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未央之大风起兮——大汉建国崛起史

作者: v胡服

  日期:2019-04-23 19:00:57
  向有相同爱好的人分享我对历史的认识一直是我的愿望,但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学识尚浅一直未能动笔。今年年初,在重读了两千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大汉建国、发展、崛起史后,我决定强我所难将自己的见解分享给各位朋友。接下来,我将通过夹叙夹议的方式向朋友们介绍汉朝从建国到鼎盛之间四代帝王及其功臣名将的所为和所思。中间会夹杂我自己对一些事情及人物的看法,希望能引起朋友们的思考。

  大风起兮
  第一章:大厦将倾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用十年的时间相继灭掉了关东六国,结束了自西周灭亡后长达五百年的割据混战状态,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灭亡六国后,秦北击匈奴,南下百越;政治上确立皇帝制度,中央施行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经济上施行土地私有制,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吏为师,禁止私学,加强思想控制,国防上修长城,筑甬道,治驰道,通灵渠。通过施行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初见雏形。如果一切都按始皇帝的预期发展下去,我们的主人公是没有机会的,可能干一辈子亭长,也可能因犯法被杀。

  始皇帝的一系列政策客观的说是有远见的、进步的,他为随后的历代王朝尤其是汉朝的经济政治制度打下了基础,皇帝制度直到清朝灭亡才废除,郡县制绵延至今,统一的文字不但方便了思想文化交流也一定程度上使中国避免了欧洲式的分裂。那么如此强大又有远见的秦王朝为何仅仅十四年就土崩瓦解了呢?我们叙述史实。
  议定帝号后丞相王绾建议分封诸皇子为王,始皇让群臣商议,诸大臣七嘴八舌慷慨激昂,恋旧的、拍马屁的、想回老家发展的、求进步的,总之一句话就是:应该分封而且得马上分封,要不然天下大乱。
  为什么人才济济的大秦高级官员会众口一词的赞成分封而反对郡县呢?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分封制是西周开始实行的管理天下的制度,功臣和皇子可以拥有一块基本上完全自治的土地,可以拥有自己的军队,自己的官僚体系,自己的财政系统,只要按时向天子缴纳一定的保护费,定期去看望天子与天子一道搞一下武装游行吓一吓不听话的诸侯或蛮夷就行;县制和郡制始于春秋时期的楚国和秦国,秦始皇最终在全国确立了郡县制,它的特点就是皇帝直接任命郡守县令,地方官的下属称为吏,严格来说不属于体制内;统一后的秦朝不但是各国王子皇孙撵来于秦,各国的精英士大夫也有不少被迫或自愿过来加盟的;六国大臣们谁不想回到故国做个丞相过把瘾?如果郡县了全国就一个丞相,郡守县令不一定轮到他们外国人,回到老家只能做个没有名分丢人现眼的吏,而分封就好办多了,王子皇孙可以多到三位数,大家各取所需又离家近,何乐而不为?还有一种比较高尚的,就是怀念西周的礼乐制度,想要回到诗经里唱的那个大同世界。

  大家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忍不住的王绾的部下李斯发话了:周文王武王分封了很多本家和功臣,但是几代以后他们逐渐疏远甚至结仇,相互攻击吞并,天子都管不了,这样才造成了天下大乱,现在老板你靠着祖宗几代积累好不容易统一了天下,不能重蹈覆辙了。可以给皇子功臣们吃不完的粮食和花不完的钱,分封就算了。这才是长治久安之策啊。
  始皇心里一个激灵,差点让王绾那个老古董和不安好心的外国腐儒拐到沟里。随即一锤定乾坤说道:天下百姓已经吃够打仗的苦了,原因是封王们互相攻击,现在不才靠着祖宗保佑平定了天下,再去封王不是怂恿他们打仗吗?打起来再去管就不好管了,李斯说的对!就这样传承两千多年的郡县制确定了。

