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线上的钟摆

作者: 燕大五

  将近两年后,大五再次跟大家见面了。这次,将奉献曾经承诺的作品,并将增添很多根据中方史料的描述。谢谢大家。
  本作基本情况
  本作将紧紧衔接上部作品《梦断鸭绿江》,预计涉及朝鲜战争中从中朝军队发动第三次战役(“除夕攻势”)到1951年4月21日中朝军队发动第五次战役(“春季攻势”)前夕的所有战斗行动,其中将包括:李奇微对联合国军的改革、中朝军队的除夕攻势与中国军队占领汉城、联合国军反攻汉江南岸、横城战役、砥平里血战、北朝鲜的敌后游击战、联合国军重新发起反攻与重占汉城、麦克阿瑟的免职,以及同期的外交风云变幻等。如果写完上述内容后篇幅不够,还将写完中朝军队发动的第五次战役。

  在此,感谢大家对我上两部作品的支持。在这部作品中,大五将再接再厉,也希望得到大家的继续支持。
  引言
  战争头六个月的回顾(欲详细了解,请看《1950朝鲜半岛坦克之夏》和《梦断鸭绿江》)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北朝鲜的十万大军配属150辆T34坦克,越过三八线对南朝鲜发起了全面进攻。6月27日,美国介入战争,派遣第7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并派遣海军、空军支援南朝鲜;28日,汉城陷落。由于美国海空军无法阻止北朝鲜大军的南进,6月30日,美国政府命令驻日本的美第8集团军入朝作战,美24师成为第一批入朝的美国军队。

  7月5日,美24师的先遣部队“史密斯特遣队”在乌山与北朝鲜军首次交火,惨遭失败。由于缺乏反坦克武器,陆续赶来的美24师主力无法有效阻挡T34坦克的进攻,7月20日,大田陷落,美24师师长在野外逃亡36天后被俘(威廉•迪安少将),成为朝鲜战争中联合国军最高军衔的被俘人员。然而,随着美第8集团军主力的到达和南朝鲜军的重新整补(抓壮丁),到8月上旬,联合国军终于在洛东江沿岸建立起了一个防御圈。该防御圈面积仅占南朝鲜领土的十分之一,被称为“釜山防御圈”。

  由于美国M26坦克和89毫米反坦克火箭筒((“超级火箭筒”)在7、8月间大量进入战场,北朝鲜军的T34坦克失去了技术优势,已无法轻易突破联合国军的防线。在8月和9月,北朝鲜军先后对“釜山防御圈”发动了“八月攻势”和“九月攻势”,都以失败告终。此时,联合国军的人数和火力都已在北朝鲜军之上,反攻时间已至,联合国军遂于9月15日以美10军在汉城以西的仁川登陆。9月28日,联合国军重占汉城。随着仁川登陆的进行,釜山防御圈中的联合国军也发动反攻。到10月初,北朝鲜军队已被彻底驱逐回三八线以北,南朝鲜军随即越过边境向北攻击。10月9日,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将军向金日成发出最后通牒,随即,美第8集团军越过三八线向北进攻。10月20日,联合国军攻陷平壤,北朝鲜政府迁往江界。10月26日,南朝鲜第6师7团一部到达中朝边境的楚山;另一方面,美10军搭乘军舰,于10月28日开始登陆北朝鲜东海岸重镇元山,并与沿东海岸北进的南朝鲜第1军会合。

  此时,越过边境的联合国军人数达24万,其中,西线的美第8集团军有13万,东线的美10军和南朝鲜第1军有11万。由于中国已站在苏联一边,并不愿意看到一个被西方占领的朝鲜半岛,中国政府决定介入朝鲜战争,并决定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名义派兵入朝,以彭德怀将军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10月19日,中国第13兵团开始秘密入朝。10月25日,南朝鲜第6师在温井和中国第40军首次交火。随即,中国第38、39、40三个军在西线清川江一带全部展开,中国第42军也出现在东线的黄草岭。11月初,中国第39军在云山大败美骑兵1师,美第8集团军退守清川江一线。然而,到11月7日,中国大军却如幻影一般地向北撤退,消失了。同日,在东线黄草岭阻击联合国军北进的中国第42也消失了。以上,便是中国军队进行的“第一次战役”。

