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品三国人——还原被三国演义误读的英雄

作者: 陈瓷


日期:2009-06-08 09:27:13

  一 曹腾
  曹腾最近很悲伤。
  其实,如果评选公元146年中国年度最快乐的人,那曹腾应该是候选人之一。
  曹腾是汉相曹参之后,侍奉过东汉四位皇帝:顺帝、冲帝、质帝和桓帝,是响当当的“四朝元老”。
  公元146年之前,汉质帝在位,曹腾还只能算是三朝元老。三朝元老,名呀,利呀,权呀,肯定什么都有了。因此,曹腾是一个快乐的人。

  公元146年,他感到最快乐的,是桓帝即位了。
  人家做皇帝,他高兴什么?
  答:这个皇帝是他推上台的。
  这一年,汉质帝说了一句话,惹来了杀身之祸。
  这一年,汉质帝即位还不满一年。年仅七岁的他在朝上当着大臣们的面,指着大将军梁冀说:“此跋扈将军也”。被一个七岁的小孩取笑,梁冀不便发作,但是,过了几天,他就把汉质帝毒死了。唉,梁冀也忒不是东西了,和一个小孩斗气!
  皇嗣问题再一次摆到朝廷面前。

  选君会议召开。太尉李固、司徒胡广、司空赵戒、大鸿胪杜乔等再一次推举清河王刘蒜。但中常侍曹腾却坚决反对。他反对的理由很冠冕堂皇——什么执政能力呀,什么社会威望呀,什么利益平衡呀……如果当时有《大汉日报》,完全可以把这些理由登在头版头条,完全经得起全国人民推敲。
  其实,他反对的真正理由只有他自己知道(刘蒜可能也知道):前几天他拜谒过刘蒜,刘蒜未以大礼接待他——好小子,看不起我这个三朝元老,不尊重老人,有你好看的!
  李固等人代表朝官,曹腾等人代表宦官,双方在选君大会上僵持。梁冀宣布:散会,明天再议!
  走在回家的路上,曹腾想:今天自己否决了刘蒜,明天自己必须拿出建设性意见——谁可以为帝。
  那么谁可以为帝呢?

  已在政坛混成老泥鳅的曹腾知道,梁冀把汉质帝毒死,不是为了让大臣们来选一个新皇帝,而是让他自己来选皇帝。既然如此,梁冀怎么还让大家开会讨论?
  这是一个规则也是一个技巧,自己的想法自己提出来,显得太专横,等到有人民主提议,自己再集中,就名正言顺了。没有人提出梁冀心中的人选,那他是不会表态的,会议是不会有结果的;一旦有人提出他心中的人选,那他就立即表态,会议就立即有结果。
  梁冀何许人?他怎么这么牛?
  梁冀是当时垂帘听政的梁太后的哥哥,是实际上的国家一把手。
  官场不倒翁曹腾很明白,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把握军权的大将军梁冀才是立君人选的最终决定人。至于开会讨论,那只是民主的幌子而已。

  因此,只有站在梁冀这一队里,才是站对了队。
  那么梁冀到底想让谁做皇帝呢?
  刘志!
  这个名字在曹腾的脑海里跳了出来。
  这个十五岁的少年,本来没什么优势,可是,前几天他成了梁冀的准妹夫,梁太后想把自己的妹妹梁莹嫁给他。
  曹腾连夜赶到梁家,对梁冀说:“大将军呀,还是立刘志为帝吧!”接着,他说了理由一二三四。这些理由和否决刘蒜的理由一样冠冕堂皇,同样可以登在《大汉日报》的头版头条。

  梁冀握着曹腾的手,激动地说:“老曹啊,你说出了我的内心话!”梁冀正因为没人提议刘志而坐立不安呢。
  就这样,梁冀连会也不开了,直接持节以帝王的青盖车迎刘志进入南宫。当天,刘志登基即位,是为汉桓帝。
  李固等人还傻乎乎地质疑:怎么会这样呢?
  梁冀一指曹腾说:“老干部们都推荐刘志,你们还罗嗦什么?”梁冀这人历史名声不好,可是也知道知恩图报。很快,曹腾被封为费亭侯,官拜大长秋,俸禄仅在丞相、太尉之下,作为宦官也算是位极人臣了。
  送走前来贺喜的同僚,曹腾却郁闷极了。
  自己有爵位,有家产,有人脉,却没有后代。谁知道做宦官的痛苦呢?百年之后,谁给自己送终?谁给自己烧香烧纸?谁来祭祀先人?