  好不好?当然好。分封确实已经不合时宜了,春秋战国五百年战乱就是教训。西周时期分封行之有效的原因是那时候的人单纯,讲道义,再说那时候也穷,人也少,为了抢几担粮食或几个陶罐去打架不划算。可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可以抢的东西多了,需要抢的东西也多了,物质决定意识,人也越来越务实了有贪欲了,你看邻国兵少粮食多有铜矿又有夜明珠,不抢不显得傻吗?再加上春秋战国时的混战又孕育出了闪闪发光的各种兵家纵横家墨家思想,兵不厌诈,不打你打谁?这种情况下再分封不是耍流氓吗?不出二十年肯定烽烟四起。在这里我们要向秦始皇点赞。既然好,为什么十四年就亡了呢?原因很多,我们继续往下缕。

  “二十七年(嬴政做秦王以来的年号,以下皆同),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二十九年,始皇东游;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这是始皇帝的部分旅游清单。百姓能旅游为什么皇帝却不能?要知道皇帝出巡不是跨个包说走就走,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消耗。需要庞大的卫队提供保护;需要地方卖房子卖肾去投上所好;尤其在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的古代需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搞基建又需要黔首去卖命;遇到皇帝身体不适或吃到苍蝇,轻者“令天下大索十日”,重者“尽取旁居人诛之”。这样的旅游能有好吗?

  旅游还算小事,过哪个地方都不常住,忍忍也就过去了,下边这个就过分了。
  郡县制确立了,可争论没有结束。有一次始皇请大臣博士们喝酒,有个叫周青臣的马屁博士赞美郡县制的完美无缺,古董博士淳于越上了头。淳于大爷反驳道:殷、周为什么能统治上千年?就是因为分封本家兄弟作为左膀右臂。现在始皇帝你拥有天下,你的本家兄弟和你儿子却是平头百姓,一旦你有难谁来救你?我没听说过不按照老规矩办事能长久的,周青臣就是个奸臣。

  这就摊上事了,不但淳于越,六国博士都摊上事了。他们平时就喜欢议论国政,有时候还嘲笑秦始皇和他制定的政策,到泰山封禅皇帝淋了雨,他们还偷笑。不但始皇怒了,李斯也怒了。李斯为什么怒了?不但是因为郡县制是李斯力主的,深层次的原因就说到意思形态方面了:李斯学的帝王之术,推崇法家思想,主张建立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思想上要高度统一,不允许阿猫阿狗说三道四;六国博士却大部分是儒生,主张礼制,迷信诗经里的大同世界,想要分封回老家光宗耀祖,骨子里看不起野蛮的没有文化的秦国,因此经常大庭广众之下攻击国政。

  已是丞相的李斯毫不犹豫的拖出了意大利炮:三皇五帝政策各有不同,却都能治好天下,为什么?物质是运动的,事情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不同了。现在老板你建下万世之功,腐儒怎么能够领会您的高瞻远睹?淳于越说的不过是殷、周时期的事,有什么参考价值?那时候诸侯混战,需要人才,所以才厚待穷游的百家书生。现在国家统一了,您一个人说了算了,老百姓该耕田的耕田该修路的修路,读书人学法律防止犯法就行。现在的各家书生不赞美当今的盛世却崇尚传说中的古代,用传说否定大秦王朝,煽动老百姓游行示威。一有法令下达,各家书生就议论纷纷;进入朝堂不忠心为国,被辞退了就造谣诽谤。如果照此下去,老板你的名声威望可就没了,还可能形成反对党!我建议烧掉六国史书,只留秦记。除了中央大学搞专门研究的博士以外,市面上的《诗经》《尚书》全烧喽,谁敢在大街上说《诗经》《尚书》里面的话就杀头。用古代反讽当今盛世的杀全家,地方官知情不报也杀全家。医学、算卦、还有种树的书可以不烧,想学法律的就跟地方官学。

