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时代

作者: 寒月

  1900年7月29日,明媚的夏日阳光让柏林气温升到了26度。主干道之一的克尼格雷茨大街,四轮汽车和四轮马车往来穿行。随着叮叮当当的清脆铃声,满载市民的有轨电车驶过街道上的铁轨,直奔下一个车站。
  热闹的大街上,德意志帝国秘密丨警丨察李斯特·奥布莱恩正在执行任务。虽然从事并不普通的职业,李斯特秘密丨警丨察却有着普通德国人常见的容貌。消瘦的身材,直愣愣的五官,两撇胡子。一身德国普通市民常见深蓝色服装的李斯特,慢悠悠跟在向南行进的目标身后。
  根据任务文书中所引用的入境记录,目标对象叫陈韶,男性,20岁,来自华夏。
  从背后看,陈韶的头发浓密黑亮,宽肩细腰。与街道上细杆般的德国人大不相同。陈韶身穿灰色大格子外套,很不容易跟丢。
  陈韶停下脚步,秘密丨警丨察没有随之停下,而是用很自然的步伐放慢脚步。两人越来越近,陈韶的容貌看在李斯特眼中更加清晰。陈韶侧脸的轮廓相当柔和,皮肤光滑细腻,胡子刮的干净。全然是东方人的特有感觉。如果不是个头高挑,陈韶看上去和德国中学生一个年龄。
  陈韶收回目光继续向南前进,李斯特顺势停在石碑前看了一眼。身为柏林人,秘密丨警丨察李斯特从未注意过这块石碑上有什么内容。目光扫过,就见石碑上刻着‘1866年7月3日,普鲁士军队于克尼格雷茨战役中击败奥地利。’

  克尼格雷茨战役与克尼格雷茨大街,这条街的名字竟然是这么来的。一时间,秘密丨警丨察李斯特心中竟然因为这些稍显模糊的字迹而生出些许感慨。
  等秘密丨警丨察从小小的历史感悟中回过味来,再抬头看去,陈韶不见了。
  难道是这小子转回去了?秘密丨警丨察转回头看去,视野中没有灰色大格子外套,映入眼帘的是克尼格雷茨大街北方尽头勃兰登堡门的宏大身影。
  既然北边没有目标,那就定然还在南边。秘密丨警丨察加快脚步向南,经过没多远的阳光咖啡馆,就见靠街的玻璃窗内竟然坐着陈韶。这小子刚脱下外套,正往座椅靠背上挂。
  此时直接停下脚步,未免太显眼。秘密丨警丨察只能继续向前走了一段,横穿马路到了街对面。在报摊上买了一份报纸,暂时浏览起来。
  报纸头条是1900年巴黎世界博览会的德国展览馆人潮汹涌,观众如潮。接下来是世界博览会同期举行的1900年巴黎奥运会中,德国又赢得一枚金牌。
  扫过这些内容,秘密丨警丨察看向街对面店名为‘阳光’的咖啡店。夏日的阳光透过玻璃,将窗户内照的通亮,窗边的陈韶正看向窗外的街道。秘密丨警丨察李斯特垂下目光,装作继续浏览报纸。
  干看报纸也没啥意思,李斯特秘密丨警丨察索性把报纸揣进裤兜,点了根烟,开始想点别的。譬如,陈韶的来历。

