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被忽略的真相——隐埋在『水浒传』中的几条暗线
作者:
方律师
被忽略的真相——隐埋在《水浒传》中的几条暗线
序言
在“煮酒论史”拥有一个主贴,是我登陆天涯多年以来的梦想。奈何知识匮乏、文笔拙劣,始终不敢在诸多高手面前献丑。
前日偶入雾满拦江先生之《色水浒:性爱男女说梁山》一贴,连续阅读数小时大有感悟,并且这种思维模式下得出了更多推理结论,故而写成本文。
本文受到《色水浒》一文颇多启发,不过并非简单照搬,而是在独立思考之后进行进一步阐述,自问似乎算不上是剽窃之作。如果雾满拦江先生对此有异议,尽可直言,我愿意道歉并收回此文。另外,《色水浒》一文更强调“色”在推动《水浒》剧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而我的文章更强调推理本身,应该也是有所区别的。
最后,感谢雾满拦江先生《色水浒》一文的启发,并附该文网址如后: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26942.shtml
暗线一:一个色情诈骗团伙的成功史
一
真相,通常隐藏于细节之中。感谢雾满拦江先生的《色水浒》一文,让我注意到了一个细节,那就是侍女锦儿在林冲与高衙内冲突之间扮演的特殊角色。正是从这个看似不起眼的锦儿身上,可以牵扯出一系列阴谋,最后让我们看到了在《水浒传》中被人们忽视多年的一个色情诈骗团伙。
在《色水浒》一文中,雾满拦江先生针对高衙内两度调戏林冲夫人的情况,找到了一个很重要的突破口,那就是时间!通过雾满拦江先生的分析,在正常情况下,锦儿当时如果在夫人遭到调戏之后前往寻找林冲,那么在东京城的茫茫人海中分别需要“十分钟到一个小时的时间”、“一个小时”的时间,而在这段时间内,只要高衙内没有那个啥功能障碍,那么什么该办的事情都该办成了,而不是“不曾被这厮点污了”这样一个结果。
对于这个问题,当初无数网友进行了深入探讨,主要围绕着锦儿当时到底需不需要那么多时间来找到林冲的问题,并且分别得出了不同的结果。雾满拦江先生对此的解释,是将高衙内形容为“贾宝玉”。
但是,为什么不能换个思路呢?“在正常情况下”,锦儿的确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来寻找林冲,但问题是,如果当时并不是“正常情况”呢?
二
不妨大胆假设一下:如果锦儿不是等到了林冲夫人遭到调戏就来找林冲,而是早在调戏发生之前就已经出发了呢?
这种假设有可能出现吗?有可能,但前提只有一个,那就是锦儿从一开始就知道了林冲夫人遭到调戏的时间和地点,那么她自然可以提前出发,然后将林冲在规定时间内领到规定地点。也就是说,当林冲到达现场时,调戏不是已经开始了一个小时左右,而只是刚刚开始。这样的话,就能解释为什么高衙内为什么在长时间内没能把握住机会的现象,因为答案是他根本没有获得那么长的时间!
那么锦儿为什么一开始就知道了时间和地点呢?答案很简单,因为她正是这一切的策划者。
我们不妨回想一下,当初在和林冲夫妇前往“逛街”的过程中,故意先让林冲看到了鲁智深,从而使得男主人与女主人分开。然后呢,锦儿故意找一个借口离开林冲夫人,并且约好对方在某个地点见面,而这正是高衙内即将出现的位置。与此同时,锦儿立即折回到林冲与鲁智深相会的地点,提前宣布了当时还没有发生的“调戏”之举,从而将林冲领去该地点。考虑到林冲的脚程应该快于林冲夫人,因此即使在鲁智深这里可能耽误了一二十分钟,但是当林冲赶到时,他夫人可能刚刚在该地点停留了几分钟,也就是调戏刚刚处于抛抛媚眼、交换QQ号的阶段。
三
同样的道理,第二次在林冲夫人被骗到陆虞侯府中的时候,锦儿同样不是在事件发生之后才出发寻找林冲,而是在林冲夫人前往陆虞侯府的途中就开始出发。而且为了尽快找到林冲,她应该事先留意过对方有可能去的酒店位置,从而可以及时找到。因此这次当林冲冲到陆虞侯府时,调戏同样只是刚刚开始,根本来不及实施《色水浒》文中预设的以下内容:
“十分钟的罪恶,按照流程上来看,从手下的小马仔们蜂拥而上,将少妇的双手双脚抓住,抬起来,拖到无人之处……这个过程大概需要八分钟,等到林冲找来之后,再从后面追赶,再追岔了道返回来,这时至少又能赢得十分钟……”
好了,现在我们知道了锦儿当时是怎么做的,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这个小丫头的犯罪动机是什么?