  混蛋不混蛋?为了一己私利或者一个学派的私利,再高尚点,为了秦始皇的江山稳定,就主张烧掉上千年的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结晶,真是混蛋透顶。因为这,李斯被赵高杀掉我根本不同情。
  好基友嬴政没有含糊,立刻作出了回应:制曰:“可”。
  就这样,秦轻松且彻底的失去了全国高级知识分子的心。
  废分封行郡县虽然好,但改的太突兀太彻底惹恼了六国士大夫。
  日期:2019-04-23 20:27:15
  皇帝旅游又花了钱费了粮疲惫了地方,郡守县令烦不胜烦。
  那还有军队呀,还有最广大的黔首啊。是的,还有群体可以惹。

  秦法自商鞅变法时开始逐步确立完善,由于特殊的战争环境,除奖励耕战和生男孩外就剩下一个字:“杀”,这也杀,那也杀(可能说的过头,但就是这个意思)。秦国还只是秦国的时候,整天忙着打仗,外边敌人虎视眈眈,秦人又彪悍单纯一根筋,遇上兵役徭役脱了衣服就上,爱杀人的秦法在这种土壤下开花结果,造就了大秦帝国。从秦孝公变法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秦法没有表现出什么不适,相反,由于收效明显,历任秦王都迷信秦法。秦惠王杀了刻薄少恩的商鞅却继承发展了商法(也叫秦法),由于锋利顺手,所向披靡,后边的秦王不管励精图治还是萎靡不振都喜欢这个只服务于君主及国家政权的法令。

  日期:2019-04-24 14:30:28
  这就热闹了,在本土行之有效的严刑峻法走出秦国冲向五湖四海,天下沸腾。为什么沸腾了?原本六国新灭,大家还没从悲伤和愤怒中走出来,你又来这一手,这也当斩,那也当斩。新收编过来的军人是为了活命或吃饭来的,结果这个营生风险太高,弄不好吃饭的家伙都会丢,因此哗变时有发生,战斗力急剧下降,甚至发生过全副武装的正规军被手拿农具的农民吊打的奇闻。
  百姓就更苦了,始皇帝大搞土木工程。高尚的工程有修长城、通驰道、挖运河;败家的工程有修阿房宫、挖骊山墓等等。据史料记载,仅修建阿房宫和骊山墓就各征调农民工七十多万人,所有工程加起来需要多少人就是个可怕的数字了,当时全国成年男丁能有多少?再减去当兵的和官吏,基本上算是全民参与搞基建了。干活倒不怕,关键是干活也可能送命,报到晚了杀头,耽误了工期杀头,工程出现问题杀头,交头接耳谈论政府杀头……

  好吧,最老实巴交好说话的黔首也没法过了。

  这就齐了,知识分子、六国士大夫、军人、百姓都生活在了水深火热和白色恐怖之中。
  这就反了?没有。为什么?秦始皇业务能力太强了,统一六国的余威也还在。地方官心里苦但不敢说,军人想逃命却无处可去,书生连铁锹都拿不动,百姓虽然能豁出去可缺一个带头大哥。
  公元前210年,业务能力超强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任皇帝嬴政先生去世。阉人赵高与烧书的混蛋李斯合谋立白痴胡亥称帝,三大金刚(后来成了两大二百五)组成的最高委员会开始了真正的耍流氓。
  第一件事,以始皇的名义去信前线军营,让正常人皇子扶苏和抗击匈奴的蒙恬自杀,两人接信后惶恐不已,但始皇让谁死谁敢不死,犹豫没多久都自裁了。
  第二件事,把始皇埋了,把没有子女的嫔妃埋了,把修墓的工匠埋了。
  第三件事,二世皇帝也大搞旅游。

