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史话

作者: ty_田舍郎495

  日期:2021-10-31 18:43:51
  很久之前,就想写一点关于诸子百家的故事,但一直由于工作繁忙,抽不出时间,前些天还在天涯上发了一个帖子,但也是仅有个开头,没有结尾。
  本人,一个85后,细数之下,参加工作也有十余年了,工作之余爱好读书与历史,之所以,有这个想法,起初是由于自己对诸子百家这段历史感兴趣。
  伟人说:“读史使人明智。”
  现在社会,总有很多事情,让我们感到迷茫与困惑,当我们陷入到迷茫、困惑的时候,或许应该想一想,我们的祖先们是如何想的,又是如何做的。在文明萌发之初,诸子百家,这些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们,一定也曾向我们一样迷茫、困惑过,也曾走过我们同样的路,他们的追求,和此时的我们是一模一样的。
  诸子百家的历史,是如此的遥远,很多东西,我们看来,已经有些晦涩,但他们的思想,一直在我们的身边。
  但当前市面上讲述诸子百家的故事的书籍,要么过于高深,仿佛白云横空一般高高在上,让人望而生畏;要么过于晦涩,流于无穷无尽的追根溯源,让人一头雾水;要么过于戏谑,将深刻的文明萌芽演绎成传奇故事,根本无法承受这段历史的厚重与伟大。

  这些光辉灿烂的思想,
  因其内涵深刻,所以彰显厚重;
  因其大道至简,所以看似平凡;
  因其源于生活,所以不显高远。

  很显然,这样的思想,不适合采用太过于高远、太过于晦涩、太过于戏谑的语言去表述,田舍郎非常希望,采用一种准确而生动的语言,不卑不亢、不疾不徐、不骄不躁的去描述诸子百家学者的思想,还原他们成长的轨迹,带领读者去领略那些思想中所蕴含的辉煌灿烂的智慧光芒和对真理不断求索的苦心孤诣,将诸子百家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尽量客观的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正是有着如上的考虑,田舍郎踌躇再三,正当不知该如何动笔之时。看到易中天先生讲的《诸子百家》,遂喜出望外,大家出手,果然不同凡响!
  拜读良久之后,感觉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心中有感,便想陆陆续续写些文字。
  于是查阅了很多资料,也看了很多书籍,总感觉种种文章,要么过于专业,晦涩难懂,流于考证,要么过度追求网络化、娱乐化,将诸子百家厚重的历史,演绎成小说故事,或流于形式,或过于戏谑,失去了历史的厚重,缺乏对内涵的挖掘。
  事实上,田舍郎在这里想要讲述的关于诸子百家的故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 我更加希望这个故事最终展现出来的像是一个传奇,从历史上一个平凡的老人开始,曲径通幽,渐至落英缤纷。正在无可奈何之时,突然间峰回路转,天地开阔,如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一个个学派的兴起,一个个思想的提出,让人目不暇接,有的刚刚展现出一统天下的气魄,却突然风云变幻,走向衰落;有的看似温文尔雅,却也不乏霹雳手段,令人目瞪口呆,有的奇思妙想迭出,看似奇谈怪论,细纠之下却寓意深刻。
  学派之间相互辩论,相互征伐,每个学派都在从自己的对手那里吸取着养分,每个学派都在挣扎着追求自己的理想,这些挣扎、思考、辨析,最终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形成了华夏文明的内涵.......
  好了,各位观众读者们。
  你们,准备好了么?
  现在,感兴趣的大大们,请跟随田舍郎的笔触,走进历史的隧道,寻幽文明的源头,去倾听、感受、领悟、寄托,享受我们的文化盛宴吧!
  日期:2021-10-31 20:19:00
  之前,发过一个同名贴,由于自己的疏忽加之工作繁忙,很久没有登陆天涯。几乎将之前发过的那个同名贴给忘得一干二净。

  今天,再发一下,希望对诸子百家历史感兴趣的网络大大们,多多关注。
  多提宝贵意见。
  这个帖子,本人会坚持更新。
  日期:2021-11-01 08:25:48

  第一章: 黄金时代
  公元前454年,周王朝的天空中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自从武王伐纣建立周王朝以来,周礼就是这个王朝最辉煌的创造,就绽放着黄金般璀璨的光芒,它规定了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准则,上到天子王侯,下到奴隶平民,无不在它的光芒笼罩之下。如果说整个王朝是那庄严雄伟,流光溢彩的恢弘宫殿,那周礼就是支撑着这个伟大宫殿的坚实地基。巍峨雄伟的周王朝,自从有了周礼,就有了万世不朽之基,令人不禁想起神话中的天庭众神在昆仑山顶那亘古不变的宫殿。但又有谁会想到,这震撼人心的壮丽,却是斜阳投射在庞大帝国土地上最后的余晖......