  由于中国军队的突然出现和突然回撤,联合国军方面误认为中国并未排除多少部队入朝,中国方面的目的只是警告联合国军不要离中朝边境太进,因此忽视了中国大军的威胁。在经过中国军队的首次打击后,联合国军重新向北推进。11月21日,东线的美7师17团占领中朝边境城市惠山镇。11月24日,麦克阿瑟下令发动所谓的“圣诞节前凯旋攻势”,决定在东西两线全面进攻,于圣诞节前彻底消灭北朝鲜。然而,等在他前方的,是西线中国第13兵团(兵团司令:邓华将军)的24万大军(50、66、39、40、38、42军)和东线中国第9兵团(兵团司令:宋时轮将军)的16万大军(20、26、27军)。

  11月25日,中国第13兵团首先向美第8集团军(美1军、美9军、南朝鲜第2军)发起全面攻势。该兵团首先以38、42两军在德川宁远击溃战斗力很弱的南朝鲜第2军,打开战役缺口以迂回到美第8集团军后方,随后向清川江边的联合国军部队展开总攻。11月30日,美2师在军隅里陷入重围。该师经过一场苦战,其兵力从1.8万下降到1万,好不容易才突出重围,而美第8集团军其余各部则较为完整地向南退去。到12月初,美第8集团军撤至平壤以北,建立了“平壤防线”。

  在东线,作为美10军主攻部队的美陆战1师沿着一条窄窄的公路向北推进,进入朝鲜东北部寒冷的盖马高原。到11月27日,盖马高原温度已经降至零下20度到45度,该师会同美7师第31团战斗支队围绕长津湖建立了数个环形阵地。同日,美7师32团一部占领中朝边境的新坡镇。当日夜,中国第9兵团的第20、27军便向美陆战1师和美7师第31团战斗支队发起了怒海狂涛般的进攻。双方随即展开了一场人类战争史上罕见得残酷战役。到12月初,美7师第31团战斗支队已近乎被全歼,只有少数人马被美陆战队救出;美陆战队则依靠极端优势的火力和与中国军人同样顽强的战斗意志守住了阵地。12月初,美陆战1师开始撤退。此时,中国第26军的77、78两师进入战场,加入对美陆战队的围攻当中。然而,美陆战队依然突出重围,于12月15日全部从兴南乘船撤往南朝鲜。在长津湖作战中,美陆战1师战斗损失4000余人(其中战死718人),伤病减员7000余人(有三分之二都是轻度冻伤,在作战期间就归队了),而美7师在长津湖边的阵亡、失踪人数则超过了1400人;中国第9兵团的损失则在5万人左右。

  在西线,得胜的中国第13兵团乘胜南下,于12月3日占领成川,从根本上动摇了“平壤防线”。联合国军乃于12月5日放弃平壤。12月6日,中国第39军占领平壤。放弃平壤的美第8集团军风声鹤唳,狂退200公里,到达三八线一带。到12月下旬,向南追击的中国第13兵团和北朝鲜部队也到达三八线附近,双方便在三八线两侧形成对峙态势。另一方面,东线的联合国军于12月24日全部从兴南登船撤离。至此,除三八线上东海岸城市襄阳外,整个三八线以北地区已被中朝方面夺回。以上便是中朝军队进行的“第二次战役”。至此,双方的态势又回到战争爆发前的样子了。

  12月23日,美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在汉城以北遭遇车祸身亡,联合国军方面随即以马修•李奇微中将接任美第8集团军司令一职。李奇微随即从美国的家中登机启程,飞往日本。
  以上,便是朝鲜战争头六个月的基本情况。本作的内容,也将从李奇微赴任开始。
  第一章 伏鹰——李奇微赴朝
  12月25日是西方人的圣诞节。1950年的这一天,中国军队出现在战场上已经整整两个月了。两个月中,朝鲜战争的战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联合国军已经从两个月前“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嚣张变成了目前危机重重的状态。随着南进的中朝大军暂时停在了三八线上,联合国军中没有人敢想像一旦对方继续进攻,自己最坏的结果将是什么。

