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沧桑百年---为您讲述那段离我们并不遥远的历史
作者:
京城老九
日期:2022-05-17 14:04:57
引子
“初疑邻女施朱染,又似宫嫔剪裁成;白白红虹千万染,不如雪外一枝横。”
南宋诗人刘克庄的这首《罂粟》,是描写罂粟花优雅动人的姿态,白色的清雅绝俗,红色的娇艳靓丽,一语述尽此花令人怜爱的姿容。
除了这位刘先生,历史上还有很多文人也都留下过对罂粟花的赞美之词。但是这些古代先贤们却万万没有想到,就是这种清丽脱俗还能治病滋补的神奇花朵,却在几百年后给他们的国人,带来了一个又一个难以磨灭的痛苦和灾难。
据说罂粟在5000多年以前就已经被人类发现。大约在唐朝的时候,由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带到了中国,除了供人观赏外,还可以制作成止痛安神和治疗反胃、痢疾等疾病的药材以及益阳补遗的滋补品。用罂粟籽所提炼出的罂粟籽油,更成为了千百年来皇室贵族的御用营养品,唐太宗李世民甚至还册封过罂粟籽为“御米”专用。
宋代医药学著作《开宝本草》中,甚至将罂粟称作“药中之王”,说其能治百病。这个说法也被明代李时珍收录在《本草纲目》里。当然治百病的说法有些夸张,但罂粟的药效还是得到了历代医者的肯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经过人类的不懈努力,终于在罂粟的深加工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可惜的是这个进展却是朝着错误的方向进行的。
有人发现将罂粟果实的汁液提炼烘干后做出来的东西,不仅可以制成药品,还可以通过吞服和煎饮的方法,使人进入如仙如醉的梦境,并且对此产生依赖,再难自制。
可是没过多久,这些早期的食用者发现,过量吞饮这些东西极有可能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后来又经过不断地摸索,逐渐发展到和烟草混合在一起吸食。最后总结出,就着灯火将这些东西烤化,并用一根竹管吸食的效果最好。
相信大家都知道了,这种东西就是鸦片。
我不清楚鸦片是不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丨毒丨品,但可以肯定的是,鸦片是对中国和中国人民伤害最大的丨毒丨品。
我为您讲述的这段历史,就是从它开始的……
日期:2022-05-17 14:39:31
第一章搞不定的鸦片
根据资料记载,最早开始做鸦片生意的是葡萄牙人,具体是什么时间进入的中国说法不一。不过可以确认的是明代成化年间就有专门贩卖鸦片的商人了。他们先将鸦片运送往澳门,然后向内地转卖,但是数量不多。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时候的鸦片是以药品来对待的,进口的关税也是按照药材来收取的,所以贩卖鸦片是公开合法的。不过当时的鸦片价格很贵,据说跟黄金差不多,属于奢侈品,一般老百姓是消费不起的。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了清代顺治时期。
然后,形势变了。
先是吸食鸦片的方法,在这个时候传到了中国。于是就有人实践了一下,而一旦吸食就难以自拔。就此抽大烟开始成为了有钱人闲时的一种消遣。没过多久,连一些穷苦的老百姓也开始沾染上了这种恶习。
吸鸦片的人越来越多,其结果必然导致鸦片需求量大增。不仅进口的鸦片数量不断增加,在广东、福建、四川和云南等地,甚至出现了种植罂粟的情况。
等到了雍正年间,鸦片已有星火燎原之势,并且愈演愈烈。
日期:2022-05-17 15:19:38
无奈的禁烟
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当时的清政府对鸦片是放任的,所以才导致这种情况。
其实不然。清政府不但没有放任,而且还大力度的打击鸦片贸易。甚至发扬了愚公移山的精神。
老爸干不完,儿子干;
儿子没干完,孙子干。
雍正七年(1729年),雍正皇帝就颁布法令,明令禁止贩卖鸦片和开设烟馆。贩卖鸦片的,先是带着枷锁在衙门门口罚站一个月(枷号一月),然后到边远山区保卫祖国(边关充军)。开烟馆的更严重,直接死缓(绞监侯)。
要说这个禁烟令的处罚也不算轻了,可实际执行效果却可以忽略不计。
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很简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自从法令颁布以后,毒贩和瘾君子们就一直在研究这份朝廷下发的文件。随之被他们发现了一个重大漏洞。
