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医生的智慧--掌握了这个,才是真正的求医不如求已
作者:
阿朱医生
日期:2009-7-27 20:15:00
第一章
学会专业医生的思维,才是真正的“求医不如求已”
一、象写流行小说那样写健康书籍,
如何能令人“求医不如求已”
作为一位临床医生,我一向只看专业的医学书籍,所以虽然耳闻过市面上流传着许多健康书宣称着能够令人“求医不如求已”,却从来没想到去翻上一翻。
但当我的父母也拿着这些书和我争论医学上的问题;当我去医院里的行政科室,看到有同事在那里闲坐着拍打胆经;更当我在看病人,向他们解释专业医学知识,却受到他们引用那些流行书籍学来的知识的反驳时,我慢慢觉得,这问题严重了。
求医不如求已,这意味着读者看完这些书,水平就可以超过我们这些临床医生,让无数医院关门大吉,让医生这个行业消逝无踪,这样的高人,怎能不让我动容?
于是我也找来这些火遍大江南北的书籍,想好好拜读一番,进修学习一下,但在拜读的过程中,却无数次地被这些书的作者雷倒,被他们震撼。震撼的原因不是因为他们的高深,而是因为他们的无知,以及无知者所带来的无畏。
换句客气的话说吧,这些书的作者,基本上都不是专业的临床医生,书中的内容,充满了违背基本医学知识、信口开河、豪情万丈、臆想天开的言论,这样的书,只能算是一本小说,怎么可能令读者看完后达到“求医不如求已”的水平?
我且举一些这些作者书中的言论具体阐述一下,为了避免骂战,下面将隐去作者以及书籍的具体名字:
1、写小说可以夸张,但“求医不如求已”不行:
写小说强调的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小说人物的原型可能并没有那么强大、完美,但在小说中却完全可以随意地把这个原型给夸张、放大,塑造出一个完美人物,比如小说里的英雄人物,坏蛋怎么枪林弹雨,怎么设下精妙的陷阱,都会被这位英雄一一破解,手到擒来,这样设计,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也只有这样做,读者才会喜欢看。
但要“求医不如求已”,涉及到的医学知识却不能够采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只能象小崔说事那样,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幸的是,那些流行健康书籍基本上都是这样做的。
一位号称“健康教母”写的书中介绍了这样一个绝招:生吃泥鳅,声称这一招使出来,能够治疗慢性胆囊炎、红眼病、发冷、口渴、肝火旺等5种病症。
这个绝招就是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因为他完全违反了最基本的医疗常识,要知道,泥鳅可不是神户牛肉,住的空调房,吃得精挑细选,还每天有人给按摩,泥鳅的生存环境可恶心去了,下水道、臭水沟、淤腐的塘泥,他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这种环境,想象一下就知道会有多少的寄生虫,泥鳅可不是荷花,别指望他出污泥而不染,身上沾染各种各样的寄生虫是极为正常的事,生吃泥鳅,就意味着把活蹦乱跳的寄生虫也吃进了肚子里,这些虫子在臭水沟的恶劣环境都能生存下来,还在乎胃里面那点胃酸,你可以想象他们会在你的体内如何为所欲为,横行四方。
一本流行健康书里作者是这样回答读者提问的:读者问道“1型糖尿病中医是没法治愈的,请教楼主在胰岛素治疗的同时应如何注意养生,避免并发症?”,作者回答道“还是老一套,首先口服加味开胃汤:生北山楂100克,广木香50克,沙参50克,杭白菊50克。每天一剂,水煎频饮。但是同时要喝猪皮汤。不吃细粮油脂,这点非常重要!如果血糖正常了,病人恢复吃脂肪、淀粉太多,仍然会发病。怎么办? 遵守养生十条。”
I型糖尿病是体内无法产生足量的胰岛素,所以只能够采用体外注射人工胰岛素来进行补充,这位作者却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用自己的“加味开胃汤”来代替人工胰岛素治疗,如果哪位读者真这样做了,那只有一个后果,送到急诊科抢救!
