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衣婆——讲述我奶奶寿衣婆一生的故事,解密民间传统的入殓习

作者: 宅男屌丝王

  日期:2019-02-15 17:33:09
  寿衣婆
  我奶奶活到101岁,人送外号寿衣婆,她用手缝制的寿衣在我们那边极为有名,甚至有人出高价买我奶奶缝制的寿衣,但我奶奶从来都没多收人家一分钱,我是她最小的孙子,从我记事起她便给我讲她给人家做寿衣穿寿衣的故事,而我要写的就是我奶奶寿衣婆的故事
  日期:2019-02-15 17:34:29
  第一章穿寿衣的小姑娘
  1900年8月16号,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我的奶奶就出生在那个已经破败了的中国。
  奶奶说她的老家在靠近北京与天津的中间,算是个大户人家,可就在她一出生时,她的父亲便被一颗落在院子里的炮弹炸死了,留下了刚刚出生的她与那个还未从分娩痛苦中清醒过来的可怜母亲。一颗炮弹,毁了奶奶一个原本该幸福的家。
  家里人觉得奶奶是个灾星,便要将她溺死,她母亲誓死相夺,这才保了奶奶的性命,但是家族人依旧不会轻易的放过奶奶,不知从哪里得来的方法,说灾星不能穿人的衣服,否则还会克死家人,于是便找来寿衣给奶奶穿上,这一穿,就是十二年,直到1912年,清朝灭亡,奶奶才脱去了她身上的寿衣。

  日期:2019-02-15 17:52:54
  奶奶的故事就从1912年1月1号那天开始,因为那天正是历经296年的清朝灭亡,民国开始的元年。
  12岁的奶奶被母亲要求很严,从不敢让她踏出过家门,毕竟奶奶在其他人看来依旧是个灾星,还穿着寿衣,她的母亲也是出于保护她弱小的心灵,这才对她禁足了十二年。也正是这被禁足的十二年,让奶奶的刺绣与缝制要比那些已经成年的姑娘还要好,这也为奶奶之后做寿衣打下了基础。
  那天外面热闹极了,比往年还要热闹,鞭炮声从早上一直到晌午都没有断过,让被关在屋里的奶奶根本无法安心刺绣。
  奶奶搬了凳子看向外面,虽然她住的房子在院子的最里面,但是依旧能看到飘在屋檐上方的一些彩绸,奶奶的心理向往极了。
  一阵敲门声让吓的奶奶差点从凳子上跌落下来。
  日期:2019-02-15 18:11:44
  “婶娘在吗?”听口吻外面的人似乎很着急。
  奶奶把门拉开一条缝隙,透着缝隙看到外面站着一个约比自己大几岁,长相极为秀气的姑娘,面上带着泪痕,怀里抱件寿衣,看上去刚刚哭过。
  “母亲不在。”奶奶怯怯的回答道。
  “妹妹,你知道婶娘去哪里了吗?”一听到奶奶的声音原本就焦急的姑娘赶紧问道。

  “不知道。”
  “这可怎么办?”一听到奶奶说不知道,姑娘顿时急的眼泪又掉了下来,看样子一定是要紧的不得了的事。
  “你别着急,母亲不会走很久,估计是外面热闹出去看了,你有什么事跟我说,我等母亲回来告诉她便是了。”见到姑娘着急的样子,奶奶赶紧宽慰。
  “你等婶娘来一定跟婶娘说,就说三爷爷咽气了,不知谁给做的寿衣上五蝠捧寿少了只蝠,现在衣服都脱掉了,寿衣穿不了,让她赶紧给绣上。”姑娘话说完,便将寿衣直接顺着门缝塞了进来。“寿衣先放在这里,我赶紧出去找找。”

