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中国GDP究竟是多少?
作者:
szgou
日期:2009-10-13 16:21:00
前言!!
经过这几年的反GDP教育,GDP基本上已经臭大街了,在很多人眼中GDP似乎成为掩盖各种社会问题的最后一块遮羞布。反对归反对,但GDP引发争议的根源在哪里,GDP能反映什么而不能反映什么,GDP究竟还重要不重要,和平头老百姓有多大关系,要搞清楚这些显然不能义气用事,逢GDP必反并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
关于GDP的各种争论中,其实还有一些核心的问题,中国现在的GDP究竟准确不准确,中国经济被增长了吗,还是有意在压低各种数据,网上现在频现GDP阴谋论等说法。为什么地方GDP之和比国家统计局的要大,中国的GDP究竟是多少?这事关政府的公信力、事关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这也是中国人必须面对的一道难题;
开这个贴子,注定是吃力不讨好的事,似乎还没有人从理论根源上对GDP动刀,提起这个话题肯定是不知天高地厚,天什么国际玩笑,洋大人难道也没有搞清楚,联全国那帮人都是吃闲饭的?不过,既然已经铁了心了,就已经做好了被飞来的板砖砸得鼻青脸肿的心理准备,天涯人才济济,如果在理论上有什么不正确的地方,大家尽管批评指正,也当抛砖引玉,看中国人是否有能力破解这个世纪迷案;
说到GDP难免涉及到经济学很多核心的问题,需要把各种理论的来龙去脉说清楚。本人仅一介小小的网民,才疏学浅,何德何能呢,只有尽力而为了,用大家都能听得懂的大白话把自己的一些想法给倒出来,各种是非任由人评判;
如果本贴只是原原本本地将别人的话再说一遍,肯定会浪费大家的时间,如果全是本人在这里完全另立炉灶,只会得到大家的讥笑。本人借助的理论主要来自于马克思,马克思,又在闹笑话了吧,千真万确,就是他了,除老马之外,不可能有其它理论成为破解各种经济难题的利刃。“水面既然是暗黑,任何人在凝视中所看到的,可能是自己的脸孔。”本贴会对马克思有一个全新的解读,如果有耐心,容许在下细细道来。
在GDP核算中有一个重要的三等价原则,即在一个生产周期中生产—分配—支出三者之间的恒等关系,但在现行的GDP核算体系中,并没有从理论上阐述清楚,留下了很大的漏洞。而本文的作法是将马克思的两部类模型扩展为四部类及多部类模型,使之能反映国民经济的运行机制,各种经济现象包括货币银行、虚拟经济、知识经济、垄断等都能通过这一模型进行清楚地说明,解开经济学诸多问题的死结,马克思的理论正好可以和三等价原则之间找到契合点;
大道至简,老祖宗的教导本人可是铭记在心,因而本贴对GDP的解释也力求通俗易懂,经济学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不需要用各种公式来装神弄鬼。引入数学模型并不没有给经济学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只是多了一些技术的手段。“西方民主”的神话正在失去它的光环,但“自由经济”这剂膏药仍然被人所追捧。但只有建立一个新的分析框架才能从根本上破除西方经济学的迷信,这也是开贴的另一初衷;
本贴估计要8-10万左右,拟从六个方面展开论述,在这里说出来主要让大家心里有个底。第一部分是GDP初探,介绍GDP的基本知识;第二部分是新GDP核算理论体系的建立,也是本文最核心的部分,如何从理论上把GDP说清楚;第三部分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经济现象和GDP计量联系起来;第四部份是中国GDP如何计算出来的;第五部分是用新的分析方法来估算中国的GDP;最后一部分是GDP与中国未来。
写作本文最大的困难不是能否如期把这个大坑填满,估计是来自各方面的质疑和发难,而俺也非常清楚自己面临两线作战的困境。另外,本文基本上是在线写,如果把全部写出来再贴到这里,估计也猴年马月了。给自己定个框框,也是给自己一些紧迫感和压力,希望兄弟姐妹们多给一些鼓励哦。如果大家有耐性,保证会把坑填满。
日期:2009-10-13 20:43:00
第一部分GDP初探
一、从算帐开始
钱对于商人和女人对于皇帝是不一样的,皇帝不一定需要知道自己有多少女人,而商人必须知道自己的钱有多少,需要一本帐,来不得半点糊涂。现代企业都有完善的会计制度,每笔帐都要清清楚楚反映出来。就一般私营企业而言,肉烂在自己锅里,外人不太需要它的底细,而上市公司就不同了,他需要时不时把底裤亮出来,不这样怎么能证明你的盈利能力?
