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传------素描鲜卑世家

作者: 大家狼

  日期:2019-12-24 10:25:35
  慕 容 传
  ------素描鲜卑世家(配图版)
  声  明
  本书的文字作品为大家狼原创,著作权属于作者。转载或用作他途,必须经著作权人同意。违者自负法律责任。作者联系邮箱:jimwatchan@163.com。
  本书的部分图片为大家狼拍摄。所拍静物要么位于室外公共场所,要么在室内公开展览并呈原有状态、且制造者离世五十年以上。按照《伯尔尼公约》,上述摄影作品可作任意用途。
  其余图片是互联网上未明确规定禁止使用、转载或共享的公开图片。这些图片上既未见作者署名,也未见著作权声明。依据《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为了介绍、说明、学习和研究,本人适当引用以上图片。本人无心侵犯版权,凡有争议请联系删除。

  书中的名称、人物和事件源自史籍,或者根本是虚构的。如果跟某姓名、经历、情感、心理有相似之处,纯属巧合。本书无意诽谤、贬低、冒犯任何人,以及任何党派、社团、机构、宗教信仰、种族、职业、地域、性别和社会阶层。
  若不作说明,书中人物的年龄以虚岁计算、月份以农历表示、度量衡以当时的计量为准。史料采信顺序为《燕书》《十六国春秋》《晋书斠注》《资治通鉴》《魏书》《宋书》《水经注》《读史方舆纪要》,以及其他史籍与编著。如有偏颇,敬请谅解。
  基于各种原因,本书将不定时更新。由于作者水平有限,错漏缺点在所难免,欢迎斧正。
  日期:2019-12-24 10:27:24
  自  序
  高中时,我在武侠小说里第一次见到这个复姓。当年,慕容无非一个道貌岸然的反派角色。
  2004年秋,我拜读了网络文章《参合陂慕容垂》。这才知道,慕容的故事远比小说要复杂得多。该篇网文引人入胜,最难忘怀是结尾部分。作者有一次穿越假设,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因为会写字而躲过大屠杀,以及鲜卑人那白皙的肤色了。

  鲜卑是怎样的民族?慕容为什么亡国?慕容的后人在哪里?
  带着对这个家族的浓厚兴趣,我开始在史书里、网络上找寻慕容的身影,并希望用全幅画面把他们的事迹呈现出来。
  随后也曾写过一些文字,但《慕容传》基本还是构思。蹉跎岁月,一晃十多年了。日子一天天从剃刀边缘溜走,镜中的我愈发想完成未了的心愿。
  萧伯纳讲:“想结婚就结婚,想单身就单身,反正你都会后悔。”婚姻难以评议,慕容世家的王图霸业更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
  从《慕容世家谱》入手,我开始整理资料、编写传记。经过不断地补充,素材越积越多。
  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他们的史实轶闻不胜枚举:有的可以增加阅历,有的能够拓宽思维,有的可以端详人生并感悟人性,有的我们只能嘘叹世事无常。
  俱往矣,千秋功过任人评说。或许,慕容传没有对错之分,只有我们不一样的看法而已。
  一瞬而逝的流星还在光谱仪上留下痕迹,慕容往事应该让更多人知道,此乃初衷。
  由是为序。