  还未等奶奶回话,那姑娘便一路小跑的跑了出去。
  日期:2019-02-15 18:23:59
  奶奶捡起那姑娘从门缝中塞进来的寿衣,抱到穿上给铺好,这是她再熟悉不过的东西,因为她身上穿的也是一件寿衣。
  那寿衣上的绣工并不好,准确的说是很粗糙,似乎是着急赶工,所以后背处的五蝠捧寿图案少了一只蝠。
  奶奶看出来那姑娘很着急,也知道了这是三爷爷的寿衣,衣服脱了没有寿衣穿,那可是对死者的大不敬,若是她找到母亲则罢,万一找不到恐怕等母亲自己回来再绣,太阳也都落山了。

  出于好心,奶奶便拿起了针线,开始为这寿衣绣上了第五个蝠。
  日期:2019-02-15 18:50:44
  当奶奶的母亲,也就是我的太奶奶从外面赶回来的时候,奶奶已经将那第五只蝙蝠绣好了。
  太奶奶一把从奶奶手中夺过寿衣,一巴掌便打在了奶奶的脸上,那是太奶奶第一打奶奶,而且打的是那么用力,奶奶委屈的泪水早已无法控制的流了下来,而站在一旁的那个姑娘则一脸不解的看着太奶奶。
  “小婷,你跟你父亲说,就说我一会就将三叔公的寿衣绣好送过去。”太奶奶有点不好意思的冲着那姑娘说道。
  “来不及了婶娘,父亲说了,太阳下山之前一定要绣好,你看看太阳!”小婷姑娘指着已经落到院子后面的太阳着急的说道,“我看妹妹绣的就挺好的。”
  “不行!”一听小婷说这话,太奶奶赶紧将那寿衣放到身后。
  “可是,真的来不及了!”小婷姑娘见到太奶奶的态度顿时急的又要哭出来。

  “小婷,婶娘求你了,你可怜可怜你妹妹!”太奶奶说完就要给小婷姑娘跪下。
  “婶娘,你别这样,那您快点,我在这等着便是了!”小婷见到太奶奶都要下跪,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便不在逼迫太奶奶。
  “婶娘这谢谢你,我一定在太阳下山前给你绣出来。”
  说完这话,太奶奶也不再迟疑,拿起剪刀便将奶奶绣的蝙蝠给破掉,快速的在奶奶刚刚绣的地方又重新绣了一只蝙蝠。
  日期:2019-02-15 19:21:54
  太奶奶终于将寿衣在太阳落山前绣好交给了小婷姑娘,目送小婷姑娘离开之后把门关上,然抱着奶奶失声痛哭起来。奶奶却不明白为什么刚刚打了自己却又抱着自己痛哭的母亲用意何在,她也不敢问,只能陪着母亲一起流泪,这件事奶奶一直到太奶奶离开后才知道原因,那是她第一次绣寿衣,是教她的阿婆告诉她的。

  当时因为战乱,家族已经没有了当年的财大气粗,所以三爷爷的寿衣才会出现粗糙的手工跟差错,但是三爷爷的葬礼依旧办的很风光,也正是这次风光的葬礼解救了奶奶,却也击垮了奶奶这个家族。
  那时民国初建,为了体现新社会新气象,剪辫子革命随之兴起,三爷爷葬礼当天,一群革命军突然闯进了奶奶的家,他们虽然打着剪辫子的名义,却是见到男人就杀,见到女人就抢,原本一场风光的葬礼,彻底的变成了这个家族的葬礼,那一天,家族上上下下的男人几乎被屠杀尽,但凡有点姿色的女人都被抢走,幸亏奶奶住地方在院子的最里处,而且简陋,算是躲过一劫。
  日期:2019-02-15 19:30:55
  后来奶奶才知道,那根本不是什么革命军,而是一帮军阀,他们打着革命军的旗号四处掠夺财富,恰好行军到此地,见到三爷爷的葬礼如此风光,便以为是大户人家,必然有钱财可掠,于是便借着革命军剪辫子的名义对家族进行了掠夺与屠杀,最后一把火把奶奶的家全部烧没了。