其实可以想想,如果这个加味开胃汤真能够治愈I型糖尿病,为什么不制成药品,在全中国,乃至在美国、德国、日本销售,赚取每年几十亿美金的利润呢?原因很简单,这种用于小说的夸张修辞手法,是忽悠不了药监局那些专业人士的。
有一本非常流行的健康书中里介绍了推腹法,即用手指、手掌、拳头由心窝向下推到小腹,并指出:当慢性病久治不愈,但又不知病因何在的时候,那就去寻找腹部的“阻滞点”,只要把它推开揉散,慢性病就会随之消失。
其实按摩腹部的穴位,确实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要注意,只是针对某些疾病而已,但该书的作者却将夸张的修辞手法用到极尽,把这种推腹法放大到治疗任何慢性病都能够行之有效的地步,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他放的这个卫星确有其事,象高血压病、糖尿病、乙肝等等的一系列慢性病,就都可以用推腹法来治愈了,又何必各大医院里都要设置相应的专门科室,培养专门的专科医生?病人只要每天吃饱了饭,揉半天肚子就行,医院也全部关门算了,病人全部去按摩院、沐足房,让漂亮的小姐给你揉上一个小时肚子,养眼又养身,岂不快哉?!
写小说可以夸张,但写健康书是不能这样的,这样让读者去“求医不如求已”,我不敢说一定会有害处,但却充满了风险,台湾排毒神医林光常为什么被关进大牢,就是因为一位癌症病人相信他的书,坚持吃他介绍的排毒餐,最后病重身亡,病人家属一怒之下向法院起诉,才让这位神医落马的。
当然,我也很理解这些作者为什么要将小说里的夸张修辞手法运用在医学知识的论述上,他们必须在书里把自己的医术吹的神乎其神,让看书的人相信学了他的方法就不用求医,这样他的书才会有市场,才可以赚到买书的钱,但是这些作者也很了解林光常的前车之鉴,所以我才在媒体上看到这样的报道:某报的记者采访一位畅销健康书的作者,这作者卖书的时候吹嘘“求医不如求已”,但又跟记者郑重其事地说人生了病一定要去医院,这样说倒也挺好,如果读者相信了他的书有病不去求医出了事,那就是自己的问题,作者本人可是已经通过媒体发布了免责声明,一切后果和作者绝无关系了!
日期:2009-07-27 20:32:54
2、写小说可以没有专业知识,但“求医不如求已”不行
近期热播的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出现了许多专业上的错误,比如顺溜同志拿着一支带瞄准镜的专业狙击步枪,用狙击步枪当冲锋枪一样痛宰近在咫尺的敌人,四十年代的狙击枪竟然可以自动上子弹,打完一发再一发永不断续等等。
这些错误的产生,完全是因为写作的人缺乏足够的军事专业知识所致,但这没关系,大家还是很喜欢看顺溜打日本鬼子,看得热血沸腾。
要写小说,作者完全可以不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专业知识达到“略懂”的水平也已足够,不会对读者造成什么影响,大家看了顺溜拿狙击步枪打敌人,也只是看看而已,决不会自己学着去做,效仿一下。
但以“求医不如求已”为目标的健康书籍,作者如果没有精通的医学专业知识,麻烦可就大了,因为读者看完这些书,是会照猫画虎,在自己,在自己亲属身上付诸实践的。
不幸的是,这些作者,在医学上一般只能达到“略懂”的水平。
有一本算是流行健康书籍的开山鼻祖的书中有讲到感冒如何治疗,且看看作者是如何论述的:“一般所谓的感冒,应该是指打喷嚏、鼻塞、流鼻水、咳嗽、头疼、发烧等症状。。。。。。常见的感冒症状就有这么复杂的原因,如果不分清楚,就用强力的抗生素把症状去除,常常是病没有去除,倒是把身体的维修系统给干扰、破坏了。”
感冒是要靠抗生素来治疗的?!这完全违反了最基本的医学常识,一般的感冒都是由病毒引起的,而抗菌素对病毒并没有任何效果,所以任何一个学习过正规医学教育的人,都不可能采用抗菌素来治疗感冒,那就象是敌人派来的是一支空军部队,我方却派出一支坦克装甲师迎战一样可笑。
有本书的主题是讲喝水可以治病,号称是美国的一位神医所写,在书的开篇神医讲到自己曾经支持伊斯兰革命,在伊朗蹲了多年监狱,坐牢的时候,他采用单纯喝白开水的方法治好了监狱里的1000多位狱友的胃溃疡,立下了大功,法官后来因为这个原因,免除了其死刑,提前释放。
日期:2009-07-27 20:44:28
有本书的主题是讲喝水可以治病,号称是美国的一位神医所写,在书的开篇神医讲到自己曾经支持伊斯兰革命,在伊朗蹲了多年监狱,坐牢的时候,他采用单纯喝白开水的方法治好了监狱里的1000多位狱友的胃溃疡,立下了大功,法官后来因为这个原因,免除了其死刑,提前释放。
