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帝国(第二部)

作者: 南门太守


日期:2009-09-07 07:54:56

  《曹魏帝国》(第二部)连载001
  ——————————————————————————————
  第一章许都的新朝廷
  一、新的人事布局
  建安元年(196年)十月,曹操击败许县周边最大的一股军事势力杨奉,确保帝国新首都的安全,之后回师许县,着手各项安顿工作。

  大概一个多月前,在献帝一行刚到许县的时候,曹操即派人对许县城内的建筑和城墙进行整修,在城里修筑皇宫,作为献帝起居和办公的地方,经过加紧施工,目前虽然还显简陋,但已经可以搬进去住了。
  许县是周代诸侯国的国都,根据周制,周王城“方九里”,其下的诸侯国都按照等级不同分成七里、五里、三里三种定制,许国是五等诸侯国,它的国都应该小于七里,大于三里。据民国年间编撰的《许昌县志》记载,汉魏“许昌故城,在城东三十里,围九里一百二十九步,相传曹操所筑,今存遗址”。又记载:“周围十五里,世传汉献帝迁都于此。”

  周代以三百步为一里,经过考证,约合四百一十五米左右,小于现在的一里,考古实证与古制基本吻合。根据这些资料可以推知,许县故城规模很小,边长仅三里多一些,仅能作为皇宫以及朝廷主要办事机构使用,这一部分后来就成为内城,然后依托内城修筑了面积大五倍的外城。
  前几年我曾去过这里,先坐车到河南省许昌市以东不远的一个乡政府,然后换成机动三轮车,沿小道进入一片玉米地,现在仅存一个高土台,有台阶可上,台上居然住着一户人家。这个土台就是毓秀台,当年应该是内城里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献帝郊祭天地的地方。除此台外,故城其它遗址已经看不到了。
  在建安元年,天子的皇宫、朝廷办事机构以及曹操的军事指挥所一股脑涌到这里,肯定会十分拥挤,只能因陋就简,先安顿下来再说了。
  献帝刘协从长安出逃到现在,一路上只顾保命,将宫中御用之物以及文书档案等基本上丢光了,现在不仅住的地方简陋,而且宫中专用的各类物品也奇缺。
  在《曹操集》里保存有两篇曹操的奏疏,一篇是《上九酝酒法奏》,说的是曹操老家谯县令郭芝发明了一种“九酝春酒”,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曹操特意将此法上与献帝,详细介绍了这种酒的酿制方法,还说到了自已对这种酿酒方法的改造。

  另一篇是《上杂物疏》,说的是曹操特意将自家保存的一些皇宫用品呈献给皇上,这些东西大多是曹腾、曹嵩两代在先帝朝时得到的赏赐,这份单子挺长,不过也很有意思,可以看到当时宫廷生活的面貌。
  曹操进献的这些东西包括:御物三十种,有纯银参带台砚一枚;御物有漆画韦枕二枚,贵人公主有黑漆韦枕三十枚;御物三十种,有纯金香炉一枚,下盘自副;贵人公主有纯银香炉四枚,皇太子有纯银香炉四枚,西园贵人铜香炉三十枚;御杂物用,有纯金唾壶一枚,贵人有纯银参带唾壶三十枚;御杂有漆圆油唾壶四枚;御杂物有纯银盘,又有容五石铜澡盘;御物有纯银镂带漆画书案一枚;御物三十种,有上车漆画重几大小各一枚;御杂物用有纯银澡豆奁,纯银括镂奁;御物有银镂漆匣四枚;油漆画严器一,纯金参带画方严器一。

