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

作者: 儿童团团长2019

  日期:2019-01-31 18:01:05
  临近新年,万家欢乐,一片喜气洋洋。
  昨夜睡前还下着雨夹雪,天地间一片灰暗,让人心里特别不爽。
  早上起来,拉开窗帘,白茫茫的世界,一望无际。
  雪还在下着,窗外雪花纷飞,宛若仙女翩翩起舞。
  我又感慨:“这雪下面的世界,可没有这么美!”
  认识我的人,都说我脾气古怪,这倒是实话。下雨嫌世界泥泞,天天盼望着下雪。可这下雪了,整个世界银装素裹,我又觉得,这雪太美了,好像一种假象,让人大脑昏聩。
  朋友说:“团长,不是世界缺乏美,而是你缺乏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我告诉他:“幸福的人不需要他人操心,他们很快乐。我这双眼睛,生来就是发现痛苦的。我发现它,就想消灭它,等我消灭了这个痛苦,它变成了快乐,我再去寻找下一个痛苦……”
  朋友鄙夷地对我说:“你一个农民工,尚且不知明年的生计在哪里?还想这些事情!哈哈,真是杞人忧天!”
  我笑着对朋友说:“你这话可就大错特错了,正因为为我是农民工,身居陋室,才能心忧天下。”
  “作何解?”

  我说:“身在光明之处,哪知灯下之黑?我若自己满心欢喜,哪懂他人愁肠寸断?我无能,没有万贯家财济人贫困,也没有济世之才匡扶社稷,倒有一张食五谷的嘴,和一个字母模糊的键盘,尚可把这灯下的黑,肠寸断的事,说上一说!”
  日期:2019-01-31 18:40:41
  导读:
  之前一时兴起,发过一个贴子,也没当回事,没想到居然有人回复,这让我欣喜不已。既然有人看,那我的动力便源源不断。于是洋洋万言,却发现一个问题: 大家根本不知道我在说些什么?

  也是,假如换了我,读这篇小说,也会陷入迷茫,作者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
  其实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小说是从二零零五年起,就开始写了,中间间断很多次,时间少则几个小时,多则两三年。虽断断续续,但一直未停止,只是我一直弄不清楚,我为什么要写?
  直到近两年,偶然在网上看到“原生家庭”这个新生词汇,我才明白,我写的是一句古话:龙生龙,凤生凤。偶然看到英国纪录片《人生七年》,我才明白,我写的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坚不可摧的阶级壁垒。
  原生家庭,这是一个中性词,但到了我这里,它就不是中性词了。打个比方说,旧中国,这是一个中性词,但任何人听到这个词,立马会想到贫穷的农村,落后的生活方式,受苦受难的人们……
  阶级壁垒,这里有一些歧义,这个词是泊来品,放到中国,又得是令一层意思,通俗的讲,叫圈子,比如一个人想说相声,他想打进相声界,那是困难重重。比如一个种地的农民,他想打工,这又是困难重重(改革开放前,现在是农民不想打工都不行),比如一个人想当演员,进演艺圈,那也是困难重重,不光往上走困难,往下走也不容易,比如公务员想下工地搬砖,他也是困难重重……
  诸多例子,不胜枚举,困难是困难,但也不是没有成功的,比如像郭德纲,比如像王宝强……
  因为我说的是这两个词,所以非一言两语难以说得清,之前发的贴子太草率,又走了些捷径,所以重开个,但之前的那个贴子还会更新,不会负了读者的厚爱……
  楼主文化不高,非科班出身,不怕人笑话,初中都没毕业,小说必定语句不通,错字连篇,还望读者评论,帮楼主提高自己。
  故事背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百家争鸣,迅速发展,宽松的环境让勤劳与聪慧的中国人民迅速致富,再整体富裕的过程中,差距也越来越大。 天下为公是阳理,人不为己是阴理,不管说公还是议私,内心深处自然是信阴的。于是,钱包是鼓起来了,但是心理却一再失衡。
  小说以镜头式描写,不间断地跟踪主人公张迅近三十年的成长,以张迅的视角看周围近三十年的变化。儿童时候的诸多伙伴,在成年后,大多继承了父母的衣钵。而无论中间发生什么,似乎都与结果无甚影响。

