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证券之路

作者: craul

  首先声明,我只是一个小人物,并不是成功者,大家没有办法从这里看到一夜暴富的机会,事实上,这种机会虽然存在,但并不属于一般人,6年前,我和90%的人一样认定自己不是一般人,但6年后,我开始认识到,有些东西,是深藏在你血液里的东西,是你用尽力气也无法改变的东西,这就是宿命,尽管你愤怒不甘,尽管你不断抗争,但结局是你一次一次的面对如同剧场排练般重复的场景,或许某一天你终于会完成你最初设定的目标,但物是人非,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你开始慢慢接受命运对自己安排,比如,接受自己就是一个一般人。在证券市场里,一般人的定义是:即使当你具备了所有外在条件的时候,比如知识、信息,但你还是抓不住漂浮在在你眼前的,宿命中的小概率事件。我常常想,是什么让那些人在一团黑暗中抓住了命运,或许,那就是天赋吧,非常遗憾的是,我并不具备这种天赋,尽管我在某些方面看起来,都算是一个很聪明的人。

  回到6年前,当我对这个行业怀着无比景仰,无比崇敬的心情毅然不顾一切的走进这个门槛的时候,我并没有,也无法预计到这6年里所发生的一切,可以说,在这6年的时间里,我所收获到最多的东西,是知识,以及在证券市场里的生存能力,失去的,则是对这个市场不切实际的狂热幻想,以及无法回朔的青春岁月,和在这些岁月里发生的那些错误的选择。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但一直以来,我都想把这些东西写出来,趁着现在有闲,也记得很清楚的时候,也许再过不久,又会很繁忙,繁忙到我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回味,来思考,那么,我写这些东西,除了给自己一个安慰,也是想从一个小人物,一个平凡人的视角,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希望对后来的人有所裨益,看惯了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里证券市场里太多的大悲大喜,但实际上,那些东西并不属于我,也不属于平凡的人,我的故事,这些故事里有股票,涨跌,证券公司等等,我不能告诉你如何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我只想说,有些时候,我们要看清楚自己,看清楚自己平凡的本质,平凡,在某些时候,意味着普通、庸俗、谦卑,甚至是丑陋。每一个人的路,都是一条成长的路,尤其是在他离开大学校园走进社会的时候,他一开始一定是一无所知的,但他会在某些特定的时候,经历某些特定的事情,有些人会顺利一些,有些人会波折一些,但人生在职场的时间长度大概不到40年,生命长度也不过70~80年,当筹码仍然在桌子上的时候,游戏就没有结束,毕竟,像彼德林奇和罗杰斯这样人,是非常少,非常少的。

  2007年的5月,当我某位大学同学回国成亲途经深圳的时候,我才知道他已经是欧洲某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了,美丽的妻子坐在他旁边,深圳的同学不少,来的却不多,6年过去,人与人之间的变化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我想,或许再过4年,甚至更短,命运轮转,会把那些10年前原本在夏日骄阳下,因为入学军训而站成笔直一排的年轻人那么相似的面庞搅的更加面目全非,让我们彼此都似曾相识,却不愿相认。

  2000年,股市给我的第一印象,还在大学里的时候,是寝室的室友,告诉我有一个股票从几块一路上涨,一直到超过了100元,后来又发现公司造假以及价格操纵,股价雪崩似的下降。股票的波动带给我的是强烈的财富冲击,证券行业是一个我想去但又觉得不太可能去的地方。
  2001年,因为偶然的原因,没有考上研究生,因为我原来认定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结果却让我措手不及,在专业课上出了差错,一切都无可挽回,我开始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撞,寻找工作,但此时已经5,6月,该签的都签了,好单位也都已经招过一轮,结果是一无所获,现在回想起来,一方面是自己对就业准备不利,眼高手低,一味选择那些竞争异常激烈的岗位,另一方面也确实是缺乏进入社会的提前准备。企业是招聘合适的人,合适包括各个方面,成绩,谈吐、相貌、身体条件等等,以及人脉关系,如果你没有一项优势超过别人的话,你就不一定能够得到机会。或者,你会在面试的时候功亏一篑。也是直到那个时候,我才知道自己的心理其实是很脆弱,因为心理的强悍程度,真的都只有在你受挫的时候才能显现出来,而从小学到初中,到高考,每次考试都是全班,全校,甚至全区的前列,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完全没有经受过考验,而在各种竞赛中获奖又使得自己只能享受成功和众人的簇拥,而从没经过重大失败的心理无比脆弱,失去了对自身条件和地位客观理性的判断。古话说的好,你需要摔一下,才能清醒,摔的最重,摔的越疼,你就越能清醒的看到自己的问题,然后,有些人能站起来,有些人不能。

