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风暴之南宋烟云——长篇连载蒙、宋、金、夏跨越七十三载的风云岁月

作者: 凌子峰

  日期:2019-05-13 21:07:30
  第一章  大漠风暴
  历史总是在无尽的轮回之中,上演着一幕幕似曾相识的故事。
  长城以北的草原与大漠,有着与中原农耕文明一样悠久的历史。这些生存于草原大漠之上的民族总是以相同的方式,在百十年间迅速崛起,而后却又像流星一样划过璀璨的星空,消失在历史的尘埃里,再也无从寻觅。
  魏晋以后,匈奴这个草原上曾经的王者,在历史的洪流里逐渐消于无形;盛唐之后,突厥这个民族,似乎已经了无踪迹。随后契丹、党项、女真,蒙古这些民族在大漠南北又开始了新一轮角逐。
  到了公元13世纪伊始,古老的东方大地上,开始并存着南宋、金、西夏、吐蕃、西辽、大理、蒙古等诸多民族政权和部落联盟。
  金国独霸辽东以及中原、西夏割据河西走廊、西辽雄踞天山南北、吐蕃诸部散居于青藏高原,蒙古诸部游牧在大漠南北、南宋占据秦岭淮河以南、大理国坐拥滇黔。历史将来的走向,又将是一个民族融合的的时代,随之而来的,也必将是一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接下来的近百年里,他们将继续逐胜于中原,争霸于天山,决胜于大漠,鏖战于江南。在一阵阵金戈铁马的碰撞声中,热血和悲壮相继着轮番上演。
  公元1206年的初春,天地刚刚解冻,万物尚未复苏。此时蒙古高原上的众多部落已经齐聚在了斡难河(今蒙古鄂嫩河)附近。他们此刻正在召开了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忽里勒台”大会。

  当大会进行到尾声之时,各部族的首领们开始统一的向王帐前的那个小个子行“注目礼”。
  七年来,这个小个子逐一征服了他们,统一了他们。
  当象征着草原最高统治权的权杖被这个人高举在手里的时候,底下的蒙古各部落开始骚动起来,嘴里叽里呱啦的不断重复着一句听不懂的蒙古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声音越来越激动,越来越高亢,直到响彻了整个蒙古高原。
  随后,这个人跃然上马,向草原深处策马而去。接下来,所有的蒙古部落,挥舞着手上的弯刀,追随在他的身后,如疾风骤雨般奔腾而去。

  从这一刻开始,整个欧亚大陆便在这马蹄声中开始颤抖着,战争的风暴由此席卷开来。
  那句我们听不懂蒙古语,翻译成汉文的意思是——成吉思汗。
  领头的那个人叫铁木真。此时,他44岁。一个蒙古帝国的雏形,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将会在他的引领下慢慢成长起来。
  统一蒙古之后的铁木真,他已经不满足于再做金国的藩属,他选择为自己的欲望而战。
  塞北的秋风如往年一样苍劲,铁木真在汗帐里等待一个消息已经很久了。几个月来,西夏那边始终没有回信,他似乎已将失去耐心。
  此时的铁木真手里,正把玩着一柄镶嵌着蓝宝石的利刃。这是两年前,消灭他义父王罕的势力时缴获的。对于他来说,这不仅仅是他彰显着胜利的象征物,更是他辉煌战绩的解说词。源于此,他对这件宝物爱不释手。
  “报……大汗,出使西夏的使臣回来了”
  铁木真:“带他进帐”。
  使臣上前,向铁木真行礼。

  “西夏那边接受我们提出的条件了?”这虽是一句带有期望语气的疑问句,但从铁木真的嘴里说出来,却流露出的是不可拂逆的威严。
  使臣的脸上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起身将西夏的国书,双手呈于铁木真,而后退下去沉默的站在一旁。
  铁木真打开国书之后,看着那短短的几行字,虽然没有发出任何声音,也无任何面部表情,但是一旁的使臣明显的感觉到一阵腾腾杀气瞬间袭遍了他的全身。
  只见西夏的国书上赫然写着“夏与蒙古,同属大金之藩属,而金夏交好百年,岂有弃宗主而投蒙古之理。蒙古既为金之臣属,当尽臣子之本分,万勿心生异志,恐招致兵戈。”
  看完之后的铁木真以雷霆之势,将手边的利刃,伴随着凌厉的风声,深深的刺进了眼前的案牍之上,随之将国书丢弃于帐内燃烧的炉火之中,燃烧出霹雳啪啦的声响。
  “对于国家的敌人来说,没有比坟墓更好的地方了。”铁木真觉得自己的最后一丝耐心就这样耗尽。

