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9-9-8 11:09:00
地上的人总想了解地下的事,
尤其是在参观博物馆之后
古墓一直埋藏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秦陵里地宫到底怎么样
永乐大典到底还在不在
兰亭序到底是不是安躺在乾陵
.............
无数的秘密吸引着每一个有好奇心的国人
于是,想和大家一起,聊聊盗墓和反盗墓
盗墓贼到底用了什么工具?
帝王将相又是如何反盗墓?
鬼吹灯上说的有几分是真几分是假?
........
看看几千年来这地下的世界究竟都发生了什么事
还有多少珍宝安然无恙,又有多少珍宝风流云散
还有谁依然宁静的沉睡在地下
又是谁屡屡被打扰......
慢慢写,争取每天更新
日期:2009-09-08 11:29:31
之所以盗墓,是因为有墓可盗
墓是人死后的居所,古人事死如生
生前的荣华富贵也想要带到身后的世界
于是有了陪葬,也就有了盗墓这个行当
我们今天都习惯说坟墓
事实上,墓,坟,冢,丘,陵,在古代是有非常大区别的
中国人早期的丧葬观念,是建"墓"
墓,是不树不封的,也就是说,掘坑埋下去,盖上土,再推平,不植树
这个就是墓
坟,本义是土堆,墓穴积土成堆,才能叫坟
<礼记>上说,"古也,墓而不坟"就是这个意思
冢,<说文>里的解释是"冢者,高坟也."就是说是封土高大的坟"
丘,本来是说坟堆,即堆在坟上的封土
普通人家的葬处,可以说是坟,也可以是墓
但是到了丘这个级别,就不是一般老百姓能享用的了
<周礼>中说到"以爵等为封丘之度,与其树数>"
也就是说,死者下葬以后,土能堆多高,树能种多少棵
都要和生前的地位一致,相匹配
王公级别的才是丘
日期:2009-09-08 11:39:03
墓中的更高级别,就是山和陵了
<水经注>中说到"秦名天子冢曰山,汉曰陵,故通曰山陵矣."
陵的本义是高大的山丘,后来就变成了皇家坟冢的专用名词
变化的过程就是越堆越高越堆越大,最后就成了山
只有帝王才可以把坟墓变成一座山
寝,是陵的最高级,寝本身不是放尸体的地方,是附属建筑物
一般是说陵上的正殿
我们不是有个成语叫寿终正寝吗
也就说永远睡下了,永远的居所
皇帝永远睡觉的地方,所以叫陵寝
现在的人都没资格有陵寝了
最后一个陵寝,就是南京的中山陵了
日期:2009-09-08 12:07:55
第一部分
反盗墓
来自死者的自卫---口号和机关
生前有大量护卫保护的王公贵族,也知道财多了招贼
于是,也费尽心思营造自己的死后王国
一般来说也就两招,口号和设立重重机关
口号是什么呢,当然不是诈尸喊两声了
而是不树不封不陪葬
盗墓为什么,十有八九是为了财宝
如果什么都没有,只有一堆枯骨,自然也没有盗墓贼感兴趣了
于是曹操带头"殓以时服,无藏金银珠宝"
司马懿仿效在后,与首阳山为土葬,不墓不坟
....到了晋朝,名士风度放荡不羁
于是有了刘伶那样的,平时出门坐个鹿拉的小车,带着一壶酒
指使随从带个荷锄,说"醉死便可埋我"
因此,给现在的考古工作者很多的空欢喜
好好的古墓,没盗洞,保存好
可打开一看空冢一个,
说是空冢并不是什么都没有
还有一具腐烂的尸体,或者枯骨
日期:2009-09-08 12:47:15
口号毕竟是口号,执行下来是有难度的
毕竟是帝王嘛,人间的一切,多多少少还是想在阴间继续的
曹操的高陵,是薄葬的代表