GDP说通俗点,就是一个国家的帐本,是一个国家的家底。一个年度终了,各国都不免把自己的帐本公布出来,给国民一个交代。在国际上,GDP可是一块金字招牌,不然为什么很多国家都唯美国马首是瞻呢,他是地球村里的大财主呢。金融危机来了,各国日子好不好过,自然全反映在GDP上,那些百分比就成了各国领导人的痛苦指数,日子是过得是宽松阔绰还是紧巴巴一目了然。中国2009年GDP增速估计将达8.3%,也难怪在很多地球村民勒紧裤腰带时还举办了个盛大的国庆PARTY,GDP不说明问题那谁能说明问题呢?
统计一个家庭、一个公司的帐本还好说,会计学的那些东西足够招呼了,不需要大费周张。但对于一个国家就可能不是件太轻松的事,这绝对是一个技术活。为了精确地统计出一个国家的产出,无以数计的聪明人都把心思花在这上面了,人类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
对于早期的国王、州长、庄园主等来说,经济总量并不是他太关心的事,最要命的是税收,自己手里有多少钱,那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这在战争上尤为重要,打到紧关头,粮草没了,那样才要命。发展到后来,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间要比比阔,看谁最有实力,税收虽然能说明部分问题,但并不能反映经济的全面,平民百姓的生活质量如何呢,基础设施怎么样,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总量的统计就提出上了日程表。
因此,国民经济核算的历史就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是非自觉的统计阶段,也可称为理论准备期,有学者称之为国民经济核算前史。这一阶段自1665年英国威廉.配弟对英王的财产进行估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1938年),前后共计273年时间。这一阶段并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核算理论,参与这个游戏的国家非常少,国家与国家之间还喜欢拉出去搞些户外体育活动,不时把边界线修正一下,而统计的数据也是断断续续,而最后的估计结果的可信度也相对较低。
第二个阶段则是自觉统计的阶段,也可称为理论的丰富和最后定型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一国几十年创造的产出相当于以前上百年的产出,要想玩转一个国家的经济,没有GDP,不对整个经济进行全面的反映根本不行了。各个国家都自觉开始本国GDP的核算,这也慢慢接近于我们现在最终版的GDP了,下一节将全面进行介绍。
而在第一个阶段,又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665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8年),即民间国民收入统计阶段,基本上是一些经济学的爱好者喜欢管国王的闲事,才那里瞎捣鼓;第二个时期为官方国民收入统计阶段,其起始时间为1919年到1938年,这在国务院有正式编制了,可以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
在这两个时期出现了一些在国民经济核算史上留下深深脚印的人,下面作一下简要的介绍:
威廉.配弟是历史上进行国民收入估算的第一人,他在1664 年提出应该搞这种估算,并在1665 年进行了实际估算,他实质上创立了国民收入的概念,并在估算中使收入等于支出:他的这种“政治算术”,开拓了经济研究的一个崭新领域,使他被誉为统计学的创始人。
1758 年法国重农学派经济学家F.魁奈设计出了著名的《经济表》, 魁奈虽然坚持唯农业是生产的狭义生产观, 但他把国民收入看作部门间的流量, 并重视资本存量在扩大国民收入中的作用。《经济表》被认为是投入产出分析、部门间经济流量分析和部门帐户的开端。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1791年估算法国国民收入时,为了避免重复计算,首次区分了总产品中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这个概念非常重要,在后文会经常提起。
1886—1890 年期间, 澳大利亚统计学家T.柯格兰对澳大利亚每年的国民收入进行了估算,他的有一个理论很重要,第一次从生产、分配和使用三方面来表示国民收入,即三等价原则,这个理论在国民经济核算史上也一个革命性的,后文也将一直围绕着这个三等等价原则展开。
1936 年,俄籍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惕夫编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张投入产出表。列昂惕夫为此获在1973 年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投入产出表也成为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组成部份,后文也将马克思的两部类模型与投入产出表进行比较。
而在GDP核算上还造就了另外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库兹涅茨,当然不仅仅是在国民经济核算上的成就。他在这个时候对总结了以往的国民收入统计,系统地规范了有关国民收入的定义、概念和计算方法,并提出了按市场价格计算国民收入(即国民生产总值)的思想。
日期:2009-10-13 23:04:03
