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晚秋-两宋繁华往事(第一部 最爱东京)

作者: 未央0810

  日期:2019-08-10 13:38:58
  楔子
  在这个世界上,有人出生时,上无片瓦,身无裹体之布,却最终声动天下,家国系于一身,死时更是举国缟素,备极哀荣,比如,朱元璋;当然,还有的人,出生之时,金枝玉叶,天下为之贺,待他日,魂归九泉之时,求一抔黄土而不得,烂草席卷身弃之乱坟岗,比如,婉容。
  都说人生百年事,稍纵即逝。可,就是这数十年的人生,竟有着难以想象的天翻地覆、九曲回环。《大话西游》里紫霞仙子有句经典的台词,我猜中了开头,却猜不中这结局。如果人生能预知结局,那又会有几人愿意来这人世间走一遭呢?如若再身逢乱世,那般颠沛流离、崎岖坎坷,九死一生、心酸哀痛,又该让多少人望而却步。然而,人生没有选择。该来的,总会来。
  日期:2019-08-10 17:13:05
  (1)
  曾有好事者做过调查,如若可以穿越回古代,最向往的是哪个朝代?多数人的选择既非雄汉、也非盛唐,而是两宋。
  今人为何如此中意两宋呢?
  在中国的王朝中,两宋是非常特殊的。
  时间上来看,两宋319年,仅次于两汉406年,是一个国祚绵长的王朝;从疆土来看,两宋几乎是中原王朝中疆域最小的,尤其是南宋,仅有不足三百万平方公里,仅为今日中国的1/3。
  从华夏文明整体来看,两宋正是分割点,是古代封建文明迈向近代文明的前夜。无论从生活方式、经济发展、科技水平,都处在走向近代生活的门槛。繁荣的经济,宽松的社会氛围,市井化的社会生活,精致的文化修养,可以说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个巅峰。
  根据后世专家的研究,在12世纪初,北宋的GDP占当时全球80%以上,更是后来大明王朝的十倍之多。北宋境内,出现了很多具有现代意义特征的城市,展现出高度的物质繁华和闲适的都市生活。尤其是那《清明上河图》所绘的北宋东京开封府,更是令很多人神往不已。
  东京汴梁府常住人口百万以上,是当时全球最大的城市,也是文化最开放、最发达、经济最繁荣的城市。如果横向来比较,当时的英国伦敦不过1.5万人,粗陋的程度或许都比不过大宋的边关村寨。
  很显然,从财富积累和经济繁荣的角度来说,当时的北宋是全球的超级帝国。而东京汴梁府俨然就是今日的纽约,甚至远胜于纽约,或许只有极盛时期的唐朝长安城和罗马城可以媲美。
  日期:2019-08-10 17:25:29

  (2)
  自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以来,经过数代人的努力、百余年的修养生息,徽宗皇帝坐上龙椅之时,北宋帝国已进入全盛时期,帝国人口众多、市井繁荣,灿烂炫目、繁花似锦,极盛于一时。
  宋徽宗,赵佶,大宋朝第八任皇帝,接手正是这山河壮丽的花花世界,作为帝国的超级主宰者,他也显得足够自信和骄傲,自称“天下一人”。
  中国历史上有名有姓的皇帝有几百人,如果仅就知名度来说,宋徽宗应该能排进前十。徽宗皇帝人称风流天子、书画天子,书画独步天下,流传至今《腊梅山禽图》《池塘秋晚图》《牡丹诗帖》等,无一不是稀世珍宝,其独创的瘦金体更是一绝,千百年来让人叹为观止。
  当然,他的超高知名度,还要感谢施耐庵的《水浒传》,黑旋风李逵整日嚷嚷要上东京府砍了的皇帝老儿,便就是徽宗了。还有他和李师师的香艳往事,更令世人兴趣盎然。
  不过,最令人慨叹的,还是他一生大起大落的多舛命运。短短数十年,从云端坠入地狱,由帝王而阶下囚,由“天下一人”而家国覆灭,最终客死故国万里之外的苦寒之地。
  后人读史,是上帝视角,已经预先知道事情发展的结局,尤其在看到古人花团锦簇生活背后,即将到来的万丈深渊时,特别感慨,更易发人生无常、国运无常,流水无情、繁华易逝之叹。
  日期:2019-08-10 22:09:59
  (3)
  徽宗在位时期,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北方和西北还有大辽、西夏两个王朝并立,在西南则有大理国和吐蕃政权等等。所有的这些,构成了那个年代的天下。
  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和中原王朝之间或战或和、或远或近,恩怨纠缠数百年,上演了一幕幕国恨家仇。当然,对大宋来说,主要的麻烦还是来自北方的大辽和西北的西夏。
  大辽,这个契丹人建立的北方帝国,自公元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称帝至此,已享国近200年。
  这个草原帝国此时已呈衰败之势,国内弊病丛生、人心思动,不过依然保留着庞大帝国的架子,有着5京、15府、103城,幅员万里,东到大海、西至西域,北到大漠、南接大宋,在国土面积和军事实力上仍远胜于宋。
  辽国是北宋外交关系的主要对象,数百年来,辽、宋关系是北宋王朝立国的基石,一举一动都牵连着国本。
  契丹人勇武豪气、骁勇善战。北宋初年,趁着帝国新立、一统南方割据政权的锐气,为夺取幽云十六州,数次北伐辽国,雄武如宋太宗、勇悍如杨家将,也是一败再败,最终完全丧失了再次向北的勇气和信心,长期处于战略守势。辽军铁骑则是屡屡南下,几番饮马黄河、兵锋直指东京开封府。
  日期:2019-08-10 23:17:20
  (4)
  公元1005年,辽朝萧太后带着皇帝率三十万铁骑南征。
  一时狼烟四起,转眼间辽军饮马黄河。
  大宋举国震动。东京府更是危在旦夕。

