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生物世纪
作者:
极品白菜
2022年。
中科大校内。
西区AED。
楼体外部,由启功先生所提的‘图书馆’三个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字里行间散发着融入每个科大人血脉中的坚韧与朝气。
与此同时,图书馆内。
一位年轻的男子正独坐在无人一角,奋笔疾书:
“众所周知。”
“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
“大概在在2000年前后吧,这句口号不知不觉就流行开来了,之前计算机其实也很火,但大家都知道那时候纳斯达克崩了,互联网的泡沫爆破,生物更是承担了重要的历史使命。”
“这些反映在一群高中生身上,就是生物成了那时候各个学校分数线最高的专业,基本上不是第一就是第二。”
“甚至大二时候的转系热门榜中,生物也是名列第一。”
“当时我们专业的同学都戏称,咱们也算是放弃了进清北的机会来拥抱21世纪的未来的。”
“结果谁能想到,十几年过去,‘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成了我们本专业人士共同的笑谈——笑谈的并不是这句话本身,而是我们这群学生物专业的人。”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随后年轻人顿了顿,似乎感应到了什么,拿起手机按开了屏幕。
结果手机没有任何信消息传来。
年轻人嘴角一抽,低头继续写了起来:
“其实在我看来,‘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本句话现在越来越能看到会成为现实了。
现在生物行业的发展趋势其实已经逐渐明朗,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生物学上的领域都可能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得到突破。”
“行业中的优秀人才当然也能够获得名誉和经济上的双重丰收的——身边就有很好的例子,某学长滕校前十高校博士毕业,现在在国内基因测序创业公司做CTO年薪百万,公司若是能上市就能身价破亿。”
“这十年,计算机,物理,自动化等技术运用于生物科学岂止是突飞猛进?
别的不说,你看看医院里面诊断设备,和十年前比比,进步了多少?”
“十年以前,生物测序还是一个极其高昂、能发大paper的项目。
现在呢?
像样一点的医院都能做了。”
“又例如十年以前,基因定位也是个大项目,耗时耗力,而现在它的价格已经低到起点作者都能承担的起了。”
“十年以前,生物学界还流传着一句话:
生物学家整天做实验分析数据,计算机和数学家分析解释数据。
可现在呢?
生物系的博士毕业要是只会做实验,不会几门语言,不会R,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了。”
“如今30年过去,外行对生命科学认识还停留在花花草草,种田施肥,鸡鸭鱼肉,望闻问切,开刀打针,打枪跑PCR…还停留在工作不好找,出来没人要的时候......
“殊不知,生命科学早就今非昔比了。”
“比如2012年左右开始火的大数据,就是生命科学在08年开始的测序技术飞跃推动的。
此外AI,machine learning,遗传算法,哪一个不是生命科学带起来的?
我从科大少年班开始学习大数据的分析,11年开始接触AI和machine learning,这些都是在生命科学专业的专业课程里学的。
而这些概念是什么时候火的?——最少往后三年!”
写到这儿。
青年的情绪也逐渐有些被调动起来了,写出的字迹也不由深刻了几分:
“目前来说,整个生物圈最大的问题就是卷。”
“这就像是抽奖,抽奖不需要智力,谁都能上,只需要钱和劳力,于是大家就卷吧。”
“大家知道的的很可能会中奖的号码就这么几组,于是经常出现多个课题组试图抽取同一个号码的情况。”
“先抽到的就占先机,然后就开始拼速度,学生干活干到11点,周末不休息;
学生把结果发给导师,导师半夜爬起来审核提交。”
“宁可把自己辛苦得到的抽奖号码送到垃圾期刊那里发布,也要快对手一步。”
“于是乎,名校教授、作品等身的研究者,因为抽奖先后次序的争议打得天昏地暗,体面尽失。”
写着写着,青年忽然回过了神:
这可是自己博士答辩的材料,后半部分显然是不能出现在那种场合的。
于是他摇了摇头,将这部分的文稿从字体中心划了个长横。
与此同时,青年不远处的书桌上忽然传来了椅子磕碰的声音。
青年此时思路已断,便下意识的抬头望去。
发现原来是一对已经完成学习的狗...咳咳,小情侣离开座位时传来的响动。
青年忽然想到了自己的纸片人老婆,今晚是去找蒂法还是爱丽丝呢?