  然后是母亲病重住院,我在医院里陪她,她对我说,只要身体健康就好,别的都无所谓。我现在回想起来,恐怕和我的事情也有关,她那些安慰的话,我当时听起来,简直是最大的讽刺,因为,那段时间,我简直怀疑自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除了拖累家人,如果在毕业前找不到工作,难道真的再吃一年闲饭再考一年不成。而问题的关键是,我在一次一次应聘失败的打击下,自信心已经降到极点,我不得不开始思考,是不是名牌大学里也有我这样找不到工作的废物,我至今记得有几个公司招聘的那些一脸横肉的中年妇女斜着眼睛,用极其不屑的口气,置疑我简历上的一切,甚至连身高也置疑,那种眼神,是让人永远也忘不了的。我后来也在人才市场里参加招聘(招聘别人),不管应聘者是怎样的莽撞,怎样的胡说八道,我也会微笑的听他说完,礼貌的告诉他,哪里有问题,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记住,是每个人。当你无法给别人机会的时候,你至少要尊敬他,而不是找一些莫名其妙的理由来寻求自己虚弱的心理平衡。

  我至今还记得那天,从医院出来,我一个人跑到天台,6月份,所在的城市已经比较酷热,天台上不知道是谁种满了烂漫开放的鲜花,蜜蜂在嗡嗡,我的脑袋也在嗡嗡,我躲在墙角里,大脑一片空白,也不知道多久,反正至今想起来,脑子里也是一片嗡嗡声。
  直到天黑下来,我才从天台下慢慢的走下来。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非常脆弱非常失去理性的时刻,这些时刻在以后看来,是非常简单,但当时,却是很大,就像一块眼罩蒙在眼睛上,眼罩很小,但却能给你无边的黑暗。
  那一天,我最终从天台走了下来,隐隐约约的没有去触及那个东西,但我知道,我的心并没有坚强起来,我只是恐惧,是的,今天回想起来,我知道,我只是恐惧而已。
  那段浑浑噩噩的日子,我奔走与各种招聘会和单位,参加了无数次笔试面试,终于,最后在当地一家商业银行里找到了工作,和我的名牌大学无关,和笔试面试无关,只是因为我有当地户口,单位不用解决户口和住房问题,而且,我还交了2000块的押金,而告诉我的月薪是1000多。
  然后,整个人好象变得无所事事,总算发现自己还能找到一个工作,虽然这个工作并不算太好。2001年5月,正是中国第二波大牛市的末期,市场呈现一种病态的繁荣,不停的板块轮动,各种书籍和电视里,谈论的都是股市,好象那里就是一个投进去就能生钱的聚宝盆。当时我看了一个节目,是一个戴眼镜的胖子讲一种叫指南针的分析软件,其人讲的头头是道,后来回顾起来,不过是把自己杜撰出来的一种成交量变化计算市场筹码的集中和分散,然后根据过往的数据得出一个无往不胜的无敌结论,这种简单的伎俩在我当时看来简直是快速致富的捷径,极大了满足了我对于数量分析的迷信和对于自身能力的想象,在学完这位老大的东西之后,我又看了一本叫做《炒股就这几招》的启蒙书,然后,就开始梦想自己有朝一日在股票市场里大发其财了。

