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东汉那些事儿
作者:
老了1978
日期:2008-9-3 15:36:13
刘启有十四个儿子,对他来说,刘发只是儿子的十四分之一,由于他的出生过于意外,母亲身份过于低微,所以别的儿子太子的太子,封王的封王,这个儿子从生下来那天起,就想着赶紧打发,打发的越远越好。
要不然,一看见他,刘启耳边就萦绕刚才那两首歌。
从刘发的名字就能看出来刘启的心里的拧巴:“乃发寤己之缪幸唐姬”,来自对自己荒谬的醒悟。
刘发刘发,赶紧打发。
说是赶紧,也不能太直接,不能说那十三个都封王,这一个直接挖坑埋掉。怎么说也是自个的亲生骨肉,算了,也封王,于是,在公元前155年,刘启把刘发封为长沙王。
那时候的长沙可不是现在的长沙,是标准的荒蛮之地。《史记》记载刘启“以其母微,无宠,故王卑湿贫国”。
“卑湿”就是“低湿”的意思。司马迁说:“江南卑湿,丈夫早夭”。“贫国”顾名思义,就是说人口不多,经济不发达。《汉书》记载当时长沙人口“乃在二万五千户耳”。仅相当于中原地区人口稠密的县十二、三个。由于 “地广人稀”,老百姓吃饭倒也没多大问题,“饭稻羹鱼,或火耕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尽管“无饥馑之患”,却“无积聚而多贫。”
去吧,刘发,长沙欢迎你。
汉景帝刘启:迎接另一个晨曦,带来全新空气
刘发:气息改变情味太淡,根本没啥情谊
唐姬: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过去就有了默契,你会爱上那里
汉景帝刘启:不管远近都是太子,全都给封地,当啥王都没关系,吃喝没问题
合:
长沙欢迎你,等你开天辟地
长沙欢迎你,被封成王都了不起
有勇气就会有奇迹
刘发带着不怕“早夭”勇气去了长沙,一去十三年。十三年后,奇迹来了。
这一年,汉景帝刘启召集诸侯王来朝为他过寿,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酒会,十四个儿子从四面八方赶来,欢聚在长安。这时候的刘启要政绩有政绩,要民心有民心,他治理的中国呈现出和谐盛世的美景。
这么一个规模空前的盛会,一定要搞出些新项目来才好。光喝酒有啥意思?再说,刘启的酒量应该不敢恭维,这一点平常他可能自个不太注意,可一见到刘发,马上就注意了。
“父王海量!”孩子们喊道。
“我只是略懂。”刘启端着金镶玉的酒杯,开始谦虚了。
“父王,再饮一杯!”孩子们又喊。
“不不,我需要冷静一下。”汉景帝说:“这样,你们表演节目吧。”
皇帝在酒桌上的话,照样是圣旨。于是,每个诸侯王按年龄大小排号,挨个表演节目。
表演什么节目呢?肯定是最流行的,最被全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舞蹈。
汉代人擅长舞蹈,汉代的舞蹈水平不但继承了前代舞蹈艺术大成,还通过对西域乐舞的交流吸收,上了一个新台阶。很多著名的舞蹈家都出自汉代,比如说后来汉成帝宠爱的赵飞燕老师,“身轻若燕,能作掌上舞”。还有汉高祖的宠姬戚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歌出塞入塞望归之曲”。汉武帝宠爱的李夫人也是“妙丽善舞”型。
那时不仅是女性,男性能歌善舞者也很多,现代人舞蹈中的“马步”“弓箭步”的舞蹈动作都是从那时的男性舞蹈中的动作演变来的。
最著名男性舞蹈艺术家要数汉代的开山鼻祖——汉景帝刘启的爷爷——汉高祖刘邦。
《史记•高祖本纪》上说:刘邦在平定了淮南王英布叛乱之后,返回的路上,在老家的沛宫设宴,召集乡亲们饮酒,并亲自击筑,高唱他本人创作的《大风歌》。在歌唱中,“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
唱着歌,跳着舞,自个把自个感动哭了,这事得多高技术?
有这样一种优良的舞蹈传统,刘启的儿子们应该跳得都不赖。有跳“盘鼓舞”的,有跳“巾舞”的,有跳“拂舞”的,也有跳“铎舞”的。或柔美,或粗犷,舞姿充分展现了不同的地方风情。刘启的祝寿酒会一下子变成了舞林大会。
下面,我们用掌声欢迎来自长沙的快男刘发。
日期:2008-9-4 11:42:36
刘发很紧张地上来了,左右看了一下,乐师问他:“用什么曲子伴奏?”