随后他回过神,轻轻甩了甩头,继续写道:
“当然了,就目前而言,生物这个领域距离标准的爆发可能还有一定距离。”
“一个像计算机那样爆发的学科有什么条件呢?”
“我认为是有三个前提:
1.低成本开发。
2.高容错让开发人员能快速立项并迭代。
3.2C的商业模型。”
”而很遗憾的是,目前生物相关的产业并不具备该条件。
“比如转基因的作物需要极高的研发成本——类似Monsanto的巨型筛选机器,且容错率低,一个花粉飘出去就不得了。”
“又比如新药研发成本高,容错率同样低的离谱,FDA因为各种内在外在的原因要求严格。”
“这就导致了生物的创业对资源的依赖性高且推进速度慢,很难产生爆发。”
写完这些,青年深吸一口气,总结道:
“但是我认为,这些难关终有一天将会被克服!”
“我敢笃定,21世纪,依旧将是生物的世纪!”
“这是无数生物科学领域前贤的追求,也是我毕生的梦想!”
“答辩人:徐云。”
写完这些内容,青年悠悠伸了个懒腰。
将钢笔仔细盖好,收拢文件。
最后检查了一遍周围。
发现没有东西遗落后,年轻人带着自己的东西走出了西区图书馆。
回到自己在校外租的小房子后,年轻人脱下眼镜,以一个“太”字的模样仰躺在了床上。
他就这样漫无目的的盯着天花板。
过了一会儿,只见他无奈的摇了摇头,嘴角扬起一丝苦笑:
“焯,要不是有外挂,谁tm会学生物啊?”
在床上呆滞了一会儿后,徐云翻起身,环视了周围一圈。
这是一间总面积四十多平米的单身公寓,装修不算特别豪华,但胜在地段安静,私密性相对较高。
虽然科大在19年那会儿翻新了部分东区的宿舍,不过除了代培生外,硕博的宿舍条件其实都一般。
比如硕士是四人一间,博士双人间——当然了,科学岛那边的会好点。
不过徐云选择在校外独住并不是由于宿舍环境糟糕,而是因为.....他身上有个秘密。
徐云,现年24周岁。
性别男,性别认知男,非极端动物保护人士,非极端环境保护人士,无抑郁症,爱好女。
社会称谓为那个男的,如果能上新闻大概会被称为该男子,偶尔莫名其妙啥事没干还会被扣个姓氏——蝈。
他在15岁那年考入了科大少年班,19岁本科毕业,毕业后没有选择学硕,而是申请了直博。
徐云直博的方向是合成生物技术与系统生物工程,这也是以物理出名的中科大内一个相对有名的生物学博士点,目前即将拿到博士学位。
除此以外,他还有个凝聚态物理的硕士在读,学位证距离到手也不是很久了。
读过少年班的朋友应该都知道。
无论是USTC少年班还是姚班智班、图灵少年班,这些顶尖殿堂中对于学霸的称呼往往都是XX神。
比如曹神、韩神、韦神等等。
因此自然而然的,徐云也获得了一个徐神的称号。
不过学霸这种生物在学术方面虽然近乎无敌,但在生活中他们却经常显得性格迥异,甚至会被视之为怪人。
比如当初网络大火的韦神韦东奕,外表上看上去甚至似乎有些呆滞,因为他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想着学术方面的问题。
还有一些学霸天才甚至连自理能力都没有,生活琐事都需要父母随行照顾。
上辈子的徐云其实也是这种情、智商严重不对等的‘天才’之一,虽然没有离谱到衣食住行都要父母帮助,但交集圈方面近乎是零,直到30岁后才相对好了一点。
看到这里,不是星际玩家并且懂得ban猛犸的同学想必已经注意到了某个词:
上辈子。
没错,上辈子。
徐云是个重生者。
不过比起其他一些重生者前辈,徐云的重生却有些特殊。
那是2041年的一个冬天,徐云正在写一本名叫《吴凡去哪儿》的网络小说呢,结果写着写着忽然头昏脑涨,一头就栽倒到了键盘上。
醒来时发现自己重生到了15岁那年,也就是科大少年班物理二轮答辩的第二天。
这也是徐云印象很深的一个人生节点——因为那年的答辩题目很有意思:
解答题有一题讲的是一群小绿人去黄金星球挖金矿结果摔死了,要求按照两种不同形状倾角计算掉落时间,还要求自己构想出飞船外观的素描图。
另外还有一题给了条件是大气层厚度为h,众同学纷纷叹不合理,因为表面的粒子速度空间和向同性向外飞就不再是h了....