  这里,我回顾一下我当初进入金融行业的选择基础,仅仅是因为专业以及金融从业人员体面的工作场所和工作形象而已,事实上,对于整个行业并没有很完整的认识,在当时而言,一个制造企业对我来说和银行分别并不大,行业和行业之间的差距并不明显,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区别也不明显,对一个刚就业的新人来说,最大的区别就是工资的多少罢了,在一本《苏黎世的投机定律》书里说,仅靠工资,一个人永远也无法制富,这句话,说的非常对,工资可以给你体面而安定的生活,但无法使得你富裕,富裕的定义是拥有完全的消费能力以及在经济萧条的时候,免受其害。话说回来,在当时能给号称给本科生6到7K的华为才是我最理想的单位,可惜的是我没办法找到这样的工作,直到后来,在我完成了工商管理课程课程学习之后,我才开始知道,华为的高工资是在为一种人才垄断战略打广告,华为快速扩张和盈利来自于一种“合理而巧妙的商业贿赂”以及电信行业的垄断,所有的企业都是生意,你选择企业的时候,最好能够判断其所在行业的生命周期,和所在企业的生命周期,因为人生命和行业周期以及企业的周期相比,太短暂,如果我们生命以及职业生涯的最黄金时期耗费在一个企业甚至是行业最萧条的时期,那么即使行业在一个周期后复苏,对个体来说,毫无意义,而金融企业的最大的优势是杠杆性,流通性,以及因为存货和回款以及成本方面的轻松而具备的抗周期性。

  人类的发展在不同阶段,都有最稀缺的资源,这种资源一定是溢价的,而其他资源则是折价的,随着进化阶段的转变,稀缺资源也在转化。在冷兵器时代,最宝贵的是人,与人口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尤其是粮食的生产能力,直接决定了人类群体的竞争能力。机械时代,重工业开始成为主角,资本开始稀缺,人类开始进入越来越发达的商业社会,我理解商业社会的精髓是通过越来越精细的分工和越来越广泛的交换即人类对资源越来越主动的管理能力,那么促进这种能力提高的,就是整个社会的货币化,即金融行业的发展。所以,金融行业才能够成为一个衡量一个国家商业文明程度的标志,简单的说,别的行业、企业,要有一个货币化的过程,而金融行业,就是这个货币化过程本身,中国生意人有句老话,用钱来赚钱,最容易。

  金融行业里主要是银行、证券、保险三个子行业,而且都是相互渗透的,各有特点,银行的盈利相对稳定,由于中国以政府主导的投资为主GDP战略和人口基数巨大的特点,中国银行的成长性也要高于国际其他国家,但银行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有太多太多优秀的人才进入,每一个进入这里的人都要和无数精英竞争,而且越是大银行,越是党同伐异风气严重,派系林立,关系复杂,中国的国有银行官僚异化严重的痼疾在若干年内,都很难得到解决;保险行业则是人口基数巨大的另一个受益行业,行业盈利能力也应该很具有持续性,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最重要业务就是保险,保险能提供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和强大的融资能力,如果说银行管理的是现金,那么保险管理的就是风险,通过精算之后,这种管理就变成了一个只赚不赔的买卖。

  最后,说到证券行业,证券行业抗周期能力最弱,企业波动最大,但机会也最多,最吸引人的,也是当初最吸引我的,就是在巨大而且透明的市场里,每天都在流动的巨额财富,这些财富看起来可以属于每一个人,每个人都能够在这里梦想自己通过智慧超越那些看起来有着别人无法企及优势的人。但根据我后来的实际体会,这种能力,我说的能力并不是指你买卖股票赚钱的能力,而是指你通过股票市场实现财富稳步增长(5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5%),拥有这种能力的人很少很少,经过很多年,我才发现,非常不幸的是,我并不具备这个能力,但这个行业,起码可以使人在这个社会里变的聪明,因为市场里有太多的行业和企业,你可以学到很多经营和管理的商业智慧,同时,深深的煎熬在贪婪和恐惧之中。