  既然不称臣,那就用战争来说话吧!
  公元1207年秋,在经过了一个夏天的生息和休养之后,铁木真的兵马变得兵强而马壮,蒙古铁骑的战力达到了一年中最为强悍的时候。
  在铁木真看来,即将到来的的冬天漫长而寒冷,在这个即将到来的冬天选择去相对温暖一点西夏境内去作战,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铁木真以西夏拒绝称臣纳贡为理由,率领着蒙古骑兵,浩浩荡荡的挺近西夏境内。

  尽管西夏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蒙古军还是攻下了兀刺海城。在小试兵威,大肆劫掠后,铁木真心满意足的退兵而去。
  蒙古军的这次打秋风,抢劫不是最重要的,其性质却是最恶劣的。
  这是一次抢劫,也是一次试探!
  一个月过去,作为西夏宗主国的金国没有反应;半年过去了,金国没有反应,一年过去了,金国还是没有反应。
  金国的放纵,为蒙古凭添了几分虚妄的勇气,拿你的小弟开刀你都没反应。既然如此,那就让战争来的再猛烈一些吧!
  公元1209年,蒙古军轻车熟路的再次攻入西夏境内,短短数月时间,便击败西夏太子,俘获西夏名将嵬名令公,完成了对西夏都城中兴府(宁夏银川)的合围。
  西夏亡国在即……

  日期:2019-05-14 16:51:20
  第二章 金夏决裂
  蒙军在呐喊,黄河在咆哮,风声在肆虐,所有近乎残酷的声音都在这个萧瑟的秋天里漫天嘶吼着。万里黄沙之中的每一处声响,对于西夏的君臣来说,都意味着一个叫做噩梦的音符在心中激荡。
  这个叫做噩梦的音符,正召唤着一个个叫做魔鬼的精灵,在中兴府的上空跳跃。

  如今,能解除这个西夏王朝命运魔咒的唯一方式便是前去向金国求救。只有借助金国的力量,西夏才能将这有如飓风一样的死亡之神,从中兴府的上空驱离。
  在亡国的阴云笼罩之下,西夏国主派出了自己的使臣,冲破了蒙军的封锁,马不停蹄的一路东奔而去。
  在西夏君臣的眼里,大金自己这个名义上的宗主,看在自己这么多年称藩纳贡的面子上,应该会在这个关键时刻拉上自己一把。
  数日之后,极尽虚脱的西夏使者和奄奄一息的昔日骏马,耗尽了最后一丝气力,进入了金中都(今北京)的城门。
  对于西夏求援使臣的到来,金国上下是做出了热情的接待。只是热情的背后,隐藏着的却是漠然和阴冷的目光。
  其实早在夏襄宗的求救信使还没到来之前,有关于西夏命运的廷议,就已经在金国的朝堂之上尘埃落定。
  廷议的过程大致如下:
  大臣:“蒙古军兵围西夏都城已经数月,陛下当早日发兵救援。”
  卫绍王:“什么?”金国的当权者完颜永济一脸疑问的问道。
  大臣:“蒙古军围困西夏都城已经数月了。”
  卫绍王:“不是这一句,是下一句。”

  大臣:“陛下当早日发兵救援啊。”
  卫绍王:“这西夏都城被围,和我们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发兵救援?”
  大臣:“西夏亡国,蒙古必定大举犯我。救西夏就是救我们自己啊。”
  卫绍王:“这敌人相攻,乃我国之福,爱卿还是多虑了。”
  大臣:“可西夏不是敌人啊,那不是咱们的藩属吗?”
  卫绍王:“藩属的事儿,谁说的准。从远的看,那江南的宋国,曾经不也是我们的藩属吗,这不还是说翻脸就翻脸。从近的看,这铁木真前几年还臣服于咱们,说叛乱就叛乱。所以,让他们自己先打一会儿,没什么不好。”

  大臣:“这样真的可行?”
  卫绍王:“有精力还是多防备防备江南的宋国吧。蒙古和西夏的事就先这样吧。”
  大臣:“那西夏的求救使臣若是来向我们求援?我们该如何给他们回复。”
  卫绍王:“稳住他们就好……”
  一场简单的廷议过后,作为百年藩属西夏,便被金国无情的抛弃到了万丈深渊!
  西夏的求救使臣历经艰辛,拼着最后的一丝气力才来到这座可以拯救王朝宿命的宏伟都城。可是来到此地的他左等右等,眼看着中兴府破城在即,却终究没有等到一个哪怕是口头上的承诺。
  当他带着失望离开金中都的时候,才听说了金国上下已经将西夏抛弃的决定!
  你把别人当大哥,别人可未必把你当兄弟。和平时的奴隶,战争时的炮灰,这便是西夏如今的真实写照。
  西夏的国主正眼巴巴的等着金国来救自己呢,没想到等到的却是“兄弟啊,你要挺住,我知道你们不容易,只是我们这边也很困难,实在是无兵可调,要不然凭咱们这么多年的关系,我早就过去帮你了。要不兄弟你再到别处问问吧”!
  听到这些,夏襄宗的肺都快气炸了!