  张迅的父母并非因爱情而结合,结婚后,终日吵架。在这种家庭氛围中,张迅和哥哥饱受痛苦,性格也变得异于常人。
  文中人物比较繁杂,继承父母衣钵的还算平淡,但也有急转直下的,比如村里的张浩,大学毕业不知何故,竟变了傻子,整日叨叨着绝不能占公家一分钱。比如娜娜,出身中产家庭,可是不幸流浪到村子,不到二十岁,就成了风月女子,不到二十五岁就埋身黄土,即使是她已经失去生命的尸体,继父仍然要卖上几万块钱。比如主人公,任凭他和父亲如何努力,但还是难免家破人亡,张迅父亲斧杀亲家,最后倒毙街头,与此同时,张迅离开家乡,不知所踪……

  虽是极个别的悲剧,但值得思考。
  日期:2019-01-31 18:43:06

  第一章  张迅出生含蛐蛐 婆媳打斗争房产
  我的生命始于农历一九九零年五月十三日,夜里十一点五十九分,地点是在山西南部的一个小镇医院里。我出生的时候,嘴里既没有通灵宝玉,也没有金汤匙银钥匙之类的富贵玩意,倒是机缘巧合,有一只黑色的大蛐蛐。
  我出生前的六个小时,我爸推着家里的那辆破板车,板车上躺着眉头紧锁的妈妈。
  路上有纳凉的人问爸爸:“媳妇要生了吗?”
  我爸顾不得擦汗,顾不得停留,连头都不扭地回答:“是是是!我这赶紧去医院呢!”
  “慢着点慢着点——”
  产房的墙外便是庄稼地,蛐蛐在玉米地,土堆底下,墙角里不停地叫。我妈疼得直叫唤,我却好像舍不得离开妈妈的子宫。
  不过,这可苦了我妈妈,疼得她把毛巾都咬破了。我爸,我奶奶,我姑姑们,站在产房外的台阶上,紧张地来回踱步,时不时小声交谈几句,这时间拖得越久,他们的眉头就越加紧了。

  天越来越黑,台阶上的家属们度日如年,被妈妈的叫声弄得心惊肉跳。
  墙外的蛐蛐们叫累了,想要休息,可是我妈妈却搅得它们不得安宁,于是便有几只胆大的蛐蛐想看看,到底是哪里发出了这可怕的,连绵不绝的声音。几只胆大的蛐蛐爬上了墙头,后面跟着一队好奇的蛐蛐。
  那些蛐蛐们,翻过墙头,一只接一只,跳到了产房门前的空地上,有两只甚至跳到了爸爸露了脚指头的破布鞋上,它们摸索着,爬到了爸爸的大脚栂指那。
  其中有一只和我特别有缘的蛐蛐顺着门逢,爬进了产户。它看着灯泡,活动着自己的两条强劲有力的后腿,唰地一下,蹦了起来,直扑那明亮的灯泡。哪知才到了一半的路程,它听到了一声仿佛可以划破空气的哭声,没错,那是我在哭。我的哭声把那只刚刚蹦起来的蛐蛐吓得一激灵,导致它方向失误,然后鬼使神差地,这个伟大的勇士,居然跳进了我的嘴里。

  “啊!好恶心!”蛐蛐心想,这是什么地方,粘糊糊的,还有一阵高过一阵声浪。
  年轻的小护士也被吓了一跳,大喊一声:“蛐蛐!啊,真恶心!这么多虫子!”护士用镊子夹住了挣扎的蛐蛐,然后把它扔进了垃圾桶里。
  “也不知道那些当官的怎么想得,把医院盖在野地里!”那个护士抱怨地说。
  “可不嘛,我上次在宿舍,看到一条蛇,吓死我了!”令一个护士也说了起来。

  谁也没有注意,那只勇敢的蛐蛐从垃圾桶里爬了出来,然后一瘸一拐地逃走了,最后消失在了夜色中。
  对于我的生日,妈妈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忧心忡忡,因为五月十三是关公磨刀的日子,她没有什么文化,民间典故也弄不大清楚,只害怕关公是不是要杀我的头。
  我倒不在乎那个,打小我便不信鬼神,不管那天是不是关公磨刀,或是关公磨刀来杀我,这些我都不关心。我只知道,那一天,是我来到这个花花世界的日子,从那一天起,我也成了这人世间大戏班子里的一员。人世间的这些演员啊,虽然同样都是父生母养,可有的好像陌上花开,灿烂无比,有的好像土冈上的野草,凄凄凉凉。
  小时候家里很穷,我妈妈常常告诉我:“要好好学习,将来做大官,光宗耀祖,挣好多好多钱。”过了几年,这句话又换了花样:“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得像她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成为一个人人看不起的老农民。”
  我开始很纳闷,为什么要看不起农民?
  日期:2019-01-31 18:46:24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里砦村,村西有一条突起的不是很高土冈,这土冈虽其貌不扬,但却神奇。好多时候,冈东一直到县城都下着瓢泼大雨,冈西从我们村到侯马却是晴空万里。不管什么季节,站在那土冈看村子,那都好像在看古代的山水画。远处三面环山,有石姑娘山还有塔儿山,只是那山远得很,只有在晴天才可以看到。土冈往东北五公里的地方还有一座孤零零的山,名叫绵山。

