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大变局——战国篇

作者: 村人老李

  日期:2022-10-10 20:31:38
  第一章《三家分晋》
  先讲一段故事,故事出自《战国策》。
  郑同拜见赵王。
  赵王问:“先生是南方的博学之士,不知来到敝国,有何见教?”
  郑同回答说:“臣只是南方的一个鄙陋之人,岂敢有劳君王下问?不过,尽管如此,大王您已经提出了问题,臣又怎敢不回答呢?臣少年之时,家父曾教臣兵法。”
  赵王摇头,“寡人不喜欢兵法。”
  郑同抚掌大笑,“兵法本就是狡诈之人才喜欢的东西,臣来时就猜想大王您不会喜欢。早年间,臣也曾以兵法游说过魏昭王,魏昭王也说,他不喜欢。臣就对他说,‘大王的行为能比得上许由吗?许由没有被世俗的名利牵累,所以不接受大尧的禅让。可是您呢,已经接受了先辈留下的江山!您想要保住宗庙平安无事,国家领土不被侵占,社稷之神得到祭祀吗?’魏昭王顿时不语了。是呀,如果有人揣着万金之财,独自在野外露宿,本身又没有孟贲那样的威猛,荆庆那样的果断,身边也没有强弓利箭用来防御,那么,不超过一个晚上,此人就会被害死。现在,有强大而贪婪的敌人进逼大王您的国土,晓之以理,动之以义,敌人都不为所动。在这种情况下,大王您如果没有防御装备,又该用什么去抵抗敌人呢?大王您如果不求取兵法,敌人的野心不就得逞了嘛?”

  赵王听到此处,赶紧起身施礼,“寡人明白了,请您多加指教!”
  ~~战国特色~~
  这段故事中涉及七位人物:郑同,赵王,魏昭王,许由,大尧,孟贲,荆庆。
  魏昭王是魏国国君,公元前295年至公元前277年在位。
  许由是上古时期的贤人,大尧晚年的时候,想传位于他。许由拒绝了,他认为这是一种羞辱,还跑到颍水清洗自己的耳朵,表示不愿意听到这种话。许由淡泊名利,因此被后世奉为隐士之祖。
  孟贲是秦国著名勇士,活跃在秦武王(公元前310~公元前307年在位)至秦昭襄王(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时期。

  荆庆的身世有争议,有学者认为荆庆即成荆,是春秋时代齐国的著名勇士,也有学者认为荆庆即荆轲,就是行刺秦始皇的那位著名刺客。
  但是,文中最主要的两个人物,郑同和赵王呢?
  先说郑同,除了这次短暂出场,笔者再没有找到关于他的任何记载,他的身世不可考,他的事迹也不可考。
  至于赵王,自然是指赵国国君,但具体是哪一位,不得而知。郑同拜见赵王时,说自己之前曾游说过魏昭王,那么这位赵王应该与魏昭王同一时期或者晚于魏昭王,符合此条件的有赵惠文王、赵孝成王、赵悼襄王、赵王迁、赵王嘉,共五代君主。如果郑同所说的荆庆就是荆轲的话,荆轲刺秦发生在公元前227年,那么这个赵王就只能是赵国末代君主赵王嘉了(公元前228年~公元前222年在位)。要符合这个推断,郑同必须是位长寿者,要知道,赵王嘉可比魏昭王晚了好几十年呢。

  大家要挠头了,这也太乱太绕了。

  是的,这就是战国特色,战国史就是一部令人挠头的混乱历史。
  首先是史实的混乱。
  因为时代不同了,春秋时代,还勉强可以用仁义礼信之说作为虚饰,而战国时代,国与国之间讲的是利益,以势相争,以谋相夺。
  就像郑同见赵王所说,像许由那样的道德完人只能呆在世外,因为现实社会是物欲横流的,只谈道德讲仁义,而没有谋略和兵法,那么伤害就会随之而来,国将不国,民众也不得安宁。
  战国崇尚暴力,崇尚诈术,是大乱之世,大争之世。春秋时期打仗,还会宣告天下,我为什么要打你,哪怕是欲加之罪。战国时代,打完你,你都不知道咋回事!
  春秋战争一般数万人规模,多则十几万二十余万,可到了战国,特别是战国后期,几万人充其量算是个仪仗队水平,一战死个十数万人甚至几十万人,也不是稀罕事了。