  曹腾的幸福指数就降到了最低点。他认为自己是世上最痛苦的人。

日期:2009-06-08 09:29:25

  二 夏侯嵩
  在曹腾为没有儿子而愁眉苦脸的时候,另有一个人却在为儿子多而愁眉苦脸。
  沛国谯县(安徽省亳州市),从一户人家传来婴儿的哭声。
  夏侯睿皱着眉头看着大声哭泣的小儿子,很后悔自己那一夜的冲动,导致了这个小家伙来到世间。
  他冲妻子颜氏嚷道:“你不会不让他哭?烦人!”

  妻子颜氏委屈地掏出干瘪的乳-房,送到小家伙的嘴边,小家伙看到希望,不哭了,拱到妈妈怀里,小嘴唇含住了妈妈的乳-头,可是,可怜的小家伙使出吃奶的劲,憋得脸通红,满头是汗,也没吮出一滴乳液。
  他失望了,又哇哇地哭了起来。
  夏侯睿不高兴了,对妻子提出严正抗议:“一个女人,连孩子也不会哄!”
  颜氏流下了委屈的泪水,她对丈夫表示强烈不满:“我已经两天没吃饭了,奶牛还得吃草呢!”
  颜氏两天每吃饭,不是瑜伽辟谷,也不是减肥绝食,而是因为无米可炊。

  夏侯睿看看泪流满面的妻子,又看看一贫如洗的家,惭愧地地低下了头。
  无论如何,一个家庭如果经济低迷,男人是要负绝大部分责任的。
  “我以前不这样的!”夏侯睿喃喃自语,他失神地望着破败的墙壁,回味着自己做南阳县令的快乐时光。那时,他是县太爷,月月有俸禄,偶尔吃请,偶尔有人送把青菜送个鸡蛋,日子虽不富裕,但是衣食无忧,也算是小康了。
  北风那个吹,从破窗户里吹进来。夏侯睿缩着脖子,想起自己因为朝中党争被罢官回家的那一天,也是一个北风凛冽的日子。
  要说这个夏侯睿,也算是清廉,没有贪污,没有受贿,没有回扣,当然也就没有金钱了。他也就是一个工薪族,当县令时靠俸禄养家糊口,不当县令没了俸禄,只能喝西北风了。

  颜氏心疼的看着已经哭睡着的孩子,说:“这孩子要死在我们手里了,还不如给他找个好人家!”
  夏侯睿的手一震,孩子是自己心头的肉呀!
  可是,他马上又恢复了平静或者麻木,只是呆呆地望着从门缝里射进来的惨淡的冬日的阳光。
  和大多数妻子一样,颜氏能读懂丈夫沉默背后的语言。她知道丈夫是默许了自己的提议。
  把孩子送给谁呢?

  这对贫贱夫妻商量了一天一夜,出台了收养家庭的三条标准:1,贵——身份尊贵能给孩子搭建终身发展的桥梁,贵则富,就会吃喝不愁了。2,独——谁家有儿子还会再愿意给别人养儿子?即使愿意收养,那还不是只宠爱亲生的?3,友——只有好朋友才会答应夏侯睿夫妻常去看望孩子。
  夏侯睿拿这三条把朝中大臣考察了一遭,嗨,这三条不正是专门给曹腾准备的吗?
  曹腾官拜大长秋,是宦官总头目,贵;曹腾无子;曹腾和夏侯睿是老乡,也是朋友。
  这一天,夏侯睿的大儿子看到爸爸抱着弟弟夏侯嵩走了,妈妈靠着门框上无助地流泪。
  傍晚,夏侯巍看到爸爸回来了,可是,爸爸是一个人回来的。