这项禁烟令只是明令禁止贩卖鸦片,不禁进口鸦片;只禁开设烟馆,不禁吸食鸦片。鸦片照样以药材的形式进口到中国,也照样可以按照药材来买卖,只是换种说法而已。
不过也不能说法令就没用,在当时还真抓了不少贩卖鸦片的毒贩,可官司打来打去,最后大多都是以鸦片是药材为由无罪释放。
说白了就是发现了就抓,抓了就放,禁了白禁。
当然,雍正也不是白痴。没过多久就发现法令的漏洞,随后又颁布了禁止吸食鸦片的法令。
又当然,瘾君子们也不是白痴,谁吸丨毒丨还满大街嚷嚷,或者躺在马路上抽大烟。自己买回家偷偷享受,当兵的还能天天挨家挨户的搜烟鬼。笑话。
最后还是那句话,禁了白禁。
就这样,清朝政府与毒贩和瘾君子们斗智斗勇,历经雍正、乾隆两朝,禁烟法令不断补充、不断更新,却依然毫无效果。
也不能说毫无效果,根据不完全统计,鸦片的进口数量从雍正朝以前的200箱,到乾隆末年时已经超过了4000箱。做个小说明,当时的进口鸦片大致分为三种,孟加拉产的“公班土”,西印度麻洼产的“白皮土”和土耳其产的“金花土”。“公班土”一箱是一百二十斤,“白皮土”和“金花土”每箱一百斤。四千箱最少也得有四十万斤。
吸鸦片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有很多朝廷官员和士兵也开始陆陆续续的加入到瘾君子的行列中。并且随着鸦片进口数量的激增,导致了大量的白银外流。
这可咋整,禁烟还禁出反效果来了。
就在这种鸦片越禁越泛滥的情况下,禁毒的接力棒传到了嘉庆皇帝手中。
在认真听取了官员们的意见和仔细分析了禁烟斗争的形势后,嘉庆终于发现了禁烟法令最大的漏洞所在,于是立刻颁布诏令,停止征收鸦片税,禁止一切鸦片进口,并宣布禁止在内地种植罂粟。
至此,鸦片贸易成为了非法贸易。
客观的说,嘉庆的这次禁令比之雍乾两代更为坚决,也更为彻底。如果他的前任在一开始也能这么彻底的掐断鸦片的源头,也许就不会发生几十年后的种种悲剧了。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却有很多“但是”。
虽然嘉庆的禁令很坚决,但是禁烟的难度却越来越大了。
当时中国吸食鸦片的人越来越多(内地嗜食者渐众),通过贩卖鸦片而谋取暴利的毒贩也越来越多(贩运者积岁而多)。
历史在继续,禁烟在继续,贩毒也在继续。
新政策出台了,紧接着对策也出来了。
明着禁,暗着卖。
有人查,拉下水。
在鸦片贸易被明令禁止后,所有的鸦片交易全部转入“地下”。从原来的“明争”改为“暗斗”。
有的毒贩甚至买通了当地的缉毒官员,不仅给钱还给鸦片。当然,这些鸦片不是送给他们享受的,而是让他们上缴给朝廷邀功请赏的。
既有灰色收入,还能搞出政绩,这样的好事大清国的缉毒官员们当然不愿意放过。鸦片也就当然的越禁越多。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这位中国历史上禁毒态度最坚决的皇帝在热河病逝。其次子旻(mín)宁即位,年号道光。
对嘉庆皇帝来说,鸦片问题也许算不上什么大问题,毕竟对于诺大的中国来说,当时鸦片所带来的影响还没有那么可怕。这个问题就留给接班人解决吧。
日期:2022-05-18 14:41:54
第二章 道光
优秀的皇子
爱新觉罗·旻宁,这位清朝第八位皇帝是带着光环继位的,他不仅是清代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甚至在他当皇子的时候,就已经积攒了超高的人气。上至嘉庆,下至群臣,一致认为旻宁会是大清帝国最理想的接班人。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出生的旻宁,自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九岁跟随祖父乾隆皇帝狩猎的时候居然打到了一只鹿。都说“隔辈亲”,看到自己的小孙子这么有出息,当爷爷的自然高兴,当即就赏赐了花翎和黄马褂。
嘉庆皇帝对这个儿子也是格外疼爱,悉心栽培。除了要他刻苦读书外,还格外要求他修身养性,磨炼自己的性格。对于父亲的培养和期许,旻宁自己也很努力,在刻苦攻读文化课的同时,也加强体育锻炼,尤其是在射击方面展现了不错的天赋。简直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所谓付出就有回报,嘉庆年间的一个突发事件,让旻宁着实的出了一把风头。
嘉庆十八年(1813年),嘉庆皇帝例行去木兰狩猎,旻宁也跟随着一同前往。可惜天公不作美,连日阴雨绵绵。看着这天气,别说打猎了,连个篝火晚会也开不起来,嘉庆就不让旻宁在这耗着了,还是赶紧回家复习功课吧,于是乘兴而来的旻宁踏踏实实的回家写作业去了。
回到皇宫的旻宁继续着每天上课、写作业、锻炼身体的日常活动。可没过几天就出事了,而且还是大事!