  当然,春秋礼仪之兵的背后固然是因为理念,更是因为能力达不到。春秋时代,生产力低下,一场大战后,需要多年发展积累,才能缓过劲来,而战国时代,铁犁牛耕加上垄耕种植技术,催生农业大发展,人口越来越多,需要的土地也越来越多,这就迫使诸侯动辄发动战争。
  战国,战国,无国不战,无岁不战!
  能力达到了,很多事情就开始做绝了。打了半天就为了让你喊我一声盟主大哥?
  呸,我要亡你的国!
  做盟主有什么意思?真正的大国不需要一群小弟前呼后拥,而是整个天下都是我的!
  再就是史料记载的混乱。
  秦始皇建立大秦帝国,为统一言论,实施了焚书计划,除了秦国国史以及医药、卜筮、农科之书外,私人收藏的文艺哲学、诸子百家书籍以及六国的史书都在焚毁之列。据学者考证,焚书之时,秦始皇特意在宫中保留了整套诸子百家书籍及六国史料,作为孤本以备查询。然而数年后,秦帝国灭亡,项羽在秦皇宫放了一把大火,燃烧了整整三个月,皇家藏书尽皆焚毁。
  诸子百家学说还好,因为民间多有修习者,通过口口相传,还能保存下来。但六国国史就不同了,这属于官方资料,藏于府库,民间没有传承,烧了就是真的没了。
  这就是为什么春秋比战国的年代更为久远,历史脉络却更为清晰的原因(时间记载经常精确到月、日)——《春秋经》及“春秋三传”是以儒家经典的方式得以传承下来的。

  至于战国史料,都已随着两场大火烟消云散了,我们今日解读战国,所能依靠的主要是《史记》《战国策》,再就是从诸子百家传承下来的只言片语间寻找历史的痕迹了。
  《战国策》并非史书,而是一部记述战国时期策士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的纵横家书,其言辞夸大,多有臆造,我们很轻易就会发现其中的很多谬误,甚至连宏观形势的论述都是错的。把它作为史料,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史记》被称为“信史”,司马迁依托号称汇集天下书籍的家藏,又游历天下广泛汲取资料,才得成书。但即使如此,《史记》的战国部分也明显要比春秋粗疏得多。像苏秦活跃的年代,就有很大争议,至于齐国的年表,更是差错百出。
  《史记》中大部分记载是以秦国为主线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司马迁找不到足够多的六国史料做为支持,所以只能以秦国史料做为基调。然而秦国史料有两大特色,一是简陋,“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二是主观性太强,喜好鼓吹己方胜利,淡化己方失败,经常出现某年秦军攻占了甲城,数年后,秦军又攻占甲城的记载,这不是记载重复了,也不是两座城池同名都叫甲城,而是在秦军两次攻城期间,人家反攻收复了失地,秦国史料因为避讳,未予记载的缘故。

  司马迁自己都感叹,官修史料太少了,许多空白缺漏的地方,只能借鉴策士之书,或者采信民间书籍与传说了。因此我们读《史记》,经常看到同一事件在不同篇章中的记载大相径庭,这不是司马迁疏忽,而是当时的资料太过混乱,他老人家难以辨析出真相,故而把各种矛盾的资料都收集在一起,以供后人考证,这是一种负责任的做法。
  另外,《竹书纪年》为我们提供了一部分战国史料。
  《竹书纪年》是西晋一名叫不准的盗墓贼发掘魏襄王的墓葬,发现的古文竹简,其纪事起于夏代,终于魏襄王二十年(公元前299年),被学界视为魏国史书。