  第四件事,申明严刑峻法的重要性,到各地各部门巡视,把看不顺眼的官员和王子皇孙杀了一批,把劝皇帝手下留情的也以诽谤罪抓了一批。
  第五件事,力排众议不顾现实困难继续修阿房宫。
  ……
  咸阳各项浩大工程日夜赶工,农民工加上防卫部队加上咸漂越来越多,粮食不够吃了。当局下令从地方征调粮食和马料,无故摊派粮食就不说了,关键这个摊派命令里还有个要求,不准运粮食的人吃运的粮食,也不准吃咸阳三百里范围内的粮食。这就不好办了,有的郡县到咸阳得走几个月,自带干粮每个人得小半车吧,再说连年争战,谁家有那么多粮食?怎么办?没法办,要么饿死,要么被打死。

  相似的王八蛋事情越来越多,秦二世对秦法也情有独钟,他也以实际行动将秦法的严酷刻薄发挥到了极致,直到除自己以外的所有人都没有了活路。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好战友赵高也感觉到秦法要杀他了。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屁股还没有坐稳,戍卒陈胜吴广在忍受不住饥饿和白色恐怖的情况下起事了。我前面说过,百姓尤其是吃不饱且惶惶不可终日的百姓最能豁的出去,他们只需要一两个带头大哥。陈胜吴广登高一呼,应者云集,队伍很快扩张。自封为楚王的陈胜派泥腿子将领们四处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函谷关以东的各郡县年轻人纷纷把他们的省长县长杀掉响应陈胜,被灭的诸侯国贵族死灰复燃,在各地拥立各自的王。不论是泥腿子农民军,还是各诸侯国的地主武装,纷纷打着灭秦的旗号蜂拥向西。

  日期:2019-04-24 20:30:29
  这一天,一个从前线回来的督察专员把严峻的形势向二世作了汇报。秦二世是谁?是一扫天下的秦始皇的傻儿子。他当然不信,二话不说将这个制造谣言的专员交给了检察部门进行公诉。
  有了这个事,后边的专员就难办了,说谎话有失专员的身份,说真话又得杀头。真愁死人。权衡再三,丢人事小,丢头事大,反正老板也不是天天搞旅游,不可能亲自到前线清点叛军的人数,说谎就说谎,去他娘的面子和身份。第二个回来的专员被提问了,他高兴地告诉二世,造反的不过是一群小偷和流氓,地方的县长正在抓捕,这个点应该全部归案了。傻子高兴的合不拢嘴,重赏了这个敢说真话的专员。摸清了傻子的智商,后边的专员自然是喜报频传。

  就在二世和赵高喝小酒庆贺太平盛世的时候,武臣自立为赵王、魏咎自立为魏王、田儋自立为齐王、刘邦在徐州沛县造反、项梁在会稽起兵。
  公元前208年冬天,陈胜的先头部队几十万人在周章的带领下出现在陕西临潼东边的戏水,读者可以用高德地图看一下这群农民曾经离成功有多近。这就不用专员去查人数判断矛盾性质了,是个人都知道泥腿子反了。
  二世虽然傻,可求生欲还是有的。他把群臣聚到一起问了俩字:“奈何”?怀才不遇的国税局长兼后勤部长章邯看到了飞黄腾达的机遇,连忙说:反贼都打到家门口了,现在调地方驻军已经来不及了,骊山墓那儿不是有几十万囚徒吗?请老板宽恕他们,让我带着他们去平叛”。二世倒也爽快,马上出了两个红头文件:一个免了囚徒们的罪;另一个任命章邯为大中国区剿总总司令。
  形势迅速扭转,囚徒部队所向披靡。
  有人可能就疑惑了,一群囚徒怎么有如此强大的能量?我觉得有四个原因:一是政府对囚徒实行封闭式军事化管理,囚徒们日常除了干苦力活锻炼肌肉,还时不时地接受魔鬼训练,他们的军事素养是远远高于农民军和临时拼凑的地主武装的;二是囚徒军出发前已经打开军火库武装到了牙齿,而农民军造反前甚至连菜刀都是几家共用,民间的铜铁兵器早就聚之咸阳铸金人十二,武器不如人是个硬伤;三是将领章邯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比对面的很多泥腿子和投机商强多了;最后也是比较重要的,秦法重赏军功,囚徒们不但可以不再干苦力,还可以通过杀敌光宗耀祖,他们爆发出的战斗力就相当可怕了。

