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青春少女的宁城夏天
作者:
上官书兰
1925年初春
川中宁城涪江女子初级中学
涪江女子中学是一所教会学校,民国二年,(1913年),美国传教士来宁城分别捐资修建华美女学堂和华美女教堂。
民国十二年(1923年),基督教会在华美女子小学招收初中生,改名“私立涪江女子初级中学”
宁城目前还没有公立的女子中学,要上中学就只能到私立涪江女子初级中学来。
学校在宁城的西门外,和城墙就隔着一条护城河。
河岸边的垂柳已经吐出了嫩芽,燕子在柳树间穿梭来往
一群鸭子在河里欢快地觅食。
戴着斗笠披着蓑衣的牧童赶着牛在河边吃草。
吃了一冬天枯草的牛贪婪地啃着那从泥土缝里冒出来的新芽。
春天来了,一切都是那么富有生机。
从城门洞那里传来一阵银玲般的笑声。
三个穿着涪江女子中学校服的学生妹子从城门出来,跑过河上的石板桥,朝涪江女子初级中学跑去。
跑在前面的个子高高的留着短发的圆脸大眼睛女生叫吴敏,她是宁城第一大户吴家的小姐。
吴家是官宦世家。吴敏的曾祖父,祖父都曾经在省城当过官,辛亥革命后,祖父才从省城回宁城来养老,吴敏的父亲和叔伯们,现在都在宁城的一些重要部门任了一官半职,吴家还有宁城最大的纺纱织布作坊以及掌控着宁城最大的货运码头。
在宁城那可是县大老爷都要礼让三分的。
跑在第二的是一个瓜子脸,丹凤眼,柳眉弯弯的,梳着两条长辫子的女生,她叫张素芳,是宁城会龙乡张家湾大地主张万春的女儿。
张家除了在乡下张家湾拥有大量的田产外,在城里有自己的粮店,酱园。都由张素芳的大哥在打理经营。而张万春自己却一直住在张家湾的老家有事才进城来。
张素芳前面有三个哥哥,后来张素芳的妈又生了两个弟弟,家里就她一个女子,所以她很是得宠。
张万春早早就把她送到城里来读书。跟大哥一家住在一起,和城里大户人家的小姐一样上学读书受教育。
现如今张素芳的二哥又当上了宁城县粮站的站长,那张家的地位在宁城也跟着水涨船高,在宁城也是数得上号的。
张素芳对着跑最后个子娇小的女生喊道:
“淑仪,快点,要迟到了。”
吴敏大大咧咧道:“淑仪,你又没裹小脚,怎么跑不动呢?”
跑在最后的女生叫王淑仪,是她们当中最小的一个。
今天就是因为等她才晚了,平时她们早就进校门了。
王淑仪来自书香门第的王家。
虽比不上吴家显赫,倒也是殷实之家。她的祖辈都是私塾先生,也教了不少的学生出来,包括吴家的不少子弟。
她的父亲现今是宁城第一女子小学的校长。
她们三个就是在这个小学毕业后的,然后又一起到涪江女子中学来就读的。
是从小玩到大的闺蜜好友。
也是涪江女子中学的三朵花。
张素芳说道:“吴敏,你怎么这样说淑仪呢?她也不是故意的。”
王淑仪喘着出气说道:“对呀,今天是因为我听哥哥他们说要参加什么活动,所以才出来晚了的。”
吴敏一听来了兴趣说道:你哥他们要参加什么活动?