  在做这些事情的同时,曹操着手谋划新的人事布局。
  献帝东归期间,朝廷三公九卿等高级文官随驾同行,有好几个人死于战乱,目前已有不少缺员需要补充。另外,献帝刘协还封了不少将军,根据新形势的需要,也必须进行调整。
  朝廷先后正式任命的高级将领包括:大将军韩暹,骠骑将军张济,车骑将军郭汜,这几位可看作“上将”一级;征北将军李乐,征西将军胡才(此前曾经是马腾,估计马腾参与叛乱后下诏给撤了),前将军公孙瓒,后将军杨定,右将军袁绍,卫将军董承,这几位可看作“中将”一级;还有镇东将军曹操,镇西将军韩遂(有可能跟马腾一起被撤了),平东将军吕布,安南将军刘表,安东将军张杨,宁辑将军段煨,辅国将军伏完等,可以看作是“少将”一级。

  袁绍虽然自称车骑将军,但朝廷从来没有承认过,他现在正式的军衔是这个右将军,是本年初大约在郭图出使河东郡时由献帝正式任命的。
  韩暹、张济、郭汜、马腾、韩遂、李乐、胡才、杨定、张杨、段煨这些人,多出自凉州军和白波军,彼一时、此一时,他们现在大多数已经成为朝廷的敌人,对他们的任命理应撤销。
  袁绍、吕布、刘表、公孙瓒等人属于地方实力派,虽然不在朝廷控制之中,但有个头衔在,名义上他们都归许县朝廷领导,保留着当然好。董承和伏完二位,都是献帝的老丈人,挂个军衔也无所谓,反正没有什么实质性意义。
  献帝按照曹操的意思重新明确了帝国高级将领任命名单,该撤的撤,该留的留。韩暹空出来的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大将军)一职,献帝下诏授予了曹操。
  这个任命对曹操来说很有问题,因为它地位很高,已经高过三公,这样以来有人就会不服气,为了这个任命,差点要跟曹操翻脸。

  在献帝东归的过程中,好多部长级高官死在路上,曹操借着补充缺员,对朝廷的文官体系也进行了大幅度调整。
  现在的三公是:太尉杨彪,司徒淳于嘉,司空张喜。他们三个人倒一路逃了出来。对于这几个位置曹操想另作安排,在他的要求下,献帝下诏将这三个人同时免职。
  曹操把太尉一职送到了袁绍。毕竟,袁绍曾经是关东联军的总指挥,也是自己名义上的领导,现在曹操担任了大将军,为了安抚袁绍,就把太尉一职让给了他。司徒一职,曹操给了名士赵温。
  帝国的部长近一年间缺员很多,死在东归路上的部长级高官包括:文教部部长(太常卿)王绛,宫廷事务部部长(光禄勋卿)邓渊,皇城卫戍司令(卫尉)士孙端,司法部部长(廷尉)宣璠,经济部部长(大司农卿)张义、朱俊,皇家事务部部长(少府卿)田芬。
  在曹操的主持下,朝廷先后征召名士赵歧、张俭、桓典、徐璆、陈纪等人补充进来,加上还在位的韩融、荣郃、杨奇等人,基本上保证了朝廷的日常运转。

  赵歧本年应该快九十岁了,他就是曾经出使过关东的老臣,当年是他与袁绍、曹操相约迎献帝回洛阳。张俭是个老党人,本年已经八十三岁了。陈纪出于颖川郡著名的陈氏家族,本年七十一岁,在许县一带很有影响力。
  这些人不大可能再做什么实质性的工作了,比如像张俭,一到许县来就关起自家的门不出,把公家配的专车挂起来(阖门悬车),根本不问任何事。曹操倒无所谓,把这些老同志们抬出来,本来就只是个招牌,目的是扩大新朝廷班子的影响力。
  对于朝廷的日常办事机构尚书台曹操却比较重视,这可不是一个虚设部门,内外沟通、随时掌握宫内动态都全靠它了,曹操觉得有一个人最合适不过:荀彧。
  荀彧曾经在献帝身边担任过守宫令,熟悉宫内事务,他性格沉稳,考虑问题周全,出身大族,容易与天子及各位老臣们沟通,最重要的是,他对自己忠心耿耿,是可以信得过的人。
  这样,朝廷的日常事务实际上交给了荀彧来办理,曹操出征在外的时候,荀彧实际上成了后方的大管家。荀彧也不负期望,把各项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为曹操分了不少忧。
  曹操还把钟繇给荀彧派过去当助手,任尚书台的副长官(尚书仆射),但钟繇担任这个职务时间不是很长,曹操后来派他管理关中事务去了。曹操还任命大胡子将军程昱为尚书,协助荀彧工作,任命虽然下达了,但兖州那边仍然离不开程昱,曹操让程昱以东中郎将、济阴郡太守的身份主持兖州的各项事务。