  “平时要钱,要物的时候,要的是那么硬气,这边也给的爽快,现在我们这边落难了,你们让我自己想办法,天底下怎么会有如此的道理。”
  回想起一年前拒绝蒙古人的时候,是那样的毅然决然。然而如此举动,却始终没有换得金国方面的高看一眼,在夏襄宗的眼里,西夏这百年小弟的宿命,恐怕到是已经到了头。
  就这样,在卫绍王的“英明”决策下,西夏从此像个幽怨的小媳妇儿,恨上了金国这个老公爹,在日后看到金国被蒙古揍的吐血的时候,不停的在旁边叫好,加油助威,时不时的还和蒙古合起来踹金国几脚。
  回到眼前,西夏人还是要面对都城被围的现实,既然金国不来救自己,那只有靠自己来坚守城池了。
  谁又能想到,正逢倒霉的时节,老天爷又出来凑热闹,这河西走廊本该寒冷干燥少雨的秋天,现在却暴雨如注。
  中兴府(今宁夏银川)外的黄河此刻愈发的咆哮奔腾起来。
  看到如此情景,铁木真开始指挥着蒙古军筑堤引水。数日之后,随着长空万里的一声巨响,奔腾的黄河之水,犹如猛兽一般的洪水,肆虐了整个中兴府。
  城破之际的夏襄宗迫于无奈,终于决定把之前准备送给金国的公主,钱,牛羊之类的贡品,统统送给了蒙古人,只希望蒙古军拿了东西之后赶紧退兵。
  数日之后,蒙军的大营里寒风瑟瑟,西夏国的使臣跪倒在铁木真的脚下,双手呈上了西夏国的降书,请为蒙古人的藩属。
  军营里的蒙古众将一个个趾高气扬。当他们再回想起一年多以前情境之时,一股强烈的征服感油然而生。那脸部的表情分明在不屑的诉说着:“早知道有今日,当时说话又为何要那么硬气呢?”
  让西夏君臣上下感到欣慰的是,铁木真还是很好说话的,他们接受了西夏的求和,放回被俘兵马,带着西夏国的公主,财物心满意足的撤回了大草原。
  然而,事情其实还有不为人知的一面。
  困守中兴府的西夏人并不知道,铁木真之所以这么容易接受他们的求和,非为善心大起,实乃有苦衷使然。

  蒙古军在筑堤引河水灌城时候,河水决了堤,反倒淹了自己的军营。这个时候,西夏屁颠屁颠的跑过来求和,铁木真没有理由不答应。
  在获得了一个体面撤兵理由的同时,又以一个施舍者的姿态离去,正合铁木真的心意。
  从此之后,西夏便改换了门庭,投在了蒙古人的门下。西夏和金国那延续了八十多年之久的联盟关系彻底不复存在。
  而这,正是铁木真期望看到的结果。
  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便可以放心大胆的进攻金国,而不必再担心西夏的背后袭扰!
  日期:2019-05-14 20:51:11

  第三章 南下燕赵(一)
  塞北的秋风又一次从蒙古高原上呼啸而过,数九寒冬如往年一样降临在这苍茫的大漠南北。千万年来,这萧瑟的秋风从来不曾缺席,也从来未曾迟到。
  也许是深冬大漠的风声太过凌冽,渐渐吹醒了正在帐篷里沉睡的蒙古人。而战争成性的他们,在醒来之后,便希望在这个冬天出去抢点什么,以锻炼自己那因为沉睡而僵化的躯体。
  蒙古人从西夏征战归来,已经罢兵歇马了一年之久,在他们眼中,这个冬天的色彩实在太过单调了,整个蒙古高原仿佛只剩下苍凉与孤寂。而他们的体内,热血却似乎在渐渐的沸腾。