该题还声称大气层均匀也是神奇,所以徐云最终选择把这题的分数上交给了国家,没办法,强迫症晚期了。
而作为一位长期写网络小说的重生者,徐云自然知道重生这种设定的爽点:
依靠对未来各种事件走向的了解提前布局,从而赚取大量的金钱与社会地位。
但就当徐云信心满满的回溯记忆时,却发现自己的脑海中一片空白,只记得零零散散的几件事:
比如长跑比赛决出了冠军、贾某人依旧是声称下周回国,三十年后天足还在盘点米兰等等.....
除了以上这些事,徐云唯一记得的就是自己三十岁前所学的学术知识。
其他具体衍生出的科学技术啊、历史大事啊、比赛结果啊全然没有丝毫印象。
但另一方面。
比起记忆的模糊,徐云四十多岁的心态与阅历却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这使得他无论是在待人接物还是自制力方面,都要远比同龄人成熟。
正是基于这点,徐云这辈子才能做到24岁博士毕业——上辈子他博士毕业的时候都28了。
而事实上,发生在徐云身上的变故远不止如此......
卧室内。
只见徐云用左手大拇指揉了揉太阳穴,心中默念了一个语义不明的音节:
????
随着字节的出口,徐云顿时眼前一暗。
当他回过神后,早已处在了一处幽暗的空间里。
这处空间面积不大,拢共也就二十平米左右,除了中央有着一个直径两米左右的碧绿色圆环外,空间内没有任何其他东西。
此时此刻,圆环上头正闪烁着一个数字:
300/300。
这处空间出现于徐云重生后的第二天,距离眼下正好十年。
空间的大小、样貌在一开始时就是现在这般,边界由某种坚硬的固态物质组成,反正比波硬很多。
只不过在最开始的时候,中央圆环上的数值是‘0/300’。
并且当时空间给出了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个提示:
圆环数值将根据‘面壁者’掌握的知识量正向增加,并且第一个博士学位必须为生物方向——圆环数值被徐云称为知识点。
也正因如此,上辈子搞物理的徐云就莫名其妙的‘叛逃’到了生物领域,而这在以物理出名的科大少年班简直万年难得一见。
如今徐云花了整整十年的时间,终于随着今天答辩内容的书写完毕,成功将这个分值推到了满值。
或许是感应到了徐云的出现。
几秒钟后,圆环忽然开始缓缓的旋转了起来。
接着又过了几秒钟。
光圈上突兀的出现了三道门,每道门上赫然有着‘100’的字样。
与此同时,徐云的心中忽然冒出了一股明悟:
自己可以消耗100点的知识点,任意开启一扇门,并且一定时间内只能开启一道。
实话实说。
饶是作为一位重生者,见到这一幕发生在自己眼前,徐云心中多少还是有些发憷的。
他甚至想过要不要把这事儿告诉自己的导师潘帅,但这一念头刚刚冒出,面前那个‘300’便瞬间化成了‘404’三个数字。
徐云见状只好作罢。
紧接着,过去十年间寒窗苦读的一幕幕场景,开始逐帧逐页的浮现在了徐云眼前。
随着最后一道画面翻过,徐云深吸一口气,走向了最左边的那扇门。
什么?
你问为什么是左边?
当然是左边的次数多啊!
作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生人,徐云也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哈迷。
虽然在这几年无论是罗琳本人还是几位主演都在舆论方面有些骚操作,但哈利波特这本书确实还是不错的。
纵使四十年后,徐云也还记得海格的大胡子、阿瓦达啃大瓜、伏地魔那插座似的鼻子和伏黛恋,以及.......