  陈韶来自华夏。1900年的现在,华夏这个拥有几千年历史古国的统治者是大周王朝的皇帝。大周王朝的法统则来自上一个王朝大明。
  如同罗马历史上的那些王朝兴替。大明衰落之际,诸多叛军在帝国内部崛起。当大顺叛军攻克大明帝都,大明皇帝自杀殉国。攻克大明帝都的大顺叛军并没有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崛起于大明东北边疆省的满清击败大顺,夺取了帝都。
  日耳曼后裔李斯特·奥布莱恩恶补华夏知识的时候,对这段历史非常有亲切感。秘密丨警丨察先生觉得日耳曼之于罗马,就如满清之于大明。日耳曼人毁灭了罗马帝国,满清却没能夺取华夏。这番功败垂成,令李斯特秘密丨警丨察感觉些许遗憾。
  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毁灭,东罗马帝国继承了罗马。大明皇帝殉国,南明政权建立。
  大周王朝的缔造者李定国出身大明的另一支叛军大西军。崛起的满清击杀死了大西军统帅张献忠,击败大西军。李定国率领残部与南明政权合流。最终击败满清,统一华夏。
  1700年,大明最后一任皇帝将帝位转交给李定国的儿子李承业。大周自此建立,到今年正好200年。

  想到当前华夏与德国的关系,李斯特秘密丨警丨察就有种自豪。30年前,也就是1870年。大周遭到了英法美俄联军的围攻。也在那一年,普鲁士几个月内就彻底击败了傲慢的法国,赢得了普法战争的伟大胜利。也变相的挽救了大周……
  刚回忆到这里,秘密丨警丨察李斯特见到店内有了动静。女店主将咖啡放到陈韶面前。
  陈韶并不知道自己被跟踪了,更没注意窗外的德国人。完成情报传递任务的陈韶正等着店主把店里出名的黑森林蛋糕端上来。
  到柏林快一个月,陈韶只有周六中午才能离开军校。和之前一样,陈韶刚进阳光咖啡店,就见到靠窗的位置坐着那个消瘦的家伙。
  情报人员当然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公然打招呼,陈韶先在吧台付了买咖啡与蛋糕的钱,这才坐到那人背后的座位上。别说和对方说话,连眼神交集都没有。仿佛是完全无关的两个陌生人。

  坐在之后,陈韶趁无人注意,从背包里拿出个大信封,放到那个人的椅子旁边。
  在老板娘把咖啡端上来之前,那位清瘦的家伙就离开了。放信封的位置上空空荡荡,仿佛从来没有信封存在。
  要是咖啡店上餐能和情报传递一样快就好了。陈韶心中难免感叹。
  现在咖啡来了,蛋糕却没来,陈韶无聊的看向窗外。远处工业区方向高高的烟囱喷吐着浓浓的烟雾,这条克尼格雷茨大街两边都是商业区与住宅区,隔着玻璃就听到有轨电车发出叮叮噹噹的声响驶过,提醒着路人要小心。
  街道上人来人往,除了有轨电车,过几分钟就会有汽车经过。更多的是拉人的四轮马车,却很少见到有骑马的人。陈韶觉得柏林或许和大周燕京一样,城内干道禁止骑牲口通行。
  街景看多也就腻了,陈韶转回头看向店内。这家咖啡店内部装修十分普通,进门之后左转就是吧台,吧台前面放了几张高脚凳子。吧台内的架子上除了一个小小的圣母像之外,再没什么宗教气息的东西。架子下层,许多酒瓶如上供般位列圣母之下。
  就在此时,通往厨房的门开了。一位年轻女子端着托盘走出。她带着厨师的帽子,围裙上有面粉与果汁的痕迹,很有可能是厨师。女子将托盘放到陈韶面前,上面是一块黑森林蛋糕。蛋糕周围用奶油与樱桃装饰了一圈,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正要开动,陈韶听女厨师柔声问道:“先生,请问您是印度人还是华夏人?”