但是他是否真的舍得世间的荣华呢,也不是的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自己本身是大盗,
不是窃国,而是实实在在的盗墓
什么摸金校尉,就是这位老先生弄出来的
既然汉墓被盗成那样了,自己不想一样
于是多次提出薄葬
说了不算,他还有新招,故步疑冢
曹操死后三十天下葬,归葬高陵
一种传说是秘藏,七十二个棺材同时出殡
曹丕将父亲的遗体运回邺城
下葬那天,所有城门打开,一起出殡
于是有了七十二疑冢,从临漳县的讲武城,直到磁州
大大小小的坟头绵延成了山岭
(不过,现在的考古发现,这些古墓群,是北朝古墓,和曹氏无关)
民间传说,高陵在漳河底下,甚至铜雀台
到目前为止,这位枭雄的葬身之所,还是个谜
传说中的虚冢,也不是曹操的发明
早在春秋战国,就有了这个意识
孔子的弟子为他在坟的西侧,造了五个假坟
当然是为了防范反对派的破坏
后世的诸葛亮,也有两处疑冢
我们今天看到的定君山武侯之墓,也只是衣冠冢而已
(关于曹操墓,有兴趣的童鞋可以看看cctv的寻找曹操墓)
cctv判断的曹操墓
真是这下面么?
日期:2009-09-08 13:01:00
孔子墓位于山东曲阜孔林
孔子墓位于享殿后,墓高6.2米,似马背隆起,
是特殊尊贵的筑墓方式。
孔子死后,弟子葬师时曾是墓而不坟,
到秦汉时才将坟筑起。
墓前一碑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
为明代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黄养正书。
碑后还有一碑,刻“宣圣墓”三字,
为蒙古乃马真后三年(公元1244年)立。
墓东侧为其子孔鲤墓,
南侧有其孙墓,劝携子抱孙”之意。
墓东南有北宋赵恒、清康熙、乾隆等三帝跸亭各一座。
遗憾的是文革期间,墓被铲平,孔子遗骨和遗物被示众后烧毁
雕像墓碑更是无法幸免
日期:2009-09-08 13:04:23
前文提到的定军山武侯墓
绿草如茵,不知丞相魂归何处
日期:2009-09-08 13:27:52
疑冢归疑冢,绝不了人的贪念
那么多个冢,一个一个打开不就知道了么
于是,还有其他的手段和技术
埃及有法老的诅咒,中国呢,也有
早在汉朝的时候,就有瓦当上刻着"盗瓦者死"的字样
(现在考古发现的)
山东济宁的墓主人更绝,直接就写上了"诸敢发我丘者令绝毋户后"
诅咒盗墓贼断子绝孙
这件事上也是巾帼不让须眉,隋朝有个叫李静训的石棺上也刻着"开者立死"
也有比较温柔,和盗贼说好话的,一个叫张詹的军人,
在自己的墓的碑背面,刻着这样一首短诗:
“白楸之棺,易朽之裳。铜铁不入,丹器不藏。
嗟矣后人,幸勿我伤。”
大意是说,我在这里并没有厚葬,里面什么都没有,
请高抬贵手吧。...
最厉害的要数明朝的一位妃子了
乾隆十五年,皇帝开始修建颐和园
颐和园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昆明湖和万寿山了
而这里要说的,是佛香阁
当时开工以后,工人向乾隆汇报,发现了一个明朝妃子的墓
乾隆好奇就想挖开看看,挖着挖着挖出个石碑来
上面写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乾隆不敢往下继续挖了,
于是参考意见在原处建阁压制阴气
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佛香阁
你相信明妃的诅咒么
去过佛香阁的童鞋可曾感受到明妃的灵魂?