原著中对‘门钥匙’和‘移形换影’的描写。
而此时此刻,徐云的感觉便与乘坐门钥匙差不多:
仿佛在滚筒洗衣机里搅拌的眩晕感,滴滴答答的类似倒计时般的钟摆声,以及某种尖锐的耳鸣相伴......
估摸着当初比克大魔王被魔封波塞进电饭煲国际大酒店的时候,入住体验也和这差不多吧。
总而言之。
一顿强烈的眩晕之后。
啪嗒一声,徐云摔到了地面上——正脸朝地。
不过奇怪的是,他居然没有感觉到丝毫的疼痛。
随后他张开眼,发现自己此时正趴在一个人的身上,此人也是面部向下,嵌进了松软的土地中,只留下了一头狮子般的金发。
徐云见状,连忙从此人身上爬开,小心翼翼的将他从土里翻了出来。
这是一个很年轻的男人,鼻梁高挺,眼眶很深,眉角斜向上收敛,面相上带着几分桀骜。
男子的胸口正在微微起伏,犹有呼吸,看上去只是很普通的昏迷。
但在他对面,徐云的呼吸却骤然停滞了起来。
作为曾经的物理从业人员,此人画像上的面容早已刻在了徐云的DNA里,并且徐云还不止一次的在动漫和网络小说里见到过他棺材板颤动的样子——尽管他实际上是被火化的。
他的名字叫......
艾萨克·牛顿。
在徐云生活的21世纪,哪怕是小学生都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几百年前,某天牛顿不知干啥心血来潮,跑到了一颗苹果树下幻想人生。
然后一颗苹果啪的一下砸到了他的脑袋上,这位物理大能仿佛就此被砸通了任督二脉,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比如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至今仍保留着当年牛顿就学时住的宿舍,推窗可见一棵苹果树。
剑桥对外宣称这就是砸在牛顿头上的那个著名苹果繁衍的后代——约翰牛历史学会还把那棵树定为了百棵名树之一。
但实际上,这个故事的发生地点和过程其实是非常有争议的。
目前相对主流的一种看法,其实是牛顿是在自个老家伍尔索普躲避瘟疫的时候想到的万有引力定律,并且待的大概率是在一棵毛栗子树下.....
想象一下。
我们的牛逼顿祖师爷如果真的是被一颗长满着尖刺的毛栗子砸到了性感的卷发上......
那么万有引力定律大概是在医院里提出来的吧。
不过对于这种看法,还有一些人持着鲜明的反对态度。
比如斯蒂克利对牛顿的亲访、高卢哲学家伏尔泰、牛顿在皇家造币厂时的助理及他外甥女的丈夫约翰·康杜特、牛顿的侄女巴顿、克里斯托弗·道森等人,都声称牛顿亲口提及过苹果树。
这么多人互相印证此事,使得整个苹果树的真相扑朔迷离。
所以目前比较客观的一种判断,应该是牛顿在家乡躲避瘟疫时见到了苹果落地,但多半没有被砸到脑袋。
不过无论本土如何众说纷纭,徐云此时很想用逼乎体说一句话:
在现场,牛顿被苹果砸的事情是真的,因为我就是那个苹果......
另外顺便求助一个问题:
苹果太大,好像把牛顿砸晕了该怎么办?!