他说:“不用,清跳。”
紧接着,刘发做出了一个四肢不协调的人才会做出的舞蹈动作——“张袖小举手”,就是说:用手举袖口,似抬非抬,缩手缩脚,别别扭扭,畏畏缩缩。
“停!”汉景帝刘启说:“你这个男娃咋跳得像个女娃?”
刘发十分从容,说:“儿臣的长沙国地域狭小局促,不能回旋。”
汉景帝笑了:“看来这个娃脑子不笨,虽然是我酒后播种,也不比那些搞‘希望工程’的差。有的‘希望工程’搞成了‘豆腐渣工程’,还不如刘发呢。”
刘启一高兴,就给刘发又划了武陵、零陵、桂阳三个郡:“地小,就再发给你几片,咱家就地多。”
因为这舞林大会的精彩献艺,刘发将自己的属地从一个“卑湿贫国”变得幅员千里。
这下,刘发应该改名刘大发了。
事实上,再大发的长沙也比不上长安的秦砖汉瓦,最让刘发留恋的并不是那里“九市开场,货别隧分,人不得顾,车不得旋”的繁华,而是深宫中他寂寞的母亲。当时的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对刘发和他的母亲来说,还有一条路在长安和长沙之间相通。每年,刘发都派人把长沙的新米从这条路运往长安,让母亲品尝,返回时将长安的泥土运回长沙,筑成一座高台,让刘发站在高台上,向西眺望。
城东百尺倚崔嵬,迢递长安载土来。
一片夕阳春树绿,慈乌飞绕定王台。
从清代人熊少牧的诗句中,依稀浮现出这样一幅场景:两千多年前的一个春天,几辆华贵的马车从西向东,驰骋而来。赶车的人扬起手中的马鞭,向前方挥手。
前方,是一座高高的土台,台上的人,只能看到一个背影,在夕阳中,这个背影因为思念而无比忧伤。
就在这时候,长安深宫中,一名鬓发如霜的妇人吃着一碗香气四溢的米饭,面无表情。这么多年,她已经习惯了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点点滴滴,在命运面前,她从不挣扎,从不反抗,她甚至感谢命运,让自己有了一个皇帝的儿子,正因如此,她才能在迟暮之年吃上这么好的长沙新米。她知足,只是,恰好一阵从东南方向吹来的风,迷住了她的眼睛,她使劲揉了揉,几滴浑浊的眼泪落到了白玉做的碗里。
在长沙终老的刘发,死时只知道自己是一个不被父亲关爱的儿子,有一个不被父亲宠爱的母亲,他一定相信自己会遗忘在大汉王朝的角落,永远不会被人提起。他不会想到西汉会被王莽所灭,更不会想到,在他一辈不如一辈的子孙里,会出来一个光复汉室的英雄。
若上苍有灵,定王定知足。
日期:2008-9-5 17:30:36
二
被封王的刘发享受着汉室的荣华富贵,这种富贵本可以代代相传,像XXXX火炬那样——怎么传都不灭,然而,当好一个火炬手,真的——很难。
根据历史安排,我们只看其中一条火炬传递路线。
在他的儿子中,有一个叫刘买的,被封为舂陵节侯。这是刘发的第一代火炬手,从王传到了候,降半级。
刘买的儿子叫刘外,官最大当到郁林太守,从候传到了太守,再降两级。
刘外的儿子叫刘回,最高任职是巨鹿都尉,从太守传到了都尉,再降。
刘回的儿子叫刘钦,南顿令,从都尉传到了令,根据《汉书》记载:“令﹑长,皆秦官也。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不满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又降级了。
到刘钦这里,没法传了,他死得太早,儿女都没成器,就带着汉室的圣火进了汉墓了。
刘钦有三个儿子,三个女儿,他死那年,小儿子才九岁。那是公元3年,离王莽篡位还有六年,六年后,新朝停了汉代宗室子弟的皇粮,他们的日子举步维艰,不光他们,好多人的日子都不好过,按《西游记》里的说法,孙悟空也是那时候被镇压在五行山下的。
刘钦死的时候,把孩子们叫到床前,唱了一段老生:
咱本是汉王室传下的人
凭血统吃薪俸温饱好混
先王爷下长沙开疆扩土
没算就咱家业后继无人
官封到节候太守也算掌印
我父亲干都尉和和顺顺
我小令怎能和前辈相论
到如今马上被阎王招魂
苦啊……
我面前缺少个成器的人
刘钦这段汉代《空城计》唱得催人泪下,的确,他闭眼之前,也没有一个能成器的孩子,他闭眼之后,孩子们寄养在叔叔那里。大儿子不务正业混社会,小儿子成了一名南阳郡蔡阳乡的一名普通放牛娃。
日期:2008-9-8 9:58:07
让时光快进三十八年, 祥云环绕的南阳郡蔡阳乡,乡长召集全乡村民开会。
“那个,我说,那个,有个事给大家说说。”
“不免了徭赋吗,还是再加上?”村民们在下面嘀咕。
“不是,不是这事。”乡长赶紧摆手:“是大喜事!”