  当十二岁的奶奶穿着寿衣从那间被大火熏黑的房屋内走出来之后,她的命运就彻底的与她身上的寿衣分不开了。
  日期:2019-02-15 19:47:33
  第二章鬼婆
  奶奶望着被烧焦的家,看着到处的尸体,作为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她除了哭,什么也做不了。
  “丫头,过来!”
  就在奶奶已经哭的快要出不了声的时候,一个弯着腰拄着一半截烧焦木头的老太太在她前面不远处向她招手,她的身后背着一个大布包,似乎是那布包将她的背压弯的。
  奶奶看到死人自然害怕,突然来个活人让她让她觉得好像看到了希望一样,迈着步子哭着便走了过去。
  “你这丫头,怎么穿着寿衣啊。”老太太拉着奶奶的手,给她擦着眼泪,看到奶奶身上的衣服不由问道。
  “我从小就穿了。”奶奶哑着嗓子回答道。
  “这是你的家?”老太太看了看周围问道。
  “恩!”奶奶点点头。
  “也是个命苦的孩子,咱娘俩也算有缘,我看你家里也没什么人了,你要是不嫌弃,叫我一声婆婆,我就带你走。”老太太看着奶奶问道。
  “我还有母亲。”奶奶瞬间泪水就落下来了。
  日期:2019-02-15 20:10:36
  “要不这样吧,丫头,我们在这里找找看,要是能找到你母亲的尸体,我们就把她葬了,你以后就跟着我。要是找不到,那我也不强求你,你就在这里等你母亲回来,行吗?”老太太似乎很喜欢奶奶,也看奶奶确实可怜,便建议道。
  “恩!”
  就这样,一老一小在这片被烧焦的院子里,开始一具尸体一具尸体的翻找,终于在三爷爷的灵堂边上,发现了那具已经被烧焦的太奶奶的尸体,奶奶还是从她头上的那根绣花针分辨出来的,那是这个家族里面太奶奶独有的习惯,无论什么时候都会在头上别一根绣花针,而这个习惯奶奶也一直有。
  老太太打开布包,里面是一件崭新的寿衣,这寿衣与奶奶之前穿的略有不同,这寿衣绣的不是五蝠捧寿,而是凤凰,用料也不是常用的棉,而是极为金贵的蚕丝,无论是绣工还是缝工都是极为的精巧与细致,一看是出自能人之手,这自然也不是常人能穿的。
  “孩子,这是婆婆亲手为自己做的寿衣,给你母亲穿上吧,也算我送你的见面礼了。”
  就这样,婆婆将自己的寿衣穿在了太奶奶的身上,并将太奶奶安葬在家族被烧焦的院子里。
  “丫头,给婆婆磕个头,以后你就是婆婆的徒弟了。”
  奶奶赶紧跪下给老太太磕了三个响头,她知道母亲已经去世,现在能依靠的只有眼前这个不明身份的老太太了。
  日期:2019-02-15 20:34:15
  婆婆给奶奶换掉了穿在身上十二年的寿衣,那是奶奶第一穿正常的衣服,兴奋在河边照了一个下午。之后又教了奶奶绣工,虽然奶奶觉得自己的绣工已经很厉害了,但是在婆婆眼里,却依旧不合格,甚至她要求比太奶奶还要严苛,一旦绣有差错,便会在奶奶的腿上抽条子,有时候抽的奶奶连路都走不了,但是奶奶的手却从未闲下来过。
  奶奶问婆婆究竟要带她去哪里,也问过婆婆究竟是谁,从哪里来?但是婆婆却从来不回答,只是说等奶奶绣工学好了,自然就会告诉奶奶。就这样奶奶跟着婆婆没日没夜的赶路,乞讨,学绣工,直到她绣工让婆婆满意的那一天。