  夏侯巍问:“弟弟在哪里?”
  夏侯睿板着脸训斥说:“去,去!小孩少打听事儿!”
  与此同时,曹腾抱着夏夏侯嵩,贪婪地看着越看越喜欢,他屈起指头,轻轻地弹着夏侯嵩娇嫩的脸,说:“宝贝儿子,从今儿起,你就改叫曹嵩了。”
  后来的事实证明,夏侯睿给儿子选择了一条正确的人生之路。
  如果夏侯嵩跟着夏侯睿这个被罢免的县令生活。没准早就饿死了。可是,夏侯嵩改为曹嵩,运气来了。曹腾四朝元老,给他积累了宝贵的人脉和人气,别人拼搏一辈子也追求不到的,他从改姓曹的那一刻起,就自然拥有了。
  曹嵩曹腾义子的名义,世袭了费亭侯的爵位。依靠曹腾的关系网,加上得体的待人处世,桓帝末年曹嵩就已官拜司隶校尉,到了灵帝即位,又升任大司农、大鸿胪,先后掌管国家的财政礼仪,位列九卿,位高权重。曹嵩并不像生父是个清廉之人,多年为官,因权导利,曹家可谓富甲一方。东汉末年,朝中有花钱捐官的制度,曹嵩并没有满足于大鸿胪的职位,花去万金为自己捐了太尉一职。太尉居“三公”之首,曹嵩由此达到了自己政治生涯的最高峰。

  可是,义务与权利并存。
  这一天,年迈的曹腾对曹嵩说:“你在我这里该拿的拿了,给得的得了,你也该给我们老曹家出点力吧!”
  曹嵩不耐烦地想:凭什么让我能给你们出力。可是,圆滑的他不动声色地说:“但凭父亲大人吩咐!”
  曹腾说:“你也该曹家生个儿子了!”
  曹嵩松了一口气,生儿子这事看来得有他亲自出力才能办到。当然,别人出力能办到,可是,他还是想亲自来做这件事,不让别人介入。
  于是,曹操就奉命来到人间。
  曹操的使命本来是解决曹家的香火问题,可是,他却建立了魏国,人们称之为曹魏。
  其实,根据遗传学,曹操的身上流着夏侯家的血。在他由精子和卵子结合的时候,23对染色体中,没有一对姓曹。

  曹魏曹魏,其实和曹家无半点血缘关系。
  从血统上说,人们应该说“夏侯魏”才对。

日期:2009-06-08 09:31:14

  第二回姻亲血亲分外亲夏侯曹魏两相连
  一 夏侯婴
  不仅从血统上说曹魏应该是“夏侯魏”,从功劳上说,魏国的江山也应有一部分是夏侯家的。
  沛国谯县(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夏侯家,也算是贵族之家。
  汝阴侯夏侯婴是和刘邦一起打天下的人,官至太仆,掌管皇帝舆马和出行,是皇帝的心腹。夏侯婴最大的功劳是救了汉朝的第二任皇帝孝惠帝刘盈,不过,当时刘盈还不是皇帝,仅是一个孩子。要害刘盈的也不是别人,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刘邦。

  当时刘邦和项羽PK,在彭城被项羽大败,乘车马急速逃去,驾车的就是夏侯婴。半路上夏侯婴遇到了同样逃亡的汉孝惠帝和鲁元公主,就把他们收上车来。马已跑得十分疲乏,敌人又紧追在后,汉王特别着急,有好几次用脚把两个孩子踢下车去,想扔掉他们了事,但每次都是夏侯婴下车把他们收上来,一直把他们载在车上。夏侯婴赶着车子,先是慢慢行走,等到两个吓坏了的孩子抱紧了自己的脖子之后,才驾车奔驰。汉王为此非常生气,有十多次想要杀死夏侯婴,但最终还是逃出了险境,把孝惠帝、鲁元公主安然无恙地送到了丰邑。