GDP本身就是一本非常糊涂的帐,而其根源主要在于其核心的理论,也不能全怪国家统计局。本文计划写8-10万,也是想抽丝剥蚕,一步步把这些问题全部说清楚,不过要一步步来,争取每天一贴吧,全文在60贴左右。希望你们所有问题都能给大家一个较满意的答复,这也是本贴开贴的初衷。
日期:2009-10-14 17:26:11
第一部分 GDP初探
二、 现代GDP核算体系概述
GDP英文全称Gross Domestic Product,即国内生产总值,是SNA(国民经济核算体系,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的核心指标。其标准的定义是一国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和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活动(包括产品和劳务)的最终成果,是社会总产品价值扣除了中间投入价值后的余额,也就是当期新创造财富(包括有形和无形) 的价值总量。
GDP的定义是比较严谨的,在后文中我们会对其中每一个字进行深入的阐述。GDP有严格的空间范围限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其统计对象是常住单位和个人;它有一个时间范围,也就是起止的时间;它统计的是生产活动,而对生产活动的界定则存在非常大的争议;GDP是社会生产最终成果的核算,但它和固定资产折旧始终有纠缠不清的关系,也成为引发争论的一个焦点。GDP统计的当期新创造的社会财富,而对这一点的理解存在较大的分歧,包括对服务业是否创造社会财富,黄赌毒、虚拟经济等如何进行计量,本文也将对这些进行深入的阐述(虽然中国自1993年全面转向SNA核算,但在理论根源上并没有完全解决)。
从传统的教科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对GDP重要意义的各种表述。GDP可以全面反映经济体运行成果,从横向及纵向的角度对经济发展的成果进行比较,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晴雨表。美国学者萨缪尔森其畅销书《经济学》中把GDP 称作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前文也提到,GDP是一个金字招牌。在联合国,交会费那可是看着你GDP来的,谁多谁就该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不难想象,日本、德国这两个款爷是必须保持高资态的,哪里有摊派了哪里都有他们的份。中国以前没有多少家底,现在靠卖苦力赚了钱,也必然承担更多的责任,谈到义务就用GDP来搪塞的时代已经逐渐不行了,群众的眼睛可是雪亮的。
上节说到了国民经济核算史的第一个阶段,这里再简要说说第二个阶段,即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丰富和最后定型期,它也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各个时期有一些重要节点:
(一) SNA 的孕育期(1939—1952 年)
这个时期对GDP核算有重要贡献的人物有J.E.米德、R.斯通、E.V.克利夫等,英国经济学家斯通所领导的专家小组为国联起草的统计分会报告——“国民收入的计量和社会帐户的建立”于 1947 年公布, 这可以看作 的SNA胚胎形式。
(二) SNA 的初创期(1953—1967 年)
1953 年, 以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的名义公布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辅助表”, 这标志着SNA的正式诞生, 国际的国民经济核算工作开始脱离了无序状态,如一个体育活动正式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大家可以在一起玩了。
英国经济学家、1977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J.E.米德在他 1951 年出版的名著《国际收支》一书中, 首次把国民收入与国际收支联系起来, 分析了二者变动的相互影响, 这为后来把国际收支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持。这也是第三位因在GDP核算上有重要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了。
(三) SNA 的成长期(1968—1992 年)
1968 年是经济统计历史上值得特别重视的一年, 原因之一便是SNA经重大修订后公布于世。经国民经济核算专家们的精心设计和开发, 吸纳SNA了在开创之初还难以包容的部分: 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国际收支核算等, 另外, 对资产负债核算纳入体系也作了前期准备。由此, 集宏观经SNA济统计之大成, 基本完成了核算框架的构建。
(四) SNA 的成熟期(1993 年以后)
1993 年, 五个国际联合组织修订的SNA得以公布, 这次修订标志着SNA的成熟。
现行的SNA体系包含了20 个帐户、26 张核算辅助表和补充表,包括国民生产核算、国民收入使用核算、资金流量核算、国际收支核算、价格核算、国民财富与人力资源核算、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扩核算等,形成一个看似非常庞大而完善的理论体系。
