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北往事

作者: 梦遥2019

  日期:2019-07-09 11:43:53
  湘北往事
  楔子
  “欲平中国,先灭湖南”。
  自古以来,湖南人就是血性的代表。钱钟书先生曾经说过:中国共有两个半人,湖南算一人,广西算一人,浙鲁算半人。曾国番、左宗棠靡下的的湘军,曾经挥师南北,所到之处对手无不是闻风而逃。而一部《血色湘西》的电视连续剧,更是让世人见识了湘西少数民族人民的血性。而在湘北,各朝各代,同样演绎着各种湘北人民不屈不挠反抗压迫的故事,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无名民族英雄,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捍卫着自己的家园。一寸河山一腔血,正是这些无名的英雄,为民族的解放与和平,用自己的满腔热血写下了光辉的抗日历史。

  距离岳州古城一百多公里的一座小城,古称罗城,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附庸国罗国的都城。古代取城名,山之南称为阳,水之北谓之阴,如衡阳位于衡山之南,淮阴立于淮水之北,罗城,因其位于湘水之北,故称湘阴。
  春秋的时候,湘阴曾因一位名人名声大噪。其时,湘阴境内有一条江,名曰汩罗江,注入洞庭。楚大夫屈原因报国无门,在农历五月初五那天,悲愤之下胸怀沙袋,投汩罗江而死,留下了世人共仰的《离骚》、《九章》等绝世佳作。当地百姓闻听后,自发地组织渔船打捞屈原的尸体。百姓为了防止饿了的鱼儿吞噬了大夫的遗体,就一边撒粽子喂鱼,一边敲打锣鼓,划着渔船驱赶鱼儿。一时间,整体江上是百舸争先,互不相让。后人为纪念屈原大夫,就把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并形成了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几千年来,此地习俗一直保留。

  及至清朝,此地又出了一位了不得的人物——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左宗棠,字季高,号湘上农人,谥号文襄,湖南湘阴人。著名湘军代表人物,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后破格敕赐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经历并参与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开展洋务运动,收复新疆的等重大历史事件。
  日期:2019-07-09 14:44:32
  第一节

  湘北冬天的晚上,月黑风高.
  唯有一家小院内灯火如昼,使得它在黑夜里更能让人对院子里发生的一切一目了然。
  小院背北朝南,湘北地区的民居一般都是取这个朝向,以利于取光和通风。
  院子里站满了男女老少,四周有十多个火把插在院墙上,中间堂屋门大开,屋内也是灯火通明。一张八仙桌上供着一个牌位,上面写着:黑虎三将军之牌位。桌子上方悬挂着两盏巨大的马灯(也叫“气死风”,一种湘北地区照明的灯盏,中间一个玻璃罩,上小下大,上下通透,可以通风)。
  两个彪形大汉分坐桌子前方两侧,各伸一手握着一个“A”字形的桃木树杈,表情严肃专注,树杈在桌子上画着不规则的圆形。树杈尖端上面燃烧着一小团蓝色的火焰,旁边一个神情肃穆的瘦小老头正在不时地向火焰上添着酒。一个神情古怪、五十多岁的神汉,大马金刀地坐在桌子的正前方,面向桌上供立的牌位,两手不停地比划着怪异的符号,口中念念有词。
  原来,这家主家老婆得了病,常日躲在床上,见到人来就把头缩到被子里面去,久治不愈,主家怀疑是被鬼神惊了,只好请了当地的有名的神汉胡顺爷前来捉鬼,本地人称这种事为“请肉杠”,类似于其它地方的请司公捉鬼。
  胡顺爷年纪接近六十岁了,据说在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在家里拜神的,一抬头看到了神龛里一只黑色的虎头正威严地盯着他,一刹时便吓得晕了过去。醒来后,他便自称是“黑虎三将军”托身,专门来凡间捉拿恶鬼。
  刚开始地方百姓都不太相信他,“请肉杠”的时候也不请他,而是请地方上另一位田姓神汉。有一次在田姓神汉做法的时候,一边看着的胡顺爷突然大吼一声,黑虎附体,抢过一把烧红的火钳,掳起袖子,把火钳按在手臂上,嘴里含上一口煤油,一口喷将出去,一条火龙瞬间就把他整个手臂都吞噬了。胆战心惊的乡邻待火熄灭后上前一看,胡顺爷手臂上居然一块红印都没有!
  那个田姓神汉哪见过这种阵势,赶紧双眼一闭,口吐白沫,躺在地上抽搐。在神汉较技的时候,输的一方往往会假装晕倒,让位给占了上风的神汉,俗称“称臣”,表示心服口服,愿意让出主神汉位置。
  自此之后,胡顺爷名声大振,方圆几十里,但凡请“肉杠”都会请他做主神。
  桃木树杈在湘北地方叫做“鸡笔”,扶笔的汉子称为“笔手”。“鸡笔”是由天然“V”字形的老桃树树杈加工而成,因桃木辟邪,所以“鸡笔”非桃木不可。在“V”形桃木中间再扭上一条铁丝,倒过来一摆放在桌上,就成了“A”字形了。神汉做法的时候,由两个年轻力壮的汉子各握住“A”字的一个脚,在树杈尖端上盖上几张神汉做过法的钱纸,然后倒上酒,点上火,树杈就会自己带动两个汉子的手,不停地在桌上画圈,煞是奇异。

