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十年光阴.梦想带我去飞翔
作者:
阿南
自 序
我不是什么作家,也不是文学青年,我只是全心地去写下这段历程和体会。不敢用“著”,唯有用“真诚奉献”,希望和面对着困境,梦想着追求,渴望着超越的朋友们一起共勉!有朋友看了书稿后善意地给我提醒,让我搞点花哨的,或者特别针对性的东西。我的目的是想呈现一本心血之作,不为书商那样视赢利为唯一目的,所以没有刻意地去迎合某种商业需要。我相信,这将会是一本纯粹的作品,一本用心为之的好书。
本书完全真实客观地描写和记录了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普通70年代出生的最普通大学毕业生,面对着初入社会的事业迷茫和感情磨砺,从城市的最低层起步,追逐着年少青春的梦想和不屈,跨越到国际外企的真实故事。融入了一个男孩蜕变男人的故事,初恋的情怀,男人的细腻,外企的奋斗与斗争,职场最有真实价值的经验感悟,北漂的凝视,梦想的力量,还有热情面对人生的心灵重塑。
公开自己的历史和内心,甚至伤痛、懦弱与失败总是让人躲闪和胆怯的;而写出自己认可的成绩和能力却更是令人不好把握言辞和分寸的,甚至有时候让我很苦恼的。曾经从试读此书的朋友中得到了“采用第一人称自述个人成功史,文体来看若非名人故事,则第一人称略显张扬,换句话说,采用自传体既是失败。”的偏激反馈。我也曾经一度想将书改编为小说,但是我舍不得这样的真实性。第三人称的写法或小说题材的确容易让书显得更加完美和有煽动力,但是我总觉得失去了什么东西。
曾经走过青春岁月,执着追逐,虽然今天的我压根不是什么名人,但是在不断回头看过自己写下的章节后,在多次得到遥远网友读者的鼓励后,我觉得自己写得很真实,很执着,很有热情,也为书中这个梦想的执着和历程感动,我觉得自己用心写下了一本好书。我并不想去刻意陈述一个所谓的个人成功,我觉得微不足道。我想表达和分享的是一个带着梦想的力量和期望,跨越青春成长,跨越磨砺艰难的故事,而这个故事一直在延续着。所以,我还是决定保留第一人称,只是奢望读者不要认为我有张扬之嫌;要不就请读者当作一封朋友或者学长的长信吧。青春本该就用来证明青春无怨无悔。
从来不曾认为自己是一个所谓的“成功者”或“金领”,仅仅算是一个在外企工作的职业者罢了,微不足道。但是我想一份事业的追逐经验和一份年薪30万工作的职业过程更加具备一种可行性和普遍意义。面对在旅程中遇见的年轻打工弟妹们,刚刚毕业校园的学子们面对生活和职业的不知所措,我真的很想和他们分享这段凭借梦想带着心去飞翔的青春旅程;面对曾经跨越过20-30岁的70年代的人,我也期望和你一起追忆那段曾经走过的青春美梦时光和人生变化。坦诚地说,我曾经比许多人穷困过,胆怯过,无助过,绝望过;但是也比许多人执着过,追求过,梦想过;如果我能做到,青春年少的你也应该做得到。即使开始面对诸多无奈,我们也应该为青春做点什么,好让十年光阴流逝以后,还有那么一些些的瞬间值得我们回忆和激动。因为年轻,我们总是在心中期待着力量和梦想最后的辉煌。
现在社会充斥着一种浮躁,一种功利,一种对人生没有真正追求的现象,许多人都为之迷惑,我坚信这个社会应该追求的绝对不是那些诸如“木子美”的浮躁和浮浅。市场上图书竞争已十分激烈,励志的书也很多,但确实是良莠不齐,很多也仅仅纸上谈兵,有点还是捏造的赝品。许多书,一来就是讲CEO等等,毕竟这只能是极少数人的,不够普遍和现实。而一个普通年青人如何跨越240元的月薪到30万年薪,我相信更加有贴近和现实意义。而在这样的追求中,梦想是带领人去飞翔的动力!