关于锦儿的犯罪动机,其实存在着一些很深层次的内容,这里请让我暂时卖个关子,而是先沿用雾满拦江先生所提出的一个观点,那就是锦儿追求林冲未果,因此与陆虞侯私通,根据这一并没有揭示全部真相的结论来进行分析。
这样我们就不难看出,锦儿与陆虞侯之间完全存在着相互串通的可能。第一次调戏时,锦儿首先将林冲夫妇隔离,而后将林冲夫人约到预设地点见面。而在陆虞侯那里,也可以找出各种理由,将高衙内在同一时间领到同一地点,也许当时还是第一个撺掇高衙内上前调戏的随从。只不过当林冲赶到时,陆虞侯已经先躲开了,从而避免自己过早暴露。至于第二次调戏,陆虞侯更是直接出面安排,锦儿则再次扮演了通风报信的角色。
那么接下来又产生了一个新问题,锦儿和陆虞侯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四
对于绝大多数犯罪活动来说,目的通常可以被概括为“损人”和“利己”,其中“损人”是手段,“利己”是目的。所以在分析锦儿和陆虞侯的目的时,不妨看看他们到底“损”了谁?
在这起事件中,当事人无非是林冲、高衙内和林冲夫人这三个。锦儿和陆虞侯的目标是谁呢?是受到调戏的林冲夫人吗?锦儿似乎存在着这方面的动机,毕竟她与夫人之间具有情敌关系。但是从作案手法来看,锦儿显然没有把林冲夫人作为攻击的首选目标。否则的话,根本没必要先后两次及时通知林冲,而是应该等到调戏被升级到了更高阶段之后再带领林冲赶赴现场,这样一来,林冲也许会以失节为由休妻,锦儿也就能看到被扶正的机会。但锦儿显然并不希望这一幕的出现,可见林冲夫人并不是目标。
那么高衙内是目标吗?当然更不是,除了几次在欲火焚身之际被突然打断之外,这位高干子弟没有任何损失可言。由此可见,锦儿的真正目标是林冲。
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锦儿为什么连续两次及时提醒林冲,关键在于让他及时赶到现场,从而坏了人家高衙内的好事。这样一来,就在林冲与老高家之间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接下来的“误闯白虎堂”事件,也就成了一个顺理成章的结果。
好了,我们现在已经知道锦儿“损人”的目标是林冲,那么她“利己”的内容是什么呢?
五
这一点不妨从最后的结果来看:“直至东京城内殿帅府前,寻到张教头家,闻说娘子被高太尉威逼亲事,自缢身死,以故半载。张教头亦为忧疑,半月之前染患身故。止剩得女使锦儿,已招赘丈夫在家过活。访问邻里,亦是如此说。打听得真实,回来报与头领。”
从这样一段文字中,你有没有产生一点什么疑问呢?问题一:在林冲夫人自杀、张教头病故以及林冲被通缉的背景下,老林家和老张家的财产到哪里去了?问题二:作者为什么在这里还专门交待了一下锦儿的结局,而且注明是“招赘丈夫在家”而非简单的“成婚”?
将这两个问题联系到一起,就能得出一个结论:林、张两家的财产落入了锦儿手中,成为了她招赘的本钱。
这样一来,也就不难看出锦儿一系列阴谋的目的所在:通过挑拨林家与高家的矛盾,达到搞垮林家乃至张家的目的,最后实现谋夺财产的目的。至于陆虞侯,估计除了合伙谋财的目的之外,也有被锦儿女色所获的想法。
针对这个阴谋的分析到此结束了吗?没有,甚至可以说真正的阴谋现在才刚刚浮出水面。对于锦儿这种谋夺财产的手段,你们是否感到有点眼熟?她的真名到底是“锦儿”,还是另外一个我们原本就熟悉的名字呢?在这起阴谋的过程中,是否感到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幕后人物始终没有露面?