  后来,刘邦在PK中获胜,做了皇帝,再也不用扔下孩子不管而逃跑了。孝惠帝和吕后非常感激夏侯婴在逃亡路上救了孝惠帝和鲁元公主,就把紧靠在皇宫北面的一等宅第赐给他,名为“近我”,意思是说“这样可以离我最近”,以此表示对夏侯婴的格外尊宠。
  可是,到了东汉,夏侯家呈衰颓之势,到了夏侯睿,已经是特困家庭,连儿子也养不起,只好送人了。
  这一送,送出来了夏侯家的二次春天。夏侯家和有夏侯血统的曹操联合起来,缔造了魏国。

日期:2009-06-08 09:33:11

  二 曹操
  本来,曹操背靠曹家大树好乘凉,188年,在灵帝时他已经官拜典军校尉。
  典军校尉武官,掌管相当于中央警卫团的近卫禁军,多由皇帝亲信担任。禁卫兵团分为上、中、下、典、护五军,并由八位将军统领,这八位将军被称为西园八校尉。和曹操同任八校尉的是袁绍、赵融、涥于凉、冯方等。
  八大校尉,多风光呀!
  可是,189年,董卓来了,少帝废了,献帝立了。一时间,京都大乱。
  为收买人心,董卓大肆封官。
  这一天,董卓找到曹操,说:“孟德呀,我要上表让你做骁骑校尉,以后咱们是一伙的!”

  董卓说完,打量着曹操,想:他会发表怎样的致谢感言呢?
  骁骑营是当时的特种部队,骁骑校尉是特种部队的司令,论级别相当于西园八校尉的总和。
  曹操却在想:董卓老贼这是想拉我上贼船呢,他残暴专横,肯定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跟着他,玩命呢!
  曹操几句话敷衍了事,回家后骑上马就跑了。一路逃亡,天下之大,何处可栖?
  得罪了董卓,全国A级通缉,谁敢收留?另外即使有人敢收留,也是罩不住逃亡犯曹操的。

  曹操毕竟是曹操,他想到了一个地方:沛国谯县(今亳州市谯城区)。
  曹操的祖父曹腾就是这里的人。亲不亲,家乡人。现在有难,不回老家回哪里?
  曹家在当地是第一大户。这一家子,祖坟上冒青烟,光中央干部就出了好几个:
  曹操祖父曹腾,大长秋,全国太监总头目。
  曹操父亲曹嵩,太尉,全国军事最高长官。

  曹操叔父曹褒,颍川太守,雄震一方。
  曹褒儿子曹炽,侍中、长水校尉,皇帝身边顾问兼生活秘书、中央警卫团营长。
  曹操另一堂兄曹鼎,尚书令,中央日常事务办公厅。
  以这样的家族,在当地肯定是谁都会敬畏的,恐怕就连当地父母官,经过曹府所在的大街也要下来轿子步行。
  因此,曹操回到谯县,那是回到了家乡的怀抱,如同虎入深山鸟投高林——自由了安全了。
  京城,董卓恨得牙根疼:好一个曹阿瞒,仗着是太监的后代,就对我采取不合作主义!
  他对身边的人说:“哼,听说曹操跑到老家去了,曹家在当地确实是威风八面,可是,树大招风,说不定有人仇富仇贵,会把曹操抓来请赏呢!”
  身边的人说:“主公别忘了,曹操还有夏侯家罩着呢!”

  董卓不说话了。
  曹氏是当地第一大户,夏侯氏是第二大户,谁敢同时开罪当地前两名的大户?
  曹操的亲生祖父夏侯睿和曹腾同乡。夏侯睿把小儿子夏侯嵩送给曹腾做养子,夏侯嵩又生了曹操。因此,曹操在户口本上是曹家的人,在DNA上是夏侯家的人。
  夏侯家虽然从夏侯婴之后再也没出大官,可是,余威仍在,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何况骆驼还没死。
  更何况,夏侯氏和曹氏因为夏侯睿和曹腾的养父子关系而强强联手,就成了沛国巨无霸了。

  我们可以设想,假使没有夏侯氏,也许就有人挑战曹家的权威了,毕竟,曹家贵则贵矣,却是太监家族,人们从下意识里还是瞧不起的。
  曹操能从杀人不眨眼的董卓那里保全性命,与夏侯氏震慑力是分不开的。

日期:2009-06-08 09:34:24

  三袁忠
  毕竟,县官不如现管。
  曹操在谯县,固然是生活在两大家族的庇护之下,但是,他当地父母官还是给他的谯县生活制造了一点麻烦。
  哪个父母官?
  时任沛相的袁忠!