日期:2009-09-08 13:50:56
疑冢也好,口号也罢,
包括诅咒都比不了抑制不住盗墓贼贪婪的欲望
要威风,不能没封土,要封土,高大封土,招贼
怎么办
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
于是帝王们学习南方人的崖墓
依山而建,比纯粹的封土要安全得多
因而唐自李世民后所有的唐朝帝王
几乎把陕西礼泉附近的绝佳风水山体掏空了
大山成了帝王死后的保护神
这种墓地散盗几乎是不可能有作为
唐朝之前,中山靖王,曲阜鲁王,徐州龟山汉墓都是这样的崖墓
依山而建的崖墓
中山靖王的崖墓入口
靖王随葬的宝物
日期:2009-09-08 14:00:30
山东曲阜鲁王墓
汉鲁王墓共有汉墓八座,均依山开凿,
墓门皆向南,东西并列,墓室结构大同小异,有墓道、东西耳室。墓门直通前室,里面有模型车,前室外两侧有小甬道通向两耳室,东耳室存谷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两侧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对两侧室,四室结构相同。
墓内由前至后有完整的排水系统。
四墓共葬车12辆,马50匹,车马饰器368件。
日期:2009-09-08 14:13:23
徐州龟山汉墓,楚襄王刘注和夫人的合墓
魏晋时期被盗过一次
南北朝又被盗一次
中山靖王那样的金银珠宝是没有了
只剩下石佣守护者逝去的灵魂
这个墓也给我们留下一个谜题
停放楚王棺墓的墓室里
北面墙上清楚地显示着一位真人大小的影子,
它身着汉服,峨冠博带,作拱手迎宾状,被称为“楚王迎宾”。
这一形象是在墓室正式开放后逐渐形成的。
有人认为它是长期渗水所致,但影子外却没有任何渗水痕迹;
有人认为是由于岩石石质不同而形成,
但它为什么偏偏出现在楚王棺室呢?
这也成为龟山汉墓的最大一谜。
去参观刘注墓的童鞋一定别忘了看看楚王的影子哦
入口
最后的守护者
华丽的棺椁
日期:2009-09-08 14:44:40
就算是结实的崖墓,也无法避开盗墓者的魔爪
一代明君李世民的昭陵就屡次被盗
(具体的后面再说)
和楚襄王不同的是,昭陵墓里除了珍宝之外
哪怕是石刻,也没逃脱被掠夺的命运
那就是唐太宗的昭陵六骏
昭陵六骏出自画家阎立本,阎立德之手
为纪念太宗的战绩而作
1913年被一个叫卢芹斋的古董商偷运出国(两骏)
当时被当地农民截获,抢夺中摔碎在山崖
放在陕西军政府,后来到了袁世凯手中,,,
再后来就和卢芹斋到了美国
1918了,偷运剩下四骏,还是被农民截获
这次很幸运,被保护下来
向这些没留下名字的陕西老农致敬
卢芹斋,去死吧,估计已经死了,那就被盗墓吧,永世不得安生
让我们好好看看六骏
在美国的两匹
拳毛騧(音guā)。毛色黄,嘴黑。它的毛像是把一个个拳头攥了起来,像波浪一样起伏。(修复中)
飒露紫。飒是风声,说明这匹毛色紫红的马奔驰如风。
日期:2009-09-08 14:54:53
这些马都是唐太宗李世民当年辅助其父唐高祖李渊平定四海所乘的坐骑。每匹马都与一个个军事胜利相关,有的马还在激战中救过李世民的性命。这些故事,在史书中有明确记载。所以,李世民对这些战马怀有特殊感情。
太宗最爱的飒露紫,雕像的表现力惊人
李世民的大将丘行恭给它拔箭,马忍着疼痛,微微后退,
而马头却和人依偎着,栩栩如生。
目前,中国的专家在帮忙修复中
白蹄乌。这个好理解——纯黑色的马,四只蹄子却是白的。
特勤骠。黄色的马,嘴白。
青骓
什伐赤,枣红色的马。
日期:2009-09-08 15:25:15
说回崖墓,崖墓虽然结实
可是也不是万无一失,有个大的问题,就是洞口
通往玄宫的洞口,怎么办呢,如何才能不被发现
发现了如何反盗墓
工匠为此绞尽脑汁,
于是就想到了铁水浇铸这一招
正式记载最厉害的铁水浇铸封陵的墓葬
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墓乾陵
文献记载,
"乾陵元宫,其门以石封闭,其石缝铸铁,以固其中."