  桌上的鸡笔画得越来越快了。胡顺爷的手却比划得越来越慢,仿佛手上的分量越来越重,最后突然停在了半空。这时候,旁边伺候着的瘦小老头赶紧上前递上一碗酒泡饭,这是胡顺爷每次虎神附体前必须要吃的,大家都知道了这个规矩,一看他的手停下来,就赶紧递过去。
  胡顺爷左手按过碗,右手将碗里的米饭捞起来,先绕着桌子洒了一圈,回到原来的位置后停了下来,将碗里剩下的饭用手抓塞到口里,再一口饮尽碗里的烈酒,蓦地将碗往地上狠狠一砸,一声怒吼,拿过桌上一碗煤油,含了一大口,抢过一支火把,一口煤油喷将过去,只见一条火龙由屋内飞窜过来,等众人定神再看时,胡顺爷已经到了院子中央了。只见他拿着火把,一个纵步,就跃上了院墙,这种功夫,一般的年轻小伙子都做不到。平日里胡顺爷总是一付病怏怏的样子,走路也佝偻着腰,可一到虎神附体,那就真的有如神助,换了一个人一样的。这也是大伙更愿意相信他是真神的原因。

  但凡“请肉杠”,观看的人来得越多越好,因为人气旺,野鬼不敢靠近宅子。所以主家总是提前几天就在外面散布消息,请四乡八舍的乡邻们来观看,并请上几个壮汉做“笔手”,好酒好肉款待。前来观看的人大部分是来看胡顺爷的功夫的,并非全部是诚心来助阵的。观众一般以大人为主,小孩子只能偷偷躲在围墙外面,或趴在围墙上面窥视。即算是这样,被父母看到了必要喝斥一番,父母一则怕小孩子阳气不够,被鬼惊了去,二则都知道神汉捉鬼时场面混乱,笔手横冲直撞,常有撞伤踩伤人的事情发生,怕误伤了小孩子。越是这样,小孩们越是好奇,常常瞒着父母趴在围墙上偷看,父母则由于怕错过了精彩的镜头,往往也任由了孩子们去。

  胡顺爷举着火把在围墙四角画了几个众人皆看不明白的符号,念了几声咒语,然后顺着围墙几个起伏就到房顶上了。
  这身功夫可了不得!湘北地区的民居都是以木为框架,称为排扇屋,全部梁柱以榫相接,整个框架找不到一颗钉子,然后在梁上铺上椽子,再盖上自家烧制的黑色瓦片(俗称“燕子瓦”,一般来说,人是不能直接踩站上去的。
  有好事者曾待胡顺爷做法后上房验瓦,居然找不到一块破碎的瓦片。)
  胡顺爷在房顶几个跳跃,又画了几道符,然后一纵身,人便回到了院子中间。
  桌子上的“鸡笔”转动得越来越快,已经开始在跳跃了,两个壮汉都是满头大汗,神情紧张。
  大家都目不转睛地盯着胡顺爷,只见他再取一口煤油,对着屋内八仙桌上的牌位,一口将火龙吹得老高,然后一声怒吼“起!”只见两个壮汉俱是双手握笔,忽地腾空而起,一下子就蹿出了院门,直奔乱葬冈而去。
  胡顺爷手上握着一根三尺三寸长、拇指粗细的幽黑铁棍,棍端系了一条红绸(这是准备在“鸡笔”找到惹事的鬼坟时钉在坟上镇鬼用的),领着一众火把,随着“鸡笔”狂奔而去。
  这个时候,法事已经接近尾声了,看热闹的人群也渐渐散去,只剩下几个跟主家较为熟近的邻居,帮主家一起准备犒劳神汉和乡邻的夜宵。
  日期:2019-07-09 14:46:25
  第二节
  湖南有四条主要的江河,从大到小依次是湘、资、沅、澧。