  女厨师友善的打招呼后,等着对面的东方青年会同样友善的回应。然而座位上的东方青年愣了愣,神色变得严肃起来。
  与东方青年明亮的眸子对视片刻,女性的直觉让女厨师赶紧道歉,“对不起,先生,或许是我说错了什么。请您不要生气。”
  见女厨师神色友善,并不像有意说出刺耳的内容,陈韶缓和一下自己的情绪,用不甚流离的德语慢慢说道:“女士,我们华夏是一个伟大的独立国家,印度只是个殖民地。如果有人把南非这个英国殖民地与德国相提并论,您会认同这样的提问么?”
  女厨师没想到对面的年轻人如此敏感,只能答道:“我已经明白您的想法。请问,您是华夏人么?”
  对方的应对让陈韶觉得挺有意思。而且到德国这么久,这是第一个敢主动和陈韶说话的德国普通人。陈韶答道:“我是华夏人。”
  见误会解除,女厨师试探道:“能和您聊聊么?”说完,心中不禁有些羞涩。
  街对面的秘密丨警丨察李斯特注意到了窗内两人的交流,在心里记上一笔。

  按照任务书中描述,陈韶自6月29日抵达柏林,每个周六中午都会前往柏林图书馆查阅德国历次战争中征兵动员的资料。直到周日傍晚才会离开。
  除了免费资料,陈韶对付费阅读的资料也不放过。甚至对需要预约的阅读也都按时前往。图书馆人员注意到此事,很快向上汇报。虽然那些内容都是公开的,但是怎么看,仔细研究这些公开内容的华夏人都不像是好人。
  消息惊动了秘密丨警丨察,随即开始调查这个家伙的背景。陈韶,华夏人,20岁,大周保定陆军学院198届学生。以短期交流生的身份到德国柏林军校学习。感觉此人有问题的秘密丨警丨察部门派李斯特秘密丨警丨察跟踪调查陈韶。
  秘密丨警丨察李斯特完全没想到,陈韶竟然和蛋糕店里的女厨师勾搭上了。

  观察中,就见女厨师离开没多久又走了出来。此时的她已经换下厨师服,穿着干净整洁的外套坐到陈韶对面。看到这些的秘密丨警丨察李斯特决定晚上必须到这家店里好好审问一番。
  店里的两人此时聊了起来,陈韶觉得女厨师的问题挺亲切。华夏有黑森林蛋糕么?华夏距离德国有多远?当地有人说德语么?信上帝么?
  陈韶一一回答,也问了几个自己好奇的问题。第一个就是德国食品价格是不是一直这么贵?在大周,相同尺寸的奶油水果蛋糕,价格只有‘阳光咖啡馆’的五分之一。
  听闻万里之外的华夏的同样居然把蛋糕价格做到这么低,女厨师用手指理了理头发,不解的问道:“请问华夏面粉和奶油是什么价格?”
  这个问题把陈韶也给问住了,忍不住挠了挠短短的士兵发型。虽然从六岁起,陈韶就被老妈带着学做饭,但这只是为了培养陈韶做饭的技能。老娘从来没指望过陈韶真能掌握到不得了的烹饪手艺,当然也没让陈韶负责起采买的工作。
  陈韶只知道一袋50斤重的杂粮与白面的混合面,价格一银元。50斤标准面粉,一袋1银元7毛。50斤精粉,一袋2银元。
  女厨师听了陈韶的回答,表示她对华夏的银元完全没有概念,却赞了一句,“没想到您对物价这么了解。”
  如此温和的称赞弄得陈韶有些心虚。陈韶并不了解大周食材价格,只是因为军校每学期都要求每个班级承担学校一周勤务,陈韶抽签的时候抽中食堂勤务,只能骑着三轮去粮店买粮食。
  被人谬赞,反倒激发陈韶搞明白此事的决心。掏出笔记本,先计算了汇率,把大周的元换成德国马克,再询问女厨师德国的粮食价格。经过计算后得出一个结果,“女士,华夏的粮价是德国的三分之一。”