  以前曹操在京城,没有伙伴可以玩,现在好了,曹家的,夏侯家的,哥哥弟弟一大帮,爱咋玩就咋玩。
  回到谯县,曹操天天和夏侯惇、夏侯渊等几个同族兄弟在一起。都是富家子弟,挺爱耍酷:骑马,打猎,架鹰……全都是一些时尚运动。
  曹操玩的就是心跳。
  曹操年轻时候是一个不良青年,高干子弟的臭毛病他都有:《三国志》上说他“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曹瞒传》记载他“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
  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说:有一次,一户人家结婚,少年曹操和少年袁绍去看热闹,居然动念要偷人家的新娘。他俩先是躲在人家的园子里,等到天黑透了,突然放声大叫:有贼!参加婚礼的人纷纷从屋里跑出来,曹操则趁乱钻进洞房抢走新娘。匆忙间路没走好,袁绍掉进带刺的灌木丛中,动弹不得。曹操急中生智,又大喊一声:贼在这里!袁绍一急,一下子就蹦了出来。”

  那时曹操和袁绍还没到青春期,估计抢新娘也不是为了那个,只是为了好玩。
  有一点可以肯定:曹操是一个问题少年。
  谯县县城,县衙门口,两个领导站在那里体察民情。
  其中一个,指手画脚;另一个,点头哈腰。很明显,这两位领导一个是上级,一个下级。
  上级是沛相袁忠,下级是谯县县令,名不可考。
  袁忠是来谯县检查工作,谯县县令早就安排人打扫卫生,把一些乞丐、流浪汉、上访户都堵在县衙500米之外。

  可是,有一些人是堵不住的。
  袁忠看到一队人马飞驰而来,马蹄声把县衙的大门要震塌了。
  谁?
  恐怖分子?
  还没等袁太守醒过神来,这个马队就冲到了县衙门口,从两位大人面前一闪而过。
  有这么两三匹马在经过县衙门口时,正好有了排泄需求,便扔下几滩马粪,绝尘而去。
  这就是传说中三国时的“飙马”,相当于今天富家子弟的“飚车”。
  袁忠在扬起的尘土里捂着鼻子,严峻地盯着县令,无声地问:“怎么搞的?治安太差了!”

  县令一脸无辜,无奈地说:“大人,没办法呀!这伙飙马的人,来头不小呀!”
  袁忠生气了:“屁话!在沛国还有比我有来头的人?!”
  县令说:“前面那个是曹操,后面几人是夏侯敦、夏侯渊、曹真……”
  袁忠不说话了,可是更生气了。
  他更生气,是因为曹操让他想起了自己的一段耻辱历史:他曾经被宦官陷害,身陷囹圄,经受刑讯逼供。后汉书记载,范滂因宦官陷害被关在监狱,狱卒们要拷打犯人,范滂看到狱友们不是小孩就是病人,就请求先打他,袁忠被他感动,就和他争这个第一个挨打的资格。

  袁忠因此出了名,但是这段牢狱的耻辱却刻骨铭心。
  从此,他仇恨所有的宦官。
  曹操不是宦官,但是曹操的养祖父是大长秋,是宦官总负责人。因此,曹操的出现,触痛了袁忠脆弱的神经。
  袁忠不说话,是因为他在找一个泄愤的机会。
  袁忠有资格这样想,他是袁绍的堂兄弟,在京城也有后台。