  日期:2019-12-24 10:28:22
  引 子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的一曲《临江仙》,站在“大彻大悟”的制高点,用“过来人”的心态总结王朝兴衰。文学家毛纶、毛宗岗父子特地将该词放在《三国演义》的卷首,意图画龙点睛。浪花淘尽英雄,三国群英随波消逝。大江东去,历史潮流送来了晋朝。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晋帝国结束了百年战乱,成功升级为晋王朝;但相比盛世久长的汉、唐、宋、明、清,它更像个中了彩票的暴发户----晋朝海内太平的光景,满打满算也仅有二十年。
  短暂的安宁更像“乱世”的中场休息时间,片刻和平之后乃长达数百年的动荡。换句话讲,晋朝的大部分光阴是在杀戮、战争和分裂中虚度的。
  晋朝在我国历史中很低调,其统治者因放浪形骸、自相残杀而被指责。虽然他们在文化方面有一些进步,但可悲地丢掉了半壁河山。世人扼腕叹息,两晋的评价甚至不如两宋。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功过成败俯仰浮沉,晋朝同样随大江而去。
  即将出场的慕容世家,活跃在公元三世纪中叶之后的一百五十年,差不多跟晋朝重叠。慕容家族在魏末晋初崛起,伴随晋朝的没落而繁荣,随即又匆匆谢幕。二者息灭相差不过十年,一齐沦为故纸堆里的残篇。
  可以说,晋朝乃慕容氏兴亡的巨幅背景板,慕容家族也是两晋这出舞台剧的重要演员。

  慕容氏原为塞外的游牧者,趁乱占据了辽东地区。不同于其他胡族,慕容政权尽心安抚流亡东北的中原人。冠带有俊杰,草莽多枭雄。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慕容家族全盘接受农耕文化。他们刑政修明、草创国体,成为一隅豪强。
  四世纪中,霸占神州的后赵帝国崩溃了。慕容氏把握时机,从辽东进军到了黄河流域。他们前仆后继地缔造了四个以“燕”为名的国家。
  可是,创业难守业更难。建立帝国必须一帮人艰辛的努力,毁灭它只要一个颟顸的君主。令人遗憾,慕容王国“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公元五世纪初,慕容燕国全都灭亡了。
  幸存下来的慕容族裔失去了王族身份,慢慢在史书里淡去。他们艰难地存活于浊世,一些人甚至不得不改名换姓。他们颠沛流离,他们寄人篱下,倒也开枝散叶遍布大江南北。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相比那些“奈何生在帝王家”的哀叹,慕容氏化入茫茫红尘且幸存至今。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白土镇,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淳口镇等许多地方还聚居着慕容后人。
  一千六百年来,不屈的激情依旧在血脉中汩汩流淌;时光荏苒,他们坚守并延续着鲜卑慕容那份遥远的荣光。

  日期:2019-12-24 10:30:35
  第一章 鲜卑往事----慕容部的根源
  (1)躲在席子下的帅哥
  北风如刀,满地冰霜。

  公元283年的第一场雪,让东北大地银装素裹了。飘扬的雪花犹如柳絮,悠然地飞舞在天空。落雪无声,原野幽谧。忽然,一阵喧闹惊扰了这份冬景。转瞬,只见一匹黄马由远及近。
  骏马吐着白气,马背上匍匐着一位少年。少年剑眉星目、身材魁梧,也算相貌堂堂的帅哥。他奋力挥动马鞭,策马疾驰。稍远处还有十几个骑兵,大呼小叫地紧追不舍。
  好像惊弓之鸟,帅哥纵马狂奔。一人一马气喘吁吁,急急似漏网之鱼。怎奈天寒地冻,马儿慢慢力不从心;尽管皮鞭挨得越来越密,倒霉的家伙却踉踉跄跄。
  眼看追兵步步逼近,少年心如火焚。情急中,他拉拽缰绳飞身下马,几鞭将马赶开。少年一头钻进路边的农舍,企图瞒天过海。房屋简陋又破旧,主人家早不知去向。帅哥慌忙抢到土炕角落,一把拖过炕上的棉席遮盖全身。不久,追兵呼啸而过。
  可是,追捕者也不笨。捉到无人的黄马后,他们立即返回寻找。来到屋前,小头目喝令搜查。少年暗暗叫苦,紧握的手心满是冷汗。听得追兵进屋,他只待束手就擒。
  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居然没人发现躲在席子下的帅哥。搜捕者瞅了几眼,乱糟糟地走了。幸甚至哉!假如少年被抓住,就没有我们后面的故事了。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逃过搜捕。譬如,汉高祖被楚霸王追得鸡飞狗跳,也曾赶跑坐骑躲在古井里。正所谓劫后余生,通常都有后福。