王淑仪:现在还是快跑吧,等下课的时候我再告诉你们也不晚。”
说完嗖的一下就窜到前面去了。
“这个淑仪现在又有劲儿了,刚才只喊跑不动了。”
张素芳摇摇头,也跟着追了上去
三人跑到学校门口见值班的老师,正在校门口巡视,
检查学生的服装礼仪的。
三人连忙停了下来,整了整衣衫,平复一下心情,朝着值班老师走过去行礼问好:“密斯岳,早上好。”
“早上好,快进去吧。”
密斯岳微笑着答道。
对这三朵花印象深刻。
能够到私立中学来上学的女子,除了家里条件好,还得家里有眼界,宁城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送孩子来读书,特别是女子。
三人可是第一批招收的学生,而且还是其中最优秀的,今年就要毕业了。
三个人在校门口要装淑女,不敢跑了,等离开密斯岳的视线,三个人赶紧跑向教学楼。
花园里那口巨大的铜钟敲响的时候,三人已经上了教学楼的木楼梯,一溜烟地进了自己的教室。
在老师进教室之前,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吴敏个子高,坐在最后一排,这一节课她都没认真听,脑子里一直想着王淑仪的话,不知道王淑仪哥哥他们要搞什么活动。
王淑仪的二哥在县城初级中学上学,那边全是男生,经常会组织一些活动。对性格有点像男孩子的吴敏来说很有吸引力。
上次县中举行篮球比赛,吴敏还偷偷跑去看了。
不知道这次那边又要搞什么活动,自己又可以去看热闹了。
吴敏已经神游天外,完全不知道隔着一张桌子的张素芳在提醒她,拼命给她使眼色。
因为她们的国语老师向小姐已经走到她面前来了。
“吴敏同学,请你来回答我的问题。”
吴敏还没反应过来。
向小姐再次喊道。
吴敏才收魂回来,慌慌张张站起来,
“老师,你说什么?”
向小姐看着她摇摇头道:
我刚才在讲还有几个月你们就要毕业了,毕业之后有什么打算,你们有什么理想?吴敏你有吗?”
吴敏:“我,我还没想过。”
好像在向小姐的意料之中。
她没有再为难吴敏,让她坐下,走回到前面讲台上,问坐在前排的王淑仪:“王淑仪同学,你来说说你的想法。”
王淑仪说道:“家父已经和我说了,等我毕业之后送我去报考省城的师范学校,将来也像先生这样教书育人,我也很乐意。”
向小姐赞许地点点头道:“不愧
是出自书香门第,你有这样的想法很好,以你的成绩应该没问题的。”
“谢谢老师鼓励。”
向小姐对着台下这二十几个女生说道:“你们赶上了一个新的时代,作为宁城第一批女子中学生,能够在这里接受先进的教育,是你们的福气,如果再退回去,你们当中大部分人可能会被缠足,可能会被关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新时代给了你们机会,你们应当珍惜,学更多的知识为时代服务,为我们这个国家服务。
不要以为从这里毕业你们就结束了,这才是刚刚开始。
你们还可以去更高的学府学习,比如省城的师范,比如省城的大学,还可以去燕京大学和清华园深造,甚至出国去留学都可以。
新时代给了我们女性更多的出路,我希望你们不要裹足不前,浪费这大好时光。还有几个月时间就要毕业了,我希望你们能珍惜最后几个月时间,能够认认真真地学习。不管将来如何,都要做一个有用的人。”
面对向小姐的谆谆教诲,
吴敏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她觉得向小姐说得对。
向小姐也是她的榜样,她觉得以后自己是要出来工作,自食其力,不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大小姐。
至于做什么工作,她还没有想过,反正还早,以后慢慢想就是。
下课了,三个好朋友又聚在一起。
张素芳问:“淑仪,你真的要去省城吗?”
王淑仪是她们当中最小的,却是最有主见和想法的。
“对呀,去省城上学,以后当老师。”
吴敏瘪瘪嘴道:“你们家到你这是第几代教书先生了,还不腻吗?”
王淑仪:“你天天吃饭嫌腻吗?你们家也是几代当官的了,也不是没嫌腻吗?你叔叔伯伯还想着往上爬呢。”
吴敏:“你听谁说的?”
王淑仪:“还用得着听谁说吗?全宁城的人都知道。”
“他们是他们,反正我是不会当什么官的……”
王淑仪:“我看你这个样子也不是当官的料。”
“你……”
大大咧咧的吴敏从来就说不过伶牙俐齿的王淑仪。
张素芳道:“好了,你们别争论了。”
性格温柔的张素芳历来是她们之间的和事佬。
“淑仪,你要去省城,我真舍不得。”
王淑仪:“素芳,你也可以和我去省城上学呀,我们三个都可以去呀。”
张素芳:“我爸爸恐怕不会同意的。他说上了女子中学,会读书认字,会算账,会洋文已经很了不起了。”
吴敏:“没事,素芳,她走就走,我还在这里呢,我们俩个都在宁城,等她一个人去省城,哼……”
王淑仪:“哼什么哼,一点追求都没有,只能待在家里做你的大小姐,以后再当个阔太太,对社会一点用都没有。”
吴敏:“王淑仪,你别把人看扁了,留在这里就不能做时代女性了,我还不信了。”
张素芳:“哎呀,怎么又争上了,都做时代女性行了吧。”
如果不是上课钟声响了,她们还得争下去。
下午放学的时候,三个人又一起出了校门。
她们已经忘了之前的不愉快。
吴敏:“淑仪,你不是说你哥哥他们学校有活动吗?是什么?”
