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相亲相爱一家人
作者:
微笑逗号
随着一声哇的哭声,彭家大院里彭万海和李淑萍夫妇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彭春燕。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李淑萍的公公。
故事还得从五年前说起,那时李淑萍刚嫁到彭家,公公婆婆也特别喜欢这个儿媳妇,地里的农活,家里的家务李淑萍可没少干,彭万海也是非常的喜欢这个媳妇。
随着时间一天天的变化可李淑萍的肚子却没有变化,公公婆婆可是着急坏了。彭万海是三代单传,可不想在他这一代断了后。公公婆婆也是到处想办法,到处找偏方,只要听到什么方子有效就会找来给儿媳妇,可是还是不见效果。
村里有一老村医,有一天无意跟公公说既然你儿媳妇吃了那么多药都没怀上,那是不是你儿子的问题呢?当时的公公还很坚定的说不可能是我儿子,我们家几代人身体都健康而且全是生的儿子,怎么可能是我儿子的原因?
入夜时分,老两口坐在床上思来想去觉得老村医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接下来就是给儿子到处找偏方,药是吃了不少,就是没动静。
同年一起嫁进村的媳妇们都陆陆续续的生了娃,有的甚至都生了两个了。这可把李淑萍公公婆婆急坏了,不能再这么拖着了,要不然他们老彭家就要断后了。
李淑萍公公婆婆睡在床上思来想去做出了一个天大的决定。
这一天,公公婆婆把李淑萍夫妇召集在一起,说是要开一个很重要的家庭会议。公公使眼色让婆婆先说,可婆婆吞吞吐吐半天一个字也说不出来,这可把李淑萍夫妇急得,公公在一旁再也看不下去了站起来说:“万海啊你跟我到外面来,淑萍你跟你妈去里屋,你妈单独和你说”。夫妇两个只能听公公的一个进了里屋,一个去了屋外。
先说里屋这边,婆婆忍了好一会终于开口了说“淑萍啊,你嫁到我们家也有几年了,我和你公公也想早点抱上孙子,你看你们夫妻俩试了很多方子也没用,我们也不想老彭家断后,又不想你和万海离婚,毕竟你在这个家任劳任怨的。你说要是你能生个娃,哪怕不是我们家万海的也行,我们也能接受。”这时的李淑萍急了忙说“婆婆,你说啥呢?要是被公公和万海听见不得了”。婆婆连忙说你公公知道这事,他不会怪你的。但是,婆婆接着又说了更离谱的主意:“你要是和外人生的娃,那就不是我老彭家血脉了,我们也接受不了养一个外姓娃,你看你公公也才四十多,干脆今晚你就搬到你公公房里来,我去外面搭个床凑合凑合,这样行不。”李淑萍忙摆手说:“婆婆,不行啊,这样不就乱套了吗,万海也不会同意的。”
再来看看外面的万海父子,父亲说话就比婆婆来得快,直接说:“小海,我们想抱孙子了,你又没这个能力,只有父亲我帮你了.”彭万海半天没反应过来问到:“爸,医生都医不好,你怎么帮?”父亲忙说:“你个傻子,爸帮你传宗接代啊!”。
“爸,你怎么传宗接代,该不会是你和妈要再给我生个弟弟吧。”父亲急了,拿着烟斗敲在彭万海头上说:“你不知道你妈身体不好啊,生你的时候都差点要她命,还怎么给你生弟弟?”这下彭万海更是摸不着头脑了。父亲为难的解释到:“我呢,这几年身体还可以,生个一儿半女的还是没问题,你跟你媳妇商量一下,我和她来生。”彭万海怎么也没想到父亲是这个意思,差一点就要和父亲打起来了。这时婆媳两从里屋出来忙拉开父子,婆婆说:“小海,你爸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今晚你们夫妻俩再仔细想想,我们也不逼你们。”
