说法,即:
初三皇:
初天皇:玉清元始天尊(盘古真人);
初地皇:上清灵宝天尊(通天教主);
初人皇: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
中三皇:
中天皇:人面蛇身,十三头,姓望,名获,字子润;
中地皇:人面蛇身,十一头,姓岳,名铿,字子元;
中人皇:人面龙身,九头,姓恺,名胡洮,字文生;
后三皇:
后天皇:伏羲,人面蛇身;
后地皇:女娲,人面蛇身;
后人皇:神农,牛面人身。
本回所说的三皇,指的是中三皇。
3、泰皇: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古“泰”字通“太”,“太”写作“大”,“大”出于“人”,故泰皇即人皇。
4、十纪:出自《春秋命历序》,《广雅释天》(三国魏张揖)沿此说,《补三皇本纪》里,“叙命”作“序命”、“循蜚”作“脩飞”、“因提”作“回提”、“疏仡”作“流讫”,其余名称相同。
5、岁星纪年法:可参考《淮南子天文训》及高诱注,以及《史记天官书》、《史记历书》及索隐、正义等。
日期:2018-11-12 07:53:24
【延伸1】
盘古开天辟地
古人讲史,往往起于盘古开天辟地,说天地本是混沌一片,如鸡蛋一般,盘古化育其中,操一把巨斧劈开天地,然后双手撑天,使天地越来越远,最后盘古倒下,身体化为世间万物,最著名的莫过于头颅和四肢化身五岳。
实际上,这个故事出现比较晚,最早见于三国东吴太常卿徐整的《三五历纪》和《五运历年记》,盘古死后化身五岳的故事见于南朝《述异记》,盘古开天斧来源于明朝小说《开辟演义》,所记皆是神话,而盘古一词,可作“盘诘上古之事”讲,是古人对天地形成的一种解释。
不过,这个故事虽然是神话,但传播极其广泛。河南桐柏县号称“中国盘古之乡”,河南泌阳县有盘古山,陕西宜川县也有盘古山,湖南、广西、广东等多地亦有盘古庙、盘古洞之类的盘古遗迹,甚至《述异记》还记载南海中曾有盘古国和盘古墓,而南方少数民族至今亦流传着各种盘古故事,如广东瑶族有《盘古书》,广西壮族有《盘古赞歌》,四川羌族有《盘古出世开天地》,贵州苗族的《苗族古歌》亦有盘古,贵州布依族有《混沌王和盘果王》,云南白族更有著名的长诗《创世纪》,其中说到天地是盘古盘生两兄弟创造的,此外彝族、土家族、毛南族、畲族等也有自己的盘古神话。于是有学者指出,盘古或为上古开化比较早的氏族,后来慢慢演化为神话,不过仅为推测,难可依从,权作一说,故不录于正文。
【延伸2】
三皇五帝
上古时代,或可称为三皇五帝时代。
三皇:指上古较早的三个杰出领袖,与三才(天地人)相配,说法不一,主要有:
天皇、地皇、泰皇(《史记秦始皇本纪》);
天皇、地皇、人皇(《补三皇本纪》引《河图》、《三五历》);
燧人、伏羲、神农(《风俗通义皇霸篇》引《礼含文嘉》、《白虎通义》);
伏羲、女娲、神农(《风俗通义皇霸篇》引《春秋运斗枢》);
伏羲、神农、黄帝(《帝王世纪》、《古微书》);
伏羲、祝融、神农(《白虎通义》);
伏羲、神农、共工(《通鉴外纪》)等。
五帝:指晚于三皇的五个杰出的部落领袖,与五行相配(金木水火土),说法不一,主要有: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大戴礼记》、《史记》);
伏羲、神农、黄帝、尧、舜(《战国策》);
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吕氏春秋》);
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伪《尚书序》、《帝王世纪》);
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通鉴外纪》)等。