这么神奇的情节,真有拍成好莱坞大片的潜质,问题是:胃溃疡要确立诊断,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做影像学检查,做不了胃镜,起码也得做个X线钡餐,没有这些检查,只靠胃痛这样的症状,任何一位医生,哪怕他是博士、院士,也只能下一个“胃溃疡待排除”这样的诊断,我实在想不明白这位神医如何能以一个政治犯的身份,动用胃镜之类的检查来给他的狱友下“胃溃疡”的诊断?只有一种可能,监狱里的狱医给这一千多位病人都做了上述检查,但大家想想,这可能吗?如果说美国的监狱这样做,我倒还相信,但这是在伊朗,而且他的狱友可想而知也是些政治犯,你能相信那里的狱卒们会好心地给这些意图推翻政权的反动分子提供精心细致的医疗服务吗?
所以我只能说,这位神医是完全缺乏基本的医学诊断常识。
日期:2009-07-27 21:02:17
再举一个例子,一本流传甚广的书中有这这样一个扬我国威的故事:一个病人突然脑中风了,在场的一位外国医生束手无策,作者却巧施妙手,刮痧加推拿,20-30分钟后,不能动的手能动了,歪过去的舌头正了,病人可以行动自如饮酒庆祝了,于是令那个外国医生连连赞叹中国人的神奇!
我且当这个故事是真实的,问题是,这个病人是真的脑中风吗?脑中风指的是脑梗塞或者脑出血,要判定必须得做头颅CT、MRI等影像学检查,看到脑部神经有损害的病灶,才能确定,这位作者却完全不需要这些工具,就下了“脑中风”的判断,也许唯一合理的解释是他有古代扁鹃神医的透视功能,双眼能够深入病人脑部,一目了然。
他肯定不会知道,医学上有一个叫做“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这个病发作的时候,症状和脑梗塞、脑出血非常相象,但他的特点是:病人如果休息上一会儿,诸如手脚动不了、舌头歪斜之类的症状就会自动消失,刮不刮痧,按不按摩,并没有任何关系,如果这个扬我国威的故事的确真实,那么这位病人就属于这种情况,而并非是真正的脑中风患者!
而把一位不需要治疗也会症状消失的TIA病人搞好了,又有什么可值得夸耀呢?
只有缺乏专业医学知识的人才会这样做。
读缺乏专业医学知识的人写的书,怎么可能达到“求医不如求已”的目标,我可真想不明白。
日期:2009-07-27 21:27:54
3、写小说可以没有实践经验,但“求医不如求已”不行
畅销盗墓小说《鬼吹灯》到底是不是天下霸唱写的,这一度引起争议,原因是这位作者非常年青,但书中却大量涉及到文革时期的经历,不象是这样一个小毛孩能够写得出来,但天下霸唱同志却信誓旦旦对采访他的记者说,这书确实是自己写的,文革时期的知识,完全可以通过网络、书籍来获取,并不是非得自己经历过才能写得出来。
写小说,作者确实完全可以根本没有任何实践经历,也能凭空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但写健康类书籍就不行,医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如果能够看几本书就成为高明的医生,那刚出大学校门的医学生岂不是可以比肩那些多年经验的老医生?“医生是越老越吃香”,这句俗语充分说明临床实践的重要性。
但可惜的是,流行健康书籍的作者,基本上都是没有多少临床实践经验的。
还是那位“健康教母”,在书中提到了这么一种方法,“用当归液注射足底反射区,就能够直接给身体输血补气”,这段话我第一次闻及是在坐门诊的时候,有病人拿着书上来,请我按照这个方法给他治疗,令我大吃一惊,而且相信这一惊肯定有一斤。
凭这位“健康教母”介绍的这个方法,我就可以知道,这位“教母”自己肯定是没有在任何人的脚底注射过当归液,原因很简单,脚底是很敏感的一个区域,而注射器的针头,那可是挺粗的,这么粗的一根针往脚底扎,扎完了还要往里面打药,我告诉你吧,那个疼痛劲儿啊,江姐当年在重庆中美合作所给生拔指甲也不过如此,除非你拥有一个共产党员的心理素质,否则没有任何一位普通人能够忍受得了。
因为非常疼痛,所以在脚底扎针这一招,只会在那些植物人身上实施,目的是通过强烈的疼痛,促使这些植物人尽早醒来,但在正常人身上,没有任何一位临床医生敢这样干,否则就等着收病人投诉信,引来绵延不绝的医疗纠纷吧。
没有临床实践,就敢信口开河,让读者去给自己脚底打当归针,我不由得想起清朝时的白莲教,黄莲教等等,那些教派也有“教母”,她们自己从来没有拿肉体抵挡过八国联军的子弹,却告诉她的教徒们能够刀枪不入,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到前线送死,这位健康教母,和白莲教教母又有多大的区别?