  在距湘阴县城三十公里的县境的最西界,湘水与资水交汇处,有一个地方叫湘资口,也算得上是一个热闹非凡的地方。这里有五大姓氏聚居,田,罗,许,郑,王。聚居的地方分别称为田家台,罗家台,许家台,郑家台,王家寨。五大姓中,以田姓人口最多,许姓所占地方最大,王姓最为霸道。几百年来,五家各不相让,各姓之间,常有械斗发生。
  五姓中,只有许姓是外迁而来,其余四姓为本地居民。许姓为清朝乾隆年间由湖北迁居至此,其祖上原是历代为官,最大的官至清康熙年间的福建左骑都尉(相当于现在的军区参谋长)。因受奸人陷害,许姓家道中落,其中的一支便由乾隆年间太学生许尊三率领南下迁移,从洞庭顺湘江而下的时候,来到湘资口,看到这里水土肥沃,适于生存,便定居了下来。刚来的时候,许姓只有一小族人,甚受各姓排挤。

  直至咸丰年间,许姓中出了一个厉害人物,在与王姓和田姓的械斗中,率领族人大败两姓,从此令其他各姓对许姓刮目相看,许姓也才算是取得了立足之地。而接下来两百多年里,许姓致力于对后代的培养,及而人才辈出,做官的官道亨畅,经商的财源广阔,最终成了五姓中占地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姓氏。
  两百年来,许姓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历代族长对祖上定下的种种族规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传到现任族长许明哲的时候,已经形成了十大族规。许姓族规对族人的行为进行了严格约束,对触犯者一律严惩不怠,从不徇情。凡许姓族人,长到十二岁以后,人人必须能对这十条族规背诵如流。许姓族人无不将此十大族规敬奉为天条。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严明的族规,许姓族人才团结一心,振兴家族,也才有了许姓如今在湘资口一带的地位。

  许家台有一巨大的宅子,叫做许家大屋。这许家大屋从规模上来说,当属方圆百里最大的宅子。宅子共有六进,共有房间七十二间。宅子主体为木制梁柱结构体系,四面青砖,顶为琉璃。宅子梁柱之间采用榫卯结构,不用一根铁钉。这类房屋防潮抗震,当地称为“排扇屋”。这宅子是在道光年间建起来的,当时共耗费了白银十多万两。
  许姓另修建了一个宗祠,宗祠三进,规模宏大,供奉祖宗的神龛内可容纳四五个小孩子捉迷藏。
  故事,就是从这许氏宗祠开始的。
  日期:2019-07-09 14:50:03
  第一章 族长
  第一节
  1924年农历十月二十三日。
  湘北的早冬,阴湿而干冷,枯黄的草丛上已经布满了一层薄薄的白霜。

  深夜,许家台。
  庄严雄伟的许氏祠堂里,灯火通明,用松木干柴做成的三十多个火把,把整个祠堂照映得如同白昼。
  祠堂内静静地肃立几百个年龄不一的男女老少,老的有八十多岁,小的才几岁。
  堂中神案下面跪着一对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女,神态冷漠,却又难掩悲哀之情。
  神案背后朱红色的太师椅上,坐着一个形容清瘦、双目炯然、神情肃穆、不怒而威的五十多岁的高大老者。这就是许氏家族的现任族长——许明哲。
  日期:2019-07-09 15:37:56
  第二节
  提起许明哲,那是方圆百余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敬的名人。
  许明哲是许姓前一任族长许德衡的第三个儿子,自幼在许家台长大,于光绪二十九年中了举人,年纪轻轻便做上了福建盐巡使。因为他为官清正廉明,刚正不阿,开罪了朝中权贵,于光绪三十三年被贬回乡。此后他一心经商,在长沙经营布匹、粮食和钱庄生意,成了方圆百里的首富。
  许明哲五十多岁的时候,许氏上任族长——他的父亲许德衡过世了。许姓族长虽然不是世袭制,但当时在家族中,论学识、威望无人能出其右,所以当他推辞的时候,全家族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任族长重任。在族内几个德高望重的族老的一再软磨硬泡下,加之王姓见许氏老族长已逝,新族长又久久未立,挑起事端,欲报宿仇,他一横心便将长沙的生意交给长子许家诚打理,回家接任了族长。

  许明哲刚一上任,就快刀斩乱麻地处置了一件大事,在湘资口方圆数十里引起了轰动。这件事树立了他在五大姓族人中的威信,同时也使他刚一上任就得罪了五大姓中最为霸道的王姓,为日后两族的争斗埋下了祸根。