“你闺女要出嫁?”村民们继续嘀咕:“不是刚出嫁了吗,被休了?又找到下家了?”
“那个,那个。”乡长咳嗽了两声,说:“皇帝,知道不,咱的皇帝,要来咱们乡了!”
“小三?”
“对!”乡长激动地说:“就是那个放牛的刘小三!”
公元41年,光复汉室的光武帝刘秀回到自己的故乡,他摆了一场让足以故乡人民记一辈子的宴席,用美酒佳肴款待淳朴的乡亲。
席间,乡亲们对刘秀盛赞不已:
“你从小就诚实可信,从不假献殷勤,既爽快,又柔顺,所以今天才能光宗耀祖。”
刘秀大笑:“我现在治理天下,也是想用柔顺之道!”
“我那时候就看出来,你能当皇帝!”
刘秀微笑着问:“咋看出来的?”
“反正,就这么看出来的。”
刘秀笑了,大家都笑了。
“不过我们喜欢你,牛都喜欢你!”
“没错,当时流行一首歌,叫《歌唱小三放牛郎》。”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
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
……
“那我不好好放牛,能去干啥?”刘秀问道。
“你不是去上学了嘛。”一个面目慈祥的老太太说。
从一名放牛娃到皇帝,刘秀走过的道路十分曲折,可以说,诸多偶然和必然让他一次次脱离困境,不过,毫无疑问,求学的经历是刘秀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从刘发那里传下来的汉室圣火,到刘秀这里虽已经熄灭,但只要冒着一点烟,就可以重新燃起,刘秀相当于那名吊着钢丝在鸟巢上飞起来的火炬手,在缓缓铺陈的历史长卷上向前奔跑,最终点燃汉室的主火炬。
据统计,当时的中国人口为六千多万,如果说刘发当皇帝的概率顶多有十四分之一,到刘秀这里,就是六千万分之一。后来的一些年里,不止一人自封为真命天子,光复汉室或者另开新局,他们握着火炬向人挥手示威,都没料到,刘秀才是最后一棒。
从六千万分之一的人中脱颖而出,这才是奥林匹克精神。
刘小三,加油。
为了我们怒放的生命。
三
公元14年的一天,二十岁的刘小三放完牛,回到叔叔刘良家中。
院子里酒气冲天,杯盘狼藉。一大堆人在家喝酒,家里弥漫着酒糟的气味。这些人一个个脸红脖子粗,吵吵嚷嚷。
刘小三把牛牵到牛棚里,仔细拴好。像往常一样,也不多说话,微笑着去锅台舀上一碗浓稠的苞米粥,蹲在院子门口,转着碗边吸溜。
家里这些喝酒的人,都是刘小三大哥刘縯交结的狐朋狗友,他们三天两头就到家里来,蹭吃蹭喝。刘縯“好侠养士”,和“性勤于稼穑”的刘小三完全不同。还时常会笑话靠放牛、务农养家的刘小三。
刘小三正喝着粥,刘縯从屋里出来了:“今天放牛,回来可够早的。”
“不早了,天都快黑了。”刘小三微笑着问:“大哥今天的酒局,开始的够早的?”
“也不早,这是中午的酒局。” 刘縯不好意思地摸摸后脑勺。
兄弟俩沉默了一小会。
“听村西的人说,常来家里来的狐朋甲和狗友乙不太地道,这事,大哥知道吧?”