  我们这儿几乎没有春天和秋天,一年有五个月是夏天,五个月是冬天。夏天的时候,当地里的麦苗已如绿色的地毯,那远处的山顶上还是积雪皑皑,好像世外桃源一般。到了冬天,大雪过后,目之所及,一片银装素裹,宛若童话一般。
  村南的县道当时还是土路,从县道进了村子的路,是一条新修的砖路,宽十五米,长三百米的主大街,全部用青砖铺的,每块砖都竖着呈八字型排列,好像鱼鳞一样,用了好几个砖窑一个月的产量。路两旁隔十米便栽着一棵松树,松树与松树之间的花池里栽着各种花卉,月季多一些,红的,黄的,还有鸡蛋茄,马齿花,等等。
  主大街两旁多是低矮的作坊,商铺。虽是商铺作坊,但临街的橱窗都已锈死,小小的木门只供居住的人行走。做生意的人少之又少,一则因为士农工商,商排在最后,二则姓资姓社,这些半文盲的老百姓还弄不大清楚,为了免受批斗之苦,还是老老实实伺候那一亩三分地。街上最气派的建筑一是供销社,二便是最南边的人民舞台了。供销社在大街最北头,门前的台阶足足有三米高。舞台在大街最南头,那时候,舞台是所以建筑中最高大的。

  学校在大街中间,与粮站隔街对望。医院建在老战地医院的遗址上。据说以前打仗的时候,由于条件有限,死了的士兵就直接埋在了战地医院的不远处。不知这是真是假,我奶奶倒是说过,在村西的古河道那,确实和国民党打得很凶。仗打完后,地上的弹壳,好厚好厚,怎么也收拾不过来,于是让老百姓过去帮忙捡弹壳。我奶奶拿个簸箕,随便一搓就是半簸箕,。
  主大街往北走到头,便是村委会,村委会南墙是一面巨大的赵壁,宽十二米,高十四米。赵壁基座前面是个大大的花圃,里面种着五颜六色开得正艳的花。赵壁上的内容隔一段时间就会变化,当时是画着伟人***,还有灿烂的太阳,飞翔的和平鸽,耸起的高楼大厦,欣喜的人们挥舞着双手,以及左上角四个楷体的大字:改革开放。
  大队前的那条东西路是土路,虽是土路但被压得平平整整,不下雨的时候,走着比砖路还舒服。路两旁种着低矮的龙爪槐,好像一把绿色的小伞,经常有孩子站在底下遮太阳。一直往东走,百十米的距离便没人家,路两边成了种着麦子的地。
  出了村口就是死人窑和婴儿窑。死人窑是在土崖下挖的一排排窑洞,每个窑洞里面放着几口薄皮棺材。以前无依无靠的人死去后,或是村民集资或是乡绅出钱,收殓到这里。现在一般都是邻居和大队出钱。婴儿窑就小多了,只有一米来高,谁家的孩子不幸夭折了,就做个木盒子,把孩子放进盒子里,然后天黑的时候再把孩子送到婴儿窑里,放些糖果点心,再烧点纸钱。我们村的老羊倌,瘦高个子,背略驼,他胆子特别大,敢撬死人窑里的棺材抓蝎子。