  第一节:赫赫宗周
  时间:公元前1130年

  地点:牧野战场
  此时的牧野战场一片哗然。
  商王帝辛有两点没有想到:
  一是帝国的军队远程东夷伤亡惨状,而此时看似温顺的西陲小国周,居然会反叛。
  二是在西周大军压境之下,仓促武装起来的三十万奴隶,阵前倒戈。
  这两点,直接导致了,西周,这个曾经匍匐在商王朝威严之下瑟瑟发抖的小国的士兵,正如潮水一般涌入商王朝的国都—朝哥。
  商王帝辛(商纣王)看着不断涌向鹿台的士兵,绝望的点燃了熊熊大火,跳入鹿台,熊熊大火燃烧了三天三夜,大雨不息,帝辛保留了同自己的先辈们一同奋斗的商王朝一同选择了保留最后的尊严。
  此时的周武王意气风发,站在殷都的大门,看着自己的士兵向雨水一般涌进大门,他知道,这个天下将要是自己的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周武王感觉自己像是在做梦,这么强大的不可一世的殷商就这么倒下了?而自己,在殷商这个倒下的巨人身体上成长起来的王朝,自己即将建立一个更加强大的王朝,自己将成为这个天下的主人,成为天下万民的主人。
  看着跳入熊熊燃烧的鹿台,作为帝王,他莫名的对帝辛有一丝同情,但他很快就将这份同情抛在了脑后,帝辛这个人周武王是知道的,商汤有天下600多年,传承了31位国王。王朝走到现在,已经是危机四伏,虽然帝辛“资辩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但他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君王,他耗费巨资建立鹿台、钜桥、造酒池肉林,使得国库空虚,重要的是他崇信爱妃妲己以及飞廉、恶来等一帮奸佞臣子,妄杀害王族重臣比干、囚禁箕子。

  如果不是这样,武王知道诸侯国不会对商王朝丧失信心,而自己也未必有机会,趁着商军主力远征东夷之时,一战灭商。
  然而。

  胜利就是胜利。
  这是西周的胜利。
  这是武王的胜利。
  更是新旧交替的胜利。
  从今天开始,西周将成为这个天下共同的主人,他,伟大的周武王,将会成为这个天下唯一的王,而他也将带给天下最大的变革。
  这一年,周文王刚刚去世6年,周武王35岁,正是意气风发,而作为未来周王朝守护者的周公旦只有10岁。

  周武王知道,自己能够做到这些,与自己父亲的努力,与文武重臣的智慧是分不开的。
  文王开始重用吕尚、散宜生、南宫适等贤明的臣子,使的周部落国力日强,对外强大的宣传,调解诸侯国之间的矛盾,使得诸侯国心中偏向自己,最终选择了在商王朝面临困境的时候,袖手旁观。
  周武王想着商王朝一直标榜的“天命”二字,心中不禁冷笑:或许真有天命吧,但帝辛却不知道,天命无常,惟德是辅,天命岂是不可改的?
  此刻的武王,意气风发,丝毫并不担心自己的王朝会走向末路,有着如此多文臣武将的他,他希望建立起一整套制度,将规范着人心、规范着天下运行的秩序,而自己的王朝将一代一代延续下去,从此刻一直到永远……
  周武王有这个信心,不是对人心有信心,而是对自己的文臣武将有信心,智慧如姜尚、贤明如散宜生、勇猛如南宫适,这么多杰出的人,必然能够设计出,一整套最合适的制度,来保证自己的王朝,永远享受这浩然天命。
  果然,在王朝建立之后,自己的弟弟,周公旦,设计了一整套制度,确保周王朝的延续,确保诸侯国永远忠于周天子,确保周天子的天命永不可改。这套制度就是周礼,并将周礼镌刻在了禹王所铸造的九鼎上,武王相信周礼将像九鼎一样,也将照耀着周王朝的辉煌直到永远。