  曹洪、曹仁以及夏侯惇、夏侯渊等人负责掌握部队,没有进入到朝廷任职,随着“曹统区”范围的扩大,曹操还让他们兼任一些地方行政职务,如夏侯惇担任陈留郡太守,夏侯渊担任颖川郡太守,曹仁担任广阳郡太守。
  朝廷迁至许县后,洛阳方面也不能放弃,曹操此时还兼任着司隶校尉一职,洛阳属于自己的辖区,他让为自己立下大功的董昭以洛阳令的身份留守在旧都。
  至于许县令,曹操让满宠来担任,这个在兖州就跟随自己的部下,在处理问题方面很果敢,很有谋略,许县现在相当过洛阳,许县令这个位置必须选个厉害的角色来担任。后来证明,曹操这项任命很正确,满宠不辱使命。
  随着朝廷机构开始运转,以及控制的地盘越来越大,曹操现在感到最大的问题是人才不足,行政人才、军事人才以及经济人才他现在统统需要,他迫切希望有各种专长的人才快到许县来。
  下一节预告:《二、八方来士》


日期:2009-09-08 06:29:18

  《曹魏帝国》(第二部)连载002
  ——————————————————————————————
  第一章 许都的新朝廷
  二、八方来士
  对朝廷的人事进行了大体安排后,曹操决定推行改革。为此,他向献帝上了一份《陈损益表》,提出了十四项改革举措,可惜的是,这份体现曹操治国理念的重要文件现在仅存序言部分,对于这十四项改革的具体内容,已经无从考证。
  不过,根据曹操下面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来看,曹操的建议无外乎是富国强兵、选贤任能等方面。这些措施首先在曹操实际控制的兖州、司隶校尉部以及豫州刺史部的一部分地区推行。

  尤其在选贤任能方面,曹操不遗余力地大力推进。荀彧转任尚书令以后,曹操深感身边像荀彧那样能为自己出谋划策的人才太少,有一次他问荀彧:“谁能代替先生为我出谋划策?”
  荀彧说有两个人才堪此任,一个是荀攸,一个是钟繇。
  荀攸就是荀彧的侄子,如前所述,他在董卓之乱中困于长安,因为参与策划刺杀董卓的行动而被关进了监狱。董卓死后,荀攸恢复了自由,作为反董斗士,朝廷对他很重视,准备任命他为任城国相,但荀攸考虑到益州更容易躲避战乱,所以请求到益州为官,朝廷重新任命他为蜀郡太守。L
  荀攸去益州上任,他跟当初刘焉赴任走的路线一样,先到了荆州,想溯长江而上进入益州,但是到了以后才发现路途艰险,很难到达,于是暂留在了荆州。
  根据荀彧的推荐,曹操亲自给荀攸写了封信,说“现在天下大乱,正是有识之士建功立业之时,我观察蜀地那边的局势,也不会太长久(顾观变蜀汉,不宜久乎)”,劝荀攸打消避世的想法,出来干一番事业。
  荀攸接到曹操的信,辗转来到许县,曹操以朝廷的名义征召他为汝南郡太守,但没有去上任,朝廷随即改任他为尚书,在他叔父荀彧手下任职。