六
我们现在已经明白了锦儿和陆虞侯的阴谋,而且他们也达到了将林冲赶走的目的。但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是陆虞侯追杀林冲结果反而被杀。对于这一段情节,雾满拦江先生的论点是“借林冲之手,欲置陆虞候于死地之人,是锦儿姑娘”。
对于这一论点,我基本表示同意,但认为其实还可以论述得更深。锦儿之所以挑唆陆虞侯追杀武功比他高得多的林冲,显然就是希望他死在后者的手里。至于理由,却不是雾满拦江先生所说的“她真的很好奇,非常想知道这俩混蛋到底谁会宰了谁”。
我们来看一下,林冲杀死陆虞侯的结果对锦儿有什么好处呢?一、陆虞侯这个搭档的消失,非但可以实现灭口的效果,同时也意味着锦儿可以独吞全部战利品;二、随着林冲杀掉了陆虞侯,他就再也不可能以合法身份回到家中,使得锦儿可以放心大胆地吞掉财产而不会受到追究。
所以总的来说,对于锦儿来说,林冲杀掉陆虞侯是一个比陆虞侯杀掉林冲更有利的结果。问题是,锦儿怎么确保这种情况的必然出现呢?
七
如果读者已经习惯了我的这种推理方式,相信一定已经有人想到,那个与林冲偶遇的李小二,其实是锦儿一开始就布置在充军地点的“卧底”。正是由于他在关键时刻向林冲提供了关键情报,才决定了这场决斗的最后结果。
锦儿的助手就只有一个李小二吗?我们不妨来看看锦儿整个计划所存在的一个风险:如果当初在野猪林,林冲命丧两个差役之手,那么日后也就缺少了能够把陆虞侯干掉的角色,锦儿不得不整天担心陆虞侯会不会反过来对付自己,至少也需要与对方平分所获得的财产。可见,保证林冲安全地到达充军地点,使得陆虞侯不得不亲自前往追杀,已经成为确保计划成功的重要环节。
那么最后到底是谁出现在这个重要环节上呢?聪明的你一定已经想到了他的名字:鲁智深。
所以多年以来,阅读《水浒传》的读者始终存在着一个思维误区,以为鲁智深前往野猪林搭救林冲是出于义气,其实,这根本就是他接受锦儿指令所采取的行动。
等等,怎么鲁智深又和锦儿扯上关系了?这个花和尚难道是到了东京之后垂涎于锦儿的美色,所以甘心充当帮凶?答案并不完全正确,因为鲁智深与锦儿根本就不是到了东京才认识的,至于锦儿的真名也不是锦儿,而是我们十分熟悉的“金翠莲”。
八
这个结论是不是有点雷人?但只要仔细想来,就不难发现事情的真相。
让我们回到整篇《色水浒》的起点,也就是鲁智深在酒店中听到金翠莲诉苦,然后为她出头打死了镇关西。
不知道为什么,多年来为什么没人对这个漏洞百出的故事提出质疑呢?根据金翠莲的说法,她的不幸在于当初免费嫁给了镇关西,却签下了一纸三千贯的卖身契,于是对方在将二奶退货之后要求返还这笔款项,导致金翠莲面临经济危机。
事实真的如此吗?金翠莲的法律意识会淡薄到只写收条却不拿钱的地步吗?为什么不能得出另一个结论呢?当初金翠莲的确收到了三千贯,但现在却不想归还,于是就编出了这样一个借口。与前一种可能性相比,似乎这种情况更符合人们的常识。
那么鲁智深就愚蠢到了轻易受骗的地步吗?错了,鲁智深一点也不傻,而且他在此之前就已经与金翠莲相识,并且制定了整个计划。至于在酒店内的相遇,不过是做给史进和李忠看的一场戏,为自己接下来打死镇关西寻求舆论支持。
九
其实如果去除金翠莲的主观陈述内容,仅以《水浒传》中的客观举动来说,镇关西实在算不上是什么恶霸,反倒更像一个服务态度良好、切肉技术过硬的劳动模范。所谓的“镇关西”绰号,如果放到现在,可能就是“关西地区优秀纳税户”或者“关西肉联厂销量第一”之类的代名词,而不能作为他欺男霸女的证据。
从结果来看,随着鲁智深在光天化日之下打死了镇关西,金翠莲所欠的三千贯也就不必归还,说不定还能继承一笔遗产之后跑路。
接下来金老汉与鲁智深之间的“偶遇”,显然也并不是一个用巧合就能解释的现象,根本就是他们这个犯罪团伙一开始就安排好的撤退地点。
或许有人会问,金翠莲接下来不是嫁给了赵员外吗?她怎么又能成为“锦儿”呢?