“一个偷过牛,一个强奸过地主家的丫环。” 刘縯说:“都是从鲁国那边跑过来的。你放心,咱家的牛他不敢偷,咱的姐妹他们也不敢轻薄。”
“哦。”刘小三轻轻出了口气。
刘縯的酒劲上来了,拍着刘小三的肩膀说:“大哥有一个远大的理想,想给你说说。”
“哦。”刘小三的肩膀被刘縯拍得有些发麻。
“我的理想不是这样的生活,而是……” 刘縯趴在刘小三的耳朵边,小声说了一句。
刘小三一哆嗦,手中的粥碗掉在了地上。
刘縯开唱,音调高昂:
我不是像你在太阳下低头
流着汗水默默辛苦的农作
我不是像你就算受了冷落
也不放弃自己放牛的生活……
因为我,不在乎
别人怎么说
我从来没有忘记过
对祖先许下的承诺
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要多养些人在手中
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的心跟着天下在动
八年以后,刘縯惨死于更始帝刘玄的刀下,正在沙场浴血奋战的刘秀得知,耳边萦绕的还是大哥当年这番真情告白。
他还想像当年那样去问:“大哥,你的心真能跟着天下在动吗?”
“小三,你真的很像一个人。”
“谁?”
“咱们的祖上,汉高祖的哥哥刘仲,和你二哥重名,和你性格一样。天下对于你们来说,就是几亩田地,几匹耕牛。”
“这样想不对?”
“哈哈!”刘縯爽朗地大笑:“对,对你们来说,是对的,可对于我和咱们高祖来说,肯定是不对的。”
同样是一个爹娘生出来的孩子,差别咋就这么大呢?
单从性格上来看,刘縯有点像范伟在电视剧《马大帅》中塑造出的经典人物形象——彪哥。刘小三则像另一部电视剧中的另一个经典形象,就是由王宝强塑造的许三多。
下面这段很重要的兄弟对话,我们借用彪哥和许三多的语气。
“小三,那啥,你真是个呆子,往后就叫你三呆子吧。”
“中。不过,俺有个请求。”
“啥请求,你说,只要大哥能办到,一定肝脑拖地。”
“不是拖,是肝脑涂地。”
刘縯不好意思地笑了:“大哥我没文化,都是狐朋甲和狗友乙他们整的词。”
“我想去长安上学。”
“上学?不放牛了?”
“对,上学有意义,老放牛没意义。”
“那你上完学干啥?”
“再回来放牛。”
……
“长,长安离咱这里千里迢迢,咱家又没马,更没钱买车,你咋去?”
“把牛卖了,买头驴。”
“那你上完学回来放啥?”
“再把驴卖了,买成牛。”
……
刘縯答应了刘三多,不,是刘小三上学的愿望。送上去长安的驴车,刘縯若有所思地说:“小三,我想了很久,你还是有很多优点的,有一件事,我真比不了你?”
“什么事?大哥。”刘小三兴奋地问。
“你长得比我帅。”
“是吗?大哥,你也挺帅。”
“呵呵,可你长这么帅,这都二十了,还没找到媳妇,知道为啥吗?”
“家里穷呗。”
……
刘縯对小三的话并不是恭维,《后汉书》记载,刘秀“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是个标准的帅哥,就这样一个帅哥,由于家境问题,一不小心就成了村里的大龄青年。造成这件事的原因也不光是因为他们日渐窘困的家庭经济,也和刘秀的眼光高有关系。
当时的刘秀已经有了意中人,她就是南阳郡首席美女——阴丽华。
日期:2008-9-9 10:52:15
究竟是什么事情让放牛娃刘小三忽然决定去长安求学,的确很难考证。但是,当刘小三在长安见到汉代九卿之一、京师卫戌官,相当于现在的首都警备区司令执金吾的车队浩荡驶过时,发出了 “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的感慨。就这一句话,使得多少后人对这对乱世鸳鸯的爱情佳话赞叹不已,同时也浮想联翩。
《后汉书》上说,刘秀是在去长安求学前,有一次在新野县“闻后美,心悦之”。但由于阴丽华家世显赫,相传是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管仲一脉,那应该姓管,怎么会姓阴呢?又是因为第七代出了个叫管修的名医,他从齐国迁居楚国,被封为阴大夫,所以,就改姓阴了。
从秦汉开始,阴氏子孙就一直是南阳郡新野县的名门望族。刘秀虽然也算汉皇室血脉,但穷得连匹马也买不起,要是堂而皇之去提亲,肯定会被说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不想吃天鹅肉的癞蛤蟆不是好癞蛤蟆。放牛娃刘小三虽然在很多人眼里都是一只癞蛤蟆,但他宁肯独身也不会爱上一只母癞蛤蟆。