  《竹书纪年》可谓是中国古代唯一留存未经秦火的编年通史,其历史价值在古代经史之上。但是,由于出土时竹简散乱,而战国文字在晋代已不能尽识,因此争议很大。且《竹书纪年》在后世历经了多次佚散又被重新收集整理的过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可信度和史料价值。
  所以,笔者写战国时,经常会用到“另有一说认为”、“存疑”等字眼,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笔者也不会过于纠结这些细枝末节,而会更侧重地缘、政治、战略等宏观的分析,这才是战国史的精髓所在。
  日期:2022-10-11 20:39:23
  ~~赵氏庶子~~
  赵氏府邸,正堂,宗主赵鞅坐在东首主位,面色凝重,西面客位端坐着的是著名相术大师姑布子卿。
  从晋文公设立三军六卿制以来,晋国诸卿对外征战,对内争权,经过百余年的竞争淘汰,此时只剩下智氏、赵氏、魏氏、韩氏四家。晋国因此取消了中军编制,传统的“六卿制”为“四卿制”所取代,但是斗争远没有结束,赵鞅已经预感到,新一轮的风暴快要来临了。能否在风暴之中站稳脚跟,保住赵氏的基业,接班人是一大关键,所以他延请姑布子卿,为儿子们相面,指点未来。

  最先进来的赵伯鲁,他是赵鞅的嫡长子,幼儿时就被确立为宗子,这意味着赵鞅去世后,他将接任宗主,执掌赵氏一族。
  姑布子卿看过伯鲁,却不置可否。
  赵鞅似乎觉察出了这位著名相师的深意,轻叹一声,吩咐伯鲁退下,然后一一传唤其余诸子进堂。
  姑布子卿一一观察,却不做评判,直到诸子都离开了,才开口,“请恕在下之言,您的这些儿子中,没有一个可以当将军的。”
  “您说什么?”赵鞅惊叫起来。晋国诸卿皆称将军,儿子们没有一个可以当将军的,那岂不是意味着赵氏将步范氏、中行氏的后尘,在诸卿争斗中出局?赵鞅如坠冰窟,“难道我赵氏一族真的要衰落了吗?”
  姑布子卿沉默良久,忽然道,“在下来的时候,远远看到一名少年,跟随他的都是您府里的人,他也是您的儿子吧?看那少年身形不同于常人,为何方才相面时,没有见到他呢?”

  什么,我是漏掉了谁吗?赵鞅愕然,又细细想了一会儿,对了,无恤!
  赵无恤也是赵鞅之子,但因为相貌丑陋,母亲又是狄人出身,还做过婢女,赵鞅平时都极少正眼看他。这次相面,相的是赵氏接班人,赵无恤这等卑贱庶子,是不会有机会的,所以赵鞅压根就没通知他。  
  但现在,赵鞅就像在黑暗中窥到了一丝光明,赶紧派人传唤赵无恤。
  赵无恤进门,对着姑布子卿施礼。
  姑布子卿还礼,同时上下打量赵无恤,然后对着赵鞅微微颔首。

  赵无恤退下了,姑布子卿兴奋道,“这是真正的将军呀!”
  “啊,真的吗?”赵鞅紧锁的眉头已经舒展,但疑惑犹在,“无恤的母亲地位卑微,他又相貌丑陋,怎么可能显贵呢?”
  “天之所废,虽贵必贱;天之所兴,虽贱必贵。此子的尊贵正应在异相之上。”姑布子卿说道,“正所谓‘奇人必有异相,异相必出奇人’呀!”
  自从这次相面后,赵鞅再看丑儿子,似乎也顺眼了许多。父子俩有了交谈,赵鞅发现丑儿子其实非常聪明好学,而且还有一股子韧劲儿狠劲儿,这一点倒是和自己十分相像。
  “或许真如姑布子卿所说,无恤这小子是奇人异相呢?”赵鞅喃喃道。
  当然了,赵鞅是极度务实的政治家,不会轻率地作出任何决定。商人事鬼敬天,而周人更注重人本,相面之术虚幻缥缈,就像占卜一样,只能作为参考。要选出真正的接班人,必须下一番真功夫。
  赵鞅精心设计了一系列考验,尊贵如伯鲁,卑贱如无恤,每个儿子都有参与的机会。