王淑仪说道:“不是他们学校有活动,是我哥跟他几个同学,他们好像成立了什么读书会,还神神秘秘地,每次来我家都关在我哥书房里,还不准我进去。
今天早上我准备上学的时候,有同学来找他,还交给他一样东西,我看他们鬼鬼祟祟的,就躲着偷听,听到他说通知其他人今晚到我家里来一起搞活动,学习什么的…我也没听清楚到底是什么,你们就来了,我怕我哥发现,所以就赶紧跑了。”
吴敏先听到不是学校搞活动,就有点失望,后来听到王淑仪说得神神秘秘的,又来了兴趣。
“淑仪,我猜你哥他们肯定有秘密,你想不想知道。”
王淑仪:“我当然想知道。可是我每次想往跟前凑的时候,我哥就说,去去去,你个小妹子……哼,我马上就中学毕业了,哪还是小妹子。”
一直没吭声的张素芳说道:“就算你毕业了,在你哥眼里还依旧是小妹子。嘿嘿。”
吴敏:“别打岔哟,我要说的是我有办法知道你哥他们在干什么?”
王淑仪:“连我都没有办法,你有什么办法?我哥都不让我靠近他的书房…”
吴敏:“先去你家再说。”
王淑仪:好呀,都去我家,今晚就在我家吃饭了。
张素芳:“我就不去了吧,我哥哥嫂子还在家等我呢。”
张素芳的老爹住在乡下张家湾,城里的房子住着大哥大嫂和二哥二嫂,张素芳跟他们住在一起,由他们照顾。
都说长兄如父长嫂如母,对比她大很多的哥嫂,张素芳是很尊重的。
吴敏:“去,怎么不去,淑仪家又不是没去过?何况淑仪的爸爸还是我们小学校长是我们的先生,去先生同学家里有什么不妥?再说我们这几家人还用得着这么多顾忌吗?”
张家跟吴家王家,这三家在宁城也算得上是有头有脸的人家。
张家虽然比不上吴家显赫,比不上王家有文化,但在宁城也算有点地位的,跟其他两家也来往得不少,逢年过节,生彰满月都是有礼有节的。
更何况两家的子弟,年轻一辈的又多是同学,吴敏的大哥跟王淑仪的大哥都在省城读书,而张家跟吴家也有生意往来。
所以她们三人的关系也不一般。
张素芳倒不是不想去王淑仪家。
只是她平时晚上很少出门。
这去淑仪家,总得跟哥哥嫂嫂说个理由吧。
见张素芳还在犹豫不决,性子急的吴敏说道:“别想了,
走了,走了,一会路过我家的时候,让人去给你大哥大嫂说一声,就说在淑仪家吃完饭再回去,吃个饭有什么。”
王淑仪:“对,走嘛,别犹豫了。难道你不想知道二哥他们有什么秘密吗?”