其实通过百度或者谷歌等也能搜索到上面大部分内容,之所以浪费笔墨将这些再进行整理,一方面是为了让文章完整一些,同时也是说明本文与传统教科书的不同。如果在这里剪刀加浆糊,本贴也失去存在的意义,本人并不能保证当好一名搬运工。
本文也和传统的教科书打了个颠倒,为了把GDP说清楚,需要深入到理论内部,需要将各种概念说清楚,这也正是现行GDP核算所缺乏的。本人认为传统教科书在GDP核算的理论上有些含混,如GDP与GNP(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I(国民总收入,gross national Income)之间的区别等,将重点放在了后面投入产出分析、资金流核算、国际收入核算方面,重在应用性的分析。
日期:2009-10-14 22:33:41
第一部分 GDP初探
三、MPS与SNA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
(本贴的主要目的是讨论,看俺这一套理论是不是真能把GDP说清楚,天涯人才济济,真诚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意见呢。俺会加班加点,尽快把第一章完成。在第二章开始谈到马克思的时候可能就会有板砖铺天盖地而来了,不过这也是本人所乐见的。)
上节谈的GDP核算其实主要说的是SNA系统的发展历程,而SNA只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一个分支。国民经济核算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在20世纪初期,最终分裂成两大阵营,形成两套独立的系统。除了SNA外,还有一个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体系(The 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简称MPS)。
可以这样说,SNA和MPS是算是亲兄弟来的,只是后来才势同水火。而SNA最后成功废掉MPS实现天下一统则是后话,至少在苏联时代,MPS仍是个大明星。美国阵营是SNA当家,而苏联为首社会主义阵营则玩自己的MPS,中国作为苏联老大哥的小弟弟,当然很多都得按大哥的来。中国在1957年派代表团到苏联学习编制平衡表的经验,开始了漫漫30年多年MPS为王之路,当时中国搞统计的真还没有怎么把SNA当回事。
MPS和SNA都吸引了20世纪以前国民经济核算理论的营养而最终发展起来的。对于MPS和SNA两兄弟倒有点像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现代经济学之间的关系。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都是源于西方古典政治经济学,但后来马克思通过宏篇巨制《资本论》而独立门户,靠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产业后备军、利润率下降理论、消费不足等打天下。而西方经济学经过“边际革命”,把数学成功引入经济学,而形成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迥异的理论体系,现代西方经济学虽然模型满天飞,但很多核心的理论仍然是源自于古典政治经济学,这也能说明马克思与西方经济学之间的同源,本文以后会有分析。
MPS这面红旗自然由苏联扛起来的。早在1918 年, 原苏联就编制了谷物饲料平衡表。后来, 原苏联统计局局长帕.依.波波夫领导了物质平衡表体系的创立和改进工作。1926 年, 公布了“苏联1923—1924 年国民经济平衡表”, 这是官方国民收入统计实践的一个创举, 平衡表采取了将多个收付平衡表并列组合的方式, 其内容有生产部门的划分、产品的生产和分配等, 它对列昂惕夫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有重要的影响。
如何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在历史上没有先例,马克思的所有著作中,仅《哥达纲领批判》有对共产主义社会有一些设想,苏联就把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单一的全民所有制的范围来实行计划经济,作为苏联当时的经济模式,实行了排斥商品货币的自然经济。因此,苏联的价值平衡表,不仅从实物角度, 而且从价值角度进行平衡统计工作。它强调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计划与协调,较SNA前期纯粹的统计,MPS一度处于领先的地位,可以说物质平衡表体系是世界上第一个官方核算体系,原苏联是这类体系的始创者。
1950 年, 苏联经济学界基本上摒弃了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的自然经济观点,承认商品货币、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了对经济核算和商品流通的研究。这时期原苏联中央统计局统一制定了一系列国民经济平衡表。这主要包括国民经济综合平衡表、 国民经济劳动资源平衡表、社会产品生产、消费和积累平衡表、社会产品分配平衡表、财政平衡表、固定资产平衡表等等, 从而形成了以国民经济综合平衡表为中心的包括人、财、物平衡表在内的物质平衡表体系。1957 年, 这一体系在全苏统计工作者大会上讨论通过后得到全面执行, 并逐步推广到原经互会国家。