其实应该这样看,金翠莲的每一次婚姻,其实都是她犯罪计划的一部分,至于目的,就像是《新少林五祖》中的邱淑贞那样,在将所谓“丈夫”的财产搞到手之后就离开寻找下一个目标,其间也可能存在着杀人灭口的过程。因此对她来说,这个赵员外不过是一系列猎物中的一个而已。
在《水浒传》中,并没有戏写赵员外的下场究竟如何,但是从金翠莲化名“锦儿”潜入林冲府中的情况来看,老赵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十
好了,现在大多数真相都已经浮出了水面,不妨让我们梳理一下整个犯罪过程。
第一步,金翠莲、金老汉与鲁智深桃园三结义,组成犯罪团伙,确定行事准则。
第二步,金老汉将金翠莲卖给镇关西,得钱三千贯。
第三步,在酒店制造鲁智深与金翠莲偶遇的假象,获得史进和李忠的见证。
第四步,鲁智深出面打死镇关西,金翠莲和金老汉携款潜逃。
第五步,金老汉出面又将金翠莲卖给赵员外。
第六步,在金翠莲控制局面之后,将鲁智深引入到赵府。
第七步,为了制造不在场证明,鲁智深出家前往和尚庙。
第八步,金翠莲在鲁智深帮助下成功暗杀赵员外,携带巨额财产出逃。
第九步,金翠莲选择东京作为下一个犯罪地点,鲁智深同时启程前往东京进行接应。
第十步,金老汉将金翠莲卖入林府,化名“锦儿”。
第十一步,“锦儿”吸收陆虞侯成为犯罪团伙的新成员。
第十二步,“锦儿”故意带林冲夫妇观摩鲁智深的武术表演,达到隔离夫妇二人的目的。
第十三步,在林冲夫妇分开之后,陆虞侯带领高衙内前往预设地点调戏林冲夫人,“锦儿”则提前通知林冲,令他破坏了高衙内的“好事”。
第十四步,陆虞侯出面设局,再次造成林冲夫妇分散的局面。而“锦儿”再次提前通知林冲,令他彻底突破了高衙内的忍耐极限。
第十五步,在陆虞侯的策划之下,利用高家势力制造了“误闯白虎堂”事件。
第十六步,在林冲被发配充军之后,“锦儿”安排鲁智深前往野猪林确保林冲的人身安全,同时由陆虞侯出面撺掇高衙内威逼林冲夫人,造成林、张两家家破人亡的后果。
第十七步,“锦儿”安排陆虞侯前往追杀林冲,同时又让李小二将这一信息及时告知林冲,使得后者在有准备的情况下反杀陆虞侯。
第十八步,随着主要目的纷纷达成,“锦儿”终于成功侵吞林、张两家的全部财产,或许还包括陆家的财产。
经过整整十八个步骤,金翠莲(“锦儿”)先后完成了三起堪称完美的犯罪。但作为一个犯罪天才,她会就此感到满足吗?这个由她、鲁智深、金老汉和李小二组成的私人犯罪团伙,在《水浒传》接下来的章节中还会出现吗?
内容预告:
暗线二:梁山话事人到底姓蔡还是姓高?
(此文灵感受到了《色水浒》一文中某个段落的启发,不过内容基本上完全与《色水浒》无关,算是相对纯粹的独立创作了。)
暗线二:梁山话事人到底姓蔡还是姓高?
一
说起《水浒传》中的正面人物,人们肯定首先会想到宋卢吴公等主角,以及甲乙丙丁子丑寅卯等一干龙套。那么反面人物呢?最大的反派是谁呢?通常第一想到的会是高俅。那么如果非要找出个第二大反派呢?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想到蔡京?
其实高蔡两人堪称整部《水浒传》最大的两个反派,甚至可以说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人物。《水浒传》的开篇就是从高俅开始的,正是由于他逼走了王教头,于是才接下来引出史进、鲁智深、林冲、杨志等一干人物的故事。不过这段剧情的推动,基本上还是以人物命运推动故事剧情发展,在同一时间内成为主角的大多只有一个人。
那么到了什么时候,梁山英雄呈现出群体性出现的格局呢?应该是从“智劫生辰纲”开始的,随着这一事件的紧张,晁盖、吴用、宋江等真正的主角逐渐出现,并且将剧情发展引向了梁山这个地点。
可以说在《水浒传》剧情发展的过程中,“生辰纲”是一个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事件。那么“生辰纲”是怎么出现的呢?根源也就是梁中书要给老丈人蔡京送礼。
也就是说,整部《水浒传》由高俅而前戏、由蔡京而高潮,可见两人在书中的特殊地位。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高俅与蔡京之间又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暗线二
二
以往看《水浒传》,人们很容易存在一个思想误区,认为既然蔡京、高俅以及童贯等人既然都是奸臣,那么肯定会同流合污,相互间形成联盟关系对付忠义英雄。可问题是,如果他们“合污不同流”呢?为什么在奸臣之间就不会出现相互敌对、相互斗争的情况呢?