天理教徒勾结宫内太监居然攻进了紫禁城!
这紫禁城哪是随随便便就能进的,即便是当今,也得先预约后买票才能进。更别说二百多年前了。
对于天理教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清廷上下顿时一片惊慌。而天理教徒却趁官员和侍卫们慌乱之际,迅速攻进紫禁城东华门、西华门,直奔皇宫杀来。
当天理教徒杀进皇城冲击养心殿时,旻宁正在上书房读书,闻听有贼人进攻皇城,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惊慌失措,而是充分展现了一个帝王接班人的风采,临危不乱,镇定自若,当即跨刀持枪出门查看。
这时已经有天理教徒冲到养心门外,正爬墙要往里边跳。此时的旻宁凭借着多年来刻苦的训练,犹如“狙神”附体,二话不说,连开两枪,射杀了两名天理教徒。(发鸟铳殪< yì>之,再发再殪)。见到两个打头阵的教友死的这么突然,剩下的天理教徒顿时就傻了眼,再也没人敢冒着被爆头的风险翻墙了。
眼看暂时阻止了天理教徒的进攻,旻宁随即下发了几道命令。先是命人出宫将情况汇报给还在路上看风景的嘉庆;之后又下令关闭紫禁城四门,并命令在京的各路部队火速驰援皇宫;然后跑到储秀宫安慰母后钮祜禄氏。看到母后安然无恙,安排好对储秀宫的布防后,又亲自带着侍卫到西长安街一带查访。
虽然天理教这次攻击紫禁城的行动声势不小,但毕竟人数太少,也就一二百人,还没紫禁城里的房间多呢。去过故宫的人都知道,即使再给他们多一倍的人,进了紫禁城稍不留神也能走散了。于是随着各路驰援部队的集结,天理教的这次起事被迅速的扑灭了。
还在回京路上的嘉庆得知奏报后大为震惊,谁能想到出门打个猎,家还被偷了。在恼怒之余对儿子在这一事件中冷静的应对和英勇的表现还是惊喜不已的。随即封旻宁为智亲王,连他使用的那把鸟铳也命名为“威烈”。
这里交代几句,很多书上都称旻宁用的是鸟枪,您可别误会,这枪可不是打鸟的。而是中国人自己仿造的火绳枪,这种枪被称为近代步枪的雏形。只是枪机形状犹如鸟嘴,所以称为鸟嘴铳或鸟铳。
受封亲王后的旻宁更是备受嘉庆器重,朝廷上下也是交口称赞,一时风光无两。
此时的旻宁31岁,风华正茂,确实是英勇果敢,可惜二十几年后的他,再次面对兵临城下的局面时,已经没有了这时的果敢与坚毅。
日期:2022-05-18 15:01:26
拿鸦片也没辙的道光
如果说道光皇帝在皇子时代表现出了英勇果敢的优秀品质,在继位后就立刻展示出了超强的政治手腕。
刚举办完登基大典的第十天,他就找了个由头撤换了领班军机大臣,从而对领导班子进行了改组。从这件事上看,道光真是充分继承了嘉庆的政治基因,也承袭了嘉庆当年对付和珅的手法。
随后在位的三十年里,道光皇帝整顿吏治,整厘盐政,通海运,平定张格尔叛乱,并力行节俭,勤于政务。
应该说如果没有鸦片问题,道光在中国历史中算得上是一个评级中等的皇帝,甚至可以评到中上等。尤其是作为一个皇帝能够坚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实属不易,这也是最令史学家们称道的一点。
可惜,还是那句话。历史没有“如果”。
鸦片问题始终是摆在大清帝国面前的一座“大山”。
现在轮到道光挖了。
道光对鸦片问题也确实很重视,在即位伊始就将禁烟作为了工作的重点之一。先后处理了几个禁烟不力的官员,又责令沿海各省督抚,加强防范鸦片措施,加大打击走私力度。不断地加重对贩卖鸦片和吸食鸦片的惩罚力度。
总之是把能想到的办法全用了,但结果却很无奈。
鸦片依旧泛滥着,走私依旧猖獗着,白银依旧外流着,大臣们依旧在献计献策着,道光皇帝也依旧对鸦片继续无奈着。
道光十五年(1835年)的时候,进口鸦片数量已经突破了三万箱。每年白银外流至少达到了1000万两,这还是保守估计。
道光是真没招了。
直到一个人的出现使情况发生了变化。
您可能猜错了,这个人不是林则徐,此时的林大人还在江苏巡抚的任上总结鸦片屡禁不止的经验教训呢。
我说的这个人叫许乃济。正是因为他所提出的一个对禁烟的新思路,引发了一场决定中国历史走向的争论。
日期:2022-05-18 16:33:42
“弛禁”还是“严禁”?这是个问题!