历经一年,我倾注心血,夜夜熬到2点。于我而言,我试图以一种“镜头式”的语言描写呈现给读者一幅副生动的画面,希望可以身临其境如电影中的镜头拉动一样。我也融入了许多关于音乐,咖啡,摄影,美景的在我的人生感触中,以表达一种男人式的细腻感觉。
梦想给予人生的意义在于无论什么情况,始终记得心中的梦想,让梦想给予你力量,带你起飞;只要心中拥有梦想,任何困境都不会让你麻木过于神伤。
2005年3月20日星期日
00:43于北京艰难时光.成都青涩年华 之 颓废的青春
岁月,时光!人生,美梦!
岁月在我的眼前纷纷划过,明亮而芜杂,宛如灿烂的烟花,微微刺痛着我的眼睛。黑夜中,一阵扣人心弦的旋律刹那间将我的思绪带回了纷乱的红尘往事中。纵然岁月烟花恰如昙花一现,然而回忆已裂成碎片,片片飘落在我的烙印深处。
时光诚然已久远,可是在那样一个回首的刹那间,时光停留,永不逝去。所有的悲歌与欢颜,冷漠与热情扑面而来。
而在我灵魂最深刻的听觉感动中,那段人生美梦的感觉既如伟瓦尔弟《四季》中“夏”之第二节那样,窒闷而浓烈;又很像“冬”之第一节那样,沉重而坚韧。
多年以后,记忆让我如一个陌生人一样,回忆、俯瞰和注视着那段时光所呈现的一个个特定的镜头画面和快门瞬间。纵然是十年的光阴飞逝,在记忆里也不过感觉是按下记忆快门的1/250秒。而所有的悲欢和心动都凝聚成了对于人生和生活的一幅幅摄影作品。
1995年的一个冬日周末,成都的深夜虽然依旧灯火姗谰,然而空气却是冰冷的。我的确不记得是否在下雨,唯独记得那满地随风飘零着的黄叶。
远离都市繁华灯火的东二环建设南支路,在走过城市街灯之后显得略微冷清与昏暗。在国营红光电子管厂(也称为106信箱)青年宿舍2号楼一楼的一间不足6平方米的小屋里,潮湿的地面和脱落的墙皮伴随着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霉味,让整个屋子充满着孤单和寒冷。一只简陋自制的白炽灯依靠一颗生锈的钉子,挂在四张破旧的单人床中靠近窗户的墙角处,冷冷地照亮着这个小屋。投射在对面墙壁上的人影算是代表着在这样一个普通的成都冬季夜晚,有一个孤单的灵魂或者肉体依然还存在着。
屋子里面的人是我。大学里用了4年的棉被和床单为我抵挡着成都冬夜固有的阴冷和寒气。屋子里面静悄悄的,只有一部陪伴我渡过大学时光的收音机里面传出的电台女主持的声音。我静静地躺在床上,伴着自己的呼吸,静静地听着。
我记得那个夜晚是第一次听到赵晖的声音和她的夜间谈话节目--“梦里花落知多少”。我清晰地记得10年前的那次节目中,一个女孩正在哭泣中讲述着一个故事。她说她最好的哥哥为了他的女朋友放弃了曾经积累的事业来到成都打拼,当他开始建立起自己的事业的时候,他女朋友却执意要离去。女孩说她无论怎么样也打不通他的电话,打了无数次的传呼也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她突然感觉到一股无名的恐惧压力和寒气在逼来。她说她哥哥也经常听赵辉的这个节目,她真的希望他可以听见她的声音,千万不要做傻事。谈话间真情迸发的力量让赵辉的声音梗塞,可以清晰地感触到她在尽量地克制着自己并和安慰着那女孩。
正当赵辉还在劝说那女孩的时候,突然她停了下来,收音机里面出现了少有的宁静,仿佛可以听见收音机对面女孩一滴一滴眼泪的声音。大概10秒钟过去了,赵辉的声音再次响起,她说:“你知道么,你哥哥听见了她刚才说的一切,打了电话进来”。仿佛是在一阵朦胧的视野中,传来一个哭泣中的男人的声音。收音机里三个人仿佛是抱成一团在痛哭,虽然他们为之哭泣的不竟相同。而静静地趴在床上的我,听见赵辉为她们,包括那个毅然离去的女孩,送出的歌《EverythingIdo,Idoitforyou》的时候,无法抑止住的眼泪开始在艰难地苦忍了2个月后,终于热滚滚地流了两滴下来。
那一夜,是1995年12月28号,我刚刚大学毕业半年。
此时此刻受到着真实的人间爱情追寻故事的冲击,我才感觉到这半年自己经历了怎样的痛彻心扉和迷茫无奈啊!