  日期:2019-01-31 18:56:33

  有一次,老羊倌得意地对几个大人说:“还是死人有营养,里面蝎子又大又肥,还特别多,有一次我在一个脑袋里抓了十来只。”
  不过老羊倌胆子再大,她也不敢碰一下婴儿窑里的小木盒。据说没结婚就死了人都会成为骗人鬼,喜欢逗弄活人,而这骗人鬼里面,尤其是夭折了的小孩子最为调皮,会粘着活人不放,非得活人陪他们玩耍。
  从大队往西走,五十米左右便没了人家,再走一百多米,便是村口,村口南边是一片荒地,内战的时候埋了不少国军,都说这里阴气重,所以开荒的都不敢往这下种子。荒地边上是一棵高大的柿子树,每到柿子成熟的时候,便有贪吃的小孩子爬上枝头。村口往北是一条陡坡,下到坡底,便是古河道。
  大队门前东西路往北一共有四条主巷,从东到西分别是东巷,四巷,里巷,中巷和西巷。我奶奶住在中巷,我太奶奶住在里巷,直线距离隔着两排房子,可要走过去,也得十来分钟。
  以前的时候,中巷还不是巷,只是个村边,而后有逃难过来的人,便在村边的土崖子下挖个窑洞,也不用办什么手续,直接就可以住下来。等奋斗上几十年,运气好的话,挣下钱了,便可以往村子里搬了。
  我太爷爷是河南林州人,军阀混战的时候,一家人东躲西藏,十餐九饥终于挺过去了。可还没消停几年,又听说蒋介石要从南边打过来了。恰那时家里人口多,实在没了生计,于是我太爷爷就挑着担子,领着裹着小脚的太奶奶和十来岁的爷爷加入了逃荒队伍。也不知走得是哪个方向,只是前面有人走,就在后边就跟着,出了河南,进了山西,最后在临汾落了脚。据我奶奶讲,我太奶奶虽裹着小脚,但行动利索,人又长得妖艳,在河南的时候就和当地的土匪头子不清不楚,被钉了左手。这出河南省,到了里砦村,还是不安份,我太爷爷便把她的右手钉在了西厦的门柱上,用鞭子抽一下,问一句:“还跑不?”

  这听起来有些血腥,反正我是抱着怀疑态度的,就像婆婆会抹黑儿媳妇,儿媳妇自然也会抹黑婆婆。

  我爷爷和我奶奶结了婚后,大队把中巷的那两孔破窑洞分给了他。也不知那两孔窑洞什么时候打的,早已破败不堪,雨天钻水钻得厉害,还得用根粗木头支着,生怕它塌下来。与我瘦小的爷爷不同,我奶奶身高体壮,在那破窑洞里住了没多久,她愣是想盖一间土坯房。我爷爷嘲笑她好大的口气,这才住上窑,就想住房子。我奶奶也不听他叨叨,自己打土坯,自己和泥,一点点地往起盖。看着土坯房一点点起来了,我爷爷也起了兴劲,他借了木材,用自己的手艺,打了一副门窗,这样一来,我爷爷和奶奶就从那些危险的破窑里搬了出来。后来知青下乡,在那两孔破窑洞边上又打了两孔,不过倒不是住人,是来圈生产队的牛。

  等到包产到户,我奶奶家人口多,地也多,于是分了一头牛,连带知青打的那两孔窑洞,也一起分到了我们家。我爸把牛赶了出来,把窑洞里的牛粪全都挖了出来,一直挖到生土那,再又往里填了干净的土。然后刮了墙皮,又盘了个炕,这下就可以住人了。刚开始都心里隔应,心想这畜牧住的地方,人怎么能住?我奶奶和我姑姑们都不去住,我爸就自己拿了铺盖住了进去。因为他睡觉时呼噜声太大了,不想打扰了我奶奶和姑姑们。到了我三爸结婚,曾经的土坯房边上盖起了三间青砖瓦房,我妈因为和我奶奶闹别扭,搬到了知青打的那两孔窑洞,虽是在一个院,十来步的距离,但也令起了灶。

  日期:2019-01-31 19:41:27
  前面说过,我家里很穷,那是真的穷,可以说是村子里最穷的人家了,有多穷呢,反正我上初中前没用过卫生纸,都是用的树叶子,土块子。那年月卫生条件不好,肚子里都是虫,每次大便完,白白的虫子便扭动着腰肢,在粪堆上拼命地挣扎,我注视着这恐怖的一幕,身上直起鸡皮疙瘩,胆战心惊的我赶忙用土块子擦屁股,擦完一看,土块子把虫子磨成了好几段。
  我跟爸爸说起这件事,他笑着回答:“没事,没事,肚子里有虫了,买瓶果导打打就好了。”他接着又说起了往事:“我小时候肚子里的虫才多呢,而且又大又长,有一次,我从嘴里就吐出了一堆虫子,跟蚯蚓似的。”
  我听了爸爸的经历,既感到恶心,又觉得惊奇,最后庆幸自己没有那么严重,从嘴里吐出虫子。
  五岁之前我住在一个古色古香的宅子里,这是一个建于清末民初的四合院,据说房子之前的主人是一个地主老财,坏得很,后来被吊死在了村口的柿子树上。
  宅子里先后住过好多人,有穿着牛皮鞋的日本人,有抽旱烟的八路军,有住了一晚的新四军,还有反扑的国民党。时光荏苒,战争结束后,又住过房子被雨淋坏的张家人,死了丈夫投奔娘家的李寡妇,河南逃荒的林家人,安徽逃荒的赵家人,到了九十年代,这所老宅子终一确权了,一分为二,主房和东房归一姓吴的人家,西房和南房归我太奶奶所有。
  经历了百年风雨,宅子虽已显老态,但仍挡不住它曾经的端庄秀丽。那临街的院墙,一块又一块青砖依旧完好无损,细细白白的石灰缝依旧饱满均匀。那高墙上生锈的铆铁,房顶上绿中发灰的瓦松,好像在诉说着时代的变迁。沿着院墙往前走,便到了“凯旋门”,不过只有我这样称呼,因为这种用青砖石灰券起来的拱形门都是四九年之后才有的,这是新社会的大门,所以我叫它“凯旋门”。

