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秘卷之青玉案—这世上或许没有对错,但一定有真相

作者: 姜木水

  日期:2019-02-11 18:36:55
  第一卷 杀人祭鬼
  序幕 杀人祭鬼
  开篇词:《西江月》
  十表八书史记,五家三传春秋。汤尧舜禹夏商周,多少龙争虎斗。
  铁马冰河好梦,春花秋月闲愁。公侯子爵数沉浮,正是乌飞兔走。
  “绍兴十九年,二月丁丑,禁湖北溪洞用人祭鬼及造蛊毒,犯者保甲同坐。”——《宋史·高宗本纪》
  ……………………………
  “这个故事是我听我娘说的,我想一个人出去玩的时候,娘用这个故事吓唬我。这个故事发生在……”

  这里是地窖暗牢之类的地方,周围一片漆黑,看不到任何光亮,只能在黑暗之中听到一个少年的自言自语。少年苦笑几声,笑声中充满了绝望:“哈哈哈……这个故事也许发生在十几年前,也许就发生在现在。”
  日期:2019-02-11 19:11:28
  “娘说,有一个进京赶考的书生,不知道那个倒霉鬼叫什么名字,听说是很有才华的一个书生。不过无关紧要,反正他是要死的。他进京赶考,路过了我们这里,天色已晚,他躲在一个破庙里过夜。当晚下了暴雨,屋外的乌鸦被雨水打得不住哀啼,不知道是不是老天可怜那位书生。书生似乎也感觉到了什么,整晚心神不宁。和老人们讲的闹鬼的故事一样,在书生将睡未睡,半昏半醒之间,敲门声忽然响起……”

  “书生仿佛感觉到危险,他没有去开门,也没有问门外是什么人。他清楚,自己在荒郊野外的破庙里,正常人谁会在深更半夜来这里敲门?还是和老人们讲的闹鬼的故事一样,在这个时候一道闪电亮起……”
  日期:2019-02-11 19:11:14
  “门口站着的人的身影被映在窗户上,影子虽然只有一瞬间,但是却让书生从头凉到脚底。门上有两个人影,说明门外是两个人,但是,两个人的脑袋上长着……犄角?闪电过后就是一道惊雷。惊雷过后,门外的人直接撞开了破庙的门,冲了进来。书生终于看到了两个人的庐山真面目。他们披着蓑衣,脸上带着红白相间的可怖恶鬼面具,一人拎着一把柴刀。他们缓缓逼近书生,书生可能会反抗几下,但是,最终……他们和那个书生没有仇,也不是为了抢钱,他们只是在举行一种叫做杀人祭鬼的仪式。在我们这里,百姓们深信冤死的鬼魂怨气太重,需要杀死活人祭奠他们才能平息他们的怒火。如果不举行这种仪式,冤死的鬼魂们便会作祟。所以,每年都会有一个可怜鬼被当做祭品被杀死。”

  日期:2019-02-11 19:11:38
  “你之前问我对杀人祭鬼了解多少,这就是我了解的全部,都是从我娘那里听来的。如果你还想问我对杀人祭鬼怎么看的话,我想说的是……举行杀人祭鬼的都是一群丧心病狂的人,他们带上恶鬼的面具,便不再是人。他们摘下面具,也只不过是披着人皮的鬼……”说道这里,少年的声音戛然而止。

  忽然有人点亮了一根蜡烛,微弱的光芒驱散黑暗,周围的一切瞬间变得明朗。刚才自言自语的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衣着光鲜,像是哪个富贵人家的公子。他被绑在一根柱子上,不能动弹。他面前站着一个人,少年刚才就是跟这个人说话。而这个人,身着一件蓑衣,脸上带着红白相间的可怖恶鬼面具,和少年所讲述的故事里杀人祭鬼的两个人的装束一模一样。
  少年冷冷地看了看眼前的“恶鬼”,继续说着自己对杀人祭鬼的看法:“就像把我关在这里,打算拿我举行杀人祭鬼仪式的你一样……”
  日期:2019-02-11 19:12:04
  第一卷 杀人祭鬼 第一章 伏子
  “高宗恭俭仁厚,以之继体守文则有余,以之拨乱反正则非其才也。”——宋史评宋高宗。
  ……………………………