  以上是我自己的随便发挥,如果大家有不同意见,也欢迎和我探讨。
  回到2001年6月,就在我经过了那家银行的体检,准备上班之前,我辗转得到了一个偶然的消息,有一家证券公司招聘。那时候,我还无法分辨证券公司和证券营业部的区别,事实上,招聘的是一家证券公司在当地的营业部。听到这个消息后,我非常兴奋,我家里的人也同样非常兴奋,我兴奋的是,如果我有机会去那里,我就有机会接近我短期暴富的梦想,我家人兴奋的是,他们听说证券公司有某种叫做“操盘手”的职位,能够赚非常非常多的钱,虽然暂时当不了操盘手,但只有去了,就有机会。于是我穿着整齐的前去应聘,之前还上网查了那家公司的资料,心里惴惴不安,因为在当时,证券公司很少招聘,即使是营业部。

  去了之后,我拜访了那家营业部的总经理,一个长相很斯文的中年人,和我在招聘会上所见过的那些毫无素质的中年妇女完全不同,我在这里见过的人都好象显得衣冠楚楚,气质不凡。那位老总耐心听我说了半天,后来回想起来,我那些不着边际的话除了显示出我完全门外汉的本色之外,唯一对我有利的表达是,起码,我很想得到这个工作。可惜的是,企业的招聘是寻找能够给企业带来效益的人,而不是对这个企业有兴趣的人。于是,他问了我三个问题,第一、全国有多少家券商,第二、全国有多少家营业部,第三、我所去的那家公司到底有什么不同。显然,当时连证券公司和证券营业部都分不清楚的我,是一个怀有莫名其妙的自我良好感觉的股盲,当然说不出个所以然,于是他很委婉的建议我可以了解一下这几个问题,然后告诉我,这里工作有非常大的业绩压力,每年都有50%的人因为无法承受而离开,我最好认真考虑一下是不是真的要去那里。

  可能这对于他来说,只是一个委婉的拒绝,但是对于我来说,我只是需要一个机会,只要你没有拒绝我,那么我就会继续坚持下去,反正我也有了一份工作了。于是,我回去准备之后,一周后,又跟他联系,他告诉我,他正在开会,同时,建议我仔细考虑。
  第二天,我又打电话,还是开会。事实上,这位老大当然没有那么多会好开,但一方面,他似乎并不太好意思直接拒绝,毕竟我辗转也是经过了他朋友的朋友的介绍,而实际上,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似乎他也觉得我也应该知难而退了。可惜我当时似乎是被发财的美梦鬼迷心窍,一心想进入这个行业,哪怕没有钱也无所谓。
  第三天,我借了一个手机,站在这位老大楼底下打电话,当然,他又在开会,于是我告诉他,我就在楼下,并且我可以等到他开会完毕,然后不会浪费他超过5分钟的时间。老大显然觉得我这个人实在有点太执着了,于是我就获得了第二次面试的机会。
  第二面试仍然继续证明了我仍然是一
  第二面试仍然继续证明了我仍然是一个对证券狗屁不通的人,我所“信仰”的指南针在当地已经因为经营不善而关门走人(我事后才知道),我现在回忆起来,我并不记得我当时说了什么有价值的话,或者有意义的观点,但起码,我的学校还有点来头,于是,我得到了机会,但我得到的一个最强烈的暗示是,如果我干的不好,那么在第一年里,我仍然有50%的机会滚蛋。

  于是,我义无返顾的跑到那家银行取回了档案,也义无返顾的失去了我那2000块钱押金,进入证券营业部的前三个月实习期,每个月800元,如果计算来往的公共汽车和早饭(中饭单位解决)已经天气炎热的买冰棍费用,前三个月,我净亏损60元。而且最为遗憾的是,我因为每天要去干一些复印跑腿的无用功,而失去毕业前学校最后一次足球比赛淘汰赛的参加机会,过去几年,队友们都埋怨我。