  日期:2019-02-15 21:00:18
  一晃一年过去了,奶奶像往常一样,坐在地上正在绣着婆婆要求她绣的牡丹花,突然一只蝴蝶落在了奶奶手边的绣花上,紧接着又来一只,奶奶看着蝴蝶兴奋的不行,她赶紧拿给婆婆看,婆婆看完后脸上终于露出了笑脸,那是奶奶第一见到婆婆的笑脸。
  婆婆也兑现了她的承诺,跟奶奶讲了自己的故事。
  婆婆没有名字,认识她的人都叫她一声鬼婆,她的母亲据说是一个宫女,因为跟一个侍卫产生感情而生了她,在皇宫内这本是死罪,可是婆婆的母亲偏偏是冷宫的宫女,无人知晓,于是便生下了婆婆,可是后来那侍卫不知为何抛弃了宫女,宫女伤心欲绝便寻了短见,留下了婆婆一人在冷宫由一位娘娘抚养长大,而那位娘娘正是苏州刺绣大户人家的女儿,后来不知犯了什么罪被满门斩首,而身在皇宫的娘娘也就被打入了冷宫。

  就这样婆婆在冷宫里一直陪着娘娘生活,后来娘娘病逝,临终给婆婆留下遗言,若婆婆有生之年能走出皇宫,就代她回到苏州,在自己父母的坟前磕上几个头,以表孝心。而如今清朝灭亡,皇宫已经被民国占领,所有的宫女都被遣散,婆婆这才走出皇宫,可是她并不知道苏州在哪里,而奶奶当时也不知道,所以婆婆带着奶奶走了一年,也未走出河北的地界。
  日期:2019-02-15 21:27:05

  而鬼婆的由来则正是因为寿衣,原来除了冷宫人之外其他人并不知道婆婆的存在。直到有一次一个冷宫小太监突发疾病去世,按照宫里规矩,一旦小太监或者小宫女发病而死,都会卷了席子拉出宫埋掉,而去给那小太监敛尸的人一进太监房,见到他身上穿了一件做工极为精致的寿衣,甚至比宫里的那些皇亲国戚的寿衣还要精致几分,那些敛尸人为了那件寿衣竟然找人打了口棺材,将小太监安葬了,这事不仅在冷宫传开,更是传到了其他宫中的太监宫女耳朵里,虽然很多人不认识婆婆,但知道婆婆做的寿衣能让自己免于草席裹身,棺木入土,这对于本就凄惨身世的太监宫女来说是件莫大的幸事。后来这事有人追查,为了保护婆婆,便有人传出这寿衣不是人做的,是鬼婆婆做的,就这样,鬼婆一词便在宫里传开了。

  日期:2019-02-15 21:52:54
  “我也绣过寿衣。”听完婆婆讲完她的故事,为了能和婆婆拉近关系,奶奶便说道。
  “你也绣过寿衣?!”婆婆对于十三岁奶奶的话很是震惊。
  “对啊,我给我三爷爷绣过寿衣,可是我妈把它拆了,又重新绣了!”奶奶依旧不解,当初太奶奶打的委屈还遗存在心中。
  “丫头,你知道你妈为什么把她拆了吗?”
  “不知道!”奶奶摇摇。
  “为别人做寿衣,通常都是为自己积德的,但是你作为未出阁的姑娘,一旦为别认绣了寿衣,就终身嫁不出去了,就算嫁出去,也会克夫的。”
  “可他们都说我是灾星,克死了我的爸爸,所我从小到大都穿的是寿衣。婆婆,我会不会真的是灾星,把我母亲克死了,也把我家里人都克死了!”奶奶说完顿时哇的一声大哭起来,那种痛苦奶奶至今都难以释怀。
  日期:2019-02-15 22:17:38
  第三章为婆婆做寿衣
  婆婆对于奶奶的痛哭并没有安慰她,而是坐在奶奶面前静静的看着奶奶哭。
  “婆婆,您觉得我是灾星吗?”奶奶见到婆婆对自己的痛哭不予理会,便止住了哭,胆怯的问向婆婆。
  “要是你自己觉得你是,婆婆说你不是,你也会觉得是婆婆在可怜你。可是孩子,如果婆婆觉得你是灾星,还会把你带在身边吗?”
  “我怕我也会克婆婆。”奶奶说这话心里害怕的很,如今她跟婆婆已经有了深厚的情感,若是婆婆再离她而去,她将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以后的生活。
  而奶奶的担心也是婆婆的担心,奶奶至今刚刚十三岁,又是个长相标志的女孩子,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几乎很难自己生存下去,就算可以生存,恐怕也会入了歧途,所以婆婆自己也清楚自己不知道能活到哪天,所以她才会如此严厉的要求奶奶,让她尽快的学会刺绣,至少有一门能养活自己的手艺。
  日期:2019-02-15 23:31:17
  “丫头,婆婆不信这个,所以婆婆不怕克!”婆婆看着奶奶眼睛也湿润了。
  “婆婆,你教我做寿衣吧?”奶奶看着婆婆突然说道。