彭万海夫妇睡在床上思来想去,还是李淑萍先开口说:“万海,这样的事我是不会同意的,传出去别人不得笑死。”彭万海也说不可能答应父亲这种无理的要求。实在不行就去抱养一个。
第二天,彭万海夫妇就把抱养孩子的想法告诉给了父母亲。父亲拍着桌子说不可能,让他们养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坚决不可能,除非他死。就这样僵持了几天,谁也不搭理谁。
这一天,李淑萍娘家妈来了,说隔板村一对夫妻接连生了三个都是女娃,问女儿要不要去领养一个。李淑萍当然同意了,把这个好消息给彭万海说了,彭万海怕父母说还是要跟父母商量一下。
晚上,彭万海把白天丈母娘说的事给父母说了,这可把父亲气得不行,说养娃可以,必须是他们彭家的血脉。其它的都不行。母亲也站父亲那边语重心长的对夫妻俩说到:“你爸爸三代单传,最看重血脉,你们要不再考虑考虑你爸的想法,只要淑萍怀上了,媳妇还是你的媳妇,孩子叫你爸爸,我们还是一家人。”彭万海无言以对,又不欢而散。
夫妇俩都是二十出头,也都没什么文化,平时都是父亲说了算,坚持了这么久也说不过父亲,彭万海觉得妥协了,李淑萍不同意,可拗不过彭万海,没办法又妥协了。
这天晚上,母亲早早的在外面搭了个小床,彭万海心里憋屈晚饭前就离开了家。李淑萍心里十万个不情愿,可还是来到了公公的屋里。
一夜过后,李淑萍回到了自己的小屋,没见彭万海,躺在床上眼泪啪啪的往下掉。
彭万海在庄稼地里睡了一晚上,太阳都晒屁股了才没精打采的回到家。夫妻俩见面也是不说话,谁也不搭理谁。
老父亲那边就不一样了,哼着山哥,干着农活别提有多开心,母亲像没事人一样一大早的就去河边洗衣服,跟村里的妇人们有说有笑聊着家常。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着,本来该这几天来月事的,李淑萍发现没来,刚开始几天她还没在意,可已经过了半月了也没来,老母亲对这事很上心,非逼着夫妻俩去村卫生院去看看。夫妻俩说再等等,非得一个月后再去。
转眼一个月过去了,夫妻俩走了几十里地来到了乡卫生院做了个检查,医生告诉她们俩怀上了,回家要多注意休息,多补充营养。
李淑萍夫妇回到家忙把这好消息告诉给了他父母,两老口开心得不行。公公做主说以后他们家的农活就他们三人做,媳妇就在家做点家务,把身体养好,争取给他们生个大胖孙子。婆婆也是高兴得手足无措,一会去抓鸡说是要把家里面的老母鸡杀了给媳妇补补身体,一会又说去给没出生的孙子准备小衣小鞋的。反正一家人都沉浸在媳妇怀上孩子的喜悦中。
隔天,村里村外都传遍了,都知道彭万海媳妇怀孕了。因为彭万海一家人事情做得隐秘,没有人知道李淑萍到底怀的是谁的孩子。那时的人虽然贫穷,但一个个的都挺善良,都在为彭万海夫妇怀上孩子感到高兴。
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李淑萍的肚子也越来越大,家里的家务基本都不做了,全都由婆婆一个人包了。婆婆也没有怨言,一想到马上要抱孙子了,干什么都起劲。
转眼到了临盆的日子,婆婆找来了几里地外的王婆,王婆可是这几个村子里面唯一的接生婆,虽然年龄有些大,走路也一瘸一拐的,但是接生却是一把好手。在王婆的一番操作下,没多久孩子就生了。李淑萍累得半死,差点要了她半条命才生下这孩子,虽然累但看到孩子那一刻流下了喜悦的泪水,再累也值得。屋外的彭万海父子听到孩子的哭声更是高兴得手足无措,忙向里屋大声问是男孩还是女孩,王婆也大声的对着外面喊是女孩,千金,跟你媳妇一样好看。公公听到是女孩心里有点失落,彭万海却不以为然,一想到自己当爸爸了,管他是男是女就是高兴。王婆简单的交代了李淑萍婆婆一些注意事项便离开了,因为天快黑了,王婆还要赶几里地才能到家。