纵然十年光阴如流水般逝去,那段时光的身影依然可见,气味依然可闻,旋律依然动人,感觉也是依然可触。我本只想在记忆的画面中拾起点滴关于一个男人梦想和成长的回忆,却不曾想到疯涌潮起……
那段时光过去好久了,那是开始于1995年的岁月时光……
艰难时光.成都青涩年华 之 颓废的青春2
艰难时光 之 颓废的青春
这个国营单位于我而言就如一个毁灭我的魔窟一样,它肆虐的想占据我年轻的心灵和掠夺我青春的理想,仿佛恣意要把我扔进那个浸泡着烟头的浑浊焦黄而无法呼吸的玻璃容器。
我在成都城市中心展览馆的台阶上面坐着,捧着自己的脸发呆,一坐就是一下午。我喜欢看着匆忙的人群在这个城市的中心如何的奔波着,常常就这样发呆,像童年那样望着天空和人流发呆,不知道自己该怎么融入到眼前的人群中……
1995年大学毕业,我终于如愿分配到了成都。对于当年我这样的非成都户口省属本科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已经算是非常幸运和令人羡慕的了。
95年的春节刚过,我第一次来成都参加大学生人才交流会。当公共汽车行驶到盐市口的时候,自己心里面一阵阵发怵。看着周围熟练穿梭着的人流,巨幅的广告和耸立的高楼,我真的不知道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和世界中,在这片汽车的汪洋和高楼林立中不知觉地感觉到急促的不安和窒息的压力。彷徨、恐惧的心绪在肆意地挤压着一个刚刚踏出封闭的黄坡岭大学(四川轻化工学院)的毕业生不知所措与茫然的灵魂。我心中一个声音在不断的问我自己:“何处何时才是我的立足的地方和时候呢?何时我才能如眼前汽车里面的人一样获得一份属于自己的安宁和自信呢?”