关于乾陵,也是郭沫若一直惦记挖的,1958年还进行了考古勘察
发现正如史料记载,墓道与墓门之间用吞条填砌,有39层,用石条四千块
石条之间用铁栓板栓拉
每三层上下用铁棍穿连,再用锡铁熔化灌缝
工程非常复杂,每块石条上还刻有工匠的名字
显然这样的防盗措施是有效的
乾陵至今还是完好,未开启
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战国时期魏襄王的墓,就是这样
却还是被西汉刘去盗了
<太平广记>记载,"襄王冢,以铁灌其上,穿凿三日乃开"
证明单纯的灌注铁水,还是不那么有用的
架不住人家天天凿
刘去敢这样盗墓,因为他自己就是广川王,有恃无恐
民间的盗墓贼可没这么嚣张
不可能这样明目张胆的凿
但他们想到了更好的办法
用粪水浇墓,天天晚上浇,经过若干时间,竟然也可以打开了
毕竟粪水酸性很强,锈蚀了铁汁
由此可见单一手段防盗
显然是不够用的
宁静的乾陵
乾陵司马神道
则天女皇的无字碑
日期:2009-09-08 17:45:12
铁水灌墓口这招不管用了,还有没别的办法
答案自然是有的
其中最神秘厉害的,就是"伏弩"了
弩是什么,是一种箭
伏弩呢,顾名思义,是一种安设在陵墓中,盗墓者必经之路,
可以完全自动发射利箭的反盗墓机械装置
有点像现在的自动步枪
这算是古代的高科技了
这项技术在秦汉时期便已经成熟了
伏弩一般只有很厉害的帝王陵才会使用
除了秦始皇陵有伏弩,明确记载有伏弩的还有汉武帝的茂陵
茂陵中不但有伏弩,还有传说中的莫邪剑
唐人笔记中记载
曾有一个盗墓贼用粪水浇开铁水灌注的古冢后
立时箭出如雨,射杀数人.众人害怕于是退出
却也不甘心无功而返
于是往里面投掷石头
每投掷一个石头,就会有箭出来
直到投了十几块石头,终于没有箭出来了
于是又拿着火把进去
打开第二层门,有木人数十,挥剑便舞起来
又伤几人,众人用木棒将长剑击落
再进去就看见棺材了,
棺椁用铁索悬起,四周尽是金银珠宝
人过去,立刻风沙起
然后风沙越来越大,转眼就淹没到膝盖了
那就逃吧,又被沙埋住了
....
最后逃出去的人,给墓主人磕了几个响头就逃了
发誓再也不来开冢
(关于这里提到的沙埋,后面会详细说到)
伏弩
弩中的箭,厉害的箭上还会淬毒
传说中,项羽盗秦陵为伏弩所伤
日期:2009-09-08 18:29:45
关于<推背图>,相信大家都知道点
那么袁天罡和李淳风这两个名字自然也是熟悉的了
会看风水的大师墓,有人敢盗么/
答案是有的
先说个故事,再说盗墓贼
传说武则天当政之时,
分别差丞相李淳丰与国师袁天罡外出选择皇陵。
数日后,两人回朝交差。
谦让之后,李淳丰先讲:
墓穴选在长安以远的西北某地,并埋下了一枚铜钱。
袁天罡后说:也选在西北某地,并砸下了一颗铁钉。
于是武后便差人与他们前往验证。
不期而遇,两人分别选的,竟然是同一穴地。
当差人挖开验看记号时,大家惊奇地发现:果然有枚铜钱,孔中砸着一颗钉子。
武后赞叹二人神功,李袁二人则谦让不已。武后厚赏两位,便把陵墓建在此地,
后来与皇帝李治同眠,并为自己立下一块无字碑,任后人评说,这就是乾陵。
李袁二人后来也陆续为自己选了墓地,说来也巧,竟也选在同一地点:长安东南杜公祠的黄土崖上,仅相距数百米而已。
后来李淳丰临终之际,袁天罡前往探视。
李言:我自愧不如你啊!我死后数百年,墓将被盗,而你之墓,则可久保无患矣。
袁问其因,李答:果报所致也!再问,李又答:我当丞相,积怨甚重,必累及身后。
而你为国师,一向消灾解难,积功累德,故可保无患矣!