孩子的降临对于这个家一大半是开心了,唯一的遗憾就是要是个男娃就更好了,公公虽然嘴上不说,心里可是这样想的。李淑萍夫妇就不一样了,这是他们好不容易盼来的孩子,男孩女孩都一样,只要有个娃,是个健康娃就行。
地里的农活也只有彭万海父子去干了,婆婆要忙着照顾坐月子的李淑萍。
因为春燕是春天生的,刚好家里面来了一窝燕子,彭万海就给他们的女儿起名叫彭春燕。春燕很乖很听话,吃完奶就睡,胖乎乎的脸蛋看起来非常可爱。
彭万海也非常疼爱这个来之不易的孩子,干完农活就往家跑,抱着孩子就不撒手。看着这一切李淑萍也是开心的,虽然这孩子不是万海的,可也是跟万海有血缘的。想到这里李淑萍又有一点心酸。
公公对于生女孩这件事上虽然有些不开心,但看到同龄人都升级做爷爷奶奶了,自己好不容易也升级了,脸上还是有笑容的。至于孙子的事慢慢来嘛,等春燕大一点再去找万海谈谈,说不定下一胎就是个男孩了。公公叼着烟斗,坐在台阶上,心里面这样想着。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着,春燕也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呵护中慢慢的长大。一家人其乐融融,开开心心的过了两年。
这一天,公公带着刚学会走路的春燕去村口玩,那里是村子里面最热闹的地方,只要大家一忙完农活就会来到这里。男人们叼着烟斗围坐在一起,聊着谁家的玉米长得好谁家的稻谷缺肥了,女人们有的拿着针线织毛衣,有的织鞋垫,大家七嘴八舌的,你一言他一语的聊着。孩子们有的玩着弹珠,有的跳着橡皮筋,玩得不亦乐乎。
这时隔壁张家孙子兵娃子的弹珠弹到了小春燕脚下,小春燕捡起来拿着就不撒手了,春燕是女孩子,没玩过这个,爷爷奶奶也没给她买过,怕她误食了。这下春燕高兴了,拿在手上左看右看的,稀奇得很。
兵娃子跑过来要抢春燕手里的弹珠,春燕握得紧紧的就是不给,两个孩子你推我拉的打在了一起,大人们看见了都围了过来,只听兵娃子说:“还我弹珠,你一个女娃玩什么弹珠,这是男娃玩的,你要想玩,回家找你爸妈生个弟弟买了弹珠才可以玩,这是我爸妈专门给我买的,我姐姐都不可以玩,你也别想玩。”公公听到兵娃子这样说生气的把小春燕的手掰开,把弹珠抢了过来扔在地上,头也不回的抱着哭得伤心的春燕走了。
婆婆正在洗衣服,看见怒气冲冲的老彭抱着哭得里哗啦的春燕忙跑过去问怎么了。彭万海和李淑萍也看见了,赶忙着接过公公怀里的小春燕去给她擦拭泪水,公公生气的说:“你们两个听清楚了,今年无论如何都要给我生个孙子,要不然我在这个村都抬不起头了。”小两口一听愣了,孙女都是公公“帮忙”才有的,孙子哪有那么容易。彭万海说:“爸,这辈子我们只要春燕一个就够了。”李淑萍也跟着附和。于是小两口抱着小春燕回房了,留下生气的公公一脚把婆婆的衣服盆子踢得老远,叼着烟斗也回房了,只有婆婆默默的收拾着衣服。
次日,一家人围坐在桌边吃饭,公公又开始了昨天的话题,说他们老彭家要绝后了,彭万海听不下去了说:“爸,什么绝后不绝后的,难道春燕不是你的后人吗,你怎么那么重男轻女啊,都什么年代了?”李淑萍也跟着说:“爸,春燕就是我们的后代,我们以后养老就靠她。”公公拍着桌子说:“春燕迟早都是要得嫁人的,我看以后你们靠谁”。婆婆忙拉着公公说:“小点声,你怕邻居听不到啊?再说,这是他们小两口的事,你让他们自己做主。”公公甩开婆婆的手怒气道:“妇人之仁,你懂个啥,春燕嫁出去了,你们靠谁,反正孙子你们必须给我生,我就是要孙子,办法你们自己想。”小两口懒得和公公争吵,饭都没吃完,抱着小春燕就走了。
