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往事

作者: 笑一天

  宋朝并不大,疆域无法跟汉唐比,只相当于它们的三分之一,跟后来的元明清更无法比,但是人们喜欢叫它大宋,这就好像秦朝,秦并六国,一统天下,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人们习惯称它大秦帝国,小个子宋朝的国土连秦都不如。由于它做了两件事,第一是结束了五代十国乱世,统一天下;第二是它三百年创造的辉煌,身价震撼古今,领先于世界,所以敢叫大宋。有句话说得好,浓缩的都是精华。

  我的家乡有条赵王河,还有大洪拳,这些都跟一个伟大的人物有关,那就是赵匡胤。老辈人都喜欢聊个天,尤其是大夏天,一把蒲扇,一个小马扎,老少爷们光着膀子聚在一起,聊的最多的就是这条河,说是赵匡胤带着皇后娘娘微服私访游山玩水的轶事;坐累了,偶尔也会练上一路大宋皇帝赵匡胤传下来的大洪拳,把这脚下的黄土震得砰砰响。
  由于这个缘故,我在读书以后,最喜欢读的就是宋朝这段历史。宋朝拥有令人叹羡之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不可企及的繁盛文化。国学大师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朝结束五代十国乱世,一统天下,何其雄哉!文人治国,天下天平,文化繁荣,经济发达,一跃成为中国古代数千年来最风雅、最绚烂的王朝,何其壮哉!
  在大宋的这片天空下,出现了名主赵匡胤、英宗、神宗等;名臣赵普、寇准、包拯、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宗泽等;名将高怀德、慕容延钊、曹彬、杨业、岳飞等;名仕欧阳修、范仲淹、苏轼、陆游、辛弃疾等;名僧:济公活佛、永明延寿、道潜、契此(弥勒)、佛印、大慧宗杲;大家米芾、黄庭坚、蔡襄、李清照;仙人妈祖、张三丰等。
  大宋名士,风流千古;大宋文明,光耀古今;大宋往事,荡气回肠;大宋风骨,血脉贲张。大宋所散发出的光芒,历百世千年,依然璀璨夺目,膜拜景仰。
  真可谓不观宋史,不知人生之来去;不观宋史,不知祖宗之辉煌。难怪余秋雨先生说:“中国历代王朝中,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这是一部不同于以往的历史小说,一改流水账式的写作方式,让你读过之后,会对人物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而不是书读完了人物还是很模糊,意犹未尽。
  《大宋的天空》是一部故事里的历史,按照时间的先后,拨开层层历史迷雾,让人物真正活起来,再现历史精彩瞬间,留住经典,对话前贤,让人在轻松愉快中,一次就能读懂大宋王朝。

  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陌上人如玉,君子世无双,揽天地之美,乐一世逍遥,现在就让我们出发吧。
  同光四年(公元926年)四月二十日,六十岁的李嗣源干翻自己的弟弟后唐庄宗李存勖,在洛阳称帝,改元天成,即后唐明宗。
  古时有美女貂蝉拜月,祈祷天下太平,明宗李嗣源也有这个爱好,他当上皇帝之后,每晚都在宫中焚香,向上天祈祷:“我是一个无福的胡人,因世大乱,才被众人拥戴为皇帝,希望上天怜悯,早日降下圣人,为生民之主。”用龚自珍的诗写起来就是: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李嗣源祈祷的是让上天降下一位真龙天子。
  古人比较喜欢祈祷,比如说祈雨、祈求五谷丰登,这都不够,人们还专门安排了节日七月七,乞巧,向上天祈求,希望自己心灵手巧。
  有时候,祈祷还挺管用的。
  这不,朝中一个中下级军官,禁军飞捷指挥使赵弘殷的老婆杜氏的肚子渐渐大了起来。
  天成二年(927)三月二十一日夜半,洛阳夹马营,一声响亮的啼哭声打破了沉寂的夜空,有婆子出来禀告说:“将军,生了,是个公子!”