正当邓廷桢在广东热火朝天的进行禁烟战斗的同时,北京又爆发了一场广泛的争论,争论的主题是关于彻底清除鸦片交易的最佳方法。
虽然朱嶟、许球和袁玉麟三人,把鸦片对祖制、法制、政治、经济、农业、国防等全方位带来的危害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但并没有给出能根治非法鸦片交易的具体办法。
道光十八年(1838)四月,鸿胪寺卿黄爵滋上疏道光,经过一番对“弛禁论”的批判后,针对鸦片为何屡禁不绝的问题,给出了新的答案。
“鸦片之所以泛滥成灾,丨毒丨品走私之所以屡禁不止(贩烟之盛),全是因为烟民太多(食烟之众)。如果解决了烟民问题,鸦片和鸦片走私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外夷之烟,自不来矣)。”
怎样解决烟民的问题呢?
“建议将所有一年之内仍戒不掉烟瘾的吸食者一律定为死罪,在职官员如有吸食者,罪加一等,且子孙不许参加科考。”
这篇奏疏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严塞漏卮(zhī)以培国本疏》,史学家们将黄爵滋的这套方法称之为“严禁论”。
道光在看完这道奏疏后,并没有表态,而是又一个顺水推舟,将奏疏分发给全国各地的将军督抚们,要求他们各抒己见,尽快复奏。
从对许乃济“弛禁论”的争论,到对黄爵滋提出“严禁论”后引发的大讨论,被很多的近代史学家统称为“弛禁严禁”之争。
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在对黄爵滋提出的“严禁论”的争论中,“弛禁论”和“严禁论”的区别,并不是到底该不该禁烟,也不是对于鸦片走私的惩处力度的轻重,而是在于怎样对待吸食者态度上的差异。具体的说,是以是否同意将戒不掉烟瘾的烟民处以死刑来划分为严禁派和弛禁派的。此时所谓的弛禁派的观点是和许乃济的那套理论是有根本差别的。
所以这次争论的焦点是如何才能有效禁绝鸦片的方法之争。
虽然对禁绝鸦片的方法还在讨论中,但斗争的大方向是确定了。道光立刻查办了几个吸丨毒丨的皇亲国戚,并降了许乃济的职。
然而,具体怎么禁烟?让谁去禁烟?道光心里还一直在犹豫。
就在道光举棋不定的时候,时任湖广总督的林则徐上了一道奏章,看完后道光终于长舒了一口气。他相信如果重用此人,持续几十年的鸦片问题,将会彻底得到解决。
日期:2022-05-19 11:35:16
然后阐述了对鸦片贸易的看法:
“恢复以前对鸦片的贸易政策,按药材纳税,且交易时只能用鸦片换取我国的土特产。任何白银一律不能从海关流出,一经发现销毁鸦片,没收白银。据此办理就能根本上阻止白银外流。”
另外,在另一封奏章里建议道光,批准在内地种植罂粟。为了方便道光理解,奏折的作者还举了个例子:
“明朝由菲律宾(吕宋)引进的淡巴菰(就是烟草),最开始人们在吸食的时候也出现了头晕恶心的症状(食者欲眩),可后来经过我国人民的种植改良,之前的不良发应竟然都消失了(食之亦竟无损于人)。那么在内地种植罂粟,也会将鸦片的不良作用清除掉(既无大害)。况且国产鸦片越多,进口鸦片也就越少,这样不用禁止,进口的鸦片慢慢的就消失了(外洋之来者自不禁而绝)。”
这是对外的,还有对内的:
“农民可以在晚稻收割后,种植罂粟,而罂粟在二三月份时就开花结果了,将果实取下后,接着就可以种植早稻。这样既不影响地方生产(无碍于地方),还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收入(大有益于农夫),何乐而不为。”
“如果按照这些方法办,那么大清国的税收增加了,白银不外流了,国库充实了,天下太平了,农民的生活富裕了。”
综上所述,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压根就没必要禁烟!