  朝臣中多有主张迁都避祸者,或西蜀、或金陵,等等。
  惟宰相寇准力主一战。不仅主战,还几乎是凭一己之力,鼓动或者说是胁迫真宗皇帝御驾亲征。几乎是吃了豹子胆了。
  冒的风险很大,但收获更大。
  最大的收获,就是一纸盟约。
  宋、辽两国在澶州城下签订《澶渊之盟》。
  盟约内容主要有两条:
  第一条,双方约为兄弟之国,指天盟誓,永罢刀兵。两国共同发表联合声明:质于天地神祗,告与宗庙社稷,子孙共守卫,传之无穷。有渝此盟,不克享国,昭昭天鉴,当共殛之。
  呵呵,赌咒发誓,不可谓不重。可惜,不足为凭。自古外交辞令,永远不能太当回事。所以,重要的是第二条。
  第二条,宋每年输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发了毒誓,又花了大钱,自然有效果。
  自此百余年之间,两国效仿当年南北朝旧事,宋在国书自称“南朝”,辽则自称“北朝”,礼尚往来、通使殷勤,使节往来不绝、共达三百八十多次。
  日期:2019-08-11 13:48:18
  (5)

  两国和平了,自然就要交流。有了交流,就有了三通,人流,物流、信息流都畅通无阻。
  两国在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论起打仗,宋人不敌辽人生猛,论起做买卖,那宋人则甩辽人好几条街。自从做起了生意,大宋政府很快就发现,每年那点“岁币”实在算不上大钱。靠着贸易顺差,几乎又都赚回来了。
  毕竟,丝绸比兽皮更能引领时尚潮流。宋人商品丰富,应有尽有。从丝绸、茶叶、瓷器,到锅碗瓢盆,等等,辽人怎么看怎么喜欢,即便不喜欢,必备的生活用品总得有吧。而辽人的东西,说到底也就是马、牛、羊了。没办法,草原上只长草。
  辽人豪爽,顺差还是逆差,也难得管。
  结果就是,边境市镇繁华、人丁兴旺、牛羊满山。
  最重要的是,即便如白发长者,也不识兵戈为何事。
  和平,永远是最美好的。
  日期:2019-08-11 14:48:22
  (6)
  不过,对于《澶渊之盟》,后世多有诟病者。
  批评的论调历经千年不绝。不管语言怎样变换,核心的意思就一条,堂堂中原王朝,打不过人家,花钱买和平,可怜、可耻,有辱华夏颜面、实属丧权辱国。
  这些批评者,多自称“爱国者”。既是爱国者,那肯定是道德高尚的,既是道德高尚的,那他们支持的就是永远正确的,他们反对的就是永远是错误的。这是条清晰的逻辑链条。