  大家一定都猜到了,这孩子就是大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
  大凡了不起的人物降生,都会伴随着神奇的事情发生,比如佛祖出生,大地有六种震动,江河泉池忽然泛涨,井水溢出,五色光气,入贯太微(《周书异记》);刘邦出生时狂风大作,雷电交加,有蛟龙破窗而入,盘旋于产床之上。
  赵家这孩子出生之时,一时间室内红光突现,满院异香,四邻八舍的邻居,看到红光冲天,以为是发生了火灾,纷纷提了水桶,抄了面盆,跑来救火(《宋史》)。赶到赵家,一问站在门外乐呵呵的赵将军,才知道是赵家大喜,诞生麟儿。这是赵弘殷家的二小子,在这之前,赵匡胤还有一个大哥,几个月大就夭折了。
  此后,人们就把夹马营的这条街改叫“火烧街”。
  按照农历纪年,这一年是丁亥年,也就是猪年。猪年出生的宝宝,当然是猪宝宝了。令人惊奇的是这孩子出生后,浑身就像个小金人,三天颜色不改,浑身散发着异香,经宿不散,赵家父母觉得喜庆,就给这个儿子起了个乳名“香孩儿”。

  香者芳也,本义是指“受欢迎、受人尊敬、名声好”,香稷馨香、留香百世,多形容有关女子的事物。香孩儿,这名字一听就是女娃的名。
  《金刚经》云:“菩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大慈大悲的南海观世音菩萨,本是男儿身,不也被人们叫成了“观音老母”吗?
  这也预示着赵匡胤后来能够像菩萨一样慈悲济世、千古流芳。唐宗与宋祖皆是一代天骄,成为历史的天空中最闪亮的那颗星。
  这里,我们要捋一捋“香孩儿”的家世。
  高祖父:赵朓,做过永清、文安、幽都县令。

  曾祖父:赵珽,做过藩镇属官兼御史中丞。
  祖父:赵敬,当过营、蓟、涿三州刺史。
  父亲赵弘殷,河北涿郡人,从小骁勇彪悍,擅长骑马射箭,因为和五百骑兵救援唐庄宗于河上,获得皇帝的赏识,留在禁军做了个中下级军官。
  母亲杜氏,河北定州安喜县人,安喜就是张飞怒鞭督邮的那个地方,在家行四,也是大家闺秀,治家严毅,颇有礼法。
  这样看来,赵匡胤是标准的将门虎子,“官五代”,祖籍是河北涿郡。

  说起赵匡胤的爹娘赵弘殷和杜氏,二人的相识还颇有一段奇缘。宋人笔记载:赵弘殷早年想要参军,从北向南,前去投靠成德节度使王镕的时候,路过一个叫做杜家庄的地方。当时天降大雪,无法前行,只好躲在杜家庄杜员外家的大门下避雪。
  好运来的时候,挡都挡不住。
  家丁见躲雪的赵弘殷“状貌奇伟兼勤谨”,就把赵弘殷请到家中吃饭。由于赵弘殷相貌英俊,一表人才,还彬彬有礼,一下子就被杜员外给相中了。
  当时杜员外的四女儿,已年满十五岁,正好到了嫁人的“及笄之年”,于是杜员外就将赵弘殷招赘成了上门女婿。
  杜家庄村前有个池塘,叫双龙潭,这里我们就要说这个杜家四小姐了,他嫁给了小兵赵弘殷,先后给老赵家生了五个儿子,其中老大和老五夭折,活下来的赵匡胤、赵光义、赵廷美,两个做了皇帝,一个是王爷;杜小姐还生了两个女儿,后来都成了公主。
  双龙潭这名字,到赵匡胤、赵光义兄弟俩这里真就得到应验。
  一场大雪成就了一门亲事,顺带造就了一个三百年的王朝,真是厉害了,我的姐!
  这里还有一件事,我们要交代一下。赵匡胤出生之前,有个歌谣,早就被全天下的人传得沸沸扬扬了。
  “有一真人在冀州,开口张弓向左边,子子孙孙万万年。”
  冀州,是九州之首,指的是河北、京津一带。
  楚辞《云中君》云:“览冀州兮有余,横四海兮无穷。”这里的“冀州”意为四海之内,指代天下。
  顾炎武《日知录》云:“之天子常居冀州,后人因以冀州为中国之号。”有人根据这个说法,把“冀州”解释成中国,如此一来,不管你生活在哪个犄角旮旯,都有可能是这句歌谣中说的那个地点。
  “开口张弓”的字谜是个“弘”字。
  歌谣的意思是说有一个叫“弘”的真命天子要出世了,这个人可能就在冀州,这位天子的宝座,将会在他的子孙之间,世世代代的传递下去。
  但凡涉及到皇帝宝座的词,很快就能上热搜,让那些想要做皇帝的,和已经做了皇帝的,统统不淡定了。“弘”字成了天底下最火的名字。
  南唐中主李璟,真心希望自己的儿子就是歌谣中所说的真龙天子,大儿子一出生,就给他取名李弘冀,又“弘”又“冀”,看来这个真命天子,非他家莫属了。