  陈桥兵变,太祖开基;烛影斧声,太宗嗣位。历传百年,经真仁英神哲,七帝偃武修文。徽宗当政,蔡王童梁朱李,六贼结党营私。北宋羸弱,金虏作乱。二帝靖康蒙尘,高宗泥马渡江……
  从此,历史上便多了一个叫南宋的朝代。
  绍兴二十二年……这代表着距离宋高宗赵构自立称帝已经过了二十六年,因为前面还有建炎的四年。曾经的大宋变成偏安一隅的南宋也有了二十六年的历史。
  日期:2019-02-11 19:12:22
  这期间,发生了很多事。岳飞韩世忠死了,南宋和金邦议和(投降)成功;秦桧莫名其妙没受任何伤害从金人手里逃了回来;宋高宗的儿子夭折,之后再无子嗣,南宋下一个皇帝要在赵瑷和赵璩两个皇侄之中选出。宋高宗的生母被金盖天大王取了当小老婆,受尽屈辱才被送回南宋;秦桧只手遮天,施全刺杀秦桧失败,尸体在闹市被碎尸万段;女真贵族完颜亮杀了金熙宗以及一大片同族人自立称帝,并开始筹备渡江吞并南宋的计划;民间反金的呼声越来越高,农民起义,军队哗变的事情隔三差五就出现……

  日期:2019-02-11 19:13:14
  二十六年的时间,似乎没能够让一个失去半壁江山的王朝重新立稳脚步。这个时候的南宋王朝,权臣粉饰太平,外邦虎视眈眈,在朝大夜弥天,在野民怨沸腾。休养生息吗?不,只能说是——暂时还没灭亡。
  当今的皇帝是赵构,就是传说中泥马渡康王中的那位康王。他还是康王的时候作为人质被送到金邦,后来逃出来跑到江边,前有江水阻路,后有金兵追赶,陷入绝境。这个时候,江边的庙前一匹马的泥胎塑像活了,载着康王赵构渡过江水回到宋土。赵构这才面南背北登基坐殿,成为了南宋的开国皇帝。
  日期:2019-02-11 19:13:02
  当然,这只是传说,事实的情况是赵构和一个大臣确实去过金军,但没留多长时间就让他哥哥用别人换回来了。赵构确实有成为皇帝的气场,他去金军时很年轻,面对金军的恐吓和他一起的大臣都吓哭了,而赵构风轻云淡地坐在那里,根本不为所动。后来他手里握着兵权,在危难之际自立称帝。如果是太平盛世,他的品行和才能或许能成为一个不错的皇帝。但是面对被他父亲徽宗祸害得不成样子的江山,他哥哥无能为力,他亦无能为力。

  仿佛是历史的轮回一般,这个时候,总会有一个救世主出现。
  比起十年寒窗,历史更在意一朝金榜;比起士农工商,历史更热衷将相君王;比起马革裹尸,历史更关心鹿死谁手;比起乌飞兔走的匆匆岁月,历史更偏爱龙争虎斗的几度春秋。非要说的话,无论是太平盛世还是纷争天下,想成为历史一定先要成为传奇。
  日期:2019-02-11 19:13:29
  普安王府的书房内,普安王赵瑷屏避左右,只留下王府教授史浩,赵瑷十分信任史浩。史浩刚刚下朝,便来到了普安王的府邸。
  赵瑷很年轻,二十六岁,但是却有一份与年龄不符的成熟和稳重,他并没有绫罗绸缎,只是穿着一件素衣。他的脸色有些苍白,时不时还咳嗽几下,明显是身体欠佳。他和史浩对面而坐,摆在两人中间的是一个棋盘。
  史浩看着棋盘,不由皱起了眉头,叹了一口气,说道:“恕老臣直言,这盘棋……殿下已然处于劣势。”
  普安王抬头看着史浩:“老师也这么认为吗?这是小王和别人的一场对局,小王棋艺不精,今天正好请教老师,老师可有妙手。”
  日期:2019-02-11 19:14:35

  棋盘上,普安王执红,史浩执黑。现在红方的境地很尴尬,之前黑方偶然间重炮将军,二路上黑方的车放在那里,所以提前上将不可能。红方只好把车垫在了两个炮之间。这个车目前只能放在那里,一旦离开,帅就被炮打掉了。如果不离开,这个车很可能成为一个死车。下边的炮不能吃,上边的炮放在小卒子前,吃了就当于黑炮和红车互换。红方的棋子最快到也要三步,起不到任何作用。现在红方作用最大的就是这个车,一旦这个车被吃掉,整个棋局可想而知。