其实张素芳还真没那么好奇,她觉得男学生和她们不一样,有秘密也不奇怪,跟她们女生也没啥关系。
不过看两个好朋友的样子,也不好拒绝,就答应了。
张素芳不好拒绝,答应了去王淑仪家里。
于是三个好朋友背着书包,跑过护城河上的石板桥,进了城门,沿着青石板铺成的道路进了城。
这条街叫文成街,
虽然不是宁城的中心,却也是很热闹。
这一带住的都是些小商小贩,小户人家。
张素芳家开的酱园铺子还有粮店总店就在这条街上。
因为从老家张家湾来宁城,必走这西门进来。
所以酱园铺子和粮店建在这里,方便粮食运进来。
其他街上都是分店。
但张家却不住在这里,而是住在靠近北门的玉堂街。
玉堂街和北辰街相邻。
北辰街紧挨着县衙,那里住的都是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宁城的显贵。
北辰街张家是进不去了,有钱也买不到房子,只好退而求其次,在相邻的玉堂街置办了一座宅子,三进的带花园的,供张素芳大哥大嫂,二哥二嫂和她居住,张素芳的老爹老娘偶尔也会来住上一阵,张素芳的三哥现在也在省城上学,跟吴家大哥,王家大哥都是同学。
而吴敏家就住在北辰街。
那是吴家祖上就留下的房子,很气派的一座高门大院。
房屋重重,庭院深深。
吴敏也邀请过她们去玩过,王淑仪和张素芳都不太喜欢去。
去了两次就不再去了。
张素芳跟吴敏住得近,
每天上学,张素芳就在吴敏家门口等她,两人再一起去文成街的张家粮店等住在小南街的王淑仪。三人约齐了就一起去上学。
现在已经是傍晚,可街上依旧人来人往。
推车的,挑担的,提篮的,进城的,出城的……
两边的铺面里还依旧有人进进出出。
叫卖声,讨价声此起彼伏
街边的茶馆里坐满了人,不时传来叫好声。
那是说书人说到精彩之处,低下的茶客在捧场。
要是以往三个人定要在茶馆门口听一会儿说书人讲书。可是今天三个人都没有要停下来的打算,她们要忙着去王淑仪家里。
张素芳路过自家的粮店的时候,走了进去,没看到大哥在,就对里面掌柜的问道:“刘掌柜,我大哥呢?”
刘掌柜:“四小姐品,你放学了,少东家刚刚回去了。”
张素芳:“哦,麻烦你叫人回去说一声,我今晚去王淑仪家温习功课,晚饭就不回家吃了。”
旁边的吴敏说道:“刘掌柜,还有我,也麻烦你家伙计去说一声,我和素芳到时候一起回来。”
刘掌柜说道:“好的。不知道你们要温习到什么时候,要不要派个伙计来接你们,这大晚上的……”
张素芳:“还是刘掌柜想得周到,那就叫伙计来接我们吧,谢谢刘掌柜。我们走了。”
刘掌柜连忙叫了伙计分别去吴家和张家报信。
这边三个女子出粮店,走完文成街,进大西街,过大东街,进入了小南街。
这大西街和大东街可是宁城最热闹和繁华的地方。
这里的房子都要比别处高些。
城门边的那些房子要么是低矮的棚户,要么就是竹篾泥巴糊的墙,顶上盖的茅草,街上的木板房都是做生意的铺面。而这城中间商业繁华地带就完全不一样了。这里的房子最低的都是两层高的,还有最高三层的,清一色跑马转角楼,都是雕花的木楼木门木窗。
楼下临街的一层是商铺,楼上住人,后面还带天井院子。
这一带商铺林立。
金银首饰店,绸布庄,钟表行,百货,杂货,饭馆茶楼酒肆等等。热闹非凡。
王淑仪的家就住在小南街。
三人穿过热闹的大东街,转过小东街,就进入了小南街。
在小东街和小南街交界的这一片地方有着悠久的历史。
历朝历代这里都是书院,学宫的所在地,附近住的也都是以诗书传家,科甲蝉联的当地名门望族,并都以清正的家风家训传承成为士人群体的楷模。
尤以张家,席家,杨家,为甚,吴家,王家,都只能排在后面。
现在的县立小学和县立男子初级中学就是在以前书院和学宫的基础上改建的。
在小东街和小南街交界的地方就是张家的御书楼。
御书楼是清雍正元年(1732年),皇帝敕封皇家老师、大学士吏部尚书张鹏翮府宅。
张鹏翮最为突出的政绩之一就是治理黄淮。在被委以河道总督重任前两年,时任左都御史的张鹏翮被康熙帝派去陕西查处川陕总督吴赫等侵蚀挪用百姓钱粮案。张鹏翮对贪污腐败分子进行严惩,令康熙帝十分赞赏,他曾说:“张鹏翮前往陕西,朕留心察访,果一介不取,天下廉吏无出张鹏翮右者。”