  谁怕谁呢?——袁忠愤愤地想。
  袁忠对县令说:“盯着曹操这小子!”
  夏侯家和曹家,县令哪个也得罪不起,更何况曹操是这两大家族的交集!他敷衍着说:“回大人,曹操虽是全国A级通缉犯,但是那是董卓发的通缉令……”
  残暴的董卓民意支持率几乎为零。
  袁忠说:“谁说这事了?从今天起,对曹操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看看他有无犯法行为!创建和谐社会,怎能容忍富家子弟飙马?”
  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何况,袁忠不是贼,是父母官。
  更何况,曹操自身不争气,是个惹事精。

  于是,曹操就犯了法,撞到了袁忠的网里。
  至于,曹操的案情怎样,史书上查无可稽。《三国志》里只在为夏侯渊立传时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太祖居家,曾有县官事”。《三国志》作者陈寿是晋朝人,生活在魏晋文化之下,要为魏晋的开创者曹操讳言。
  曹操到底做了什么破坏当时社会和谐的事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开始、经过,都成了历史悬案。我们只知道事情的结局是曹操成了被告或者犯罪嫌疑人。从史书讳言来看 ,估计这事情不光彩,有可能是一件龌龊事儿。抢新娘玩时,曹操还未到青春期,就是小孩子淘气,不用负法律责任,再说情节也不严重。这一次却不一样了,曹操也长大了,再抢新娘的话就是欺负人了,该负法律责任了。并且,我们还断定,曹操犯的事儿,情节还挺严重,后果挺严重,影响很严重,让袁忠抓住了把柄。要不,凭曹家和夏侯家的强强联合,也不会罩不住他。

  当然关键是袁忠要刻意治他的罪。
  无论如何,避祸回到老家的曹操要面临一场牢狱之祸。

日期:2009-06-08 09:35:52

  四夏侯渊
  可是,曹操毕竟是曹操。在袁忠的“惦记”下,曹操还是躲过了牢狱之灾。
  曹操和夏侯家几个兄弟在Party。
  夏侯惇问曹操:“孟德怎么不如往日兴奋?”
  曹操说:“听说袁忠这小子要办我。妈妈的,虎落平川遭犬戏!”

  曹洪说:“那可不行,得找个法子把你捞出来。”
  曹仁说:“太难了,听说案件已经上报,恐怕孟德得进去蹲几天。”
  夏侯渊看着大家说:“孟德从京城来投奔我们,我们怎能忍心让孟德蹲监狱?”
  曹操说:“要是能有人替我就好了!”
  曹家有的是钱,找个人顶缸还不是和雇个家政工一样容易的事情?
  大家一起鼓掌,齐声称赞是好主意。
  夏侯敦不满地对曹操说:“怎么好主意是都是你想出来的?”曹操摇摇头说:“好个屁!往哪里去找这个替我的人?”

  大家沉默了。
  这个给此次顶缸的人还是真不好找。曹操犯的事儿不是一般人能犯的,随便从人力市场上找个钟点工,难以应付袁忠。这事搁在现在也好理解:富家子弟开宝马飚车撞死人,找个农村开拖拉机的来顶罪,谁信呢?
  大家没找到法子,Party不欢而散。
  第二天,夏侯惇来告诉曹操:“袁忠把妙才关起来了!”
  妙才,是夏侯渊的字。

  曹操就是曹操,对外界永远是最先做出正确的判断。
  他只是一怔,就明白过来了,上前一步,抓住夏侯惇的手,眼泪哗哗,感动地说:“还是血浓于水呀!关键时刻,还是看弟兄们的!”
  夏侯惇替曹操顶缸去了。
  夏侯惇为什么要为曹操顶缸呢?
  夏侯惇是条重情尚义的汉子。当时战乱频仍,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夏侯渊家里温饱难继,老婆孩子嗷嗷待哺。他的弟弟死了,留下一个孤女。为抚养侄女,夏侯渊就把自己的最小的儿子遗弃了。