  可惜,这逻辑,本身有问题。
  问题就在于,爱国和道德原本就不是一码事。
  宁可玉碎、不为瓦全。这是爱国者们常说的话。天朝上国的荣光,远重于升斗小民的衣食生活。
  听起来,振聋发聩、铿锵有力。
  可惜,他们永远不会告诉你,谁是玉?谁又是瓦?
  这种论调、这种情绪纠缠华夏之深,造成危害之大,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不绝于书。
  实际上,这些人更多的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可伶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自古以来,惟战端一起,无论帝王将相最终功名几何,受苦受难、颠沛流离的永远是老百姓。

  那些有智慧、有魄力、有勇气,能够达成和平、消弭战争于无形、造福于亿兆万民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对北宋来说,宋、辽关系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檀渊之盟》则是宋、辽之间最重要的双边协议,是奠定未来百余年北宋王朝国运的基石。对辽,亦如此。
  有学者做过统计,《澶渊之盟》之后,从996年到1021年,短短25年间,北宋户口由451万户,增长到868万户,增长近1倍;国家财政收入,由2224万緍增长到50885万緍,财富增加了六十八倍。
  此经济规模,如放在大历史中去纵向比较,往前,超过唐朝贞观年间四倍;往后,超越乾隆时期三倍。

  如此,知否?值否?
  这就是和平的力量。这也是智慧所应有的回报。
  日期:2019-08-11 16:56:35
  (7)
  西夏,党项人建立的王朝。
  王朝控制的区域,大致在今天中国的甘肃、宁夏、陕西等地。
  西夏,是中原王朝对其的称呼。党项人自称大夏。
  兴起之初,党项人实力羸弱,且夹在辽、宋两个大国之间,生存环境恶劣,一度更是险象环生。不过,像所有的王朝一样,他们有一位彪悍的开国之君—李继迁。
  李继迁起兵之初,兵微将寡、危若累卵,但是他颇有手腕,尤其擅长两招,一是游击战,你来打,我就跑;二是实在打不过,就请降,拿着赏赐后,再反、再打。
  正是靠这股不屈不挠的劲头,他在辽、宋之间纵横捭阖、左右逢源,最终形成辽、宋、夏三国鼎立之势,实为一代雄主。不过,继迁直到去世,也没有正式建元称帝。称帝的是他的孙子,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李元昊。

  元昊称帝后,还给宋朝上了封奏章,这就让宋朝君臣脸上挂不住了,不断派兵进剿。有人不解,契丹、党项同是少数民族,为何宋人对辽、夏是两套战略。这里面,就得分析宋人的心理了。
  日期:2019-08-11 20:13:22
  (8)
  北宋建立之初,契丹人建立辽国已几十年来了,所以宋人习惯了辽国的存在;何况辽太宗曾经攻陷过开封府,并且在开封按照汉家礼法举行过登基大典。法理上,他也是中原的皇帝。
  辽国,建国早、年头久、辈分高,宋人自然不敢小视。
  当然,还有个说不出口的原因,就是契丹人曾经狠狠地揍过宋人。开国之初,太宗两次北伐的大败,是宋人心底永久的创伤。
  西夏,就不同了。
  党项人的祖先,在唐朝末年因为平叛有功,被朝廷赐姓封官。李姓就这么来的。党项人也由此发迹。后来,五代时期,他们又接受过历代的赐封。到了大宋建立,又被赐姓赵。

  这就好理解了。在宋人眼里,党项就是家奴。
  家奴居然要称帝。
  是可忍孰不可忍。可以想象宋人该是怎样的怒火。
  可惜的是,这个家奴不好惹。
  元昊称帝时,正值北宋仁宗朝,是北宋最强盛时期,文臣武将也是一时之盛。即便如此,几场仗打下来,北宋还是面子、里子输个精光。
  最后,还是元昊琢磨明白了。
  打仗就得死人,打赢了也得死人,党项人口原本就少,又怎能耗过大宋?最重要的是,战端一起,边境生意就没法做了,这最让元昊受不了。算来算去,还是不划算。所以,他主动求和,请求宋朝赐给“岁币”,好让两国罢兵。

  这下,总算让宋朝上上下下把面子又捡起来了。
  与给辽国岁币不同,宋给西夏的岁币少的可怜。这点钱,和交战所需庞大军费相比,更不值一提了。
  日期:2019-08-11 20:42:34
  (9)
  可惜的是,与宋、辽不同的是,宋、夏之间始终没有达成类似《澶渊之盟》的长期和平条约。