晚上,婆婆小声的问公公:“儿子生不了你又不是不知道,你要他们想办法,想什么办法,难道你还想像两年前一样,儿子和儿媳因为那件事已经后悔了,他们不可能再犯错了,你还想犯错吗?”公公背对着婆婆没吭声,假装睡着了。
公公也不是什么好色之徒,当初犯下那样的错也不是贪婪媳妇的美色,纯粹的就是为了给老彭家延续后代。可是错误犯了,孙子却没有抱上,心里难免还是失落的。他也深知如果同样的错误再犯,儿子儿媳是绝对不可能答应的,如果这事被传了出去,是要被村里人戳脊梁骨的。还好他们一家人嘴巴都挺严的,目前为止,这个秘密没有一个外人知道。这才是他该庆幸的。
彭万海夫妇俩个也为了昨天公公说的话大吵了一架。李淑萍说什么也不同意再用同样的方式生孩子了,也不想再听到公公再提及此事。彭万海也不可能再想发生那样的事,对于一个男人,最难容忍的就是媳妇给自己戴绿帽子,更何况还是自己的亲生父亲。但是他又不敢把父亲的嘴堵上,父亲要说他也没办法。李淑萍不干了说如果父亲再提及此事就离婚,还要把小春燕带走,让他们老彭家不仅没有孙子连孙女以后都见不到。两口子谁也不搭理谁,闷闷不乐过了几天。
婆婆是个和事佬,煮了一大锅红薯叫完公公又去叫儿子儿媳吃午饭。桌上气氛还是那样的尴尬,谁也不说话,都闷着声吃着红薯。婆婆打破气氛在那说张家长李家短的,其它人也没谁接她的话,说了几句也不再说了,低下头继续吃红薯,又是不欢而散。
李淑萍娘家在几十里地以外的李家坝,娘家还有一个哥哥,两个弟弟,都已结婚生子。哥哥还是他们村的村委书记,日子相对于李淑萍一家还是要好一点。
这一天李淑萍抱着小春燕赶了几十里地回到娘家,跟自己娘家妈闲聊。李淑萍说公公还想要个孙子,可是他们又很难怀上,公公不依不饶的,她们的日子一点也不好过。当然,李淑萍也没有把怎样怀小春燕的事告诉娘家人,娘家妈妈不知道此事就说既然能生春燕那再生一个肯定也没问题的,让他们小两口再努努力。李淑萍抱着小春燕想把事情都给母亲说了,可到嘴的话硬是说不出口。
李淑萍嫂子是他们一个村的,也是跟李淑萍一起长大的,跟李淑萍是最好的朋友,只要一回娘家,李淑萍都要跟嫂子挤一个被窝,说一大堆悄悄话。这天晚上,李淑萍让小春燕去跟外公外婆一起睡,自己去跟嫂子睡,哥哥因为村里有事去村委会了。这一晚,李淑萍把发生在他们老彭家的事一五一十的全部说给嫂子听了,嫂子听得目瞪口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也不知道该从哪里去安慰这个小姑子。李淑萍把这个秘密终于说了,心里反而舒服了,她知道嫂子是不可能乱嚼她家舌根的。当然,嫂子是李淑萍儿时最好的朋友,她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她也不可能把自己小姑子家的事拿出去到处说,而且这不是一件光彩的事。
次日清晨,李淑萍和嫂子一起起了床,两个人眼圈都红红的,老母亲问她们发生什么事了,两个人也不回答,母亲也没办法。