日期:2009-07-27 21:47:28
再举一个例子,曾经有一位医院的同事向我打听一个人名,原因是她的母亲看了这位同志写的一本健康书籍,很是佩服,想找他看病。在书中作者对自己的介绍是师从某某大学的某某导师,又恰好这位导师曾经也是我的老师,所以这位同事找到我,希望通过我来找到这位高人。
我还真不知道自己有这位师弟,于是去问了一下,原来确有此人,这位老兄本科时并非医学专业,据说乃中文系毕业,研究生考来了医学院,混了几年,毕业后也没有从事临床工作,专门靠写健康类书籍为生。这哥们本来就没有什么医疗经验,只是拿着几本医学书,想当然地东拼西凑,找这样的人看病?那真跟找赵括来指挥百万大军一样可笑。
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许多,据我了解到的,这些流行健康书籍的作者中,有的只是位中医受好者,并没有执业医师证书;有的作者原来是学机电的,后来开始自学中医,也没有获得医学界的认可,没有行医执照;还有一位,以前是搞传销的,从无任何医疗经验,可能发现传销不好做,于是转行到健康领域,凭借传销经历积累下来忽悠秘诀,竟也能够火遍大江南北,海峡两岸!幸好现在给抓起来了,倒也算是天开了一次眼。
不是医学界的人士,没有行医执照,就没有临床行医的可能,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在书中举了无数的临床成功病例?我们可以想想,就算是一位经过漫长的寒窗苦读,好不容易取得执业医师执照的医生,当他刚出道的时候,由于年纪轻,资历浅,找他看病的人也很少;而我们去医院看病的时候,也必定是首先挂主任、教授的号,实在没有了才会退而求其次挂下一级医生的号。科班出身,获得国家认可的专业医生刚开始尚且要忍受“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局面,象上面说的那些没有行医执照的人,在他们没写书成名之前,又有多少人会去找他们看病?他们书中所讲的大量成功案例,又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我只好这样想:这些书中讲的大量成功案例,实际上都是自己凭空想象出来的,查无此人。
日期:2009-07-27 22:22:29
二、要真的想求医不如求已,那你就得学习专业临床医生的智慧
求医不如求已,确实是一个很诱人的口号,但是如果你听的、学的医学知识来自于业余人士,那这个口号就只能如水中捞月一般漂渺难及。
真的想求医不如求已,那只有一条路径,就是拥有医生的智慧,拥有医生的思维方式。
医生的智慧其实并不复杂,主要就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对症状的分析思维:
这种思维我们每个人都不会陌生。
比如你的孩子,突然间学习成绩骤然下降,这就是“症状”。
面对这样的症状,有经验的家长肯定会在脑海中浮现出以下可能:早恋?迷上网络游戏?在学校里受欺负了?等等。
然后家长就会带着这些疑问,一个个进行排除,最终确定一个原因。
这样的过程,其实与医生的思维并无区别。
医生在临床上对病人问的第一句话必定是“你有什么不舒服?”