  “上帝。”女厨师低声叹道。
  陈韶也被这个数据惊到了。柏林阳光咖啡馆的黑森林蛋糕与华夏本土的常见蛋糕不同,黑森林蛋糕添加了大量樱桃与樱桃汁。配合奶油,格外美味。
  之所以过来吃,是为了传递情报不得不来。现在看,这蛋糕的价格还真如柏林情报站的郝中校所说,挺体贴了。
  陈韶又问起德国近年粮价。女厨师表示,柏林最近几年的粮价一直在涨,只是德国政府提供粮食补贴,柏林居民还能吃上饭。不过黑森林蛋糕价格不在其列,毕竟蛋糕价格本就很高,再涨价就没人买得起啦。黑森林蛋糕过去十年价格一直很稳定……
  街对面的秘密丨警丨察李斯特就见陈韶和女厨师聊着天,左一口右一口吃着蛋糕。心里难免有气。黑森林蛋糕价格并不便宜,便是身为秘密丨警丨察的自己也没吃过几次。
  过了一阵,就见陈韶吃完蛋糕,端起咖啡一饮而尽。随即起身。
  秘密丨警丨察李斯特见女厨师把陈韶送到门口,两人甚至握手道别。赶紧跟了下去。

  陈韶此时完成了任务,要回大使馆向郝中校汇报。一路走着,心中却想着女厨师最初那个傻问题。
  想着走着,等陈韶注意到正盘腿坐在街边乞讨的乞丐时,已经走到了乞丐面前。
  本想和其他人一样无视乞丐走过去,陈韶却迈不动脚。心中纠结片刻,还是掏出些零钱,准备拿个10芬尼的硬币丢给乞丐。最后却拿出两个硬币放到乞丐面前的铁盒里。
  乞丐疑惑的探头一看,竟然是两个50芬尼的硬币,也就是一马克。自己经常乞讨一天也就这么点收入,乞丐顾不得在意对方的东方面孔,连忙感谢这位少年。却见少年板着脸往前走,也不知道在生什么气。
  是的,陈韶的确在生气。却不是真对这个德国乞丐,而是针对自己的心结。

  在前往柏林的旅途中,陈韶在5月初抵达印度,在印度停留了半个月。
  欧洲认为印度是个十分富裕的所在,是英国女王兼印度女皇帝皇冠上最璀璨的宝石。
  陈韶亲眼所见到的印度则完全不同。之所以对女厨师那个傻问题反应激烈,就是因为亲眼见识过印度后,陈韶决不能接受把华夏人与印度人相提并论的问题。更不能接受把堂堂华夏与印度相提并论。
  华夏人是人。印度只有一部分是人,甚至是很少一部分印度人才被看做人。
  如果可以的话,陈韶并不想触及自己今年到柏林之前的回忆。却真的忘不掉。
  柏林热闹的大街人来人往,走了这么远才见到一个乞丐。大周人口众多,乞丐比例和德国差不多,数量自然会多些。
  然而印度的乞丐是完全不同的事情。在孟买的街道上,成群结队的瘦弱小孩子沿街乞讨。人流量很大的路段,坐在街边的成年印度乞讨者一个挨着一个。穷困已经不是针对少数人的厄运,而是覆盖了印度贫民窟的常态。
  三年前,也就是1897年,陈韶跟随母亲陈馨婷参加了徐衍先生的葬礼。徐衍先生是陈韶母亲的好友,也是著名的记者作家。他最出名的一篇报道是在1852年写的《包身工》。
  在大周保定陆军校园的私下社团中,对徐衍先生的评价颇为分裂。大同社就认为徐衍先生的《包身工》开创了基于劳工立场的批判。
  陈韶则对《包身工》里面那位被称为‘芦柴棒’的小女孩印象深刻。文章里面写,她的手臂如同芦柴棒般干枯细小。这是相当挑战想象力的描述。
  直到1900年5月,亲眼在印度贫民窟里见过成百上千的印度‘芦柴棒’,陈韶才明白作家对1850年大周的描述并未夸张。自大周1870年新政后,遍地骨瘦如柴儿童的赤贫局面只是在大周消失了。在整个世界依旧广泛存在。
  也是在印度,陈韶第一次见到的饿殍。骨瘦如柴的饿殍倒毙街头。便是陈韶知道身为军校生的自己会成为军人,在战场上与敌人厮杀。但是饿殍却让陈韶感觉背后发凉,无法接受。