  史浩:“我也没有好的办法,您其他的棋子将不到军,也赶不及赶回来看着您的车。实在不行的话,就拿车和黑炮互换吧,总好过被白白吃掉。然后看看其他棋子,考虑下一步怎么走。”
  日期:2019-02-11 19:15:34
  普安王点点头:“主要的原因是我其他的棋子来不及走到我的车旁边,就算来的及看着,黑方也会不惜一切代价跟我对换。他们甚至会毫不犹豫拿一个炮一个马和我换车。”
  史浩:“如果真能拿一个车换对手一个炮一个马,那其实还是不错的换子。”
  普安王认真地说道:“无论如何,我都不会让这个车死掉,只要有这个车在,多危险的棋局我都有机会反败为胜。但是失去了这个车,我的胜算就渺茫了。”
  史浩听到普安王的话,轻笑了一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
  “老师……小王最近身体欠佳,在王府之中养病。我听说今天在朝上,秦桧那边有所动作了?”赵瑷一边喝茶一边问道。
  史浩:“对,湖北溪洞千人血书请求恢复杀人祭鬼的事情。说是出现了恶鬼杀人的事件。”

  日期:2019-02-11 19:15:53
  普安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说道:“恶鬼杀人?简直是无稽之谈!当地的官员都在干什么?这点小事都办不了!我如果没猜错,理由应该是因为朝廷禁止杀人祭鬼,惹怒了鬼神,这才出现恶鬼杀人了吧。”
  史浩:“殿下圣明。”
  赵璩用手揉了揉太阳穴,闭着眼睛,像是养神的样子:“这件事可大可小,全看官家是什么意思。他要说民意不可逆,这件事就是天大的事。他要是说一群无知刁民闹事,恶鬼杀人十有八九就是三人成虎的谣传,不用管。两天用不了就能压下这件事来。”
  史浩:“杀人祭鬼是绝对不可能恢复的!杀人祭鬼本身就应该禁止!”
  赵瑷接过话语:“我到现在都有点不敢相信杀人祭鬼是真的。无法理解,这群人到底是怎么想的?祭奠鬼神,杀猪杀羊烧点纸钱不就好了吗?为什么要杀活生生的人来祭奠呢?”

  日期:2019-02-11 19:16:11
  史浩:“这种事情一句两句说不清楚,有很多因素在里面。和当地的民风彪悍有关,和百姓愚昧也有关。只是我没想到,秦桧和赵璩他们会借题发挥,想让老臣去解决这件事。”
  朝上,秦桧拿杀人祭鬼的事做了文章。
  当初请求禁止湖北溪洞杀人祭鬼这一邪恶风俗时,就是史浩先联合诸多大臣上书请求禁止的。史浩是赵瑷的左膀右臂,秦桧一直想把史浩从赵瑷身边调开,他不可能放过这个机会。由于禁止杀人祭鬼出了恶鬼杀人的事情,理应由提出禁止政策的史浩去解决这件事。秦桧暗中让自己的党羽联名上书保举史浩,让史浩离朝去安抚溪洞百姓并查明真相。甚至喊出了非史浩大人无人能担此重任的口号,摆明了非要把史浩调离朝中不可。

  日期:2019-02-11 19:16:33
  赵瑷盖上茶盖,把茶碗狠狠地墩在桌子上:“简直就是无理取闹!亏他们能说出这么蛮不讲理的话来。哼,无非就是想支开老师,让小王成为没有姜尚的周文王,没有管仲的齐桓公。老师您是我的左膀右臂。一旦您离开我的身边,他们能更好地对付我。现在朝内秦桧赵璩一派虎视眈眈,一旦让他们掌握朝政,大宋就只能无期限地对金邦俯首称臣。这种时候,无论如何都不能让老师离京!”

  史浩:“殿下,虽然您能猜透秦桧的诡计,但是……”
  史浩没有说下去,赵瑷却明白他的意思。赵瑷自己也说了,这件事最终还是要看皇上的意思。看看史浩的样子,赵瑷清楚,皇上也倾向秦桧的建议,让史浩去解决恶鬼杀人的案件。
  日期:2019-02-11 19:16:14
  赵瑷端起茶杯,剑眉紧蹙,又把茶杯放下。重新凝望着棋盘上的棋局,棋盘上的夹在两个炮之间的红车,无论怎么看都是凶多吉少。史浩现在的处境就是红车,对方的秦桧就是黑车,杀人祭鬼的案件就是重炮。秦桧一直虎视眈眈随时可以将军,一直没对赵瑷有所动作,是因为他知道未必能将死。但是,用杀人祭鬼的案件困住史浩,把赵瑷身边的价值最大的车搞定,再将军,那就不一定了。
  真让史浩老师去湖北溪洞解决杀人祭鬼的事件吗?赵瑷把红车拿起,落子在黑炮上……不,不能。这样做,我就失去了这个车,我身边现在就只有这一个车啊。但是,有没有别的办法让我的车从困境里走出来。
  史浩站起来走到门口,望着窗外开口说道:“殿下毋需太过担心,我暂时不用离开京城。”
  赵瑷满心欢喜:“哦?难道说老师在殿上就找到救出红车的办法了吗?”
  日期:2019-02-11 19:16:25
  史浩:“正常情况下,是没有办法的。现在值得我们信任的大臣都不在我们身边,就像棋盘里来不及赶过来的其他棋子。如果想救出红车,就只能……无赖一次了。”
  赵瑷饶有兴致的样子:“无赖一次?怎么无赖。”
  “棋盘上看,红车的处境确实很不妙,但是,那是棋盘,棋子是有限的。”史浩转身,边说边走到棋盘旁,拿起一枚被吃掉的红马,放在了被卒子看着的黑炮上,说道:“但是现实之中,可就不一定了。”
  赵瑷恍然大悟:“新的棋子?也就是说,老师有我们信得过的人可用,但是这个人之前却不是我们的阵营里。这般险境下才动用的棋子,想必定是有过人之处。只是,有这样人才,老师为什么不早亮出来呢?这个人,是老师布置多年的一手伏子吗?”
  日期:2019-02-11 19:16:39