  这样的人,当然能替曹操顶缸。
  夏侯惇能替曹操顶缸,还在于他和曹操交往多,说不定曹操犯事时他当时在场,他出来顶缸,能堵住袁忠的嘴。
  曹操仰望苍天,对着监狱的方向大喊:“妙才,委屈你了,我会尽快救你的!”
  一切都在掌握中。
  曹操家里有那么多中央干部,还都是一些重量级人物,再加上曹操善于谋划,东奔西波,很快就把夏侯渊就捞了出来。
  那一天,夏侯渊神情疲惫地走出监狱,被明亮的阳光晃得睁不开眼。
  等他睁开眼,发现前面来了七八个人,一人牵着一匹高头大马。
  不对,最前面的那个人牵着两匹马。

  这人正是曹操。夏侯惇、曹仁、曹洪等兄弟一起站在曹操后面。
  曹操跑上前,在夏侯渊面前站好,指着天,庄严地说:“以后,有我吃的,就饿不着你!”
  弟兄们牵着马围了上来,嘘寒问暖。
  曹操指着太守官邸,咬着牙说:“此仇不报,愧对妙才!”
  曹操打下天下后,还真把袁忠杀了——这是后话。

  沉稳的夏侯惇拽拽曹操的衣角,压低声音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在这里乱说话,再让袁忠抓住把柄,再让妙才为你顶缸?”
  曹操把夏侯渊扶上马,说:“走吧 ,我已经为你设好了压惊酒宴!”
  轰轰烈烈的马队,风驰电掣地离开了沛城。
  大街上的人纷纷闪避:飙马!
  袁忠得报,气得脸煞白煞白的。


日期:2009-06-08 09:38:47

  后来,曹操得势,还真把袁忠杀了。
  五 曹营半夏侯
  树立讨董旗帜时——
  董卓,相国,掌握京城兵权;
  袁绍,渤海太守,以渤海起兵;

  袁术,南阳,联合公孙瓒,掌握南阳军队;
  刘表,荆州刺史,掌握荆州军队;
  公孙瓒,蓟侯,掌握辽东重兵;
  陶谦,徐州刺史,掌握徐州军队;
  张鲁,汉中王,掌握汉中军队;
  ……

  我们看到,这些人不是掌握国家军队,就是掌握地方军权,不是地方要员,就是地头蛇。
  曹操呢?
  这时的曹操,几乎是一无所有。
  曹操本来被董卓任命为骁骑校尉,可是曹操比上面几个人有原则性,不肯在董卓手下供职,就踏上了逃亡之路。
  他先在老家沛国谯县 “躲猫猫”,但是老虎是住不惯笼子的,曹操就跑了出来,投奔好朋友张邈。

  张邈时任陈留太守,也算是一方豪杰。曹操出钱,张邈出兵,起兵讨董。
  两人合伙做事,一开始就是不公平的。张邈出的是国家部队,自己什么也不损失,曹操出的可是自己的钱财呀!
  可是,不管怎么说,曹操总算是拥有了自己的兵权——虽然只是部分兵权。
  曹操抽空回到了老家谯县。
  夏侯家和曹家的兄弟们都来看他。

  夏侯惇说:“祝贺兄长有了自己的部队!”
  曹操皱着眉说:“何贺之有?军队是张邈的,士兵是陈留一带的,我一个外来胡子,令不动他们呀!”
  夏侯渊说’:“那可不行,你得有人渗透进部队里去。”
  曹操看着大家,笑着说:“所以我回来了,打仗亲兄弟,我们兄弟们打断骨头连着筋……”
  大家都笑了。
  夏侯家的人这几代没人做大官,眼看着群雄四起,自己却是英雄无路,正郁闷呢!
  现在好了,自己的兄弟有了军队,自己正好大展身手了。
  曹操和夏侯兄弟一拍即合,出发了。
  从此,三国这个大舞台上,活跃着夏侯家的身影。
  曹操陈留起兵,力量微弱,幸赖夏侯兄弟支撑,才有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从一兵一卒也无,到生吃掌握国家军队的袁绍、张鲁、张绣、刘表等人。
  陈留起兵时,曹操的官职是奋武将军。我们比较一下此时诸夏侯和诸曹在曹操军队里的地位——
  夏侯敦,司马;曹仁、夏侯渊别部司马;曹仁,议郎参司空军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