  原来,王家寨位于许家台的西南,途中一条乡道相连,是当地百姓粮食、布匹等运往长沙、益阳等地的必经之道。王姓因祖上出过一任武官,虽然人口不多,却是霸道,凡从此道经过的车马,都遭设卡收税。及至到军阀混乱的时候,王姓中有一人在山西军阀阎锡山手下当了一个营长,甚是威风,家中添置了几条步枪,更加横行乡里,目中无人。
  王姓因与许姓历代都有大的械斗,但又从未占过上风,所以平日里对许姓有所忌惮,但现在许姓老族长一死,他们觉得机会来了,想趁许姓族长未立之机,树立在五大姓中的霸主地位。于是,王家寨在乡道上设下卡点,凡经过乡道的各姓族人,特别是载有货物的车马,一律加倍收取税金。
  许明哲从家里去的几个老人的口里得知了这些情况,第二日便到长沙市警备厅,找了当时的警备厅长何燮明。这个何燮明,当年跟许明哲是同一年中的举人,又在同一年被派到福建任官,当时他在福建莆田任县令。同出京门,又同到一地赴任,兼之又是同乡,平日里自然少不了往来,一来二去,便成了知己。
  许明哲遭到权贵陷害贬官后,何燮明也受到了一点牵连,被调往了广东韶关做了几年县令,后来通过许明哲找到当时的湖南省长,将何燮明调回了长沙市警备厅,直至做到厅长。许明哲也在长沙经商,平时里自然经常是警备厅的座上宾。
  话说许明哲这日一大早就来到了警备厅。
  警卫班长李大个早就认识了许明哲,把他迎进了院子。
  这时候,刚上班的何燮明是板凳还未坐热,就听到了许明哲爽朗的笑声:“青锋(何燮明字清锋)兄这作风,可是十年未改啊!佩服!”

  何燮明一听是许明哲的声音,便知是老友来访,急忙步出堂来,拱手相迎:“启元(许明哲字启元)兄别来无恙啊!又来笑话小弟了,受人之职,得谋人之政啊!”
  许明哲一听更是大笑:“好一个谋人之政,可得为民作主啊!”
  何燮明趋上一步,一把抱住许明哲,仔细端详了一下,称赞到:“启元兄真是越活越精神了!还是你好,无官一身轻,可以修身养性了”。
  许哲明话中有话地说:“闲云野鹤,自得其乐啊!”

  何燮明把许哲明让到了沙发上,一边的勤务赶紧递上了香茗。
  许哲明品了一口茶,将茶放在茶几上,注视着何燮明,正色说道:“小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今日有事还真得得青锋兄仗义伸手相助了!”
  何燮明一听,赶紧坐直了身子:“仁兄有事尽管说,只要小弟办得到,一定替兄长分忧。想当年要不是仁兄关照,小弟现在还不知在何处受气呢!”
  许明哲一听,双目中也是动了感情,感动地说:“难得青锋兄还记得这份兄弟情谊,令小弟惭愧了!”
  何燮明走上一步,将茶递给许明哲:“启元兄,到底是什么事为难了?”
  许明哲接过茶,喝了一口,又放回了茶几上。缓缓说道:“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国事纷争,民不聊生,生意难做。加上家里又出了点小事,明日就启程回乡了,有一事还请兄弟想想办法”。
  于是许明哲将家里的情况一一说了,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何燮明一边听一边喝茶,脸上表情阴睛不定。末了,他斩钉截铁地说:“这个事兄弟一定给你办到,兄长放心好了,今天晚上我就派人送到府上去!”
  许明哲一听,长吁了一口气:“如此,全仗兄弟了!”
  说罢,起身告辞而去。
  日期:2019-07-09 21:11:36
  第三节
  王家寨,乡道。

  一个凉亭立在了乡道边上,乡道上横着一个树木杆子,三四个背着枪的乡丁倚躺在凉亭里抽烟、喝茶。
  一个衣衫褴褛的老汉,赶着牛车,牛车上拉着一车家什,后面跟着一个哭哭啼啼的年轻女子,女子手中抱了个婴儿,慢慢走到了凉亭边上。
  这老汉是郑家台的郑四老汉,靠给郑姓族长做长工维持生计。
  郑四老汉将牛车停在路边,抖抖擞擞地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包劣质纸烟,走到凉亭外面,强作笑脸大声地问好:“各位爷,辛苦了!抽支烟提提神吧!”
  当班的王三麻子斜着眼看了一眼郑四老汉手中的烟,冷冷地把头上的大盖帽拿下来,盖住了眼睛。