  周礼,也称礼乐制度,是周王朝吸取了商王朝灭亡的教训所设计的一系列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经历了800年的风雨,礼乐制度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礼乐制度第一个核心就是把人当人。
  作为现代人我们很难理解,看似简单“把人当人”四个字所蕴含的石破天惊、开天辟地的变革、进步与勇气。
  周礼“把人当人”的背后,隐藏这一个可怕、血腥、野蛮的事实,那就是周礼之前“把人不当人”。
  在殷商600年的时光里,崇尚鬼神是贵族的共识,特别敬重鬼神,敬重到了“不把人当人”的地步。殷商有两个制度,第一个是人牲,就是把活人杀了去献祭,第二个是人殉,就是人死后杀活人去陪葬,不但杀奴隶、平民也杀、贵族也杀,如果是举行最大的祭祀活动或者王死了,那是一定要杀贵族的。尽管周礼的制定,并没有完全消除人牲和人殉制度,但在周人心目中建立起了一个认识,人牲和人殉是不对的。

  礼乐制度第二个核心就是:把神当人。
  什么是神?这里讲的神,绝对不是小说演义里拥有无边法力,可以轻易改天换地的神仙。
  而是指的上天与天命。
  这点在现代人看来,也很难理解,但在文明初期,上天和天命是每个封建王朝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那时文明尚处萌芽阶段,科学尚未显现威力,人们眼见周遭世界,电闪雷鸣,狂风暴雨,诸般奇异之事,决非人力所能为,所能抵挡,遂以为九天之上,有众多神灵运转万物,周遭大地,有人间帝王受命于天;九幽之下,有阎罗殿堂掌控生死。
  天命之说,深入人心。
  这样就给西周王朝出了一个难题。

  一个统治法理的问题,殷商统治时期,深入人心的天命、鬼神还要不要?
  如果不要,庞大王朝的统治就没有了依据,人心的统治就没有手段,一旦人心思辨,王朝的崩溃也就能够预见。
  如果要,天命原本是殷商王朝的,为何会由周人统治呢?
  周礼创造性的“把神当人”来解释这个问题。天命原本是夏王朝的,但夏犯了错误所以天改变主意将天命给了殷商王朝,但600年后殷商也犯了错误,所以天命现在在周王朝手中。
  将高高在上的神,赋予了拟人化的性格,天命向人一样是会犯错的,会改变主意的。这样就解决了,在愚昧时期统治的法理问题。

  礼乐制度的第三个核心是:以人当神。
  周礼将以神为本变为以人为本之后,需要创造一个新的介质来凝聚族群的而力量,因为此时的外界一片蛮荒,只有团结起来才能生存,只有将人心凝聚一处,才能在恶劣的自然中生存。
  周礼确定了一个新的崇拜对象,也就是圣人。最早的圣人有两个标准,第一是有大贡献,第二是有大发明,如伏羲,神农,炎帝,黄帝,尧、舜、禹、商汤王、周文王、周武王,后来再加上周公、孔子。{大禹治水呀,周公制礼作乐,大发明嘛;黄帝发明了车子(传说了);神农尝百草(传说了)},后世对周礼崇拜有加的儒家,曾经这样定义过圣人。“圣人,人伦之至也《孟子离娄上》”所谓圣人,就是人当中最有道德的,道德楷模。后来增补的那些圣人,诸葛亮,鞠躬尽瘁;关云长,义薄云天;岳武穆岳飞,精忠报国;被我们树为圣人,树为榜样的无一不是道德的楷模。

  而自从周礼制度将人当神,有了圣人崇拜之后,中华民族从此没有了宗教情节,没有宗教也就没有宗教意识,宗教所起的凝聚人心,劝人向善的作用等都有圣人崇拜代替了。
  吸取殷商灭亡教训制定的这三条核心原则,为周礼制度大牢了坚固的地基。打破了长久以来的殷商带来的压抑,人的事情,交给人来做,满天神佛,请你走开。
  这样。
  人与上天的关系,从对上天的绝对遵从,变成了“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左转僖公5年》引《周书》},天命不讲感情,谁有德就会得到它的帮助。
  人与神的关系,从神明主导人类发展,变成了“福祸无门,为人所招”

