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路

作者: 历道

  在无尽的荒月大陆西南边陲,连绵起伏的大青山,连成一道起伏不绝的纵横交错线条,此时已是落日西下,黑夜渐浓,山脚下的村庄里已陆续亮了昏暗的油灯,村头的几棵老槐树,被风吹的树叶哗哗作响,不时有几声犬吠从村中传出很远,这时会引起更多的犬吠附和响起,直至慢慢消停无声。
  油灯照着屋内的干裂的土墙,摇曳着几个模糊的人影映在墙上,斜斜的。
  “孩他娘,这事就这么定了吧,当兵吃粮,至少饿不死,若是命大、混好了,兴许还能有个出息”。坐在门边靠着门框的老者面容苍老,常年的劳作使得皮肤粗糙,坐着的背有些驼,手里拿着一杆烟枪,烟枪下面坠着一个泛黄发黑的烟袋,吸吮着,“啪哒,啪哒”,在沉静的屋内却显示声音很响、很脆。
  “可是,老五他,他只有十四岁啊,年龄这么小......”坐在简陋、矮小椅子上的老妇人,衣裳破旧,已爬上不少皱纹的脸上流着泪说道。

  老者开口道:“这连续二年蝗灾,不要说咱家,村里有一大半的家里都没粮食了,能进城做工的做工,远行的远行,当兵的当兵,老三的腿前些年劳作伤了,落下残疾,出去也不能做得什么。老五这身子骨说他只有十六、七,但给人看起来也由不得人不信,如今当兵时至少还能提前有个补贴先发下来,日后等他稳当下来了,若是他有心,每个月也能寄些回来”。说完,又闷头“啪哒啪达”抽着烟,屋内老妇低头继续啜泣。

  门外,一个身影靠墙蹲在门边,却面朝远方,楞楞的看着黑夜里远方连绵的山脉轮廓,半响不说话,不知想些什么。在屋内屋外沉静中,时间慢慢过去。
  一段时间沉寂后,屋外身影站了起来,转身走屋内,这是一个半大小子,看身架约有十六、七岁,却有些瘦弱,面庞黝黑,相貌十分普通,身着有好几处破洞的旧粗布衣服。
  他说道:“爹,娘,你们不用担心了,村里很多人都出去了,现在家里的收成也只够勉强吃饱,虽然有村长带领一些人偶尔去山里猎兽,但是毕竟深处是去不得的,也只能偶尔猎到一些野鸡、野兔,都不够分的,我也想出去看看,家里有三哥、四姐也是能照顾你们的”。

  半大小子真实年龄只有十四岁,只是常年在山里打猎、山外耕田,长的快些,但是由于营养跟不上,很是瘦弱。少年名叫李言,平时少言寡语,自小跟着村里的老秀才同一帮年龄差不多大的孩子一起读过六、七年私塾,后来老秀才去世后,读书时间越来越少,就时常跟着村里的大人在大青山外围捕猎,开始只是私自偷跟着跑出去,但是时间长久后,自是行藏暴露,回来少不得爹娘的打骂,但是山村孩子都是这样,那个不是在爹娘打骂声中长大的。

  李言随着年龄增长,也开始明着跟随捕猎队伍进山,慢慢熟悉了一些野兽的习性,一点点参与了大人们的捕猎,由于常年在山中水涧中奔跑跳跃,身子长的越发高壮起来,但是这二年蝗灾,主要的粮食收成大大减少,家中每顿只能吃个半饱,已不似以前那般健壮,身体消瘦起来。
  李言兄妹五人,大姐、二姐分别在他十岁、十二岁时已远嫁了,四姐李小珠也亦找好婆家,只是由于这二年蝗灾,婆家本身就不是富裕之户,这样一时却也凑不齐嫁妆来娶。不过,那边答应尽快凑齐嫁妆,想来应该也就是这一、二年内会过门了。三哥李伟前些年却因下田耕地时,不小心被耕具伤了脚踝,因家中银两不足耽误了治疗日子,落下了个跛足。
  屋内半跪着扶着娘亲的李伟欠意的看着李言,说道“老五,三哥......”
  “三哥,你不用说什么,家里以后需要你多照顾了”李言对着三哥轻轻一笑,打断说道,“也许我以后能混个将军什么的,那时把你们都接去享福”。
  李伟看着他,半响后轻叹了一声,然后看着正被四妹拍着后背还在低声啜泣的娘亲,安慰的说“那以后李家兴许就老五能光宗耀祖了”
  其实李伟、李言听过爹以及村里这些去城里卖野兽肉或毛皮,或去城中购买日常家用回来村民说过,他们这是边陲城镇,向南就是孟国,边境战争的机率还是很大,这几年时不时就有战争爆发。因此,他们这里这些年经常征兵,以前征兵可是需要各村写保书,证明年龄、身份在家所过经往等等。现在只要由村长送去,就可参军入伍,这也是由于当今皇朝皇帝以文道、德经制天下,朝内文胜武衰,导致周边国家蠢蠢欲动,不时有兵乱纷起,近几年不止这一个方向有战乱,其他方向边境也是进有战争暴发,所以中央皇朝驻军派遣并不能够满足当地防军需求,只能由当地驻军就地征兵入伍,以补充兵源。