而事实就如李淳丰所言。李墓门户洞开,游人亦也可下至墓室“参观”。地下墓穴中空空如也,所有遗物早已荡然无存;
而袁墓则一冢黄土,青草萋萋,完好无损。
民国时也有小贼打过袁墓的主意
结果是被墓中悬的宝剑穿心而死
之后就没人再敢下手了
李淳风墓地
袁天罡的天公院,墓在半山腰,很冷清
两位大师
日期:2009-09-08 18:53:47
接下来,就要说上面提到过的流沙墓了
皇帝用崖墓防盗,那其他贵族的土葬墓呢,又有什么高招
最常见的办法,那就是深挖洞,越深越好感觉越安全
因而秦汉墓可深达十几米深
光挖洞显然还是不够的,有了土墓的绝招,积沙,积石
专业的说法,就是积沙墓,积石墓,两种都用上了就是积沙积石墓了
积沙墓又叫流沙墓,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
建造的时候,会开挖十几米的深度,面积达到几百平
然后选好棺椁的方位,朝向什么的
用炒干了的细沙回填,而不是用土回填
沙子埋了一定深度和位置以后
再来用泥土掩盖,并慢慢把它夯实
为什么要把沙子炒干呢
一来要保持内部是干燥的环境,不让尸体腐坏
二来,可以防盗
干燥的沙就像水一样,你一边挖他一边流淌
边挖边淌,很难挖成盗洞
就算挖成了,也容易塌方
盗墓贼就成了殉葬品了
下面就来介绍一个非常牛的流沙墓,准确的说还是积石墓
它历经两千四百多年,被盗了二十二次
居然完好如初
(现在的盗墓贼用定向爆破,都没能得手
太厉害的设计!)
日期:2009-09-08 20:06:28
绝妙无敌的积沙积石墓------郭庄楚墓
郭庄楚墓位于上蔡县大路李乡郭庄村,
东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蔡国故城3公里。
据初步分析,该墓葬所属时代为战国早期,
墓主可能为楚国分封在蔡国的高级贵族。
2005年5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驻马店市和上蔡县文物部门的配合协助下,对郭庄楚墓进行了考古发掘。郭庄楚墓共两座,分别编号为M1和M2,南北并列,墓向朝东,墓葬形制均呈土圹“甲”字形,墓上由夯筑封冢。
主墓M1,居于南部,是一座大型积石积沙墓,地面残存封土厚2米。墓室口部东西长15米,南北宽17米,深约18米,墓壁接近垂直,在四角各有一条阶梯状的通道,形制十分特殊。墓室上部填7米左右厚的夯土,下部填厚度超过10米的纯净细沙,积沙之厚国内罕见。在椁顶积沙中埋置有两具木箱室,墓道呈喇叭形,宽8至10米,长30余米。
该墓中的积沙是一种普通的黄色细沙,石块有大有小,最大的石块重达150公斤。而且大都选用边角锋利的石头,杀伤力惊人.