  {《左转襄公23年》},福祸没有一定的规定,你做得好,你想有福就有福,做的不好你招祸,祸就来了。
  感谢周武王、周公在胜利面前,依旧保持着足够的理智与冷静,他们对天命的重新阐释,对人与上天关系的而重新梳理,对人与神关系的重新界定,将殷商以来“以神为本”变成了“以人为本”。
  从此之后,诸天神明的祭坛变成了人类的舞台,而这些也直接影响了后世人对鬼神的态度,“敬鬼神而远之”,鬼神存在么?祭祀的时候你就当他存在,实际上是已经不信了,但是又不能公开说无神论。
  后世的儒家,完全继承了周礼的这套说法,在面对鬼神与生死的问题时,儒家选择避而不谈。儒家的这一套做派,被墨子批判为伪君子,明明不信,却要去搞祭祀,还不能说。对此,孔子的解释是:我们举行祭祀,主要是捷鬼神来凝聚活人,当我们祭祀神灵的饿时候,大家在一起就团结起来了,祭祀是用来表达心意表达敬意,寄托哀思。祭祀不是目的,团结世人这才是目的{“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也《论语雍也》”}。

  周,原来只是商朝政权统治下的一个小诸侯国。在周文王和周武王年代,两代帝王努力下,励精图治,不断扩大影响力,终于联合其他诸侯与部落,取商而代之,成为中原各国的共主。
  但是,必须看到,周武王之所以能够打败商纣王,是依靠了诸多受商朝压榨的诸侯部落。据《史记》记载,周武王即位的第九年,在盟津大会诸侯,商量讨伐商朝的大计,与会诸侯多达八百人。没有这些盟友的支持,单靠周的力量,完全不可能与商朝抗衡。
  牧野一战无疑奠定了商朝灭亡的基础。但是,牧野之战并非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而是仅仅在一天之内就结束了。一战定胜负,虽然简单快捷,但也意味着,商朝虽然灭亡,它的贵族势力并未受到实质性的损伤,对于周政权来说,仍然是一个极具威胁的群体。
  为了解决这一威胁,周王室除了分封了一大批同姓诸侯国,还将一批异姓贵族分封到新的土地上,用以加强对商朝遗民的监控。
  对于投降的商朝贵族,周王室也采取了分而治之的办法。一是将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封为宋国国君,使其仍然祭祀商朝的祖先,以安抚商朝遗民;二是将商朝的士族交由姬姓诸侯带到封国去,使其成为这些诸侯国的“国人”,甚至卿大夫阶层。这样既可以消除他们聚居在一起的威胁,又可以被姬姓诸侯所用,成为诸侯国政治与军事的支柱。

  而周礼制度,保证了西周的稳定与繁荣。
  在武王去世之后,成王继位,周公开始辅政,他所奠定的周礼制度,成为这个新生王朝最辉煌的建筑,建造了一做堪比满天神佛的华丽殿堂的伟大建筑,将持续永远。
  周礼制度,这个周王朝无数智者的智慧的结晶,起初由伟大的文王厚积薄发,奠定了它坚实的根基;伟大的武王将它发扬光大,建造了他巍峨的主体;最终,由同样伟大的周公为周礼制度封了顶。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一个新的时代,从神到人的时代,一个后世眼中的黄金时代即将开启。
  日期:2021-11-01 23:15:01
  第二节 黄金时代
  引子: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神话时代,是一个神话与历史相互交织的时代。从这个时代开始,文明逐渐从神话走向历史,偃师造人,穆王驾车东游昆仑等看似神话的故事,充斥在史书之上,让这个时代闪烁这黄金般迷人的光泽。
  在儒家、道家、墨家等诸子百家看来,这是人类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人民生活幸福美满,没有纷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之所以称之为黄金时代,就在于那个时代,武王和文王的余晖还没有落下,周礼这个伟大的创造,还发挥着它令人叹服的威力,在国与国、君与臣、平民与奴隶,甚至于在所有人的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发挥着统治人心的力量,暴力只能征服人类的肉体,但是伟大的周礼,却拥有着统治人心的力量。