  史浩望着黑马:“这个人是我的学生,为大理寺少卿之一。当时秦桧及其党羽步步紧逼,官家也倾向让我离朝。我无奈迂回了一下,举荐我的学生替我去处理湖北溪洞的恶鬼杀人的事件,他任职大理寺,解决案子本就是他的分内之事,于情于理都说得通。这样一来,我就能暂时留在京城了。但是,他只有十五天的时间,如果过了十五天他没能解决案件,还是得我去。”
  赵瑷:“缓兵之计吗?”
  史浩轻笑一下:“不,足够了,我这个学生对破案这种事非常擅长。”
  赵瑷:“既然老师信得过,小王就放心了。嗯……对了,老师口中的这匹红马,到底叫什么名字?”
  史浩望着大理寺的方向,说道:“宋青玉。”
  赵瑷也望向大理寺的方向,在心里自言自语:宋青玉吗?如此让史浩老师看重,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日期:2019-02-11 19:17:25
  第一卷 杀人祭鬼 第二章 先手
  “孝宗母张氏,梦崔府君拥一羊,丁未生孝宗于秀州。高宗选养宫内,赐名瑷,适与崔府君同名。”——《宋人轶事汇编》
  ……………………………
  大理寺门前,三十三岁的宋青玉没有穿官服,夜深人静,他身着一身简单的白色文生公子裳,负手矗立在冷风之中。他的相貌很普通,平时也不爱言谈,总是自己一个人翻阅各地官员上报死刑的案件。大部分的死刑案件都要先上报大理寺,然后上报刑部,刑部批下来,才能处决死判刑犯人,就是怕这里面有冤案。

  宋青玉官至大理寺少卿,满朝文武,他可能是最我行我素的一个。他很有才学,三十三岁大理寺少卿,这个官位就很高了。他从不和任何人交际,不加入任何党派,只埋头死刑案件的复查避免冤案的发生,几乎是一种半官半隐的生活。
  日期:2019-02-11 19:17:21
  但是今天在朝上,他的老师史浩举荐他去解决杀人祭鬼的案件。他知道,他躲在大理寺里查查案写写诗的悠闲日子到头了。不管他愿不愿意,他马上就会被卷入夺储的权利斗争之中。他会身不由己地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里,不得不选择一个阵营,加入这场危险的游戏。
  赵构原本有一个儿子,体弱多病很早就夭折了。小太子夭折时赵构还很年轻,才二十多岁,但奇怪的是他后来再无子嗣。有一种说法是,金兵连夜奔袭扬州时,他正在后宫行乐,听到金兵来袭仓皇出逃,由于受到惊吓的缘故,导致后来……你懂的。这个……怎么说呢?不能全信但也未必全是空穴来风。
  日期:2019-02-11 19:18:13

  不管怎么说吧,赵构膝下无子,先后收养了两个皇侄,一个是普安王赵瑷,一个是恩平王赵璩。两个人都是郡王,高宗都亲赐府邸,人称“东西府”。现如今,赵构不再年轻,生育基本无望,大臣们不断上书请求赵构早日立储。赵构没有亲儿子,未来皇位的继承者,必然就是在东西府的两位养子之中选出。
  两位准皇位继承者性格迥异,对金邦的态度也截然相反。普安王赵瑷主张对金用兵,渡江夺回大宋原本的疆土。恩平王主张维持现状,和金邦和睦相处。宋朝内也分主战主和两派,主战派极力拥护赵瑷,主和派以赵璩和秦桧为首。双方各拥其主,明争暗斗展开了夺储之争。谁成为新的君王,决定了日后南宋对金的态度,也决定了南宋的命运。
  宋青玉知道,史浩老师举荐了自己去处理杀人祭鬼,这就代表着自己已经被拉到了奸相秦桧和恩平王赵璩的对立面上。现在他不得不和老师史浩站在普安王的阵营里。
  日期:2019-02-11 19:18:29
  关于普安王赵瑷,宋青玉倒是有所耳闻,开封包龙图的故事妇孺皆知,其中有一位八贤王赵德芳,那是大贤臣的代表。普安王赵瑗,按着血脉来讲,就是八贤王的后代。