  吴越国主钱元瓘,想来个普遍撒网,他给自己十四个儿子,取名都带一个“弘”字:弘僎、弘儇、弘侑、弘侒、弘僔、弘佐、弘倧、弘偡、弘俶、弘亿、弘仪、弘偓、弘仰、弘信……所有他能想到的“人字旁”的好名字,都用上了,就是想把这位歌谣中的“真人”,网到自己家里。
  没有人会想到这句谶语歌谣,最后会应验到一个藉藉无名的小军官赵弘殷身上,这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赵弘殷,名字里天生就带有一个开口张弓的“弘”字,他家祖上就是涿郡(标准的冀州范围)人士。他自己虽然没有多大作为,但是他的两个儿子,赵匡胤、赵匡义,后来的宋太祖和宋太宗,是如假包换的两位真龙天子,这歌谣就应在他身上。
  大唐易学大师李淳风在《推背》一书写到:“此子生身在冀州,开口张弓立左猷,自然穆穆乾坤上,敢将火镜向心头。”
  有些事情,总会自带仙气,让人有些捉摸不透。
  赵弘殷父子,祖籍冀州涿郡;开口张弓,就是弘字;穆穆乾坤,就是得有天下;赵匡胤定国运时,以火德王,要克以金德王的后周,大宋的龙袍官服都是红色的,如同“火镜”。所以说赵弘殷才是那个真正子子孙孙万万年的人。

  此时正是五代十国时期,狼烟四起,干戈不息,民不聊生。是中国历史上最乱的乱世,到底有多乱呢?
  中原地区,短短的五十三年间,就换了五个朝代,蹦出了八姓十四个皇帝,平均下来,每三年半就出现一个皇帝。除了这五个朝代,周边还出现了十个割据政权(国家)。
  香孩儿出生之前,洛阳街巷常有一僧出入,行为看似癫狂,所说都能应验,常对众人说:“大家都盼望天下太平,若要天下真的太平,须等定光佛出世不可。”(《宋史》)
  到了赵匡胤定国安邦,一统天下,众人才想起僧人说过的话,顿时恍然大悟,都把赵匡胤看作是定光佛出世。
  也有人说,香孩儿是天上的赤须火龙下降人间,是后唐明宗夜夜焚香求来的真龙天子。无论是佛祖转世,还是天人下凡,总之,结束这乱世,还天下以太平,赵匡胤就是上天要找的那个人。

  这之后,洛阳夹马营火烧街,香孩儿就像一匹闲不住的小马驹,开启了淘气惹祸、有惊无险的快乐交响曲。
  这位英明神武的真龙来了,老百姓的春天还会远吗?
  童年是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在那片朦朦胧胧的聪明指引下,会生发出一种永远不息的活动,一股强烈的欲望,一个人的品性是都在童年时期开始形成的,我们长大后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童年时的所学与所为。
  作为乱世之中的武将,赵弘殷深懂弱肉强食的道理。对儿子赵匡胤,他基本上都是野马般放养式教育,随着孩子的性情喜好,任他争强好胜。
  赵弘殷的原则就是:乱世之中,要想活下来,没点真本事是不行的,是羊就给他草,是虎就给他肉,是龙就给他一片江河。压制式教育,只能打压孩子的自信心,将来走上社会,必定缩手缩脚,这不敢那不敢,难有大的发展。
  历史证明,赵弘殷的这种教育方式是对的。两个儿子赵匡胤和赵光义都能当皇帝,而且干的都很好。
  一开始,赵匡胤被送进陈先生的私塾。老先生满腹经纶,四书五经也是讲得头头是道,可是,就是这位先生是个食古不化的老学究,脾气倔强,对待学生,苛刻古板,决不姑息。
  来上学的也都是兵营子弟,这些孩子秉性相投,天生暴力,贪玩好动,争强好胜,赵匡胤是这里面最顽皮的,有胆有略,自然成了孩子王,大哥大。上课经常搞小动作,左顾右盼,心猿意马不说,还经常带领一帮同学下河摸鱼,上树掏鸟窝,翻墙越脊,登高爬低,摔跤斗狠,对先生的说教,全当成耳旁风,肆无忌惮。
  陈先生经常气得指着赵匡胤的鼻子训斥:“孺子不可教也!”