  看到万里江山一片红,二世又冻结了自己的智商。这一天赵高陪二世喝小酒,他趁着酒劲鼓足勇气说道:前老板你父亲干的时间久,有威信,没有人敢在他面前说三道四,现在老板你年轻,刚上位,威望还不高,你何苦在朝堂上与那些混饭吃的部门经理浪费口舌呢?你说错了话不是让他们嘲笑你吗?你自称朕,要有神秘感,不能让他们经常听见你的声音。

  话说多了,酒醒了一部分,赵高惶恐的低着头等着二世来拿。没想到二世感激的说了句:这样甚好!我可以开心的翻牌子了。从此二世就深居简出,只与赵高商量事情。部门经理们从此很少见到老板,只好向赵高请示汇报。
  日期:2019-04-24 22:40:24
  没过多久,造反的越来越多,政府不断从关中征兵东去镇压。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烧书先生李斯、大将军冯劫坐不住了,他们纷纷上书劝谏二世。大意就是:现在天天平叛,杀了那么多人,可造反的队伍却越来越多,您知道为什么吗?就是因为戍边、运输、盖房子、修墓太辛苦了,税率又太重,百姓不是干活累死就是缺粮饿死,请皇帝暂停修阿房宫吧,同时减轻百姓负担。
  二世挠头想了想典故,说道:再苦有尧、舜、禹苦吗?尧、舜住茅草屋,用瓦碗瓦罐吃饭喝水,现在就算看大门的都比他们富足吧?禹开凿龙门,疏通黄河,手拿木棍亲自上阵,腿毛都磨光了!现在百姓有他辛苦吗?作为天子,就应该干他想干的所有事情,就应该以法令加强统治,这样刁民才不会闹事,国家才能够长治久安。尧、舜、禹他们几个那么苦逼,百姓却得到好处,那还要法令做什么?我现在有皇帝的名号却没有得到做皇帝的实惠,我要造千乘之车驾,我要有万乘的随从,我要当实实在在的天下之主!我的前辈从偏居一隅的诸侯起家统一天下,对外打击外族,在咸阳建造宏大的宫殿以彰显实力。你们也看到了,我爹在世的时侯国家井然有序,我才做了两年皇帝刁民就造反,你们平不了反贼却来逼我停下我爹设计的工程,我停了我对不起我爹!你们的忠心呢?你们称职吗?来人,都抓了,让检察机关起诉。

  结果冯去疾、冯劫觉得丢人丢大了,在拘留所自杀。李斯抱着侥幸心理等着二世开恩,结果等来了丞相兼大法官赵高亲笔签署的死刑判决书。
  战事也急转直下。章邯令王离包围了巨鹿,想把赵国包成饺子送到咸阳。可不料死了叔叔的项羽带着怒气来了,他二话不说把王离和好的面团撕了几个口子,王离战败被俘。接到战报,赵高不敢作主,再说他也不懂业务,他慌忙向二世汇报了前线的情况。
  二世大概是清闲惯了,不耐烦的说道:“以后这样的事你看着办就行”。好吧,赵高带着十万匹草泥马准备退下。“回来,你刚才说什么?败了?章邯想干什么?问问他想干不想干了,不想干滚蛋!”
  二世和赵高的联合代表团到军营把章邯骂了一通。这可把这位战神级的将军吓尿了,怎么办?说不定秦法已经在来的路上了。事不宜迟:“司马欣,快!带着我的书面检查到咸阳说明情况,要不然我们都玩儿完!”
  司马欣不敢怠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到了咸阳。到咸阳当天,司马欣顾不上洗澡换衣服就跪到司马门前求见二世和赵高。
  跪了三天……