  日期:2022-10-11 21:07:38
  史料详细记载了其中的两则。  
  一则是关于“家训”的考验,实际上是态度、忍耐力的考验。
  家训,即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赵氏是世卿大族,家训尤为严格,赵鞅扩充了训诫之辞,命人写在竹简上,分给儿子们,要求他们认真习读,牢记于心,领悟要旨,遵守奉行。
  儿子们领了竹简,纷纷表态一定恪守训诫。
  三年之后,赵鞅忽然召集儿子们,要考核他们对竹简训诫的领悟。
  这下儿子们都慌了,包括伯鲁。也难怪,刚开始的时候,所有人都用心背诵,写读后感,等着赵鞅提问。可赵鞅却没再提过这个事情,时间一长,儿子们也都不在意了,认为父亲只是一时兴起而已,所以也都荒疏了,有个别的甚至连竹简都不知丢到哪里去了。
  除了赵无恤。

  他不仅从袖子里拿出了早已磨得锃光瓦亮的竹简,倒背如流,说起心得体会更是一套套的。
  位卑而自强不息,做事能持之以恒,无恤是个有恒心的孩子,赵鞅暗暗赞许。
  第二则是关于“宝符”的考验,实际上是眼光、抱负的考验。
  所谓宝符,就是宝贝的意思。“我将一个宝符藏在了恒山之中,你们去寻找吧,谁最先找到,我将重重赏他。”赵鞅对儿子们说道。
  儿子们一听,争先恐后驾车赶往恒山。
  恒山,就是今天的大茂山,在河北省阜平县西北。汉文帝刘恒即位后,为了避讳,恒山被改名为常山。汉宣帝时期,以中原为中心诏封五岳,恒山在中原之北,被尊为北岳。到了明清时期,北京成为国家的政治中心,如此一来,恒山就尴尬了——北京比它这个北岳的位置还靠北。这也太说不过去了,于是朝廷取消了恒山的北岳资格,而将山西省浑源县境内的玄武山指定为新的北岳。但是,千余年来的惯性是强大的,北岳恒山,听着多顺溜,现在叫北岳玄武山,太拗口了,所以朝廷里的聪明人一琢磨,玄武山改名恒山,原恒山改名为大茂山。得了,恒山还是北岳,却不再是那个恒山了。

  言归正传。
  恒山主峰绵延六十里,在这么大一座山里藏件东西,哪里容易找得到?所以,赵鞅的儿子们忙活了大半天,最后都垂头丧气,空手而归。
  也有个别聪明的,在山上踅摸了几块半透明的石头,折了几枝奇花异草,扭扭捏捏献了上去。
  赵鞅摇头,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儿臣找到了父亲所说的宝符。”赵无恤回来了。
  “拿出来看看。”
  “恒山就是宝符!”赵无恤说道,“凭借恒山之险峻攻打代国,代国即可归我赵氏所有。”
  代国是商人的同姓之国,在今山西大同与河北蔚县一代,西南与赵氏封邑接壤,东方与燕国毗邻,南方是中山国领土。吞并了代国,赵氏远可以向东方扩展,近可以和南部的重镇邯郸配合,夹攻中山国,其战略意义非凡。另外,代国的骏马品质绝群,和胡犬、昆山之玉并列为北方三宝,赵氏占领代国,就能用代马武装车骑,提升军事力量,还有,吃苦耐劳的骡子也是代人所培育的。这难道不是最大的宝符吗?