盗墓的话肯定需要挖坑或挖洞,一旦墓中有凹陷的地方,四周的细沙便会如流水般流入坑中,细纱流动的过程中会连带周围的巨大石块一同填进坑里,狠狠地砸到盗墓者或堵住坑口令其窒息而亡。
盗洞有二十二个之多,其中最早的为汉代.最晚的就是现在
郭庄楚墓全景
俯瞰古墓
发掘现场
王侯将相亦不过冢中枯骨
尘土中的青铜器
日期:2009-09-08 20:40:59
继续说反盗墓的招数,有伏弩还有伏什么呢
还有伏火,伏火是反盗墓的传统手段了
这种古墓还有个名字,叫火坑墓
盗墓贼把它叫做火洞子
震惊世人的马王堆汉墓,就是这样一个伏火墓
1971年长沙市郊打算建一座秘密地下医院
于是开始打孔探测
探测,马上发现有一种冰凉的气体从孔中喷出来
工作人员想试试喷出的气体压力有多大
便往里面灌水,结果,水竟然反溅而出
有经验的人立刻想到了火洞子
划火柴一试,凉气啪啪,就燃烧起来
然后
我们就见到了沉睡了快两千年的軑侯夫人利苍
和无数的珍宝
伏火是盗墓者的灭顶之灾
汉书中记载,发掘傅太后的墓,积石压死数百人
而开丁姬的棺椁时,火焰喷出四五丈
好不容易逃出去的人带水进来
值钱的东西也已经烧光了
死于伏火的盗墓贼,亦不在少数
(已经晚上了,就不请軑侯夫人的玉照出来了
相信大部分童鞋都看过....)
马王堆的发掘现场
夫人最后安睡的地方
日期:2009-09-08 20:51:16
至于伏火墓是如何做到的
只能是猜测了,也许古人发现了什么物质分解后可产生会燃烧的气体
而后就刻意在墓穴中放置了那种可分解物质
当然也有学着认为,这就是偶然形成的沼气
这个还没有结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就是墓中有伏火,证明此墓没有被盗过
古人其实有不少神秘的地方
有不少不能解释的东西
看多了也还是能叹为观止
不服不行
日期:2009-09-08 21:19:45
有伏弩,伏火,流沙,积石,还有什么呢
还有放毒
如果说伏火不能确定是否古人刻意为之
那么放毒却是无可争议的人为
毒也有很多种,有的直接是毒气
有的直接放有毒物质,形成毒墓
有的则是在尸体上涂上特殊物质,如果盗墓贼下手拿东西
那就算死期到了
有的当时即死,有的回家慢慢毒发
这人家就会说是报应了
古籍中关于毒墓的记载不少
我就说先前说过的广川王刘去
刘去盗魏襄王墓的时候
除了是铁水浇灌让他凿了三天以外
打开就喷出一种毒气
原文是这样说的
"黄气如雾,触人鼻目皆辛苦.不可入,以兵守之,七日乃歇."
古墓中的毒气竟然七日才去
这要是换了普通的盗墓贼早就死了,放弃了
可怕的这位王爷,明目张胆的盗墓
那也算墓主人运气差了
唐人笔记中亦提到这个问题
说是贝丘县齐景公墓地,有人开了之后
一股青气飞升,飞鸟经过就掉下来死了
这个墓毒真是十分厉害要命了
大家都知道始皇陵有水银
其实还有很多古墓中亦有水银
齐桓公就在墓里设置了水银池
水银蒸发的毒气足可杀人
可惜,逃出去的盗墓贼学了个乖
过了几天之后再来盗
真是前赴后继,源源不绝哪
前有古人,后有来者
今年春天江苏盱眙就迎来了这么一伙盗墓贼
盱眙的大云山是埋骨的风水宝地
地下有无数的墓葬
于是,这伙人花了一年的时间探测到一座汉墓的位置
晚上开挖白天休息干了两个月,终于到了洞口
.....中间的过程就不细说了
结果是一人摔死,剩下三人中毒气身亡
致命的洞口,不是通往富贵荣华而是通往地府的路口
盗墓现场
日期:2009-09-08 21:51:45
插播一个征考古志愿者的
夺命的古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