  1950年12月25日夜11点半,经历了一天空中旅行的新任美第8集团军司令、55岁的马修•B•李奇微中将飞抵日本东京羽田机场——在这次漫长而乏味的空中旅行中,李奇微的座机首先从美国本土出发,到达阿拉斯加的阿留申群岛。在这里,李奇微进行了短暂的休息,并和基地司令进行了愉快的闲谈。随后,他再次登机,飞过天气晴好的北太平洋,最终到达日本。对于这次赴任,李奇微深感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目前,三八线以北中朝军队动向未明,美第8集团军刚刚遭到败绩,自己可以说是临危受命。李奇微在二战中曾任美82空降师师长,在欧洲与德军多次作战,有相当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指挥能力。1945年,在盟军拟定的进攻日本本土作战计划中,曾准备在1946年春以李奇微指挥三个空降师空降日本关东地区。正是由于他出众的能力,才成为接替沃克的将领。事实上,李奇微的能力得到了麦克阿瑟和华盛顿方面的一致认可:早在沃克死亡之前,麦克阿瑟就已经和美国陆军参谋长柯林斯达成共识——一旦沃克发生意外,他的接班人就一定是李奇微。因此,当沃克遭遇车祸身亡后,麦克阿瑟和华盛顿方面甚至在沃克的死亡通告发出之前就已经一致同意由李奇微接管美第8集团军。

  和麦克阿瑟不同,李奇微是一个具有多种能力的将才:麦克阿瑟是个只懂战争、不懂政治的军人,而李奇微则兼具军人和官僚的特征。一方面,李奇微担任美国陆军副参谋长的经历使他能在华盛顿官僚集团中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事物,并具有相当的战略眼光;另一方面,担任空降部队指挥官的经历又使他具有丰富的一线作战经验。因此,作为综合型人才,李奇微深得心高气傲的麦帅的尊重,也深得华盛顿方面的欢心。

  在羽田机场,迎接李奇微的是联合国军总参谋长希克将军。李奇微走下飞机后,两人便驱车前往麦克阿瑟的官邸。在夜色中黑暗的车内,希克将军向李奇微介绍了联合国军在朝鲜的基本情况,并告知李奇微:东京方面认为中朝军队将很可能会在圣诞之夜,也就是今夜全线进攻,越过三八线。不过,直到目前为止,中朝军队的全线进攻依然没有发生。但不管怎么说,三八线另一侧的中朝大军目前已如同一支上弦的箭,随时都有可能发射。

  到达麦克阿瑟官邸后,鞍马劳顿的李奇微首先休息了一夜。这一夜,朝鲜战场上的中朝军队并没有全线进攻。次日(12月26日)上午7点,李奇微独自吃了他在亚洲的第一顿早餐。上午9点,麦克阿瑟在东京“第一大厦”的联合国军总司令办公室里接见了李奇微。麦克阿瑟首先命令李奇微:必须尽可能地将防线设在更靠北的地方,并尽可能长时间地确保汉城。随后,麦克阿瑟便猛烈地抨击了华盛顿方面希望通过和中国谈判结束战争的倾向——麦克阿瑟认为:面对中朝军队在不久之后将发动的全面进攻,如果联合国军在前线获得一次战略上的大胜,就能使整个南朝鲜获得安全;如果联合国军在某个战场上获得一次战术性的胜利,则能增加美国在外交方面的筹码。如果在军事上素尸餐味、无所作为,只想着靠外交解决问题,那将什么也谈不成。因此,麦克阿瑟最希望的就是美8集团军尽快在军事上获得一次战略或战术上的胜利。麦克阿瑟称,目前联合国军弊病丛生,补给工作做得很不好;联合国军空军的表现也非常差,空中打击根本无法切断中国军队对前线的补给和增援。