  然而震动陈韶的并非只有穷困与死亡而已。在印度,陈韶见到了另外一种英国人。
  在大周有世界各国的外交人员,也有各国商人。这帮家伙们穿着得体,礼貌温顺。面对华夏人总是笑脸相迎,一副人畜无害的模样。少数外国人甚至得到了华夏人的喜爱,融入了华夏社会。
  在印度的英国人则完全不同。
  粗壮肥硕的英国丨警丨察率领殖民地的印度丨警丨察杀进骨瘦如柴的印度穷人堆里,简直是虎入羊群。油腻的壮汉们挥动手里木棍左抡右打,那份张扬,那份挥洒自如的嚣张,那份理所应当的从容。与陈韶见过的英国佬判若两人。
  离开印度之后,陈韶在6月初抵达了奥斯曼帝国。比起印度普通人的穷困,保持了独立的奥斯曼帝国或许稍微好那么一点点。然而奥斯曼帝国正在欧罗巴列强的压迫下摇摇欲坠。帝国军校学员们大多出身奥斯曼中上层,在时间不长的接触中,陈韶能够感受到这些人对欧洲列强的愤怒与惶恐。
  这一切,与历史书籍和文章中描述的1840-1870年大周30年混乱竟有些类似。

  回想这些,胸口仿佛被压上了大石头。陈韶加快脚步,想让自己的呼吸更顺畅些。
  背后的秘密丨警丨察李斯特一惊,感觉自己的跟踪好像被发现了。只能放慢些,同时紧盯着陈韶行走的方向。
  陈韶心中仿佛燃烧着一团火,此时恨不得奔跑起来。
  外国发生的事情毕竟是外国,再触目惊心也是别人家的事情。然而在去年冬天,母亲突发疾病,病的很重。陈韶从军校赶去医院,母亲拉着陈韶的手喃喃的交代后事。然而第一句话就让陈韶觉得自己是不是听错了什么,“我来自另一个世界”。