这两篇奏章的作者就是许乃济,时任太常寺少卿。他的这套理论,在历史上被称为“弛禁论”。
许乃济,字叔舟,号青士,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出生,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嘉庆十四年(1809年)的进士。中国最有名的政治家之一。
后边的称号可不是我给的,那是伟大的马克思先生在他老人家所著的《鸦片贸易史》里给予的。
事实上许乃济也确实很有名,至少在当时是颇有名声的,因为他和他的五个堂兄弟都考中了进士,先后进入翰林院,被人借用北宋扈蒙所说的“五凤齐飞入翰林”来赞扬他们。至于是不是能被称为政治家,那就见仁见智吧。
在这里我补充几句,“弛禁论”的观点,并不是许乃济最先提出来的。早在道光十三年(1833年),广东的一些士绅和文人就已经开始倡导鸦片弛禁了,还特意写了一些关于弛禁鸦片利大于弊的文章公开发表,并且向广东司法监察机关的主管领导,广东按察使进行游说。
当时担任广东按察使的就是许乃济。他看过这些文章后如获至宝,随即推荐给了两广总督卢坤和广东巡抚祁贡。卢坤等官员们对禁烟早已经彻底丧失信心了,所以看到这些文章后佩服的无可无不可(见而心折)。立刻将这些文章整理归纳成《粤士私议》,作为一封奏章的附奏,于道光十四年(1834年)上疏给道光皇帝。
奏章的大意是:
先表示目前禁烟的形势进展的非常困难(骤难挽回),然后针对广东士绅们所写的文章作了客观的分析,最后表示,这些观点虽然有一定道理(其说均不无所见),不过违背了当前的禁烟法令(与禁令有违),应该是行不通的(窒碍难行)。
这不都是废话吗。你明知道行不通还报告给皇上,这不是没事找骂吗。
卢大人当然不是找骂,他也是左右为难给逼出来的。虽然他对禁烟实在没辙了,但是多年的政治经验提醒他,如果大张旗鼓的提出来不禁鸦片,这黑锅又太大了。所以就想出了一招投石问路,看看道光皇帝对弛禁主张的看法。
卢总督精,道光也不傻。看完这道模凌两可的奏章,也没骂他,理都没理,直接就压箱底了。
根本就不表态。
这么大的黑锅你这个做臣子的不背,却让我这个当皇帝的背,想什么呢。
道光这招不置可否,经验丰富的卢大人也就不说话了。
领导们都消停了,许乃济却来劲了。
通过道光对这道奏书的态度,许乃济断定皇帝他老人家动心了,虽然皇帝没有表示赞同,但也没公开反对呀。于是,许大人发扬了刻苦钻研的精神,针对鸦片弛禁的主张,做了深刻而又细致的分析。终于在两年后,向领导提交了这份总结报告。
从这奏章出炉到现在,对它们的争议就一直存在。
有骂的。
说这个办法是扩大鸦片祸害,不顾人民死活和民族危亡的,彻头彻尾的卖国言论。
有夸的。
认为如果清政府不拘泥于祖先的教条,明令按许大人的建议办,不仅国库能够得到充盈,而且鸦片泛滥的势头是可以逐步抑制住的。
我对这两篇奏章的评价就四个字:
饮鸩止渴。
增加进口鸦片关税,限定只能以货易货。可能会增加税收,防止白银外流。但鸦片是丨毒丨品,不是烟草。一旦开禁,其结果就是丨毒丨品更加的泛滥。
当时大清国的总人口大约是四亿人左右,至于鸦片吸食者的人数,很多书上记载不一。我觉得比较靠谱的说法是200万到400万人。具体点说就是每一两百个人里,就有一个抽大烟的。如果当时真把进口鸦片的口子打开,甚至推广内地种植。那瘾君子的数量必然会成倍的增长。也许后来“东亚病夫”这个耻辱的外号,就改成“东亚毒夫”了。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