  赵匡胤和同学石守信几个人,决定戏耍一下先生,解解气。他们将先生的尿壶穿了一个小洞,涂上泥巴,害得先生夜里水水,把尿水漏了一地。
  陈先生几次三番到赵家告状,赵弘殷虽说是个武夫,但是他做事不糊涂,从不打孩子,他不认为孩子有什么错误,教不好,是你先生本事不行。他的理念就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没过几天,他又把赵匡胤安排到了辛文悦先生的私塾。有多横的爹,就有多横的儿子。
  辛先生对学生也是从来不打不骂,这一点跟赵弘殷一样,他只会要求孩子们要以天下为己任,尽自己的努力,好好读书就行了,因此师生关系搞得非常融洽。
  辛先生认为:如今的天下,已经无法回到大唐时期的太平盛世,这是百年难遇的乱世,天下已经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连年征战,社稷无序,朝纲不振,民不聊生,社会呼唤英雄,期待真主,只有能文能武者才能治国平天下。
  先生不会太多的武艺,他教会孩子们一套五禽戏,这一点,足以激发了孩子们无限的想象,打下一生的根基。
  有了辛先生的支持和引导,一下课,赵匡胤就往老爹的军营里跑,在这里,他学会骑马射箭,有时赵弘殷不在军营,别的叔叔伯伯也会带着赵匡胤学习马上功夫。
  赵匡胤不太喜欢看书,对练武倒是很上心,后来赵匡胤带兵打仗,总感到学问不够,才开始认真读书。
  母亲杜氏经常劝说,让他在读书写字上多用点功夫,少年赵匡胤不以为然,道:“治世用文,乱世用武,现在世道这么乱,兵革未息,安邦定国,还是要靠拳头,将来有机会,儿愿意上阵杀敌,建功立业,封王封侯,方才不枉此生。”
  杜氏嘱咐道:“但愿我儿能继承祖业,不要辱没了祖宗,便算幸事,平平安安一辈子,什么大功名,大事业的,娘才不稀罕呢!”估计天底下当娘都是这个心理吧。

  有一次,赵匡胤读书读到长平之战的时候,看到秦国上将军白起,将四十万的赵国俘虏全部坑杀,心中大为恼火,当即就跑到武神庙,把白起的泥像扛起来,扔出庙外。唾骂道:“这样违背武德的人,根本就不配当武神!”
  眼界决定境界,格局决定结局。后来赵匡胤做了天子,辛文悦先生荣登朝堂,成了心腹大臣,而那位老学究陈先生,却是老死乡野,一生寂寂无闻。
  ◆逃难
  美好的日子总是短暂的,五代时的天,如同小孩的脸,说变就变,皇帝成了天底下最高危的职业。
  明宗李嗣源干掉自己的干弟弟开国皇帝李存勖,成为后唐第二任皇帝。
  有一样学一样,长兴四年(933)十一月,李嗣源病重,次子李从荣(老大李从璟已被元行钦杀害)也想学他爹起兵夺权,没想到兵败被杀,让三儿子李从厚捡了个漏。

  十二月一日,李从厚于李嗣源柩前即皇帝位,就是后唐闵帝。
  四个月后,应顺元年(934)三月,李嗣源的干儿子阿三,潞王李从珂在凤翔起兵叛乱,兵锋直指都城洛阳。一路上,各郡县无不望风而降,朝廷派来征讨的军马,也先后投到了李从珂麾下。
  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
  闵帝李从厚听说李从珂将要杀到,想要逃离洛阳,去魏州。大臣们谁也不肯同行,身为皇帝,李从厚调不动一个兵,叫不来一员将,只带了四五十名侍卫宦官,仓皇出逃。半路上遇到了姐夫石敬瑭,石敬瑭不愿意搭救这个大势已去的小舅子,将他幽禁起来。不久李从厚被弑身亡,他在位仅五个月,终年二十一岁。
  李从珂成功登基为帝,改元为清泰,史称后唐末帝。