  曹操跟荀攸进行了长谈,深感荀攸不是一般的人才,特别高兴(与语大悦),曹操对荀彧和钟繇说:“公达(荀攸的字)真是个奇才,能够得到他来共商大事,天下还有什么可以忧虑的!”于是,重新任命荀攸为军师,到自己身边工作。
  另一位被荀彧推荐的钟繇,不仅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而且是一个治国之才,曹操早年在洛阳即与他相识,一直以老朋友相待,曹操让他暂时在尚书台协助荀彧工作,不久之后即将有重用。
  在此之前,荀彧实际上是曹操身边类似于参谋长的重要角色,为曹操军事行动进行谋划的,除荀彧之外,还有程昱和戏志才等人,戏志才也是荀彧推荐给曹操的,但是前不久不幸病故,成为曹操的一大损失。而程昱在兖州发挥着别人无法替代的作用,一时半会儿没有办法把他调到身边来。
  曹操急需要像荀彧和戏志才这样的人在身边,他让荀彧再为自己推荐几个人。荀彧突然想到有一个人再合适不过了,于是向曹操进行了推荐。
  荀彧推荐的人,就是郭嘉。
  如前所述,郭嘉曾经也到过袁绍那里,但他对袁绍一点都看不上,先于荀彧离开了袁绍。郭嘉后来到了哪里不太清楚,据《傅子》一书说,郭嘉在二十七岁的时候曾被征辟到司徒府。
  郭嘉生于汉灵帝建宁三年(170年),古人习惯以虚岁计年龄,他二十七岁时正是建安元年,如果《傅子》记载属实,可以推断,郭嘉离开冀州后回到了家乡颖川郡的阳翟县,这里离许县很近,他在家赋闲了六年,献帝迁都于此,朝廷各部门都在招聘人才,郭嘉正是在这个时候被司徒赵温征辟的。

  郭嘉这个人喜欢秘密交结天下英俊,不愿意与俗人打交道,一般的人不知道他的才能,只有了解他的人才知道他是个奇才。荀彧对这个小自己七岁的老乡很了解,让他在赵温手下抄抄写写太屈才了,于是推荐给曹操。
  曹操找郭嘉来谈论天下大事,谈完之后曹操更高兴,他说:“让我能成就大业的,必然是此人呀(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郭嘉也很高兴,从谈话中他对曹操有了进一步了解,深切感受到这是一个胸怀理想,想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对时局的认识也很独到和深刻,是一个值得为之效命的人。郭嘉对人说:“这正是我要找的主人呀(真吾主也)!”
  曹操打破常规,直接任命郭嘉为自已的参谋长(军谋祭酒)。在此后的军事行动中,郭嘉和荀攸成为曹操的主要参谋。
  除了得到了郭嘉、荀攸两个奇才外,在曹操主持下,还以朝廷的名义多方延揽人才,这一时期来到许县朝廷或曹操身边任职的络绎不绝,重要的有仲长统、国渊、刘馥、杜袭、赵俨、孔融等人。

  仲长统字公理,此时还不到二十岁,是山阳郡高平县人,他是汉末唯物主义哲学家,也是一个思想家,他才华过人,但性格卓异,洒脱不拘,敢于直言,被称为“狂生”。荀彧很赏识这个年轻人,召他到尚书台自己手下任职,后来曹操成为丞相,仲长统一度来到曹操身边任参谋,他和曹操同一年去逝。
  国渊字子尼,青州刺史部乐安郡盖县人,他是著名学者郑玄的学生,郑玄很赏识这个学生,曾经说过:“国子尼是个人才,据我观察,他将来一定能成为国器。”国渊跟名士管宁、邴原等人避乱到辽东,经常在山中讲学,受到推崇,后来回到内地。朝廷迁都许县后,国渊前来报效,曹操发现他在经济工作方面有专长,就让他主要从事屯田和地方治理。