  接着,麦克阿瑟开始向李奇微谈起他一个宏大的“战略”构想:目前,中国南方海岸线上的海防力量基本为零。如果联合国军以台湾为基地登陆中国大陆,将大大减轻朝鲜前线的压力。他曾向华盛顿提议进攻中国大陆。可是,华盛顿方面拒绝这样做(这又是一个典型的军人式狂想,麦克阿瑟依然不能理解军事服从于政治这一最高准则。他依然不明白,二战后的美国需要极力避免的乃是与苏联的全面战争。一旦美国进攻中国本土,则苏联不可能不袖手旁观。那样一来,后果不堪设想,第三次世界大战将很可能爆发)。麦克阿瑟说,中国人是可怕的敌人。中国军队擅长穿插和夜间行军,并能熟练地运用低劣的武器。中国的战争机器已经完全投入朝鲜战争中。说完这些后,麦克阿瑟又告诉李奇微:“你可以得出自己的结论,要自己做出判断。我一定支持你的工作。你办事我是放心的。”

  除此之外,麦克阿瑟还告诉李奇微,刚从朝鲜东北部撤退、正在南朝鲜上岸的美10军和南朝鲜第1军将现在被划归第8集团军战斗序列,所有已经上岸的人马都要听从第8集团军调遣。事实上,所有在朝联合国都已进入美第8集团军的战斗序列。
  面对麦克阿瑟的滔滔不绝、眉飞色舞,李奇微颇感敬佩:在这次接见之前,李奇微本来已将许多想问的问题打成腹稿。然而,麦克阿瑟几乎把它们都谈到了——在说话时,麦克阿瑟语言、姿态丰富,活像一个演员。通过这种像演讲一样的谈话,麦克阿瑟全面地分析了当前的情况。由此可见,作为一个军人,麦克阿瑟的确思维全面、缜密,也让李奇微倍感轻松。然而,李奇微仍有几个问题,他问:如果苏联参战,第8集团军将如何行动?

  麦克阿瑟回答:果真如此,就将第8集团军撤往日本,尽管那样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李奇微又问:如果联合国军再次撤退,中朝军队继续南进,那么一旦南朝鲜叛离联合国方面将如何处理?
  麦克阿瑟回答:果真那样,确实会有那种危险,但目前还不需要考虑它。
  于是,李奇微建议道:如果联合国军再次后撤,应当尽量照顾到南朝鲜人的感情,打消他们的疑虑。对此,麦克阿瑟同意了。
  最后,李奇微试探性地问道:“将军,如果我到了那儿后,发现局势有利于我,您是否反对我发起反攻?”

  对此,麦克阿瑟大笑了起来:“马修,第8集团军是你的了。好好干吧!”
  麦克阿瑟的这句话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号:他已经将所有在朝联合国军都交给了李奇微。在这之前,在东京的麦克阿瑟一直直接控制着联合国军,并独断地制定各种作战计划,这一点在那场闹剧般的“圣诞节前凯旋攻势”中尤其突出,结果则使麦克阿瑟品尝了丢失整个北朝鲜的苦果,大丢颜面。现在,麦克阿瑟已将前线完全交给了经验丰富的李奇微。因此,联合国军的实际指挥权事实上已向李奇微身上转移了(笔者以为,麦克阿瑟这次是学乖了)。

  听毕这句,李奇微安心了:他将不会像前任沃克一样被麦帅束缚手脚,而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事了。对此,李奇微的心中油然升起了一种即将力挽狂澜的勇气和使命感。
  走出麦克阿瑟的办公室,李奇微又同希克总参谋长、美国远东海军司令特纳•乔伊中将、美国驻远东空军司令乔治•斯特拉迈耶中将以及联合国军总参谋部各部主管人员坐在一起举行会议,听取了他们对前线情况的介绍和分析。中午时分,李奇微离开“第一大厦”,前往羽田机场——在那里,他将乘上飞机,飞往朝鲜进行就职仪式,并视察前线。