  究其根本,还是宋人的心态。
  他们可以心平气和地接受辽国,并将其作为主要的外交对象,与自己平起平坐,并称南北朝;但是,对于党项人,宋人自始至终都是以主人自居、俯视的心态。
  心态害死人啊。
  这种心态的直接结果,就是宋、夏之间断断续续的百年战争。几乎历代北宋皇帝在西夏问题上,都有着难以遏制的冲动。只要稍稍腾出手,就要拿党项人练练。

  练了几下后,一旦感觉良好,又会生出一鼓作气、一蹴而就、一举荡平的决心和豪情。或是几路大军分进合击、或是几十万大军直扑而去,宋人总也没闲着。
  遗憾的是,西夏就是打不死的小强,而且越挫越勇。北宋纵是倾全国之力,也始终不能彻底的击溃对手,更谈不上打服对手、消灭对手。
  长期战争的直接后果,就是庞大的军费开支,
  庞大的军费让北宋政府不堪重负、举步维艰,而财政危机也成为了北宋中晚期各种政策连锁反应的导火索。比如,被财政危机逼出来的王安石变法。
  如果说,北宋正是被西夏拖垮的,估计也没多少人反对。

  日期:2019-08-11 21:59:10
  (10)
  女真人,也在这新千年的前后,第一次登上大历史的舞台。
  在接下来的一千年里,他们有过两次精彩的演出。风云际会,再加上牛人辈出,让这个小小的民族,在中华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形象。
  女真人,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分为生女真和熟女真。

  简单地说,熟女真就是被辽人驯化,甚至已经部分汉化的女真人;而生女真,则依然过着茹毛饮血的渔猎生活。
  生女真虽然部落零散、人口稀少,但女真勇士十分强悍、勇武能战,自古就有“女真不过万,过万则天下无敌”的说法。
  作为辽人的藩属之地,女真人饱受契丹人的欺凌。契丹贵族,对于女真人予取予夺,蛮横无理。这在草原民族看来,理所应当,这是强者的权利。对女真人来说,力不如人,则只能忍辱负重。不过,对契丹人仇恨的种子,就算世世代代在女真人心里种下了。
  女真人蓄势近百年,其最强大的完颜部逐渐统一了女真各部。拳头开始慢慢握紧。
  日期:2019-08-12 00:24:27

  (11)
  百年岁月,女真完颜部父子、兄弟相传,人才辈出,直到完颜阿骨达。作为女真贵族之子,阿骨打的血液里,天然就流淌着自尊和仇恨。他的雄才大略、孔武有力,也赢得了整个女真部落的拥戴。阿骨打名声鹊起,也引起了辽国人的警觉。
  据说,辽天祚帝曾特意巡幸女真部落,在头鱼宴上,为羞辱和试探阿骨打,故意令他当众起舞以助酒兴。阿骨打誓死不从,天祚帝勃然大怒,差点杀了他。
  如果上天给天祚帝的人生重来一次的机会,他一定会在杀阿骨打的问题上,坚决点、再坚决点。毫无疑问,让阿骨打死里逃生,是他一生中最最最失败的决策。
  可惜,人生没有后悔药,历史也不容假设。
  经此一劫,阿骨打指天盟誓,必屠灭辽国。
  他在等待机会。
  公元1113年,阿骨打刚从兄长手中接过女真大位,就正式起兵反辽,并在两年后建国称帝,国号大金,年号收国。是为金太祖。
  日期:2019-08-12 08:19:46
  (12)

  将年号定为“收国”,显示了阿骨打誓灭辽国的决心。
  不过,在金人立国之初,相比小小的女真,辽国依然是个庞然大物。即便阿骨打雄武无双、勇冠天下,料定他也没想到,仅仅十年而已,他便得偿心愿,成功收了辽人之国。
  这在当时,任谁也无法预料。
  更令人无法预料的,金人还有意外的惊喜。灭辽仅2年后,他们又风卷残云般地收了宋人之国。

  12年。一个小小的轮回而已。
  12年,女真人展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的战斗力和爆发力。他们以气吞万里如虎的姿态,一跃上历史舞台正中央,便以摧枯拉朽、泰山压顶之势,接连攻灭了宋、辽。这是当时东亚最强盛的两大帝国。
  典型的蛇吞象。
  今天的人们,总是喜欢用经济指标、科技水平、人口资源、武器装备等来衡量国家的军事实力,并据此来做军事推演。如此,就根本无法解释女真人所取得的辉煌战绩。
  当年,女真人陋居于东北一隅,连国家都谈不上,就是个部落而已。女主人纵是能打,阿骨打即便称帝,论综合实力,说到底,也就是个酋长而已。人少国弱,其它经济发展、科技水平等更不值一提。
  而女真人砍瓜切菜般的夺得天下,更多的是靠一种气势、一种力量。就是国家兴立之初,全体国民那种团结一致、朝气蓬勃的气势,举国上下披坚执锐、锐意进取的力量。