  有福的帅哥叫慕容廆,乃草原上慕容部的少主。慕容部以游牧为生,饿了吃牛肉、渴了饮马奶、冷了穿羊皮。他们赶着牲畜寻觅水草,住在毛毡帐篷里。
  暮云旷野时驱马,行辕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天数安逸在幽遐;秋日平原好射雕,狐锦羊裘擅物华;中土天子与玺书,辽东塞外来建牙。
  慕容部接受中原王朝的封赏,也有刀兵相向的时候。老酋长风骨峭峻,高大威猛。他统领着数万人马,洒脱不羁。慕容廆现年十五虚岁,正是老酋长的嫡子。
  然而雏鸟羽翼未丰,离殇化作天地悲。今年老酋长不幸去世,帅哥痛失慈父。随即,慕容部举办了隆重的葬礼。丧事期间,头目们聚在一起商量继承人的问题。按照氏族规矩,理应由慕容廆继位。不过,慕容小哥学到了人生重要的一课:在利益面前,亲戚也是靠不住的。
  叔父慕容删宣称慕容廆年纪尚小,强行接管了慕容部----慕容删在《晋书》里写作慕容耐,本文依从《燕书》----事发突然,部族领袖们要么随声附和,要么保持缄默。举例来说,慕容廆同父异母的哥哥吐谷浑就一声不吭。
  作为老酋长的庶长子,吐谷浑(谷读音:玉)比慕容廆大了二十三岁。纵使年近不惑,沧桑岁月让他精明强干。吐谷浑已经分户独立,人多势众不容小觑。
  慕容部有近万帷帐,几万部众。牧人们大多只有名,没有姓----诸如阿牛阿狗,小三小四。他们追随勇敢的头目,常常用领袖的名号当作姓氏。依附强者,这是生存的法则。
  毋容置疑,部内的最强者是慕容氏;但除了本家,还有大大小小的分支。好比,吐谷浑掌握着一千七百个帐篷。他能号令八、九千部众,乃实力最雄厚的旁支。因为慕容部奉行嫡子继位,吐谷浑没能当上新首领。
  慕容删抢班夺权,吐谷浑默不作声。群龙无首,头领们明哲保身。见吐谷浑不吭气,大伙也不敢阻拦----反正慕容删也姓慕容,少说一句免得生事惹祸。
  马丁路德金讲过:社会最大的悲剧不是坏人的喧嚣,而是好人的沉默。在慕容删的胁迫下,众人唯唯诺诺。慕容删越发得意忘形,又派人抓捕还在守孝的慕容廆。然而,篡位之举不得人心。有人私下飞骑相告,慕容帅哥连忙南逃辽东。
  辽东,指辽河以东地区。辽东依山傍海,土地肥沃。从战国开始,中原政权在此设置辽东郡。慕容廆仓惶奔命,从塞外草原逃进了内地;谁知追兵锲而不舍,竟然越来越近。

  慕容廆躲进路边的民居,以席自障逃过一劫。秉承宿命论,史官们对此津津乐道;他们宣扬帅哥遇难成祥,天命所归。可按老狼的看法,或许搜寻的人敷衍了事,甚至故意放水----毕竟慕容删夺权违背传统,实在难以服众。
  等追捕者远去了,惊魂甫定的慕容廆慢慢出屋。雪缓缓住了,天地一片苍茫。环顾白山黑水,帅哥却不知哪里是安身之所。良久,慕容廆想到一个人,顿觉精神一振。
  此君名叫徐郁,辽东本地人。徐郁一向同慕容部做买卖,常年往返于边塞内外。他用生铁、布匹、粮食、茶叶交换牛马和皮毛。徐郁老成干练、处事公道,头领们皆以礼相待。几年下来,慕容小哥也跟他熟络了。如今万般无奈,慕容廆唯有投靠徐郁了。
  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徐郁感念以往的交情,收留了慕容帅哥。
  善心之外,徐郁更精于商道。他深知不速之客奇货可居,焉有拒之门外的道理。正如吕不韦扶植秦国王孙,徐郁也抓住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一面安顿慕容廆的起居,一面打探慕容部的消息。将来,无论辅佐慕容少主拨乱反正,还是襄助慕容删斩草除根,徐郁已然立于不败之地。
  现在,慕容廆还要在徐郁家避难一段时间。借此机会,老狼说说慕容部的来历。
  日期:2019-12-24 10:32:49