刚好李淑萍哥哥处理完村里的事回来了,嫂子忙上前问长问短的,哥哥简单说了发生在昨晚的事便去补觉了。李淑萍吃完早饭也要回家了,妈妈和嫂子虽不舍,还是把李淑萍母女送到了村口。李淑萍抱着小春燕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时不时的回头看看娘家,心里还是有一点点后悔嫁到老彭家的。想到要不是彭万海没有生育能力,她也不会和公公做出那样的事,公公也不会还想着跟她生男孩子,都怪彭万海,要是嫁给其他人,就不会发生那样的丑事。想着想着,眼泪就流出来了,小春燕见妈妈哭,忙用小手给妈妈擦泪水。多么懂事的孩子啊,别在东想西想的了,李淑萍抱着孩子大步的往家赶了。
哥哥是李家坝村的村书记,也是十里八村最年轻的书记,因为哥哥从小爱学习,是他们村里唯一的高中生,也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大学,索性就留在家乡做了村书记。嫂子也读过几年书,在李家坝村教小学。李家坝小学有两百多个孩子,但老师只有两个,所以一个老师要教一到六年级的语文,另一个老师要教一到六年级的数学,工作压力还是挺大的。哥哥和嫂子从小青梅竹马的,理所当然的就走到了一起,结婚这些年还是很幸福的。几年时间便拥有了一儿一女,小日子也过得挺惬意。因为李淑萍还有两个弟弟,所以哥哥一结婚,他们便分家了。父母给他分了两间瓦房,结婚这些年哥哥又盖了两间,加上厨房,看起来也算个小的四合院。李淑萍两个弟弟没几年也成家了,三弟娶了一个独生女,入赘到了女方那边。最小的弟弟去年刚结婚,父母也给他分了两间瓦房,剩下两间自己住。平时都是各吃各的,各忙各的。
嫂子想到小姑子给她说的事情做家务时都心不在焉的。哥哥睡到中午才起来,吃完午饭嫂子便把哥哥拉回屋了。嫂子神神秘秘的关了房门,哥哥问她大白天的想干嘛。嫂子告诉哥哥说妹妹在婆家受委屈了你这个哥哥怎么办。哥哥听到妹妹受委屈从床边站了起来问什么委屈。嫂子答应不把李淑萍的事情告诉任何人,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忙说,没什么,就是他们小两口吵架了。哥哥说她别什么事都瞎掺和,夫妻吵架正常的,床头吵架床尾和。嫂子也没再说什么,打开房门去收拾碗筷了。哥哥坐在床上想到刚刚老婆说的话,还是有点担心妹妹。妹妹是他们家唯一的女娃,父母也比较疼爱妹妹,当初就是看到彭万海是家里的独生子,妹妹嫁过去不会有妯娌矛盾和姑嫂矛盾的才答应让她嫁过去的。可是他们的夫妻矛盾他这个哥哥也帮不了什么忙啊,况且老婆也没告诉他到底因为什么吵架,他也不可能因为老婆的一句话去妹妹家找妹夫啊。因为昨晚处理事情一晚都没睡,想着想着又倒在床上睡着了。
下午,村里的会计急匆匆的把李淑萍哥哥喊走了,说是村里有急事。嫂子也要赶到学校去了,因为下午她要轮流上几个班的数学课。还好,学校离她家不过几分钟的路程。这样嫂子不仅可以教书拿点工钱,又可以照顾家里。
哥哥一回到村委会,就见一个人在那里踱步,不用想就知道是他堂弟。
他堂弟叫李建明,早年丧父,是他婶子一个人把他拉扯大的。婶婶在叔叔生病去世后不久就病倒了,一病就是好些年,之后也没有再嫁。也正因为如此,李建明从小没父亲教,母亲也没精力教,就养成了现在这副吊儿郎当的德行。李建明比他小两岁,但个子比他高,身材也比他好。正因为长得帅,平时就爱拈花惹草。前年成家,娶了一个比自己小五岁的村花,还给他生了个大胖小子。照理说这样的日子应该算是好的,可他这个堂弟就是不甘心,只要地里没农活干,就会到处去勾搭这个勾搭那个。为了这事,哥哥没少给他擦屁股。哥哥也是看在早年去世的叔叔和卧病在床的婶子面上,一次又一次的帮这个堂弟的忙,就这样,堂弟就养成了习惯,只要在外面一闯祸就来找他这个堂哥。