  这里,我在解释一下证券公司和证券营业部的分别,综合类的大证券公司一般有四类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即为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如IPO等,投资业务,用自有资金投资炒股,资产管理业务,接受客户委托,用客户资金炒股,经纪业务,代理客户炒股,即客户在证券公司的营业网点开户,并可以进行股票交易,而证券营业部,就是客户办理开户和交易业务的营业网点,在早期,资产管理甚至投资业务都和经纪业务没有完全隔离,行情一旦低迷,有些证券公司就可能出现不但亏光自己的资金亏光客户委托的资金,甚至可能亏掉客户存放在自己那里用于自己交易的保证金,于是才有了现在的资金和业务以及交易席位的隔离以及保证金的银行第三方存管。

  (三)临柜的岁月
  现在,我仍然可以清晰的记得我在营业部最初一年里发生的一切,遇到的人和经历的事情,恍如昨日,有时候,我想,每个人都有很多次机会选择自己工作的行业,选择自己职业的起点,但不管你怎样选择,最后你都只有一开始,而这个开始,你注定是从一无所知开始的。
  当时,我家住在城市的东北角,上班的营业部在城市的西南边,每天的上下班都要几乎穿越大半个城市,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这种上班过程是对社会成本的极大浪费,对个人来说,这意味着我要早上6点出发,步行15分钟左右去做公交车,而晚上即使是在6点离开公司,回到家的时候,也几乎8点。在一年里的大数时间,我出门的时候,天是黑着的,回家的时候,天也是黑着的,晚上的时候,可以看到星星和月亮。由于经常加班的原因,我回家的时间有时候更晚,就这样静悄悄的上班下班,我和家里的人虽然住在一起,但几乎总见不了面,共进晚餐也成为了很幸福的时刻,幸福,在很多时候,意味着你很难接触的东西,就像周星驰在《大话西游》里说的,“幸福总是很短暂,幸福之后,是无穷无尽的痛苦和长叹。”他说的时候,别人在发笑,但其实,他心里是在哭。

  作为一个菜鸟来说,最大的痛苦并不是你有多辛苦,而在于你并不能够在不断的打击和失败的时候,能不能一直坚定的相信自己,并且一直努力,这时候,你基本上是没有机会而且是受排挤的,所有人看起来都似乎站在你的反面。而且当你处于一个企业最基层的环节时候,你的周围,也都是这个企业最基层的员工,如果这些基层员工的工龄足够长,那么肯定有某种原因让他们长时间停留在金字塔的底层,或许是学历、能力、努力程度,或者是人际关系、或者运气,反正总有一些原因让他(她)停留在企业的最底层,而这里,显然不是一个让人感到愉快的地方,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竞争激烈的地方,这里意味着最繁重的工作,最微薄的收入,同时,也是可替代性最强,最没有安全感的地方。

  我理解基层是一个试炼场,每个人都有差异,所以每个人都无法得到公平,在中国,这意味着你甚至得不到公平竞争的机会,社会就是这么残酷,当今年春节晚会听到农民工子弟们唱到“别人和我比父母,我和别人比明天“,我有些心酸的想到,这句话其实只是一个口号,除了那些有着显著天赋的另类之外,大多数的农民工子弟因为教育上的巨大差异,根本得不到公平竞争的机会,所谓“比明天”,只是说说罢了。我大学本科的两个同学,学习成绩很一般,但根本不找工作,一个是某政府高层的子弟,毕业后直接进入沿海某发达城市的电力机关,另一个是某银行高层子弟,毕业后直接到国外读书.