  正文:
  周礼制度设计的巧妙,并且同三个配套制度相互配合,构成了统御人心的力量。周礼制度的核心有三种制度:封建制、宗法制、礼乐制。
  所谓封建制,就是封土建国,周天子将天下分为几个国家,将国分封给诸侯,这叫建国;诸侯再将自己的国再分,分给大夫,这叫立家。从此天下,分为了三个层次:天下,国,家,对应有三种贵族:天子,诸侯与大夫,权利层层下分,这就是封建制。
  所谓宗法制包括三个内容:
  第一叫做“一夫一妻多妾制”,规定贵族男子只能有一个正妻,但可以有很多侧室,这些侧室叫做妾,但妻妾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例如妻家和夫家是亲家,是婚姻关系,但妾家就不是。再比如,夫妻两个坐下吃饭,妾是要站着的。
  第二叫做嫡长子制。一个男人虽然有很多个老婆,但他必须确立其中的一个为大老婆,也就是嫡妻,又被称为正妻或正室。嫡妻之外的老婆,一般叫做庶妻。当然,嫡妻的确立也不是单凭男人个人的喜好,一般是以女子娘家的地位为依据来确立。这个男人所生的一大堆儿子中,第一个有权继承他全部家业的,是嫡妻所生的长子,也就是嫡长子。而庶妻所生的儿子,即使年龄大于嫡妻所生的儿子,也只能排名于嫡妻所生的儿子之后。如果嫡妻所生的儿子因特殊原因不能担任世子,或嫡妻不能生育,则考虑由庶妻所生的儿子继承家业,但也要根据其母亲的身份,择其贵者而立之。由此解决了,上到国王、下到庶民家庭财产继承的问题。

  第三个叫父家长制,就是这个家族的长房,长孙是当族长的,在家里面是当家长的,在国里面是当国君的。如果是周王国的那就是做天子的,这叫父家长制。

  父家长制,嫡长子制,一夫一妻多妾制合起来叫宗法制。
  而周公非常巧妙地将封建制和宗法制结合起来了。
  他说:我们天下就像一个家族,天是我们共同的父亲,嫡长子则是天子。所以,天下是他的。其他的次子庶子则是诸侯。同时,每个诸侯又是他这个国的嫡长子,这个国里的次子、庶子再封做大夫。大夫再分为士。这样,贵族的四个等级,天子,诸侯,大夫,士就齐了,整个天下变成一个家族,这个制度就叫做“家天下”。
  所谓大道既隐,天下为家,便是这个意思。
  既然整个天下是一个家庭,那么就可以实行礼乐制。

  这些远远都超过了今天我们对礼的认知,毫无疑问,周礼便是今天所有礼仪的祖宗。
  当然,乐的直观作用还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但更重要的是协调社会秩序,孔子听乐,三月不知肉味。
  礼乐,合在一起,就是文明,无与伦比的文明,教天下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有道德有礼数的人。
  因此,周礼制度先用宗法制、和封建制将天下变成了一个大家庭,然后用礼乐制要求这个家里的所有人,在与人相处时要做到:
  第一相亲相爱,这是仁;

  第二互帮互助,这是德;
  第三长幼有序,这是礼;
  第四其乐融融,这是乐。
  这个制度精巧而严密,数百年周礼,深入人心,华夏主体民族正式成形,真正让华夏文明成为礼仪之邦,“华夷之辩”的思想也开始逐渐形成了,堪称华夏文明的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的周王朝,更像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联盟,其中包括很多国家,周王国,然后下面有宋公国,齐侯国,郑伯国,楚子国,许南国,就是王之下有公侯伯子男,这些国家是独立国家,不同历史时期它独立的程度也不一样,越到后面越独立,但它是相对独立国家,有独立主权,有自己的国家元首,政府,军队,财政,而且这些国家的内政周天子是不能干涉的。
  这个天下是由很多国家组成的一个国家联盟。这个国家联盟有个共同的首领叫天子。实际上就是周天子,然后在名义上,周天子把天下分给了各个诸侯。每个诸侯建立一个国,这个诸侯就是国君,然后这个国君又把国再分下去分给大夫就叫家。所以当时是这三个层次的结构:天下,国,家。这些国呢都是独立主权国家。这些国的内部的行政事务都是由国君自己来主持的,天子是不干涉的,但大家尊奉一个共同的君主就是天子,就是共主。这是西周封建时候的情况。

  诸侯国国君们,便是诸侯。所谓诸侯,诸就是多的意思,诸多的侯尊奉共同的主,这是典型的“众星拱月”结构。
  周朝的政治体制是分封建国的封建制。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同时直接领有王室的土地(王畿),诸侯则受封于周王室,在各自的领地上建立国家。这种封建结构,好比一家总公司在各地开设了数十家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分公司。各诸侯国在内政方面有很强的独立性,在正常情况下,周天子基本上不予以干涉。但是,在军事和外交方面,各诸侯国均要听命于周天子,即所谓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除此之外,诸侯国还对天子负有进贡和朝觐的义务,如果不按时进贡或朝觐,天子可以“削藩”。对于不服从领导的诸侯国,周天子还可以派兵攻打,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号召其他诸侯出兵协助进攻。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