  下午4点,李奇微的座机在冬日的阳光中飞抵美第8集团军司令部所在地大邱。在走下飞机前,李奇微脱下笔挺的制服,换上了一身空降战斗服,并在胸口别了两颗手雷,随后便走下飞机,前往就职仪式的会场。在就职仪式上,李奇微这一身威武的行头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虽然这是一种作秀,没人能指望他真的能在第一线往中国兵身上扔手雷,但这确实能鼓舞联合国军的士气。从此以后,这身空降服上别两颗手雷的干练装扮就成了李奇微的招牌行头。来到集团军司令部后,李奇微发现司令部的大部分人员都在大邱,只有少数人去了设在汉城的前进指挥所。对此,李奇微异常气愤,下定决心要对整个集团军进行一场改革。在集团军司令部里,李奇微了解到了目前战场上的详细情况和联合国军目前的作战方针——

  目前,美10军(美陆战1师、美7师、美3师)刚刚从朝鲜东北部的兴南撤至南朝鲜。该部刚刚经历过苦战,目前正在后方整编当中(美10军司令部和美7师在大邱、美陆战1师在马山、美3师在平泽)。此外,在清川江战役中,美8集团军的美骑兵1师和美2师以及南朝鲜第2军第7师也减员严重,目前也在后方整编中(美2师在原州以南的忠州、南朝鲜第7师在原州以北的春川、洪川和横城一带、美骑兵1师在议政府以东、汉城——春川之间)。因此,联合国军能用于防守三八线“边境阵地”,即“B线”的部队很有限。目前,在“B线”安顿下来的美第8集团军的编制已经进行了调整,各军师之间的统属关系较之前有了极大变动。他们的部署情况从西向东如下:

  西线:
  美1军——
  美国游骑兵8321连(配属给美25师):部署于江华岛(汉江江口外);
  土耳其旅(配属给美25师):部署于金浦半岛(汉江江口南岸);
  南朝鲜边境警备队:部署于开城,数量很少,战斗力很差;

  美25师主力:部署于汶山里一带,沿临津江设置阵地,封锁汉城西北面的汶山里——汉城公路;
  南朝鲜第1师:防区紧靠美25师东侧,部署于高浪浦里——东豆川路以西—带(东豆川路,是汉城向北经过东豆川里的一条公路,通往涟川)沿临津江设置阵地,与东邻南朝鲜第6师共同封锁东豆川公路封锁汉城东北面的东豆川路;
  英29旅(军预备队):沿汶山里——汉城公路部署
  美9军——
  南朝鲜第6师:防区紧靠南朝鲜第1师东侧,部署于东豆川路以东的永平、高滩一带,沿三八线设置阵地,与西邻南朝鲜第1师共同封锁东豆川路;
  美24师:防区紧靠南朝鲜第6师东侧,部署于东豆川路以东的梁文里一带,沿三八线设置阵地,封锁东豆川路东面的抱川路(抱川路,是汉城向东北经过抱川里的一条公路,通往元山);

  英27旅(军预备队):部署于议政府;
  美骑兵1师:虽然该师目前正在整编中,但依然担负着任务。该师沿汉城——春川公路部署,封锁该公路。目前,菲律宾营和希腊远征军(希腊远征军虽然名字叫得响,兵力却只有一个步兵营,该部于12月8日到达朝鲜)已配属给美骑兵1师。
  中线:
  南朝鲜第2军——
  南朝鲜第2师:防区紧靠美24师东侧,部署于观音山、国望峰、马坪里一带,沿三八线设置阵地;
  南朝鲜第5师:防区紧靠南朝鲜第2师东侧,部署于水利峰一带,沿三八线设置阵地;

  南朝鲜第8师:防区紧靠南朝鲜第5师东侧,部署于揪田里一带,沿三八线设置阵地(师的东翼位于昭阳江北岸);
  南朝鲜第7师(军预备队):该师作为军预备队,如前所述,部署于原州附近。
  东线:
  南朝鲜第3军——
  南朝鲜第3师:防区紧靠南朝鲜第8师东侧,部署于大兴里一带的昭阳江两岸,沿三八线设置阵地,封锁麟蹄——洪川公路;