  一边坐着的王牛一看,明白老大的意思。走上前去,一把抢过郑四老汉手中的烟,塞在了自己的口袋里:“老不死的!瞎了你的狗眼!三爷抽你这种烟的吗?”
  郑四老汉忙陪上笑脸:“爷,是、是、是,小的该死!求爷让小的这牛车过去!”
  王牛一听,一伸手,阴阳怪气地说:“想过去?容易!把过路费留下来!”
  郑四老汉一听连忙哀求:“爷,我哪来的过路费啊!我那不争气的女婿赌光了家产,连房子都输掉了,今天借了东家的牛车,帮着把家什拉回家里去,让女儿、外孙住回娘家,寻条活路,求几位爷高抬贵手,放我爷俩过去了吧!”
  一旁的年轻女子闻言哭得更加厉害。
  王牛一声冷笑:“放你过去?咱家王老太爷一家子喝西北风去啊?”
  亭子里的王三摘下了帽子,一步一摇地踱出了亭子。
  他拿起手中的烟枪,撩起了年轻女子的耷拉着的长发,色迷迷地说:“放你过去,行啊!让你家大妞子陪爷们爽爽吧!瞧这屁股,可是个美死人的主呢!”
  几个乡丁一听,淫邪地哈哈大笑,一边起哄:“妹妹,咱们兄弟一定把你喂得饱饱的!”一边对大妞子动手动脚。
  郑四老汉一见连忙哀求:“爷,使不得啊,求求你们积点德吧!”
  这时,一辆马车缓缓地靠近了凉亭。
  第四节
  “住手!”
  随着一声断喝,从马车上下来一个头戴黑色礼帽,身穿灰色长袍马褂,面容清瘦的青衫老人。

  “你们这帮畜生!光天化日之下,竟敢胡作非为!”
  王三麻子一见来人不善,赶紧缩回了手,但当他发现青衫老人文质彬彬,一副白面书生的样子,又只有一个人,胆子又大了起来:“哪个家伙的裤档没拴好,把你给露出来了啊?”
  几个乡丁一听,哈哈大笑起来。
  青衫老人并不气恼,看也不看王三麻子,傲慢地说:“把你们家主子叫出来!”
  “哟嗬!你他妈真是蚂蚁子打哈欠——口气不小啊!我们家老爷是你想见就见的吗?少废话,把过路费留下来,否则老子连你一块打!”
  王三麻子一边说着一边把挎在肩上的枪取了下来,在青衫老人面前比划着。
  只见青衫老人冷冷一笑,右臂一个前探,贴着枪柄,手腕一个顺拐,王三麻子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枪已经到青衫老人的手里,黑洞洞的枪口正对着自己。
  王三麻子冷汗淋淋,哆嗦着说:“爷,小心走火,我这就派人去叫我家老爷!”,  一回头冲王牛使了个眼色。王牛明白是什么意思,赶紧一溜烟跑回了寨子。
  “爷,您坐!喝口茶歇口气”。王三麻子一边拖过来一只凳子,一边紧张地盯着黑洞洞的枪口,言语中尽是谄媚恐惧。

  衫老人放下手中的枪,冲着王三麻子说:“放这老人家过去!”
  王三麻子一听,为难地说:“爷,这是我们家老爷定的规矩,我不敢放啊”。
  青衫老人冷冷一笑说:“这规矩早就得改改了!你尽管放了他,呆会你家老爷来了,你只管说是我要你放的。”
  王三麻子半信半疑地看了看青衫老人,一边冲身边的乡丁说:“去,放他们过去!”
  两个乡丁连忙抽开树杆,郑四老汉赶着牛车过去了,又回过身来对自青衫老人一弯腰:“多谢您了,爷!”

  青衫老人扶起郑四老汉,顺手从身上掏出一把铜钱,塞给老汉说:“老人家,身上没有多的零钱,你将就着换点粮食吧!”
  郑四老汉一弯腿就要下跪,青衫老人连忙托住他的双臂:“老人家,快领着你女儿、外孙回家吧!”
  一旁的大妞子失声痛哭。
  这时,一大群子人黑压压地从村口涌了过来。

  王三麻子一见,腰杆立刻挺了起来,撒开腿丫子就迎了上去。
  青衫老人冷冷地看着越来越近的人群。
  一大帮拿着刀棍的壮汉簇拥着一个五短身材,肚大腰圆、约摸五十开外的秃子走了过来。
  为首的秃子率先停下了脚,其他的人也立即跟着停了下来。王三麻子上前指着青衫老人说:“雕爷,就是他要冲卡!”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