当时的癞蛤蟆刘小三,要是想见阴丽华的面,除非像周星驰电影《唐伯虎点秋香》那样,跑到阴府门口,卖身为奴,万一遇上同行,还要哭得捶胸顿足:“谁比我惨,我九岁死了爹,兄弟姐妹一大堆,十五岁王莽篡了位,家里断了皇炊,大哥花钱如流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碰巧阴丽华踩到只癞蛤蟆,刘小三只能捧着癞蛤蟆流眼泪:“小强,你怎么了小强,我和你一起长大,相依为命,到现在也没有吃过天鹅肉,你却命丧黄泉……”
这种泡妞台词也太前卫了,不会起作用,刘小三比不了唐伯虎,阴丽华论名气、出身能把秋香比成石榴姐,所以,这招不好使。
唯一的办法,就是刘小三自个努力,摆脱目前的困境。
所以,我猜想,刘小三或许是暗恋上了阴丽华,然后一个人跑到河边,冲滚滚东流的河水大喊几句:“努力!奋斗!”然后才做出去长安求学的决定。
去长安前的一个晚上,刘小三再次跑到阴府后门口,看着里面若隐若现的烛火,想象着那个婀娜的身影,轻轻唱道:
今夜我又来到你的窗外
想象着你的影子多么可爱
悄悄地爱过你这么多年
明天我就要离开
多少回我来到你的窗外
也曾想敲敲门叫你出来
想一想你的美丽我的平凡
一次次默默走开
再见了心爱的梦中女孩
我将要去远方寻找未来
假如我有一天荣归故里
再到你窗外诉说情怀
再见了心爱的梦中女孩
对着你的影子说声珍重
假如我永远不再回来
就让月亮守在你窗外
遗憾的是,那时的阴丽华听不到刘秀的心声。否则,她很可能立刻被打动。虽然到阴家提亲的人多如牛毛,但那些达官贵人家的公子们一个个油头粉面,言语轻佻,远不如这个纯朴善良、用情执着的放牛娃。不过,假若那时阴丽华真要和刘小三好上了,刘小三或许就会守着娇妻一辈子,不会成为后来复兴汉室的光武皇帝。
的确,江山和美人,存在一个先后的命题。得美人者未必得江山,有江山者必定有美人。
搁到现在,几乎是:有多少江山就有多少美人。
有诗为证: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美人竞细腰。
四
满怀理想和希望,刘小三坐着驴车去长安了。
日期:2008-9-10 10:09:49
一路西行一路唱
唱尽了心中的希望
我生来忧伤,你让我坚强
伴着这首《长安长安》的摇滚,刘小三在长安度过了三年左右的太学生涯。这三年的时光中,他主要的学习课程是《尚书》,成绩算不上优异,可能是由于基础薄弱的原因,顶多算是良好,从《后汉书》“略通大义”的学习评价上来看,相当于电影《赤壁》中诸葛亮对自己给牛接生的自我技术评价。
不过,对刘小三来说,这三年最重要的收获并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开阔了眼界,并且结识了一批对他人生有巨大意义的同学。
这一点,每一名去名校进修过MBA的企业家都会有感触,去党校进修过的各级领导更是深有体会。
比如,刘小三的老乡邓禹,就是那时候认识的。
《后汉书》记载,邓禹是南阳郡新野人,和刘小三是老乡。有才。十三岁就能写一首好诗,以神童的身份和名气进入的长安太学。
刘小三到了长安,一看有这么有才的一个小老乡,并且还是从阴丽华那个县来的,很有共同话题,可能就比较主动地去亲近。邓禹年龄虽小,但眼光很好,一眼就能看出刘小三不是一般人,“遂相亲附”。
在他们毕业几年后,各路起兵,很多人都举荐邓禹到军队中建功立业,比如说跟着看上去最有前途的更始帝刘玄发展,邓禹不肯。
邓禹当时心里边想的,是一首献给刘小三的歌,这首歌充分表现了他们的同窗情谊: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纯朴善良的你
你总是猜不透我手里的《周易》
摇摇头说这太神秘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非同一般的你
你曾经问我的《尚书》难题
如今已没人问起
那些日子你总说起的女孩
是否送了你她的裙带……
在邓禹得知刘小三已经有了自个的旗杆子,在河北邺城吹响了集结号时,他二话没说,“杖策北渡”,追了过去。
刘小三见了老同学邓禹,太高兴了,亲热聊了一番,用开玩笑的语气问他:“你这么大老远赶来,是想当官吗?”