  “不行!”婆婆坚决拒绝道。
  “婆婆,我不嫁人,我就跟你在一起,您把自己的寿衣给了我母亲,我要亲手给您做一套更好的寿衣。我求求您的婆婆!”奶奶说完直接跪在了婆婆的面前。
  “丫头,做寿衣吃的是死人饭,你以后的日子还长,不能跟婆婆这种快入土的人比,好日子还在后头呢,可不能犯傻。”婆婆赶紧上前扶着奶奶劝说道。
  “婆婆,我心意已决。如果您不教我,我就自己绣。”奶奶拧着性子道。

  “你这孩子,怎么不听婆婆话呢,婆婆不要你绣寿衣,婆婆自己绣。”婆婆有点着急,生怕奶奶背着她绣寿衣你,到时候就是想挽回都挽回不了了。
  “婆婆,您不要骗我了,要是能绣,您还要背着您的寿衣吗?”
  奶奶早就知道婆婆的手已经老化变形,根本不可能再拿绣花针,所以她才会坚决要给婆婆绣寿衣。
  日期:2019-02-15 23:46:26
  “傻丫头,婆婆就是不穿寿衣,也不能毁了你。”
  “婆婆,如果不是您,我早就死在一年前了,如果不是您,我母亲也不可能穿着寿衣安葬,如果不是您,我也不会有今天的绣工,婆婆,我求求您,您就教我吧,我一定不会辜负您老人家的。”奶奶说完,便使劲的在地上磕头,额头都磕破了。婆婆颤抖的用那如枯枝般老化变形的手拉住了奶奶的身子,然后她又摸向奶奶细嫩的脸,此时婆婆也忍不住内心的悲伤,泪水瞬间从已经干枯的双眼中夺目而出。

  “婆婆教你!”婆婆这四个字说的很小声,却说的很用力,她知道这四个字对于奶奶未来的人生意义,同时也意味着自己的传承。
  “谢谢婆婆!”奶奶赶紧又磕了个头,这才带着笑意站起来。
  日期:2019-02-16 00:27:01

  做寿衣与做正常的衣服不一样,有很多的讲究,也有很多的避讳,而这些讲究与避讳到现在都基本已经丢失了,如今的寿衣多是机器成品,手工缝制与手工刺绣的基本已经绝迹,因为做一件普通的寿衣正常情况下没有半年根本做不来。而婆婆的那件寿衣,她自己亲手缝制并刺绣总共花了近三年的时间,可见其繁琐与精致的程度。
  婆婆教奶奶做的第一件寿衣就是她之前给太奶奶穿的那件“凤凰袍”,很多人都以为凤凰是一体,其实不然,凤与凰为两种,凤为雄,凰为雌,凤有凤冠,而凰则没有,凤有三尾,而凰只有两尾,这也只是直观的区别,还有许多细节的区别,在这里就不一一给大家讲解。奶奶光是绣画凤与凰就花费了近三个月的时间,而且还是让婆婆不满意,可见其复杂的程度。而这只是这件寿衣的其中一项,还有扇袖,祥云底绣,十六颗盘云扣,这些之后,还有贴身的无缝衣,任何地方都不能看到缝的痕迹,这些都是婆婆用自己余下的生命教会奶奶的,也是跟着奶奶一辈子的手法,奶奶用这种手法不仅改变了她灾星的命运,也养活了未来我们一大家子,更让奶奶成为远近闻名的寿衣婆,如果婆婆地下有知,知道了这些,会不会为当初教婆婆做寿衣而感到欣慰。而奶奶一直把婆婆的牌位放在最顶端,这也是对她老人家的最大的感恩吧!