  赵鞅眼含热泪,抚掌大笑。只有无恤明白我的心意,他是能够撑起赵氏大业的继承人呀!
  不久后,赵鞅宣布废掉嫡长子赵伯鲁,改立赵无恤为宗子。
  有人说,赵无恤上位源于姑布子卿的相面,也有人说是因为赵无恤心机够深,他深谙父亲的想法,一直在做准备,甚至有人认为赵无恤买通了赵鞅身边的人,知道赵鞅下一步的动向。
  但笔者要说,这都不重要,赵鞅也不在乎,因为他要选得就是这样的人——有眼光,有心机,能隐忍,能算计,乃至狡诈、狠毒。只有这样,才能在晋国这个腥风血雨的国度立足,才能保住赵氏的基业。

  日期:2022-10-12 19:55:29
  公元前475年初春,赵鞅的生命走到了尽头,赵无恤成为赵氏宗主,同时入卿。
  据史料记载,尚在服丧期间,赵无恤就穿着丧服驻车恒山,观察代国的风土人情。
  怎样才能把代国并入赵氏领土呢?
  《吕氏春秋》《史记》《战国策》对其过程均有描述,版本大同小异。
  第一步:结姻亲。
  赵无恤将姐姐嫁给了代国的国君,史称代赵夫人。

  这个姻亲结得好,代君对夫人十分宠爱,对夫人的娘家十分礼敬,代国出产骏马,代君就送了大批骏马给赵氏,充为战马。赵无恤也多次送豪礼给代国,其乐融融。
  第二步:杀姻亲。 
  这一天,赵无恤在边境置办了酒席,邀请代君赴宴。席间,百余名舞者献艺,他们挥舞着羽毛制成的舞具,舞步矫健,气势如虹。
  代君十分受用,大口饮酒,大块吃肉,兴高采烈地欣赏舞蹈。

  侍酒者手提铜枓为代君斟满酒杯。
  代君哈哈大笑,一饮而尽。
  侍酒者也笑了,他再次提起了铜枓,砸向代君的脑袋。
  铜枓是一种盛酒的器皿,铜制,长方体,中间有个提手柄。现在看来,这玩意儿杀人也很趁手,重量又足。
  代君都没来及哼上一声,脑袋就开了花儿,倒毙于地。
  舞者们掏出了藏在羽毛舞具中的兵刃,挥向代君的随从。

  赵氏的军队行动了,他们从恒山冲出,占据了代国都城。
  代国,赵氏的姻亲之国就这样灭亡了!
  一队大车驶入代国都城,那是赵无恤派去接姐姐回国的。可惜,车子带回来的是一具尸体。代赵夫人听说夫君的遭遇,放声大哭,在马车行到河北涞源县境内的鸣鸡山时,磨尖了插发的笄(簪子),自杀身亡。
  人们哀叹代赵夫人的遭遇,就称鸣鸡山为磨笄山。

  以姐姐的幸福和生命为代价,赵无恤实现了父亲吞并代国的遗愿。
  这就是赵无恤,腹黑,毒辣,敢想敢干。
  但在当时的晋国,赵无恤只能算是配角。
  智瑶才是主角。
  日期:2022-10-12 21:08:13
  ~~智氏男神~~
  男神:网络用语,本意是指一些性别为男性的神仙,引申意即是世人对某些优秀男性或者偶像的尊称。 

  高富帅:网络流行语,形容男人在身材、相貌、财富上的完美无缺,既长得高、长得帅、又有钱,他们是所有女生的男神与偶像。另外高富帅也可解释为:高在智商,富有才华,帅于行为。
  ——百度百科
  智瑶就是典型的男神高富帅。
  叔父智果这样夸他,“瑶之贤于人者五。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惠则贤,强毅果敢则贤。”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智瑶有五大优点:
  一,外貌好,又高又帅,仪表堂堂。
  二,武功高,御马骑射,勇猛精进。
  三,才艺佳,通晓诸能,博学多识。
  四,文笔妙,能言善辩,才思泉涌。