  而对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来说,我们没有显赫的背景和父母辈广阔的人脉,我们没有办法一开始就进入高级写字楼当白领,一开始就接触大人物,一开始就有广阔的视野。我们必须尽快走进社会自食其力,我们必须从企业最基层做起,我们仰望金字塔顶,却可能毕生无法触及,甚至没有触及的机会,我们因为企业最基本的劳动力需要被招聘进来,我们一开始就必须面对着企业最基层的员工,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对他们不公平,但回头想一想,社会其他角落又何尝有所谓的“公平”,每个人都有差异,如果你在必须要肉搏的时刻软弱,那么,你面对的就是这些人,你对于他们中间的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可以使唤菜鸟,你的才能会引起他们的嫉妒和排挤,如果你愤然甚至针锋相对,你就可能踩中他们暗中给你设下的地雷,成为企业为了某些体现社会责任感的公开目的所必须牺牲的喽罗,如果你就此沉沦,那么若干年后,你就会跟他们一样成为充满牢骚心胸狭窄眼光短浅的人,所以,这个时候,你必须没有理由坚定,同时,要没有理由的万分小心,然后,,你不能停止努力,就像阿里纳斯在广告里说的“根本没人看到你的天分,在他们眼里,我一无是处,就是个零。”但你如果也不相信自己,你就一定会按照“零”的人生轨迹去发展,我想对于大多数平凡的人来说,我们一生里不会有很多机会,大概也就那么几次,这些机会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同时,也不会完全没有机会,只不过,当机会降临的时候,你如果表现的还是一个菜鸟,那你就彻底没戏了,而如果你能够把握机会,那么你就有机会改变自己在这个企业里的位置。

  在每天处理永无止境的开户、开卡、复印、面对不讲道理的客户无理取闹的要求以及每晚的复核以及报表处理,每天都把那些复印的业务制度和业务资料仔细的看了又看,回家又继续学习基础的证券知识和交易规则,感觉生活似乎充实无比,但从第二个月开始,自己开始明显感觉进步不大了,就像耕田一样,当你熟悉了一切,了解了一切,就发现你了解的这一切其实也不过如此。日常的工作完全用不上我以前的所学,前台的岗位,从事最基本的业务操作,每天做的都是开户等基础业务操作,下班之后还要干打印表格、核对、装订票据之类的琐碎事情,大概和银行前台数钱那些事情类似,每天面对各色顾客,我开始觉得自己开始进入了工作的角色,但过了几个月,我开始发现我所做的工作一个中专文化水平的人就能够很轻易的胜任,而且那些手脚麻利的小姑娘显然比我更适应这种工作,更讨客户喜欢。

  而同时,我开始明显感到了压力,和我一同进入公司的另一个新人,姑且称之为F君吧,与我的菜鸟本色不同,他一开始就显露出超出同龄人的老练和精明,并且,他在之前就拥有5年的证券交易经验,在本地券商的总部实习过,据说他是拿着一摞成绩斐然的交割单来面试的,从一开始起,我们彼此似乎就是竞争多于合作,虽然表面上客客气气,但心里都在较劲,而不幸的是,我一直都落后于他。

  除了毕业高校的成色之外,我在工作中全面落后于F,我到来的时候,他已经在营业部实习了好几个月了,加上他本来就业务娴熟、人情练达,嘴上也很活络,于是很快成为了大家的中心,大家,不仅包括柜台的老员工,同时包括散户大厅的股民,每天都有众多的股民向他咨询,于是他在键盘上噼里啪啦的一通敲打,口若悬河的一通乱侃,赢得了散户们敬畏无比的目光,同时,同事们会不自觉的把我与F相比,并且当着我的面称赞他,也让我惭愧无比。

  在毕业后的一个月后,我渐渐熟悉了柜台工作,F从柜台调离了,进入了市场开发和咨询部门,而我顶替他的工作,仍然在柜台过着每天蚂蚁般的日子。
  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起跑就慢了半步的人,而且眼看着对手越跑越远。同时,更为恐惧的是,我的信心开始动摇,我开始觉得我并不适合这份工作。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