年轻的艾萨克牛顿感觉自己的脑袋有些迷糊,地面硬邦邦的,背后隐隐的传来了一股阵痛感。
在一年前左右,伦敦忽然爆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鼠疫。
鼠疫由伦敦向外蔓延,约翰牛王室逃出伦敦,市内的富人也携家带口匆匆出逃。
剑桥居民纷纷用马车装载着行李,疏散到了乡间。
伦敦城有1万余所房屋被遗弃,有的用松木板把门窗钉死,有病人的住房都用红粉笔打上十字标记。
离伦敦不远的剑桥大学被迫停课,校园关闭,师生都被疏散到乡间。
这时刚刚取得学士学位的牛顿,被迫拉了一车书和仪器返回了林肯郡的家乡农庄躲避瘟疫。
家乡伍尔索普的农庄宁静得如同世外桃源,母亲热情地欢迎他,还有那三位同母异父的弟弟妹妹们也比以前懂事........好吧我编不下去了。
总而言之。
伍尔索普确实静谧的仿佛与世隔绝,但牛顿的家庭关系却着实不怎么样。
在牛顿出世前,他的父亲老艾萨克就因病去世了,双亲只剩下了母亲汉娜。
而在牛顿才3岁的时候,汉娜决定改嫁他人,而且是一个比她大了30岁左右的老头——纳巴斯·史密斯。
有趣的是,史密斯的求婚方式很特别:
两人并未见面,他让一个仆人送出求婚信,向汉娜提出求婚。
经过家庭讨论,最终汉娜决定撇下3岁的小牛顿,搬去和史密斯同住。
真*亲妈。
8年后史密斯去世,11岁的牛顿被接到了汉娜家里,并且按照汉娜的想法,牛顿今后最好的成长方向就是做个庄稼汉。
如果不是他舅舅以及中学校长的帮助,使得牛顿最后成了个减费生。
现在的牛顿差不多可以把顿字去掉了。
因此由于疫情原因返回家乡的牛顿,眼下对于母亲和弟弟妹妹的态度并不算好。
今天上午一大早,牛顿就因为耕田的缘故和汉娜又吵了一架,烦闷之余便带着一本书册,准备到庄园内常去的一处石壁后方算几道数学题。
他在去年发现了将二项式展开成级数的简单方法,但却卡在了化简二项式(P+PQ)^m/n这关。
虽然心中隐约有些思路,但却无论如何都捅破不了那层膜,年轻的牛子有些头疼。
结果走着走着,牛顿忽然察觉到不远处的一棵苹果树隐约有些响动。
时值大白天,因此牛顿也就没什么顾虑的走到了树木下方,打算看看是不是有什么小动物在上头。
结果还没等自己抬头呢,便感觉有个东西落到了自己背部,接着顿时眼前一黑,彻底失去了知觉。
嗯?知觉?
意识到自己能明确感知到身体反馈、意识也能进行正常的思考与回忆后,牛顿立马睁开了眼睛。
结果刚一抬起眼皮,他便见到了一张男人的脸。
这是一副与欧洲外貌有些不同的面庞,黑发黑瞳,脸部线条没有西方人那么立体,相对比较婉约。
这里科普一件事。
牛顿由于家庭特殊的原因,在学校的时候没少被同学嘲笑,甚至还被欺负过不少次。
这事儿换做一般人无外乎两种办法:
要么默默承受,要么就去找老师打小报告。
但牛顿偏偏选择了第三种办法——自己成为校园暴力,互相伤害。
因此在打架这方面,牛顿基本上是同龄人的拳王,差不多李景亮那档的。
加之此时疫情泛滥,许多逃难之人成了不稳定的因素。
因此牛顿在回过神后,压根就没去注意面前男子那饱满的精神面貌,也没去细细品味那关切的眼神。
而是肌肉记忆般的就顺手抄起了身边的一本书,径直朝面前的男子砸去。
这本书叫做《Holy Bible》,厚度大约五厘米,鎏金硬质金属书皮,重达......
1.56公斤。
于是乎。
只听啪的一声,徐云应声而倒。
“嘶——好痛.......”
不知过了多久,徐云一手揉着额头,另一手撑着身子,缓缓的从床上醒了过来。
等等,床?
意识到了什么的徐云连忙看向自己的身下——没错,自己正躺在一张床上。
这是一张普通的单人床,通体木质结构,表面铺着一张灰色的绒毛毯子。
随后他抬起头,朝周围看去。
他所处的是一间不大但采光极佳的木制楼房内,面积不大,大概三十多平米。
屋内除了自身所躺着的木床外,还有一个木制衣柜、一张书桌、两把凳子、一把躺椅和几盏灯具,其中躺椅上杂乱的堆着一些衣物。
其中很有代表性的是一种类似长统袜或紧腿的裤子,这玩意儿徐云在选修西方历史的时候学过,叫做胡斯裤。
那条倒披在椅子上的胡斯裤外露着内部的材料,可以看到一些细碎的布革和发黑的羊毛——这种情况在十七世纪很正常,胡斯裤是很典型的外部华贵内头遭乱,也就是传说中的门面裤。
有些经济实力不强但很在乎‘体面’的家庭,甚至会塞着干草和谷康。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