  他们固执的认为,唯有鲜红的血液,才能浇灌出他们生活的色彩。所以,他们又一次选择骑上战马,挥舞着手上的弯刀,去将中原那繁华富庶的文明肆意的践踏,将身处在长城以内的农耕人民尽情的掠夺和蹂躏。
  这一次,他们选择了曾经压迫过他们的金国。
  公元1210年的年底,身处在克鲁伦河畔的一座高山,迎来了它最为“尊贵”的一批客人。历史并没有记住这座不知名的山峰,但是却记下了这条流淌了千年的河流。
  夕照斜阳的午后,克鲁伦河畔的草原上覆盖着皑皑白雪,天地间只剩下了最为纯洁的雪白之色。阳光斑驳的投射在晶莹的白雪之上,让周围散发出点点耀眼的银光。在克鲁伦河畔的高山之巅,铁木真极目千里,欣赏着他统治下的莽莽雪原,面向着冬日的阳光昂起头颅,张开双臂,在拥抱这天下的同时,静听着草原上的风声鹤唳。
  在他的身后,是他最为精锐的蒙古骑兵。铁马弯刀在夕阳和白雪的交相辉映下,显得耀眼而夺目。胯下的战马似乎也被这种沉默的气氛所感染,在这一刻也保持着与自然应有的默契,除了喘息声之外,再无半点声响。从上帝的视角看去,这苍茫大地之间,透露出一股静谧的肃杀之气。
  “我敬畏的长生之天,我大蒙古的子民在此向您告知,金廷杀戮我们的子民已经很久了,近日又杀害我们的蒙古贵族,我铁木真,愿意率领草原上的蒙古勇士们,去向残害了我们百年的金国复仇,愿天上的神仙,地上的人类,以及已经死去的神灵来帮助我”。

  “复仇!复仇!复仇!”铁木真身后的蒙古骑兵,将手中的弯刀高举在头顶挥舞着。
  复仇的声音响彻天地,远方的草原深处,传来了经久不息的回音。随后,铁木真跨上战马,将手中的马鞭抽打在马身,如同离弦的箭一样向山脚奔去。在他的身后,马蹄声与嘶鸣声交织在了一起,带着一个民族的“掠夺梦”,朝着金国的领土奔腾而去!
  蒙古人在厉兵秣马一年之后,准备大举攻打金国的消息从边关传至京城之时,卫绍王仍旧天真的沉浸在蒙古人和金国往日无怨,近日无仇南柯一梦中。
  在他看来,战争离他很遥远。

  结果是报信者被冠之以妖言惑众之罪而下了大狱。讽刺的是,蒙古的铁骑却在雷霆滚滚之中绝尘而来。
  边关传来的阵阵马蹄嘶鸣声,撕碎了卫绍王那和平美梦。他企图将自己幻想的“我不负你,你又怎会负我”的恋爱心得,破天荒的用于“两国”之间的政治外交。只是这条心得,在恋爱的过程中都不能保证其成功性,而这恶心的政治,似乎比爱情更不要脸,又如何保证的了这所谓的恋爱心得,在政治中有成为现实的可能!
  铁木真用一记响亮的耳光,告诉了了卫绍王:“醒醒吧,我的大兄弟!”
  公元1211年的年初,铁木真的军队正式攻进金国的领土,然后就再也没有退回去。
  之后的事实告诉了所有的人,蒙古军的这次行动,已经不再是以前简单的抢劫,而是永久性的占有。也是从这一年开始,长城以内的中原大地,开始由北向南,一点点的变了颜色。
  被马蹄声惊醒的卫绍王,在惊恐之余,对国内封锁了蒙古人入侵的消息,对外做着求和与备战的两手准备。而他却不知道,他的生命已经开启了倒计时模式。
  对于卫绍王的求和之意,铁木真果断的给予了拒绝,固执的率领着自己精锐的蒙古骑兵,一路策马南下。而同样靠骑兵起家,但是已经承平日久的金国,此时却无力抵抗攻势如此凌厉的蒙古人。
  在铁木真的率领下,蒙古军在野狐岭(今河北万全)一战击溃金国四十万大军之后,又连续突破宣化,居庸关,在短短九个月的时间里,便包围金中都(今北京)。
  野狐岭一战,铁木真用一记重拳,正式叩响了大金帝国的国门和丧钟!
  统一之后的蒙古,仅仅经过四年的发展,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一口气打到了千里之外的金国都城之下。这是铁木真和卫绍王都没有想到的。