  刘馥字元颖,是刘氏宗亲,豫州刺史部沛国相县人。根据《三国志》记载,他成功策反了袁术手下的戚寄、秦翊二人,率众投奔曹操,受到曹操的重用。以后协助曹操处理扬州事务,被曹操委以扬州刺史的重任。
  杜袭、赵俨二人都在荆州避乱,因为看不上刘表,就跑到长沙郡一带闲居。听说献帝迁都到了许县,他们想办法回到中原,曹操任命他们为县长,日后他们成为曹魏重要的地方官员。
  与他们关系很好的繁钦、裴潜等人,后来也投身到曹操阵营,成为曹操重要的行政人才和经济人才。
  有朝廷这块招牌,以后还有更多的名士前来效命,像华歆、王朗、郗虑、刘晔、司马朗、司马懿、荀悦、徐奕、何夔、蒋济、梁习、张既、贾逵、郑浑、卫觊、陈矫、徐宣、卫臻、胡质、杨阜等都是曹操在许县时期投奔而来的,这些人物到后面涉及到时再作介绍。
  除了这些文士以外,还有一些军事人才也来投奔曹操,重要的有李通和许褚二位。
  李通字文达,江夏郡平春县人,此时将近三十岁。他是江南一带的游侠,和同郡人陈恭在汝南郡朗陵县起兵,很多人都归附。后来,李通先后战胜了周直、陈恭、陈郃等人,又生擒黄巾余部首领吴霸,势力大增。
  李通爱护手下,很会带兵,在兴平年间的大饥荒中,他散尽家财,买糟糠和士卒同甘共苦,所以手下人都特别肯为他卖命,势力发展得很大,周边的袁术、吕布、刘备等实力派不敢轻易动他。
  郎陵县在汝南郡西部,汝南郡紧邻颖川郡,是许县的东部屏障。曹操的势力已深入到该郡,但未能全部占领。李通的加盟,让曹操加强了对这里的控制,曹操拜李通为振威中郎将,让他继续驻守在朗陵县,控制汝南郡的西南部。
  其后,在曹操与张绣和袁绍的对抗中,汝南郡成为双方争夺的要点,李通坚定地支持曹操,替曹操牢牢守住了许县的东大门,为曹魏事业立下了大功。
  许褚字仲康,《三国志》说他是“谯国谯人”,应当是“沛国谯人”之误,是曹操一个县的老乡。许褚是一个有名的壮士,“身高八尺,腰大十围”,汉代一尺合如今二十三点五厘米,许褚的身高约一米八八;汉代一围合当时的五寸,约合如今十二厘米,则许褚的腰围有一百二十厘米,也就是四尺,买裤子实在有点困难。
  许褚“容貌雄毅,勇力绝人”,当时天下大乱,地方寻求自保,他召集本地人几千家修筑壁坞抗拒外敌入侵。汝南郡葛陂一带的黄巾军有一万多人来攻打他们,许褚率众死战,箭射完之后,就让人拣了好多大石块过来,待敌人近前时,许褚发力以飞石迎击,把敌人打得粉身碎骨,不敢再靠前。
  壁坞内粮食快吃完了,许褚假意跟敌人谈判,拿牛换粮食,敌人来牵牛,结果有的牛又跑了回来,敌人上来抢,许褚趁势跑出营去跟他们对抢,他用一只手拽着牛尾巴把牛硬是拖行了一百多步,把敌人看呆了,随后撤退。

  许褚的大名于是传遍沛国、汝南郡、陈国、梁国一带。许褚虽然是个武人,但考虑问题一向稳重谨慎(性谨慎奉法,质重少言),他感到这种占山为王的日子终不能长久,听说曹操迎献帝来许县,他就率所部投奔了曹操。
  曹操见到这个老乡特别高兴,把他跟樊哙相提并论,以他带来的人为基础,组成一支近卫部队,任命许褚为旅长(都尉),以后出征时都作为总指挥部的警卫部队。
  担任警卫工作的还有典韦所部,典韦此前也担任过旅长(都尉),后来升为师长(校尉),比许褚职务稍高一些。曹操现在出征,跟前就有了典韦、许褚两位猛人护卫,可谓万无一失了。
  这些人之所以愿意来投奔,与其说是冲着曹操来的,不如说朝廷的吸引力更大。因为朝廷来到了许县,很多人抱着报效朝廷的想法来到这里,有的像李通和许褚这样,不想被人误认为是流寇,想得到一个朝廷颁布的正式名份,就投奔来了。
  对曹操来说,这是“挟天子以令不臣”所收到的积极成效。但这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朝廷大开进人之门,来到许县的并非都是有用的人才,里面不免也几个让曹操头疼的人。
  下一节预告:《名士和狂士》