其实在忠臣之间很容易达成联盟,因为大家追求的都是正义感的实现,而正义感这种东西,并不会因为分享人数的增加而有所稀释。相比之下,奸臣们要追求的则是利益,这种东西你多了一点我就会少一点,所以奸臣之间从根本上使存在着利益冲突的,即使达成暂时的联盟,其内部也绝对不是铁板一块。在中国历史上,奸臣们相互之间的斗争,往往比忠奸之间的对抗更丰富也更精彩。
如果明白了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结论,蔡京与高俅之间未必是联盟关系。事实上,通过我接下来的推论,你们会发现他们两人之间在暗地里是针锋相对的两大势力,而且正是他们之间的斗争推动了整部《水浒传》的发展。
那么在探寻蔡京与高俅真实关系的过程中,突破口在哪里呢?其实就在“智劫生辰纲”这个段落。
我这人有个观点:这世界上绝大多数事情都应该是符合逻辑的,如果出现了一些不符合逻辑的情况,那么十有八九就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一些被隐藏在背后的事实。如果加上了这些事实,那么原先的不符合逻辑也就会变成符合逻辑。
根据这一思路来看“智劫生辰纲”,会发现其中有几个不合逻辑的地方。
暗线二
三
第一个不合逻辑的地方:生辰纲的秘密是被怎么泄露出去的?
在《水浒传》第十三回中,梁中书与蔡夫人在端阳节谈起生辰纲的话题,然后接下来在第十四回,刘唐就向晁盖通报了有关生辰纲的消息。那么刘唐的消息是从哪里来的?当然,对于这个问题也许存在着一个解释,那就是梁中书在四处搜买财宝的过程中走漏了风声,被刘唐这个局外人知道了。
但这样一种理由,又怎么解释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呢?接下来梁中书一开始要求公开运送生辰纲,而杨志献策改扮普通运输队。问题是,晁盖、吴用他们通常情况下应该只能料到梁中书的计划,又怎么能够算到杨志的主意呢?如果不能准确确定对象的话,也不能精确地推算出时间以及运送人数。他们又怎么会向杨志他们下手呢?难不成他们在那里对每一拨路过的客商都下蒙汗药?这显然不可能。由此可见,晁盖他们对于生辰纲的信息了解,绝对不会仅仅来自于街头巷尾的外围传说,而是有非常确定的内幕消息。那么,这个内幕消息来自于哪里呢?
第二个不合逻辑的地方:晁盖他们当时为什么不杀人灭口?
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晁盖他们当时将杨志一干人等全部斩尽杀绝,那么他们的翻案手法也就无人知晓,安全系数可以增加不少。至于留下活口的做法,不仅留下了犯案手法的重要线索,同时他们几个的外貌也都被看到,具有很大的风险。比如之后白胜被捕,就建立在官府知道劫犯改扮贩枣客商的基础上。如果当时杀人灭口的话,这个问题根本就不会存在。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晁盖他们是不忍心杀人。但是翻遍《水浒传》,这些人哪有在杀人时产生抵触情绪的时候。或许还有人会说,抢劫罪和杀人罪的量刑不同,所以晁盖他们不愿意犯重罪。但是别忘了,他们抢劫的可是梁中书送给蔡京的礼物,要是真的被捕,那么几乎肯定也是死罪,基本不存在为了减轻罪责而不杀人的理由。
也就是说,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晁盖他们当时都应该杀掉杨志他们,但结果这一幕却没有出现,为什么呢?
第三个不合逻辑的地方:白胜到底分到了多少钱?