【延伸3】
纬书及十纪年数
天地人三皇之事与十纪之名,出自纬书。
纬书出现于西汉,是汉代儒生依附于儒家经典编写的一类书籍,并号称这些书是孔子等先贤所著,因为与儒家的“经”相对,所以称作纬书,其内容皆以迷信方术和预言附会和解释儒家经典,其最终目的是神化皇权。不过,纬书虽然充满了浓重的神学迷信色彩,却也保存了一些古史内容,有一定的史学意义。
纬书常与谶书并称,谶书起于先秦,是巫师、方士编造的预言吉凶的隐语和图录,西汉开始,谶、纬合流,故谶纬也可称纬书。
历史上,纬书曾经多次成为统治者的上位法宝,例如王莽、刘秀。
西汉末年,王莽大权在握。彼时谶纬流行,王莽借此坐上龙椅,建立新朝。传说天皇氏、地皇氏各活18000岁,人皇氏活了45600年,以及十纪的漫长岁月都是从这时产生。
新朝时,王莽曾让太史令推算三万六千年的历史。
36000=360×(55+45)
其中360是周天度数(古代天文学概念),55是河图数,45是洛书数。
18000就是36000的一半,这个数字在上古的神话传说里很常见,例如盘古神话。
天皇氏和地皇氏属于太古二灵,据说还属于神的时代,而人皇氏归入十纪,所以三皇并不一样。
人皇氏的数字45600=19×4×20×3×10,它的依据是《三统历》,作者刘歆,曾帮助过王莽篡权。其中以十九年为一章,以四章为一蔀,以二十蔀为一纪,以三纪为一元,人皇氏的45600就是十元,很完美的数字。
十纪的年数,《补三皇本纪》引《春秋命历序》,说从开辟到获麟,共3276000年。3276000就是36000的整数倍。
《广雅释天》记载:天地开辟,从人皇到鲁哀公十四年,共2760000年。这个观点来自于《春秋元命苞》和《易乾凿度》,推导方法可参考《易纬稽览图》和《后汉书律历下》,比较复杂,这里就不多说了。
从考古上讲,距今200万年前的巫山人是猿是人还说不清楚,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人还在研究旧石器,不可能出现氏族。所以,所谓十纪的庞大数字,并没有什么意义。
新朝末年,汉光武帝刘秀以符瑞图谶起兵,夺得天下,建立东汉,即位后宣布图谶于天下,使其合法化,谶纬之学于是在东汉初年盛极一时。纬书衰于魏晋,绝于隋唐。
谶纬之书最著名的是七经纬,即《易纬》、《尚书纬》、《诗纬》、《礼纬》、《春秋纬》、《乐纬》、《孝经纬》的统称,篇目极多,其名字多以三字为后缀,如《易纬乾凿度》、、《尚书考灵曜》、《诗含神雾》、《礼含文嘉》、《孝经钩命决》、《春秋元命苞》等。
除七经纬之外,比较有名的还有《河图括地象》、《河图玉版》、《洛书灵准听》、《洛书摘六辟》等河图洛书纬,以及《遁甲开山图》、《尚书中侯》、《论语谶》等。
由于历朝多有禁毁,纬书大多已散佚,需要借助辑本。纬书的辑本主要有明朝孙瑴(jué)的《古微书》、清朝赵在翰的《七纬》和乔松年的《纬捃(jùn)》等,目前最为详备的当属《纬书集成》,不过作者是两个日本学者:安居香山和中村璋八。
【延伸4】
干支与纪年
天干地支,至今仍在使用,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伟大发明。先秦史书《世本》记载黄帝的臣子“大桡作甲子”,这是见于古书最早的记载,但无法考证。考古上,殷商的甲骨文中写有大量的干支名称,而且所有商王的祭名都以天干结束,例如天乙(汤)、太甲、河亶甲、武丁等,所以可以推断,干支的出现必然不晚于殷商。纬书《春秋命历序》言天皇氏“法作干支”,当属西汉人的附会,不过这个说法经《三命通会》、《纲鉴易知录》等书的采用而逐渐变得知名。
天干地支的主要功能是记时(也可以记录方位),其中最重要的是纪年。在殷商和西周时,天下有共主,这时候都是依靠帝王在位年数来纪年,但到了春秋,周王室名存实亡,各诸侯国开始采用自己君主的在位年数纪年,例如《春秋》一书就是以鲁国国君的在位年数来纪年。这样一来,天下便出现了纪年的混乱,给时人带来了不便,在这种背景下,岁星纪年法逐渐流行。