家里四代人都是教师,我算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书香门第出身的孩子。看够了父母作为教师的辛苦和微薄的收入,我发誓不从事教师职业。尽管当时考师范院校,教师子女是可以加到可观的15分的。父母靠自己仅有的一点点关系终于让我来到成都,并进入红光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当年成都纳税大户。我依然清晰的记得那时来自年轻大学毕业生的憧憬和激情,还有对未来充满着无限的奋斗和期盼在心中翻涌的感觉。
尽管自己对于毕业后的失落和反差有过心理准备,可是红光这样的国营单位对一个年轻人的摧残却是令人10年都难以忘怀或填补的。
我被分配到了6分厂,所谓的电子技术公司,也就是生产军用电子显像管的车间。我对于显象管是一窍不通,毕竟大学专业是电子,而不是这个玩意儿。
在领取工人劳动用品的白色工作大褂和线手套的时候,我嫣然感到自己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劳动者了。车间主任教导我们这批大学生说“你们大学生就是只知道理论,对于实践一窍不通”。可是我真的想告诉他们“我对于这些理论也是一窍不通的啊,这方面我还不如一起进厂的技校生”。车间主任先安排我和另外一个川大毕业的男孩去楼下的装配帮忙。所谓的装配就是把放在架子上面的显像管装进泡沫,然后一个个装进矩形的大形纸箱子里,贴上封条并一箱箱堆整齐。
毕业前,学校对我们进行了充分的人生打击,要我们踏踏实实的工作,不要挑三拣四。于是我们几个人在这个装配的露天车间,整天抱着显像管,完成着简单却危险的装配工作。年长的师傅阿姨挺好的,不断的提醒我们“别抓住显像管的末端,否则显像管容易爆炸,划破了脸,你们就找不到媳妇了”。
在这个装配车间干了1个月。我在尽量的调整着自己的期望和现实的平衡,还有自己的承受力。常常休息的时候,坐在露天简陋的纸箱上面,流淌着汗水,感受着8月份成都的天气,觉得燥热无比。
随后,我们开始为期一年的车间生产线循环。我被分配到了专门为显像管玻璃电子枪人工封口的工序车间。那是三个高温旋转的巨大圆盘,旁边是一台封口用的类似玻璃工厂用的那种火焰封口的机器。每天我们看着师傅们用熟练的手艺把一个个电子枪封入显像管中,我就抱起这个显像管,把它垂直的放入那个巨大的高温的旋转圆盘的座架上面进行退火冷却。然后再把冷却了的显像管拿起来重新放在搬运显像管的架子车上面,并推到下一个车间。
夏天,在近乎千度的火炉旁边,我脱了上衣挥汗如雨地搬运着这些笨重的显像管,伴随着周围巨大的轰鸣和噪音,重复着这个车间机械单纯的体力劳动。温度上千度的电炉在旁边转动中,直烤得我的胸口发红。在工作的间歇,我们几个大学生如同异类一样在旁边坐着,听着男性师傅们唾沫飞溅的切磋着麻将记忆,股票经验;看着女性师傅们神采飞扬的谈论着孩子和喳喳新闻,再回味和憧憬着自己在这个国营单位的未来和价值。
我在这个工序车间,一晃就呆了6个月。每天闻着陈旧的车间里面充满着的机器和化学药物的味道,至今在我回味那段岁月的时候,仿佛依然可以嗅到其中硫磺的颗粒微微刺鼻的味道,而这样的味道又是怎样的唤起我那段艰难时光的回忆啊。
整天这样重复着的生活和枯燥同时自己一无所知而也毫无兴趣的体力工作,我们几个分来的大学生慢慢的都开始处于失去平衡和失去耐心的状态了。坦白的说,我从来不鄙视这样的体力工作,我很清楚这样的基础体力工作是何等的重要,这样的工作也是劳动者的付出。可是,可是,我觉得这样的工作和环境不应该是降临在我头上的,也不应该是寒窗苦读18年的结果。每天大量的空余时间在闲谈和等待下班的时间中被这样的工作焚烧掉,焚烧之后剩下的就仅仅是灰烬。