邓禹说:“不愿也。”
“那你想干啥啊?难道就是为了组织同学聚会,到我这里来收份子?”
邓禹的回答很精彩,《后汉书》原文是这样写的:“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
通俗地说:“要玩,我就跟着老同学玩大的。”
邓禹的这个回答让我想起了博尔赫斯的一首诗:
要留下一首诗,为了那个在白昼尽头
等待我们的悲凉时刻,
要把你的名字与那黄金和暗影的
痛苦日期连在一起。这就是你的渴望。
邓禹是希望自己的名字能够留在竹帛上,可惜,我们现在已经很难找到刻着他们名字的竹帛了,他和刘小三都不知道,就在他们开创的近二百年历史里,出现了一种叫做纸的伟大发明,一直到今天,一代又一代人在无数张纸上写过他们的名字。
邓禹后来被老同学刘小三封为万户侯那年,只有二十四岁,那是他的第二个本命年。
再说一下刘小三在长安的另外一位同学。这位同学的人生观和邓禹完全不同,邓禹辅佐刘秀,还带着有良禽择木而栖的意思。毕竟,他和刘秀属于“一起同过窗的”,顺理成章就发展成了“一起扛过枪的”。可是,这位叫作严光的同学,却有着更高的精神追求。
严光在长安太学上学的时候,名气比邓禹还大。和刘小三关系也不错,属于典型的老庄风格知识分子。后来听说刘小三当皇帝了,非但没有主动去和刘小三套近乎,弄个一官半职的享享清福,而是改名换姓,人间蒸发。
那时候要是有QQ,严光估计也是隐身,要不,怎么说他是著名的隐士呢。
他这一隐身,刘小三不干了,在刘小三心目中,严光是一个很有贤能的人,刘小三很想用他来治理天下,就派人到处去查他的IP地址。
有一次,齐国一个网吧向刘小三汇报:“有一个男的,披着件羊皮大衣,成天玩钓鱼游戏,形态很可疑。”
刘小三一琢磨:“有可能就是严光,快去,找人把他请来。”
刘小三的使者去了三次,严光一直推脱,最后实在不好推了,就来了。
刘小三给严光很高的待遇,吃香的喝辣的,平常住别墅,出门有专车。
严光就是不领情,说什么也不当官,谁的面子也不给。
大臣们向刘小三汇报了严光的情况,刘小三也不生气,笑着骂了一声:“狂奴故态也。”
第二天,刘小三亲自坐车去严光住处,严光躺床上假装睡着。
刘小三摸着严光的肚皮说:“好你个严光,不帮我,还有理了?”
严光的眼睛惺忪着张开一条缝,很快又闭上了,接着睡。
刘小三也不急,就坐在严光的床边。不知道过了多久,严光忽然张开眼睛,望着求贤若渴的老同学,深情地说:“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各有志,何至相迫乎!”
话说到这份上,刘小三也无奈了:“我没想到,我亲自来,也没法请你出山啊。沉溺网游,实在害人。”叹口气,就走了。
过两天刘小三又派人把严光请到宫里,也不再提工作上的事,两个人“谈道旧故”,很是投机。刘小三又找到了当年在一起上学的感觉,就问严光:“你看我这个人当了皇帝,和过去也没啥变化吧?”
严光说:“怎么说还是不大一样,当皇帝得需要多少点卡?多少道具?能没变化吗?”
俩人聊天聊高兴了,严光就把脚翘起来,搭在刘小三的肚皮上。
太史官不干了:“这是犯御座,不得了!不得了!”
“得了。”刘小三笑着对太史公说:“什么御座不御座的,这是我老同学,无所谓。”
刘小三对严光到这份上,最终没有改变严光的立场。后来刘小三要封严光为谏议大夫,严光说什么也不同意,回富春山务农了,活了八十岁。
严光其实是这样想的:“你刘小三能从放牛娃干到皇帝,牛逼。我能放着皇帝封的大官不干,去放一辈子牛,钓一辈子鱼,这比皇帝更牛逼。”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