然后病人就会说出自己的不适,也就是他的症状,比如头痛,发烧,颈痛等等。
得知了病人的症状后,医生绝对不可以马上开具处方,进行治疗,他必须要在脑海中进行分析,考虑这个症状究竟是由什么疾病引起的。
比如一个头痛,医生就会首先考虑到一些常见的疾病:感冒头痛?高血压病头痛?颈椎病头痛?紧张性头痛?偏头痛?
如果这些都不象,医生还会想到一些更少见的: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肿瘤?不一而足。
缺乏对症状进行分析这样一个思维,是要出大事的。说回小孩学习成绩下降这个例子,如果家长不加分析,而直接进行治疗,对孩子又打又骂,威胁利诱----报纸经常报道的小孩子离家出走、跳楼自杀的悲剧就是这样来的。
在医学界,如果缺乏对症状进行分析的思维,那就更加后果严重了,我且举一个我熟悉的人物。
日期:2009-07-27 22:38:25
有一位老先生,出身于医学世家,当然,这个医学世家,只算是那种乡村医生的医学世家。他的祖辈们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医学教育,而这位老先生本人,也没有上过正规的医科大学。
但毕竟是医学世家,长期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也积攒了不少自己的独门秘方,所以随着年月的增长,老先生在当地也成为一方名医,这个医学世家,也算是顺利传宗接代,继续兴旺。
但这个医学世家,也只能到老先生这一辈了,因为他的儿子死了,而且他的死,与他的父亲,也就是这位乡间名医生有着密切联系。
过程很简单:他的儿子四十来岁,便血了很久,这位老先生可没有想到去省城医院给自己的儿子看看病:自己就是名医,当然是“求医不如求已”了,于是他精心诊病,判断自己的儿子属于“大肠湿热”,开了自己的独门中药秘方,吃了半年药,便血一点没好转,反而有愈发加重的迹象,最后只好送去省城医院看病,一做肠镜检查,这才发现是大肠癌,而且已是晚期了。
倘若早几个月能够发现,倒还可以通过手术切除,但现在晚期了,癌细胞早就扩散了,已经是无药可治,于是不久名医的儿子一命呜呼。
晚年丧子,我们可以想象老人家是如何地痛心疾首!
日期:2009-07-27 22:46:18
医生的智慧第二方面内容,是要对疾病的诊断标准、发病机制,治疗手段,预防措施都了然于心。
诊断标准,其实就是疾病判断的依据,证据。
比如要判断头痛是因为感冒引起的,那么病人就得有打喷嚏、流鼻涕、怕冷、发热等等表现,有了这些表现,才有足够的证据判断为感冒引起的头痛。
如果要判断头痛是因为高血压病引起的,那么就起码得测个血压,如果血压增高,这才有证据考虑高血压性头痛。
这种思维方式,我们一般人也绝对不会陌生,小学时上语文课写作文,老师就教导过我们要“有理有据”,判断疾病要根据诊断标准,就是遵循“有理有据”的要求。
发病机制:就是这个疾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生的具体过程是什么。
发病机制这方面的知识非常重要,明确了发病机制,治疗手段、预防措施也就水道渠成。
比如一般的感冒吧,这个病的发病机制简略说是这样的:
病毒从鼻腔进入到上呼吸道,机体感觉到外敌入侵后,脑部的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就会工作,发布命令让人体开始发热(因为只有在发热的条件下,免疫系统才能发挥最大的战斗杀伤力),而要达到发热的效果,就得减少人体的散热,同时增加体内的产热。所以人体的皮肤会收缩,皮肤下的血管更加会明显收缩,如此来减少散热的面积,而肌肉,尤其是颈背部的肌肉会不断用力收缩,由此来产生源源不断的热量,于是我们会感到颈项背部有发紧的感觉。散热减少,产热增加,发热就可以达成了。
在发热的过程中,机体还会产生一些如前列腺素等等的物质,这些物质,往往是导致头痛的原因。