在六分厂车间的走廊有一个很大的玻璃容器,里面陈放着半瓶水和无数的烟头。这个是工人们每天在工余闲聊长期积累下来的。无数烟头的浸泡让里面的水显得浑浊和焦黄。而我的光阴在也在这样被焚烧,同时也在被这样的意识和环境所浸泡,侵蚀。我,我真的怕有一天,我也像他们一样。他们可以有他们的生活和目标,可是这绝对不是我的。
我,开始重新拾起从学校带来的书本,也不知道该看点什么,仿佛是一只在迁徙中迷途的候鸟。我选择了看英语和计算机。计算机让我想到了大学那段勤学的时光。我从初中开始在模模糊糊中跟随电视学BASIC,当时在一个小县城的孩子也不知道电脑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我记得那时似乎就知道这将会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和知识。在大学的时候,和几个朋友创立了“计算机俱乐部”,凭借自己对于计算机的理解和勤奋,意外的在学院计算机领域小有名气,并成为“计算机俱乐部”的主席,学院学生的学习部长。在大三乘车2小时去自贡参加并通过了全国程序员考试。那些日子里面,经常和学院的计算机爱好者们交流技术,站在讲台上举办全校的计算机讲座,我们甚至开办培训班。可是,毕业嫣然5个月了,竟然连计算机的键盘都无法触摸到,曾经在DOS下面飞快键入命令的手指,被半年多的锈迹斑斑的钢铁的磨砺一下子变得那么的陌生和迟钝。我似乎都不知道,现在的计算机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什么水平,DOS发展到了什么版本,Windows95如何使用。这样的反差和状况,让我万分苦恼,甚至黯然神伤,同时我也毫无办法,无能为力。
在很多的日子,我从工厂逃离了出来,在成都的许多繁华的地方或者一些角落里发呆。在美丽的府南河二号桥边的草地上面,我晒着成都冬日最舒服的太阳,翻看着席慕容的《无怨的青春》。有的时候,我在蜀都大厦的草坪上面,和周围的城市打工者一起看着街道对面的大屏幕;更多的时候,我在成都城市中心展览馆的台阶上面坐着,捧着自己的脸发呆,一坐就是一下午。我喜欢看着匆忙的人群在这个城市的中心如何的奔波着,常常就这样发呆,像童年那样望着天空和人流发呆,不知道自己该怎么融入到眼前的人群中……
那些日子里面,我最不缺的就是时间;我最空白就是我的精神。放在我枕边的《无怨的青春》经常让我忐忑不安,恐惧万分。我的青春可是无怨,无悔的?红光这个国营单位,于我而言就如一个毁灭我的魔窟一样,它肆虐的想占据我年轻的心灵,掠夺着我青春的理想,仿佛恣意要把我扔进那个浸泡着烟头的那个浑浊焦黄的无法呼吸的玻璃瓶一样。
命运就像一辆飞驰的正点的列车,我无法去阻挡和控制它变化的脚步。当我在环境的极度反差和事业苍白迷茫的时期,还没来得及喘息和尝试挣扎的时候,命运之手便迫不及待的把我毫不留情地推向了另外一个艰难时光。艰难时光.成都青涩年华 之 岁月烟花
我本以为经过10年的飘零生涯,和梅的点点滴滴的记忆已经变成烟火过后的灰烬,如流水般从我的经过岁月磨砺的手指中悄悄的流逝,零落得无法拾起;可是不曾想到初恋的烟火过后,留下更多的是凝固在心中的美丽和光彩在失去后烙在记忆里面的伤痛。
宿命,仿佛就是一张摊开的手心,我们站立其中宛如棋子;在走到终局才发现原来很多事情自己竟然无能为力。如果说我们都只是一只飞不过沧海的蝴蝶,那么就让蝴蝶坠入蔚蓝的大海,将一生的美丽凝固在沉沦的那一瞬,永恒。
初恋情怀永远的停留在了那个分离的时刻和车站。
------------------------
我一直都以为我和梅会永远在一起。
我的初恋爱情故事恰如千千万万的大学爱情故事一样,或许普通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请你静下心来,和我一起回顾分享年少岁月时的执着和痴狂,还有男孩那份对于初恋的情怀。而在那段艰难时光中的初恋破碎更加让一个初入社会的毕业生感到伤痛,艰难和孤零。