  (2)鲜卑起源
  慕容氏为鲜卑人,我们的故事由此展开。
  鲜卑是我国历史中的一支游牧民族。历经两千年岁月,鲜卑慢慢融入了其他种族。例如,唐朝的法琳和尚说过,太宗李世民就有鲜卑血统。不单王侯将相,平民百姓混血的更多。虽然,现在找不到纯正的鲜卑人了,可我们的身上还流淌着鲜卑的血液。
  谁是最后一个鲜卑?
  目前,普遍认可锡伯族是鲜卑血缘最近的后裔之一。2010年人口普查,锡伯族超过19万。他们主要分布在东北各地,以及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锡伯人的民间刺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又以骑射著称,可谓文武兼备。从新闻获知,影星佟丽娅是锡伯族的形象代言人。
  据说在古代锡伯语中,鲜卑、锡伯与西伯为同一个字根。因此有人断定“西伯利亚”乃“鲜卑利亚”的异音,表明鲜卑人曾是那片广袤冻土的原住民。遗憾的是,鲜卑作为民族实体已经完全消失了。故而,我们只能在史书里凭吊鲜卑往事。

  谁是第一个鲜卑?
  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鲜卑起源的观点很多。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让我们顺着时间线来瞧一瞧:
  【东夷说】关于“鲜卑”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春秋末年。
  当时成书的《国语》讲,周成王在岐山大会诸侯,东夷鲜卑也被邀请出席。中原诸国自诩衣冠华族,瞧不起蛮夷。他们认为楚国和鲜卑当个勤杂工还算凑合,上台会盟就别想了。于是周成王安排楚国和鲜卑的使者替大伙儿看守祭祀的火堆。
  不过,这可能是一个天大的误会----鲜卑为鲜牟之讹,参与岐山大会的乃鲜牟国。比方,明代《四部丛刊》中的本篇《国语》就写作“鲜牟”。说到底,究竟是鲜卑还是鲜牟在替诸侯做苦工?引证《左传》和《史记楚世家》,此处当为东夷鲜牟国。
  所以,鲜卑源自东夷尚有鲜牟存疑。我们不能根据某个版本的《国语》就断然主张,先秦时期已存在鲜卑民族了。
  【带钩说】史书里再次见到“鲜卑”,乃战国中后期。

  楚辞《大招》有“滂心绰态姣丽施只,小腰秀颈若鲜卑只”等语句。这里的“鲜卑”大概是楚语,东汉文学家王逸解释为长袍上的带钩。《大招》用“鲜卑”形容少女苗条的身姿,类似于“蜂腰玉颈”这样的借喻。
  《汉书匈奴传》跟王逸的看法一致,其文出现的“鲜卑”也指胡袍的带钩。老狼以为,上述带钩跟民族没有关系。虽然有人据此结论鲜卑起源,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带钩“鲜卑”与民族“鲜卑”不能混为一谈。二者虽然译音相仿但意义不同。如果生拉硬扯,好比“印第安”等于“殷地安”一样可笑。
  【山戎说】东汉经学家服虔也对鲜卑感兴趣,他把鲜卑写成山戎的后代。服虔在编撰《史记注解》时说,“山戎北狄,盖今鲜卑也”。
  山戎是我国北方的古老少数民族,分布在今天山西省太原市至河北省玉田县无终山一带。山戎也称北戎或无终,中原人并不陌生。
  山戎与华夏渊源深厚,屡见于先秦古籍。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逸周书》就用“东胡黄罴,山戎戎菽”八个字,描述了两个边塞部族进献动植物的朝贡关系。
  春秋时,山戎攻击燕国。齐桓公亲自挥师营救,并在无终山大破敌军。山戎战败后逃散,给我们留下了“老马识途”的成语,以及“无终”这个地名。
  尔后山戎渐渐淡出历史舞台,罕有相关记载。不知道服虔定见鲜卑乃山戎的依据,我们很难考证二者的籍裔关系。鲜卑来源山戎是孤证。
  【亡徒说】东汉史学家应奉认为鲜卑是长城劳工。