日期:2009-09-09 05:44:32

  《曹魏帝国》(第二部)连载003
  ——————————————————————————————
  第一章 许都的新朝廷
  三、爱耍酷的祢衡
  在建都许县后,曹操可谓狂揽人才,除了有人主动投奔以外,曹操还以献帝的名义四处征召,只要有本事他都欢迎,一副来者不拒的架式,倒也吸引了不少人才来,但这项工作也并非一帆风顺。
  曹操曾征召避乱辽东的管宁,但受到公孙度的阻拦,管宁未能前来。他还以献帝的名义任命刘备的岳父兼主要助手麋竺为赢郡太守,刘备不愿意放人,这件事也只好作罢。
  有一个人名气更大,但一接到征召马上就来了,一点儿都不不矜持一下,这个人就是孔融。
  孔融字文举,比曹操大两岁,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他的父亲孔宙做过泰山郡都尉。孔融小的时候因为让梨而闻名,成为当时的小朋友们学习的楷模。长大以后,灵帝刘宏的老师、时任司徒的杨赐征辟他,从此步入仕途。
  献帝初平元年(190年)董卓秉政,孔融因为不与之合作,惹得董卓很不高兴,但鉴于他是孔子的后人,也不能把他怎么样,只是贬为议郎。当时青州刺史部北海郡一带黄巾军很盛,董卓成成心想为难孔融一下,任命他当北海国相,去打黄巾军,所以孔融以后又被称为“孔北海”。
  孔融是个文人,但不是朱俊、卢植那样的文武全才,打仗实在很外行。他在北海国受到黄巾军管亥部的攻击,以至于“不能保障四境,弃郡而去”,最后派他手下大将太史慈向邻近的平原国相刘备求援,才化解危机。
  孔融与公孙瓒、刘备、陶谦亲近,因而与袁绍、曹操属于敌对阵营。他在北海国呆不下去,一度跑到陶谦那里避难。陶谦死时,孔融正在徐州,当时劝刘备接任徐州牧最积极的就是他。

  刘备主政徐州以后,支持孔融又回到青州,刘备给他任了个青州刺史。此时袁绍派长子袁谭接替臧洪出任青州刺史,与公孙瓒抢地盘,孔融成为袁谭攻击的目标。
  从建安元年开始,袁谭率兵进攻孔融,从春天一直打到夏天,孔融的手下条得只剩下了几百人,这位老兄仍然支个几案在那儿读书,谈笑如常(凭几安坐,读书议论自若)。城池被攻破,妻子儿女全部被俘,孔融突围逃走。
  孔融本还可以去找老朋友刘备,但那一阵子刘备自己的日子不好过,正被吕布算计得无处四处流浪,领着一帮子人差点到东海里当渔民。孔融成了无家可归的人。
  正在这时,听说朝廷征召他,他顾不上客气,赶紧跑到许县来,被任命为建设部部长(将作大匠)。
  孔融这个人,总觉得别人都不如自己(自以当时豪俊皆不能及),其实是个志大才疏之辈,说到底,一是名门之后这顶帽子害了他,二是成名太早。曹操接纳孔融,孔融应该领情,不仅因为孔融已经走投无路,曹操给了他一条出路,而且因为曹操接纳孔融也是冒了一定风险的。

  此前,孔融跟袁谭刀兵相见,是袁绍的敌人,曹操作为袁绍阵营里的人,应该把孔融抓起来绑了送到冀州才对,现在却让他当部长,孔融确实应该感激曹操。
  孔融到了许县,不仅有了新工作,而且有了新的家庭。孔融逃出来的时候老婆孩子都丢在了袁谭那边。十二年后孔融被杀时,他的儿子九岁、女儿七岁,应该都是在许县出生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