岁星,就是木星,因其非常明亮,古人很早就注意了它。经过长期观测,古人发现,大约每过十二年,岁星就会回到同一天区,于是古人将黄道带均分成12份,称为十二次,岁星到某次,就是某年,这便是岁星纪年法。
然而,岁星纪年法存在两个问题:
1、岁星移行速度并不均匀,有时还会出现“逆行”现象,以其位置纪年其实并不理想;
2、早在十二次划分之前,人们已将周天划分为十二辰,二者可以作一一对应,但岁星的移行方向是由西向东,而十二辰的顺序却是自东向西,由于十二辰已经深入人心,这给人们的使用带来不便。
于是战国时又出现了太岁纪年法,即假想一个理想天体,称为太岁,它的速度均匀,与十二辰方向一致,直接对应,例如太岁在寅,就是寅年,方便的多。不过为了区分,太岁纪年法使用的是一套岁阴名称,即摄提格、执徐等,所谓岁在摄提格,就是太岁在寅的意思。
然而由于古人过于重视岁星,还是要将理想天体太岁和真实天体岁星对应起来,这就出现了混乱,原因是岁星循环一圈的时间其实并不是12年,而是11.86年,所以85年后,纪年与实际时间将整整相差一年!这个问题(学名:岁星超辰)直到西汉末刘歆提出后才得到世人的重视,人们终于意识到:要想得到连续不混乱的纪年,必须抛弃太岁与岁星的固定对应关系。由于太岁纪年法本质上不过是十二支名而已,于是伟大的干支纪年法就诞生了。干支纪年法以天干地支两两相配而得,六十年一循环,简单实用,易于识记。这种方法既可以用天干地支名,亦可以用岁阴岁阳名,如甲寅年,亦可以称为阏逢摄提格,《资治通鉴》就是采用岁阴岁阳名来纪年的。
干支纪年法自东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起,传承至今,近两千年未曾发生混乱。
附:
十二次: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
十二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岁阴: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
岁阳: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淮南子天文训》)
焉逢、端蒙、游兆、强梧、徒维、祝犁、商横、昭阳、横艾、尚章(《史记历书》)
岁阳名采用《淮南子天文训》的较多。
日期:2018-11-13 09:40:05
第2回 五龙布山岳 辰放制皮衣
九头纪之后为五龙纪,得名很简单,因为有五龙氏。
五龙氏,相传为兄弟五人,分别叫皇伯、皇仲、皇叔、皇季和皇少,因每人各驾一条龙而得名。出自肤施(今陕西延安),治在五方,分管天下,遍及山岳。
具体有什么作为呢?不详。
另传,五龙氏乃是黄帝部下,曾与蚩尤大战,皇少亡于刑天之手,死后尸身不腐,化为五龙山,在今陕西蒲城。
又传,皇少并没有战死,黄帝统一中原后,五龙氏受封于蜀(今四川、云南一带),蜀地在五人的齐心治理下,逐渐繁荣,他们的传说,至今犹存。
还有说法,五龙氏为父子五人:长为角龙,木仙,号柔成;次为徵龙,火仙,号耀屏;三为商龙,金仙,号刚瞻;四为羽龙,水仙,号翔阴;父为宫龙,土仙,号合离。他们成了道教的五行神。
那么,五龙氏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
无人知晓,也无法考证。
五龙纪后的摄提纪、合雒纪、连通纪和叙命纪都没有具体人物,世界寂静而茫昧。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