  应奉读书一目五行,而且记忆力非常好。有个车匠曾在门口露了下脸,多年后应奉在路上还跟他打招呼----这就是俗语“半面之交”的出处。
  应奉向皇帝汇报:“鲜卑者,秦筑长城,徒役之士亡出塞外依鲜卑山,因以为号。”《汉名臣奏》记录得更加详细,应奉还说:“鲜卑者,秦始皇遣蒙恬筑长城,徒亡塞外。鲜者少也,卑者陋也,言其种众少陋也”。
  应奉不仅记性很好,“鲜卑起源于长城劳工”的结论也令人惊叹。问题在于,鲜卑是个外来音译词,不能用汉语直接诠释。应奉的见解,如同“智利是个智慧锋利的国家”一般滑稽。
  应奉的儿子应劭在编撰《风俗通义》时替父亲掩饰了一句,“秦始皇遣蒙恬筑长城,徒士犯罪亡依鲜卑山,后遂无息”。既然“后遂无息”,当然无法延续了。
  老狼看了地图,很难想象长城劳工们不南逃故乡,却翻山越岭到北方千里之外的鲜卑山,又变成了“兵利马疾”的鲜卑人。所以,鲜卑源自秦朝苦力之说见仁见智了。
  【东胡说】鲜卑源于东胡是现在最广泛的看法,没有之一。
  《魏书》、《三国志》、《续汉书》、《后汉书》、《十六国春秋》、《晋书》和《史记索隐》等史书非常直白地告诉我们:鲜卑为东胡别种,二者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东胡是生活在燕山南北的游牧民族。战国后期,他们屡屡侵扰燕国。既能不劳而获,东胡人也就无心渔猎了。他们攻城略地,不亦乐乎。不久,燕国使臣秦开来到了东胡。他毕恭毕敬地请求休兵停战,详陈利弊。秦开说得头头是道,并自愿留下做人质;东胡见好就收,暂停进攻。
  秦开真的叫秦开吗?太史公避讳汉景帝刘启,把商纣王的兄长微子启叫作微子开;或许,秦开原名秦启。秦开的孙子比祖父出名,那便是秦舞阳;多年后,秦舞阳跟随荆轲行刺嬴政。
  留质东胡期间,秦开广交朋友。他东看看西瞅瞅,每天都在刨根问底。一段时间之后,秦开不见了。再后来,东胡人被燕军出乎意料地击败。牧民们不得不远离燕山,无奈北徙千里之外。
  秦开名为人质,实则借机窥探险要。掌握东胡虚实后,他快马南归禀报。燕国兴师北伐,拓地上千里。获胜后,燕昭王设置了辽东郡。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东胡的苦难还没有结束。接下来,他们惹了最不该惹的人----匈奴。