  日期:2019-02-16 08:17:54
  奶奶跟着婆婆就这么边学着做寿衣,边赶路,又走了快一年的时间,而那一年是1914年,奶奶跟着婆婆走了两年,终于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河北,来到了给她带来更多痛苦跟成长的地方——山东。
  “三更灯火不曾收,玉脍金齑满市楼;云外清歌花外笛,潍州原是小苏州。”
  这诗是从一个私塾堂里传来的,那是奶奶第一次从婆婆以外的人口中听到苏州两个字,而那个私塾堂的名字奶奶至今记忆忧心,因为在那里奶奶第一次喜欢一个人,第一次为人亲手穿上自己做的寿衣,那个私塾堂的名字叫“寸草堂”。

  日期:2019-02-16 08:32:51
  第四章寸草堂里的教书人
  “丫头,你听到有人说苏州了?”那是奶奶第一见到婆婆如此激动,抓着奶奶的那双老化变形的手也极为有力,有力到都抓疼了奶奶。
  “就刚刚从前面屋子里传来的,就是您说的苏州。”奶奶肯定的点点头。
  “这么说我们到苏州了?”婆婆激动的问向奶奶,其实奶奶也并不知道苏州在哪里,她也不清楚究竟到没到,只是听到前面传来的声音有苏州两个字,便告诉了有点耳背的婆婆,谁想婆婆会这么激动,“丫头,我们赶紧过去问问。”

  两年的赶路让婆婆的腰更弯了,踉跄着从地上爬起来,牵着奶奶的手,疾步走向刚刚奶奶所指的那间房子。
  日期:2019-02-16 08:50:53
  在民国初期的时期,很多地方依旧没有女人进私塾堂,就算有钱大户的人家也都是专门请先生到家里教,或者去城里专门设立的女校,所以婆婆跟奶奶的到来引来了私塾堂内的一阵骚乱,一群半大的男孩将婆婆跟奶奶围在中间,不停的跳来跳去,口里叫嚷着一个当时候讽刺女性进学堂的顺口溜,“新社会,新气象,女人也想上学堂,大字不认两三个,没过几年便成娘。”他们认为婆婆是带奶奶来学堂学习的,所以才会如此的羞辱。

  “都给我回屋读书去!”教书先生极为严厉的口吻救了被围攻的婆婆与奶奶,那群孩子便叫嚷着散开回到了学堂里。
  奶奶对于那个教书的先生记忆尤为深刻,20出头的年岁,长相也极为标志,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标准的小鲜肉,他穿着西式的服装,带着一个金丝边的眼睛,说话的口吻也是温和的,这是奶奶记忆最深刻的男人,他的出现,让奶奶不由自主的心跳加快,小脸也绯红起来。
  日期:2019-02-16 10:01:39
  “这位公子,请问这里可是苏州?”婆婆当时并没有在意奶奶的反应,她的心思全在苏州上。
  “你们要去苏州?”
  那位小先生有点惊讶婆婆的问话。
  “对,我要带我孙女去苏州,都走了两年了,也不知道到了没有,刚刚我孙女说听到你们有人说苏州,便过来问问。”
  “你们从哪里过来的?”小先生听婆婆说走了两年,再看看婆婆那孱弱的身体有点惊讶的问道。
  “北边。”
  婆婆说的含糊,不愿意跟人透露她的来处。
  “北边?黑龙江?”
  小先生并没有觉得婆婆要隐瞒他,而是觉得婆婆可能也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的,便告诉他北边,而他依据两人行走的时间猜测了中国的最北端。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