  不知道是铁木真领导下的蒙古骑兵太强悍?还是金国的边防部队腐朽的太过神速……
  都城被围,十万火急,以卫绍王为首的金国君臣的第一反应就是跑,用官方的语言说是迁都。
  至于迁到哪里呢?他们已经选择了一个好地方,那便是以前北宋的都城汴京(河南开封)。
  迁都的事一提出来,有人赞成有人忧。在之后守城还是逃跑的争论中,卫绍王经过了艰难的抉择。
  最终他还是选择了站在坚守待援的队伍中。
  在金廷上下的惊恐之中,金国浩浩荡荡的“京城保卫战”开始了。
  面对蒙古的凌厉攻势,金国的军民进行了殊死的抵抗,才稍微稳定局势。而短于攻坚的蒙古人,在这座都城之下,也付出了重大的伤亡。

  月余之后,数九的寒冬又一次降临在这古老的燕赵大地,此时距离蒙古人对金用兵已经有十个月之久了。渐成强弩之末的蒙古人,攻势也变的不是那么猛烈。
  当战争的状态一旦变得缓和,卫绍王便主动的向蒙古人伸出了橄榄枝。他希望献出宗室的公主和财宝,以求和这个曾经的附庸,换取一次和亲的机会。
  日期:2019-05-15 21:33:07
  第四章 南下燕赵(二)
  年关将近,金中都的上空,久违的雪花终于带着上苍的善意飘落下来,蒙金双方的战争也开始渐入缓和之境。

  几日下来,燕京城外的蒙古营帐之上,慢慢堆积起了厚厚的落雪。而那绵延数十里的军营,很快便化入了莽莽的雪原之中,与天地融为一体。
  如若不是金中都城墙之上那格外醒目的鲜红血迹,昭示着这里数日前曾经进行着一场数月不休的战争,身处尘世的人,恐怕不会将眼前的情景和战场联系在一起。
  雪花在天空中绽放,世人在风雪中忧伤。洁净的白雪虽然能将无情战火掩盖,但她终究不能驱除人类内心深处那充满魔性的欲望。这战争造成的创伤,到最后还得由人类自己去抚平。
  金中都落满了积雪的城门,在紧闭了半年之久后开启了。

  金廷的使者冒着冬日的严寒,走出了帝都的大门,带着求和的使命,来到了城外的蒙古军营。
  与金国的困境相比,蒙古人日子也不好过。已经攻城略地一年之久的他们,此刻正处于饥寒交迫,精疲力竭的状态。但是在金廷的使者面前,他们却保持着一幅兵精粮足,士气高昂的高姿态模样。
  大帐之内,空手而来的金宣宗使者说明了来意。铁木真听完之后沉默着。
  金廷的使者对铁木真的沉默无法做出合理的心理解读,他此时所能做的也只是保持同样的沉默而已。
  短暂的沉默之后,铁木真开口质问道:“你们求和的诚意何在?”

  金使不明所以道:“关于求和之事,我朝陛下已委于我身,贵朝之要求,可以尽管提出来。我……”
  铁木真强势的打断了金使还没说完的话。言简意赅的说道:“想议和,想和亲,都可以!回去转告金主,若没有三万匹骆驼,五千头牛羊来表示求和诚意,关于退兵之事,无须再谈”。
  这金使也不傻,心想:“没听说过两军交战,还给敌军送粮草的。谁知道你们吃饱喝足了是退兵,还是继续攻城。”
  但此时身处敌营,金使的心中所想,是断然不敢在这铁木真的汗帐中表露的。只能依照外交礼节,表示回城请示金宣宗之后,再来答复。
  回城之后的金使将自己在蒙军大营的所见所闻以及铁木真的要求做了如数汇报。对于铁木真所提出的牛羊问题,金廷上下觉得蒙古人一向没信誉,这个险他们不冒。
  送吃的肯定不行,但不送点什么过去,又如何能展现诚意,哄着铁木真把兵退了。

  金国的卫绍王这时又展现出他天真的一面。
  既然吃的不行,那就送点穿的吧。既不丢面儿,也不撕破脸。
  在金国君臣的安排之下,一辆辆满载着丝绸和布帛的马车开进了蒙古人的军营。
  蒙军大营之中,铁木真满心期望的牛羊终究没有到来,当眼中出现的是这些花花绿绿的布帛之时。顿时气血上涌,怒发冲冠,一把火将这些布帛烧了个一干二净。

  蒙古人在冲天的大火中取完暖之后,冒着纷飞的大雪,又一次拖上马刀,骑上战马进入到猛攻金中都的战斗当中。大雪纷飞的燕赵大地上的又开始飘起了滚滚狼烟。
  深冬的金中都下,一边是蒙古人的满腔怒火,一边是金国人在城内的苦苦支撑。落寞的天空就这么注视着蒙金之间的铁血厮杀,在喊杀声中沉默着。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