  匈奴也是游牧民族,自称胡人;东胡逃到匈奴以东,因而被中原人叫作东胡。
  公元前209年是个篡位之年。长城内,秦二世杀光了兄弟姐妹,夺取了皇位;长城外,挛鞮冒顿(读音:峦低莫毒)射杀了父亲,自立为新一任匈奴单于,也就是冒顿单于。
  东胡王见邻居换了头目,便连续提出三个要求:要上一任单于的骏马,要冒顿的女人,要两国之间的空地。老狼不知道东胡王是否健忘:冒顿不择手段地夺权,可以杀妻杀父杀弟弟;你想占他的便宜,那不是与虎谋皮么?飞蛾扑火,东胡王自寻死路。
  大祸临头了,东胡王反而沾沾自喜。鉴于冒顿痛快地答应了前两个无礼的要求,东胡王还在妄想土地呢!可土地没到手,等来的却是匈奴的铁蹄。
  三十六计之十六,欲擒故纵。《道德经》说,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冒顿单于假装软弱可欺,暗中扩充军力。待到胜券在握,匈奴突袭东胡。
  东胡王完全没有防备,因此干净利索地被消灭了。心惊胆寒的东胡残部向东逃窜,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幸好,匈奴大军掉头攻击月氏人,他们才躲过灭顶之灾。
  逃亡者在草原东边占山为王,划地为界。盘踞乌桓山的称为乌桓族,依托鲜卑山的叫做鲜卑族。从此,两个民族先后出现在中国的史书上。根据史籍,鲜卑起源东胡是最主流的说法。
  那么,这两座山究竟在什么地方?有人考证,乌桓山为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的群山;鲜卑山即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的蒙格罕山,也叫罕山。
  涉及鲜卑起源的还有一座山:大鲜卑山。老狼强调,大鲜卑山与鲜卑山是两回事。
  大鲜卑山为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的大兴安岭山麓,即拓跋部的发祥地。为了垄断鲜卑的称号,拓跋氏特意把自古栖息的地方叫作大鲜卑山。
  北魏《魏书》讲,拓跋部的先祖曾经在大鲜卑山开凿太庙。位于阿里河镇的嘎仙洞发现了基本吻合的壁刻铭文,从而证实大兴安岭就是大鲜卑山。
  拓跋氏不仅被考据了发源地,还拥有令人羡慕的族谱。《魏书》详细记载了拓跋部的世系更迭,有案可稽。这得归功于成王败寇,胜利者的家谱才能以正史的面目存留。
  慕容氏没有完整的族谱。老狼从史籍中整理出《慕容世家谱》,于2006年1月16日发表在“慕容冲吧”,现已流传甚广。老狼会把最终定稿的谱系附于书后,以飨各位朋友。
  日期:2019-12-24 10:34:03
  (3)塞漠春秋
  东胡败亡后,余部退到乌桓山和鲜卑山一带。他们因山为号,演变为两个族群。相比鲜牟、山戎、匈奴等先秦民族,乌桓和鲜卑非常“年轻”----他们诞生在秦末汉初之际。

  乌桓也写作乌丸(丸读音:元),跟鲜卑语言相通、风俗相近。乌桓在南,鲜卑在北;乌桓更靠近中原王朝,因此率先出现在史书上。
  东汉初年,全球气候转冷。受其影响,草原植被衰退、畜牧减产。乌桓不得不向南迁徙,逐步接近边塞。鲜卑人也慢慢南移,迁居到饶乐水两岸(今西拉木伦河)。除了凛冽的风霜,匈奴人更不好对付。事大尊强,乌桓与鲜卑皆臣服于匈奴。
  匈奴人是游牧民族的霸主,汉王朝为农耕文化的代表。秦时明月汉时关,胡马偏偏度阴山。匈奴多次侵袭边塞,烧杀抢掠;汉军也深入大漠,彰显“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情。长城内外,两个恐龙般的庞然大物斗得不可开交。
  乌桓和鲜卑对自己的处境十分清醒,他们一致同意:谁赢就帮谁。故尔,我们既看到“三虏连和,卒为边害”的史实,也能找到鲜卑人欺负匈奴的往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