  赵瑷属羊,有一个很有趣的小名,叫“羊”,就是咩咩叫的羊。因此有一个荒诞的民间传说:普安王的母亲曾做过一个梦,神仙崔府君怀里抱着一只羊来见她,告诉她即将有一个新生命投胎到她肚子里。不久之后,她果然怀孕,十月怀胎生下一个婴儿。婴儿在羊年出生,出生时满堂红光惊现,可谓天生异象,这个婴儿自然就是赵瑷。民间都认为赵瑷是神仙所赐,日后必会有一番作为。
  当然,这是民间传说,不能当真。不过,宋青玉相信,能让史浩老师衷心辅佐的人,值得自己为他效力。如果非要在两个郡王之间选择一个阵营加入,普安王这边远比秦桧和赵璩好。
  “但是……下朝之后,老师对我说的那句话,还真是伤人心啊。”宋青玉呼吸着冰冷的空气,用低沉的语气自言自语着。
  日期:2019-02-11 19:18:16
  普安王府。
  “老师,宋青玉是一个怎样的人啊?”赵瑷问史浩。
  “他啊……”史浩低下头,回想起自己年轻时教宋青玉的场景。

  在史浩还没考取功名的时候,他曾经在一个书院教书,宋青玉,就在这个书院学习。书院的学生不多,而且大多是富家公子。史浩并没有多大的心思教他们,所以每天早上让他们自己看书,自己坐在学堂的后排休息,等他们看得差不多了自己起来随便讲一下。
  一个很普通的早上,史浩依旧是坐在后排,这一天他才发现,自己的学生里居然还有一个不错的苗子。他的前面坐着两个学生,一个是满大财主家的少爷满堂桥,另一个便是宋青玉了。
  日期:2019-02-11 19:18:35
  怎么描写古代的美男子的相貌呢?一般都是皮肤什么鹅脂,手指什么葱白,脸部什么雕刻,眉毛什么弯柳。你脑补一下,作为一个雄性真长成这样,挺丧心病狂令人发指的。很不幸啊,这个满堂桥就是这幅模样。不仅如此,这个满堂桥还很……嗯……温柔。说话也是细声细语,娇滴滴的。他很喜欢和宋青玉一起玩,整天缠着宋青玉,宋青玉特别烦他。假如宋青玉爬在课桌上睡着了,不小心压住了满堂桥的衣袖,满堂桥要起身离开,他拿剪子把自己衣袖剪了都不忍心把宋青玉喊醒。

  “唉,青玉啊,咱们对诗玩吧。”满堂桥用脚在桌子下面碰宋青玉的脚。
  宋青玉真是挺生气的,自己正读书读地投入,他跑过来打扰自己。宋青玉懒得搭理他,一句话不说。满堂桥这个没羞没臊的劲上来了,说:“你不说话我可当你同意了啊。”
  日期:2019-02-11 19:19:23
  宋青玉还是不说话,心说,我看你能对出什么诗。
  “咳咳,听好了啊。”满堂桥清清嗓子,看着宋青玉说道:“无女当称宋,有女却是案。宋放青玉后,加女青玉案。宋兄美貌如青玉,隔江来唱青玉案。”
  史浩坐在后排,差点没笑出来,满堂桥是拿宋青玉的名字做文章。在宋青玉的宋字加一个女字成为案字。然后把案放在青玉二字的后面,组成了青玉案。这个青玉案,是词牌名。

  如果乍一提青玉案,可能一时间想不起是哪首。“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两句就来自一首青玉案。不过,史浩他不知道这两句,因为辛弃疾比他生的晚。他要是吟诵青玉案,应该是苏轼的“作箇归期天已许。春衫尤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日期:2019-02-11 19:19:34
  宋青玉满面阴沉,明显是很气愤。这么打扰自己学习,宋青玉也就不留情面了,当即回应:“有木应是桥,无木还是乔。去掉桥边木,加女又成娇。愚兄过桥来相问,贤弟可是满堂娇。”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