  当地一些民众却是知道的,入伍参战机率较大,因此参军入伍积极性不是很高,而当地防军碍于当今皇上以文道、德经制天下的法章,又不能强制征兵,所以这几年只要入伍参军,就可以先拿到一笔费用给到参军家人,其实就是安家费,以作激起参军热潮,这法一出,却也能引起不少农户送子入伍,当然这基本都是贫苦家庭,富商巨贾却是不会。
  但是这些情况却不是村里的妇人可以知道的,在这男尊女卑的世道,男人们自很少与自家婆媳讲述这些情况,这些事情却可做为村头、田间打屁时的谈资,尤其是他们这个离县城有二百多里的山村,村里一共就十二、三家,入伍当兵的多年不会有一个,但李伟、李言兄弟二人却可以在田间劳作或跟随队伍入山行路时听得到的。
  继而,屋内又沉寂下去,很久之后,李老汉把烟袋在门槛上磕了几下说道“那我去找村长去,你们歇息吧。”说完,在黑夜月色下向村中走去,一会后身影便消失在这初秋月色之中。
  月光从几个有破纸洞的木窗格中散落在坑上,几处祼露着棉花的破棉被盖在二人身上,李伟和李言背对背的躺着。
  “老五,在军队里遇事要冷静,能忍的地方要忍着,不要强出头。”
  “嗯”。
  一阵的沉静后,“如果,如果有战事,如果没人看见情况下,不要冲在前头,落下几步”。
  “嗯”。
  又是一阵沉静后,“家里,你不用操心,有了你入伍的贴用钱,家里我会照顾好爹娘,每个月的俸银你多给自己买些肉吃”。
  “嗯。.......三哥,地里活你多干些,爹娘年纪大了”。
  “好,只要有我在,爹娘就饿不着”。

  “.......”,继续沉静和偶尔话语陆续的持续着。
  月光如水,夜若清凉。
  夜半,堂屋门一声轻响,兄弟俩不再说话,继而在偏屋响起了爹、娘低低的、细不可闻的谈话声,不久后,又传来了四姐和娘的低低啜泣声,看来四姐一直陪着娘亲。
  李言还是背对着三哥,楞楞的睁着眼,看着黑夜里的墙,那墙上裂纹在朦胧月光照映下像是家中的亲人一道道声音,一件件往事,自头向心蔓延而去。
  在迷迷糊糊中,李言被人推醒,睁眼一看却是四姐李小珠,旁边三哥已不在,四姐红肿着眼看着他道“五弟,村长来了,爹让你起来过去”。
  李言昨夜未怎么睡,直到鸡叫几遍,他才迷迷糊糊睡着了。他坐直身后对着四姐说“四姐,我这就去”。
  李小珠却未动,还是眼神不舍的看着他。
  李言笑道“四姐,不用这样,下次过年我就回来看你们,只是到时不知你在不在家了”。

  李小珠一楞,随即脸一红说“贫嘴”,然后转身出门了。
  李言看着四姐背影,不由的轻轻的叹了一声,他自己说的话自己都不信,下次过年回来,虽然现在已是夏末秋初,不要说半年后如何,就是明年、后年过年何种情况,自己都不知道。
  简单洗漱后,李言来到了前屋,此时前屋里坐了五个人,爹、娘、三哥、四姐,还有一个四十多岁的壮汉,壮汉坐在一把稍高较大的椅子上,一张国字脸,满脸胡须,身穿短袖猎户服,在这初秋的清晨的山村却也不显得冷,身上肌肉虬结,坐在那却也有种气势。
  看到李言进来,笑道“李言,你这是起的迟了些”。
  李言来到壮汉身前,鞠了一躬说“国新叔,早!”。
  壮汉名曰李国新,是这村的村长,日常除了耕地种田外,还是打猎的一把好手,经常带领村里青壮男性去山里外围打猎,这二年的蝗灾,也亏得他,这才让村里生活比其他村的日子要好些,至少没有饿死人。
  李国新看着李言,又看着李言娘和李伟、李小珠一眼后,说道“本来,我是要在二日后才去县城的,村里老山家的二小子和李天家的老大要去县城做厨房帮工和铁匠学徒,让我送去,然后给证明的,昨晚昌伯到我家把李言的事说了,我决定今天就动身”。
  李言父亲的名号叫李昌,村里人都管他叫昌伯,李国新又看了大家一眼,继续说道“其实,昨天我也和昌伯说了,让李言和他们几家一样去县城里做工也可以,这个是安生的活计,但是这个我可得说明一下,做工像你们这样半大小子肯定是没经验的,必须从学徒做起,学徒一是要收费用的,二是学徒啥活都要干,还得签契约,如果学徒过程中,出了啥事,主家可不赔什么。但昌伯还是决定让李言去当兵吃粮的”。