  南朝鲜第9师:部署在南朝鲜第3师防区以东的太白山脉中,阵地设置于三八线附近的群山之间;
  南朝鲜第1军——
  南朝鲜首都师:部署在东海岸的襄阳。目前,该师为南朝鲜第1军编制中的唯一一个师。
  此外,李奇微手中的兵力还有南朝鲜第11师、一些联合国国家的军队以及两个美国游骑兵连。其中,南朝鲜第11师正在朝鲜半岛西南部的智异山清剿北朝鲜游击队;法国营和荷兰营已被配属给在原州休整的美2师;配属了泰国营的美187空降团则被部署在汉城南面的水原以确保战略纵深;加拿大派翠西公主轻步兵第2营由于在12月中旬才刚刚到达朝鲜,目前正在南朝鲜东南部的密阳进行为期8个星期的训练;到12月31日,第16新西兰战地团(实际兵力仅一个炮兵营)也到达朝鲜,该部也必须经过训练才能派上前线。因此,在短期内,这些部队尚不能派上用场。美第8集团军司令部能够调上前线的,只有美国空降游骑兵第2、第4连。便构成了联合国军的“B线”,即边境阵地(这一称呼的由来请参看《梦断鸭绿江》)。这样,尽管目前联合国军在朝兵力达36.5万人,但美第8集团军可以用于前线的部队只有25万人。然而,“B线”全长216公里,防线上的每个师都要防守20——30公里的地段。让这样少的部队防守这样长的战线,根本不可能做到密不透风。事实上,边境阵地上的联合国军部队只在理论上形成了连贯的防线。实际上联合国军各部只能以连、排位单位,在长长的战线上构筑据点。一旦善于穿插的中国军队发起猛攻,这条没有纵深的“B线”将弱不禁风。因此,美第8集团军在“B线”以南又划出了五道线,准备战况不利时就向南面的新防线撤退。这五条防线依次为:

  C线:汉江南岸防线。防线起自水原以北,西半段紧贴汉江南岸岸边,向东延伸至杨平,自杨平至洪川(杨平东北面)直线延伸,自洪川至东海岸直线延伸,其东端点为东海岸的注文津(位于洪川东北面,襄阳以南)。一旦联合国军在B线作战失利,就首先退向C线调整态势,然后再退入D线固守。
  D线:平泽——三陟防线(陟,读ZHI,四声)。防线为平泽——安城——长湖院里——原州——三陟。这一地段是整个朝鲜半岛中最狭窄的部分,易于进行线式防御。其中,防线的平泽——安城段和北纬三十七度线(即“三七线”)基本重合。一旦联合国军在D线作战不利,就退入E线。
  E线:锦江防线。从锦江南岸的公州、大坪里向东延伸至小白山脉。这道防线的西半段是1950年7月公州之战和大坪里之战的战场,东半段则是地形复杂的小白山脉。在这里,联合国军可以利用锦江和小白山脉的天险进行抵抗。然而,一旦联合国军在E线上也作战失利,就退入F线。
  F线:小白山脉防线。这条防线在锦江和洛东江之间,和C线一样是一条用于调整态势的防线。一旦从E线退到这里的联合国军调整态势完毕,就全部退入最后一道防线——G线。
  G线:洛东江防线,即1950年夏天联合国军曾固守的“釜山防御圈”。这里是联合国军的最后一道阵地,一旦联合国军退到这里,要不惜代价地进行抵抗。一旦抵抗失利,美第8集团军只能从海上撤离,南朝鲜军则依托对马海峡各岛继续抵抗(果真如此,恐怕就出现又一个大陆和台湾了)。
  面对这样一种情况,李奇微感到形势严峻——上述五条防线目前还只是纸上防线,并没有构筑工事。他立即要求南朝鲜政府派遣三万名劳工为联合国军赶筑工事。到次日(12月27日),已有一万名劳工被组织起来,开始构筑“C线”;随后又有两万名劳工被组织起来,前往构筑“D线”;此外,还有一部分劳工则开始投入到E、F、G三道防线的构筑中。