发病机制在一个疾病中处于最关键的地位,相当于盖房子用的建筑图纸,旅行者手中的导航地图,作家手中的写作大纲,有发病机制,下面的治疗手段、预防措施,完全就可以根据发病机制来水道渠成的制定出来。
比如明确了感冒的发病机制后,要决定治疗手段就很容易了,既然病人的不舒服是病毒侵入人体内导致的发热造成,那么最后的方法当然是把病毒给杀死,退而求其次,那就把发热这个过程给阻断,取消机体的发热,则病人的各种不舒服自然就会消失。
把病毒直接杀灭虽然是最直观的对策,但由于抗病毒药物由于一向效果不好,所以这一招一般不作使用。
那就着眼于把发热的过程给取消吧,一般的感冒药就是按这样的思路制作出来的,百服宁、康泰克等等,这些药物在医学上都称为“解热镇痛药”,能够干预发热的过程,使发热消失。
日期:2009-07-27 22:58:35
不喜欢用药的话,非药物疗法同样是按照“对抗发热”这个思路实施的,比如人民群众很熟悉的在颈背部刮痧治感冒的方法,其治疗原理是这样的:
刮痧能够令皮肤下的血管极度扩张,甚至扩张到血管破裂,血液渗出到皮肤下面,于是形成了刮痧后的瘀斑,刮痧又能够直接刺激颈背部的肌肉,使之放松,不再进行收缩,还有还有,刮痧对颈背部穴位的刺激,能够促使机体释放出止痛物质。
使皮肤下血管扩张,就是重新增强散热,放松肌肉,就是减少产热,释放出的止痛物质,也能够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之不再发出“发热”的命令。三管齐下,发热的过程就给打断、对抗住了。
抑制了发热,我们因感冒引起的不舒服症状就会很快消失,但这并不代表侵入人体的病毒已经消失,事实上,他们还存在于体内,免疫系统还在与他们进行着战斗,虽然打断发热的过程确实不利于免疫系统发挥出最大的杀伤战斗力,但是由于一般感冒都是些普通病毒引起的,象小毛贼一样成不了气候,所以免疫系统即便达不到最强的战斗力,靠着正常水平发挥,也一样会手到擒来,把病毒全部搞定。
一般感冒的治疗手段,就是这样根据发病机制来清清楚楚制定出来,明了清晰,而且行之有效。至于感冒的预防措施,仍然是根据发病机制来制定的:既然感冒是由于病毒入侵所引起,那么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就是相应的预防措施。
日期:2009-07-27 23:17:56
三、你可以拥有医生的智慧,这其实并不困难
讲了这么多,我们可以体会到,临床医生的思维方式,其实核心就是“有理有据”。
有理有据,这同时也是每个普通人的思维方式,医生的智慧和普通人的智慧,在本质上并无区别。
但医生所讲的“有理有据”,一般人可能还是会感到遥不可及-----医生要成为医生,得上好多年学,读好多本书,一般人又怎么可能达到他们的水平?
但一般人可能并不知道,尽管一位医生在受教育的时候,读了大量的书籍,学了大量的知识,但是当他从事临床工作的时候,这些知识真正能够应用的,其实并不多。
这个道理我们可以结合每个人自己大学的经历来轻易理解:每个人上大学的时候,都学了很多本课程,但当你工作之后,你想想,当年学的知识,有多少是会在你每天的工作中使用上的?
即使不说大学里的知识,就说高中、初中阶段所学的知识吧,你回首一下,当年背的滚瓜烂熟的政治课,语文课内容,你现在可曾用过?当年能够轻松解开的奥数题目、化学方程式计算、物理定律试题,你现在可曾在日常工作中使用?
医生也是这样,在学校学习了几百种疾病、症状、治疗方法,但当他步入临床后,轻常遇到的疾病,却只会是那么可怜的十几种,几十种,其他很多种,只能停留于书本上留下的印象,却极难得见一面。
神经科的医生,他每天看的大部分都是中风病。
骨科的医生,每天看的大部分都是颈椎、腰椎疾病。
消化科的医生,每天看的大部分都是拉肚子、便秘的不适。
我的一位师弟,学的是儿科,毕业后进入医院工作,分配到门诊坐诊,过了几个月见面闲聊,问起他的工作感受,这位兄弟开口就发牢骚:“太没意思了,整天都是在看小孩的发烧、咳嗽、感冒、拉肚子什么的,重复来重复去的,了无新意!”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