  二世根本不知道他来了,赵高据说是生病了。
  其实赵高没病也没灾,他在想三个为什么和两个难道说。“为什么司马欣突然回来?”“为什么回来直接来宫里报道而不提前给杂家打招呼?”“为什么二世这几天不用我汇报军情也不和我喝小酒了?”“难道说皇帝已经和章邯司马欣他们单线联系了?”“难道说章邯大军就埋伏在城外准备杀我?”不懂业务的人就是这么可悲,可悲的人有了妄想症就变得可怕。“不行,不能让司马欣跑回去传递消息”。

  追杀的人扑了个空。司马欣没有患妄想症,但是他业务能力比赵高强。他预感到情况不妙就找了一条不寻常的路跑回了军营。见到章邯,司马欣负责任的汇报道:“现在二世皇帝完全信任赵高,所有事情都委托他办理,赵高这个太监尖酸刻薄嫉贤妒能,将军你立了功赵高杀你,你打了败仗秦法杀你”。这就悲剧了,章邯左思右想没有什么好办法。对面的诸侯联军气势汹汹,虽然大多数是胆小的鼠辈,但架不住人多呀,他们的出操声就乱的章将军脑袋疼,再加上现在那个不要命的项羽又来了,短期之内是无法将叛乱平掉了。赵高这个腌货这时候给我釜底抽薪,本指望着司马欣能把战败的情况解释清楚,最好能再要点兵和粮食救救急,这可倒好,唉!天要亡我大秦呐!既然这样,老子就走一步说一步了。”

  项羽没有让章邯迷茫多长时间。就在司马欣汇报咸阳情况的几天后,项羽又开始了不要命的攻击,战斗异常惨烈,秦军连战连败。

  这时候对面的陈馀送来了劝降书。陈将军在信中语重心长的为章邯分析了形势与政策:“白起、蒙恬战功赫赫却都被杀,你知道原因吗?他们功劳太大了,秦王已经没有官位和财富去封赏他们了,所以就以触犯法律为由把他们杀了;而你带兵跟我们打了三年,损失兵力高达十万,我们的人却越来越多。赵高平日里报喜不报忧蒙骗秦二世,现在你们亡国在即,赵高肯定怕二世迁怒与他,所以他肯定会杀了你让你顶缸。现在全天下的诸侯都要灭亡秦国,你不如与我们一道杀进关中,到时候封王分地,这总比身败名裂全家被杀划算吧?”

  还别说,陈馀先生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道德缺陷,可理论水平还是有的。项羽的军事行动和陈馀的心理战术双管齐下,再加上司马欣的客观分析,章邯动摇了。他秘密派了代表与项羽接触,经过一波三折的讨价还价,秦国最后一支平叛劲旅投降了。
  视线转到咸阳。秦二世虽然傻,可赵高始终不太踏实,他隐隐觉察到傻子要和他翻脸了。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太监赵高明白这个道理。
  造反是个技术活,稍有闪失就会万劫不复。杀掉那个傻子问题不大,关键是那些混饭吃的大臣们要是耍起横来就不好办了。直接去问他们吧又显得太不礼貌,而且容易打草惊蛇。那就先出一道模拟题测试一下他们吧。
  这一天,赵高说要向二世献宝。秦二世高兴地合不拢嘴,大概是赵国歌姬吧,于是起了个大早,破天荒的开了早朝。到了约定的时间,赵丞相前呼后拥的进来了,宝物也拖了进来。咦?为什么把女人放到笼子里,太粗鲁了!二世怒不可遏。赵高没有搭理他,亲手掀开了笼子外的防雨布。哦,原来是一头梅花鹿呀,至于这么折腾吗?二世挺直的腰板弯了下去。

  “皇帝陛下,前几天我在郊外捉了一匹宝马,自己不敢骑,特此献给您老人家,祝您身体健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家庭和睦笑口常开……。”
  “等会儿!这明明是一头不起眼的梅花鹿,怎么是宝马?那啥,别愣了,你们都说说,笼子里面的是鹿还是马?”二世觉得是时候证明自己的智商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