  母亲的简短讲述中,那是一个满清获得了胜利的世界,那个世界的华夏在满清统治下并未推行工业化,全面落后的满清遭到工业列强的入侵,陷入集结了印度的贫困与奥斯曼的绝望于一体的地狱光景。
  面对这样的绝境,华夏人民与有识之士奋斗了一百多年,才让华夏重回时代巅峰。
  便是到现在,陈韶依旧觉得那是母亲病中的呓语。然而那番话却如同一根刺般扎在陈韶心头。母亲对噩梦的描述,向陈韶展现出一个可能,华夏作为当今世界顶级列强的地位绝非天命所归。历史上的一个变化,就可能让华夏跌入万劫不复的命运。
  重病中母亲的对过去的描述很简短。她用尽力气向陈韶预言了一个未来,陈韶从未听别人说过,更是从未想到过的未来。
  即将开始的新世纪绝非过去美好生活的延续,战争与**的巨变持续不断,短暂的和平不过是战争之中的喘息。绵延了一百年的巨变,对于选择军人为职业的陈韶,这样的未来……
  之后,母亲昏迷过去。在她陷入昏迷之时,嘴唇依旧轻轻蠕动着,好像在说什么。陈韶却一个字都听不到。
  当晚,昏迷中的母亲体征平稳了。两天后,她的身体状况快速好转。一个星期后,陈韶试探着询问正在吃苹果的母亲,那个预言后半段是什么。母亲用一种异样的眼神看着陈韶,让陈韶猛然生出自己是个傻瓜的感觉。
  母亲博学多才,在科学与艺术上都有极深的造诣。她是大周最著名的流行乐家,创作出无数脍炙人口的歌曲。病中对区区噩梦的描述和那些直击人心的歌词相比,也算不得什么。
  直到亲眼见识了印度与奥斯曼帝国的现状,针刺般的感觉变成了触及到就会惶恐的心情。
  殖民地印度的麻木是如此真实,被英国丨警丨察痛打的印度人乖顺的挨打,然后等着下一次殴打。
  奥斯曼孱弱帝国的绝望是如此真实,奥斯曼帝国的军校生们决绝的表示,谁向俄国宣战,奥斯曼就支持谁。
  陈韶能理解这些感受,却不能理解为什么印度与奥斯曼帝国为何不靠自己反抗敌人。
  就这么一路快走,进了大周驻德国大使馆。见陈韶回来,大周驻德国情报科的郝中校问道:“东西送到了么?”
  “嗯。”陈韶应了一声。
  “出了什么事?”郝中校警觉起来。
  陈韶只能答道:“那人没事,我也没事。就是想起了点别的事情。”
  “什么事?”郝中校不解的问道。
  陈韶犹豫一下才问道:“中校,你觉得这个世界会不会变得更好?”
  “呃?”郝中校有些愕然,搞不明白陈韶在想什么,“什么叫世界变得更好?”
  陈韶本想把母亲预言中席卷整个世界的战争预言讲出来,话到嘴边又说不出口。自己就是军人,陈韶完全不能接受这样惨烈的战争。陈韶认为会喜欢这样战争的军人一定是疯子。
  为了不让自己看上去像是个疯子,陈韶换了另一种表达方式,“中校,新世界的和平能一直维持下去么?”
  郝中校静静的听着陈韶的说法。今年是大周第三个一百年的开始,也是西方新世纪的开始。哪怕只是这么一个年份数字,就让陈韶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经过1840-1870年的内乱,大周1870年新政后科技工业突飞猛进,社会变化日新月异。

  大周之外的世界,经历过亚洲中西战争,南美解放战争,欧洲普法战争,北美南北战争。也已经享受了三十年和平。在欧洲短短一个月,陈韶见到的报纸上普遍宣传列强们将在新世纪中拥有更多进步与理性,20世纪必然是一个和平的世纪。
  郝中校是东北人,听着陈韶的心里话,一句‘傻狍子’差点脱口而出。还在中校做情报工作,内心镇定,保持住了沉默冷静。
  然而中校不禁怀疑起保定陆军学院校长宋岚中将怎么会在陈韶的评语中写下‘意志坚定,政治可靠’的评语。一个军人竟然会相信持续一个世纪的和平,这样的人就不该从军。
  等陈韶说完,郝中校稍微挠了挠脸颊,“陈学员,好战必亡,忘战必危。战争在某种程度上就像发烧拉肚子,生病的时候很难受,但是偶尔来这么一次,对身体免疫能力也未必是坏事……”

  听中校说着军校里面司空见惯的话,陈韶明白自己没办法和郝中校交流此事。双方说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郝中校也不喜欢这样的讨论,见陈韶没有坚持他的奇怪念头,也就说了几句,就不再提及此事。
  陈韶默不作声,中校则盘算着要不要相信陈韶,让陈韶加入下一阶段的行动。
  中校觉得,军人的价值就要在战场上体现。列强都是不是傻瓜,当然很清楚战争的危险。英国会毫不迟疑的在殖民地对土著发动军事行动,但是派遣军舰巡弋示威,除了过程中小心谨慎,不能做出超出威胁范围的军事动作。甚至会提前偷偷与被威胁一方的列强私下沟通,决不能搞出擦抢走火的事情。
  左思右想,又觉得陈韶在执行情报工作中表现得很好,而且能说这样的话,也说明陈韶只是想的太多,却也是个对上级诚实的军人。
  “陈学员,你马上就要去巴黎了。对吧。”

  “明天晚上的火车。”陈韶应道。
  “这次你去巴黎,去见那边的负责人徐树铮上校。他会给你安排任务。”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