  当初从凤翔起兵时,李从珂曾答应每个士兵在进入洛阳后可以得一百缗钱作为奖赏。等到了洛阳后,发现国库里的钱,根本不够奖赏。
  三司使王玫建议搜刮京城百姓的财产作为替代,以房产为标准进行筹措,不论士大夫还是平民,不论是自己居住还是租赁的,都先借五个月的租金。看来,房产税这些事,古今都是一个理,买卖房子要交税、租房子也要交税,若论起源,应该是从后唐末帝李从珂开始的。
  于是,京城的大牢里填满了交不起税的贫苦百姓,这些失信百姓,被逼得上吊、投井的更是不计其数。
  就这样,搜刮来的钱财,搭上太后、太妃所用的器皿、服饰、簪环,也就三十多万缗。要知道,几万士兵就是几百万缗,三十万只是杯水车薪,哪里够给士兵们的奖赏。
  李从珂真是出力不讨好,把士兵们跟老百姓们都给得罪完了,自己的好日子也该到头了。
  既然造反的成本不高,而结果又是那么的诱人,自然会有人效仿。正当李从珂刻苦努力地盯着百姓压榨搞钱的时候,有一个人却盯上了他的皇位。
  这回不是李嗣源的儿子,换成了他的女婿,赵国公、河东节度使石敬瑭。
  清泰三年(936)夏,石敬瑭也想过把当皇帝的瘾。他心里盘算着,大舅哥李从珂竟然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能从小舅子李从厚手上把皇位夺过来。女婿也是半个儿,自己现在也是一方大员,手上的兵力也不差,要想光大门楣,光宗耀祖,就得干一票大的!
  他环顾四周,觉得契丹的实力最强,于是私底下勾结契丹,认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为父,自称“儿皇帝”,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借得大辽骑兵数万,杀向洛阳。
  这种强大的骑兵战队,不亚于二战时的坦克兵团,冲杀起来,唐军只有节节败退的份儿,肉体与灵魂一定有一个在路上。
  十一月二十六日,末帝李从珂登上城楼,望着黑压压的一片虎狼之师,感到大势已去。他带上传国玉玺,与太后、皇后以及太子,一家人登上玄武楼,自焚而死,后唐就这样结束了。
  石敬瑭心满意足地当上了皇帝,国号“晋”,定都洛阳。
  儿皇帝石敬瑭,自然不能亏待契丹父皇,他可是答应大辽每年贡三十万匹绫罗绸缎的,如此重的苛捐杂税,他是不想让后晋的老百姓好好的过日子了。
  天子脚下的洛阳百姓,刚被唐末帝李从珂可劲地榨过一遍,现在又要遭受新皇帝的二次压榨,日子不止是难熬了,而是最难熬的时刻来了。生活在洛阳的赵匡胤一家,实在待不下去。
  晋取代了唐,天变了,在上交完身上最后一块铜板,赵弘殷决定辞去禁军军官,带上老婆孩子,加入逃难的人群。
  老家涿郡是回不去了,那里经常被契丹劫掠,一家人在河南河北多地颠沛流离一年多,杜氏不小心又怀上了(历史证明是龙种)。赵弘殷陪同杜氏回到杜家庄待产,后来生下三儿子赵匡义(后来的宋太宗)。
  石敬瑭定都洛阳,把洛阳搞得十室九空,实在是捞不到什么油水了,第二年就迁都开封,开始祸害开封百姓。
  后晋已经立国三年,赵弘殷家中又多了一张吃饭的嘴,为了养家糊口,他决定到开封去,找找关系,走走门子,继续到禁军里谋个一官半职,毕竟,禁军还可以拿到比较稳定的薪水。
  这天,他一根扁担,两个箩筐,担着两个儿子,在路上行走。
  有个老道,手搭拂尘,正好走过,望着筐内的两个孩子,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一个牙牙学语芽童,不禁啧啧称奇。

  “奇哉奇哉!莫道当今无天子,今日天子一担挑。官人可知,你担子里担的恰好是两位真龙天子!”
  赵弘殷听了,也没把这句话当回事,他只是礼貌地笑笑,继续赶路。
  道人的话,杜夫人可是听得真真的,登时热血上涌,双眼发光,来了精神。
  “啥?……我儿将来能做天子……两个都能……当皇帝?”

  赵弘殷赶紧摆摆手,让她闭嘴,防止被人听了去,一告密,两个孩子的小命就呜呼哀哉了。
  杜氏不解,继续追问:“咋地啦?当皇帝不行啊……那石敬瑭连儿皇帝都能做,我儿肯定会比太宗唐皇帝还要强!”
  “对,香孩儿长大了,一定能成为太宗皇帝李世民那样英明神武!我的儿子,我知道……”杜氏依旧滔滔不绝。
  赵弘殷不想争辩什么,挑着担子快步向前,杜氏小脚走路如同鸡啄米,赶忙多捯饬几步,这时候坚决不能掉队。
  “两个儿子,都是天子?……”虽然不再讲话,但是从此,杜氏的心里就盘算开了。

  赵匡胤打下的江山,没能传到自己儿子手里,跟今天老道说过的话,是绝对脱不了干系的。
  这老道是谁?有人说是陈抟老祖,后来他的徒弟苗广义,听师父说到真龙天子现在东京,为了试一试自己的眼力和学习成果,到东京城摆地摊算命,真的还让他找到了赵匡胤。
  到了开封,凭借着以前的关系,赵弘殷在护圣营又做了一个底层军官,有了薪水,一家人总算又过上了安定的日子。闲暇时间,赵弘殷就是教授这兄弟二人武艺,什么刀枪剑戟,拳脚棍棒,马上功夫,兵法韬略,只要是自己会的,全部悉心相授。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