  这个其实还主要是钱的事,李言家本身就没什么钱,做学徒缴费虽然只有五百文,但是对于这个他们一家五口一个月开支只有五十文左右的家庭来说,这可是近一年的开支,肯定是拿不出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学徒很辛苦,没有人身自由,在学出来之前是没有尊严的,主家打伤、打死学徒之事也是时常有的。

  昌伯看了李言一眼后说“就这么定吧”。
  然后对着村长笑道“这下可要麻烦国新了”。
  红肿着双眼的李言娘一听这话,忙不迭对村长说“今个就要走啊?”
  村长点着头说“是啊,虽然现在征兵是经常的事,但是昨天村里有人从县城回来说,昨天早上洪元帅已经开始征兵了,这次的兵可能是守城近卫军,这种近卫军一般是保护城内官员家属和守护城中粮仓、军械库什么的,他们一般遇不得什么阵仗,所以慢则二、三天的事,应该就会招满”。
  李言娘一听可急了“啊,还要打仗啊?”,李小珠一听也是急的看向李国新。
  昌伯听到自己媳妇的话后,再看到四闺女着急的样子,不满的手一拍面前的桌子,“国新不是说了吗,这是近卫军,守城看家,不打仗,看你们像什么样子”。
  李小珠和李言娘亲怯怯的看了李国新一眼,李国新看了一眼昌伯后,然后点头,接着安慰了一番,她们这才放下心来,不再追问。
  李言却是自从进门问了声好外,一直不言不语,这时看到娘和四姐这样,心中不免离伤之情上涌,一股酸涩之气堵在喉头,双眼开始微微泛红,心想若是以后赚了钱,定当回家守着爹娘和亲人,不再远离,他要看到他们每天心满意足的笑脸,享受那其乐融融的温暖。

  其实近卫军虽然平时打仗不用参战,但是如果战事来时,若兵力不足时,那可不管你是不是近卫军了,至少是要上城头守城的,对方的攻城时的刀枪、箭矢也是不长眼的,分不清谁是近卫军,谁是将军的,一囫囵射杀再说;另外,说不得还要出城迎敌一番,那时可是真正的短兵相接。
  但是近卫军总得来说,却是真的比平时征招的其他行伍要好得多了。一旁的李伟却是担忧的看着李言。他隐隐知道事情没有村长说的这般简单的。
  李国新看着李言一直不说话,对他说道“你可有什么话要问的了?”
  李言说道“国新叔已经说了近卫军是洪元帅亲招守粮仓、军械库之职,甚至是给官员看家护院的,那这份差事已经是很好,难求了,定当好好当好这份差事就是了。”

  李国新听了这话后,轻轻一皱眉,以为李言真的信了他这所有的话,心中却道“路上,可要向这小子说道说道,他莫真信了这万无风险的差事了”。
  李国新随后对李言一家人暂道个了别,“半刻钟后,我们就出发,这次就我和三个后生一起去了,家中就不能有人送行,这二百多里山路,一家去一个送行的,加上行囊,马车却跑不快,今日却难到地方了”。
  村里只有二匹好马,拉上车后再加他们四人的重量,要在日落前赶到县城,却已是极限。
  日头刚出不久后,马车已驶出村外,山村在后方慢慢拉远,望着还站在村头几户人家,以及人群中哭泣的几个妇女,马车上另二个也只有十三、四岁的孩子呜呜的哭了起来,不停的抹着眼泪。
  李言望着人群中的哭泣的四姐和娘亲,还有走路一跛一跛扶着爹的三哥,默默无语。
  直至李言坐上马车,三哥和爹没有再说一句话,只是努力的笑着,四姐和娘亲却是不停的给他拉着大半新的粗布衣角,生怕衣服不平整似的,边哭边交待各种事情,要他有时间就回来看看她们,包裹里有干粮和咸菜,饿了就吃......
  李言没有哭,那只是强忍着眼泪,心中阵阵酸楚而来,强挤出笑脸对他们摆摆手“爹,娘,三哥,四姐,保重,下次回来给你们带城里好多东西,三哥,多照顾家”
  “老五,记着呢,记着呢,走吧,走吧......”