  事实上,在1950年12月下旬,整个三八线上并非风平浪静。在西线(美1军、美9军正面),对峙中的双方部队几乎每个小时都会发生小规模的交火;在中线的南朝鲜第8师防区和东线的南朝鲜第9师防区,北朝鲜军早在12月22日开始就以第2军团和第5军团进行了渗透。指挥两个北朝鲜军的将领,是个让联合国军胆寒的人物——方虎山(方虎山为统一指挥两个军团的前敌总指挥兼第5军团军团长、崔贤为第2军团军团长。关于方虎山,详情见《坦克之夏》)。

  北朝鲜第2军团,下辖北朝鲜第2、3、9、27、31师(每个师3000到5000人)。该军团即是第二次战役中从“铁三角”地区出击,威胁市边里,从背后予美第8集团军以掏心一击的部队(详情见《梦断鸭绿江》);北朝鲜第5军团,下辖北朝鲜第6、7、13、32、43师,总兵力为14300人,是北朝鲜方面在1950年10月初新设立的部队。1950年10月初,北朝鲜军已被联合国军打得奄奄一息。然而到12月,经过两个月的整备,该军团已经具有了相当的规模。

  如前所述,南朝鲜8师是南朝鲜第2军最东翼的部队,其防线除最西侧的一段(揪田里以西)外,都依托昭阳江天险构筑。该师战斗力很差,在第二次战役中曾被中国第42军轻易击溃。12月22日,方虎山以北朝鲜5军团向南朝鲜第8师的防线发起猛攻,夺取了揪田里以东6.5公里处的602.5高地,将韩8师的防线打开了一个缺口。随后,北朝鲜第5军团从这个缺口涌入,迅速消失在昭阳江南岸的群山之中。该军团利用山体的掩护,快速穿插渗透,于12月30日以约1000人的兵力占领了无人把守的阳德院里(洪川西南10公里);与此同时,北朝鲜第2军团以第10师为先导,于12月27日开始从南朝鲜第2军和第1军防区接合处渗透。这一地区地形险峻,是太白山脉的一部分。为了避免被联合国军发现,该军团克服种种困难,在冬天寒冷的山中避开村庄、从不生火,进行了异常艰苦的行军,于月底到达南朝鲜第9师身后的宁越、平昌一带,随即以一部向南面的丹阳、安东一带渗透,军团主力则在原地待命,等待出击。

  对于北朝鲜军在中线和东线的大规模渗透,包括李奇微在内的美第8集团军高层并没有予以注意。这应当归功于北朝鲜军渗透的隐秘性。联合国军方面认为,北朝鲜军在昭阳江的攻击只是一次火力侦察,因为他们在攻占602.5高地后很快就消失了。然而,联合国军并不知道:中朝军队的“第三次战役”已经拉开序幕,这次渗透只是一个小小的前奏(关于中朝方面的战略,下一章将详述)。

  面对美第8集团军依托多道防线节节抵抗的作战计划,李奇微结合前两次中国军队大规模攻势的经过(第一次战役和第二次战役)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在来朝鲜之前,李奇微对坚守汉城,然后发动反攻是有信心的。然而,经过严密的分析和思考,他发现了这样几条相互关联的事实:
  ——边境阵地过于稀疏脆弱,必然会被善于穿插的中朝军队突破,防线将很容易崩溃。然而,在防线崩溃以前,联合国军的优势火力将给中朝军队以严重杀伤。在这一阶段,中朝军队的伤亡很大,联合国军的伤亡不大。而一旦防线崩溃,则败退的联合国军将蒙受异常严重的伤亡。
  ——因此,在边境阵地上的联合国军给予中朝军队重大杀伤后出现崩溃的危险时,部队就必须向下一道防线撤退。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