御书楼在宁城小东街,坐北向南,有房屋四重,每重长三间。第一间为正房,门匾“怀冰雪堂“为康熙皇帝手书;第二重为抱厅,门上悬挂康熙皇帝手书“嘉谟伟量“匾额;第三重为厅房;第四重是二门,两侧均有小花园。整个府邸为土木穿斗结构,无附属的台、榭、亭、阁,所以显得房屋矮小。
那是因为张家注重清廉家风家教的传承。
多年在富庶的江南地区为官,都没有让张鹏翮放松清廉自律,对多余的财物,他始终保持警惕,分文不取。他抵任浙江巡抚后,立即退还了室内的华丽陈设,保持简朴的生活方式,并在任上严惩贪官污吏。后来他离开浙江时,百姓纷纷拦路挽留,并将其画像绘于竹阁之上,要子孙后代“勿忘我公之惠政”。
他在家训中教育子孙“务须屏除恶习,力于勤俭”;当官“不得以贿败官,贻辱祖宗”,“律己公廉、执事勤恪”。
张家在修建御书楼时,为了节省,同时也为了不过于张扬,没有修建当时达官显贵们府邸常常要建成的台、榭、亭、阁,因此用材也一般。
因为康熙皇帝亲笔题写匾额,这座张家老屋一直被称为“御书楼”。
当时御书楼的大门是开在大东街的,东街是大街。由于皇帝敕封,整个清代的各类官员从这里经过,都要遵照规矩,文官下轿、武官下马,这让一些官员觉得很麻烦。于是为了减少麻烦,清末有人向张家后人建议:“贵府若把大门改在小东街庇佑大发。”而这个时候,张家已经失去了当年的权势和财富,因而相信这种说法,将大东街大门改成了巷道,在小东街开门。
虽然张家现在已经不像前朝那样显赫了,但是宁城的人还是以张家为荣,尤其是这里的学校老师,他们在教导子弟的时候,每每最爱讲的就是张鹏翮的故事。
16岁时县州道试皆排第一。因勤学好问,他深得书院先生喜爱。一次,先生外出十天未归。学子们读书闷倦了,便放下书本出去玩耍。张鹏翮站在山坡上,遥望涪江问同学:“茫茫世间,人以何为首?”
“人以官为首”,一名同学答道。张鹏翮却不以为然道:“茫茫世间,为民造福之志为首!”后来,张鹏翮用55年的仕宦生涯践行了这一回答,身居高位仍坚守廉洁奉公的操守。
很多学生记住了这句话,“茫茫世间,为民造福之志为首”。
而去王淑仪家就要经过张家的门。
三人每次从这里经过都有一种肃穆感,放慢脚步,不敢大声喧哗,这也许就是对书香门第清廉世家的一种敬仰吧。
王淑仪的家就在学校不远的地方。学校就在这条街的尽头。他们家就在这条小街的中间,也是祖上留下的房产。
这条街上住的大多是这样的书香世家。
虽然不是宁城的富豪,但却是宁城的清流名仕。都还保持着清廉节俭的家风家教,以读书为荣。
不少人是学校的老师。
这里的住户的宅院都不大,
都是那种临街两间房,后面带个院子天井的布局。
王淑仪家黑漆的木门是开着的,只有门槛上方半人高的两扇门栏是关着。
王淑仪伸手把门栏的门栓打开,请两个好朋友进来。
外间临街的地方是堂屋,供着神龛香盒。
神龛墙上写着天地君亲师之位。
堂屋摆着八仙桌和太师椅。
这时候堂屋里并没有人。
吴敏:“怎么没有人呢,就这样把门大打开,不怕有人进来吗?这样的门栏也只是个摆设,防得住君子防不住小人。”
王淑仪:“我们清贫人家,只有书,没有钱财,不像你家可是大户,要偷也去偷你家的,嘿嘿……。”
吴敏:……
算了,不和你争论了。
三人熟门熟路穿过堂屋后面的一条夹道,来到后面的一个天井里。
天井四四方方的,抬头能够看得见四角的天空,自成一方小天地,又别有洞天。
这会在天井里一个人也没有,静悄悄的。
天井里种了不少盆景花草,靠墙边有一株石榴树,已经在发芽了,再过几个月,火红的石榴花就会开满枝头,树下有一个青花蓝的大鱼缸,几朵睡莲已经发出嫩叶,漂浮在水面上,几尾红鲤鱼在鱼缸里游来游去。
吴敏拔了根草叶逗弄着红鲤鱼。这是她每次来最喜欢干的事情。
张素芳则看着一个盆景,上次来可没这个,她很好奇这盆景是怎么弄的,长得弯弯绕绕,奇形怪状的。
天井的南面有一道木楼梯,可以上楼去。
楼上有回廊,廊上晾着一些衣服和被单。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