去年勾搭了高家刚娶回家的小媳妇,高家人把这堂弟给揍了,大闹村委会,说是要给个说法,哥哥好说歹说的将高家的事给压下去了。可堂弟媳不干了,她也是远近闻名的村花,姿色是没得挑,就是生了孩子身材也没走样,她在家辛苦带孩子,可老公在外面乱搞,非要闹着离婚。
哥哥安抚了高家,又要去安慰堂弟媳,说他会好好管教这个弟弟,让他以后再也不出去拈花惹草了,还让堂弟给写了保证书,李建明跪在媳妇面前一把鼻涕一把泪求原谅,堂弟媳虽然不情愿,但看到自己刚生的娃,又不忍心了,还是接受了这个丈夫。
平静的日子过了差不多一年,李建明又不老实了,这天发小来找他说村里分来一批知青,都是从城里来的,一个个细皮嫩肉的,其中有一个女孩可美了。李建明按捺不住了,拍拍衣服上的灰,理了理头发就要跟发小走了,这时村花媳妇抱着娃出来了,问他去干嘛,李建明支支吾吾的撒着谎,媳妇可没那么好骗,说今天他要敢出这个门,她就跟他离婚。其实他发小一来媳妇就知道没什么好事,在里面把他们的谈话听到一大半。李建明想走,又怕媳妇,只得给发小使了个眼色,让发小先走。自己则留下来给媳妇说好话,还给媳妇揉腿,按肩的。媳妇有了前几次的教训,这一次可长记性了,无论如何都不让李建明出门了,白天下地干活媳妇就在田埂上看着,晚上回家吃了饭就不许出门,这可把李建明憋坏了,他也没办法,只能这样过着吧。
事情也巧,村花媳妇娘家妈妈生病了,需要女儿回家照顾,媳妇虽然不放心丈夫,但母亲生病更重要,次日便抱着孩子回娘家了,留下独守空房的李建明,给他再一次犯错创造了机会。
那个年代正是知青下乡的时代,刘玉婷就是这批知青里面的一员。刘玉婷今年十九岁,长得白白净净的,一看就是城里来的知识分子。跟她一起分来的还有三个男的和一个女的,分别是姜浩南,罗成,曾力和舒晚霞。因为只有两个女孩,所以两个女孩很快的就走到了一起,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两个女孩子因为柔柔弱弱的,村书记怕他们干不了重活,就让两个女孩负责割草喂牛。三个男孩子则每天跟着村里的男人们下地干活。村委会有几间破旧的草屋,村书记叫来村里几个男丁简单的翻盖了一下便让这几个知青住下了。两个女孩子也勤快,端盆水拿着毛巾把屋里仅有的桌子板凳都擦了一遍。三个男孩子去村里农户家找了一些木板之类的抬回来铺上稻草当床用。三个男孩住一间,两个女孩住一间。村里人也把自己家仅剩的一点点存粮分了些出来给他们。几个城里来的孩子在家过的虽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生活,比这里可是要好上一百倍。但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再苦再累也要挺住。
干完一天的农活,看着手上起的茧子,几个城里孩子还是相互之间的抱怨着。两个女孩子说割牛草时好几次都割到手了,两个女孩子伸出手,手上全是伤口,深深浅浅的,看着都吓人。几个男孩子说你们都不算啥,看我们的,曾力挽起袖子直到肩膀,那个肩膀因为今天挑了一天的小麦,又红又肿,罗成的跟他的一样,姜浩南的就不一样了,割了一天的小麦,腰都立不起来了,躺在那里一动不动的。就是这样累了一天,晚上回到小茅屋还是要自己动手做晚饭。两个女孩子把村里人送的红薯洗干净倒锅里煮上,男孩子们还得去村口老井挑水。就这样忙忙碌碌过着每一天。几个孩子还是要抽出时间复习功课,都在等国家恢复高考后回城里参加高考,圆他们的大学梦。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