  五,主意多,智谋百出,刚毅果断。
  这些优点任意挑出一个,都是闪闪发光的,何况五合一?智瑶如此优秀,光芒远远盖过长兄智宵,所以被父亲智申直接选定为宗子。
  智申去世后,智瑶成为智氏宗主,同时入卿。
  从那一刻起,赵鞅就感到了莫名的不安。
  自踏入政坛,赵鞅历经了无数腥风血雨,先后与范鞅、智砾、中行寅三大阴谋家交手,最终挺了过来,延续了赵氏的辉煌,这除了他胆识过人外,还得益于他的长寿。但是,智瑶这个对手不同,他除了才智过人外,还非常年轻。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被拍在沙滩上,人总是会老会死的,未来早晚属于年轻人的。而在年轻一代中,没有人是智瑶的对手。智氏将会兴旺,赵氏将再度遭遇危机。
  赵鞅强横了一生,却对身后之事深感担忧,这就是他废掉伯鲁而选赵无恤为继承人的根本原因。

  智瑶已经做好了准备,无恤,你呢?你能用你的隐忍化解智瑶的锋芒,以你的理智克服智瑶的疯狂吗?
  日期:2022-10-13 20:41:14
  智瑶摊上了好时候。
  赵鞅执政之初,晋国尚处在内战中,原来的小弟望风而倒,纷纷寻找新的靠山。而齐国已经复兴,称霸东方,齐景公高调介入晋国内战,虽然赵鞅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巨大的损耗让他在接下来的争霸战中捉襟见肘。
  东南的吴国强横霸道,黄池之会逼得赵鞅不得不作出让步,把天下盟主之位拱手相让。
  吴越媾和之后,赵鞅与齐国争夺卫国,又屡遭坎坷,处处被动。
  而智瑶执政时,强横的吴国已经在穷兵黩武中元气大伤,接着又被越国终结了辉煌。不同于吴人的四面出击,越王勾践采取的是陆地收缩、海上扩张战略,把吴国所侵占的楚地、宋地、鲁地分别还给这三个国家,以肢解吴国残余势力,同时也稀释中原诸侯对越国的警惕。
  越国毕竟底蕴不足,无意进取中原,这让智瑶松了一口气。他执政之后,一直按兵不动,就是要等待吴越争霸的结果,以评估东南两强对中原政局的影响,筹谋晋国应该作出什么样的规划。
  现在好了,我晋国复兴霸业的时机到来了!智瑶在朝堂上振臂高呼。
  就像郑国要振兴必须压服宋国一样,晋国要复霸,首先要压制齐国。作为东方大国,齐国是春秋时期最早称霸的国家,并一直拥有复兴霸业的潜力,所以齐国对于晋国的态度一直是若即若离。晋国强大时,齐国就暂时低一低高傲的头颅,晋国一旦出了状况,齐国立即抬头挺胸,另立山头,还把晋国的小兄弟们招揽到自己旗下,与原来的大哥分庭抗礼。春秋末年,晋国霸业凋零,诸侯离心,又因为内部矛盾引发诸卿混战,于是齐国趁机组建反晋同盟,介入其中,致使晋国内战迁延达八年之久,彻底失去霸业。

  作为执政,智瑶有权利也有义务为晋国夺回霸主之位,当然,他也有这份自信。

  日期:2022-10-13 20:41:52
  公元前472年,智瑶开始行动,他上报顶头上司晋出公和最高领导周贞定王,请求出兵伐齐,理由是齐国无故占领了晋国的英丘(具体地址不详,什么时候被齐国占领的也不详)。
  晋出公批准了,周贞定王也批准了。其实这就是走个过场,但智瑶必须走,他需要这个名义。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