  “四姐,等我安稳下来,给你捎城里的胭脂水粉回来”
  “老五,姐,等着,呜呜......”
  “老五......”随着一声撕心中呼喊,李言娘亲倒在四姐怀里......
  周围其他二家也是哭声彼伏,马车上呜咽之声更是大作,李言再也控制不泪水,让眼泪在脸上肆意流淌。
  马车终于慢慢远离,远离这长大的地方,远离这大青山脚,远离了这里熟悉的一草一木。随着马车拐过一个山角,山村从慢慢变的黑小,而终于不再可见,但是风中传来村中的哭声却似又大了几分。
  马车上另二个少年一个名叫李玉,一个名为李山,二人只有十一、二岁,能去当学徒自然是家中比李言家要富裕些。他们村里就十二、三户人家,三个少年自是相当熟悉,随着路边风景的不断变化,少年的心性便显现出来,慢慢低落的心情便被路边闪过景色而带来的新鲜感所替代,二人开始交谈起来,随着路边不断变幻的景象,李玉、李山变的逐渐兴奋起来,心情就如同天空中越来越暖的阳光一样开始火热起来,开始憧憬着未来,不断的大声说着话。

  而李言基本上还是保持沉默不语,只是偶尔的应答或附和他俩的一些话题。他心中纷乱如麻,各种念头齐上心头,一会考虑到以后,一会考虑到家里亲人,最后暗自下决心“这次去定得好好做事,多赚些银两,日后回村后建二座大院子,一处给三哥,让三哥娶个媳妇;另一处自己和爹娘住,让二老过上好日子;过年过节期间也把三个姐姐接回来,一家团团圆圆,再也不得分离”。
  这下却是少年心性的表现了,他只考虑三哥娶媳妇,自己却陪二老单独过了,没考虑到若是那样自己也须独立成家的。他这边一时仍时各种思绪乱纷不已。
  途中,李国新觅个时机低声向李言交待起来,告诉他入伍后要好好表现,争取获得行伍中长官的青睐,这样可能会分配到较好的所属兵营,而且近卫军也有可能要参与守城任务的,当然他只是说有可能有,基本上不会有。这些是考虑在提醒的同时,怕说重了吓坏了李言。
  李言被李国新这一打岔,也从浑浑沌沌中清醒了许多,低声点头称是,这让李国新心里稍微安定了些。
  交待完李言这些注意事项后,李国新声音大了些,继续道“李言,若你是入了近卫军,前些年许应该不会有探家机会的,除非是立了战功,不过刚入伍立功估计是很小机会的,到时若是有事物或书信需要捎回去,你可把这些放到李玉或李山二人处,村里经常有人过来的,每次让他们来时都去走上一趟,有书信什么的让村民取上带回村交给你爹娘。另外,虽然村里也是有其他人在城里做工或做学徒,但是今天应该没时间带你去认路了,但李玉、李山所去地方却是可以先去的,他二人的事情到地方交付费用给主家、签订契约后就成了,很快的,你的应该要时间长些才能定下的。”