鉴于当时苏联在国际上与美国平分秋色的话语权,联合国统计委员会于1971 年正式制定了《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的基本原理》,即MPS,MPS与SNA可是并列的国际标准。为了对比SNA和MPS,联合国于1977年还公布出版了《国民帐户体系与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的对比》,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间之间其实并不会出现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之间的隔阂。中国的GDP以人民币行价,美国是美元计价,两者之间只需要进行一个简单的换算就可以进行对比了。
在后来众多国民经济核算的教材中,MPS往往被看成一个反面典型,其种种不好便被端了出来,什么不能全面反映经济活动的总体规模,不重视非物质生产等。想来不由让人感叹,形势比人强啊,MPS随着苏联帝国的土地崩瓦解而最终被苏联、东欧的一些国家及中国无情地抛弃了。从此天下皆言SNA,MPS只作为一个化石标本和批判的靶子,放到历史博物馆去了。
关于SNA与MPS之间的关系就先唠叨这些,后文在谈到中国GDP的核算时还会有所涉及,看MPS是不是从根本上一点用处都没有。
日期:2009-10-15 13:27:13
第一部分 GDP初探
四、不可承受之重——围绕GDP的是是非非
从英国威廉.配弟于1665年对英国进行国民收入核算到现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已经有近350年的历史,国民经济核算最终形成一套庞大的理论体系。但GDP核算并非完美无缺,它在理论上仍存在较大的争论,在最近几年时间更受到广泛的质疑,如前言所述,GDP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中国在80年代引入SNA核算体系以来,其争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关于MPS与SNA之间存废之争。中国执行了数十年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本身就存在较大的思想阻力。人们普遍认为MPS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而SNA则是西方经济学,以要素价值论为立论基础。马克思只承认劳动创造价值,而西方经济学认为劳动、资本和土地三者都是价值的源泉,两者完全不同一码事,向SNA转变则意味着对马克思的背叛。
马克思曾有一句经典的话:“生产劳动与不生产劳动之批判地区分,仍然是全部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基础。”随着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如何看等服务业的地位,马克思并没有给人们满意的分析工具,马克思的基本原理在GDP核算上是否仍具有指导意义,公检法、党政军是否列作生产单位,这些也成为第一次大争论的焦点。
为了接轨的需要,也因为苏联阵营的崩溃,全世界人民都开始执行SNA,中国也难以单独玩下去,中国在1993年开始全面执行SNA,但各种争议仍未完全平息。这里还需要提到的一点即对固定资产折旧的处理。在现行SNA体系中,固定资产折旧是计入GDP的,但按人们普遍的理解,固定资产折旧只能算作成本,它需要不断补偿,并不形成企业的利润,这与GDP定义“新创造的财富”相矛盾。
争论的第二阶段则将焦点集中在了SNA上,MPS因有诸多“先天不足”,最后终于退位让贤,但人们发现SNA并不如想象中完美,送MPS并没有使争论结束,还是一笔糊涂帐。
国家统计局前局长李德水在2004曾撰文对GDP的缺陷概括为:“一是它不能反映社会成本,二是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方式和为此付出的代价,三是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效益和质量,四是不能反映社会财富的总积累,五是不能衡量社会分配和社会公正。”
以前曾到山东做项目,为了了解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年鉴等资料自然必不可少,希望合作单位帮忙提供,但合作单位的负责人(他当时是山东省政协委员)一脸不悄的样子,他老婆正好在省统计局,他说好多数据都是临时拼凑出来的。我们把这些东西拿来忽悠他,有些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味道。
GDP展现在大家眼前的主要是一堆干瘪瘪数字,很难和人们的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GDP传达给人们最多的是那几个百分比,数字是高还是低,是正号还是负号,普通人很难深入到GDP内部去看经济的运行情况。现在国家统计公布的数据线条很粗,仅仅几大产业,经济的发展情况究竟如何,看了GDP估计仍是眼前一抹黑。
GDP是怎么来的,外人一般很难知道,而统计局内部的专业人士,估计也会有比较大的困难。经济被增长的现象本人也亲眼见到过,还是山东做项目那一趟,某市市长向我们介绍当地该年度经济时,喜形于色,GDP现在是多少而不是原来的多少。这几年各省、直辖市及自治区公布的GDP数据较国家统计局的要高了一大截,让普通大众一头雾水,统计局虽然有解释,但说服力并不强。在一个省内部也经常遇到类似情况,各市的加总一般会高于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也难怪有人说GDP成了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成为政府官员谋取政治资本的工具。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