我和梅,是在我大二的时候认识的。大学时光中,初恋的滋味让4年大学生涯变得了生动,安宁而温暖。校园爱情也让人永远刻骨铭心的记得那份初恋情怀的痴狂,而这份痴狂在如今浮躁而又泛滥的社会中,似乎已经是一副印象作品。
梅,读的是四川轻化工学院工商92专科,比我先毕业一年。她毕业后没有去成期望中的简阳县工商局,她按照读书时候签订的委培协定,分配到了简阳石板镇的工商所。那是一个距离成都大约80多公里的乡村小镇,必须辗转两次乡村的小巴士才能到达。在我还没毕业读大四的时候,我就常常熬不住对恋人的眷恋,从遥远的自贡、邓关不辞辛苦地转载几次车,有几次甚至是深夜乘车,去找寻远方我忠诚的初恋情人。
我经常逃课去她哪里,她去上班,我便在家里面做饭等她回来,那段时光的温暖在我心中的感觉至今也是微微的散发着热度的。我恍然中,觉得仿佛那里已经是一个我温暖的小家一样。那年,1995上半年,在自贡往返成都的列车上面经常出现我翻窗的身影。
最刻骨的是一次冬天。我从邓关出发去简阳,然后到了石板镇,结果她不在宿舍。在天色渐晚,不知所措的时候,我只能继续搭乘去更远的另外的一个小镇,简阳镇金,她的家。现在可以回忆得起那次在昏暗的黄昏中,破烂的乡村小巴士在颠簸的乡村公里上面极其危险的行驶着。在黑夜降临后,我终于赶到了她家。没有人开大门,我在外面又冷又饿的等待呼喊了近一个小时后,终于才有一个人深夜回家,我才能进到他们家的院子里。她也不在家。我草草吃了点东西;第二天,天朦朦亮的时候我就起来了,沿途返回去石板她宿舍重新找她,还是没有人,我又去到简阳,去她朋友的工厂找到她朋友,她朋友告诉我,她去学校找我了;我顿时觉得又晕又疲惫。于是,我又乘坐小三轮赶去火车站,乘坐火车返回自贡,在火车上面稍微吃了点东西。再从自贡返回邓关,返回到了学校。终于在学校快熄灯的时候,我找到了她。那次,我是给她买了一个手链,见到她的时候,我整整一天也就吃了一火车上面的盒饭;我在疲惫中,终于为她带上了我送她的手链。我们几乎是像电影里面那样冲过来紧紧的拥抱在了一起。
分配到成都之后,我更是几乎每个周末都不顾辛苦和花费跑去石板小镇,去会见我的爱人。那段时间,连跑成都到简阳的中巴车拉客的都认识我了,每次看到我,他们都是摩拳擦掌的激动不已。
在1995年7月到12月份的半年中,我和梅几乎每个周末都在一起。我们一起憧憬着未来在成都怎么样的拼搏,怎么样的建立一个家。那个时候,我已经在到处托人帮她寻找工作,只是当时我们都太嫩,她错过了一次进入成都外企的机会。在我鼓励下,我和梅都在尽量的为了明天的挑战和美景准备着,学习英语,计算机等等。
我始终都觉得我和梅会永远的在一起;她会和我一起渡过这段起步时刻艰难的时光;我也觉得梅会在我奋斗疲惫的时候鼓励我,给我如丝绸般的呵护和温柔。那段时间,梅常常说“你怎么现在笑得这么傻”。
我和梅在一起的日子从1993年到1995年总共有三年。我记得梅第一次对我提及分手的事情是在1995年11月我的23岁生日。我那天到了石板小镇和她一起吃了饭,晚上在一起拥抱着谈心。我不记得是怎么谈到分手的事情的。我现在能记得的就是她跪在地上要我不要对她这么好。那夜,我是哭了的。我就是不能相信我的初恋情人会亲口说出这样的话。我真的就是无法相信。
我问梅我什么地方做得不够好,你告诉我,我什么都为你改。可是,梅什么都不告诉我,就是哭着说“我们不合适,我们太远了,不现实”。我不知道是否这个是梅找的借口,我无法想象失去她我最后是否可以真的承受。我甚至也跪在了地上求她不要离开我。那个时候的梅开始变得让我觉得陌生而坚强。最后,她什么也不想说了,把我从地上扶起来,告诉我,“睡觉吧,明天再说”。石板小镇的夜晚除了路边路过的车辆的声音,那夜就是我内心最强烈的哭泣,那夜我是怎么睡着的,我不记得了。
那次,我没有答应梅分手。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