我们都知道,生辰纲总价值在十万贯左右。参与抢劫的总共有八个人,如果绝对平均分配,那么每人应该一万两千五百贯。当然,也许老大晁盖需要多分点,那么即便如此,马仔也有可能分到1万贯左右。或者再打个对折,五千贯应该是最低限度了。尤其白胜是在本土犯罪,犯罪过程中又扮演了最耗费体力的挑酒夫角色,没有任何道理使他到手的钱不到五千贯。
五千贯是个什么概念呢?据说北宋时铜钱与白银的兑换比例存在着不小的争议,那么不妨暂且采取一贯等于一两白银的说法,也就是说,白胜手里至少有了五千两白银。
在当时的话,拥有五千两白银至少也算是个小财主了。列位不妨假设一下,如果你拥有了这五千两,当时会干啥?去京城探望李师师姐姐?或者买个金翠莲当小妾?要不然也该搬离原址,去别处买地置业,从而确保安全系数。
可现实中白胜是怎么做的?居然是躺在家里睡大觉,似乎不像是一个拥有五千两白银的人的正常反应啊?就算是白胜为人低调、谨慎、不愿意乱花钱,那么再看看接下来的情况。就在白胜被捕的同时,官府从他家搜出了“一包金银”。怎么,本该拥有五千两的白胜,在还没有来得及寻欢作乐之前,怎么就只剩下“一包金银”了?
也许有人会说,“一包”毕竟是个虚词,也许是很大的一个包呢?但是在我看来,施耐庵在写作时其实是很慎重的,对于“一包金银”,还是存在着一个相对确定的范围的。不妨回到第十回,当时陆虞侯为了买通管营和差拨,送上的就是“一包金银”。参考此前陆虞侯买通董超薛霸时的气派,这包金银的价值估计也就是在十两到二十两黄金之间。之后在第六十九回,史进打算收买李瑞兰的也是“一包金银”。如果参考之后宋江见李师师也不过支付了一百两黄金,那么以李瑞兰的身价而言,估计“一包金银”最多也不过是一二十两黄金的价值。根据北宋黄金与白银的比率,大概是1比10左右。也就是说,在《水浒传》中的“一包金银”,大概也就是一二百两白银的数量(算起来也有十来斤,这一包也算沉甸甸了)。
怎么,闹了半天,白胜辛辛苦苦协助晁盖他们弄到了十万贯,结果自己只剩下了这区区“一包金银”?到底是哪里出问题了呢?
暗线二:梁山话事人到底姓蔡还是姓高?
四
以上这三个不合逻辑的地方,如果仅仅出现一个,那么还可以归咎为偶然因素。但是当它们同时出现时,就意味着背后还没有还隐藏着一个没有被公开的秘密。
而在探寻秘密的过程中,我们不妨先关注一个有趣的小细节:是否有人注意到杨志与刘唐的关系?从表面上看,两人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如果关注一下绰号,难道不觉得“青面兽”与“赤发鬼”之间对仗得那么工整。当然,我的意思并非他们两人早就相识,但是绰号上的相似之处,让我们联想到了一种可能性:会不会他们两人是同一个人的属下?同样归属于一个对于“有色”人群存在偏好的上司呢?
这个可能性一提出,整个局面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了起来。根据这一思路,刘唐的上司和杨志一样,那么也就意味着他是梁中书的手下。这样一来,至少可以解释以上提到的前两个疑点:
一,生辰纲的秘密是被怎么泄露出去的?
回答:是梁中书派刘唐通知晁盖(之后可能还有持续的情报传递),所以晁盖他们才能对杨志的行动了如指掌。
二、晁盖他们当时为什么不杀人灭口?
回答:大家本来就是自己人,又怎么会干出灭口的事情。
当然,这个大胆推论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梁中书为什么要让晁盖劫走生辰纲?毕竟在北宋时,似乎还不存在类似于保险公司之类的机构,因此也就不存在故意骗保的情况。梁中书这么做,到底图的是什么呢?
其实严格地说,这一主意并非来自于梁中书,而是他老丈人蔡京的主意。因为,晁盖集团根本就是一股由蔡京控制的江湖势力。
暗线二:梁山话事人到底姓蔡还是姓高?
五
像蔡京这种位高权重的老太师,居然会和江湖人物扯上关系?看似不合理,但这其实是一种能够被理解的现实。作为身居高位者,蔡京有很多事情不方便利用白道势力出面,那么动用黑道力量往往会产生很直接也很隐蔽的效果。因此正如蔡京会在京城培植六分半堂一样,他在各地也都拥有各种黑道势力,晁盖集团正是其中的一股。
接下来或许有人会说,好吧,就算我们接受了晁盖从属于蔡京这样一个从来没听到过也没想过的结论,那么又为什么一定要安排晁盖来劫取生辰纲呢?
仔细分析一下,会发现“智取生辰纲”会给蔡京的势力带来如下好处: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