  进了这象征新社会的大门,往右一转,便可以看到旧社会的小门。不得不说,以前的地主老财们真是穷奢极侈,当贫农们还没有片瓦遮雨的时候,他们的门前便铺上了厚厚的青石。与平坦的青石小路一块映入眼帘的是一面精美赵壁。那赵壁,高约三米,宽四米,中间雕着张果老骑着毛驴,由于年代久了,记忆有误差,也有可能是别的仙人,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个仙人有个异于常人,高高的特别饱满的额头。在仙人的周围还雕着山,水,仙鹤等景物。赵壁的四周雕满了各种动物,有十二生肖,但不止,还有大象,狮子一些南方动物。小时候的我特别喜欢那些活灵活现的小动物,想把它们抠下来据为已有,但费了半天劲,手都疼了,它们还是纹丝不动,于是终究作罢。

  赵壁的左边便是四合院的小门,木质的门槛已经磨损,早已失去了棱角,变得浑圆而细小。小门上的铁器,凡是不影响使用的都在大炼钢铁时被摘去了。虽摘去的那几块铁不影响使用,但缺了它们却让这门变得异常丑陋,好像没穿裤子却系着腰带。有一次不知怎么地,这小门竟然关不上了,这使劲关上,却又打不开了,最后整个门被拆了下来,仍在了柴房的角落里。
  进了小门,便好似穿越到了十九世纪的富裕家庭,门前的台阶是青色的长条石,院里铺着整整齐的方形青砖,中间大水缸,有天井,那天井上似乎还有花盆摆放过的痕迹。这个四合院的构架是四梁八柱,柱与柱之间是木质的格子窗,窗眉钉着木质的花,看起来雕得相当精细。不过时间过去那么久了,铁钉已生锈,窗格子,连带那雕花,都已经发黑变形。那一根又一根的柱子,也由于年代久远,已然裂开了密密麻麻的大小口子,有的地方甚至能把手指伸进去。每根柱子底下都有一块青石蹲子,好似一面鼓。石蹲子的一圈雕刻着细细的,精美的花纹。

  日期:2019-01-31 20:47:43
  前面说过,这老房子是我曾奶奶的,那怎么就到了我父亲手里呢?用我妈的话,这是她挨打受气争来的,我个人认为这纯粹就是一场亲兄弟之间的闹剧。要具体说清这个事,话可就长了,我就先挑拣着讲,后面再慢慢细说。

  我父母结婚头几年的时候,关于西厦(就是老房子)的所有权大家都缄默不语,准确的说应该是继承权。按约定成俗的法规,老子死了,东西留给儿子,所以这个房子应该是归我爷爷所有,而我爷爷三十来岁就害胃癌死了,所以这房子又归我奶奶了。所以一直以来,我奶奶,还有姑姑婶婶们都觉得这房子在一定的时间内是归我奶奶,至少我奶奶在世时是这样的。
  站在我妈的立场上,这又是一件不合情理的事,因为是我爸爸赡养了我太爷爷和太奶奶,所以我妈觉得这西厦应该归我爸所有。至于为什么我的太爷爷太奶奶要让我爸赡养,后面再作详解。
  当时我太奶奶在我老姑家长住,至于为什么不在我奶奶家住。那是因为我爷爷三十来岁就死了,之后便是我奶奶操持着一家大小事务,自然而然,我奶奶便是这个大家庭的权威。而婆媳妇关系自古以后便不好,我太奶奶和她唯一的女儿,联合起来,同我奶奶斗了几个回合,但都败下阵来,于是再也不敢在我奶奶跟前说三道四了。
  等到我太爷爷去世了,我太奶奶一个人在西厦住得寂寞,于是时不时便在我老姑家住一阵子,我老姑心疼自己的妈妈,最后让我太奶奶常住在了她家,好在我老姑父也是一个真正的孝子,一点也不嫌弃自己老弱的丈母娘。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