  李言闻言说道“国新叔,村里来人,让他们也从我那走下不就成了,兵营应该也是好找的啊”。

  “你这孩子,想的怎得如此简单,不过,这也不能怪你,那些驻防兵营岂是平常人等能去得的地方,楞楞过去被盘问一番是不可避免的,若是被当作敌国细作抓进大牢可就不好了。”
  “哦,这我倒是不知”李言闻言后反挠挠头不好意思说到。
  “不过,等你入伍时间有几年了,或当了大官。我们就可去大明大亮的找你了,不过那时,你可得认识你国新叔啊”李国新打趣着说。
  不待李言回答,李玉抢着说“国新叔,等我学好厨艺了,到时你每次来,我都免费给你做最好吃的,那是最香的。”
  李山也抢着说“国新叔,到时我给你家,嗯,还有全村每家,都打最好的镰刀、锄头,还有刀、枪用来打猎。”
  “哈哈,好,好,以后我们李家村就靠你们这一辈人了,有了你们,我们老了每天就可以烫壶小酒,吃着野味,看着大青山日出日落,逍遥快活了”李国新大声的笑道。
  话题开启后,马车上顿时热闹起来了,李言也不时说上几句,憧憬的参与其中。
  县城在李家村的南边,从大青山脚下拐出,马车一路向南而行。其实李家村位于大青山主峰附近,而山脉却连绵向南和向北绵延开来,不知尽头。
  到了午时,找了路边一处阴凉处,停下马车,李国新拿出食物,招呼他们几个休息吃些食物,李言他们也纷纷从自己的包裹里拿出干粮等,铺在地上一起吃了起来,虽是家里带出的粗粮咸菜和少许腌制的野兽肉,边吃边聊,却也开心。
  终于在下午申时左右,他们来到了县城之外,远远望去,一大片开阔地中,一座城市坐落其中,城墙东西二边却是依山而建。马车越走越近,近了看,那城门与城墙足有三十多丈高,向城墙上望去,有影影绰绰的黑影在上面走动,想来是巡城军卒了,一杆金黄大旗书写“皇”字,迎风卷动,城门上三个大字“青山隘”。
  车上李言三人此时也停止了说话,张大嘴巴,呆呆的看着那高耸的城门,他们可没有像村里的大人那样来过这里,自小在村里长大,最远的地方也就是村周边转转而已,何曾见过这般雄伟壮阔的建筑,第一次看见这景象,心中自是惊叹不止。
  此时城门口出入的人倒是不多,可能是已时至下午之故,李国新轻勒马缰绳,使马车放慢速度,回头对李言他们三个道“县城东西皆连接山脉而建,只有南北二个城门,这北城门检查倒是宽松许多,但是南门外接孟国,检查则严苛无比,并且南门白天一般只开三个时辰左右,虽然出了南门再往南行进还约有十几里的缓冲地才能到孟国边境,但是这些对于骑兵来说,几乎是片刻即至的事情,好在这青山隘东、西连接高山,使得敌方进攻方向只有南边一条路可行,这就使得县城更加易守难攻了。这东西二侧山体陡峭,山脊狭窄,容不得几人几马同时上去,即使有人上得,下山进攻都是个问题,估计不待下来,就已被发现,早被守城弩射杀了。”

  李言他们依言向高耸的城墙望去,只是城墙太高,而他们又是在城北,从这个角度看去只能依稀看见向东西二侧有一排黑黑之物仰首向天,分别指向二侧山峰处。
  李言暗自忖心道“国新叔所言这北城门检查宽松,应该是这边过来之人基本都是本国之人的缘故吧。那城墙之上一排排黑黑之物应该便是弩箭了,看这山脊这般竖立、陡峭,真是容不得几人同时在上面了,这种山我却是无法上去的,估计村里也就像国新叔他们这样有二、三人可以上得去,想来也是艰难的很。在那山上若是一脚踏空,估计便只有滚落下来成了肉泥的份了。即使有人上得此山,若自山顶而下攻向二边城墙之上,只要稍有大动作,想必脚踩碎石之滑落声,下面护城墙上的兵卒那是必当提前知晓了,只须一排弩箭射上,上面之人便射成了刺猬,真是天险之地”。

  李玉、李山此时也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听得李国新这些话语。李玉问道“国新叔,城墙如此牢靠,又有兵卒把守,想那孟国之人定也是无法攻入的吧?”
  李国新神色一凝却道“这个却是难说,听说这几年孟国之贼兵有几次来犯,其中有一次,敌兵都已攻上城墙,好在有洪大帅亲自上城血战,方杀退敌兵,后来听城里人说那血顺着城墙向城内流了遍地都是,街道之上都是血水肉浆,城墙之上和县城外更是尸首堆积如山,虽说大部分是敌军攻城之人的,却也有一小半我们皇朝之人。”

  李玉、李山听到此处,不由得面色苍白,心道那以后在此当学徒,不是要提心吊胆了,更是担心的望向李言,心中想到,言哥不是也要上去打仗了吗,那岂不是更加危险。
  李国新说到此处,也觉得不对了,顿时打住了话题,打个哈哈道“这些也只是听得一些流言而来,应该是作不得真的,不然现在这县城里也不会如此繁荣了。”
  其实他是心知肚明的,由于各边境之地战事多起,皇朝早就颁布了法令,各边境之地,不允许当地民众迁徙,以显民众之爱国之心,寸土为家,外界再有强敌,也能安居乐业。其他边境之地李国新不知道情况,不过至少青山隘这里还真是挡住了敌兵,保得县城后面他们这些村镇目前的太平。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