  这种难以遏制、不可抵挡的洪流汇聚在一起,就是所谓的“国运”。国运升,如旭日。国运坠,如夕阳。
  后来的蒙元如此,满清也是如此。
  日期:2019-08-12 12:54:21
  (13)
  中华大地上,先是宋、辽、夏三国演义,后来金国崛起,又有了宋、辽、金、夏四国交锋。各国之间合纵连横、相互攻伐,你方唱罢我登台、毫不热闹。
  既然同台演出,难免就有比较。
  若论疆域辽阔,首推大辽。
  若论武功之盛,首推大金。同是草原民族,金人的爆发力显然更加令人印象深刻。
  若论文化、经济、人口,那自是大宋,花团锦簇、富足繁荣,辽、金、夏完全无法匹敌。

  若论国祚延绵,那就得是西夏。
  西夏国力最弱,但正因为其弱,更善于在鸡蛋上跳舞、大国夹缝里生存。他们凭着高超的外交技巧和勇武善战,游刃于辽、宋、金之间,并最终笑到最后。
  公元1125年,辽亡于金。1127年,北宋亡于金。直到辽、北宋亡国百年之后的1227年,西夏才最终亡于蒙古铁骑,而此时距离金亡国也不过7年而已。
  金戈铁马、大漠落日,国仇家恨、快意人生。
  毫无疑问,这是一段精彩纷呈的历史,让人不禁神往。
  只是,历史的背后,是山河的破碎和无数人残破的人生。

  在这国运与国运的剧烈碰撞中,无论帝王将相、王侯勋贵,还是天涯歌女、寻常百姓,都被这历史的洪流所裹挟,如秋叶般随波逐流,在无声无息中,哀叹命运的无常和生命的悲歌。
  日期:2019-08-12 13:33:53
  (14)
  公元1118年,某仲夏夜,东京开封府。
  大宋皇宫张灯结彩、喜气洋洋,集英殿内正在举行一场盛大的宴会,主角是帝国的柔福公主赵嬛嬛,这天是她14周岁生辰。
  这年,正是大宋重合元年。坐朝天子是徽宗皇帝赵佶,其年36岁,御极天下已十八年,正当年富力强、春秋鼎盛。大宋也已享国一百五十余年。
  这年,也是大辽天庆八年,辽国天子就是大名鼎鼎的“职业猎手”天祚帝耶律延禧,其年43岁,登上皇位已17年有余。
  这年,还是西夏贞观八年,当国天子正是西夏在位时间最长的崇宗皇帝李乾顺,其年35岁,登基32年。自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国,西夏已传国数代、享国八十余年。
  这年,还是大金收国四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50岁,起兵反辽、在会宁府建国称帝已4年。

  说起来,赵佶这一生原本与帝王无缘,他只是神宗皇帝排名第十一的儿子,无论以嫡还是以长,皇位都是他都难以觊觎的。在外人看来,他似乎也没有这个兴致。他更喜欢书法、丹青、蹴鞠、奇花异草等等,且每样都玩得炉火纯青,再加上仪表堂堂、风流俊逸,俨然超级文艺青年范。
  后人评说,赵佶样样不凡,却独独做不得皇帝。
  登基之前,赵佶爵封端王。如果他真能以端王爵位安然一生,那倒真是他的福气,也是大宋朝的福气,更是亿兆万民的福气。
  日期:2019-08-12 17:23:23
  (15)
  排名靠后,并不意味就肯定与大奖无缘。
  虽然他前面有十位兄长,但真正长到成年的屈指可数;即便长到成年的,还有眼睛有毛病的。唯一健全的是六哥,也就是哲宗皇帝。但是哲宗福薄命短,只当了15年皇帝,年仅23岁,便英年早逝,且膝下无子。
  阴差阳错,赵佶就这般被推上龙椅、坐了天下。
  呵呵,历史就是这么不讲道理,不遂人心愿,也没有那么多事后总结的规律。在历史发展的瞬间,甚至就是某个人的灵机一动、心绪所至而成。
  登基十八年,赵佶享尽世间繁华。
  可惜,事情正在起变化,天下隐隐已呈纷攘之势。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